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中國以落後裝備

抗日戰爭中國以落後裝備

發布時間:2021-03-07 20:52:45

❶ 我們中國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實力才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的嗎

不全是。 中國人民能夠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以落後的武器裝備打敗經濟實力和軍事裝備遠比自己強大的侵略者,絕不是偶然的。 中國共產黨以自己的堅定意志和模範行動,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毛澤東同志為傑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創立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的科學理論,對抗日戰爭發揮了重要的思想和戰略指導作用。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反對妥協,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成為引導全民族抗戰走向勝利的一面旗幟。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促成、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大限度地動員了全國軍民共同抗戰,成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傑出組織者和鼓舞者。中國共產黨堅持全面抗戰路線,制定正確的戰略策略,實施動員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線政策,提出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和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開辟廣大的敵後戰場,成為堅持抗戰的中堅力量。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己最富於犧牲精神的愛國主義、不怕流血犧牲的模範行動,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奪取抗戰勝利的民族先鋒。 中國人民的巨大民族覺醒、空前民族團結和英勇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中華民族歷來崇尚正義、熱愛和平,也歷來不畏強暴、不屈服於任何外來壓力。偉大的抗日戰爭,喚起了全民族的危機意識和使命意識。在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像抗日戰爭這樣,民族覺醒如此深刻,動員程度如此廣泛,戰斗意志如此頑強。軍隊與老百姓相結合,武裝斗爭與非武裝斗爭相結合,前方斗爭與後方斗爭相結合,公開斗爭與隱蔽斗爭相結合,特別是敵後軍民廣泛開展的伏擊戰、破襲戰、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等游擊戰的巧妙戰術和作戰方法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觀,使猖獗一時的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戰爭鍛煉了偉大的人民,人民贏得了偉大的勝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同世界所有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國際組織及各種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分不開的。蘇聯最早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提供了寶貴援助,美國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給予了很大支持,英國及法國等國家向中國提供了經濟援助或軍事合作。朝鮮、越南、加拿大、印度、紐西蘭、波蘭、丹麥以及德國、奧地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日本等國的反法西斯戰士直接參加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戰爭後期,蘇聯紅軍開赴中國東北戰場,同中國軍民一道對日作戰,加速了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的進程。我們不會忘記給予中國抗日戰爭道義和物質等方面支持的國家和國際友人,不會忘記在南京大屠殺和其他慘案中為中國難民提供幫助的外國朋友,不會忘記與中國軍隊並肩作戰並為中國運送戰略物資而冒險開辟駝峰航線的美國飛虎隊,不會忘記不遠萬里前來中國救死扶傷的外國醫護人員,不會忘記真實報導和宣傳中國抗戰業績的外國記者,不會忘記為中國抗戰勝利付出過心血的外國軍事顧問及其他方面人士,更不會忘記在中國東北戰場上英勇獻身的蘇軍烈士!中國人民將永遠銘記世界各國人民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的寶貴貢獻!

