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抗日戰爭當白帽子指那些人
抗戰時期,天津人管日本憲兵隊,稱作「白帽衙門」。
㈡ 抗日戰爭期間,偽滿洲國的首都在哪
【列印本稿】 日本帝國主義對偽滿洲國首都
所在地的選擇 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之後,在短短的幾個月里,就製造一個偽國家,並且把這個偽國家的「國都」設在了長春。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東北是蓄謀已久的。從19世紀晚期直至東北淪陷的幾十年間,日本軍人、職業間諜、外交官以及各種各樣身份的人,甚至包括一些學者,都為搜集東北的地情進行種種公開與隱蔽的活動。他們從地理、歷史、兵要、風俗、民情、工商、礦藏、交通、金融、文化、氣象,直到我們意想不到的細微末節,無不注意考察,為他們的軍事入侵進行周密的准備。歷史地觀察此事,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日本帝國主義者在某種意義上說,比當時中國的統治者更了解東北。他們為侵略東北,不知進行過多少次反復探討,擬訂過多少個計劃。不僅是如何發動侵略,而且設計過種種侵佔後的統治辦法,其中之一就是把殖民統治中心放在什麼地方。
1931年冬,這個問題已經成為擺在帝國主義面前的現實問題,有待於具體決策了。正像日本統治集團內部對侵略東北的方式方法並不完全一致那樣,把偽首都設在什麼地方也頗有分歧。當時日本的輿論界提出過大連、沈陽、吉林、長春和哈爾濱等幾個城市,就反映了他們內部的不同主張。雖然日本統治集團的各部門都插手了這件事,但當時最有權勢的日本關東軍與日本陸軍省的主張還是取勝了。當時日本的軍方(主要是陸軍)並不滿足於侵佔東北,還從戰略上考慮以東北為進攻蘇聯遠東地區與西伯利亞的基地。
在「北進」(進攻蘇聯)方針的指導下,「建都」大連的提議首先被否定了。擔任過偽滿洲國首任總務長官(傀儡政權的實際主持人)的駒井德三在1942年的一次與日本《滿洲日日新聞》記者的談話中說:「大連、旅順的氣候溫和,風光秀麗,一旦在這里住下來,就會失去向北方荒涼的地區進取的願望,……」。駒井的這段話,道破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戰略設想就是進攻蘇聯,所以不能把殖民統治中心放在大連。另外,旅大地區早在日俄戰爭以後就落入了日本手中,是日本的「關東州」,「九
㈢ 延安府學衙門舊址在哪延安府衙門舊址又在哪兒抗大舊址在延安府衙
各革命舊址簡介 鳳凰山麓革命舊址 中共中央到延安後的第一個駐地,此期間,正是土地革命向抗日戰爭的戰略轉變時期,並度過了抗日戰爭的第一個階段——戰略防禦階段。 楊家嶺革命舊址 是中共中央駐地舊址,這期間,中共中央繼續指揮抗日戰爭敵後戰...5993
㈣ 抗日戰爭有多少個漢奸排行名單如下
偽軍無數。
抗日戰爭時期十大漢奸排行榜:汪精衛,原名汪兆銘,字季新,筆名精衛,因此歷史上多以「汪精衛」稱呼。曾謀刺清攝政王載灃,袁世凱統治時期到法國留學。回國後於1919年在孫中山領導下,駐上海創辦《建設》雜志。1921年孫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汪任廣東省教育會長、廣東政府顧問,次年任總參議。於抗日戰爭期間投靠日本,淪為漢奸。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腫」病死。其夫人為陳璧君。
曹汝霖 (1877—1966)上海人,字潤田。早年留學日本。1911年春任清政府外務部副大臣。1913年8月任袁世凱政府外交次長。1915年和陸徵祥一起奉袁命同日本談判,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1916年後任北洋軍閥政府交通總長、財政總長。1919年五四運動中,北京學生一致要求懲辦親日派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等三人。6月10日北京政府被迫下令將曹等三人免職。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偽華北臨時政府最高顧問、華北政務委員會咨詢委員。1949年逃往台灣,後至日本、死於美國。
周佛海
(1897-1948)湖南沅陵人。早年留學日本。1921年7月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回日本求學,畢業於京都帝國大學系。1924年脫離共產黨,加入國民黨。1926年北伐軍攻佔武漢後,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秘書長兼政治部主任。1929年後,歷任國民黨政府訓練總監部政治訓練處處長、江蘇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長、國民黨中央黨部民眾訓練部長、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等職。1938年底,隨汪精衛投敵。1940年後,歷任汪偽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汪偽政府警政部長、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上海市長等職。日本投降後曾被蔣介石任為上海行動總隊總隊長。後在輿論壓力下被捕。1948年死於南京獄中
