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梁山縣抗日戰爭抗聯七區

梁山縣抗日戰爭抗聯七區

發布時間:2021-03-07 07:54:57

A. 抗日英雄的圖片與故事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chuntian1669&_dir=%2F16096784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zhangyaodongzx&_dir=%2F15754678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lingyankanyiqie&_dir=%2F15653593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laiyi1980&_dir=%2F15588917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pmmilkyway&_dir=%2F15541115
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遭受的災難、損失是空前的。同時,在這場世界反法西斯的戰爭中,中華民族煥發的英雄主義精神也是空前的。
英勇無畏、不畏強敵、敢打敢拼、以劣勝優的精神
當東方頭號帝國主義強國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時,其勢洶洶,不可一世,揚言要幾個月滅亡中國。特別像板垣征四郎的所謂精銳師團,更是驕橫異常。但是,1937年9月25日平型關一戰,卻被武器裝備簡陋的八路軍115師將其主力一部包圍於平型關以東10餘公里長的峽谷中,被打得亂作一團,初則頑抗待援,繼則拚命突圍,最後是抱頭鼠竄。日軍被殲1000餘人。平型關的勝利極大振奮了全國的民心士氣,沉重地打擊了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
八路軍英勇無畏、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敢打硬拼精神,在夜襲日軍陽明堡飛機場的作戰中,表現得最為突出。1937年10月上旬,日軍突破山西省北部國民黨軍防線,侵佔原平縣崞陽鎮後,繼續南犯。國民黨軍退守忻口一帶,阻止日軍進攻太原。八路軍第129師第385旅第769團奉命在原平縣以東地區,執行側擊南犯日軍後方的任務,發現日軍飛機不斷由陽明堡前線機場起飛,轟炸忻州國民黨軍陣地。該團是步兵團,既無對空中防禦的武器,也無對空作戰的任務,但是英勇無畏、敢打敢拼的精神使他們擔起了在地面打飛機這一光榮而艱巨的重擔。該團經周密偵察後,組織1個營的突擊隊,於19日凌晨打響了襲擊日軍陽明堡前線機場的戰斗。經1小時激戰,該團殲滅日軍100餘人,毀傷飛機24架,使日軍在忻口方向的航空兵受到沉重打擊。
英勇頑強、決戰決勝,壓倒一切敵人的大無畏精神
1939年8月,115師特務營等部在魯西梁山的殲滅戰,是有我無敵、刺刀見紅、壓倒一切敵人的大無畏精神的範例。當八路軍115師獲悉駐軍兗州汶上日軍第32師400餘人攜帶新裝備之野炮、重炮,向梁山地區進犯,即以師特務營、騎兵連和獨立旅第1團第3營攻殲該敵。日軍突圍退守梁山西南麓的獨山莊及獨山高地。115師部隊切斷日軍退路,向其猛攻。經7次激烈的肉搏戰,終將敵全殲。
日軍認為平原地區既有利其機械化部隊快速機動,又無八路軍可依託的有利地形,是他們能占上風的地方。然而,八路軍英勇頑強、決戰決勝、壓倒一切敵人的精神使他們在平原也遭到慘敗。1939年4月20日,日軍800餘人向冀中河間縣齊會村進攻,第120師第716團第3營指戰員英勇奮戰。日軍進攻受挫,以炮火襲擊齊會,並向其北面的大朱村發射毒氣彈。師長賀龍及20餘人中毒,但仍堅持指揮,並及時作出阻擊援敵,實施反圍攻作戰的部署,使進攻齊會的日軍完全陷入孤立。當夜,我軍官兵向侵入齊會的日軍實施夾擊。這次戰斗,共斃傷日軍700餘人,對推動華北平原抗日游擊戰爭的開展起了重要作用。
視死如歸,不怕犧牲的英雄壯舉
1941年8月,侵華日軍對晉察冀軍區發動空前規模的「掃盪」。9月25日,2000多名日軍包圍河北省易縣西北部的狼牙山,妄圖消滅在這一地區的八路軍部隊和黨政機關。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1團第7連奉命掩護指揮機關和群眾轉移,當晚,7連6班奉命堅守山腳的東口到棋盤陀的陣地,掩護我方轉移。他們打退敵人多次猛烈的進攻,斃傷90餘人,完成了掩護任務。為了不讓日軍發現轉移的方向,他們毅然向棋盤陀頂峰撤退,把日軍引向懸崖絕路,子彈、手榴彈打完後,就用石塊砸擊。最後,班長馬寶玉等5人砸爛武器,縱身跳下23丈高的懸崖。
日本侵略軍對我抗日根據地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妄圖把抗日軍民困死。為克服困難,抗日軍民自力更生,開展大生產運動,使陝甘寧邊區和各抗日根據地軍民勝利地度過了抗日戰爭的最困難時期,為戰勝日本帝國主義提供了物質保證。物質困難的克服,最艱苦階段的度過,證明了一條真理,共產黨人的無產階級大無畏精神,永遠是不可戰勝的。
參考資料:http://www.gpcc.com.cn/printpage.asp?BoardID=28&ID=4731

