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944年4月起1944年4月起,日本發動打通大陸交通線的戰役,國民黨出現了那些戰役的大潰敗
日本發動打通大陸交通線的戰役,通稱豫湘桂戰役。
第一階段:日軍從東北華北調集14.8萬人的部隊,由華北方面軍司令岡村寧次率領,分路向河南進犯。駐守河南的中國守軍為湯恩伯集團為主,共計40萬人。4月18日,日軍從河南中牟強渡黃河後進犯鄭州,中國守軍一觸即潰。日軍僅用38天佔領河南全省,打通平漢路南段。
第二階段:5月27日,日軍發動進攻湖南的戰役。投入36萬人作戰,中國守軍在此地計有薛岳、張發奎、余漢謀等部35萬人。6月18日,日軍攻陷長沙。22日,日軍進攻衡陽。中國守軍孤軍奮戰,給予敵人重大殺傷。終因寡不敵眾,8月8日,衡陽失守。
第三階段:日軍開始進攻廣西。10月27日,日軍圍攻桂林,中國守軍棄城潰逃。11月10日,日軍攻佔柳州。緊接著,由柳州南犯的日軍和從北海、雷州方向北進的日軍以及從越南東進的日軍匯合,圍攻南寧,南寧陷落。至此,日軍打通了平漢、粵漢鐵路,完成了建立縱貫中國大陸到印度支那的戰略任務。
在整個豫湘桂戰役中,國民黨軍損失兵力五六十萬,丟失了包括146個城市在內的20萬平方公里國土,喪失了衡陽、零陵、寶慶、佳林、柳州、丹竹、南寧七個空軍基地和36個飛機場,使6000萬國民淪於日軍鐵蹄之下。
Ⅱ 豫湘桂戰役日軍到底打沒打通大陸交通線啊
我簡要點說:
從結果上看,日軍打通了中國貫穿南北以鐵路大動脈為中心的交通線版。
但對戰役的權最終影響需要結合當時的情況看:
首先豫湘桂戰役的起因,是美軍在太平洋上節節勝利,威脅到日寇南方的海上生命線,為了保持東南亞與日本本土的聯系,就不得不打通從華南佔領區到印度支那(越南)的陸上交通線;此外,美軍很容易利用中國與淪陷區相鄰的空軍基地來威脅日本本土,也是日軍從43年就開始籌劃,並孤注一擲發動戰役的主要原因。
最終,在這次抗戰中規模最大的進攻戰役中,日寇在付出了沉重的傷亡之後,使得國軍一潰千里,搗毀了數十個國軍機場,佔領了上百個城市,湘桂粵三省占當時大後方工業1/3的工廠也盡入敵手,打通了印度支那與華南。
看上去日軍達成全部的作戰目標,但事實上:
日軍兵力比戰役之前更加分散,為敵後活動創造了更大空間;
美軍此時佔領了馬里亞納群島,美國陸軍航空兵擁有了更好的轟炸日本本土的基地,使得佔領中國機場的行動完全失去了意義;
最諷刺的是,打通了大陸交通線,但到日寇投降的時候所謂大陸交通線也沒能通車。
綜上所說,大陸交通線作戰在戰略上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只是加速了日本的戰敗。
Ⅲ 抗戰後期,日軍發動與湘桂戰役的主要目的是
從1944年4月開始一直持續到年底、縱貫中國南北幾千餘里的大規模豫湘桂戰役,是日本軍國主義臨死前迴光返照式的最後掙扎。從1943年夏秋以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發生轉折,中國持續抗擊日寇,牽制了日本大部陸軍兵力,德意法西斯逐漸潰敗,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也接連失敗,海上交通線被切斷,南洋日軍面臨被切割的困境。為此,日本困獸猶斗,制定了從中國戰場尋求突破,企圖固守大陸以堅持長期戰爭的計劃。因此,表面看來是日本的積極進攻作戰,本質上卻是出於防禦目的。 日本自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不僅未能速戰速決打敗中國,而且陷入中國持久戰的漩渦,只能保持點(戰略要點)和線(以交通線為主)的佔領。日軍還被分割成幾塊,始終不能形成完整的戰略體,陸軍主力深陷中國不能自拔,給日軍轉用兵力於太平洋造成極大牽制,導致太平洋兵力不繼,不斷失敗。為此,日軍企圖以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企圖將侵華日軍各部分貫通起來,並聯系被切斷海上交通的南洋日軍。另外,從中國大陸各個基地起飛的盟軍飛機直接轟炸日軍甚至日本本土,這意味著盟軍同時可以對日本本土日本發動大規模空襲,這使日本異常恐懼,打掉在中國的空軍基地,也是日本加速推行豫湘桂戰役的直接原因。
Ⅳ 日本是如何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的
日寇出動兵員50萬、戰馬10萬匹、汽車1萬多輛、大炮1000多門、飛機200多架。從1944年4月中內旬到12月初,日容寇擊潰了國民黨部隊五六十萬人,奪取了平漢、粵漢、湘桂3條干線,佔領150來個大中城市,從而打通了中國的大陸交通線。
Ⅳ 日本侵略中國的路線
第一步是先佔領東北三省:遼吉黑,然後兵分二路。
一路從陝西出劍門關到漢中佔領四川,另一路直接出中原到襄樊,意圖將中國一分為三。
1、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最早應該從1876年日本入侵琉球開始,當時琉球是中國的土地,有一艘琉球船到了台灣,船員被台灣土著誤殺,日本人就以這個為借口進攻台灣。這是日本對中國最早的侵略,這場戰爭使中國失去了琉球,就是今天的沖繩島。