❷ 中國抗日戰爭中的武器收錄.要全的

在機槍方面,抗戰時中國各派軍隊裝備的輕機槍主要是口徑7.9毫米的捷克式(與德式槍彈通用),質量優於日軍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中國人稱「歪把子」)。1939年日軍研製出九九式輕機槍,同樣沒有大量生產。日軍重機槍為九二式,靠彈板供彈,操作不便且易卡殼。中國軍隊使用的重機構多屬馬克沁式,除需水冷這一麻煩外,可靠性好得多。抗戰後期國民黨軍還大量裝備了美製湯姆遜、英國的斯登沖鋒槍,侵華日軍一直未裝備此類武器。
日軍主要裝備手槍是的南部十四年式(中國人稱「王八盒子」),因彈簧鋼質量差使供彈常出問題,被兵工界稱為「二次大戰中最差的手槍」。中國當時用的進口手槍雜亂,不過其中多數是德式毛瑟自動手槍(即「二十響」),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自動手槍。
從當時中國主要裝備的槍械質量看,要稍優於侵華日軍。抗戰前中國軍隊派系雜亂,不過從清末起軍界大都看中德式7.9毫米口徑槍械,最早大批量裝備的步槍便是毛瑟槍的改進型——「漢陽造」。1935年南京政府根據德國顧問建議,以德式Kar98毛瑟步槍為標准統一全軍,除外購外並在國內仿造為「中正式」。此種槍在二戰中也一直是德軍主要裝備,性能優於日軍的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式步槍。參加過抗戰的老人大都知道,七九槍的傷口進去的眼小,出來能帶出一塊肉;6.5毫米的「三八大蓋」不僅口徑小,且因彈道設計缺陷造成「進去多大眼,出來多大眼」。當時人們戲稱:「用三八槍打中鬼子,過幾天鬼子又回來了」;「三八槍打中抗日戰士,養幾天傷繼續抗日」。日軍也深感三八槍威力小,1939年研製出7.7毫米口徑的九九式步槍,性能與德國98式相當,卻因生產能力所限僅有少量裝備。
在全面抗戰前期,日軍在重火器方面佔有一定優勢。從地面炮兵對比看,中國輕重型火炮數量略少於日軍,日製品雖在質量不如中國進口的一些德式裝備,卻有配套齊全和彈葯補充能力強的優勢。抗戰初期國民黨軍進口了數百門質量不錯的德制山炮和榴彈炮,以75毫米口徑炮為主力,卻因炮彈需進口且運輸手段落後,無法保障火力持續性。如上海「八一三」抗戰之初中國的炮兵還能局部壓制日軍,時間一長便在火力上被壓倒。
中日軍隊作戰時一直流動性較大,攻堅戰很少,使用重炮的場合不多。在野戰中,雙方主要使用輕型線膛炮和迫擊炮,裝備顯得各有所長。中國方面的迫擊炮口徑大,普遍為82毫米,裝備數量卻較少,如中央軍一個團才有一個迫擊炮連(裝備4-6門)。日軍裝備的仿法式81毫米迫擊炮不多,一個中隊(連)卻有6門50毫米迫擊炮(擲彈筒),威力雖小卻使用便捷和普遍。
八路軍在抗戰初期拾到閻錫山的晉軍逃跑時丟棄的12門75毫米山炮,組建了唯一的一個炮兵團,卻因缺乏炮彈來源只能在幾次重要作戰時上陣。抗戰期間,八路軍的兵工廠自製了部分擲彈筒及其所用彈葯,新四軍通過從上海秘密運來機器和鋼管也生產了幾百門51毫米口徑的輕迫擊炮,不過因彈葯有限也只能在關鍵戰斗中使用。在當時的敵後戰場上,共產黨領導的軍隊面對著火力相差最懸殊的條件,是在最困難的環境中堅持抗戰。
抗戰初期日軍武器最大的優勢在空中,從1937年秋至1941年末,侵華日軍一線作戰飛機保持在500架左右,並靠本國年產數千架的能力可迅速補充。中國空軍的飛機全靠外購,開始主要使用美製霍克III戰斗機和隨後蘇援的伊-15和伊-16,性能與日軍的中島九七、三菱九六戰斗機相當,卻因飛行員和戰機都缺乏補充能力而越打越少,空戰主要依靠蘇聯志願航空隊。1940年日軍的零式戰斗機出現後,制空權完全落於敵手。據李宗仁回憶,抗戰初期作戰時顧慮最大的便是日機轟炸,如湯恩伯等一線將領的指揮所都終日流動不定。
