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抗日戰爭或解放戰爭發生在山東的歷史故事
徂徠山位於泰安城東側,抗日戰爭爆發後,山東省委於1938年1月領導徂徠山起義,這里成為山東打響抗日戰爭第一槍的地方。
6月22日,采訪團來到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碑前,該碑1988年立,用573塊泰山花崗岩石精砌而成。紀念碑正面鐫刻徐向前元帥題寫的「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碑」12個鎦金大字;背面刻有當年參加徂徠山武裝起義的老戰士、全國著名書法家武中奇撰書的769字碑
文。仰望碑文,當年起義時英雄們的英勇壯舉猶在眼前……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平津、綏遠等地淪陷後,日本侵略軍又沿津浦、平漢、平綏鐵路入侵,華北危急!在這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根據中共中央關於開展廣泛深入敵後游擊戰爭的方針,中共中央北方局發出號召:「每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脫下長衫,到游擊隊去!」
10月3日,日軍攻佔德州,繼而平原、禹城相繼失陷,戰火燒到山東境內。國民黨各級官員和地方豪富紛紛攜眷南逃,山東局勢日益緊張。上旬,中共山東省委在濟南秘密召開緊急會議,再次討論了如何領導抗日游擊戰爭的問題。為了取得經驗,指導全省的抗日斗爭,省委決定在泰安徂徠山直接領導這一地區的抗日武裝斗爭。
據岱嶽區良庄鎮文化站站長張純嶺介紹,當時選擇徂徠山作為起義地點,是因為其具有很重要的戰略位置,徂徠山位於泰安縣東南端,它北靠泰山,南接蒙山山脈,東接蓮花山,四周群山環抱,成為天然的屏障。占據徂徠山,可以控制西面津浦鐵路和南、北面幾條公路等交通命脈。另外,徂徠山地處山東的腹地,在此建立根據地,便於和全省其它根據地進行聯系。
1938年1月1日,省委率領共產黨員、民先隊員及愛國志士約200人,集聚徂徠山大寺,宣布成立八路軍山東抗日游擊第四支隊,任命洪濤為支隊長,黎玉為政委。不久,萊蕪、新泰、泗水、寧陽等地抗日武裝在我黨的領導下,紛紛攜帶長矛、大刀、火槍、土炮,會師於徂徠山光華寺,匯集成一支英雄的抗日武裝,舉起了山東敵後武裝抗日的大旗。
第四支隊經過短期訓練,立即投入戰斗。1月中旬,起義部隊在保安庄活捉了漢奸國民黨新泰縣長朱奎聲等6人。1月26日,寺嶺伏擊,首戰告捷,斃傷日軍10人,擊毀日軍汽車1輛。2月18日,再戰四槐樹,炸毀日軍汽車兩輛,殲敵40餘人,內有日軍大佐一名。
抗日烽火在徂徠山越燒越旺,抗日民眾在齊魯大地英勇抵抗日軍,振奮了山東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震驚了不可一世的侵華日軍
② 抗日戰爭時的山東的歷史故事
http://www.sd.xinhuanet.com/news/kr60zxbd.htm
請自己去,那裡都是版啊!權
③ 抗日革命的故事
劉胡蘭,女,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現改名為劉胡蘭村)人,1932年10月8日誕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出生時父母給她起名「劉富蘭」,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一個掙扎在苦難與貧困線上的家庭對富裕生活的企盼與追求。然而,在那黑暗籠罩的年代,數不清的苛捐雜稅與勞役壓得這個家庭連氣都喘不過來。父親劉景謙,雖是種地的一把好手,但是在封建地主與富農的殘酷壓迫剝削下,加上連年的天災兵禍,雖使出了全身的力氣也難以支撐這日漸貧困的家。由於長期的清貧與勞累,生母王變卿身體虛弱多病,特別是生下其妹愛蘭之後,一病不起。劉胡蘭4歲時,生母就撒手人間,使劉胡蘭過早地失去母愛,倍加體嘗到了人生的不幸與苦難。