B. 關於抗日戰爭東北的資料

據黑龍江省抗日戰爭研究會統計,東北抗日聯軍對日作戰次數約10餘萬次。據日偽統計機關統計:1935年39105次,1936年3617次,1938年13110次,1939年6547次,1940年3667次;日偽軍傷亡人數,據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將軍推算:1931——1937年抗聯殲敵103500人,1937——1945年殲敵82700人,共計186200人,牽制日軍兵力:1937年20萬,1940年40萬,1941年為76萬。 東北抗日聯軍共有11個軍,人數最多時有4萬多人,其中,第一、二、三、六、七等軍是在反日游擊 抗聯戰士抗擊日軍
隊(共產黨領導)的基礎上建立的;第四、五兩軍是在王德林的救國軍、李杜的抗日自衛軍余部的基礎上建立的;第八、九、十、十一軍是在義勇軍余部和抗日山林隊的基礎上建立的。 1936年7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改編成立,楊靖宇任軍長兼政委,宋鐵岩任政治部主任。下轄3個師1個教導團。 1936年3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改編成立,王德泰任軍長,魏拯民任政治委員,李學忠任政治部主任。下轄3個師1個教導團。 1936年7月末,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成立,由原東北抗日聯軍第一、二軍編成。楊靖宇任總司令兼政委,王德泰任副總司令,魏拯民任政治部主任。 1936年3月,東北抗日聯軍第四軍由原東北抗日同盟第四軍改編成立,李延祿任軍長,黃玉清任政治部主任。下轄4個師3個游擊團。 1936年2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由原東北反日聯合軍第五軍改編成立,周保中任軍長,柴世榮任副軍長,胡仁任政治部主任。下轄3個師。 1936年11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四團改編成立,陳榮久任軍長,崔石泉任參謀長。下轄3個師。 1936年9月,東北抗日聯軍第八軍由原東北民眾救國軍改編成立,謝文東(後叛變)任軍長,滕松柏(後叛變)任副軍長,劉曙華任政治部主任。下轄6個師。 1936年冬,東北抗日聯軍第十軍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八軍改編成立,汪雅臣任軍長,張忠喜任副軍長,王維宇任政治部主任。下轄10個團。 1937年10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成立,由東北抗日聯軍第四、第五、第七、第八、第十路軍編成。周保中任總指揮,趙尚志任副總指揮(1940年2月任),崔石泉任參謀長。 1936年1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改編成立,趙尚志任軍長,張壽篯任政治部主任。下轄10個師。 1936年9月,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改編成立,夏雲傑任軍長,張壽篯任政治部主任(代)。下轄4個師。 1937年1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九軍由原自衛軍吉林混成旅第二支隊改編成立,李華堂(後叛變)任軍長。下轄3個師。 1937年10月,東北抗日聯軍第十一軍由原東北山林義勇軍改編成立,祁致中任軍長,金正國任政治部主任。下轄1個師。 1939年5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成立,由原東北抗日聯軍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路軍編成。張壽篯任總指揮,馮仲雲(1940年4月任)任政治委員,許亨植任總參謀長。 1942年8月,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由原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軍組成。周保中任旅長,張壽篯任政治副旅長,崔石泉任副參謀長。下轄4個教導營。 1936年2月至1937年12月是東北抗日聯軍組成,東北游擊戰爭的新高潮期。 1938年1月至1939年1月是東北抗日聯軍配合全國抗戰,堅持艱苦的抗日游擊戰爭時期。 1939年1月至1940年是東北抗日聯軍陷入敵人重重包圍的極端苦鬥時期。 1941年至1945年是東北抗日聯軍開展小型游擊戰和轉入蘇聯整訓時期。 東北抗日聯軍成立之後,強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動搖了侵略者的大後方,日本侵略者不得不調集大批部隊一次又一次進行瘋狂地「討伐」,實施「三年治安肅正計劃」;加之抗日聯軍與上級黨組織失去了聯系,地方黨組織遭到毀滅性破壞,山上密營損失殆盡,糧食、葯品、鹽等給養完全斷絕,許多優秀的指戰員壯烈犧牲,部隊損失慘重。從1939年到1940年,東北抗日聯軍的游擊戰爭轉入極端艱苦的斗爭階段。但是東北抗日聯軍的意志沒有被打垮,抗聯部隊縮編,開展小型游擊戰爭,保存了一部分精華和骨幹力量,進入蘇聯境內整訓。在蘇聯整訓期間不斷派小部隊深入中國抗聯游擊區進行游擊戰,直到1945年8月,他們配合蘇軍重新進入東北,在解放東北的斗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對東北抗日聯軍的艱苦鬥爭給予了很高的評價,1938年11月,中國共產黨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給東北同胞的電文中稱贊東北抗日軍隊是:「在冰天雪地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斗之模範。」 1948年1月1日,中共中央東北局曾專門做出決定,表彰東北抗日聯軍的歷史功績,稱贊東北抗日聯軍的英勇斗爭「是中國共產黨光榮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9年5月,中共中央給東北局的電文中再次指出抗聯斗爭是光榮的,稱「此種光榮歷史應受到黨的承認和尊重。」 東北抗日聯軍名義上是中共領導的抗日隊伍,實際上和延安沒有直接軍事聯系,是在蘇聯支持下的抗日隊伍,越過中共直接受共產國際戰略領導。游擊隊軍服是模仿蘇聯紅軍軍服。 其中東北抗日聯軍有不少朝鮮人。戰後,在蘇聯幫助下,他們組建了朝鮮勞動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第一代領導人(金日成、崔庸健)多為東北抗日聯軍中層軍官。
編輯本段抗聯歷史概述
