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海軍 空軍的發展史
中國海軍是在戰爭的炮火中成立的,從一開始她就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解放初期,中國海軍的全部家底就是從原國民黨海軍中起義的部分小型艦艇,全部加起來不過幾千噸的樣子,還不如美國海軍的一艘驅逐艦,但就是這些小的不能再小的艦艇在保衛海疆的戰斗中屢勝強敵,捍衛了新生的共和國。進入五十年代,中國海軍從原蘇聯購買了部分裝備,構成了海軍力量的中堅,在這其中四艘火炮驅逐艦被中國海軍稱為「四大金剛」,成為當時中國海軍的標志性艦艇。 在五六十年代,中國海軍針對我國的具體情況,提出了發展「潛、飛、快」的方針,將潛水艇、陸基海軍航空兵以及快艇部隊作為發展的重點,實行「近岸防禦」的戰略,但由於海軍力量的薄弱,屬於中國的幾百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基本上處於棄守的狀態。 進入七十年代,為了配合中國戰略導彈的發射實驗,中國自行設計建造了「051」型導彈驅逐艦(北約稱之為「旅大」級)、「053」型導彈護衛艦(北約稱之為「江湖」級)等一批中型水面艦艇,研製成功了第一艘核潛艇,這些國產裝備的入役大大提高了中國海軍的戰鬥力。在七十年代對中國海軍影響最深刻的恐怕就是西沙保衛戰了。在這次戰役中,中國海軍憑借著廣大指戰員捨生忘死的精神,以海上拼刺刀的方式擊敗了在噸位上數倍於自己的強敵,打贏了共和國歷史上第一次對外軍的海上保衛戰,也在世界海軍史上創造了一個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 進入八十年代後,中國海軍的戰略核潛艇服役並成功地進行了潛地導彈的發射實驗,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海基戰略核反擊能力的國家。在此時期,中國海軍漸漸地由「近岸防禦」向「近海防禦」的方向發展,海上控制能力大大提高。但應該看到,同時期國外海軍裝備在技術上有一個大的飛躍,垂直發射、相控陣雷達、新型聲納、燃氣輪機、電子計算機等一系列新技術開始在海軍應用,艦艇的作戰能力成倍提高。中國海軍與世界先進海軍的技術差距擴大了。 九十年代後,隨著中國國力和海洋意識的增強,海軍發展進入了快車道。九十年代初,第二代「052」型導彈驅逐艦(北約稱之為「旅滬」級)、「053」改進型導彈護衛艦(北約稱之為「江衛」級)進入現役,這些新型裝備在防空、反潛、反艦能力上有一個大的提高,真正具備了三維立體作戰的能力。九十年代後期,第三代導彈驅逐艦的實驗艦「167」號(見圖)進入現役,這種新型驅逐艦噸位更大、綜合作戰能力更強、航程更遠,具備了進行遠海作戰的能力。我們有理由相信更先進的艦艇一定會在不遠的將來加入到人民海軍的行列中來。 新世紀並不太平,隨著陸地資源的日漸枯竭,世界各國對海洋日益重視,海上沖突也必將愈演愈烈;與此同時,各海軍強國紛紛加大海軍投入,力圖搶佔新世紀海軍技術的制高點。中國二十年的改革開放為中國海軍新世紀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我們相信在新世紀中國海軍一定會成為三百萬平方公裏海洋國土上的一條鋼鐵長城。新世紀,中國海軍希望與挑戰並存。參考資料:引用地址: http://www.xici.net/b730735/d50554744.htm
⑵ 新中國的海軍發展史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脫胎於虛弱的國民黨海軍。經過60年的成長,中國海軍擁有22.5萬人,由3個艦隊組成: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
每個艦隊都由水面作戰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部隊和岸防部隊組成。危機時刻,中國海軍還將得到商船和漁船的支援。中國擁有亞洲最大的潛艇部隊。
1970年,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1981年,第一艘國產導彈核潛艇下水。第二代的093級核動力攻擊潛艇和094級戰略核潛艇已經開始進入現役。同時老舊的潛艇也正在被更加新型的國產潛艇和俄制的「基洛」級潛艇所替代。
從1990年起,中國海軍總共接受了6個級別的多艘驅逐艦。大多數中國製造的水面作戰艦艇裝備了自製的「鷹擊-83」反艦巡航導彈。
早期服役的艦艇裝備了HHQ-7短程防空導彈系統,而後期服役的艦艇則裝備了性能更強大的中程和遠程防空系統和垂直發射系統模塊。為了加強水面作戰艦艇力量,解放軍海軍還引入了現代化的022型導彈快艇。
