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抗日戰爭中國傷亡人數
國民革命軍將官陣亡名單(師級以上) 佟麟閣上將(追授),29軍副軍長 1937年7月28日 北京南苑 趙登禹上將(追授),132師師長 1937年7月28日 北京南苑 郝夢齡上將,9軍軍長 1937年10月16日 山西忻口 劉家麒中將,54師師長 1937年10月16日 山西忻口 吳克仁中將,67軍軍長 1937年11月9日 上海松江 高志航空軍少將(追授),空軍驅逐機司令 1937年11月21日 河南周家口 夏國璋中將,172師副師長 1937年11月21日 浙江湖州 吳國璋中將,75師副師長 1937年11月26日 浙江湖州 饒國華上將(追授),145師師長 1937年11月30日 安徽廣德(自殺) 蕭山令中將,憲兵副司令 1937年12月12日 江蘇南京 姚中英少將,156師參謀長 1937年12月12日 江蘇南京 司徒非少將,160師參謀長 1937年12月12日 江蘇南京 劉震東中將,第五戰區第二路游擊司令 1938年2月22日 山東莒縣 王銘章上將(追授),122師師長 1938年3月17日 山東藤縣 鄒紹孟少將,124師參謀長 1938年3月17日 山東藤縣 趙渭濱少將,122師參謀長 1938年3月17日 山東藤縣 范庭蘭少將,豫北別動隊第五總隊總隊長 1938年3月28日 河南修武 劉桂五少將,騎兵第六師師長 1938年4月22日 內蒙黃油乾子 周元中將,173師副師長 1938年5月9日 山東蒙城 李必藩中將,23師師長 1938年5月14日 山東菏澤(自殺) 黃啟東少將,23師參謀長 1938年5月14日 山東菏澤(自殺) 方叔洪中將,114師師長 1938年6月 山東荷澤馮家場 付忠貴少將,魯北游擊司令 1938年9月23日 山東 馮安邦中將,42軍軍長 1938年11月3日 湖北襄陽 林英燦少將,152師副師長 1939年1月13日 廣東清遠 李鞏良中將,軍訓部輜重總監 1939年3月7日 陝西西安 張諝行中將,第一戰區副參謀長 1939年3月7日 陝西西安 王禹九少將,79軍參謀處長 1939年3月26日 江西高安 陳安保中將,29軍軍長 1939年5月6日 江西龍里 唐聚五少將,東北游擊司令 1939年5月18日 河北遷安 韓炳宸少將,山東第十三區保安副司令 1939年1月9日 山東萊陽 馬玉仁中將,江蘇第一路游擊司令 1940年1月3日 江蘇望鄉台 丁炳權中將,197師師長 1940年1月25日 江西武寧 鄭作民中將,2軍副軍長 1940年2月3日 廣西昆侖 鍾毅中將,173師師長 1940年5月9日 湖北蒼台(自殺) 張自忠上將(追授),33集團軍總司令 1940年5月16日 湖北南瓜店 張敬少將,33集團軍高參 1940年5月16日 湖北南瓜店 戴民權中將,豫南遊擊第五縱隊司令 1940年5月 河南遂平 王竣中將,新27師師長 1941年5月9日 山西台砦 梁希賢少將,新27師副師長 1941年5月9日 山西台寨(自殺) 陳文杞少將,新27師參謀長 1941年5月9日 山西台寨 唐淮源上將,3軍軍長 1941年5月12日 山西懸山(自殺) 寸性奇中將,12師師長 1941年5月13日 山西毛家灣(自殺) 金崇印少將,17軍參謀長 1941年9月16日 山西橫水鎮 石作衡中將,70師師長 1941年9月6日 山西絳縣 賴傳湘中將,190師副師長 1941年9月24日 湖南梁家段 朱實夫少將,新3師副師長 1941年9月25日 甘肅 李翰卿中將,57師步兵指揮官 1941年9月27日 江西上高 武士敏中將,98軍軍長 1941年9月29日 山西東峪 朱世勤中將,暫30師師長 1942年5月4日,山東潘庄 郭子斌少將,暫30師副師長 1942年5月4日 山東潘庄 戴安瀾中將,200師師長 1942年5月26日 緬甸茅邦村 王鳳山少將,暫45師師長 1942年6月23日 山西張翁村 胡義賓少將,96師副師長 1942年7月 緬甸埋通 張慶澍少將,魯蘇戰區高參 1942年8月 山東唐王山 周復中將,魯蘇戰區政治部主任 1943年2月21日 山東城頂山 張少舫少將,113師參謀長 1943年2月21日 山東城頂山 高道先少將,山東鐵道破壞總隊長 1943年5月 山東 江春炎少將,114師參謀長 1943年7月4日 山東鄒縣 彭士量中將 (追授),暫5師師長 1943年11月15日 湖北石門 許國璋中將,150師師長 1943年11月21日 湖北諏市(自殺) 孫明瑾中將,預10師師長 1943年12月1日 湖南常德 盧廣偉少將,騎8師副師長 1944年5月5日 安徽潁上 李家鈺上將,36集團軍總司令 1944年5月21日 河南秦家坡 