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甲午戰爭後日本以外的其他外國人可以開設工廠在中國嗎
可以,外國列強利益均沾,反正都是你中國來負擔。
⑵ 抗日戰爭日本在中國投入多少兵力
抗日戰爭:
參戰方兵力:
中國560萬人(最高時)
日本200萬人(最高時)
傷亡情況:版
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以上權 ,國軍損失365萬0465人,中共損失58萬4267人。
日軍傷亡130餘萬 。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⑶ 日本開始入侵中國是哪一年
全面侵華時間是:-1945,共8年。
歷史上日本曾三次侵略中國,從時間上分別是:
明朝:
第一次談不上侵略。13-16世紀來自日本的倭寇曾長期活躍與中國沿海地區,特別是16世紀倭寇對東南沿海的騷擾尤其猖獗。但倭寇多是民間海盜組織,非官方的,談不上日本侵略中國。到是16世紀末豐臣秀吉侵入明屬國朝鮮,才是中日軍隊的正面對抗。
清朝: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國力日盛,於1874年侵入台灣後在清政府賠了50萬白銀後撤軍。
1894-1895年悍然挑起中日甲午戰爭侵佔台灣。
1900年參加八國聯軍對中國的侵略活動。
民國:
一戰時出兵佔領德國在山東的據點膠濟彎.。
1928年以「保護濟南日僑」為名,然後出兵山東。
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東北,其後逐漸佔領鄰近的察哈爾,熱河 。
1932年發動「一二八」事變,侵略上海。
1937-1945年全面侵華。
(3)侵華戰爭日本在中國開工廠擴展閱讀:
十四至十六世紀侵擾劫掠中國和朝鮮沿海地區的日本海盜,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從事中日走私貿易,通稱倭寇。近代資本主義列強侵華,日本也扮演主要角色,1894年7月—1895年10月 中日甲午戰爭從中國掠奪大量書籍、文物、白銀等戰略資源,為進一步強大和發動侵華戰爭做鋪墊。
1931年,日軍在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起開始侵華戰爭,霸佔中國東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則是掀開了日軍全國侵華的序幕,直到1945年8月15日,裕仁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訂投降協議,自此日本侵華戰爭結束,前後共計十四年。
⑷ 近代史上日本發動的兩次大規模侵華戰爭是什麼
第一次是中日甲午戰爭,第二次是抗日戰爭。
一、在明治維新以後,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1894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二、在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4)侵華戰爭日本在中國開工廠擴展閱讀:
一、簽訂《馬關條約》對中國的影響。
1、台灣等大片領土的割讓,進一步破壞了中國主權的完整,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
2、巨額賠款,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同時,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發展。清朝因此大借外債,致使列強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通商口岸的開放,使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
3、允許在華投資辦廠,其他列強引用「利益均沾」的條款,爭先恐後地在中國開設工廠,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馬關條約》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抗日戰爭對中國的影響
1、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
2、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中國抗戰的勝利創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跡,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
⑸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通過《馬關條約》,在中國奪取了那些權益
1、《馬關條約》(又稱《春帆樓條約》)共11款,並附有「另約」和「議訂專條」。條約的主要內容為:
①中國承認朝鮮「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實則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
②中國將遼東半島、台灣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
③中國「賠償」日本軍費庫平銀二萬萬兩;
④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四地為通商口岸,日本政府得派遣領事官在以上各口岸駐扎,日本輪船得駛入以上各口岸搭客裝貨;
⑤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市任便從事各項工藝製造,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其產品免徵一切雜稅,享有在內地設棧存貨的便利;
⑥日本軍隊暫行佔領威海衛,由中國政府每年付佔領費庫平銀五十萬兩,在未經交清末次賠款之前日本不撤退佔領軍;
⑦本約批准互換之後,兩國將戰俘盡數交還,中國政府不得處分戰俘中的降敵分子,立即釋放在押的為日本軍隊效勞的間諜分子,並一概赦免在戰爭中為日本軍隊服務的漢奸分子,免予追究。
