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特洛伊戰爭是否真實存在
回答你的第一個問題:根據現有的資料,神話中描述的特洛伊戰爭沒有發生過 ,但是現代考古和歷史研究證實特洛伊城和希臘對特洛伊的戰爭的確存在過。
這場特洛伊戰爭並非荷馬史詩所描述的復仇戰爭,而是希臘為爭奪特洛伊的重要地理位置和貿易權益聯合赫梯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
文學層面的特洛伊戰爭,是以荷馬史詩之《伊利亞特》為中心,結合索福克勒斯的悲劇《埃阿斯》、《菲洛克忒忒斯》,歐里庇得斯的悲劇《在陶里斯的伊菲革涅亞》、《安德洛瑪刻》、《赫卡柏》,維吉爾的史詩《埃涅阿斯紀》、奧維德的長詩《古代名媛》等多部著作描寫而形成的描寫詳盡的戰爭。特洛伊戰爭到底有無其事?多少年來人們爭論不息。在過去的16年中,來自近20個國家的350多位科學家和技術專家參與了一項對特洛伊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這一遺址位於今天土耳其的西北部,其文明活動從公元前3000年早期青銅時代開始,直到拜占廷定居者於公元1350年放棄了它。按照這一項目的現任負責人曼弗雷德.科夫曼的說法,確定荷馬所描述的特洛伊戰爭的真實性,成了這一考察活動的主要任務。
一座失守的古城
科夫曼說,根據考古遺跡推論,大致可斷定特洛伊城大約是在公元前1180年被摧毀的,可能是因為這座城市輸掉了一場戰爭。考古人員在遺址處發現了大量相關證據,如火災殘跡、骨骼以及大量散置的投石器彈丸。
按照常理,在戰爭結束後,保衛戰的勝利者會把那些用於投擲的石塊等武器重新收集起來以便應付敵人再次入侵;而若是征服者取勝,他們是不會做這種善後工作的。當然,這些遺跡所反映的那次沖突並不意味著就是《荷馬史詩》中所講的那場特洛伊戰爭。考古證據還表明,在該城此次被打敗的幾十年後,一批來自巴爾干半島或黑海西北地區的新移民定居到了那個很可能已相當凋敝的城市。
在考古學界,傳統的主流看法認為,這些遺跡與《荷馬史詩》中提到的那個偉大城市毫無關系;作為今天考古對象的那座古城,在青銅時代晚期已沒有任何戰略意義,因而不可能是一場偉大戰爭的「主角」。
而科夫曼就此反駁說,對歐洲東南部地區新的考古研究將糾正這些看法。
「人神大戰」原本世俗
科夫曼指出,特洛伊城以當時那一地區的標准來看,稱得上是一個非常大的城市,甚至具有超地域的戰略重要性。它是連接地中海地區和黑海地區以及連接小亞細亞和東南歐的戰略中樞。在當時的東南歐地區,特洛伊城的這一戰略中樞位置是無與倫比的。特洛伊城顯然因此遭受了反復的攻擊,它不得不一再進行防衛,以及一再修復、擴大和加強其工事。這在留存到今天的遺址上,還有明顯的表現。最近的挖掘還表明,特洛伊城比先前一般認為的規模要大15倍,今天遺址覆蓋面積就有75英畝。
科夫曼推斷,當年荷馬必是想當然地認為他的聽眾們知道特洛伊戰爭,所以這位行吟詩人才會濃墨重彩地刻畫阿基利斯的憤怒及其後果。荷馬把這座城市和這場戰爭搭建成一個詩意的舞台,上演了一場偉大的人神沖突。然而,在考古學家看來,《荷馬史詩》還可以在一種完全不同的、世俗的意義上得到證實:荷馬和那些向荷馬提供「詩料」的人,應該在公元前8世紀末「見證」過特洛伊城及那片區域,這個時期正是大多數學者所認可的《荷馬史詩》的形成年代。
科夫曼認為,盡管在荷馬生活的那個時期,特洛伊城可能已成為廢墟,但是留存到今天的這一偉大之城的廢墟也足以給人深刻印象。生活在當時或稍後時期的《荷馬史詩》的聽眾,如站在彼地某一高處俯瞰,應當能一一辨認出在史詩中描寫的建築物或戰場的遺跡。
東線發掘新證據