陳璧君(1891--1959)廣東新會人,生於馬來亞檳榔嶼喬治市(今檳城)。女。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在檳城與汪精衛相識,遂入同盟會。宣統元年(1909年)追隨汪去日本留學。二年,隨汪回北京執行暗殺攝政王的秘密使命。1912年5月,與汪精衛正式宣布結婚。1924年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監察委員。1938年隨汪公開投降日本。汪偽政權期間任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委、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1946年被國民黨當局以叛國罪判處無期徒刑,終身監禁。1949年5月,由蘇州監獄遣送上海提籃橋監獄繼續關押,1959年病死於上海監獄醫院。
鄭孝胥(1860~1938)近代詩人,書法家。字蘇堪,一字太夷,號海藏。福建閩侯人。清光緒八年(1882)舉人。由內閣中書改官同知。光緒十七年,東渡日本,任使館秘書。次年,升日築領事,調神戶大阪總領事。二十年歸國。歷官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京漢鐵路南段總辦、督辦廣西邊務。宣統三年(1911),為湖南布政使。清亡後,以遺老自居,先有樓在上海,題海藏樓,寓居於此,常與遺老輩相唱和。最後叛國,追隨日本侵略者,並任偽滿洲國國務總理,舊時朋輩,如陳衍、昌廣生等,都和他絕交。
章宗祥 (1879—1962)浙江吳興人,字仲和。早年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回國後在清政府民政部任職。1912年任袁世凱總統府秘書。1914年任司法總長。1916年任駐日公使,與當時的交通總長曹汝霖、前駐日公使陸宗輿勾結,在段祺瑞指使下,出賣國家主權,向日大量借款,激起全國人民憤怒。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在全國人民的強烈抗議下,北洋軍閥政府被迫將曹、章、陸等免職。1920年任中日合辦的中華匯業銀行總經理。1925年任北京通商銀行總經理。1928年後,寓居青島。1942年任偽華北政務委員會諮詢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後,遷居上海。
陸宗輿(1876—1941)字潤生。浙江海寧人。1899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1902年歸國後,任進士館及警官學堂教習、巡警部主事。1906年冬隨載澤出國考察憲政。 1907年調任奉天洋務局總辦兼管東三省鹽務。次年升任候補四品京堂。1909年進京任憲政編查館館員。1910年10月,被選為資政院議員。次年秋任交通銀行協理、印鑄局局長。武昌起義後,任度支部右丞並代副大臣。後任袁世凱總統府財政顧問。1913年當選為參議院議員。同年12月被任為駐日公使。1915年初由袁世凱派遣,與陸徵祥、曹汝霖一起與日方談判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6月8日,由他在東京與日本換文批准該條約。1917年8月,任中日合辦的中華匯業銀行總理,多次經手向日本借款。1919年4月19日,任察哈爾龍陽鐵礦(今屬河北)公司督辦。五四運動中,與曹汝霖、章宗祥同被群眾斥為賣國賊。6月,被罷免。1925年後一度出任臨時參政院參政。1940年,汪偽國民政府成立,被聘為行政院顧問。1941年6月1日病死於北平
褚民誼(1884-1946)著名業余崑曲家、國民黨元老、日偽漢奸。原名明遺,字重行,別署樂天居士。浙江吳興縣(今湖州市)南潯鎮人。1903年東渡日本求學,1906年隨同鄉張靜江赴法國,途徑新加坡時參加同盟會,抵巴黎後,與吳稚暉、李石曾、蔡元培等創辦中國印書局,發行《新世紀月刊》和《世界畫報》等,宣傳反滿革命。1911年11月上海光復後返滬,與陳璧君母親的養女陳舜貞結婚。1912年5月任同盟會本部駐滬機關部總務長。9月再度赴歐。1915年春回滬倒袁,9月三度赴歐。1920年與吳稚暉、李石曾在法國創辦里昂中法大學,任副校長。1924年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年底回國從事教育工作,先後任廣東大學教授、代理校長、兼任廣東醫學院院長。1926年1月在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選為中央候補執行委員,嗣後遞升為執行委員,7月北伐時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後方軍醫處處長,留守廣州。1928年任上海中法工業專門學校校長。1932年1月汪精衛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褚任院秘書長。1937年上海淪陷前,任職中法國立工學院院長、中法技術學校醫學研究部主任,未西撤。1939年5月汪精衛赴上海,遂成為汪偽政府核心人物之一。1940年3月底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汪任行政院院長、褚任副院長兼偽外交部長,12月任駐日「大使」,1941年10月回南京復任外交部長。兼任偽中日文化協會理事長,在協會內設戲曲組,由溥侗指導拍曲和彩唱。1942年褚曾任訪日特使,日本天皇授予一等旭日大綬章。1945年10月14日在廣州被軍統局誘捕,1946年8月23日以漢奸罪在蘇州獅子口監獄刑場被槍決。終年62歲。