到了抗戰後期,中國戰場上重火器力量對比有了重大改變。1941年美國陳納德的「飛虎隊」進入中國戰場便開始扭轉空戰形勢,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該部擴編為美軍第14航空隊,陸續裝備大量新型戰斗機和轟炸機,如P-51「野馬式」為當時世界上性能最好的戰斗機。加上日本航空兵的主力外調,1943年以後中國戰區制空權已經掌握在中美聯合空軍手中。據美國第14航空隊宣稱,其空中攻擊共殺傷日軍12萬人,這自然有誇大成份,不過1944年日軍發動攻勢確實主要靠夜間行軍,打通平漢、粵漢鐵路這些「大陸交通線」後因空襲猛烈也無法修復通車。據日軍戰史記載,在衡陽圍攻戰時,其前沿部隊白天都「要像地老鼠一樣鑽在洞里」,因供應不濟只好讓士兵用鋼盔舂米吃,險些重蹈英帕爾一戰供應斷絕的覆轍。
。步槍
有人說中方的毛瑟毛瑟步槍綜合性能比日軍的三八式要好。
不錯,綜合性能是毛瑟高出一頭,問題是日軍的三八大蓋有著自己的特殊優勢,日軍有很好的利用了這個優勢。
就是射程遠(表尺射程達到2400米),射擊非常精確。
日軍軍方一直崇尚步槍精確射擊,認為可以來體現武士道精神。
日軍士兵都受過嚴格的射擊訓練,大多數士兵都是出色的射手,他們和三八式簡直就是絕配。
而抗戰期間,中國軍隊士兵素質低下,就連作戰意志堅強的八路軍,由於兵員素質差,訓練時間短,步槍遠距離射擊火力和精度都無法和日軍相比。採用近距離沖鋒也是不得已的辦法。要知道,日軍擅長拼刺刀,在近距離作戰也相當不弱。
況且國軍由於戰略和戰術的原因大多數處於防守的狀態。
日軍的炮火占絕對優勢,中國軍隊在日軍炮擊的時候,無法沖鋒和還擊,只能躲避。
而炮擊結束以後,日軍又可以在中國軍隊步槍火力的射程外,准確殺傷中國士兵。
這也是抗戰初期,中方士兵損失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
2。輕機槍
中方唯一的優勢也就是輕機槍了。
捷克式對歪把子卻是有較大的優勢,但是中國軍隊輕機槍的裝備數量遠遠不及日軍。
抗戰初期的桂軍等軍隊,上戰場之前才倉促領到機槍,一個連往往只配備三挺。
就是這樣,因為士兵以前沒有受過機槍射擊訓練,也找不出會使用這三挺機槍的機槍手。
作戰效果可想而知。
歪把子雖然故障多,裝彈復雜,但是精度很不錯,而且採用漏斗式供彈,不受彈夾子彈數量的限制,持續火力也還不錯。
八路軍和中央軍都有一定數量的歪把子也證明了這點。
3。重機槍
中方裝備數量根本無法和日軍相比
日軍重機槍裝備數量很多,這是中國軍隊遠遠無法比擬的。
而且狡猾的日軍,面對國軍少數重機槍,往往用步兵炮打掉。
沒有步兵炮的中國軍隊根本沒有辦法還擊。
日軍機槍雖然重量比起馬克希姆稍重,採用的是氣冷式,但是仍然保持了很好的持續射擊能力和准確度。
直到太平洋群島作戰,日本的重機槍仍然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消滅大量美軍士兵。
4。擲彈筒
日軍擲彈筒是非常出色的武器,性能超過了德國先進的輕型迫擊炮等世界其他同類武器。
在800米內,有著很好的射擊精度,威力也相當不錯。
據八路軍老兵的回憶,日軍的擲彈筒經常准確的打在人群之中,經常造成善於近戰集團沖鋒的八路軍大量的傷亡。
而且重量極輕,僅僅4.7公斤,製造費用甚至和步槍差不多。
日軍基層部隊大量裝備,每個班都配有一具。
該武器非常實用,美軍在賽班和硫黃島也吃盡了他的苦頭。
國軍和八路軍見識到擲彈筒的厲害以後,都曾經仿製。但是受軍工實力的限制,效果都不佳。
5。手榴彈
日式甜瓜手榴彈投擲距離沒有德國長柄手榴彈遠,但是威力大,破片分布均勻。
如果在空中爆炸,會造成周圍幾米的士兵幾乎不可能生還。
比起國軍粗劣的仿製德國的手榴彈,日式手榴彈也有相當的優勢。
6。刺刀
日本刺刀比中正步槍的刺刀長一些,不要小瞧這一些。在肉搏戰中,很多中國士兵就是差一點刺中鬼子,自己含恨而亡。
7。手槍
至於手槍在二戰中造成的傷亡少的幾乎可以忽略,正規軍作戰中,也很難用到手槍。