東北抗日聯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和領導的東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裝,是中國人民反日軍隊的組成部分,是一支用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武裝起來的人民軍隊。它在中華民族危亡的時刻,奮起自衛,在長達14年之久極其艱難困苦的歲月里,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艱苦卓絕、不屈不撓的浴血奮戰,殲滅和牽制了大量敵人,為東北和全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東北抗日聯軍的斗爭,是在「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各階層人民掀起的轟轟烈烈的抗日救國斗爭的高潮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東北抗日聯軍是在東北抗日義勇軍的余部、反日游擊隊和東北人民革命軍的基礎上產生和建立的。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我黨在東北沒有武裝力量。在1927年中國共產黨「八七」會議之前,東北地區甚至沒有統一的黨組織。「八七」會議之後,中共中央派順直省委組織部長兼秘書長陳為人到東北籌建東北地區黨的統一組織——中共滿洲省委。1927年10月24日,在哈爾濱道里中國十三道街48號,由陳為人同志主持召開了有哈爾濱、大連、長春、沈陽等地共40名黨員代表參加的東北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會議通過了《我們在滿洲的政綱》和滿洲工人運動、農民運動的兩個《決議案》,宣布中共滿洲省臨時委員會成立,選舉陳為人為臨時省委書記兼宣傳部長;決定「臨委機關」設在奉天(今沈陽),同時向東北各地黨組織發出了第一號通告,宣布中共滿洲省臨委成立,領導奉、吉、黑三省黨委。這次會議,標志著東北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但是會議並沒有決定建立革命武裝。 1928年9月,中共滿洲省臨委改為中共滿洲省委,從此,東北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統一的黨的領導機構,有力地推動了東北三省各地黨組織工作的開展。在中共滿洲省委的領導下,東北的工人罷工、學生罷課、農運、軍運的斗爭,日益高漲,中共滿洲省委成為東北反帝反封建斗爭的領導核心。中共滿洲省委在「九·一八」事變前,在東北的主要任務是以開展土地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為中心進行革命斗爭的。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佔中國東北的侵略戰爭。1931年9月19日,中共滿洲省委發表了《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領滿洲宣言》,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和國民黨投降帝國主義的罪惡,指出日本要變東北為其殖民地,號召東北人民奮起抵抗,趕走日本侵略者。 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發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斥責國民黨政府賣國不抵抗的政策,號召全國人民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1931年9月21日,流亡到北平的東北籍學生3000餘人成立「東北學生抗日會」,組織「敢死隊」,決心「與倭賊拼爭」;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滿洲事變的決議》,要求「在滿洲更應該加緊地組織群眾的反帝運動,發動群眾斗爭,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組織「兵變與游擊戰爭,直接給日本帝國主義以嚴重的打擊」;1931年9月23日,中共滿洲省委作出《關於士兵工作緊急決議》,發出黨要組織領導東北人民進行游擊戰爭的號召;193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向中共滿洲省委發出《關於滿洲士兵工作的指示》,指出要「抓住有利時機,建立游擊隊和開辟游擊區。同月,《紅旗周報》第20期發表了周恩來的文章《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滿洲與我們黨當前任務》,指出,現在組織「救國義勇軍的組織已成為工農勞苦群眾的普遍要求,我們要領導工農及一切被壓迫民眾自己組織武裝的救國義勇軍」。隨即,中共滿洲省委作出在各地創建反日游擊隊和開展游擊戰爭的決定。 在民族矛盾上升為國內主要矛盾的情況下,在中國共產黨的抗日號召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反日浪潮的影響下,一些愛國的、有民族氣節的東北軍部分官兵紛紛起來抗日。1931年9月24日,駐依蘭鎮守使兼第24旅旅長李杜向其所轄各縣通電,呼籲軍民團結共同抗日;1931年9月25日,駐吉林省城的第25旅張作舟部開抵榆樹,宣布抗日;同月末,東北邊防軍司令部駐吉副司令長官公署衛隊團團長馮占海率所部在永吉縣老營盤舉行抗日誓師大會,並通電全省;1931年10月初,鄧鐵梅在鳳城縣四區小湯溝顧家堡子創建東北民眾自衛軍,鄧任司令。他們在裝備、訓練等方面相形見絀的情況下,在國民黨政府不抵抗和不援助的打擊下,在窮凶極惡的日本帝國主義壓迫和包圍下,自發地組織起「義勇軍、救國軍、自衛軍」等各種名稱的抗日隊伍(統稱為抗日義勇軍),不顧一切,接竿而起,殺向抗日疆場。尤以馬佔山為首的東北義勇軍首當其沖,率先於1931年11月與日本關東軍主力多門師團和張海鵬偽軍進行戰斗,斃敵甚多,博得全國人民的喝彩和援助,成為一時的抗日民族英雄。 義勇軍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決心,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意志,義勇軍的隊伍隨之擴大,加入義勇軍行列的不僅有為中國人民徹底解放和中華民族獨立而英勇奮斗的共產黨人、工人、農民、學生和知識分子,而且還有地方官吏和土紳,甚至還有遍布東北各地的綠林隊伍和民間團體的「紅槍會」、「大刀會」等,他們也都紛紛舉起抗日義旗,同義勇軍以血肉勇敢地與日本侵略軍拼殺,有力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野心。東北抗日義勇軍風起雲涌,盛極一時,發展之迅猛,參加階層之廣泛,在東北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從義勇軍興起,到1932年夏季,僅半年多的時間就發展到三十餘萬人。 東北抗日義勇軍在孤懸敵後的種種困難條件下,勇敢頑強地阻擊日軍進犯。中共滿洲省委對抗日義勇軍的興起和發展,曾在可能的條件下給予領導和幫助,東北各地黨組織不僅發動群眾支援義勇軍的斗爭,動員工農參加義勇軍,而且派了許多共產黨員和進步群眾到義勇軍中工作,對義勇軍的抗日斗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為以後抗日聯軍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由於義勇軍不是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他們中的領導人物大多是一些舊軍隊的軍官,政治上比較落後,相互間派別繁多,意見分歧,互相猜疑,甚至火摒,所率部隊成分復雜,紀律鬆弛,往往抗敵不足,擾民有餘 僅持續年余就在敵軍全面進攻、各個擊破的壓力之下,土崩瓦解,煙消雲散。事實證明,他們擔負不起領導群眾進行抗日斗爭的重任,但它在中華民族解放斗爭史上仍有其重要意義,它是一次大規模的民眾自發抵抗運動,揭開了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的序幕,它給日本侵略者的沉重打擊,延緩了日軍佔領東北及擴大侵華戰爭的進程,它所體現的各階層人民共同抗敵的愛國主義精神,對東北和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中共滿洲省委在領導與協助義勇軍斗爭的同時,就注重建立黨直接領導的抗日武裝。從1932年初開始,中共滿洲省委陸續派省委軍委書記楊林、楊靖宇等到南滿;中共大連市委書記童長榮到東滿;省委軍委書記趙尚志到巴彥、珠河;省委秘書長馮仲雲到湯原,進行創建抗日武裝的工作,先後建立起巴彥、磐