陳紹堂少將,104師步兵指揮官 1944年5月21日 河南秦家坡 周鼎銘少將,36集團軍副官處長 1944年5月21日 河南秦家坡 王劍岳少將,8師副師長 1944年6月10日 河南靈寶 王甲本中將,79軍軍長 1944年9月7日 湖南東安 闞維雍中將(追授),131師師長 1944年11月10日 廣西桂林(自殺) 陳濟恆中將,桂林防守司令部參謀長 1944年11月10日 廣西桂林(自殺) 呂旃蒙少將(追授),31軍參謀長 1944年11月10日 廣西桂林 齊學啟中將,38師副師長 1945年5月13日 緬甸仰光 胡旭盱少將,第三戰區第一突擊隊司令 1945年6月 浙江孝豐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左權,18集團軍副總參謀長,1942年5月25日,山西遼縣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 羅忠毅,新四軍6師參謀長,1941年11月28日,江蘇溧陽 彭雄,新四軍3師參謀長,1943年3月17日,江蘇連雲港 彭雪楓,新四軍4師師長,1944年9月11日,河南夏邑八里庄(死於國共沖突) 陳昭禮,全國戰地動員委員會委員,少將, 1940年8月13日,在崇安吳公嶺(死於國共沖突) 東北抗日聯軍 李學忠,第二軍政治部主任,1936年8月,吉林省撫松縣 王德泰,第二軍軍長,1936年11月,吉林省蒙江縣 夏雲傑,第六軍軍長,1936年11月26日,黑龍江省湯原縣 宋鐵岩,第一軍政治部主任,1937年2月11日,吉林省蒙江縣 陳榮久,第七軍軍長,1937年3月5日,黑龍江省饒河縣 金正國,第十一軍政治部主任,1938年5月,黑龍江省樺川縣 劉曙華,第八軍政治部主任,1938年8月22日,黑龍江省勃利縣 李延平,第四軍軍長,1938年11月20日,黑龍江省五常縣 王光宇,第四軍副軍長,1938年12月,黑龍江省五常縣 王克仁,第五軍代理政治部主任,1939年4月23日,黑龍江省穆棱縣 侯國忠,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副指揮,1939年8月24日,吉林省安圖縣 楊靖宇,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委,1940年2月23日,吉林省蒙江縣 曹亞范,第一路軍第一方面軍指揮,1940年4月8日,吉林省蒙江縣 王汝起,第二路軍一支隊支隊長,1940年5月21日,黑龍江省饒河縣 趙敬夫,第三路軍三支隊政委,1940年7月20日,黑龍江省德都縣 高禹民,第三路軍第三支隊政委,1940年12月1日,內蒙古阿榮鎮 陳翰章,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指揮,1940年12月8日,吉林省寧安縣 汪雅臣,第十軍軍長,1941年1月29日,黑龍江省五常縣 張忠喜,第十軍副軍長,1941年1月29日,黑龍江省五常縣 魏拯民,第一路軍副司令,1941年3月8日,吉林省樺甸縣 郭鐵堅,第三路軍第九支隊參謀長,1941年9月20日,內蒙古莫力達瓦旗 趙尚志,第二路軍副總指揮,1942年2月12日,黑龍江省鶴崗 許亨植,第三路軍總參謀長,1942年8月3日,黑龍江省慶城(現黑龍江省慶安縣) 數字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據日本厚生省1964年調查後統計,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44萬人。(不包括印緬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和美英協同殲滅的約16萬日軍。) 抗日戰爭中,中國國民革命軍兵力最高時達500萬人。中國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國民革命軍與日軍共有22次大型會戰、1117次大型戰斗、小型戰斗28931次。國民革命軍陸軍死亡、失蹤321萬1914人,空軍陣亡4321人、損失戰機2468架,海軍幾乎全滅。加上因病減員等非戰場損失,國軍總損失400多萬人。不過,亦於大小會戰中,讓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共有126名日本將官陣亡於與國軍會戰中。(中日戰爭中,共129名日本將官陣亡,只有其中3名是陣亡於與八路軍會戰中。)除此,由共產黨領導的包括八路軍、新四軍及抗日根據地民兵在內主要以在日本佔領區內游擊戰為主。 