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實力對比

抗日戰爭實力對比

發布時間:2021-03-07 20:43:13

㈠ 問一下抗日戰爭時候中國與日本兩個國家的實力對比

人口:中國4億,日本接近千萬
經濟:戰爭初期中國GDP是日本兩倍,戰爭後期兩者基本持平
軍事:如步槍,沖鋒槍等的輕武器中國和日本差距不大,甚至某些輕武器質量優於日本,當然我指的是國軍中央軍,地方部隊裝備很多土武器,重型武器和武器協調裝備上就遠不如日本,中國裝甲師和機動部隊質量好,但太少,飛機,更無對比意義,步兵炮火力量和重機槍也遠少於日本,所以兩者交鋒一面倒,而國軍就輸在重武器的數量方面,不要信什麼說國軍失去民心,軍心散漫,要發動人民戰爭那些可笑的共0軍歷史書,實際國軍很多作戰非常英勇,很多時候很多師團死戰不退,很多部隊因此番號消失,而隨著平原盡數淪陷,戰爭進入山區時,由於重武器優勢有限,日軍國軍傷亡比例開始越來越接近1:1,不再是平原時的1:3.6,不過抗日把國軍的黃埔畢業生,國民革命軍精英的家底幾乎打光了
外交:戰爭初期日本受到國際譴責,日本退出國聯,基本被國際孤立,隨著歐洲戰事再起,德國壓倒性的優勢使日本有意尋找德國為夥伴,而德國也正需要盟友,兩國一拍即合,加上跟班墨索里尼,組成三國軸心,自日本侵華起,國際聲音基本站在中國這邊,隨著戰爭深入,開羅宣言的召開,與軸心國對抗的國家均正式成為軍事盟友

㈡ 抗戰期間中日軍隊實力對比如何

日本方面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44萬人(日本厚生省1964年調查後統計)(不包括印緬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和美英協同殲滅的約16萬日軍及蘇軍在東北消滅的日軍。);另一說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
國軍方面
據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國民政府軍作戰傷亡322萬7926人、病亡42萬2479人,總計損失365萬0465人;軍令部統計自七七事變以來陸軍陣亡131萬9958人、負傷176萬1135人、失蹤13萬0126人,空軍陣亡4321人、負傷347人。
中共方面
中共抗日《部隊發展史略》記載:中共抗日部隊人員損失共計58萬4267人,其中傷29萬0467人、亡16萬0603人、被俘4萬5989人、失蹤8萬7208人。
早在1935年,南京國民政府就開始擴充軍備、整編部隊。據統計,歸中央管轄的兵工廠,庫存有1000萬發子彈、正在製造的有2000萬發子彈、向國外訂購的有3000萬發,合計6000萬發子彈,可供10個4團制的師一個月三分之二的用量,而各部隊自身所存的彈葯僅夠一個半月。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兵工署統計,僅有子彈5億發、長江北岸各地庫存山野炮彈卜福式山炮彈12萬枚、克式野戰炮炮彈10萬枚,合計21萬枚,僅夠20個師三個月的用量。
武器方面,國民政府雖然采購了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家武器,但在重武器方面十分匱乏。比如號稱精銳的德械師,並沒有清一色的德械裝備。
抗戰全面爆發前,裝備少量德式武器的20個調整師,比如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全師步槍採用中正式步槍,機槍是自己仿造的捷克式、馬克沁重機槍(仿造的叫「二十四式」)。團、營級採用的迫擊炮則是仿造法國布朗德的81毫米迫擊炮,也就是二十式82毫米迫擊炮,其中有極個別團有哈衣哈75毫米步兵炮。
師直屬炮兵第87師、第88師採用日造大正六年式75毫米山炮(41式),每個營12門,第36師採用38式野戰炮和六年式山炮。戰車防禦炮只有第87師、第88師各分到1個連6門,第36師則沒有。
有部分德械的野戰部隊只有教導總隊,該部隊第1、3、5團每個團有一個平射炮連(47毫米平射炮4/6門),一個步兵炮連(德制75毫米步兵炮4/6門),並有4門德制37毫米高射炮,直屬炮兵營是德國克虜伯軍火工業的子公司,瑞典卜福斯廠製造生產的卜福斯M1930型75毫米山炮,共計12門。
但這種裝備與日軍相較還是差距巨大,炮彈遠遠不如日軍充足,同時極度缺乏重炮。據保存在台灣的一份軍械司的火炮統計表記載,當時中央直屬炮兵旅、團共有如下火炮:

其中克式山炮型號十分陳舊,最遠射程只有4300米,遠不如日軍的41式山炮和94式山炮。38式75毫米野戰炮是戰前從日本軍火商處購買而來,但此時的日軍常設師團、3個單位制師團都使用改造38式野戰炮,射程遠遠大於38式。
實力雄厚的日軍
相比之下,日軍每個師團都有一個野戰炮兵聯隊,其中常設師團炮兵聯隊是36門75毫米野戰炮和12門105毫米榴彈炮,特設師團是36門毫米野戰炮/山炮,3單位師團是24門75毫米野戰炮和12門105毫米榴彈炮。其中由中國駐屯軍改編的第27師團,山炮兵第27聯隊第2大隊管轄新式6/8門96式150毫米榴彈炮,並參加過華北作戰、武漢會戰等戰役。
而日軍在華的軍直屬炮兵(不含關東軍)截止到1937年12月底,光野戰重炮兵聯隊就有11個、獨立野戰重炮兵聯隊2個、獨立攻城重炮兵大隊2個。

中國軍隊算上炮兵第8團、第17團和其餘地方部隊的150毫米榴彈炮,加上炮兵第10團的德制150毫米榴彈炮,共計69門,數量上遠遠不如日軍。而在炮彈數量方面,日軍更是遠遠多於中國軍隊。
打個比方,中國炮兵第10團每門大炮只有不到200枚炮彈,打完就沒有了,需要進口補充。而日軍第10軍登陸杭州作戰時,直屬的野戰重炮兵第6旅團48門150毫米榴彈炮就有2萬枚炮彈。雖然德制150毫米榴彈炮射程遠,但火炮少,炮彈更少。加上日軍還有射程15公里的105毫米加農炮和射程18公里的150毫米加農炮,又有絕對的制空權。
同時國軍重炮少,十分寶貴,對日軍炮擊基本屬於打游擊,無法有效壓制日軍火力,就是把炮團拆開來,每個集團軍、軍都臨時配屬一個連或一個排對日軍進行炮擊,而且每進攻一輪就要換一個炮兵陣地,防止日軍炮兵反擊和航空兵轟炸。
而日軍重炮種類多、數量多,而且炮彈充足,在觀測器材、水平上都高於中國軍隊,更有絕對的空中優勢。日軍每次重點進攻一個地方,都會加強炮兵力量,例如淞滬會戰大場鎮戰役、台兒庄戰役、南昌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桂林保衛戰等。
1938年,中國雖然得到蘇聯幾批軍火援助(包括160門76.2毫米野戰炮、80門115毫米榴彈炮),但隨著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的作戰消耗,這批軍火尤其是山野炮消耗驚人,炮彈更是所剩不多。
到了1939年,在炮兵力量的對抗上,中國軍隊已經處於絕對劣勢。很多軍、師已經沒有山炮或者野戰炮,都是清一色的82毫米迫擊炮。而有山炮的軍、師數量也不多,炮彈更是極度缺乏。
例如南昌會戰,日軍為了突破中國軍隊在修水沿線的第19集團軍,特意加強了第101師團、第106師團的炮兵力量。

算上第101師團、第106師團自身的野戰炮兵聯隊,日軍進攻修水沿線的共有194門/198門75毫米口徑以上大炮,並裝備了整整10個基數的炮彈(山野炮每門火炮1個基數300枚、榴彈炮100枚、加農炮70枚)。
而防守修水沿岸的第19集團軍共計13個步兵師10萬多人,共有迫擊炮227門、平射炮13門、75毫米山野炮21門。由此可見,日軍擁有75毫米口徑以上大炮194門,而國軍只有21門,並且沒有105毫米重炮,這足以反映中國軍隊與日軍火力上的絕對差距。
到了1940年,中國軍隊75毫米口徑以上火炮越來越少,同時炮彈的存量已經見底。比如1941年的上高會戰、1943年的鄂西會戰。
按照中國台灣史政編譯局編著的《抗日戰史》(101卷)的記載,在這兩場會戰中,中國軍隊75毫米以上山野榴大炮的炮彈消耗加起來才1000來枚。這與日軍每個師團兩三天就能消耗千枚75毫米以上口徑山野榴炮彈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到了1945年4月的湘西會戰,按理說中國遠征軍、駐印軍已經收復滇西失地,打通了滇緬公路、中印公路,應該有大批美式裝備源源不斷地運送過來,更何況參加湘西會戰的幾個軍更是蔣介石嫡系軍中的嫡系。
但由於之前美式山野榴炮運到國內的比較少,而且絕大部分都在反攻滇西的部隊里,因此湘西會戰的第4方面軍只有為數不多的美械武器。