石、海龍、延吉、琿春、汪清、安圖、和龍、珠河、密山、寧河、湯原、饒河等十幾支反日游擊隊和抗日救國游擊軍、綏寧反日同盟軍等,開展游擊戰爭,打擊日本侵略者。同時,爭取偽軍嘩變,收編義勇軍殘余部隊和其他一些如「山林隊」、「紅槍會」等反日武裝。各地反日游擊隊在同日偽軍的浴血奮戰中不斷發展,壯大了自己的力量。 從1932年1月到1933年9月,黨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以嶄新的思想風貌和戰斗風格,活躍在抗日的戰場上,它以抗日救國為宗旨,密切和人民群眾結合在一起,英勇頑強、勇於獻身,使在日本侵略軍鐵蹄踐踏下的東北人民,從抗日游擊隊的斗爭中得到了鼓舞,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之所在。但是,東北人民抗日救國的迫切要求,受到了當時中共中央領導機關推行王明「左」傾政策的影響,在1932年6月召開的「北方會議」上規定包括東北在內的北方各省和南方革命根據地一樣進行土地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和紅軍,把堅持抗日斗爭正確方向的中共滿洲省委書記羅登賢同志調離領導崗位,把省委和一些地方黨組織的負責人堅持援助義勇軍和聯合其它抗日武裝力量的正確主張和實際工作,斥之為「機會主義」,嚴重地脫離了當時東北工作的實際,不僅喪失了抗日義勇軍蓬勃發展的有利形勢,而且使反日游擊隊的發展也受到不利影響。 1933年1月3日,日本侵略者侵佔山海關,向華北擴大侵略戰爭。1月7日,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發表宣言,鄭重提出:中國工農紅軍願在停止進攻蘇維埃區域,保證民眾的民主權力和武裝民眾的三個條件下,和國內任何軍隊訂立作戰協定,共同抗日。1月26日,《中央給滿洲各級黨部及全體黨員的信》(簡稱「一·二六指示信」),進一步提出了在東北地區實行全民族反日統一戰線的方針,聯合各種反日武裝力量共同抗日。「一·二六指示信」提出的建立反日武裝統一戰線的策略,切合東北實際情況,東北各地黨組織根據「一·二六指示信」的策略方針,停止了在東北實行土地革命的政策,將建立蘇維埃政權、紅軍游擊隊,改變為建立抗日人民政府和人民革命軍。這一決定,意味著東北的反日游擊隊組織將向反日武裝統一戰線方向發展,標志著抗日武裝的統一化、正規化、序列化的開始和游擊戰爭的新開端。 從1933年9月到1936年2月,反日游擊隊相繼改編成東北人民革命軍、東北抗日同盟軍和東北反日聯合軍共6個軍 東北人民革命軍各軍在組建過程中和組建之後,進行了艱苦細致的工作,爭取並團結了各種抗日武裝隊伍共同抗日。人民革命軍的英勇善戰和對抗日救國事業的忠誠,感召了各種抗日隊伍紛紛向人民革命軍靠攏。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和第2軍在成立軍部之前,各自先以軍的番號成立軍下屬的獨立師。第1軍獨立師於1933年9月18日成立,從1934年1月開始,獨立師便聯合幾支抗日義勇軍和山林隊共同作戰。2月21日,獨立師司令部召集了17支抗日義勇軍隊伍代表參加的會議,通過了《東北抗日聯合軍宣言》,成立了東北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選舉楊靖宇為總指揮,以第1軍獨立師為中心,領導對日作戰,參加聯合作戰的義勇軍部隊達5000餘人;第2軍第1獨立師於1934年3月成立。1934年7月,獨立師一部聯合十餘支義勇軍、山林隊共同組成了抗日聯合軍指揮部,推選王德泰為指揮,參加聯合作戰的義勇軍、山林隊共1000餘人;第3軍在成立之前,於1934年3月,由珠河游擊隊發起,召集了以「愛民」、「北來」、「好友」、「七省」為名的義勇軍、山林隊首腦會議,依照中共滿洲省委提出的三項條件(不投降、不賣國、收復失地,抗日到底;擁護民眾利益;允許民眾武裝抗日),決定成立東北反日聯合軍總司令部,推選趙尚志為總司令。第4軍、第5軍都是以我黨直接領導的抗日隊伍為骨幹,聯合救國軍余部和其他抗日武裝隊伍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各地聯合軍指揮部、總司令部和同盟軍的建立,標志著以人民革命軍為中心的聯合各種抗日武裝力量的反日統一戰線已初步形成。 東北人民革命軍的成立、反日統一戰線的形成、抗日游擊戰爭的發展,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在兩年多的時間里,人民革命軍各部由於執行反日統一戰線的方針,實行符合實際的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在艱苦的環境中英勇奮戰,粉碎了日偽軍的多次「討伐」,發展壯大了自己的隊伍,並擴大了游擊根據地,開辟了新的游擊區,使東北抗日游擊戰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好局面。 抗聯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民族英雄楊靖宇
1935年5月以來,發生了日本侵略華北和國民黨政府喪權辱國的《華北事變》,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同年8月1日,中共中央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宣言」指出:「我國家我民族已處在千鈞一發的生死關頭。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抗日救國,已成為每個同胞的神聖天職!」;呼籲全國「停止內戰,以便集中一切國力(人力、物力、財力、武力等)去為抗日救國的神聖事業而奮斗」;並提出了組織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的主張。同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八一宣言」的發表和紅軍長征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鬥志,推動了抗日救國運動的蓬勃發展。身處抗日游擊戰爭前線的東北人民和東北人民革命軍指戰員更受到莫大鼓舞。在中國共產黨東北各地黨組織的領導下,1935年冬,東北人民革命軍各部開始著手組建東北抗日聯軍。1936年2月20日,東北抗日聯軍發表了《東北抗日聯軍統一軍隊建制宣言》,宣布將人民革命軍、反日聯合軍、反日游擊隊一律抗日聯軍、抗日游擊隊。從1936年2月開始至1937 年12月,東北抗日聯軍組建完畢。這個時期是東北抗日部隊第2次改、擴編時期,也是抗日部隊進一步壯大時期,在這一時期,東北抗日部隊由過去的6個軍擴編到11個軍,並形成了東北抗日軍隊第一次統一的稱謂——東北抗日聯軍,它標志著東北游擊戰爭迎來了新的高潮期。 在這11個軍中,除第7軍是在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4軍第4團基礎上改編成立的外,第8、9、10、11這4個軍是在義勇軍余部和抗日山林隊的基礎上建立的。