據統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總共殲滅日軍52.7萬,此外還殲滅118萬偽軍。遠遠超過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八路軍、新四軍〕的殲敵數量。相比之下,八路軍、新四軍人數較少,條件較差。國民革命軍作為當時中國正規的政府武裝,戰績突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中國平民則約有900萬死於戰火,另有800萬平民死於其他因素,9500萬人成為難民。中國在戰爭中所承受的損失極大,按1945年貨幣折算,約為6500億美金。 另有估計中國抗戰直接人口損失可累計之估計數為2062萬人,合可累計之戰爭直接傷殘人口,軍民傷亡最低限為3480萬人;同時,還有估計認為,中國抗戰直接傷亡人口合計可能在4100萬上,合戰時失蹤被俘等項數字,戰爭直接給中國造成的死亡、傷殘及失蹤等項人口損失共計超過4500萬人;而從人口損失的角度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損失總數應在5000萬人以上。
Ⅱ 在二戰中國抗日戰爭總共傷亡了多少人,俄羅斯傷亡人數
第二次世界大戰死傷人數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死傷人數最多的戰爭,共有5500萬-6000萬人死亡,1.3億人受傷,合計死傷1.9億人。以下是主要國家死傷
人數:
蘇聯二戰共有2680萬人死亡,其中正規軍隊死亡人數有890萬人(一說1400萬人),民兵人數大大超過這個數據,其餘是平民。二戰蘇聯士兵死亡人數一直是個爭論很大的問題,因為在衛國戰爭時期,許多平民男子和婦女被臨時編入了紅軍,所以很難說清他們是正規士兵還是平民或民兵,所以有了士兵死亡890萬和1400萬兩種說法,不過西方認同前種說法的多。其中死於蘇德戰場的士兵有880萬左右;死於蘇日戰場的有1萬人不到;死於蘇芬戰場的有近9萬人。
中國二戰死亡人數一直說不太清,因為統計不清楚,學者估計有1200萬人-1800萬人。通常資料上說,8年抗戰中國軍隊傷亡人數,包括軍人和平民總共是3500萬。
不過90年代以後,數據漸漸明了:約1800萬。其中士兵死亡人數約148萬,其中國軍135萬,共軍(包括游擊隊)約10萬-12萬多,其餘為平民
美國有38萬軍人死於二戰,其中在西歐和北非有25萬餘人死亡,在太平洋約有12萬人以上死亡
英軍有40萬人死於二戰,其中士兵約有近38萬;在太平洋死亡約3萬;其餘在歐洲和北非。
德國二戰死亡約800萬人,其中士兵約550萬,其餘平民。其中死於西線和北非約有50萬,其餘死於東線蘇德戰場。
日本二戰死亡人數近300萬,其中士兵死亡約190萬(日本歷史教科書上寫185萬),其中在中國戰場死亡人數約44萬(我們現在教科書上寫的135萬是胡扯);在東南亞被英軍、中國入緬遠征軍(消滅日軍1萬還多)、游擊隊殺死約18萬;在蘇日戰場死亡10萬餘人;在太平洋與美軍戰斗中死亡約120萬;志願人員、童子軍死於戰爭近40萬;平民被美軍原 子彈、炸 彈炸死人數約在55萬人以上(日本方面統計)
Ⅲ 抗日戰爭中,中日雙方的傷亡人數各是多少
一、日本死亡人數
日本二戰總死亡軍隊人數為212.1萬,其中:
1、美軍在太平洋戰場擊斃日軍131萬人(也包括日本本土死於美國大轟炸的軍人)。
2、英軍在東南亞擊斃日軍19.27萬(包括中國遠征軍擊斃)。
3、蘇聯擊斃13萬(含朝鮮游擊隊在朝鮮擊斃、蘇軍解放庫頁島戰役、諾門罕戰役、張鼓峰戰役、關東軍覆滅之戰、以及戰後殲滅虎頭要塞以及在西伯利亞戰俘營折磨致死的數萬日軍)。
4、1937年-1945年戰死於中國關內戰場40.46萬人(包括國民黨、共產黨兩方面的戰果)。
5、死於東北戰場為2.65萬人(由抗聯及其他武裝的戰果打死的)。
6、戰後還在中國關內死了5.11萬人(日本投降後被蘇軍消滅於張家口、承德的、舉槍自殺或死於飢餓疾病的、回國船上跳海自殺的、死我黨對日寇最後一戰的,死於解放戰爭的、以及在我黨戰俘營病死的)。
7、日本二戰中還有20多萬的武裝僑民死亡(類似於民兵), 日本方面僅僅承認其為軍屬(類似於中國文職軍人),不列入212萬二戰日本軍隊死亡之內。
8、日本二戰期間由美國轟炸造成50-100萬平民死亡。不列入212萬死亡之內。
所以:僅算1945年日本投降後,我黨就打死日軍5.11萬(參考《對日寇最後一戰》),解放戰爭時期就有若干日軍被我黨消滅(還有加入我解放軍被國民黨打死的)。
二、中國傷亡人數
國軍直接戰死132萬、病亡42.2萬,受傷累計189萬人次。
共產黨傷亡人數為58萬人,其中陣亡16萬人,失蹤8.7萬人,被俘4.5萬人,負傷29萬人。