整個第4方面軍只有第73軍消耗了美式75毫米山榴炮,而炮彈數量相較之前的會戰,確實有所上升。而號稱抗戰鐵軍的第74軍僅消耗了蘇76.2毫米山炮彈,數量上1個月僅僅打了1471枚,和日軍比確實少之又少,但對於中國軍隊來說已經很多了。另兩支嫡系部隊第18軍、第100軍幾乎沒有山野榴炮,可見到了1945年時,中國軍隊火力上仍處於劣勢。
從1937年、1939年、1941年、1945年這幾個時間段來看,國軍火力上除了反攻滇西和駐印軍反攻緬北外,其餘戰場上的軍隊從沒有超越日軍,一直屬於絕對劣勢。尤其到了1945年,第18軍、第74軍這樣的國軍王牌部隊,火力上仍然十分薄弱。
參考http://cul.sohu.com/20150815/n418934037.shtml

㈢ 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正規軍跟日軍的實力對比,兵力和裝備對比怎樣當時日本在華兵力有多少

1937年日本兵員總數448.1萬(其中補充兵為248.2萬),這還不算協同作戰的100多萬偽軍。而中國當時僅有170萬兵力,補充兵約50萬,即使後期不斷補兵,巔峰時期總兵力也不過500萬左右,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拉壯丁拉來的炮灰,和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日軍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如果說陸軍方面中國和日本有差距,那麼海軍和空軍就只能說差距懸殊了。1937年日本空軍飛機2700多架,海軍艦艇190萬噸位,而中國僅有戰機305架,各式飛機加起來也不過600架左右,海軍艦艇僅僅11萬噸位。

此外,雙方在武器產能方面也存在巨大差距。1937年日本年產飛機1580架、大口徑火炮744門,坦克330輛、汽車9500輛,而當時中國的大口徑火炮、坦克和汽車的產量為零,飛機產量只是日本的零頭。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關東軍73萬人,中國派遣軍62萬人,共計135萬人。日軍投降時。「中國派遣軍」105萬,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共計173萬人。

(3)抗日戰爭實力對比擴展閱讀:

中日軍隊傷亡對比:

日本方面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

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44萬人(日本厚生省1964年調查後統計)(不包括印緬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和美英協同殲滅的約16萬日軍及蘇軍在東北消滅的日軍。);另一說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

國軍方面

據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國民政府軍作戰傷亡322萬7926人、病亡42萬2479人,總計損失365萬0465人;軍令部統計自七七事變以來陸軍陣亡131萬9958人、負傷176萬1135人、失蹤13萬0126人,空軍陣亡4321人、負傷347人;

行政院發布的《關於抗戰損失和日本賠償問題報告》中公布全國軍民人口傷亡統計數字如下:軍人作戰傷亡3227926人(其中死亡1328501人,負傷1769299人,失蹤130126人),軍人因病死亡422479人,此數字不包括台灣省、東北地區和解放區軍民的傷亡數字。

中共方面

《中共抗日部隊發展史略》記載:中共抗日部隊人員損失共計58萬4267人,其中傷29萬0467人、亡16萬0603人、被俘4萬5989人、失蹤8萬7208人。《抗日戰爭8年敵我兵力損失統計》載:「中共軍隊負傷29萬人,陣亡16萬人,被俘4.6萬人,失蹤8.7萬人,合計58.3萬人。」

㈣ 抗日戰爭中日我雙方軍事力量對比

抗日戰爭可以說是是一場典型跨越時代的遭遇戰,其主要的關鍵,不僅在於雙方武器內裝備上的巨大差異,更容在於總體國力,舉凡經濟、社會與文化結構上的差別。當時的日本,已是一個工業化的軍事強國,無論是社會組織與國民觀念,都已能適應現代化的總體作戰。但是當時的中國,卻仍在落後與農業化生產的社會結構之下,因此難以發揮總體作戰的能力。同時日本對外的作戰力量是團結一致的,中國則有著國、共對立以及各地山頭的分裂問題。