2、《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給近代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是帝國主義變中國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個重要的步驟。
(1)台灣等大片領土的割讓,進一步破壞了中國主權的完整,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
(2)巨額賠款,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同時,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發展。清政府大借外債,列強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
(3)通商口岸的開放,使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
(4)允許在華投資辦廠,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馬關條約》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3、《馬關條約》對中外歷史產生的重大影響
(1)從中國方面看,①割地賠款,主權淪喪,便利列強對華大規模輸出資本,掀起瓜分狂潮,標志著列強侵華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中國國際地位急劇下降。②中國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運動高漲,資產階級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中國人民自發反抗侵略的斗爭高漲,如義和團運動。
(2)對日本而言,得到巨額賠款和台灣等戰略要地,不僅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對遠東地區的進一步侵略。
(3)對遠東局勢來說,加劇了帝國主義列強在遠東的爭奪,三國干涉還遼事件明顯地反映了列強在侵華問題上既相互勾結又相互爭斗。
⑹ 分別說出甲午戰爭和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在中國製造的慘案
甲午戰爭 旅順慘案
日本全面侵華戰爭 南京··
⑺ 日本在中國取得開設工廠特權,其它列強是否可以享有
試題答案:B 試題解析:試題分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能力。版19世紀末,日本發動侵華戰權爭並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正值列強向帝國主義過渡階段。此時它們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經濟侵略,由以商品輸出為主變成以資本輸出為主。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取得了在華開設工廠的特權,正反映了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需要。故選B。A項是在《辛丑條約》簽訂後;C項是在《南京條約》簽訂後;D項與材料無關。考點:《馬關條約》點評:《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之後的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從商品輸出為主到以資本輸出為主的轉變,《馬關條約》反映了西方列強資本輸出的要求。
⑻ 日本侵華戰爭的起始時間是
1931年,日軍在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起開始侵華戰爭,霸佔中國東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變則是掀開了日軍全國侵華的序幕。直到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同年9月2日正式簽訂投降協議,自此日本侵華戰爭結束,前後共計十四年。
侵略過程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陽製造「九一八事變」,擁兵50萬的東北邊防總司令張學良不戰而退,日軍強占我國東北,在3個多月時間里佔領我東北全境,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處橫屍遍野,使得三千多萬名同胞淪為日軍鐵蹄下的奴隸。
2、1932年1月,日製造事端,進犯上海。日軍與奮起抵抗的駐上海十九路軍激戰33天,中國軍民死傷達1.6萬餘人,財產損失達20億元以上。3月,日本扶植溥儀成立偽「滿洲國」。
3、1933年1-5月,日軍先後佔領了熱河、察哈爾兩省及河北省北部大部分土地,進逼北平、天津,並於5月31日,迫使國民黨政府簽署了限令中國軍隊撤退的《塘沽協定》。
4、1933年,日本成立「關東軍防疫供水部」(即731細菌部隊),後來擴大成一支大規模的細菌戰部隊。該部隊用中國人進行鼠疫、霍亂、梅毒等細菌以及毒氣、槍彈等的活體試驗,並大量製造鼠疫、霍亂等各種細菌,用飛機播撒在中國各地,殘害中國人民。
5、1934年5月,日軍在天津南開八里台和吉林伊蘭縣強占民地修建機場,並動用飛機轟炸伊蘭縣,炸死我國民眾2萬餘人。1935年11月,日本唆使漢奸殷汝耕在通縣成立「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冀東22個縣宣告脫離中國政府管轄,淪為日本殖民地,促使北平學生爆發「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
6、1937年7月7日,日軍製造「盧溝橋事變」後開始全面侵華,之後日以重兵三路進攻華北。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開啟了淞滬會戰。11月12日,日軍佔領上海,在南市放火連燒9日,軍民死傷無數,上海5255家中國工廠被占,損失超過8億元。
7、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下首都南京,進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在6周內燒殺淫掠,殺死30多萬手無寸鐵的中國軍民,燒毀南京三分之一的房屋,造成了城內幾乎無中國人的驚人局面。