中國二戰軍事死亡總人數為300-400萬。除了上述190萬戰死和病亡外,還有110萬-210萬為其他死亡原因。
軍人的死亡包括陣亡、因傷致死、被俘虜後殺害或病亡、病餓致死、事故、失蹤、其它原因致死成分。
Ⅳ 抗戰中國到底傷亡了多少
傷亡了中國傷亡3500萬以上。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平民則約有900萬死於戰火,另有800萬平民死於其他因素,9500萬人成為難民。而據蔣夢麟的回憶錄稱有1400萬壯丁被拉夫後死於飢餓疾病。
另有估計中國抗戰直接人口損失可累計之估計數為2062萬人,合可累計之戰爭直接傷殘人口,軍民傷亡最低限為3480萬人。
同時,還有估計認為,中國抗戰直接傷亡人口合計可能在4100萬上,合戰時失蹤被俘等項數字,戰爭直接給中國造成的死亡、傷殘及失蹤等項人口損失共計超過4500萬人;而從人口損失的角度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損失總數應在5000萬人以上。
(4)中國抗日戰爭傷亡人數擴展閱讀:
從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開始,我國開始了長達八年的抗戰,如果從「九一八事變」開始算,抗戰時間則長達十四年。
日本披著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外衣實施他的侵略目的,抗戰時期我國居民傷亡3500萬以上,其中軍隊傷亡380餘萬,占反法西斯戰爭中傷亡人數的三分之一。
按照1937年的比價,中國官方財產損失消耗達1000多億美元,日本共佔領中國26省1500餘縣市,面積約600餘萬平方公里,無數的抗日英雄們拋頭顱灑熱血,頑強的與侵略者對抗,我們最終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日本無條件投降了。
那個時候的我們因為國力衰弱,制度腐敗,政府因為無能對入侵者妥協退讓等原因被侵略者稱之為東亞病夫。
在1934年的《告民眾書》中,中共就已經提出「一切真正意願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而不屈從做亡國奴的人,不分政治信仰,不分職業區別,聯合在抗日統一戰線內」。
當時的中國共產黨在內外交迫的情況下,依舊頑強對敵,直至把敵人趕出了中國。
中國抗日戰爭不僅在中國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社會發展史上也是極其重要的一環,它改變了中國社會,為中國開辟了新的發展道路。
其中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共產黨站在了中國抗戰的前沿,高舉民族革命的大旗,倡導建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引導著中華民族的邁進。
另一方面抗日戰爭弘揚了愛國精神,推動了國家統一,它把中國國家,中華民族統一起來。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思想也得到了發展,抗日戰爭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一系列方針、政策豐富了毛澤東思想,也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為日後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歷史基礎。
抗日戰爭對我國的意義是不可磨滅的,最後希望日方有關人員正視歷史,以史為鑒,不要再重復以前的老路,以維護各國間的和平安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Ⅳ 中國抗日戰爭中國軍民死亡確切人數
在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傷亡加起來共3500萬。
按照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宣布的最權威的數據,在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傷亡,也就是傷和亡加起來3500萬。按照1937年的幣值計算,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