❸ 請問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和日軍相比差距有多大 單兵裝備 武器哪些

極度缺少重武器和炮彈的中國軍隊
早在1935年,南京國民政府就開始擴充軍備、整編部隊。據統計,歸中央管轄的兵工廠,庫存有1000萬發子彈、正在製造的有2000萬發子彈、向國外訂購的有3000萬發,合計6000萬發子彈,可供10個4團制的師一個月三分之二的用量,而各部隊自身所存的彈葯僅夠一個半月。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兵工署統計,僅有子彈5億發、長江北岸各地庫存山野炮彈卜福式山炮彈12萬枚、克式野戰炮炮彈10萬枚,合計21萬枚,僅夠20個師三個月的用量。
武器方面,國民政府雖然采購了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家武器,但在重武器方面十分匱乏。比如號稱精銳的德械師,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有清一色的德械裝備。
抗戰全面爆發前,裝備少量德式武器的20個調整師,比如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全師步槍採用中正式步槍,機槍是自己仿造的捷克式、馬克沁重機槍(仿造的叫「二十四式」)。團、營級採用的迫擊炮則是仿造法國布朗德的81毫米迫擊炮,也就是二十式82毫米迫擊炮,其中有極個別團有哈衣哈75毫米步兵炮。
師直屬炮兵第87師、第88師採用日造大正六年式75毫米山炮(41式),每個營12門,第36師採用38式野戰炮和六年式山炮。戰車防禦炮只有第87師、第88師各分到1個連6門,第36師則沒有。
目前筆者能用檔案查到有部分德械的野戰部隊只有教導總隊,該部隊第1、3、5團每個團有一個平射炮連(47毫米平射炮4/6門),一個步兵炮連(德制75毫米步兵炮4/6門),並有4門德制37毫米高射炮,直屬炮兵營是德國克虜伯軍火工業的子公司,瑞典卜福斯廠製造生產的卜福斯M1930型75毫米山炮,共計12門。

❹ 為什麼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以弱勝強的典範

因為當時中國無論在那方面均落後於日本。武器裝備,軍隊素質,經濟,政治版,加上當時還在搞內訌,權所以是以弱勝強的典範。至於樓下那位說的,就純屬自己腦補。美國當時搞太平洋戰爭都來不及,給中國的直接或間接少之又少,當然也是美國牽制了日本一部分力量我們才能贏得更快。

❺ 抗日戰爭中,國軍和日軍裝備差距大么

戰場上80%的傷亡都抄是大炮造成的,國軍和日軍的差距就是在大炮這樣的重武器上。國軍一個師只有十幾門大炮,有的師甚至一門炮都沒有,日軍每個師團光150毫米以上的重炮都有十幾門,75毫米的山炮野炮好幾十門,加起來一個師團有各種火炮一百多門,輕輕鬆鬆可以把國軍陣地打的和月球表面一樣。
而且日軍在戰斗中大量使用毒氣彈,中國軍隊沒有裝備防毒面具。日軍一碰上堅固陣地就用毒氣彈開路,這也是抗戰初期中國軍隊節節敗退傷亡巨大的重要原因。事實上國民政府的問題其實是軍令政令不統一——不抵抗的張學良是通過換個旗子加入國民政府的,都說蔣介石不讓小張抵抗,可事實上那時候蔣介石根本沒空管小張,忙著剿共呢,小張前幾年自己都承認不抵抗的命令是自己下的;另一個韓復榘,是山東的地方軍閥,不戰而逃,被蔣介石槍斃;很多地區國民政府都是通過當地的軍閥在統治,並沒有直接的控制力,這些軍閥平時不聽國民政府的,打了敗仗就怪國民政府,投降了還要國民政府負責,而我們的宣傳機構,也一直有意無意地加深這種印象,其實仔細用腦子想想就知道了,根本是說不通的。