8、1938年5月,日軍佔領徐州並在城外製造數起屠村事件。同年 6月,日軍攻佔開封,導致蔣介石決定花園口放水,豫、皖境內17個縣成為一片汪洋,140萬人無家可歸,數十萬人被淹死。日軍還在蘇北決運河大堤,致使蘇北數縣成為澤國。同年9月,日軍匯集5萬余兵力,分25路進攻八路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連續燒殺淫掠兩個月。
9、1938年10月日軍佔領武漢、廣州。1939年2-6月,日軍相繼攻佔海南島、南沙群島和汕頭等地。7月,日軍用14萬兵力對晉東南抗日根據地進行長達兩個月的9路圍攻,打死打傷我民眾15萬餘人,糧食被焚劫一空。日軍還乘晉察冀邊區淫雨成災之機,決堤淹沒1萬多個村莊,使300萬人淪為災民。同年10月,日寇2萬多人分12路圍攻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同年11月,日軍攻陷南寧。
10、1939年12月,日本與汪精衛在滬簽訂把中國完全變成日本殖民地的《日支新興關系調整要綱》,其主要內容為:將東北割讓給日本;綏遠、察哈爾、山西北部、華北、長江下游和華南島嶼由日軍長期佔領,中央至地方政府由日本監督;偽軍警察由日籍教官訓練;偽政府經濟由日控制;一切資源由日開發;禁止一切抗日活動。
11、1940年5月,日軍對重慶城進行了20多天的轟炸,死傷者無數,半個山城被炸毀。1941年1月,日軍包圍冀東豐潤縣潘家峪村,焚燒該村全部房子,集中屠殺和燒殺一千多名村民。6月,日軍夜襲重慶,防空洞內躲避轟炸的3萬多居民窒息而死。8月,日軍集10萬以上兵力,對晉察冀北嶽區進行空前大「掃盪」,燒毀房屋15萬余間,搶掠糧食5800多萬斤,殘殺虜掠我國同胞2萬餘人。
12、1941年-1942年日本把75%的侵華日軍用來對付我抗日根據地,頻繁向晉察冀等各抗日根據地進行「掃盪」,千人以上的「掃盪」達170餘次,投入兵力共達83萬。1942年春,日軍在冀熱遼區,自古北口到山海關約200多里的長城兩側,9個縣內製造無人區,使大片土地荒無人煙,近50萬中國人過著非人的生活。5月,日軍五萬兵力對冀中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盪。
13、1943年秋,日軍以4萬多兵力在河北省阜平縣平陽村一帶瘋狂掃盪87天,屠殺中國村民700多人,燒毀房屋5000多間。1944年4月,日本發動豫湘戰役,至8月先後佔領鄭州、長沙、衡陽等地。9月,日軍發動柳桂戰役。12月,日軍攫取了大陸交通線。1945年8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
⑼ 簡述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一系列過程
九一八事變:
讀課本
1
,經過
:
1931
年
9
月
18
日晚,日本關東軍製造「柳條湖事件」
。攻佔北大營,
19
日佔領了整個沈陽城。
1932
年
1
月
3
日,佔領錦州;
2
月
5
日佔領哈爾濱。
東北三省全部淪陷。
2
,爆發原因
:
(
1
)日本方面:
A
侵華是日本的既定國策
:
1927
年日本田中內閣召開「東方會議」
。
B
經濟危機的打擊,對外戰爭尋求出路。
(2)
國際方面:
經濟危機,無暇東顧;推行綏靖主義政策。
(
3
)中國方面:
國共對峙,中國國內蔣介石集團正集中重兵「圍剿」紅軍,也無心北顧。
3
,事變後各方的態度:
(
1
)蔣介石推行不抵抗政策
A
材料一:九一八事變時,蔣介石說,中國「槍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訓練不
如人,機器不如人,拿什麼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頂多
3
個月就亡國了。
」
——馮玉祥《我所認識的蔣介石》
B
材料二:政府現在以此案訴之於國聯行政會,以待公理之解決,故以嚴格命令
全國軍隊,對日力避沖突,對於國民亦一致告誡,務必維持嚴肅鎮靜之態度。—
—國民政府《告全國民眾書》
C
材料三:
1931
年
8
月
22
日,蔣介石在南昌講話說:
「中國亡於帝國主義,我
們還能當亡國奴,尚可苟延殘喘;若亡於共產黨,則縱肯為奴隸亦不可得」
。
D
材料四:
1931
年
10
月,國民政府秘使徐世英赴日本談判。徐世英代表蔣介石
聲稱:
「如果日本能擔保中國本土十八省的完整,則國民黨可同意向日本„„讓
出東北」
。
請問:蔣介石不抵抗的原因有哪些?
(
2
)國際聯盟:
變中國東北為帝國主義共管的殖民地。
4
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
(
1
)中國共產黨:
發表宣言「直接給日本帝國主義以嚴重打擊」的號召。並且
在行動上組
織東北抗日聯軍。
(
2
)
東北義勇軍:
「東北有三千餘萬民眾,二百餘萬健兒各輸其財,各捐其軀,
誓與日本帝國主義者作最後之決斗。
寧叫白山黑水盡化為赤血之區不願華胃倭奴
同立於黃海之岸」——東北三省各界聯合會宣言
(
3
)
國民黨內部:
抗日反蔣
A
中國民權保障同盟
B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
C
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
5
影響:
對日本:
增強勢力,侵略氣焰
對中國:
主要矛盾的變化
對世界:
和平受威脅,法西斯戰爭
華北事變:
事變起因
:
1935
年駐華日軍為了進一步侵略中國而策動華北各省脫離南京
中央政府,實行
「
自治
」
的一系列事件。其目的是為分離和蠶食華北。
1933
年駐
華日軍以武力迫使南京國民政府簽訂
《塘沽協議》
後,
由於戰略重點轉向准備對
蘇作戰和防範英、
美,
其侵略方針由單純的武力征服改變為在繼續准備發動武力
進攻的同時,全力推行
「
華北自治運動
」
。
事變結論:
華北事變是日本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一個重要步驟,雖一時得逞,
但遭到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
華北事變後,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重大影響
日軍在華北所製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
使華北的局勢處於危機關頭,
中國的
政治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影響重大。
首先,