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蘆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全面開赴抗日前線。文水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也組織了抗日游擊隊,與日本侵略軍展開了英勇斗爭。不久,八路軍來到文水,同人民一道抗戰,劉胡蘭和雲周西村人民一起歡迎子弟兵。
抗日的烽火燃遍了呂梁山麓,救亡浪潮席捲了汾河兩岸。1938年4月中共清(清源縣)、太(太原縣)、徐(徐溝縣)特委文水特別支部成立,文水縣抗日民主政府同時成立,年輕的共產黨員顧永田同志擔任了第一任縣長。5月,文水縣抗日游擊隊在離雲周西村25公里遠的大象鎮伏擊了日本侵略軍,戰斗結束後,劉胡蘭跟父親一起慰問游擊隊,祝賀新勝利。
顧永田是文水縣人民愛戴的好縣長,1938年,他來到雲周西村,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劉胡蘭認真聽了他的演講。這年秋天,雲周西村成立了抗日民主村公所,廣大人民歡欣鼓舞,熱烈慶祝。
1939年秋天,雲周西村成立了共產黨地下組織,黨組織十分重視對青少年的培養和教育,常給劉胡蘭他們講一些革命的道理,也就在這一年雲周西村辦起了抗日小學,還未入學的劉胡蘭就經常和小夥伴們到學校聽唱歌、看游戲。
1940年初,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取得了反頑固斗爭的偉大勝利,晉綏邊區政府也在興縣成立了,抗日形勢進一步發展。那時候,八路軍經常在雲周西村駐扎,他們出操、訓練、學習、做群眾工作,劉胡蘭看在眼裡,喜在心上,常常模仿八路軍和小夥伴們玩游戲。晉綏邊區和黨中央的領導同志經常路過這里,縣幹部們也經常在雲周西村活動,劉胡蘭常聽他們講革命故事,遲遲不想離去。偉大的革命時代,深刻地影響著劉胡蘭,使劉胡蘭在抗日戰爭的暴風雨中度過了童年時代。
同年,也就是劉胡蘭生母王變卿撒手人間的4年後,胡文秀從南胡家堡嫁了過來,成了劉胡蘭的繼母。勤勞善良的胡文秀一家人和睦相處;特別是對胡蘭、愛蘭姐妹倆無微不至的關心、呵護,使幼小的劉胡蘭重新感受到了母愛的溫暖和幸福。
1941年,9歲的劉胡蘭上了冬學,開學那天母親胡文秀在用廢紙訂成的小本子上端端正正地給她寫下了「劉胡蘭」3個字,將「富」字有意改成自己的姓氏「胡」字,這一字之差透出了母女間的深情厚意。
由於連年的戰亂,冬學不久就停辦了,母親胡文秀見劉胡蘭勤奮好學,便利用在家紡線的機會,用家裡蓋麵缸的石蓋片做石板,用石灰塊在上面手把手地教劉胡蘭認字、寫1940年初,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取得了反頑固斗爭的偉大勝利,晉綏邊區政府也在興縣成立了,抗日形勢進一步發展。那時候,八路軍經常在雲周西村駐扎,他們出操、訓練、學習、做群眾工作,劉胡蘭看在眼裡,喜在心上,常常模仿八路軍和小夥伴們玩游戲。晉綏邊區和黨中央的領導同志經常路過這里,縣幹部們也經常在雲周西村活動,劉胡蘭常聽他們講革命故事,遲遲不想離去。偉大的革命時代,深刻地影響著劉胡蘭,使劉胡蘭在抗日戰爭的暴風雨中度過了童年時代。
同年,也就是劉胡蘭生母王變卿撒手人間的4年後,胡文秀從南胡家堡嫁了過來,成了劉胡蘭的繼母。勤勞善良的胡文秀一家人和睦相處;特別是對胡蘭、愛蘭姐妹倆無微不至的關心、呵護,使幼小的劉胡蘭重新感受到了母愛的溫暖和幸福。
1941年,9歲的劉胡蘭上了冬學,開學那天母親胡文秀在用廢紙訂成的小本子上端端正正地給她寫下了「劉胡蘭」3個字,將「富」字有意改成自己的姓氏「胡」字,這一字之差透出了母女間的深情厚意。