C.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地區的主要抗日軍隊有哪些

「九一八」事變發生前,在東北已經有了多支抗日隊伍,如「東北工農抗日游擊大隊」(對外稱東北抗日救國軍第一補充團)、「抗日救國游擊總隊」、「抗日救國游擊軍」、「東北人民革命軍」、「東北抗日同盟軍第四軍」、「東北抗日聯軍第四軍」等。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這些抗日隊伍聯合在一起,形成東北抗日聯軍。

東北抗日聯軍:「九一八」事變後,東北的部分愛國官兵和各階層群眾,不顧蔣介石的不抵抗命令,相繼組成各種名目的抗日義勇軍,抗擊侵略者。其間,中國共產黨迅速派出羅登賢、楊靖宇、趙尚志、周保中、李兆麟、魏拯民、馮仲雲等重要幹部到東北,組建東北抗日聯軍,與自發組織起來的東北義勇軍一道,在白山黑水間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從而拉開了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東北抗日聯軍,是在日本軍國主義侵入東北之後,在黨的直接領導下,通過不同方式,經過不同發展階段,先後建立起來的11個抗日武裝部隊的總稱。它是在中共滿洲省委和各級黨組織領導下成立的。

1935年,中共中央發表《八一宣言》,東北黨的組織和人民革命軍立即響應,並積極籌組東北抗日聯軍。1936年2月,由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擬定了《東北抗日聯軍統一軍隊建制宣言》,決定將黨所領導的東北抗日部隊一律改為東北抗日聯軍,並吸收其他抗日武裝參加這一聯合軍隊組織,擴大抗日統一戰線。自1936年初至1937年秋,東北抗日聯軍陸續編成了11個軍。但由於各軍被敵人分割各地,聯絡不便,一直未能建立起統一的指揮機構,各軍仍然分散獨立作戰。

1936年3月,根據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有關指示,將部隊改稱東北抗聯第二軍,兵力二千,王德泰任軍長,魏拯民任政委。同年6月,魏拯民到達南滿金川縣河裡地區(今柳河縣境)與楊靖宇會見。時值中共南滿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會上宣布南滿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改為東北抗聯第一軍。爾後,由楊靖宇、魏拯民主持召開南滿、東滿特委及第一、二軍主要幹部聯席會議(即河裡會議)。決定:(一)抗聯第一、二軍合組抗聯第一路軍,楊靖宇、王德泰分任總、副司令。(二)建立黨的南滿省委,選舉魏拯民為書記。此後兩支部隊更為密切地展開了聯合抗擊日偽的戰斗。