❻ 為什麼中國軍隊在抗日戰爭中打得異常艱難

  1. 兩國國力的巨大差距。日本工業體系完善,軍工業標榜亞洲,軍事裝備隨打隨補;民國此時基本還是農業化國家,薄弱的民族工業此時仍集中於 沿海,軍工業落後,重裝備無法自給自足,上述直接導致國府抗戰一面要注重民族工業內遷,一面要極力對外爭取援助,二者都是極難之事,並且援助裝備通俗地講「打一少一」。

  2. 社會狀態不同。國府雖28年統一中國,但隨著中原大戰、國共內戰、兩廣事變等又產生了一系列戰爭,社會難以穩定,導致經濟建設等工作長時間趨於停滯,難見成效,土地改良無法推廣五省以外,僅有幣制改革等尚可一談,35年開始國防建設,軍隊整編,但37年抗戰爆發,各項工作均處起步,所謂德械師不過是樣板,仍缺乏重裝備,難以真正同日軍匹敵,三條京滬國防線在戰爭中因淞滬潰退並未發揮作用;日本則相對和平,可以說做好了一定的對華戰爭准備,但受國際掣肘及內部政爭,難言充分,但相對於民國可謂以石擊卵

  3. 直接的軍力差距。日軍士兵從小即被灌輸武士道觀念,其戰斗意志,戰術技巧均受完備訓練;國軍此時則連最基本的徵兵體系都尚未完成,加之政黨組織力低、農村工作幾無等原因,實際戰爭動員能力較日本遠遠不足,加之裝備落後,後勤補給差,運輸能力低等原因,導致戰爭極為殘酷

  4. 高層的戰爭意志。日本政府受軍部影響極大,少壯軍人積極鼓吹對外擴張,戰爭意志強加於人民,相比於之國府,內部恐日症者極多,大量文人、政客均主張對日拖延不戰,蔣等人的意志雖堅定,但同樣無法逃脫恢復七七狀態的現實桎梏,上述直接導致了日本政治誘降工作的開展以及其取得的一定成效,以及抗戰中大量偽軍、國民黨高層投降派的產生,這些一定程度影響了抗戰及國府的國際聲譽

    籠統歸納四點,實際原因仍比比皆是,總而言之,這場戰爭之殘酷、艱難,雙方實力之懸殊都實非今日所可以想像。值此清明,致敬抗戰之中國軍人及所有愛國者!

❼ 抗日戰爭中國裝備比日本有差那麼大嗎

國民黨的嫡系部隊,在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時候,接受了蘇聯的軍事援助,建立了黃埔軍校,武器也由蘇聯提供,第一次為俄式化。第二次,在30年代初,進行對紅軍的「圍剿」的時候是德國的軍事援助,武器裝備德式化,二戰中,爭取美國援助,武器美式化,其中在解放戰爭中,國民黨全部配備美式裝備的張靈甫74師被我軍殲滅在孟良崮。
1937年7月抗戰爆發,武器彈葯消耗巨大,國民黨戰前所積攢的家底根本支持不了多久,能否得到充足的武器裝備成為決定戰局的關鍵.當時國民黨的武器來源有兩個:進口和自己生產.由於重工業基礎薄弱,國民黨兵工廠的水平是比較低的,不僅生產不了飛機和坦克,而且連最基本的槍支和子彈的生產能力也不能滿足需求.在當時的條件下,進口武器裝備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自清朝末年起德國就是中國最重要的武器進口來源地,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938年.抗戰前國民黨就通過進口德國武器裝備組建"德械師",國民黨從德國進口武器裝備所需資金主要用鎢礦砂,錫,銻,桐油等物資支付.1937年7月抗戰爆發,國民黨加大了德國武器的訂貨量.在日本的強烈抗議下,1938年5月德國宣布停止對中國出口武器,最後一批武器於8月份運抵中國.從抗戰爆發到德國停止供貨為止,國民黨從德國進口的武器裝備包括:飛機12架,105毫米榴彈炮36門,迫擊炮800門,37毫米戰防炮500門,13.2毫米高射機槍300挺,機槍1萬挺,步槍5000支,駁殼槍2萬支,手槍4400支;150毫米炮彈6000發,105毫米炮彈3.6萬發,迫擊炮彈190萬發,37毫米炮彈50萬發,子彈1.6億發.