由於連年的戰亂,冬學不久就停辦了,母親胡文秀見劉胡蘭勤奮好學,便利用在家紡線的機會,用家裡蓋麵缸的石蓋片做石板,用石灰塊在上面手把手地教劉胡蘭認字、寫字。
劉胡蘭的祖母經常給她和妹妹愛蘭講苦難的家史和村史,父親劉景謙經常和鄉親們一起去根據地給八路軍送糧食、布匹,他常對女兒說:「答應下八路軍的事,咱就是拼上命也要完成。」
在艱苦的日子裡,平川堅持斗爭的八路軍日夜活動在青紗帳里,劉胡蘭常隨情報員為八路軍送干糧,傳情報。抗日幹部們頑強斗爭的精神,給了她深刻的教育。
1942年,劉胡蘭當上了兒童團長,經常和小夥伴們站崗、放哨,掩護抗日幹部。
一天,晉綏專署抗聯的米主任,正在雲周西村召開幹部會,劉胡蘭發現日軍偷襲,馬上報告米主任,使他們安全轉移。
1942年中共文水縣敵後工作委員會成立了。一天,工委李書記來到雲周西村,傳達黨的指示,劉胡蘭聽了十分高興,積極為落實黨的政策出力辦事,她常隨武工隊員到敵人據點散傳單、貼標語,對敵人展開政治攻勢。就在這時,中共文水縣委委員張振晉同志,隱蔽在雲周西村,秘密領導這一帶的抗日工作。劉胡蘭經常受到他們的幫助和教育。
在艱苦的斗爭中,許多優秀黨員和革命戰士為革命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們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事跡使劉胡蘭深受教育,特別是15歲的通訊員王士信、武占魁為掩護區長脫險,壯烈犧牲的情景,更使她永生難忘。
黨的教育,先烈的影響,使劉胡蘭更加無畏地在斗爭中鍛煉成長。這年夏天,劉胡蘭和1942年中共文水縣敵後工作委員會成立了。一天,工委李書記來到雲周西村,傳達黨的指示,劉胡蘭聽了十分高興,積極為落實黨的政策出力辦事,她常隨武工隊員到敵人據點散傳單、貼標語,對敵人展開政治攻勢。就在這時,中共文水縣委委員張振晉同志,隱蔽在雲周西村,秘密領導這一帶的抗日工作。劉胡蘭經常受到他們的幫助和教育。
在艱苦的斗爭中,許多優秀黨員和革命戰士為革命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們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事跡使劉胡蘭深受教育,特別是15歲的通訊員王士信、武占魁為掩護區長脫險,壯烈犧牲的情景,更使她永生難忘。
黨的教育,先烈的影響,使劉胡蘭更加無畏地在斗爭中鍛煉成長。這年夏天,劉胡蘭和敵工站的劉站長,趁敵人據點唱戲的機會,偵察敵情,順利完成任務。
1943年,日寇為了維護其日益殘敗的局面,拚命地搶糧抓丁,黨領導農民針鋒相對,開展了抗糧斗爭。有一天,敵人又來搶糧食,劉胡蘭機智地把敵人引向破壞抗糧工作的地主家,保護了人民的利益。
1944年夏天,抗日政府決定除掉漢奸劉子仁(住在保賢村),劉胡蘭知道後,經常操心劉子仁的行蹤一天,劉胡蘭在下地回家的路口,看見劉子仁向保賢村走上,馬上報告了區幹部,協助武工隊處決了漢奸劉子仁。
1945年1月,文水縣工委領導全縣萬余軍民打下了西社據點,奪回糧食50多萬公斤,劉胡蘭參加了這次大規模的戰斗,經受了戰火的考驗。5月,八路軍伏擊了偷襲雲周西村的日本侵略軍,在戰斗中,劉胡蘭和青年們主動上前線為八路軍送彈葯,救護傷員。
八年抗戰終於取得了勝利,1945年9月1日,八路軍打下了文水縣城。第二天,文水萬余群在縣城集會,歡慶勝利,文水縣人民掀起了擁軍熱朝。中秋節,劉胡蘭和鄉親們一起慰問八路軍。劉胡蘭像一顆幼松迎著抗日的烽火茁壯成長起來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閻錫山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瘋狂搶奪抗戰勝利果實,發動了內戰。劉胡蘭在共產黨的培養下,投入了新的戰斗。
