❶ 國民黨歷次遷都
一、國民政吅府
1.廣州(1925.7.1-1927.1.1),由廣州的護法軍政吅府改組。
2.武漢(1927.1.1-1927.8.22),因北伐至武漢,經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議決北遷武漢。1927.8.22遷往南京,與南京國民政吅府合並。
3.南京(1927.4.15-1927.8.22與武漢國民政吅府合並),因蔣介石與國民黨右派於上海清黨後,於南京另組國民黨黨中央及國民政吅府,因此造成寧漢分裂。
2與3為寧漢分裂的關系,故有兩個國民政吅府,後南京與武漢兩國民政吅府協議,將南京國民政吅府取消,武漢國民政吅府則遷往南京。
4.南京(合並後,1927.8.22-1937.11.27),1932年1月一度因上海爆發淞滬會戰,因此短暫遷都洛陽,同年12月遷回。
5.重慶(1937.11.27-1946.5.1),名為陪都,實為實際首都。因對日抗戰,故遷至重慶。
6.南京(1946.5.1-1948.5.20),抗戰勝利後遷回南京,至1948年5月20日因行憲,國民政吅府改組為總統府,以後改稱中華民國政吅府,雖然有時習慣上被沿用國民政吅府,但此說法並不正確。
二、遷台前的中華民國政吅府:
1.南京(1948.5.20-1949.⒋25),因行憲改組,後以共吅軍進逼南京,代總統李宗仁於是將政吅府遷往廣州(但此前行政院已在1949年初遷往廣州辦公)。
2.廣州(1949.⒋25-1949.10.12),因共吅軍進逼廣州,中華民國政吅府再遷往重慶。
3.重慶(1949.10.12-1949.11.28),因共吅軍進逼重慶,中華民國政吅府再遷往成都。
4.成都(1949.11.28-1949.12.10),因共吅軍進逼成都,中華民國政吅府再遷往台北。
5.台北(1950.3.1-今)
三、其他國民政吅府:
1.國民政吅府(擴大會議)──北京(1930.9.1-1930.10),因反蔣運動,反蔣各派於北京組織國民政吅府,時值中原大戰末期。
2.國民政吅府(寧粵分裂)──廣州(1931.5.27-1932.12.15),因蔣介石無故扣押胡漢民,引發粵系、桂系聯合反蔣,粵、桂實力派便於廣州另組國民政吅府,導致寧粵分裂。後於1932年寧粵議和,廣州國民政吅府撤消,改組為西南政務委員會,仍保持半獨立狀態。
3.(偽)國民政吅府(汪兆銘)──南京(1940.3.30-1945.8.12),此為日本扶植的傀儡政吅權,後因二戰結束而垮吅台。
❷ 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為什麼選擇遷都重慶而不是別的地方
重慶屬於戰略後方,日軍不易進入,重慶山多,日本的裝甲部隊,空軍的優勢不以發揮出來。另外,重慶位於中國的中心部位,靠近長江,遷都時的各種物資,設備,可以依靠長江運到重慶,但是正因為長江,日軍轟炸得以比較容易
❸ 為什麼國民政府在抗日戰爭之後,要遷都南京
歷朝歷代都會選擇一個地方作為自己的都城,而都城基本上都是政治,經濟,文化高度集中的地方,是一個朝代的首腦所在,因為都城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所以每次爆發戰爭的時候,都城永遠都是第一個被攻打的地方,因為掌握了都城,就相當於是掌握了全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抗日戰爭勝利時候,蔣介石選擇遷都回到南京,是因為這樣可以更好的完成他的“首都計劃”。
三、“首都計劃”蔣介石之所以選擇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回到南京,就是因為他要完成自己的計劃。在抗日戰爭沒有爆發之前,蔣介石就制定了一個“首都計劃”,這個計劃的內容就是首先把南京打造成一個現代化的都市,但是抗日戰爭的爆發阻擋了他的腳步,所以在抗日戰爭結束之後,蔣介石回到南京就是為了繼續自己的計劃,完成自己的偉大理想。
❹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為什麼要遷都重慶而不是遷到其他地方
重慶的地理位置來要優於成都,交通很源方便。成都是個盆地,周圍山脈很多,西安的東面就是日軍,而且離反政府武裝很近,昆明以南英軍和美軍已經無力對抗東南亞的日軍,雖然國軍在以後重創了東南亞的日軍,但當時也是只能憑怒江天險擋住日軍
❺ 抗戰時期國民黨把哪些城市作為過首都
抗戰時期南京,武漢,重慶作為過國民政府首都。抗日戰爭初期中國首都南京淪陷,國民政府遷都武漢。武漢會戰失利,國民政府最後遷都重慶,直至抗日戰爭勝利。
❻ 抗戰中,國民政府為什麼要遷都重慶,而不遷往昆明等其他後方地區
重慶有三峽天險且四面皆山,鬼子不易攻入,而昆明雖是高原,但那時鬼子已經進入香港、東南亞等地,對昆明來說並不能算是安全的。這是我自己的淺薄理解,期望看到權威說明。
❼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共建立的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是哪裡
晉察冀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主要包括華北同蒲路以東,津浦路以西,正太、石德路以北內,張家口、承德容以南廣大地區。它的創立、鞏固和發展,對堅持華北敵後抗戰和全國持久抗戰起了「堅強堡壘」的作用,對全國戰略反攻和進軍東北起了「前進陣地」的作用。
根據地軍民在對敵斗爭和根據地的各項建設中,創造了極為豐富和寶貴的經驗。中共中央和毛澤東譽之為「敵後模範的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的模範區」。聶榮臻率部在五台山地區建立戰地動員委員會和抗日救國會等半政權性質的組織,廣泛發動群眾,武裝群眾,擴大隊伍,開展游擊戰爭,收復敵占城鎮,很快在平綏、正太、同蒲、平漢路之間形成了敵後抗日根據地。
❽ 抗日戰爭什麼地方爆發的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❾ 重慶抗戰時期遷都過程和歷史變遷
一、重慶抗戰時期遷都過程
