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中日本中部戰區司令是誰

抗日戰爭中日本中部戰區司令是誰

發布時間:2021-03-07 16:30:07

Ⅰ 日軍在各戰區的最高指揮官是誰

一、華北地區約30萬人,隸屬於華北方面軍,司令部駐北平,歷任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杉山元大將、多田峻中將、岡村寧次大將、下村定大將和根本博中將;

二、華中地區約35萬人,隸屬於第六方面軍,司令部駐武漢,司令官:岡部直三郎大將;

三、華東地區約34萬人,包括駐南京的第6軍,司令官:十川次郎中將,駐上海的第13軍司令官:松井太久郎中將,各軍均附有陸軍航空兵部隊;

四、駐台灣地區兵力約17萬人,屬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將;

五、關東軍序列:司令部駐長春,司令官植天謙吉大將,轄1、2、4、12師團,獨立混成第一旅團、獨立混成第十一旅團等)

六、駐華日軍最高指揮官為「支那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大將,總司令部設南京。以上駐華和駐台、越的日軍總兵力約計119萬人。



(1)抗日戰爭中日本中部戰區司令是誰擴展閱讀

一、1937年8月13日中華民國則派出中央軍精銳和大批內地省份部隊合計70萬人,與日軍血戰三個月之久,粉碎其「三月亡華」之戰略,此即為淞滬會戰。指揮淞滬會戰的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先是馮玉祥,後蔣介石親自兼任。8月14日,《國民政府自衛抗戰聲明書》正式發表,這是中國從局部抗戰向全面抗戰轉變的重要標志。

二、1937年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布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隨後主力在朱德、彭德懷率領下相繼挺進華北抗日前線。1937年9月中旬,太原會戰爆發,在第二戰區司令官閻錫山領導下,八路軍第115師取得了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等戰役的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三、1938年8月至10月的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的會戰,10月25日,湖北重鎮武漢三鎮相繼陷落。中國國民政府的作戰中心遷往重慶繼續抵抗。蘇聯空軍志願隊參加了保衛武漢的空戰。在歷時4個多月的武漢會戰中,中國軍隊傷亡40萬人,中國軍民以巨大的犧牲迎來了戰爭的戰略相持階段。

四、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在緬北、滇西也開始反攻作戰。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在緬北、滇西也開始反攻作戰。1945年8月21日,奉侵華派遣軍司令岡村寧茨之命令,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交出了在華兵力部署圖,接受了令其陸、海、空三軍繳械投降命令備忘錄。

Ⅱ 日本侵華總司令是誰

日本侵華戰爭的總司令只有兩屆,
第一任是西尾壽造,
第二任是岡村寧內次。
1937年「七七」事變容後,日本政府決定向華北派遣日軍。
組成華北中國駐屯軍,後將中國駐屯軍編組為「華北方面軍」。。
8月,編組並向上海派遣「上海派遣軍」;
11月,日本又編組「華中方面軍」,
隨著侵華戰爭的擴大,
1939年9月日本大本營為了鞏固在中國佔領區的統治﹑統一調配兵力,命令組成「中國派遣軍」,以西尾壽造為總司令﹑板垣征四郎為總參謀長,設總司令部於南京,
中國派遣軍統轄華北方面軍﹑第十一軍﹑第十三軍﹑第二十一軍及第三飛行集團等,共有二十三個師團又十七個旅團,兵力八十五萬。此後幾年,兵力一直保持在八十至一百多萬之間;日本投降時,其兵力約有一百一十萬。
1944年岡村寧次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
1945年9月9日,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向中國戰區最高統帥部投降。

Ⅲ 日軍侵華時共有幾大戰區,日軍在各戰區的最高指揮官是誰,最好詳細點

按照戰斗序列,將全國劃分為五個戰區。駐華日軍最高指揮官為「支那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大將,總司令部設南京。以上駐華和駐台、越的日軍總兵力約計119萬人

1、第一戰區為河北及魯北地區,蔣介石親自兼任司令長官。第一戰區下轄第一、二、十四集團軍。

2、第二戰區為晉察綏地區,山西王閻錫山擔任司令長官。第二戰區下轄第六、七、十八集團軍。十八集團軍就是著名的八路軍。

3、第三戰區為京滬杭地區,馮玉祥擔任司令長官。第三戰區下轄第八、九、十、十五、十九集團軍。

4、第四戰區為閩粵地區,何應欽擔任司令長官。第四戰區下轄第四、十二集團軍。

5、第五戰區為魯南及蘇北地區,李宗仁擔任司令長官。第五戰區下轄第三、五集團軍。

日軍將領:第一戰區:松井石根 第二戰區:板垣征四郎

第三戰區:梅津美治郎 第三戰區:武藤章

第五戰區:土肥原賢二


(3)抗日戰爭中日本中部戰區司令是誰擴展閱讀:

戰爭總體評價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

第一,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

第三,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國民革命軍方面:馮玉祥、張學良、李宗仁、閻錫山、白崇禧、陳誠

中國抗日主要將領: 傅作義、何應欽、蔣光鼐、蔡廷鍇、宋哲元、孫連仲、衛立煌、張治中、張自忠、佟麟閣、趙登禹、戴安瀾、郝夢齡、王銘章、謝晉元、薛岳、杜聿明、鄭洞國、馬佔山、高志航、范築先、張發奎

日本將領二戰甲級戰犯 : 松井石根、板垣征四郎、梅津美治郎、武藤章、土肥原賢二、廣田弘毅、木村兵太郎、岡村寧次、阿南惟幾、杉山元、山下奉文、南雲忠一、石原莞爾、阿部規秀、寺內壽一等。

Ⅳ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在中國戰區的最高指揮官事誰

岡村寧次 岡村寧次(1884年5月15日-1966年9月2日),日本帝國時代陸軍上將,締造昭和軍閥的「巴內登巴登同盟」三羽鳥的容第二位。被日本人吹捧為無論在統率或是作戰方面都是罕見的名將。兼備明智、卓見、果斷、意志堅強等品質。在日軍正規作戰中率先實施裝甲兵團空地聯合突破,在非正規作戰中成功的抑制了華北反日游擊戰活動,最後,由於手腳干凈,成功的逃脫了戰後的審判。

Ⅳ 抗戰中九個戰區的司令員都是誰

抗戰時期國軍幾大戰區序列

第一戰區:蔣介石,程潛,衛立煌。
第二戰區:閻錫山內。容
第三戰區:馮玉祥,蔣介石,顧祝同。
第四戰區:蔣介石,何應欽(代)。
第五戰區:蔣介石,李宗仁。
第六戰區:馮玉祥,陳誠。
第七戰區:余漢謀。
第八戰區:蔣介石,朱紹良。
第九戰區:陳誠,薛岳。
第十戰區:蔣鼎文,李品仙。
第十一戰區:孫連仲。
第十二戰區:傅作義。
魯蘇戰區:於學忠。
冀察戰區:鹿鍾麟,高樹勛。
最後兩戰區的級別高於集團軍而低於其它戰區,長官稱總司令,而不稱司令長官。

到抗戰勝利前夕,各戰區又有變化:
第一戰區:胡宗南(代),駐陝西西安。
第二戰區:閻錫山,駐山西興集。
第三戰區:顧祝同,駐江西鉛山。
第五戰區:劉峙,駐湖北老河口。
第六戰區:孫連仲,駐湖北恩施。
第七戰區:余漢謀,駐廣東曲江。
第八戰區:朱紹良,駐甘肅蘭州。
第九戰區:薛岳,駐湖南郴縣。
第十戰區:李品仙,駐安徽立煌。
冀察戰區:高樹勛,駐河南鎮平。

Ⅵ 中部戰區司令員都有哪些人

截止2019年,中部戰區司令員分別是:中部戰區司令員乙曉光、中部戰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王長江、中部戰區副司令員張義瑚、張旭東、中部戰區陸軍司令員范承才、中部戰區陸軍副司令員:楊波。

1、乙曉光

乙曉光,男,漢族,1958年6月生,江蘇沭陽人,1974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7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於空軍保定學校,國防大學軍事碩士學歷。2016年7月29日,晉升上將軍銜。

2、張義瑚

張義瑚,1962年出生,江蘇連雲港人。中共黨員,中將軍銜。曾任蘭州軍區空軍司令員。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副司令員。

3、范承才

范承才,男,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2016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陸軍副司令員。2017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第76集團軍軍長。

2018年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陸軍司令員。

4、張旭東

張旭東,男,漢族,中共黨員。張旭東曾長期在原沈陽軍區服役,擔任過陸軍第39集團軍參謀長等職,2014年年初升任第39集團軍軍長,中將軍銜。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張旭東曾任中部戰區陸軍司令員。