抗戰爆發後的1937年8月21日,國民黨與蘇聯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蘇聯便開始以貸款的形式向國民黨提供武器裝備,貸款由中國用礦產和農產品償還.蘇聯對國民黨的武器供應持續到蘇德戰爭爆發.在這將近4年時間里國民黨從蘇聯進口的武器裝備包括:飛機885架,坦克82輛,汽車1540輛,115毫米榴彈炮80門,76毫米野炮160門,76毫米山炮50門,高射炮270門,45毫米戰防炮50門,37毫米戰防炮380門,航空機槍120挺,重機槍1300挺,輕機槍5300挺,步槍5萬支,沖鋒槍3000支;航空炸彈3.11萬顆,115毫米炮彈12.68萬發,76毫米炮彈16萬發,45毫米炮彈7.5萬發,37毫米炮彈61萬發,高射炮彈31.44萬發,子彈1.84億發.(中國向蘇聯支付的物資包括:鎢礦砂31177噸,錫13162噸,銻10892噸,鋅600噸,汞560噸,鉍18噸,茶葉30293噸,生絲309噸,羊皮223萬張,羊毛14300噸,豬鬃6340噸,桐油8868噸)

抗戰爆發後國民黨還從歐洲其他國家進口了一些武器裝備(到貨量)

從英國進口:飛機36架,子彈1667萬發
從法國進口:飛機24架
從義大利進口:裝甲車101輛
從比利時進口:步槍5.4萬支,子彈3867萬發
從捷克進口:輕機槍1829挺,步槍5000支,子彈2600萬發
從瑞典進口:子彈1.18億發
從匈牙利進口:子彈1500萬發

抗戰爆發後的1937年下半年,國民黨得到了從美國運來的279架飛機和1205萬發子彈,這批貨是戰前訂購的.由於中立法案的制約,此後美國便停止了對中國的武器出口.1939年11月美國修改中立法案,可以向交戰中的國家出口武器,但必須以現金購買,自行運輸.租借法案出台前美國陸續向國民黨提供了4筆小額貸款,分別是1939年2月的桐油貸款(用桐油償還),1940年4月的錫貸款(用錫償還),1940年10月的鎢砂貸款(用鎢礦砂償還),1941年2月的金屬貸款(用鎢礦砂,錫和銻償還),這些貸款規定用於在美國購買除武器彈葯外的其他物資.國民黨買回了一些物資(汽車,油料,輪胎,汽車和飛機零件,工業器材等).1941年3月11日美國出台租借法案,向符合美國利益的國家提供援助,1941年5月6日美國宣布將中國列入援助對象,自此美國開始正式向國民黨提供軍事援助.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國民黨從美國得到的武器裝備的粗略數字:飛機1394架(包括美國駐華空軍的飛機),坦克108輛,裝甲車36輛,汽車約2萬輛,155毫米榴彈炮36門,105毫米榴彈炮約200門,75毫米野炮約100門,75毫米山炮約500門,37毫米戰防炮約300門,迫擊炮約2000門,火箭筒1030支,噴火器約150支,槍榴筒約6000支,14毫米戰防槍1269支,重機槍約1500挺,輕機槍約8000挺,步槍約15萬支,沖鋒槍約3萬支,手槍約3600支;各類炮彈約220萬發,火箭彈約6萬發,子彈約7億發.