④ 沂源縣抗戰故事
在年5月5日,日軍第53旅團長吉川資率領日軍一個大隊400餘人及偽軍600餘人,由博山至沂水便道向沂源進犯。6日,集結在沂水西北諸葛一帶的八路軍魯中軍區二團奉命返回魯山根據地,與地方武裝一起迎擊敵人。
7日2:00許,二團三營偵察班在沂源石橋以南3公里處發現敵人,三營營長劉佐決定利用石橋一帶有利地形打一個伏擊戰。5:00許,三營在石橋附近設好了伏擊圈,劉營長從全營挑出了19名槍法很準的戰士組成了突擊班,安插在陣地前沿,准備給敵人以致命打擊。
天亮時,敵人先頭部隊的幾十名騎兵出現在村西河灘,八路軍的神射手們率先開火,緊接著輕重機槍一個勁兒猛掃,敵人紛紛落馬,受驚的馬向村東奔去,殘余的日軍逃往石橋村和南澗。
據我軍戰史記載,逃進村的敵人拆民房、修工事,負隅頑抗。隨後,八路軍二團主力趕到,黃昏時,一營從村東,二營從村西接近村莊,突然向敵人發起攻擊,與敵人展開肉搏戰,日軍殘部在援兵的接應下突出我軍合圍。但關於日本將軍吉川資是如何被擊斃的,我軍戰史中並沒有提到。
在侵華日軍第59師團師團長藤田茂的回憶錄中,也找到了關於這場戰斗的記載。據記載,當時,日軍一大隊在吉川資少將的督戰下收復了被八路軍佔領的石橋鄉。一大隊的指揮官將戰報匯報將軍。將軍指示部隊迅速前進,並和部下們在村中合影。
合影完畢後,大隊指揮官向將軍敬禮告別,村中突然響起槍聲,將軍一頭栽倒在地。接著,准備上前攙扶的大隊副官岡田也被一槍撂倒,此時發現將軍的頭部已經中了三槍。
雖然藤田茂為了維護皇軍的面子,而沒有說實話,但吉川資少將被八路軍擊斃一事,卻是真實可信的。
據老人們說,民國初年在膠萊河兩岸有一出地方戲叫「火燒遲家廟」,就是根據大遲家村殺死5名日本鬼子,被日本人報復,火燒村莊的真實故事編寫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膠濟鐵路被日本人控制。1915年初秋,駐守丈嶺火車站的日軍到大遲家村搶掠,被憤怒的村民打死5人。其中一人逃竄時,被正在坡里鋤地的村民遲乃明追趕,一直攆到五龍河崖,攆上後用二齒鉤子抓著脊樑牽回村裡,在村裡大廟前讓群眾發泄怒火。第三天,他們遭到日本人的瘋狂報復,大廟周圍的300多間房屋被燒毀。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共產黨在膠東建立抗日根據地。大孫家、大遲家一線被劃歸中共平南縣(解放後改稱廖蘭縣,1956年撤銷)南斜溝區。因這一帶尚屬於國共雙方武裝割據地區,因此,共產黨的工作處於地下狀態,黨的武裝斗爭主要是游擊形式。1946年以後,由於大孫家、大遲家壕闊牆高,易守難攻,加上群眾基礎好,就成為中共南斜溝區武工隊的根據地。在中共南斜溝區委和武工隊的領導下,兩村及周圍村莊組成聯防,共同對敵。武工隊員、聯防隊員、民兵和全體村民團結一心,同仇敵愾,經過大小數十次戰斗,始終沒讓敵人踏進村莊半步。同時,村裡還自製火葯、土槍、土炮、大抬桿、地雷、手雷等武器彈葯。其中,大抬桿是生鐵鑄造的一種火炮,在炮膛里裝上火葯和鐵砂子,後端有一個引火孔,用重物將引火冒一砸,炮膛里的火葯發生爆炸,鐵砂子就會散射出去,一打一大片,很有殺傷力。自製的手雷用磷做火葯,扔出去落地就爆,對民兵來說,方便實用。遇有戰事,將大抬桿放到重要位置阻擋敵人,用「架筐」(一種條編的用具)挎上自製的手雷上圍牆,一人一筐,等敵人靠近了,幾顆手雷扔出去,使敵人非死即傷,十分湊效。再加上武工隊的一門60炮、一架輕機槍和二、三十條步槍,打得敵人聞風喪膽,也使敵人視這兩個村為眼中釘、肉中刺。
⑤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山東的英雄人物及事跡有哪些
1、狼牙山五壯士