5、楊波

楊波,男,漢族,1960年03月生,湖北鍾祥人,中共黨員,國防大學畢業,碩士研究生學歷,軍事學碩士學位。

2014年7月11日,湖北省武警總隊召開宣布命令大會。武警部隊副政委於建偉中將宣讀了國務院、中央軍委命令,省武警總隊司令員楊波升任北京軍區副參謀長。

Ⅶ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的編制,還有華北派遣軍的六任司令長官分別是誰

日軍的基本單位是師團,有多種編制。在抗戰爆發時,日軍有十七個常設師團是日軍的常備軍,番號依次為近衛、一至二十(內欠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師團)。編制為四單位制,即師團下轄二個旅團、旅團下轄二個步兵聯隊,步兵聯隊轄有三個步兵大隊、大隊下轄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一個大隊炮小隊(二門70mm步兵炮)、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小隊轄一個機槍組(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組。師團還轄有一個炮兵聯隊、一個輜重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騎兵聯隊(四個騎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以及其它部隊。

此時的師團分為兩種:一是馱馬制,炮兵聯隊轄有四個大隊(三十六門75mm山炮與十二門75mm野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四門山炮)、一個步兵炮中隊(四門步兵炮),總編制為 28500人;一是挽馬制,炮兵聯隊有三十六門野炮與十二門 120mm榴彈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與一個速射炮中隊(37mm速射炮四門)、總人數為 25000人。此外還有以下一些獨立的特種兵部隊——騎兵旅團(轄二個騎兵聯隊與一個騎炮兵聯隊、一個裝甲車隊)、坦克聯隊、獨立工兵聯隊、獨立野炮聯隊(三十六門 120mm榴彈炮與十二門75mm野炮)、獨立野戰重炮兵聯隊(二十四門 150mm重榴彈炮)、野戰重炮兵聯隊(十六門 100mm加農炮)、獨立重炮兵大隊(八門 150mm加農炮)、迫擊炮大隊(中型迫擊炮三十六門)、獨立山炮兵聯隊、電訊聯隊、鐵道聯隊等等。

抗戰爆發後,日軍又重新組建了十三、十八兩個新編常設師團,又組建了一批特設師團。所謂的特設師團是指由常設師團的預備役人員所組成的部隊,其番號為常設師團、聯隊的番號前加一百。其編制大體與常設師團相同,只是騎兵聯隊變為騎兵大隊(二個騎兵中隊與一個機槍小隊),挽馬制師團的炮兵聯隊為三十六門野炮與十二門山炮。特設的馱馬制師團人數為28200人、挽馬制為24400人。同時在作戰時日軍給各師團配屬特種兵及補充人員等,可使一個師團指揮的人馬達四萬人以上。

在侵華戰爭中、由於作戰消耗,同時日軍感到四聯隊制師團行動不便,因此又實施了三單位制師團與獨立混成旅團兩種編制。三單位制師團的編制為師下轄一個步兵團,步兵團下轄三個步兵聯隊,聯隊下轄三個步兵大隊與一個步兵炮中隊(四門步兵炮)、步兵大隊無大隊炮小隊,炮兵聯隊為二十四門山炮或野炮,騎兵聯隊改為搜索聯隊,其它如輜重、工兵等後勤部隊也大為減少,編制人數為 12800人。獨立混成旅團轄五個步兵大隊與一個炮兵隊、通訊隊、工兵隊、輜重隊等,總人數約5000人。步兵大隊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四挺重機槍)、炮兵隊轄一個山炮中隊與二個野炮中隊。這兩種部隊都是主要做為守備用途的,同時具有小規模的野戰能力。

到了武漢戰役結束之後、由於戰場的擴大與戰爭消耗,日軍越來越多將三單位制師團與獨立混成旅團投入了第一線。因此、日軍進行了編制上的調整,將三單位制師團的後勤部隊予以補充,使總人數達到了15000 -17000人。獨立混成旅團的步兵大隊改為轄四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總人數達6000 -7000人。該編制僅限於一線部隊,守備部隊仍為原編制。另外又開始將四單位制師團改為三單位制。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軍又編組了兩旅團制師團。師團下轄兩個步兵旅團,旅團轄四個步兵大隊、步兵大隊轄四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師團無炮兵、僅直轄工兵隊、輜重隊與通訊隊,總人數為11980人。