抗戰勝利後,抗戰賠償委員會作出的《中國責令日本賠償損失之說貼》指出,淪陷區有26省1500餘縣市,面積600餘萬平方公里,人民受戰爭損害者至少在2億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戰爭結束,中國軍隊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842萬多人,其他因逃避戰火,流離顛沛,凍餓疾病而死傷者更不可勝計。
(5)中國抗日戰爭傷亡人數擴展閱讀:
日戰爭期間,中國平民則約有900萬死於戰火,另有800萬平民死於其他因素,9500萬人成為難民。而據蔣夢麟的回憶錄稱有1400萬壯丁被拉夫後死於飢餓疾病。另有估計中國抗戰直接人口損失可累計之估計數為2062萬人,合可累計之戰爭直接傷殘人口,軍民傷亡最低限為3480萬人;
同時,還有估計認為,中國抗戰直接傷亡人口合計可能在4100萬上,合戰時失蹤被俘等項數字,戰爭直接給中國造成的死亡、傷殘及失蹤等項人口損失共計超過4500萬人;而從人口損失的角度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損失總數應在5000萬人以上。
1946年4月,《中國解放區抗戰8年中人口損失初步統計表》公布統計數字如下:「據初步統計:晉察冀、晉綏、晉冀魯豫、冀熱遼、山東、蘇皖、中原7個解放區在抗戰期間共計被敵偽殺死或被虐待而傷病致死者3176123人,被捕壯丁2760227人,鰥寡孤獨及肢體傷殘者2963582人。」
1947年2月,國民政府行政院發布的《關於抗戰損失和日本賠償問題報告》中公布全國軍民人口傷亡統計數字如下:平民傷亡9134569人(其中死亡4397504人,負傷4739065人)。全國軍民人口傷亡總計達12784974人。此數字不包括台灣省、東北地區和解放區軍民的傷亡數字。
據日本官方統計,侵華日軍在中國共強擄青壯年41758名,押解上船之前死亡2823人,乘船以後以及在各企業單位共死亡6830人,占乘船總數38935人的17.5%。
據1989年出版的《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檔案資料選編8:細菌戰與毒氣戰》所收資料統計,日軍曾在我國20個省進行過細菌戰,有27萬多名軍民死於細菌戰。
日軍曾在中國的14個省(市)77個縣(區)使用毒氣2091次之多,其中對華北游擊部隊使用423次,造成3.3萬餘人傷亡;對中國正規軍使用1668次,使中國官兵死亡6000餘人,受傷4.1萬餘人。
Ⅵ 中國抗日戰爭犧牲人數統計
1、國軍方面
行政院發布的《關於抗戰損失和日本賠償問題報告》中公布全國軍民人口傷亡統計數字如下:軍人作戰傷亡3227926人(其中死亡1328501人,負傷1769299人,失蹤130126人),軍人因病死亡422479人,此數字不包括台灣省、東北地區和解放區軍民的傷亡數字。
2、中共方面
《中共抗日部隊發展史略》記載:中共抗日部隊人員損失共計58萬4267人,其中傷29萬0467人、亡16萬0603人、被俘4萬5989人、失蹤8萬7208人。
《抗日戰爭8年敵我兵力損失統計》載:「中共軍隊負傷29萬人,陣亡16萬人,被俘4.6萬人,失蹤8.7萬人,合計58.3萬人。
抗日戰爭財產損失
中國在戰爭中所承受的損失極大,直接財產損失313億美元,間接財產損失204億美元。
此數尚不包括東北、台灣、海外華僑所受損失及41.6億美元的軍費損失和1000多萬軍民傷亡損害。此外,七七事變以前中國的損失未予計算,中共敵後抗日所受損失也不在內。
經過中國歷史學家多年研究考證、計算得出,在抗日戰爭中,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餘億美元,另一說6500億美金(按1945年貨幣折算)。
Ⅶ 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總人數是多少
國新辦就抗日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成果等舉行吹風會。一批數據首次公布:抗日抗爭中,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以上,其中軍隊傷亡380萬,占各國傷亡人數總和的三分之一,按照1937年比價,中國官方財產損失和戰爭消耗達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達5000億美元。
日本投降前夕,日軍在中國戰場兵力為186萬人,其海外總兵力358萬人,在華兵力占其海外總兵力的50%以上。此外,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斃傷俘日軍150餘萬。