1936年1月下旬,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四、六各軍和謝文東、李華堂部隊舉行聯席會議,合組東北民眾反日聯合軍總司令部。趙尚志任總司令,李兆麟任總政治部主任。之後,第三軍正式改稱東北抗聯第三軍,部隊擴大成十個師,兵力六千。東北抗聯第六軍於同年6月改編,軍長夏雲傑。同年11月,抗聯第四軍第二師改編為抗聯第七軍,軍長陳榮久。後長時期與我黨領導的部隊聯合抗日的謝文東部民眾軍、李華堂支隊相繼於1936年9月和翌年1月分別改編為東北抗聯第八軍與第九軍。

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八軍於1936年冬改編為東北抗聯第十軍,軍長汪雅臣。

至1937年上半年,東北抗日聯軍已經由小到大號稱「十大聯軍」,兵力達2萬余眾,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抗日武裝力量。日本帝國主義稱東北抗日聯軍是偽滿洲國的「治安之癌」。

D. 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山東的重大戰役除了台兒庄戰役

威海衛戰役中___全軍覆沒
北洋艦隊
威海衛戰役
中日甲午戰爭中,清軍在山東半島抗擊日本陸海軍侵犯威海衛(今山東威海)的戰役。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11月下旬,日軍侵佔旅順(今屬遼寧大連)後,其大本營鑒於渤海灣即將進入冰封期,不便於登陸作戰,遂決定暫緩執行直隸(約今河北)平原作戰計劃,而將戰略進攻方向轉至山東半島,海陸配合攻佔威海衛,企圖殲滅北洋海軍。為此,陸軍在其第2集團軍基礎上組成"山東作戰軍",下轄第3、第4旅和原屬第6師的第11旅,共計2.5萬餘人。清廷因對日軍主攻方向判斷錯誤,集重兵於奉天(今沈陽)、遼陽和京津一帶,山東半島防禦薄弱。
威海衛位於山東半島東北部,遙對旅順、大連,建有拱衛渤海門戶的北洋海軍基地。北洋海軍各艦艇於旅順失陷前即撤返威海港,尚有大小艦艇27艘;港區陸上築有炮台23座,安炮160餘門,守軍19營;煙台、酒館(今牟平東)、榮成(今舊榮成)等處另有駐軍41營。此時慈禧太後起用恭親王奕欣,令其與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共籌和議。當得知日軍企圖後,始作迎戰准備。李鴻章令北洋艦隊水陸相依,陸軍固守大小炮台,艦船依託岸上炮台進行防禦。
日軍為避開從威海港正面進攻,決定在榮成登陸,由陸路抄襲威海衛之背。1月20日晨,日"山東作戰軍"在聯合艦隊護送和支持下,於榮成灣龍須島登陸,占榮成。21~23日,清廷命北洋海軍乘間出擊,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守港待援,未予執行。25日,日軍分兵兩路進攻威海衛。26日,總兵孫萬齡率部2000餘人阻擊南路日軍於橋頭以東,但北路日軍已進至鮑家村、崮山後。28日,山東巡撫李秉衡令戴宗騫率所部北岸炮台守軍協同孫部夾擊北路日軍,戴軍未進,孫部孤軍力戰後退卻。南路日軍占橋頭,逼近溫泉,於30日晨同北路日軍夾攻南岸炮台。守軍奮勇抗擊,丁汝昌率"靖遠"等5艦在港內以艦炮火力支援。日軍多有死傷,少將旅長大寺安純被擊斃。戰至13時,南岸炮台失守。2月1日,日軍向威海衛以西迂迴攻擊孫萬齡部,孫率部抗擊,但因部將閻得勝臨陣脫逃,被迫撤退酒館。日軍遂占威海衛城。同日夜,丁汝昌令敢死隊登北岸破毀炮台,以免資敵。2日凌晨,日軍佔北岸炮台。坐困威海港的北洋艦隊遂陷於日軍海陸包圍之中。從4日起,南岸炮台日軍和聯合艦隊連日轟擊北洋艦隊各艦及日島、劉公島炮台;並在夜間以魚雷艇小隊連續突入港內實施襲擊,裝甲艦"定遠",巡洋艦"來遠"、"靖遠",練習艦"威遠",布雷船"寶筏"等,先後被擊沉、擊毀。7日,北洋海軍魚雷艇11艘擅自從北口突圍逃跑,遭日艦追擊,或擱淺,或被擄。洋員瑞乃爾等勸逼丁汝昌投降,丁嚴正拒絕,仍堅持戰至船沒人盡。9~11日,右翼總兵劉步蟾、提督丁汝昌、護理左翼總兵楊用霖等先後自殺殉職。陸將戴宗騫、張文宣亦自盡。洋員馬格祿等慫恿威海營務處候選道牛昶昞於12日假丁汝昌名義向日聯合艦隊投降。17日,日軍佔領劉公島,威海衛海軍基地完全陷落,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此役,日軍從側後登陸,成功地對威海衛實施水陸夾擊。清軍由於兵力單薄,陸海軍缺乏協同,北洋艦隊困守港內,終遭全殲。