華北事變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主導地位。
華北事變充分暴露了日
本帝國主義要滅亡中國,
把中國變成它的殖民地,
作為其獨霸亞洲,
征服世界的
戰略基地的野心。
華北事變是日本侵略中國的一個重要步驟。
事變後,
日本准備
把戰爭擴展到更大的范圍。
1936
年
8
月,廣田內閣確定了
「
一方面確保帝國在東
亞大陸的地位;另一方面向海洋發展
」
的侵略方針。其侵略野心昭然若揭。
其次,
華北事變使中國抗日救亡運動進一步高漲,
成為國共兩黨由對峙到聯
合的重要契機。
華北事變後,
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
全國各階層人民掀
起抗日救亡高潮,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
一二九
」
運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
覺醒,
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
在此影響下發生的西安事變,
反映國民黨內部
分化加劇,
說明抗日救國符合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
事變和平解決,
揭開了國共
兩黨由內戰到和平,
由分裂對峙到合作的序幕,
標志著十年內戰局面基本結束和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第三,
華北事變改變了國共兩黨的關系,
為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實現提供
了可能。事變發生後,中共發表的
「
八一宣言
」
,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在瓦
窯堡會議上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並於
1936
年
9
月發出《關於逼
蔣抗日問題的指示》
,正式將
「
反蔣抗日
」
的總方針改為
「
逼蔣抗日
」
,斗爭矛頭指
向帝國主義。
第四,
華北事變促使國民黨統治集團內部急劇分化,
在對日政策上發生分歧,
形成以蔣介石為首的親美英派和以汪精衛為首的親日派。
最後,華北事變加深了美英與日本的矛盾。華北事變後,日本從政治上和軍
事上控制了華北。
他們扶植漢奸、
買辦拼湊了許多經濟機構,
使華北經濟日益殖
民地化。日本在華北經濟勢力的擴張,損害了美英帝國主義在華北的經濟利益。
於是英美就支持國民黨統治集團中的親美英派來抵制日本。
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
:
1937
年
7
月
7
日
1937
年
7
月
7
日,
「
盧溝橋事變
」
拉開了中華民族八年抗日戰爭的序幕。
七七事變標志著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中國軍隊奮起反抗,
全民族的抗日
戰爭開始!
事件起因:
日本軍隊為了佔領中國,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自
1937
年
6
月起,駐豐台的
日軍連續舉行所謂的軍事演習。
1937
年
7
月
7
日深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
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
居然擅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
並
謊稱有一名日軍士兵於演習時失蹤,
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
(今盧溝橋鎮)
搜查。這顯然是蓄謀已久的挑釁行為
,
中國守軍當即嚴詞拒絕了這一要求。日軍
立刻向盧溝橋一帶開火,
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
中國守軍第
29
軍
37
師
219
團予
以還擊。這便拉開了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序幕。
7
月
8
日早晨,
日軍包圍了宛平縣城,
並向盧溝橋中國駐軍發起進攻。
中國駐
軍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官兵奮力反擊。
排長申仲明親赴前線,
指揮作戰,
最後
不幸戰死。駐守在盧溝橋北面的一個連僅余
4
人生還,余者全部壯烈犧牲。
中國守軍和日軍在盧溝橋激戰,日本派大批援軍,向天津、北京大舉進攻。
7
月
30
日,中國軍隊因傷亡慘重被迫撤離天津,天津淪陷。
政治背景
:
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在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迅速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
並制定了以中國、朝鮮為主要攻擊對象的
「
大陸政策
」
。
1937
年
7
月
3
日,
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向日本政府提議立即給中國以打擊,
隨即
於
7
月
7
日發動了七七事變。
中方反應
:
盧溝橋事變發生後,
中國共產黨
立即通電全國,號召全民抵抗。蔣介石也於
7
月
17
日發表了關於解決盧溝橋事變的談話。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國性戰爭的序
幕。
⑽ 鴉片戰爭後,一艘日本船進入中國廣州,從船上卸下機器設備,日本人在中國開設了工廠,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
B,鴉片戰爭時期日本根本沒開始近代化發展
1.1840年鴉片戰爭後《南京條約》附件《五口通商章程》中的確規定廣州通商,但日本當時還沒清朝發達呢。日本打開國門是1853年佩里叩關,明治維新在1868年,等到日本成為亞洲強國,至少在1890年代之後了
2.1895年《馬關條約》中首次規定了外國企業可以在華投資辦廠,各國企業才大量進入中國。(其實鴉片戰爭後就已經有不少外企偷偷在華辦廠了,只不過甲午戰爭後是官方正式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