戰爆發後兩年,即1939年7月,國民政府就頒布了《抗戰損失查報須知》,規定「人口傷亡查報辦法」,「人口傷亡,除傷亡將士由軍政部督同各部隊調查外,概由各市縣政府每遇敵軍攻擊或遇敵機轟炸後,由派員督同該管警察及保甲長,依照行政院頒發之《人口傷亡調查表》,逐戶調查據實填載」,然後報行政院、省政府留存。對於該辦法頒布前的人口損失,也要求各地「追查補報」
因戰時情勢混亂,各地的傷亡調查工作很難展開。1945年10月,依照各地呈報的傷亡調查表,整理出的《人口傷亡報告表》上,顯示平民傷亡僅516690人(重傷57851人、輕傷62272人、死亡396567人),顯然與真實情況嚴重不符。所以內政部抗戰損失調查委員會在統計戰爭傷亡人數時,只能進行估算
具體的估算方法是,在呈報傷亡調查表的各縣中,選出崑山、南寧、邵陽等31縣,將它們的「人口傷亡總數平均之,作為每次普通戰斗人民傷亡之代表數」。然後將戰斗分為會戰、重要戰斗、小戰斗三種,以「普通戰斗代表數百分之十為小戰斗之代表數,普通戰斗代表數之十倍為每次重要戰斗之代表數,普通戰斗代表數之百倍為每次會戰之代表數。」最後把「每省每種戰斗之次數,分別乘以每種戰斗之代表數,將所得次數相加後,再將後方各省實際報告本會之空襲傷亡數字分省加入」,得出民眾傷亡總數
依照以上方法,抗戰損失調查委員會估算,民眾重傷979003人、輕傷2240685人、死亡5390164人,合計8609852人。再加上軍政部所報軍人傷亡3405461人,總共是12015312人。委員會對這個結果並不自信,說「內中估計方法是否合理,數字是否適當,仍請專家多方研究指正。」
1947年2月,行政院實際公布的《關於抗戰損失和日本賠償問題報告》,參照了各省戰後相繼呈報的傷亡統計,其所披露的數字,與抗戰損失調查委員會的估算略有不同。這份報告顯示,軍人傷亡3650405人、平民傷亡9134569人,合計12784974人。這個數字並不反映全國的人口傷亡情況,「系以東北各省市及台灣以外之中國領土為限,共軍占據區域亦未計列在內。」
據學界研究修正,軍民最少傷亡2288萬,總數可能超4500萬,至抗戰勝利前的1945年3月,所謂的「共軍占據區」約956960平方公里,人口9550萬。抗戰期間,各個根據地政權也進行過一些局部的人口傷亡調查,但和國統區一樣,沒有辦法深入開展。
1945年7月,中共成立了中國解放區臨時救濟委員會,負責解放區抗戰損失調查、災民救濟等工作。1946年6月,董必武致函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署長蔣廷黻,稱「晉察冀、山東、冀熱遼、晉綏、晉冀魯豫、蘇皖、中原等七個解放區不全面的材料的初步統計,在抗戰八年中計:被敵偽殺死或被虐待傷病致死者三百二十萬人,被敵俘捕者二百七十六萬人,現有鰥寡孤獨殘廢二百九十六萬人」。也就是說,解放區的傷亡大約是892萬人。平民以外,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遊擊隊,在抗戰中290467人受傷, 160603 人死亡,45989 人被俘,87208 人失蹤,共計584267 人。
至於東北、台灣和華僑的人口損失,依據學者袁成毅的研究,在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傷亡、一二八淞滬會戰和長城抗戰的傷亡總數為63446人。在戰爭中,參加日軍的台灣兵有53393 人死亡或生死不明, 再加上受傷致殘者2000人, 共55000人。此外日軍製造「無人區」造成27萬人死亡,發動細菌戰造成27萬人死亡,香港同胞在內的華僑傷亡有5332人。以上幾項數字,再加上國、共公布的軍民傷亡情況,合計22888801人,為「較為可靠統計的最低限度的數目」。袁成毅據此認為,「考慮到1947年國民政府所公布的數據里國統區損失統計的保守性……中國軍事科學院公布的3500萬的說法絕對不是一個誇大的數據
為了得出更精確的人口損失情況,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卞修躍博士進行了逐省調查,如查證四川省(含重慶大轟炸死亡人數)死亡22500人,受傷26000人。還對勞工、偽軍等以往被忽略的群體進行了傷亡統計。依照他的研究,中國有20620939人直接死於戰爭,14184954人被殺傷,5351073人被俘或失蹤,以上總計40198559人。如果再加上河南飢荒等間接死於戰爭者,中國在抗戰中可信的傷亡將超過4500萬人。
Ⅷ 整個抗日戰爭中國死亡人數是多少
整個抗日戰爭中中國平民約900萬人死亡。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平民則約有萬死於戰火,另有800萬平民死於其他因素,9500萬人成為難民。