2、張自忠 1891年出生,山東臨清縣人。1911年入天津政法學堂,後轉濟南政法專門學校就讀。1913年投筆從戎,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五戰區第三十三集團軍上將銜中將總司令,1940年5月16日在湖北宜城南瓜店陣亡,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舉行國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3、馮安邦 1894年出生,山東無木隸人,第四十二軍軍長,1938年十一月三日,在大別山戰役中,轉戰襄陽被日機炸傷後犧牲,國民政府按上將陣亡撫恤。
4、趙登禹 1898年出生,山東菏澤人,抗日戰爭爆發時任第二十九軍第一三三師中將師長,1937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北平戰役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5、姜玉貞 1893年出生,山東菏澤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三十四軍第六十六師一九六旅少將旅長,1937年十月十一日在山西原平作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6、劉震東 1893年出生,山東人,東北講武堂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五戰區第二路游記司令,1938年二月二十三日在茴縣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7、范築先 1881年出生,山東館陶人,抗日戰爭時任山東省第六區保安司令兼任第六區督察員,1938年十一月五日在山東聊城作戰犧牲。
8、朱世勤 1904年出生,山東單縣人,抗日戰爭時任暫編第三十師少將師長,1942年五月四日在山東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9、趙渭冰 陸軍第一二三師參謀長,1938年三月十七日在山東騰縣犧牲,追認陸軍少將。
10、鄒慕陶 一二師參謀長1938年三月十七日在山東騰縣犧牲。
11、黃啟東,第二十三師少將參謀長,1938年五月十四日在山東菏澤犧牲。
⑥ 抗日戰爭或是解放戰爭時期發生在山東的歷史故事
有台兒庄會戰
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最大勝利,同時也付出了很大內的代價
鐵道游擊隊
活動在容敵人後方,破壞敵人交通,偵察敵情,配合八路軍作戰
孟良崮戰役
全殲國民黨整編74師,蔣介石的嫡系王牌,御林軍,國民黨五大主力中的唯一的
師建制部隊
解放軍後勤基地
解放戰爭中,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所使用的炮彈基本都是從山東轉運的,通過百萬
的獨輪車送往前線
⑦ 臨淄地區抗戰時期的歷史故事急求
臨淄抗戰時期的歷史故事 路子潤校長臨淄一小讀書的路子潤校長,我區年齡較大的各界人士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解放初期,他在臨淄一小任校長,那時全縣只有一處高小,全縣大部分高小學生在那裡高小畢業。他培養的學生遍及臨淄城鄉,全國各地都有他的學生。路校長從小酷愛書法,他寫的字瀟灑大方舒展有神,堪稱臨淄的書法大師。曾和我國著名書法家郭沫若、舒同交換過字畫。他之所以成為臨淄的名人更重要的他還是一位在抗日戰爭時期出生入死闖過重重難關譜寫出可歌可泣事跡的老幹部。路校長1931年畢業於山東省立第四師范,在學校就受到黨的培養教育。這個老知識分子為人正直朴實,一生清貧,兩袖清風,他的一生有很多值得回憶的地方,但令人難忘的還是他在抗日戰爭中冒著很大風險幹革命的動人事跡。