E. 東北抗日資料都在那些地方保存

據黑龍江省抗日戰爭研究會統計,東北抗日聯軍對日作戰次數約10餘萬次。據日偽統計機關統計:年39105次,1936年3617次,1938年13110次,1939年6547次,1940年3667次;日偽軍傷亡人數,據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將軍推算:1931——1937年抗聯殲敵103500人,1937——1945年殲敵82700人,共計186200人,牽制日軍兵力:1937年20萬,1940年40萬,1941年為76萬。 東北抗日聯軍共有11個軍,人數最多時有4萬多人,其中,第一、二、三、六、七等軍是在反日游擊 抗聯戰士抗擊日軍
隊(共產黨領導)的基礎上建立的;第四、五兩軍是在王德林的救國軍、李杜的抗日自衛軍余部的基礎上建立的;第八、九、十、十一軍是在義勇軍余部和抗日山林隊的基礎上建立的。 1936年7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改編成立,楊靖宇任軍長兼政委,宋鐵岩任政治部主任。下轄3個師1個教導團。 1936年3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改編成立,王德泰任軍長,魏拯民任政治委員,李學忠任政治部主任。下轄3個師1個教導團。 1936年7月末,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成立,由原東北抗日聯軍第一、二軍編成。楊靖宇任總司令兼政委,王德泰任副總司令,魏拯民任政治部主任。 1936年3月,東北抗日聯軍第四軍由原東北抗日同盟第四軍改編成立,李延祿任軍長,黃玉清任政治部主任。下轄4個師3個游擊團。 1936年2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由原東北反日聯合軍第五軍改編成立,周保中任軍長,柴世榮任副軍長,胡仁任政治部主任。下轄3個師。 1936年11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四團改編成立,陳榮久任軍長,崔石泉任參謀長。下轄3個師。 1936年9月,東北抗日聯軍第八軍由原東北民眾救國軍改編成立,謝文東(後叛變)任軍長,滕松柏(後叛變)任副軍長,劉曙華任政治部主任。下轄6個師。 1936年冬,東北抗日聯軍第十軍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八軍改編成立,汪雅臣任軍長,張忠喜任副軍長,王維宇任政治部主任。下轄10個團。 1937年10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成立,由東北抗日聯軍第四、第五、第七、第八、第十路軍編成。周保中任總指揮,趙尚志任副總指揮(1940年2月任),崔石泉任參謀長。 1936年1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改編成立,趙尚志任軍長,張壽篯任政治部主任。下轄10個師。 1936年9月,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由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改編成立,夏雲傑任軍長,張壽篯任政治部主任(代)。下轄4個師。 1937年1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九軍由原自衛軍吉林混成旅第二支隊改編成立,李華堂(後叛變)任軍長。下轄3個師。 1937年10月,東北抗日聯軍第十一軍由原東北山林義勇軍改編成立,祁致中任軍長,金正國任政治部主任。下轄1個師。 1939年5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成立,由原東北抗日聯軍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路軍編成。張壽篯任總指揮,馮仲雲(1940年4月任)任政治委員,許亨植任總參謀長。 1942年8月,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由原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軍組成。周保中任旅長,張壽篯任政治副旅長,崔石泉任副參謀長。下轄4個教導營。 1936年2月至1937年12月是東北抗日聯軍組成,東北游擊戰爭的新高潮期。 1938年1月至1939年1月是東北抗日聯軍配合全國抗戰,堅持艱苦的抗日游擊戰爭時期。 1939年1月至1940年是東北抗日聯軍陷入敵人重重包圍的極端苦鬥時期。 1941年至1945年是東北抗日聯軍開展小型游擊戰和轉入蘇聯整訓時期。 東北抗日聯軍成立之後,強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動搖了侵略者的大後方,日本侵略者不得不調集大批部隊一次又一次進行瘋狂地「討伐」,實施「三年治安肅正計劃」;加之抗日聯軍與上級黨組織失去了聯系,地方黨組織遭到毀滅性破壞,山上密營損失殆盡,糧食、葯品、鹽等給養完全斷絕,許多優秀的指戰員壯烈犧牲,部隊損失慘重。從1939年到1940年,東北抗日聯軍的游擊戰爭轉入極端艱苦的斗爭階段。但是東北抗日聯軍的意志沒有被打垮,抗聯部隊縮編,開展小型游擊戰爭,保存了一部分精華和骨幹力量,進入蘇聯境內整訓。在蘇聯整訓期間不斷派小部隊深入中國抗聯游擊區進行游擊戰,直到1945年8月,他們配合蘇軍重新進入東北,在解放東北的斗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對東北抗日聯軍的艱苦鬥爭給予了很高的評價,1938年11月,中國共產黨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給東北同胞的電文中稱贊東北抗日軍隊是:「在冰天雪地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斗之模範。」 1948年1月1日,中共中央東北局曾專門做出決定,表彰東北抗日聯軍的歷史功績,稱贊東北抗日聯軍的英勇斗爭「是中國共產黨光榮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9年5月,中共中央給東北局的電文中再次指出抗聯斗爭是光榮的,稱「此種光榮歷史應受到黨的承認和尊重。」 東北抗日聯軍名義上是中共領導的抗日隊伍,實際上和延安沒有直接軍事聯系,是在蘇聯支持下的抗日隊伍,越過中共直接受共產國際戰略領導。游擊隊軍服是模仿蘇聯紅軍軍服。 其中東北抗日聯軍有不少朝鮮人。戰後,在蘇聯幫助下,他們組建了朝鮮勞動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第一代領導人(金日成、崔庸健)多為東北抗日聯軍中層軍官。