到了一九四四年、日軍又將師團分為甲乙丙三種(此時己無四單位制師團了)。甲種師團有兩類、一類為原有的常設師團、總人數為 2.1萬人,擁有三十六門75mm山炮或野炮。一類為原有的特設師團與三單位制師團,總人數為 1.8萬人。乙種師團也是三單位制師團、只是沒有炮兵聯隊與騎兵(搜索)聯隊,總人數為 1.4萬人。丙種師團即兩旅團制師團。同時、日軍又出現了獨立警備隊與獨立步兵旅團兩種編制。獨立步兵旅團的編制與兩旅團制師團所轄的步兵旅團相同,人數為5100人。獨立警備隊下轄六個步兵大隊、大隊下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四挺重機槍),無特種兵(在此處、特種兵指步兵以外的其他兵種),總人數為4900人。

Ⅷ 抗日戰爭中日本在華最高司令官是誰

日本在侵華期間主要有關東軍,蒙疆駐屯軍,華北派遣軍,華中派遣軍,華回南方面軍五大戰略集團。答除了關東軍單獨直屬大本營外,華北派遣軍和蒙疆駐屯軍也曾經直屬過大本營。
從1939年9月23日,日本大本營下令逐漸中國派遣軍統一指揮中國關內戰場的所有日軍。直到1945年投降,先後出任總司令官的是西尾壽造大將,元帥畑俊六大將,岡村寧次大將。

Ⅸ 侵華日軍總司令是誰

沒有侵華日軍總司令,因為一個地區歸一個人管轄。當時日軍駐中國的部隊,分為以下四部分:

1.中國派遣軍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在華北兵力猛增。1939年9月23日,日本為擴大侵華戰爭,在華北方面和華中方面軍基礎上,成立中國派遣軍,統轄在華北、華中的日軍,總司令部設在南京。華東戰區是岡村寧次,東北戰區是土肥原賢二。

2.關東軍

關東軍是日本陸軍的一支精銳部隊,它因日俄戰爭中日軍侵駐我東北金縣、大連地區的關東州而得名。關東軍司令部先後設於旅順、長春。侵華日軍爆發後,關東軍兵力劇增,至1945年8月,關東軍轄2個方面軍、2個直轄軍,24個師團及13個旅團(2個師團、2個旅團駐朝鮮北部),約75萬人,末任總司令官為山田乙三陸軍大將。

3.台灣軍

甲午戰爭後,日本派兵侵佔台灣。1944年9月,台灣軍改稱第十方面軍。至1945年8月,轄8個步兵師團、1個飛行師團、11個獨立旅團,12.8萬人。司令官安藤利吉陸軍大將。

4.中國方面艦隊

1932年1月,日軍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跡」,派兵進攻上海,同時編組了第三艦隊。全面侵華後,1937年10月20日,日軍在杭州灣登陸時,日本海軍大本營以第三艦隊為基礎,編成中國方面艦隊,司令官由當時的第三艦隊司令官古川清海軍中將兼任,司令部駐上海。至1945年8月,轄6.3萬人。司令官為福田良三海軍中將。

(9)抗日戰爭中日本中部戰區司令是誰擴展閱讀:

日本侵華史

1874年5月,日本出兵3600餘人入侵我國台灣,殘酷屠殺我國高山族同胞。10月,迫使清政府簽訂《北京專條》,承認琉球(現沖繩縣)為日本保護國,並賠償日本兵費50萬兩白銀。

1879年染指清朝朝貢國琉球國,並改設為沖繩縣。

1894年7月,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突然襲擊在豐島海面執行護航任務的中國軍艦,由此爆發中日「甲午戰爭」。9月,日艦隊在黃海海面襲擊中國北洋艦隊,擊沉4艘軍艦。10月,日軍分兩路侵犯我國遼寧省。11月,日軍佔領大連、旅順。

1895年2月,日軍從水陸兩路夾攻駐威海衛中國海軍。4月,日本迫使清政府簽訂割地賠銀的《馬關條約》。6月,日軍再一次登陸台灣。11月,日佔領台灣全島。同月,日本強迫清政府同日簽訂《中日遼南條約》,中國向日本交納3000萬兩白銀,日本才交還遼東半島。

1898年日本強行將福建劃為其勢力范圍。1900年5月,日、俄、英、美、德、法、意、奧八國聯軍進犯北京,鎮壓義和團等反帝愛國運動。7月,日軍攻陷天津,在津搶劫白銀200多萬兩。8月,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在那裡燒殺淫掠。