㈤ 抗日戰爭時期敵我雙方戰鬥力差距有多大

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中國主要城市全部淪陷,中國主要的戰略物資全部靠美國援內助,根本無法自己生產容,有人說抗日戰爭中國戰場牽制了大量日軍,其實並沒有牽制多少日軍,在中國主戰場的多數都是偽軍,抗日戰爭可以說是內戰的延續。整個抗日戰爭,國軍消滅日軍也就30萬左右,也就日本一場屠殺的人數,共軍消滅的日軍不超過1萬。而且到最後,因為日本實在扛不住美國和蘇聯的打擊,才向中國投降。佔領的城市都是被接受的,而不是被反攻。總之來說,中國和當時的日本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可言的

㈥ 抗日戰爭時期國軍與日軍實力相差多少

戰鬥力差別比較明顯。而且國軍要看各系統的部隊和所處的時代。以日軍的二流師團版為例。在抗戰初期權,日軍戰鬥力如果訂值為100的話,那麼國軍中德械部隊的就在70,其它的中央軍部隊則在20,而川軍晉軍等,則在10左右,18集團軍大概在60左右。而到了抗戰中期,日軍戰鬥力同樣訂為100,那麼像74軍這類的部隊,則可以達到85左右。而其它的中央軍部隊則在30左右,地方軍隊則在20左右,而八路們則因為大量擴軍降到了20左右。到了抗戰末期,日軍還以100為基準。那麼,新1軍新6軍及74軍等部隊則要達到120左右的樣子,其它中央軍部隊如100軍13軍等則要在80左右。地方軍隊大概在40左右,八路們的戰鬥力大概提升到了30左右。從整體來說,國軍的戰鬥力在不斷增強,但並不是特別明顯。這一點在拼刺刀上比較體現就是。三個日軍背靠背可以對付10個左右的國軍士兵,而三個國軍71軍的士兵背靠背可以對抗10個左右1947年的四野士兵。

㈦ 二戰各國實力對比

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協約國總計動員軍隊4 218萬餘人,損失2 210萬餘人,其中死亡515萬餘人;同盟國總計動員軍隊2 285萬人,損失1 540萬餘人,其中死亡338萬餘人。

二次世界大戰盟國軍隊死亡人數

澳大利亞: 23,400
巴西: 493
加拿大: 37,500
中國: 3,800,000 (包括傷亡)(資料來源: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陳列)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法國和「自由法國」的武裝力量: 210,000
希臘: 88,300
印度: 36,000
荷蘭: 7,900
紐西蘭: 11,625
挪威: 2,000
波蘭: 123,000
南非: 6,840
蘇聯: 13,700,000 (一說8,668,000)
英國: 264,000
美國: 292,000
南斯拉夫: 300,000
義大利(從1943年起) 17,500
[編輯]受襲擊國家軍隊死亡人數
阿爾巴尼亞: 20,000
比利時: 12,000
保加利亞(從1944年起): 1,000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丹麥: 1,800
芬蘭: 82,000
衣索比亞: 5,000
希臘: 88,300
印度: 24,300
盧森堡: 4,000
蒙古: 3,000
荷蘭: 7,900
挪威:3,000
菲律賓: 27,000
波蘭:123,000
羅馬尼亞(從1944年起): 5,000
南斯拉夫: 300,000
[編輯]軸心國軍隊死亡人數
保加利亞(到1944年至): 9,000
德國: 3,500,000 (包括德國軍隊中的奧地利人和蘇台德德意志人)
匈牙利: 200,000
義大利(到1943年至): 60,000
日本: 1,850,000
羅馬尼亞(到1944年至): 290,000
維希法國(Vichy France): 1,200
[編輯]平民死亡人數
阿爾巴尼亞: 100,000
奧地利: 125,0000
比利時: 76,000
保加利亞: 10,000
中國: 30,000,000 (原有關於中國二戰傷亡數字從何而來,7,750,000數據何以存在,據中國抗日戰爭統計資料為平民傷亡在30,000,000人)-網路的精神在於客觀與真實。
捷克斯洛伐克: 294,000
丹麥: 2,000
衣索比亞: 5,000
芬蘭: 2,000
法國: 350,000
德國: 1,600,000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驅除出東歐國家的德國人: 2,000,000
希臘: 325,000
匈牙利: 290,000
印度: 25,000
義大利: 153,000
日本: 672,000
荷蘭: 200,000
挪威: 7,000
菲律賓: 91,000
波蘭: 5,680,000
羅馬尼亞: 200,000
蘇聯: 13,000,000
英國: 92,700
美國: 6,000
南斯拉夫: 1,200,000
猶太人 :6,000,000(雖說猶太人沒有國家,但是作為平民在戰爭中死亡數巨大,應該得到反應。)
總計平民死亡:約2730萬人