江朝宗
(1861-1943年),行名世堯,原名雨丞,民國時改字澄,道號大中,齋名四勿軒。因排行第四,世稱"四先生"。旌德江村人,寄居六安州麻埠鎮(今屬金寨縣)是北洋軍閥重要人物。江朝宗早年家貧棄學,入清末淮軍將領劉銘傳所設之麻埠繼勛典鋪習商。清光緒十年(1884年)赴台灣投劉(當時劉督辦台灣軍務)參與抗擊法軍。劉部克復基隆後,江被升任海軍管帶。次年,清政府與法國簽訂《中法新約》後,江返內地辦理江南等地賑務。光緒二十年甲午戰爭時,隨袁世凱出關,負責前敵餉械及偵探敵情。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運動興起江負責處理直隸、山東沿海地區義和團和教民之間糾紛案件。光緒三十一年,江留辦京畿冬防,協同守衛皇宮禁地,經直隸總督袁世凱保奏,以知府留於直隸委用。1915年12月,袁世凱宣布恢復帝制,成立"登極大典籌備處",江朝宗為該處成員之一。1917年,黎元洪總統府與段祺瑞國務院發生府院之爭,黎召"辮帥"張勛入京調停。張率兵入京,逼黎以解散國會為調停條件。時伍廷芳為內閣總理。於是江朝宗於1917年6月12日當上國務總理,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命令解散國會。時避難上海的國會議員們,以江非閣員不能任代總理為由,聯名通電反對。6月24日,江宣告卸任。後被段祺瑞作命為將軍府"迪威"將軍。1921年,江朝宗保薦許世英為安徽省省長,自己則以"太上省長"自居。此後,江雖失掌軍政大權,卻以前清遺老、民國偉人、社會名流自命。「七七」事變後,他投降日本侵略者當了漢奸。由於他是在日本投降前病死的,所以還舉行了一個較為「體面」的葬禮
齊燮元(1879年 一1946年),字撫萬,直隸寧河縣(今屬天津市)人。光緒年間秀才,後考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民國年間,所率部隊屢戰屢敗,然而職務卻由旅長累升為副司令。1937年投靠日本侵略者,1940年被南京汪偽政府任命為 華北綏靖軍總司令。日本投降後,1946年被處決於南京雨花台。
㈤ 只有千年的衙門沒有千年的官是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衙門不變,但衙門里的官卻是更替的。
㈥ 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為什麼總理衙門為外務部
清朝的總理衙門,是聚集外交,工廠,交通,船舶,西式學堂等等,所有關於洋務事物的衙門。總之,當時就是將洋人有關的事情,都歸這個衙門管。
按理說,應該是理藩院管,可列強知道這個衙門有鄙夷的色彩後,認為自己不是野蠻人,不能按照清朝的屬國對待,所以,清廷最終成立了這個總理衙門。實際上,就是清朝剛剛放眼看世界時,一種凌亂的表現,還沒有現代的意識。
後來,一直到庚子事變後,才將外交權力從總理衙門中單獨列出來,所以,甲午戰爭的時候,管外交的還是總理衙門。
㈦ 內鄉縣衙在抗戰中為什麼沒被破壞
鬼子來過內鄉。但是當時有別庭芳一號人物。日本鬼子估計也沒那本事去縣衙
㈧ 中國近代史上列強的侵華戰爭有哪幾次
一、1840-1842,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朝對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標志著中國開始進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二、1856-1860,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朝對英法,簽訂《北京條約》,這之後清朝成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標志清朝中央政府開始半殖民地化。這期間,沙俄強佔中國西北東北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
三、1884-1885,中法戰爭,簽訂《中法新約》,列強獲得了從緬甸等地近進入西藏的通路。
四、1894-1985,甲午中日戰爭,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喪失了對朝鮮的宗主權,巨額的戰爭賠款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
