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截至1942年11月,蘇德雙方在蘇德戰場上的兵力兵器對比是怎樣的
截至抄1942年11月,蘇德襲雙方在蘇德戰場上的兵力兵器對比是:蘇軍作戰部隊中有660萬人,坦克7350輛,作戰飛機4544架,火炮和迫擊炮77800門。在最高統帥部戰略預備隊內儲備有27個步兵師、5個獨立坦克和機械化軍以及6個獨立步兵旅。德軍有266個師,共編有約620萬人、坦克和強擊火炮5080輛、作戰飛機3500架、作戰艦只194艘、火炮和迫擊炮近21700門。
B. 二戰蘇德戰場分析!
簡單地說,德軍雖然一開始具有絕對優勢,利用突襲以及高素質軍隊,閃擊蘇專聯,迅屬速推進。但是蘇聯領土太廣,利用空間換取時間,雖然損失慘重,但成功大量消耗了德軍的作戰力量以及儲備物資,同時,利用情報網的有效信息,將部署於遠東用於防範日本入侵的幾十個精銳師火速調往前線,從而成功頂住了德軍的閃擊。失去了偶然性和突發性攻勢的德軍,不得不面對無限的巷戰,塹壕戰,等於回到了一戰和法國的戰況。最終,地大物博人也多的蘇聯自然要比德國恢復得快。再加上軸心國成員義大利加入同盟國,英美開辟第二戰場登陸諾曼底,德國兩線作戰,捉襟現肘,江河日下。蘇聯自然也就有了機會進行大規模反攻了。希特勒過於依賴閃擊戰,沒充分考慮到萬一戰況持久要過冬的情況。
C. 二戰中蘇德戰場雙方各傷亡多少人
蘇德戰場雙方傷亡人數:德軍1180萬,死亡及失蹤380萬、傷病約700萬 。蘇聯紅軍2960萬,死亡及失蹤915萬、傷病1832萬。
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間德國和蘇聯捲入了一場規模宏大的鏖戰,這場戰爭改變了歷史的進程。在蘇德戰爭中,當時世界上最為訓練有素的德國國防軍試圖打敗蘇聯紅軍,從而為德國在東方佔領遼闊的版圖。
戰爭之慘烈前所未見。德國入侵蘇聯是戰爭的開始,莫斯科會戰、斯大林格勒會戰、庫爾斯克會戰、柏林戰役是戰爭的高潮。
1945年4月16日蘇聯紅軍在渡過奧得河之後開始了進攻柏林的戰役,4月21日蘇聯紅軍攻入柏林市區,25日完成了對柏林的包圍,27日突入市中心,30日蘇聯紅軍的三名士兵將蘇維埃的紅旗插在了柏林國會大廈的樓頂,同一天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自殺。
1945年5月9日德國向蘇聯無條件投降,蘇聯也獲得了蘇德戰爭的最後勝利。
(3)蘇德戰場對比抗日戰爭擴展閱讀
阿道夫·希特勒認為進攻蘇聯將贏得戰爭史上最為輝煌的勝利。但蘇德戰爭卻以德國的慘敗而告終,德軍不但沒有閃電般地佔領蘇聯,反而遭到了災難性的失敗。這一失敗使得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第三帝國從此滅亡。
為贏得這場戰爭,蘇聯人民遭受了慘重的傷亡。據統計,蘇聯共有超過2700萬人傷亡,其中蘇聯紅軍部隊累計死亡人數為865.6萬人左右,包含300萬上下死亡的俘虜,其餘1800多萬傷亡為平民,全國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員傷亡。
D. 詳細描述截至1942年11月,蘇德雙方在蘇德戰場上的兵力兵器對比
截至1942年11月,蘇德雙方在蘇德戰場上的兵力兵器對比是:蘇軍作戰部隊中有內660萬人,坦克7350輛,作戰飛機容4544架,火炮和迫擊炮77800門。在最高統帥部戰略預備隊內儲備有27個步兵師、5個獨立坦克和機械化軍以及6個獨立步兵旅。德軍有266個師,共編有約620萬人、坦克和強擊火炮5080輛、作戰飛機3500架、作戰艦只194艘、火炮和迫擊炮近21700門。由此可見。在戰爭第一階段結束前,兵力對比開始向有利於蘇聯的方面轉變。蘇方對德寇的優勢還表現在,蘇聯武裝力量已學會對自己的作戰意圖嚴加保密,慎之又慎,並製造大量假情報迷惑敵人,隱蔽地變更部署和集結兵力,對敵實施突然打擊。
希特勒軍事當局錯誤地認為,蘇軍經過在蘇聯南部、斯大林格勒和北高加索地域的艱苦交戰後,已無力在這些地域實施大規模進攻。實際上情況遠遠不是這樣。蘇軍正在積極准備對德軍實施大規模進攻。
E. 蘇德戰爭與中國的抗日戰爭激烈程度相比,哪個比較高哪個死的人比較多
據統計,蘇德戰爭共有2700萬人死亡,其中1800多萬為平民。