路子潤1898年出生在臨淄區路山鎮田旺庄,1938年春參加革命工作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1年他任臨淄縣第四區區長。王硯田,人稱「一眼六」(他排行老六,又是一隻眼睛),他本是活動在廣饒、博興、臨淄邊界上的土匪頭子,後被八路軍收編為獨立營,王硯田任營長,他因過不慣八路軍的艱苦生活,和日軍勾結,於1941年2月4日叛變,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官橋慘案,王硯田在田旺庄村西烏河上的官橋殺害了原獨立營內的共產黨員王賢臣、邊鳳山、高士元、朱德平等19名同志,把屍體全部沉到烏河裡。他惡狠狠地說:「願意跟我乾的是好兄弟,不願乾的在這里磕三個頭,跟他們(指被害的共產黨員)一快走!」那天一眼六派軍隊把田旺庄圍個水泄不通。來人只准進不準出,當時路子潤區長還在家整理文件,出村的路已被截住,只好隱蔽在家裡讓愛人韓馥秋探聽消息。這時恰好四區的財糧助理路俊臣來找路區長聯系工作,剛進宅子碰上了韓馥秋,韓說:「你怎麼來了,王六已叛變了,快藏起來!」韓把路俊臣藏在她家西屋的菸簾子底下,外面放上傢具。剛藏好,王六的保安團包圍了路區長的宅子。漢奸們用槍點著韓馥秋的頭威脅說:「剛才進來的人到哪裡去了?交不出來要你的命!」韓馥秋一口咬定沒進任何人。漢奸隊找了一會沒找到便罵咧咧地走了。等到半夜,路區長和助理員穿上女人衣服,帶上圍巾,把文件包好抱在懷里象抱著小孩似的,憑著熟悉地理環境的優勢,出了村,隨後,把王硯田叛變的消息傳送給黨組織,使黨組織免受了更大的損失。
王硯田投敵後被日偽當局改編為剿共建國軍臨淄縣保安團,王硯田任團長,他和日冠勾結起來瘋狂屠殺共產黨員,田旺庄11個黨員就有7個自首的。這里的環境惡化,路區長的辦公地點到處流動,先搬到建立官莊張玉春家,又轉移到朱台。王六的保安團帶領日本鬼子到朱台大搜捕,路區長沒來得及轉移,便鑽到房東家的麥根垛里藏身,房東一看沒藏好,就趕忙把路區長往裡塞了塞,用舊麥根堵了堵,直到看不出破綻才放心地離去。鬼子兵到處找八路,門後頭、閑屋裡、樹叢中,他們惡狠似的吼叫著,一個鬼子還往路區長藏身的安糧垛里穿了兩刺刀,幸虧沒穿著他。
這年夏天,路區長黑夜回家拿文件,他很小心地把埋在瓮里的文件包好,把部分需要銷毀的文件燒掉。心想趕快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以防敵人知道後趕來追捕。在漆黑的深夜,路區長從鄰家的園子里,深一腳淺一腳地一溜小跑。驚慌失措中掉到井裡,水井有一人多深,路區長腳蹬手扒地浮出水面,四處找抓手。真是天無絕人之路,夜焦急中,抓到了從井口旁扎在井裡的樹根,他定了定神,便高聲呼救。當時大約在半夜後兩點多鍾,正是夜深人靜的時候,叫了半個多小時沒人回聲,路區長歇了一會又呼救。那天本村周四的兒子結婚,周四沒睡覺,聽到呼救聲,叫上幾個人把他打撈上來。大約在凌晨3點多鍾,路區長趕快換好衣服,整好文件,大步流星地離開了村莊。
同年臘月,路區長回來探望家人,被本村的地主姜三看到了,便向保安團報告了。保安團帶領日本鬼子從村東北的桐林進村。路區長得到消息後趕緊出西門逃走,他聽到村裡的狗叫聲加快了步伐。他過了烏河,從河邊葦灘里路過,冬天鋒利的葦茬子一大片一大片地像一把把尖刀似的直豎著,路區長慌忙中跑掉一隻鞋也不知道,只穿襪子的那隻腳踩在鋒利的葦茬子上,扎得鮮血直流,只好用手巾包紮好。不一會兒腳腫起來。他找了一道河彎溝處,躺下休息。腳一陣陣地疼痛難忍。正在危難之時,從南邊來了本村放羊的,路區長讓他找人用小推車把他推到區公所房東家,養了一段時間方能走路。