五、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簽訂《辛丑條約》,中與十一國 1901年 賠款9.8億兩,劃定「使館界」,拆除炮台,懲辦義和團,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修訂商約 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完全確立,中國完全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六、1931-1945,抗日戰爭,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8)抗日戰爭時候有衙門嗎擴展閱讀:
1、《南京條約》:
又稱「萬年和約」、「白門條約」、「江寧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該約於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朝政府欽差大臣耆英、伊裡布與英國代表璞鼎查在停泊於南京下關江面的英艦皋華麗號上簽訂,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束。
《南京條約》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國:
(1)割讓香港島;
(2)向英國賠償鴉片煙價、商欠、軍費共二千一百萬銀元;
(3)五口通商,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允許英人居住並設派領事;
(4)協定關稅,英商應納進出口貨稅、餉費,中國海關無權自主;
(5)廢除公行制度,准許英商在華自由貿易等。
此外,也規定雙方官吏平等往來、釋放對方軍民以及英國撤軍等事宜。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7月22日、10月8日,耆英與璞鼎查又先後簽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補充和細則,將協定關稅和租界制度予以落實,並使英國取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權益。
《南京條約》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關稅主權,便利了英國對華的商品輸出,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一步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並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2、抗日戰爭總體評價: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
第一,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
第三,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國抗戰的勝利創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跡,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中國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並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有力地維護了世界和平。
㈨ 抗戰時期,桂林駐軍最高長官與當地政府最高長官是什麼關系
1938年設立,1940年撤銷的軍委會桂林行營算是駐在桂林的最高軍事機關。行營主任白崇禧本就是桂系副帥兼軍事主腦。而桂林駐在最高行政長官-廣西省主席黃旭初(兼任廣西軍管區副司令,司令李宗仁1941年不再兼任,由黃繼任)是桂系三把手。所以行營撤銷前,這個軍政關系本就是桂系自己內部的上下級關系。
1940年桂林行營撤銷,改設立軍委會桂林辦公廳,由李濟深任辦公廳主任。李濟深雖發跡於粵系,但是他本人是廣西人,且從歷史上一向同桂系友好。但辦公廳本是蔣因人設事,安排李濟深的一個空閑機關,毫無實權。辦公廳並不插手干涉廣西地方事務。故而,李濟深和黃旭初為代表的廣西地方行政當局的關系為和平共處。因軍委會桂林辦公廳為閑散擺設衙門,所以,此時駐桂林的第16集團軍司令部即為桂林城內實際的最高軍事機關。但是第16集團軍本也是桂系部隊,集團軍司令夏威亦為桂系軍事骨幹。第16集團軍名義上隸屬於第四戰區,而實際上夏威只聽命於調往重慶擔任副總參謀長的白崇禧。白依然遙控。而第16集團軍和廣西的關系仍然為桂系內部軍政關系而已。
㈩ 中國什麼時候有了縣衙
縣衙指縣府衙門,縣首先是指"縣治"、"縣衙",如三國魏•邯鄲淳《笑林》:"遂縛詣縣"。這里就是說把人綁了送到縣衙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