1905年1月,日軍再度佔領旅順。3月,日軍佔領奉天(今沈陽),並與俄為爭奪中國領土在我東北進行大規模廝殺。

1906年6月,日本成立了掠奪我國東北資源的大本營「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1907年7月,日本與法、俄簽訂秘密協定,把南滿和福建定為日本勢力范圍。

1914年8月,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把山東黃河以南地區劃為對德「作戰區」。10月,日軍佔領濟南和膠濟鐵路全線。11月,日、英聯軍攻佔青島。

1918年日軍開抵哈爾濱,攫取哈爾濱至長春的鐵路管理權。

1925年5月,日本人開槍打死上海日商內外棉紗廠工人代表顧正紅、打傷其他工人十餘名。後又夥同英國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當場打死工人和學生71人,打傷數十人。

1926年3月,日艦炮擊大沽炮台,中國駐軍死傷10餘人,後日本調軍艦於大沽對中國進行威脅。3月18日,北京群眾舉行集會抗議,遭到鎮壓,47人被打死,200人被打傷,釀成「三一八慘案」。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陽製造「九一八事變」,擁兵50萬的東北邊防總司令張學良不戰而退,日軍強占我國東北,在3個多月時間里佔領我東北全境,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處橫屍遍野,使三千多萬名同胞淪為日軍鐵蹄下的奴隸。

1933年1-5月,日軍先後佔領了熱河、察哈爾兩省及河北省北部大部分土地,進逼北平、天津,並於5月31日,迫使國民黨政府簽署了限令中國軍隊撤退的《塘沽協定》。

1937年7月7日,日軍製造「盧溝橋事變」,(也就是「七七事變」)開始全面侵華,之後日以重兵三路進攻華北。

Ⅹ 抗日戰爭期間第一戰區總司令是誰

抗日戰爭第一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最初第一戰區所轄范圍為河北北部及山東北部,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第一戰區分別於1938年、1939年與1944年做過三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
第一次劃分
中國戰區的首次劃分是於1937年8月;在日軍迅速佔領北平與天津,且中華民國政府確定與日謀和落空之後。而同年第一戰區的劃分是以河北山東兩省尚未被日軍佔領區域為主要戰區范圍。第一戰區總司令本為委員長蔣介石身兼,之後不久,蔣介石因全心投入淞滬會戰,將第一戰區總司令交由程潛擔任。另外在部隊編成方面,則有宋哲元率領的第1集團軍,劉峙率領的第2集團軍及衛立煌率領的第14集團軍。
第二次劃分
1938年,增援日軍迅速於華北取得優勢,並在佔領上海後,切斷中國軍隊之華北運輸線。為此,同年1月發表的1938年國民革命軍戰斗序列當中,將第一戰區的區域略作更動,變成以北平至武漢的連接線為主,也就是平漢鐵路沿線帶狀擴張區域。而所轄軍隊以商震率領的第20集團軍與宋哲元帶領的第1集團軍;共25個步兵師,2步兵旅,2騎兵師為構成部隊,以整編師8000人計算,人數超過20萬人。
1938年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戰斗序列第一戰區部分
司令長官:程潛
第20集團軍商震
第32軍商震(兼)
騎兵第14旅張占魁
第1集團軍宋哲元
第53軍萬福麟
第77軍馮治安
第181師石友三
第17師趙壽山
騎兵第3軍鄭大章
第68軍劉汝明(直屬)
第92軍李仙洲(直屬)
第106師沈克(直屬)
第118師張硯田(直屬)
新編第8師蔣在珍(直屬)
新編第35師王勁哉(直屬)
騎兵第4師王奇峰(直屬)
第三次劃分
司令長官:衛立煌
作戰地區:河南及安徽一部份
第2集團軍:孫連仲
第40軍龐炳勛(戰區直轄)
第3集團軍孫桐萱
第76軍李鐵軍(戰區直轄)
兵力:12步兵師、1步兵旅、1騎兵師、1騎兵旅,其他特種部隊在外
第四次劃分
司令長官:胡宗南
作戰地區:陝西南部
第31集團軍王仲廉
第4集團軍孫蔚如
商南指揮所主任郭寄嶠
豫省警備總司令劉茂恩
第34集團軍李文
第37集團軍丁德隆
第38集團軍童釗
直屬特種部隊
第五次劃分
第一戰區:平漢鐵路北段及河南一部份 日軍戰俘集結:北平、新鄉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中日本中部戰區司令是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