盡管特洛伊位於安納托利亞(小亞細亞的舊稱),但兩位特洛伊考古活動的先驅(德國考古學家謝里曼,1871年發現了古代特洛伊城遺址;卡爾.布利根,主持了上世紀30年代對特洛伊的考察)卻帶給人們這樣一種觀點:特洛伊是希臘人的特洛伊。這個觀點是一種成見。
而科夫曼指出,這一觀點並不正確,兩位先驅的考古研究僅涉及在「西線」從希臘到特洛伊的考察,卻忽視了在「東線」對安納托利亞地區的整體考察。
科夫曼說,隨著考古研究的不斷深入,學者們已大致確定,青銅時代的特洛伊與安納托利亞的聯系是相當密切的,這種密切程度要超過它與愛琴海地區的聯系。在特洛伊出土的、數以噸計的當地陶器以及其它一些發現(如刻有象形文字的印章、泥磚建築、火葬現象)都驗證了這點。
對安納托利亞的研究告訴人們,這座今天被稱為特洛伊的城市在青銅時代後期曾興起過一個有相當實力的王國——威路撒。赫梯帝國和埃及人與威路撒都曾保持著密切聯系。據赫梯帝國的歷史記載,在公元前13世紀至公元前12世紀早期,他們和特洛伊城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關系甚是緊張。
這個時期正是《荷馬史詩》所描述的發生特洛伊戰爭的時期。這中間有什麼聯系嗎?這一點值得繼續研究。
結論仍未確定
幾十年前,那些堅持特洛伊戰爭真實性的學者們曾是少數派,他們的學說曾被主流學術界嗤之以鼻。然而,隨著近十幾年來相關考古活動的突飛猛進,當年的少數派如今成了多數派。而今天的少數派,那些堅決否認特洛伊戰爭真實性的學者只能用一句「特洛伊沒有任何戰略意義」的說法支撐他們的觀點,正如科夫曼等人指出的,這種說法過於勉強。
科夫曼說,現在大多數學者已達成共識,在青銅時代後期的特洛伊曾發生過幾次沖突。然而,我們還不能確定荷馬頌吟的「特洛伊戰爭」是不是對這幾次沖突的「記憶蒸餾」,是不是的確發生了一場值得後人永遠追憶的大戰爭。
B. 荷馬史詩和特洛伊戰爭
荷馬(Homeros),生於公元前八世紀後半期的愛奧尼亞,是古希臘最著名和最偉大的詩人。相傳《荷馬史詩》是在民間口頭創作的基礎上,經過不斷的補充和修改,最後由盲人荷馬加工整理而成。公元前6世紀中葉,第一次被寫成文字。它是古希臘最偉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品。
《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處理的主題分別是在特洛伊戰爭中,阿喀琉斯與阿伽門農間的爭端,以及特洛伊淪陷後,奧德修斯返回綺色佳島上的王國,與皇後珀涅羅團聚的故事。
《荷馬史詩》是早期英雄時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藝術上的絕妙之作,它以整個希臘及四周的汪洋大海為主要情節的背景,展現了自由主義的自由情景,並為日後希臘人的道德觀念(進而為整個西方社會的道德觀念),立下了典範。繼此而來的,首先是一種追求成就,自我實現的人文倫理觀,其次 是一種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學,剝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懼。《荷馬史詩》 於是成了「希臘的聖經」。
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希臘史稱作「荷馬時代」,因荷馬史詩而得名。荷馬史詩是這一時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荷馬史詩》相傳是由盲詩人荷馬寫成,實際上它是許多民間行吟歌手的集體口頭創作,由荷馬加工整理而成。史詩包括了邁錫尼文明以來多少世紀的口頭傳說,到公元前6世紀才寫成文字。它作為史料,不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社會情況,而且反映了邁錫尼文明。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學名作,它再現了古代希臘社會的圖景,是研究早期社會的重要史料。