1942年3月,王硯田聯合盤據在廣饒的國民黨頑固派李清山、博興的國民黨頑固派周勝芳2000餘人掃盪,臨淄五區「中共臨南工作委員會」遭破壞,書記劉晨光被捕遭殺害,臨淄的革命形勢進一步惡化,我臨淄縣政府和區公所要向博興轉移。臨淄四區新換的財糧助理畢德吉和路區長是一個村,關系不錯,路區長對他從不戒備。一天,路區長領到較大的一筆經費交給畢德吉管理。畢德吉得到這筆經費想據為己有,心生一計:跑到縣政府誣告路區長說路區長要叛變投敵。縣長陳梅川認為:路子潤是個立場堅定經得住考驗的領導幹部,而且他的家屬還在解放區受保護。這樣一個好同志怎麼會背叛組織離開親人呢?但有人告發也不能不引起注意。隨即決定:派10名便衣部隊監護。監護人找到路區長說上級有緊急命令,讓他趕快轉移。路區長在他們的監護下,向北進發。在過小清河時,他們10多人坐一隻小帆船。因船小載重量大不慎翻了船。路區長在他們的救護下安全過河,一名不會水的戰士不幸淹死。就在路區長北上之時,畢德吉把上級撥的一批款給他家留下,自己離隊出走。此時誣告案真相大白。消息傳來,事實給路區長鳴了不白之冤。路區長找到李人鳳,兩人相見比往常更加親切。一是他倆都是益都四師這個革命搖籃里的前後同學,二是經過革命年代的艱苦經歷,革命隊伍內部的復雜斗爭,老路更加成熟老練,李人鳳也更加信任自己的老戰友、老同學。在路子潤找到李人鳳後的第二天渤海行署公布了路子潤的提升職務:路子潤任渤海行署第六科科長(財糧科科長),後來印的一種錢鈔就是王贛(臨淄耿工人)設計繪畫,路子潤書寫製版印刷的。
革命形勢暫時安定下來,路子潤回來搬家屬,此時正是他的大女兒出生的第七天,當過小清河快到對岸時,因風浪大、小帆船顛彼得厲害,船失去了平衡船又一次翻了,真是禍不單行。坐月子的韓馥香在將近一人深的冷水裡托著孩子,在大夥的救助下爬上了河岸。他們長途跋涉又累又餓,找到組織,每人吃了兩個高粱米煎餅安頓下來。
在八年的抗日戰爭中,路子潤在革命的道路上經受了內憂外患的嚴峻考驗,走過了一段坎坷驚險的道路,闖過了一道道難關,迎來了新中國的解放。新中國成立後路子潤曾任臨淄縣第一任衛生科科長,被選為臨淄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擔任了多年的臨淄一小校長,在戰爭年代出生入死於革命,解放後在教育戰線勤勤懇懇育人才。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寫下了不平凡的歷史。他的事跡將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鼓舞我們前進!
⑧ 山東抗日英雄事跡
1、邢如天清水泊反掃盪。
邢如天,受到親哥哥的影響,走上了抗日救國的道路。抗戰過程中,邢如天經歷了很多。清水泊反掃盪中,鮮血染紅了整個水窪地,邢如天很多戰友犧牲在蘆葦盪內,他僥幸撿回一條命。近日,記者來到壽光市台頭鎮邢西村邢如天的家中,聽老人回憶了他那一段烽火歲月。
2、豐太房
1947年入黨,參加孟良崮戰役、濰縣戰役等;1948年參加淮海戰役;1949年參加渡江戰役,先後參加了解放南京、杭州、溫州、福州、廈門、泉州等200多個地方的戰斗;
1950年11月參加抗美援朝,參加了中線作戰、上甘嶺、丁字山等戰役。在朝鮮負傷後評為二等一級殘疾,抗美援朝回國後,1954年復員回家。
3、孫萬傑
1926年出生,青州市廟子鎮廟子村人,1943年參軍,參加過百餘次戰斗,其中包括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等。1945年,日軍投降後,曾參加護送日軍任務。
4、邢永生
1937年參加革命,1938年入伍,歷任渤海軍區特務營連長、華東野戰軍十縱28師82團副團長、三野10兵團28軍82師244團團長兼政委。在金門戰斗中受傷被俘後押往台灣,關入了台北內湖幹部集中營,1950年1月被秘密殺害,是一名戰功赫赫的抗日英雄。
5、王均坤
抗戰時期部隊的條件極其艱苦,常常吃不飽飯,穿不暖衣,他直到參軍半年後才領到軍裝、步槍和5顆手榴彈,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八路軍戰士,讓他高興不已。當時敵強我弱,部隊總是捕捉機會打游擊戰,殲滅小股敵人,搶奪鬼子的武器彈葯、糧食布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