❽ 中國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什麼時候裝備才開始好起來

42年以後逐漸好轉,主要是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戰場成為了太平洋回戰爭的一部分。英美開始答對華加大援助力度。尤其是42年對緬作戰期間,對緬遠征部隊獲得了大量英制和美製裝備。但是對緬戰爭失敗,失去了公路運輸,只能靠駝峰航線零散運輸,所以總體來說援華武器數量仍然有限。
抗戰時國軍的最主要裝備步/槍是漢陽造和中正式,中正式算是相對比較好的武器。但是因為兵工廠一直在不斷轉移,到43年以後才算比較穩定的量產。而抗戰最激烈的時期是發生在37年到40年。這個時期國軍大部分還是在使用老式的漢陽造以及仿製MP18之類的武器。
大體上說,抗戰戰場,無論共/軍的敵後戰場,還是國軍的正面戰場,武器裝備總體還是很差的。美式裝備只是裝備了國軍少數精銳。而且在41年之後,國軍和日軍在正面戰場已經基本半停火狀態了,裝備好的時候也沒有大仗出現。。。所以國軍使用較好裝備並且和日軍大規模戰斗的,基本只有2次對緬遠征。尤其是44年到45年的第二次遠征,國軍的裝備普遍較好。
到抗戰結束之後,美國對國軍恢復了中斷的公路運輸和海路運輸,國軍的美械化程度才明顯提高。

❾ 抗日戰爭中國軍主要裝備是什麼

國民黨的嫡系部隊,在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時候,接受了蘇聯的軍事援助,建立了黃埔軍校,武器也由蘇聯提供,第一次為俄式化。第二次,在30年代初,進行對紅軍的「圍剿」的時候是德國的軍事援助,武器裝備德式化,二戰中,爭取美國援助,武器美式化,其中在解放戰爭中,國民黨全部配備美式裝備的張靈甫74師被我軍殲滅在孟良崮。

1937年7月抗戰爆發,武器彈葯消耗巨大,國民黨戰前所積攢的家底根本支持不了多久,能否得到充足的武器裝備成為決定戰局的關鍵.當時國民黨的武器來源有兩個:進口和自己生產.由於重工業基礎薄弱,國民黨兵工廠的水平是比較低的,不僅生產不了飛機和坦克,而且連最基本的槍支和子彈的生產能力也不能滿足需求.在當時的條件下,進口武器裝備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自清朝末年起德國就是中國最重要的武器進口來源地,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938年.抗戰前國民黨就通過進口德國武器裝備組建"德械師",國民黨從德國進口武器裝備所需資金主要用鎢礦砂,錫,銻,桐油等物資支付.1937年7月抗戰爆發,國民黨加大了德國武器的訂貨量.在日本的強烈抗議下,1938年5月德國宣布停止對中國出口武器,最後一批武器於8月份運抵中國.從抗戰爆發到德國停止供貨為止,國民黨從德國進口的武器裝備包括:飛機12架,105毫米榴彈炮36門,迫擊炮800門,37毫米戰防炮500門,13.2毫米高射機槍300挺,機槍1萬挺,步槍5000支,駁殼槍2萬支,手槍4400支;150毫米炮彈6000發,105毫米炮彈3.6萬發,迫擊炮彈190萬發,37毫米炮彈50萬發,子彈1.6億發.