http://ke..com/view/15908.htm
希臘神話中時常提到特洛伊戰爭,整個故事是以荷馬史詩《伊利亞特》(Iliad)為中心,加上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悲劇《埃阿斯》(Ajax)、《菲洛克忒忒斯》(Philoctetes),歐律庇德斯(Euripides)的悲劇《伊菲格涅婭在奧利斯》(Iphigenia at Aulis)、《安特羅瑪克》(Andromache)、《赫庫芭》(Hecuba),維吉爾(Virgil)的史詩《伊尼德》(Aeneid)、奧維德(Ovid)的長詩《古代名媛》(Heroides)等多部著作而成,故事詳細地描述了特洛伊戰爭的情況。
特洛伊戰爭是以爭奪世上最漂亮的女人海倫(Helen)為起因,道出以阿伽門農(Agamemnon)及阿喀琉斯(Achilles)為首的希臘軍進攻以帕里斯及赫克托爾為首的特洛伊城的十年攻城戰。
http://ke..com/view/81624.htm
C. 剛剛看了《特洛伊》又名木馬屠城記,被這部電影震撼了,裡面的戰爭史詩場面和愛情、親情、兄弟情、友情等
確實打過,19世紀一個德國人挖出了遺址。
D. 荷馬史詩里的特洛伊戰爭
特洛伊戰爭是以爭奪世上最漂亮的女人海倫(Helen)為起因,以阿伽門(Agamemnon)及阿喀琉斯(Achilles)為首的希臘軍進攻以帕里斯及赫克托爾為首的特洛伊城的十年攻城戰。然而根據《世界通史》的論述,特洛伊地處交通要道,商業發達,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富裕。亞細亞各君主結成聯軍,推舉阿伽門農為統帥。他們對地中海沿岸最富有的地區早就垂涎三尺,一心想占為己有,於是以海倫為借口發動戰爭,這才是特洛伊戰爭的真正目的。
特洛伊戰爭的背景:
特洛伊戰爭發生在邁錫尼文明時期。邁錫尼文明是世界早期較為發達的文明,興盛於公元前15世紀~前12世紀,最鼎盛的時期在公元前13世紀左右。這支文明的創造者已被證實是古希臘人的一支,只不過那個時候,他們還沒有「希臘人」的稱呼,他們被稱作阿卡亞人。阿卡亞人大約在公元前1650年左右從巴爾干半島遷徙到古希臘半島的中部和南部,並在那裡建立起第一個奴隸制國家——邁錫尼王國。
公元前12世紀,邁錫尼王國為了爭奪海上霸權而跟小亞細亞西南沿海的國家發生沖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特洛伊戰爭。10年的特洛伊戰爭消耗了邁錫尼大量的元氣,讓這個一度輝煌的國家變得千瘡百孔。一場戰爭拖垮了一個文明,這也是特洛伊戰爭備受關注的一個原因。
荷馬史詩簡介:《荷馬史詩》相傳由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兩部史詩都分成24卷。《荷馬史詩》以揚抑格六音部寫成,集古希臘口述文學之大成,是古希臘最偉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品。西方學者將其作為史料去研究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社會和邁錫尼文明。《荷馬史詩》具有文學藝術上的重要價值,它在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也提供給後世很多值得研究的東西。
E. 《伊利亞特》史詩中特洛伊戰爭的起因和結果是怎麼樣的