2、1894年,日本入侵朝鮮,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經過平壤戰役、牙山海戰、大東溝海戰、威海衛海戰、旅順戰役。日本奪去了台灣,還有二億三千萬兩白銀。
3、1905年,日本和俄國爆發了日俄戰爭,經過旅順海戰、對馬海戰、旅順戰役、奉天戰役。日本將俄國的勢力趕出了中國東北南部,獨佔了遼寧、吉林、黑龍江的大部分分地區的特權。
4、1931年,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東北軍撤向關內,日本佔領了中國東北,在這個過程中,規模比較大的戰役是江橋抗戰,其他都是義勇軍的戰斗。
5、1932年,日本發動了「一二八」事變,在上海與中國19路軍激戰。雙方損失都很大最後中國軍隊撤出上海。
6、1937年,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爆發,中國29軍與日軍進行了長城抗戰,日軍在佔領華北以後一路南下,佔領了中國東南的大部分土地,基本控制了中國的海岸線。
7、1938年以後,日本也無力發動大規模戰役了,雙方進入膠著狀態。
8、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陸軍戰略重點轉向東南亞。此間除了1942年中國遠征軍入緬甸作戰外,沒有更大的戰役。
9、1943年,日本為了打通大陸交通線,發動了豫湘桂戰役,戰役最後以日本佔領廣西,部分地打通大陸交通線而結束。
10、1944年,中國軍隊開始反攻,發動了雪峰山戰役,消滅日軍2萬多人。
11、1945年,日本投降。
(5)日本發動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的戰爭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鴉片戰爭以來的百年屈辱,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列強幾乎都欺負過中國。
盡管中國人民進行過一次又一次的反抗,但都失敗了。只有抗日戰爭,最終贏得了民族解放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使中國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屈辱地位,實現了民族獨立並為實現人民解放創造了條件。
從而成為解決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的偉大開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開端。
Ⅵ 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本發動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的戰役是( )
豫湘桂會戰,是日本陸軍於1944年4月至12月期間貫穿中國河南、湖南和廣西三地進行的大規模進攻戰役。
Ⅶ 日軍在中國的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是
豫湘桂戰役是日軍在潰敗前夕一次迴光返照式的掙扎。在這次抗戰中規模最大的進攻戰版役權中,日寇在付出了沉重的傷亡之後,使得國民黨軍隊一潰千里。
豫湘桂戰役對中日兩國來說,1944年戰局的發展給雙方都帶來了至關重大的影響,是抗日戰爭偉大轉折的一年,這個轉折以豫湘桂會戰及其影響為標志。
中共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發展所以迅速,其中原因有一點就是,由於1943年至1944年日軍的主要攻擊目標指向國民黨戰場,特別是日軍1944年春夏實施的「一號作戰」,集中了侵華日軍(中國派遣軍)80萬的2/3於國民黨戰場,大大減輕了華北、華中共產黨抗日根據地的壓力。
豫湘桂戰役不僅挫敗了日軍的戰略企圖,而且大大牽制、打擊了日軍,大大增加了侵華日軍自身的困難。
為了此次攻勢,日軍投入了41萬名的士兵、800輛戰車和將近7萬匹馬,於2400公里的戰線發動攻擊,這也是有史以來日軍動員規模最大的一次攻勢作戰。
最後日軍以2.4萬人死亡的代價成功佔領美國航空隊基地,並給予中國人力與物質上極大的損失,但同時也因為兵力不足而無法擴張戰果,日後於中國戰場長期維持守勢。
Ⅷ 日本是怎樣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的
當下在由北至南來數千公里的自戰線上,日寇出動兵員50萬、戰馬10萬匹、汽車萬余輛、大炮1000餘門、飛機200多架。從1944年4月中旬到12月初,日寇擊潰了國民黨部隊五六十萬人,奪取了平漢、粵漢、湘桂3條干線,佔領150來個大中城市,從而打通了中國大陸交通線。但是,這並未能挽救日本法西斯滅亡的命運。事實上,日本佔領的地方越多,背的包袱就越沉重,越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