據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國民政府軍作戰傷亡322萬7926人、病亡42萬2479人,總計損失365萬0465人;軍令部統計自七七事變以來陸軍陣亡131萬9958人、負傷176萬1135人、失蹤13萬0126人,空軍陣亡4321人、負傷347人。
《中共抗日部隊發展史略》記載:中共抗日部隊人員損失共計58萬4267人,其中傷29萬0467人、亡16萬0603人、被俘4萬5989人、失蹤8萬7208人。
(8)中國抗日戰爭傷亡人數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的其他損失:
1、財產損失:
中國在戰爭中所承受的損失極大,直接財產損失313億美元,間接財產損失204億美元,此數尚不包括東北、台灣、海外華僑所受損失及41.6億美元的軍費損失和1000多萬軍民傷亡損害。
2、空軍損失:
抗戰八年中,中國空軍共擊落日機1543架,擊傷330架,出動轟炸、驅逐、偵察、運輸等飛機計18500架次,作戰達4027次。中國空軍損失各種飛機(包括訓練損失)2468架,6164人殉國(其中飛行人員661人)。
3、海軍損失:
1937年8月12日,為了建立江陰封鎖線,中國海軍在江陰鑿沉了40餘艘軍艦與商輪;10月25日,中國海軍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在江陰被日本航母全數擊沉。同年底,第三艦隊的「鎮海」、「永翔」等12艘艦船也分別沉塞於青島和劉公島的水道上。中國艦隊幾乎全部覆滅。
Ⅸ 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人數是多少
當時的統計數字是3500萬。
Ⅹ 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人數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據日本厚生省1964年調查後統計,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44萬人。(不包括印緬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和美英協同殲滅的約16萬日軍。)
抗日戰爭中,中國國民革命軍兵力最高時達500萬人。中國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國民革命軍與日軍共有22次大型會戰、1117次大型戰斗、小型戰斗28931次。國民革命軍陸軍死亡、失蹤321萬1914人,空軍陣亡4321人、損失戰機2468架,海軍幾乎全滅。加上因病減員等非戰場損失,國軍總損失400多萬人。不過,亦於大小會戰中,讓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共有126名日本將官陣亡於與國軍會戰中。(中日戰爭中,共129名日本將官陣亡,只有其中3名是陣亡於與八路軍會戰中。)除此,由共產黨領導的包括八路軍、新四軍及抗日根據地民兵在內主要以在日本佔領區內游擊戰為主。
據統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總共殲滅日軍52.7萬,此外還殲滅118萬偽軍。遠遠超過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八路軍、新四軍〕的殲敵數量。相比之下,八路軍、新四軍人數較少,條件較差。國民革命軍作為當時中國正規的政府武裝,戰績突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中國平民則約有900萬死於戰火,另有800萬平民死於其他因素,9500萬人成為難民。中國在戰爭中所承受的損失極大,按1945年貨幣折算,約為6500億美金。
另有估計中國抗戰直接人口損失可累計之估計數為2062萬人,合可累計之戰爭直接傷殘人口,軍民傷亡最低限為3480萬人;同時,還有估計認為,中國抗戰直接傷亡人口合計可能在4100萬上,合戰時失蹤被俘等項數字,戰爭直接給中國造成的死亡、傷殘及失蹤等項人口損失共計超過4500萬人;而從人口損失的角度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損失總數應在5000萬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