特洛伊城遺址位於恰納卡萊南部,北臨達達尼爾海峽。這里是荷馬的不朽史詩《伊利亞特》中描寫的特洛伊戰爭的戰場。特洛伊城遺址坐落在平緩的城堡山腳下。據荷馬在《伊利亞特》史詩中的描述,3000年前這里曾發生過一場激烈戰爭,特洛伊戰爭的故事要從赫拉、阿芙洛迪特、雅典娜三位美女的競爭開始。赫拉是宙斯之妻,阿芙洛迪特與雅典娜是他們的女兒。凡人國王佩利尤斯與新妻海仙女茜蒂斯舉行婚禮,紛爭女神埃里斯帶了一顆金蘋果參加婚宴,說要送給在場「最美的女人」。赫拉、阿芙洛迪特、雅典娜三位女神都認為自己最美,應該得到金蘋果,於是埃里斯故意請宙斯裁定他家中哪位女性成員有資格得到。宙斯很聰明,將這個困難的任務交給帕里斯,也就是特洛伊王普勞蒙主子。三位女神提出優厚的交換條件:赫拉答應給帕里斯超乎想像的力量;雅典娜答應讓帕里斯在戰場上獲勝,名留青史;阿芙洛迪特則答應替他擄獲人世間第一美女的芳心。帕里斯把金蘋果給了阿芙洛迪特。當時世間第一美女是宙斯與麗達之女海倫,但不幸的是海倫已嫁給斯巴達王梅涅勞斯,而海倫的凡人繼父丁達路斯因為擔心其他追求海倫的人不甘落敗而引發激戰,便要所有希臘統治者和戰士立下誓約,一起保護海倫與梅涅勞斯的婚姻。帕里斯自願擔任特洛伊大使前往斯巴達,當他抵達斯巴達時,阿芙洛迪特便施神力讓海倫愛上帕里斯。這對情侶帶著梅涅勞斯大部分的財物逃回特洛伊城。不久希臘諸王派遣「千艘船」出征特洛伊,誓言奪回斯巴達王的王妃與財富。由於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難攻,攻戰10年未能如願。最後,英雄奧德賽獻上妙計,讓邁錫尼士兵全部登上戰船,製造撤兵的假象,並故意在城前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馬。特洛伊人高興地把木馬當作戰利品抬進城去。當晚,正當特洛伊人沉湎於美酒和歌舞中,歡慶勝利的時候,藏在木馬內的邁錫尼士兵悄悄溜出,打開城門,將早已埋伏在城外的軍隊放進來。特洛伊城隨後遭到瘋狂的掠奪和血腥的屠殺,最後被付之一炬,成為廢墟。
F. 荷馬的哪兩部史詩描寫了特洛伊戰爭
根據考古資料,人們通常認為特洛伊戰爭戰爭發生於公元前1260年。荷馬的著名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敘述了特洛伊戰爭的故事。
G. 特洛伊戰爭是怎麼樣發生的
特洛伊戰爭是據古希臘神話傳說,系以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為首的阿哈伊亞諸國同盟與小版特洛伊王國權在小亞細亞西北部的赫勒斯滂和愛琴海沿岸進行的戰爭。
根據考古資料,人們通常認為這次戰爭發生於公元前1260年。荷馬的著名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敘述了特洛伊戰爭的故事。
特洛伊戰爭的起因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誘走了斯巴達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墨涅拉俄斯及其兄阿伽門農聯合希臘其他國王,率領一支龐大的船隊駛抵特羅阿達沿岸。數量不及敵人的特洛伊人經短期交戰後被迫退卻,隱匿於特洛伊城內。阿伽門農的軍隊駐扎在特洛伊城外的海岸上,未將該要塞全麵包圍。這一點被同小亞細亞的卡里亞、利季亞及其他地區建立密切聯系的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所利用。這些地區在戰爭期間始終援助他。從而使戰爭持續了10年左右。
戰斗行動主要是雙方將對將的廝殺、小規模的接觸和被圍者出擊時在城下進行的大規模戰斗。希臘人運用軍事計謀才進入城內。特洛伊的許多居民遭屠殺,一部分居民被俘為奴,城市被徹底摧毀。