1、1935年,隨著中國四川和西南各主要省份的統一問題漸趨解決,南京國民政府逐漸將國防中心轉向西南,轉向中國四川。其時四川人口眾多,物產豐富,在人力、物力、財力上都能長期支撐。1935年3月2日,蔣介石由漢口飛抵重慶;1935年3月4日,他在講演時稱:「就四川地位而言,不僅是我們革命的一個重要地方,尤其是我們中華民族立國的根據地」。同年7月,蔣介石面對即將到來的中日戰爭再次指出:「對倭應以長江以南與平漢線以西地區為主要線,而以川、黔、陝三省為核心,甘、滇為後方。」1935年10月6日,蔣介石在成都的一次講演中又指出:「四川在天時、地利、人文各方面,實在不愧為中國的首省,天然是民族復興最好的根據地。」而在四川,當時最重要的城市首選重慶。因為重慶為西南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和經濟中心,與西南各省聯系密切,且有四川天險為屏障,有西南、西北兩大國際交通線為依託。[1]
2、1937年11月18日,蔣介石以國防最高會議議長的身份在南京主持召開國防最高會議並於會上作了題為《國府遷渝與抗戰前途》的講話,明確告知與會者:「現在中央已經決議,將國民政府遷移到重慶了。」11月20日,林森一行抵達漢口,以國民政府主席的身份發表了《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宣布:國民政府「為適應戰況,統籌全局,長期抗戰起見,本日移駐重慶」。11月26日,林森一行抵達重慶,受到四川、重慶地方政府及重慶市民的熱烈歡迎;12月1日,國民政府開始在重慶正式辦公;12月7日,國民黨中央黨部也正式在重慶上清寺「范庄」舉行西遷重慶後的第一次執監聯席會議並開始在重慶辦公。
3、1937年12月1日,重慶國民政府開始辦公。
4、1938年夏,當武漢戰役緊張之際,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於7月17日緊急命令國民政府及國民黨中央駐武漢各機關,限五日內全部移駐重慶。奉此命令,先前遷到武漢的各黨政機關,開始了又一次大規模的西遷。9月下旬,駐武漢各軍事機關也相繼向湖南南嶽等地遷移,並於武漢失守前遷移竣事;11月中旬,軍事委員會又決定駐南嶽各軍事機關遷重慶。12月8日,中國國民黨總裁、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國防最高會議主席蔣介石率軍事委員會大本營由桂林飛抵重慶,從而結束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大規模的一次政府首腦機關和國家都城自東向西的大遷徙。
5、1940年9月6日,國民政府明令定重慶為陪都。
重慶國民政府在八年抗戰中肩負了重大的歷史責任,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
6、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投降。1946年4月23日,國民政府發布命令,以國民政府即將還都南京,決定在重慶恢復國民政府主席重慶行營。 5月5日,國民政府還都南京,重慶作為戰時首都的歷史使命隨之結束。
二、重慶歷史變遷
1、重慶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名城。遠在兩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這片土地上就出現了人類的生息繁衍活動,到新石器時代,已有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別居住著夷、濮、苴等八個民族。正是這些最早的重慶居民,創造了重慶最古老的歷史文明。
2、約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時期,以重慶為中心地帶的大片地區,已形成強大的奴隸制部族聯盟,統稱巴。在甲骨文中,也有關於巴方的記載。
從巴到重慶,名稱屢經歷史的變遷。
3、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秦滅巴國,置巴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巴郡為其一。漢朝時候巴郡稱江州。魏晉南北朝時期,先後更名荊州、益州、巴州、楚州。
4、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稱)繞城,改楚州為渝州。這就是重慶簡稱渝的來歷。
5、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皇子趙淳接踵於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內禪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遂將恭州升格命名為重慶府。重慶得名迄今已八百餘年。
6、辛亥革命後,1921年設重慶商埠督辦;1929年設市;1935年5月5日,國民黨政府頒令,將重慶升格為直轄市。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政府西遷重慶,於1937年11月定重慶為戰時首都,1940年再定重慶為陪都。
7、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成為西南軍政委員會駐地,中央直轄市。
8、1954年7月,重慶市並入四川省,改為省轄市。
9、1983年,重慶成為中國第一個享有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的計劃單列市。
10、1997年3月14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審議通過了設立重慶為中央直轄市的議案;同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正式掛牌。重慶市現已成為中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有人口3097萬人。人口以漢族為主體,同時聚居著土家族、苗族等40多個少數民族。
❿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曾將政府西遷至此.
重慶
1935年5月5日,國民黨政府頒令,將重慶升格為直轄市。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政府西遷重慶,於1937年11月定重慶為戰時首都,1940年再定重慶為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