自從上世紀90年代早期以來,解放軍海軍的兩棲作戰部隊開始步入快速發展時期。
(2)新中國海軍戰爭史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以艦艇部隊和海軍航空兵為主體,其主要任務是獨立或協同陸軍、空軍防禦敵人從海上的入侵,保衛領海主權,維護海洋權益。
其作戰部隊——除了海軍總部直轄外,分布於北海、東海、南海三支艦隊中。海軍是海上作戰的主力,具有在水面、水下、空中作戰的能力。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以新型航空母艦、新型驅逐艦、新型潛艇、新型戰斗機為代表的新一代主戰裝備,以及與其相配套的新型導彈、魚雷、艦炮,電子戰裝備等武器系統陸續交付使用。
人民海軍已經擁有大型區域防空艦、核動力潛艇、AIP潛艇等世界先進武器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現已裝備了轟炸機、巡邏機、電子干擾機、水上飛機、運輸機等勤務飛機。
海防導彈形成系列,不僅有岸對艦導彈、艦對艦導彈,還有艦對空導彈、空對艦導彈、空對空導彈等。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現役軍人約24萬人,艦船300餘艘,飛機600餘架,現役艦艇總噸位僅次於美國,是西太平洋地區最大規模的海上武裝力量。
⑶ 我國近代史上海軍覆滅的戰爭
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⑷ 中國海軍發展史
你好,海軍發展史如下:
概述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脫胎於虛弱的國民黨海軍。經過60年的成長,中國海軍擁有22.5萬人,由3個艦隊組成: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每個艦隊都由水面作戰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部隊和岸防部隊組成。危機時刻,中國海軍還將得到商船和漁船的支援。中國擁有亞洲最大的潛艇部隊。
1970年,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1981年,第一艘國產導彈核潛艇下水。第二代的093級核動力攻擊潛艇和094級戰略核潛艇已經開始進入現役。同時老舊的潛艇也正在被更加新型的國產潛艇和俄制的「基洛」級潛艇所替代。
從1990年起,中國海軍總共接受了6個級別的多艘驅逐艦。大多數中國製造的水面作戰艦艇裝備了自製的「鷹擊-83」反艦巡航導彈。早期服役的艦艇裝備了HHQ-7短程防空導彈系統,而後期服役的艦艇則裝備了性能更強大的中程和遠程防空系統和垂直發射系統模塊。為了加強水面作戰艦艇力量,解放軍海軍還引入了現代化的022型導彈快艇。
自從上世紀90年代早期以來,解放軍海軍的兩棲作戰部隊開始步入快速發展時期。
建立時期
建立於1949年4月23日。2009年4月23日,中國海軍成立60周年。經過60年的發展,中國海軍已發展成為擁有水面艦艇、潛艇、海軍航空兵、岸防部隊和陸戰隊等諸兵種組成的合成軍種。
對中國海軍力量的發展,英國<今日中國防務>評論指出,傳統上,中國被看作是一個陸上強國。冷戰時期,解放軍海軍的主要任務是對中國的近海地區進行防禦。自80年代以來,中國開始尋求建立一支能夠在超越其近岸海域的地區展開行動的海上力量,「藍水海軍」成為中國海上力量的建設目標。美國防務問題專家幫辦彼得·布魯克斯認為,中國海軍的現代化經歷了三步走的戰略:首先,發展一支相對現代化的海軍力量,能夠在第一島鏈范圍內展開行動;其次,發展一支能夠超越第一島鏈、進入第二島鏈的區域性海軍力量;第三,解放軍海軍將在21世紀中葉發展成一支全球海軍力量。
中國的水面艦艇還裝備了「宙斯盾」系統的技術,具備了相當的防空能力;建造航母成為中國的新目標。
希望能夠幫到你,
⑸ 新中國建立前,人民海軍建立的歷史背景
第一,近代史上兩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外國侵略者都版是從海上侵略中權國的;由於清政府的腐敗,中國沒有強大的海軍,這也是導致中國近代反侵略戰爭失敗的原因之一;從反抗外來侵略角度而言,我們需要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