抗日戰爭,中國抗戰直接人口損失可累計之估計數為2062萬人,合可累計之戰爭直接傷殘人口,軍民傷亡最低限為3480萬人;同時,還有估計認為,中國抗戰直接傷亡人口合計可能在4100萬上,合戰時失蹤被俘等項數字,戰爭直接給中國造成的死亡、傷殘及失蹤等項人口損失共計超過4500萬人;而從人口損失的角度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損失總數應在5000萬人以上。
F. 我想知道抗日戰爭跟蘇德戰爭相比哪個更殘酷謝謝回答。
看看死亡人數和主要來戰役就知自道了,圍繞城市交戰超過100天的都在蘇德戰場,直到現在,大家談起激烈的戰場都以蘇德的主要戰役為比喻,這就說明:蘇德戰爭更殘酷
在蘇德戰爭之前,希特勒下達的命令是無情地消滅劣等的斯拉夫人,為德意志獲取生存空間,他明確指出:即便餓死全部的俄羅斯人也在所不惜。
反過來,日本這邊的訓令是:懲戒暴虐之支那,日本人走的路子還是滿清的路子,希望藉助屠殺嚇住剩下的人,實現滿清式的統治,不求殺光所有人
第二就是比較一下雙方的作戰對整個國家經濟的影響
中國是自給自足式的小農經濟,雖然丟了很多地方,但普通老百姓勉強還是可以維系生活的;而蘇聯就不一樣了,隨著大量產區的淪陷,工業區和城市區大量人被餓死
第三看一下雙方的屠殺模式
德國已經將工業化時代的流水線作業方式運用於屠殺,更加高效。而日本還是傳統的路線,不如德國人
第四看一下作戰方式
在中國以治安戰為主,在俄國是大規模作戰,影響更大
G. 蘇德戰場上雙方的兵力兵器對比是怎樣的
截至1942年11月,蘇德雙來方在蘇德戰場上的自兵力兵器對比是:蘇軍作戰部隊中有660萬人,坦克7350輛,作戰飛機4544架,火炮和迫擊炮77800門。在最高統帥部戰略預備隊內儲備有27個步兵師、5個獨立坦克和機械化軍以及6個獨立步兵旅。德軍有266個師,共編有約620萬人、坦克和強擊火炮5080輛、作戰飛機3500架、作戰艦只194艘、火炮和迫擊炮近21700門。由此可見。在戰爭第一階段結束前,兵力對比開始向有利於蘇聯的方面轉變。蘇方對德寇的優勢還表現在,蘇聯武裝力量已學會對自己的作戰意圖嚴加保密,慎之又慎,並製造大量假情報迷惑敵人,隱蔽地變更部署和集結兵力,對敵實施突然打擊。
希特勒軍事當局錯誤地認為,蘇軍經過在蘇聯南部、斯大林格勒和北高加索地域的艱苦交戰後,已無力在這些地域實施大規模進攻。實際上情況遠遠不是這樣。蘇軍正在積極准備對德軍實施大規模進攻。
H. 抗日戰爭中國真的好弱,連飛機坦克都不能自己造!比一比蘇德戰場.....如日軍全力攻打,中國扛得住嗎
個人覺得
1.初期肯定抄是日本占優襲勢,中國唯一的優勢就是大縱深了,守得住就算勝利。這一點國共雙方的認識是驚人的一致,可能唯一的區別就是毛說得是開展敵後戰場拖垮對手,蔣考慮的是爭取外援,客觀上也算是一前一後打配合吧。
2.進入相持階段的話,如果依舊是兩家自己玩,由於日本獲得更多的原料產地,工業水平差距會加大,那日本依然會占優勢,而且優勢會越來越明顯;而中國由於地盤縮小,內遷人口增加,農業的負擔更重。日本軍工能自足,中國不行,所以拖得時間越長中國越虛弱,想玩八年等著摘桃子那是不可能的,所謂的後期侵華日軍新兵比例大幅增加的原因並不是中國大量消滅了日本老兵,二是大批老兵被調到太平洋戰場,說白了,日本根本沒拿中國當個合格的對手。
3.中國唯一的勝算就是頂住進攻,爭取外援,而美蘇也不可能任由日本佔領中國而無所作為。
4.所謂的敵後戰場只能算是輔助,沒聽說過存在沒有正面的敵後,試想要是日佔區的老百姓生活的比國統區的更好的話大家會怎麼想,畢竟日佔區名義上的政府還是汪主席,也算國民政府。
I. 二戰中蘇德戰場的規模比中國戰場的規模大多少
沒法比。蘇聯和德國在蘇聯歐洲國土廣袤的平原上經常進行大規模會戰,投入幾十萬人,幾千架作戰飛機,幾萬輛作戰坦克裝甲車輛都是很正常的。
J. 為什麼二戰時期蘇德戰場的規模與慘烈程度遠大於中日戰場
衛國戰爭,蘇聯軍民傷亡四千多萬人,德國軍民傷亡一千多萬人;
抗日戰爭,中國軍民傷回亡三千答五百萬人,日軍傷亡一百多萬;
蘇德戰場慘烈是因為雙方實力都很強,參戰人數都有上千萬,都是工業化的國家(飛機大炮坦克齊上陣),所以戰斗烈度很大,傷亡很高;
而抗日戰爭是日本這個工業國打中國這個積貧積弱的農業國(而且日本工業也不發達),步兵交戰為主,果軍太弱,tg是敵後戰場,戰爭烈度相對比較低;而且雙方參戰人數都只有幾百萬人。
中國軍民傷亡高,除了被日軍殺害之外,間接死亡占很大一部分,比如飢荒、疾病、自然災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