H. 騎馬與砍殺mod特洛伊 怎麼挑起特洛伊與希臘的戰爭
回答你的第一個問題:根據現有的資料,神話中描述的特洛伊戰爭沒有發生過 ,但是現代考古和歷史研究證實特洛伊城和希臘對特洛伊的戰爭的確存在過。
這場特洛伊戰爭並非荷馬史詩所描述的復仇戰爭,而是希臘為爭奪特洛伊的重要地理位置和貿易權益聯合赫梯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
文學層面的特洛伊戰爭,是以荷馬史詩之《伊利亞特》為中心,結合索福克勒斯的悲劇《埃阿斯》、《菲洛克忒忒斯》,歐里庇得斯的悲劇《在陶里斯的伊菲革涅亞》、《安德洛瑪刻》、《赫卡柏》,維吉爾的史詩《埃涅阿斯紀》、奧維德的長詩《古代名媛》等多部著作描寫而形成的描寫詳盡的戰爭。特洛伊戰爭到底有無其事?多少年來人們爭論不息。在過去的16年中,來自近20個國家的350多位科學家和技術專家參與了一項對特洛伊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這一遺址位於今天土耳其的西北部,其文明活動從公元前3000年早期青銅時代開始,直到拜占廷定居者於公元1350年放棄了它。按照這一項目的現任負責人曼弗雷德.科夫曼的說法,確定荷馬所描述的特洛伊戰爭的真實性,成了這一考察活動的主要任務。
一座失守的古城
科夫曼說,根據考古遺跡推論,大致可斷定特洛伊城大約是在公元前1180年被摧毀的,可能是因為這座城市輸掉了一場戰爭。考古人員在遺址處發現了大量相關證據,如火災殘跡、骨骼以及大量散置的投石器彈丸。
按照常理,在戰爭結束後,保衛戰的勝利者會把那些用於投擲的石塊等武器重新收集起來以便應付敵人再次入侵;而若是征服者取勝,他們是不會做這種善後工作的。當然,這些遺跡所反映的那次沖突並不意味著就是《荷馬史詩》中所講的那場特洛伊戰爭。考古證據還表明,在該城此次被打敗的幾十年後,一批來自巴爾干半島或黑海西北地區的新移民定居到了那個很可能已相當凋敝的城市。
在考古學界,傳統的主流看法認為,這些遺跡與《荷馬史詩》中提到的那個偉大城市毫無關系;作為今天考古對象的那座古城,在青銅時代晚期已沒有任何戰略意義,因而不可能是一場偉大戰爭的「主角」。
而科夫曼就此反駁說,對歐洲東南部地區新的考古研究將糾正這些看法。
「人神大戰」原本世俗
科夫曼指出,特洛伊城以當時那一地區的標准來看,稱得上是一個非常大的城市,甚至具有超地域的戰略重要性。它是連接地中海地區和黑海地區以及連接小亞細亞和東南歐的戰略中樞。在當時的東南歐地區,特洛伊城的這一戰略中樞位置是無與倫比的。特洛伊城顯然因此遭受了反復的攻擊,它不得不一再進行防衛,以及一再修復、擴大和加強其工事。這在留存到今天的遺址上,還有明顯的表現。最近的挖掘還表明,特洛伊城比先前一般認為的規模要大15倍,今天遺址覆蓋面積就有75英畝。
科夫曼推斷,當年荷馬必是想當然地認為他的聽眾們知道特洛伊戰爭,所以這位行吟詩人才會濃墨重彩地刻畫阿基利斯的憤怒及其後果。荷馬把這座城市和這場戰爭搭建成一個詩意的舞台,上演了一場偉大的人神沖突。然而,在考古學家看來,《荷馬史詩》還可以在一種完全不同的、世俗的意義上得到證實:荷馬和那些向荷馬提供「詩料」的人,應該在公元前8世紀末「見證」過特洛伊城及那片區域,這個時期正是大多數學者所認可的《荷馬史詩》的形成年代。
科夫曼認為,盡管在荷馬生活的那個時期,特洛伊城可能已成為廢墟,但是留存到今天的這一偉大之城的廢墟也足以給人深刻印象。生活在當時或稍後時期的《荷馬史詩》的聽眾,如站在彼地某一高處俯瞰,應當能一一辨認出在史詩中描寫的建築物或戰場的遺跡。
東線發掘新證據