第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海空力量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已成為現代世界軍事發展的潮流,對中國而言,保衛領海和領空,創造社會主義建設的和平和安全環境,需要建立強大的海軍和空軍。
在此歷史背景下,中國的人民海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和中華民國海軍起義艦隊的基礎上組建起來。
1949年4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參謀長張震奉中共中央軍委命令,在江蘇省泰縣白馬廟鄉建立渡江戰役指揮部,接國軍投誠艦艇以組建一支保衛沿海沿江的海軍部隊。1949年4月23日,華東軍區海軍領導機構在白馬廟鄉成立,張愛萍任司令員兼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從此誕生
⑹ 新中國成立後,發生過哪些戰爭
抗美援朝戰爭、中印戰爭、中蘇珍寶島戰爭、抗美援越戰爭、金門炮戰(軍事沖突)、西沙海戰、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
具體內容介紹:
1、抗美援朝戰爭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金門炮戰,目的解放台灣,統一中國,國民黨殘余部隊逃到台灣,對抗統一,又稱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台灣稱為八二三炮戰,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發生於金門及其周邊的一場戰役。國共雙方以隔海炮擊為主要戰術行動,因此被稱為炮戰。
1958年及其前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對據守福建省金門島的國民黨軍進行的懲罰性大規模炮擊封鎖行動。炮戰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先發起,國民黨軍隊隨後開始反擊。炮戰初期,解放軍打擊島上軍事目標,後期重點封鎖海運線,以圍困金門。
在炮戰初期,國民黨軍隊猝不及防,損失慘重,隨著戰事繼續,逐漸恢復戰力。 並得到美國海軍護航,維持金門補給線,甚至利用M55式203毫米榴彈炮反擊及癱瘓廈門車站內的補運單位。炮戰期間,雙方海軍艦艇和空軍也多次戰斗。10月初,解放軍宣布解除封鎖,改為「單打雙停(逢單日炮擊,雙日不炮擊;單打雙不打)」,逐漸減少攻勢。
大陸方面維持單打雙不打狀態,直到1979年中國大陸和美國建交為止。金門炮戰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也是國共雙方陸海空軍迄今最後一次大較量,此後雙方軍事沖突局限於海上,並逐漸停止至今。
⑺ 中國海軍史上有哪些令人悲憤的一幕
中國海軍史上令人悲憤在一幕莫過於黃海海戰,是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最為壯烈的一次海戰。
⑻ 解放軍海軍的戰爭史
1950年4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是以艦船為主體,在海洋上作戰的軍種,由潛艇部隊、水面艦艇部隊、航空兵、陸戰隊和岸防兵等兵種以及各種保障部隊組成。隨著海軍部隊的發展,建立了海軍領導機關和艦隊。到1955年底,已基本建成了一支粗具規模的多兵種的海軍。以後,新型艦艇陸續裝備部隊,活動范圍也逐步地由近海擴大到中海和遠海,綜合作戰能力大大提高。四十多年來,海軍建設已取得了迅速的發展。到目前為止,我海軍已具有在水面、水下和空中作戰的能力。能單獨在海上作戰,又能協同陸、空軍作戰,是海上作戰的主力。
1949年4月23日,華東軍區海軍領導機構在白馬廟鄉成立,張愛萍任司令員兼政委,人民海軍從此誕生。1989年3月,中央軍委批准確定1949年4月23日為人民海軍成立日。
1955年一江山島戰役:海軍取得勝利,攻下一江山島。
1958年料羅灣海戰是八二三金門炮戰時的最大一場海戰。
1965年東引海戰攔擊敵艦國民黨美製PC-461級艦
1965年烏丘海戰 重創敵炮艇「海珠」號,俘獲敵船「利達」
1974年西沙之戰:海軍擊退侵犯的越南海軍,成功守護西沙群島領土完整。
1988年赤瓜礁海戰:海軍擊敗越南海軍,收復南沙群島永暑礁、華陽礁、東門礁、南薰礁、渚碧礁、赤瓜礁共6個島礁。
2008年12月26日,遠征索馬里,為中國商船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