總計死亡:約5000萬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法西斯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發動的歷史上最大的戰爭。戰爭從1939年9月開始,一直到1945年9月結束。全世界共有61個國家、80%以上的人口捲入了這場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軍事沖突,其特點是軍事行動規模巨大,軍事生產空前發展,人員物資損失慘重,參戰人口達17億。二戰是歷史上破壞性最大的一次戰爭。據不完全統計,僅在歐洲,戰爭造成的經濟損失即達2600億美元(按當時的價值),共有5000餘萬人喪生。戰爭共分5個階段,以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後的勝利告終。第二次世界大戰明顯地反映了戰爭對經濟、政治和科學技術進步的依賴以及經濟潛力、政治潛力、科學潛力和軍事潛力在奪取勝利中的密切聯系。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

㈧ 抗戰初期國共實力對比

根據《抗日戰爭史》上卷34頁記錄:

共產黨: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回議,將中國工農紅答軍改變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全軍人數共計4.6萬人,分成三個師:115師、120師和129師。

國民黨:抗戰初期國民黨軍隊(不含警察、軍事機關、軍事院校及非正規編制的保安部隊,下同)人數為252萬人(1937年上半年中國陸軍有步、騎兵師192個,獨立旅65個,獨立團79個,總兵力為202萬人,預備役50萬人)。

(8)抗日戰爭實力對比擴展閱讀:

抗戰結束時軍力對比:

國民黨:軍隊人數為422萬人(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1945年7月陸軍整理計劃,日本投降前夕,國民黨擁有步兵、騎兵280個師,炮兵32個團,工兵、輜汽兵、通訊兵、憲兵等特種兵共81個團又50個營,連同挺進部隊在內,共有兵力422萬人)。

共產黨:中共軍隊野戰軍共有24個縱隊和相當於縱隊的師、11個旅和相當於旅的師,共61萬餘人。

㈨ 抗日戰爭期間,中日雙方實力對比懸殊,為何中國可以打贏

①正義性的反侵略戰爭:這是中國民族革命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兩重性質的專進步的和正義的戰爭,因屬此得道多助,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 ②全民族抗戰:抗日戰爭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的凝聚力。從敵後戰場到正面戰場,從國統區到論陷區。從國內社會各階層到國外華僑,從漢族到少數民族都充分體現了全民抗戰的特點。 ③ 國民黨有大批能征慣戰的將軍,在前線的正面戰場浴血殺敵,比如萬古山大捷,上高會戰,長沙會戰,台兒庄戰役。著名的有薛岳,孫立人,杜聿明,張靈甫,李宗仁,張自忠等等當然少不了敵後戰場中共的支持,百團大戰經典戰例。著名將領有朱德,左權,彭德懷,粟裕等。 ④兩大戰場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堅持到抗戰勝利,成為中國抗日戰爭的突出特點。 ⑤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和作戰的相互協調是二戰勝利的根本原因,蘇美對日作戰是中國抗戰決勝的有力配合

㈩ 根據抗日戰爭的史實分析,國家實力僅僅是軍事實力的對比嗎

如果單純對比軍事實力就能分出勝負,那大傢伙都不用干仗了,直接曬下各自的軍隊裝版備,軍隊人數等,誰權的裝備軍人好和多的,誰勝出,可能嗎?
你不見阿富汗塔利班獨挑美國聯軍嗎?
遠點的抗美援朝,中國幾乎是獨立對抗美軍為首的17國聯軍照樣沒敗。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實力對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