盡管特洛伊位於安納托利亞(小亞細亞的舊稱),但兩位特洛伊考古活動的先驅(德國考古學家謝里曼,1871年發現了古代特洛伊城遺址;卡爾.布利根,主持了上世紀30年代對特洛伊的考察)卻帶給人們這樣一種觀點:特洛伊是希臘人的特洛伊。這個觀點是一種成見。
而科夫曼指出,這一觀點並不正確,兩位先驅的考古研究僅涉及在「西線」從希臘到特洛伊的考察,卻忽視了在「東線」對安納托利亞地區的整體考察。
科夫曼說,隨著考古研究的不斷深入,學者們已大致確定,青銅時代的特洛伊與安納托利亞的聯系是相當密切的,這種密切程度要超過它與愛琴海地區的聯系。在特洛伊出土的、數以噸計的當地陶器以及其它一些發現(如刻有象形文字的印章、泥磚建築、火葬現象)都驗證了這點。
對安納托利亞的研究告訴人們,這座今天被稱為特洛伊的城市在青銅時代後期曾興起過一個有相當實力的王國——威路撒。赫梯帝國和埃及人與威路撒都曾保持著密切聯系。據赫梯帝國的歷史記載,在公元前13世紀至公元前12世紀早期,他們和特洛伊城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關系甚是緊張。
這個時期正是《荷馬史詩》所描述的發生特洛伊戰爭的時期。這中間有什麼聯系嗎?這一點值得繼續研究。
結論仍未確定
幾十年前,那些堅持特洛伊戰爭真實性的學者們曾是少數派,他們的學說曾被主流學術界嗤之以鼻。然而,隨著近十幾年來相關考古活動的突飛猛進,當年的少數派如今成了多數派。而今天的少數派,那些堅決否認特洛伊戰爭真實性的學者只能用一句「特洛伊沒有任何戰略意義」的說法支撐他們的觀點,正如科夫曼等人指出的,這種說法過於勉強。
科夫曼說,現在大多數學者已達成共識,在青銅時代後期的特洛伊曾發生過幾次沖突。然而,我們還不能確定荷馬頌吟的「特洛伊戰爭」是不是對這幾次沖突的「記憶蒸餾」,是不是的確發生了一場值得後人永遠追憶的大戰爭。
I. 特洛伊戰爭的故事出自哪本書
特洛伊戰爭的故事出自古希臘神話,整個故事是以荷馬史詩《伊利亞特》(Iliad)為中心,加上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悲劇《埃阿斯》(Ajax)、《菲洛克忒忒斯》(Philoctetes),歐律庇德斯(Euripides)的悲劇《伊菲格涅婭在奧利斯》(Iphigenia at Aulis);
《安特羅瑪克》(Andromache)、《赫庫芭》(Hecuba),維吉爾(Virgil)的史詩《伊尼特》(Aeneid)、奧維德(Ovid)的長詩《古代名媛》(Heroides)等多部著作而成,故事詳細地描述了特洛伊戰爭的情況。
(9)全面戰爭史詩特洛伊擴展閱讀:
特洛伊戰爭的歷史事實:
特洛伊戰爭是古希臘邁錫尼文明時代末期亞該亞人與小亞細亞西海岸的特洛伊城邦之間的一場戰爭。關於特洛伊戰爭的故事主要見於荷馬史詩《伊利亞特》。
在現代科學出現以前,包括希羅多德和修昔底得在內的歷史學家們一般都不否認這場戰爭的真實性,雖然對它進行的年代,自古以來便沒有一種統一的定說。
按希羅多德推測,特洛伊戰爭進行的年代約在公元前1250年左右,而根據Mor Pchum的記載,希臘人攻陷特洛伊的時間應在前1290—8年間。近代某些學者將破城時間估放在前1370年左右。
希臘學者厄拉托塞奈斯(生於前275年)的考證和提法得到一批學人的贊同——他的定取是前1193—84年。大體說來,現代科學出現以前的西方學術界一般傾向於將特洛伊戰爭的進行年代擬定在公元前十三到十二世紀,即邁錫尼文明(公元前1600—公元前1100年)的後期。
但是直到19世紀後期,德國考古學家謝里曼和多普菲德發掘特洛伊、邁錫尼文明遺址,獲大批古跡及金銀製品後,現代科學才願意承認希臘神話中有關特洛伊城和戰爭的歷史描述中包含著真實的成分,而且時間正如上古歷史學家們所述,就是在邁錫尼文明的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