抗戰爆發後的1937年8月21日,國民黨與蘇聯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蘇聯便開始以貸款的形式向國民黨提供武器裝備,貸款由中國用礦產和農產品償還.蘇聯對國民黨的武器供應持續到蘇德戰爭爆發.在這將近4年時間里國民黨從蘇聯進口的武器裝備包括:飛機885架,坦克82輛,汽車1540輛,115毫米榴彈炮80門,76毫米野炮160門,76毫米山炮50門,高射炮270門,45毫米戰防炮50門,37毫米戰防炮380門,航空機槍120挺,重機槍1300挺,輕機槍5300挺,步槍5萬支,沖鋒槍3000支;航空炸彈3.11萬顆,115毫米炮彈12.68萬發,76毫米炮彈16萬發,45毫米炮彈7.5萬發,37毫米炮彈61萬發,高射炮彈31.44萬發,子彈1.84億發.(中國向蘇聯支付的物資包括:鎢礦砂31177噸,錫13162噸,銻10892噸,鋅600噸,汞560噸,鉍18噸,茶葉30293噸,生絲309噸,羊皮223萬張,羊毛14300噸,豬鬃6340噸,桐油8868噸)

抗戰爆發後國民黨還從歐洲其他國家進口了一些武器裝備(到貨量)

從英國進口:飛機36架,子彈1667萬發
從法國進口:飛機24架
從義大利進口:裝甲車101輛
從比利時進口:步槍5.4萬支,子彈3867萬發
從捷克進口:輕機槍1829挺,步槍5000支,子彈2600萬發
從瑞典進口:子彈1.18億發
從匈牙利進口:子彈1500萬發

抗戰爆發後的1937年下半年,國民黨得到了從美國運來的279架飛機和1205萬發子彈,這批貨是戰前訂購的.由於中立法案的制約,此後美國便停止了對中國的武器出口.1939年11月美國修改中立法案,可以向交戰中的國家出口武器,但必須以現金購買,自行運輸.租借法案出台前美國陸續向國民黨提供了4筆小額貸款,分別是1939年2月的桐油貸款(用桐油償還),1940年4月的錫貸款(用錫償還),1940年10月的鎢砂貸款(用鎢礦砂償還),1941年2月的金屬貸款(用鎢礦砂,錫和銻償還),這些貸款規定用於在美國購買除武器彈葯外的其他物資.國民黨買回了一些物資(汽車,油料,輪胎,汽車和飛機零件,工業器材等).1941年3月11日美國出台租借法案,向符合美國利益的國家提供援助,1941年5月6日美國宣布將中國列入援助對象,自此美國開始正式向國民黨提供軍事援助.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國民黨從美國得到的武器裝備的粗略數字:飛機1394架(包括美國駐華空軍的飛機),坦克108輛,裝甲車36輛,汽車約2萬輛,155毫米榴彈炮36門,105毫米榴彈炮約200門,75毫米野炮約100門,75毫米山炮約500門,37毫米戰防炮約300門,迫擊炮約2000門,火箭筒1030支,噴火器約150支,槍榴筒約6000支,14毫米戰防槍1269支,重機槍約1500挺,輕機槍約8000挺,步槍約15萬支,沖鋒槍約3萬支,手槍約3600支;各類炮彈約220萬發,火箭彈約6萬發,子彈約7億發.



其中DP-27輕機槍為圖中樣式

斯普林菲爾德M1903式步槍,又叫春田步槍。它的旋轉後拉式槍機仿自德國98系列毛瑟步槍,因此可以認為是毛瑟步槍的變型槍。當時中國自己製造的中正式步槍也是仿自毛瑟1924式,因此兩者外形相似,中國士兵就把M1903式稱為「花旗中正式」。但M1903有一個獨特的單發供彈裝置,利用一個操作塊限制槍機的後退距離,從而截斷下方彈倉的供彈,由射手從拋殼孔供彈。這樣能在陣地戰等情況下,打一槍壓一彈,保留彈倉里的子彈,等到與敵遭遇、近戰時,再打開操作塊,就有足夠的子彈持續射擊。

還有大量武器可以參考【網路貼吧】http://tieba..com/p/2523720902

謝謝!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中國以落後裝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