編輯本段抗聯歷史概述
東北抗日聯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和領導的東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裝,是中國人民反日軍隊的組成部分,是一支用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武裝起來的人民軍隊。它在中華民族危亡的時刻,奮起自衛,在長達14年之久極其艱難困苦的歲月里,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艱苦卓絕、不屈不撓的浴血奮戰,殲滅和牽制了大量敵人,為東北和全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東北抗日聯軍的斗爭,是在「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各階層人民掀起的轟轟烈烈的抗日救國斗爭的高潮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東北抗日聯軍是在東北抗日義勇軍的余部、反日游擊隊和東北人民革命軍的基礎上產生和建立的。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我黨在東北沒有武裝力量。在1927年中國共產黨「八七」會議之前,東北地區甚至沒有統一的黨組織。「八七」會議之後,中共中央派順直省委組織部長兼秘書長陳為人到東北籌建東北地區黨的統一組織——中共滿洲省委。1927年10月24日,在哈爾濱道里中國十三道街48號,由陳為人同志主持召開了有哈爾濱、大連、長春、沈陽等地共40名黨員代表參加的東北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會議通過了《我們在滿洲的政綱》和滿洲工人運動、農民運動的兩個《決議案》,宣布中共滿洲省臨時委員會成立,選舉陳為人為臨時省委書記兼宣傳部長;決定「臨委機關」設在奉天(今沈陽),同時向東北各地黨組織發出了第一號通告,宣布中共滿洲省臨委成立,領導奉、吉、黑三省黨委。這次會議,標志著東北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但是會議並沒有決定建立革命武裝。 1928年9月,中共滿洲省臨委改為中共滿洲省委,從此,東北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統一的黨的領導機構,有力地推動了東北三省各地黨組織工作的開展。在中共滿洲省委的領導下,東北的工人罷工、學生罷課、農運、軍運的斗爭,日益高漲,中共滿洲省委成為東北反帝反封建斗爭的領導核心。中共滿洲省委在「九·一八」事變前,在東北的主要任務是以開展土地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為中心進行革命斗爭的。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佔中國東北的侵略戰爭。1931年9月19日,中共滿洲省委發表了《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領滿洲宣言》,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和國民黨投降帝國主義的罪惡,指出日本要變東北為其殖民地,號召東北人民奮起抵抗,趕走日本侵略者。 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發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斥責國民黨政府賣國不抵抗的政策,號召全國人民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1931年9月21日,流亡到北平的東北籍學生3000餘人成立「東北學生抗日會」,組織「敢死隊」,決心「與倭賊拼爭」;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滿洲事變的決議》,要求「在滿洲更應該加緊地組織群眾的反帝運動,發動群眾斗爭,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組織「兵變與游擊戰爭,直接給日本帝國主義以嚴重的打擊」;1931年9月23日,中共滿洲省委作出《關於士兵工作緊急決議》,發出黨要組織領導東北人民進行游擊戰爭的號召;193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向中共滿洲省委發出《關於滿洲士兵工作的指示》,指出要「抓住有利時機,建立游擊隊和開辟游擊區。同月,《紅旗周報》第20期發表了周恩來的文章《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滿洲與我們黨當前任務》,指出,現在組織「救國義勇軍的組織已成為工農勞苦群眾的普遍要求,我們要領導工農及一切被壓迫民眾自己組織武裝的救國義勇軍」。隨即,中共滿洲省委作出在各地創建反日游擊隊和開展游擊戰爭的決定。 在民族矛盾上升為國內主要矛盾的情況下,在中國共產黨的抗日號召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反日浪潮的影響下,一些愛國的、有民族氣節的東北軍部分官兵紛紛起來抗日。1931年9月24日,駐依蘭鎮守使兼第24旅旅長李杜向其所轄各縣通電,呼籲軍民團結共同抗日;1931年9月25日,駐吉林省城的第25旅張作舟部開抵榆樹,宣布抗日;同月末,東北邊防軍司令部駐吉副司令長官公署衛隊團團長馮占海率所部在永吉縣老營盤舉行抗日誓師大會,並通電全省;1931年10月初,鄧鐵梅在鳳城縣四區小湯溝顧家堡子創建東北民眾自衛軍,鄧任司令。他們在裝備、訓練等方面相形見絀的情況下,在國民黨政府不抵抗和不援助的打擊下,在窮凶極惡的日本帝國主義壓迫和包圍下,自發地組織起「義勇軍、救國軍、自衛軍」等各種名稱的抗日隊伍(統稱為抗日義勇軍),不顧一切,接竿而起,殺向抗日疆場。尤以馬佔山為首的東北義勇軍首當其沖,率先於1931年11月與日本關東軍主力多門師團和張海鵬偽軍進行戰斗,斃敵甚多,博得全國人民的喝彩和援助,成為一時的抗日民族英雄。 義勇軍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決心,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意志,義勇軍的隊伍隨之擴大,加入義勇軍行列的不僅有為中國人民徹底解放和中華民族獨立而英勇奮斗的共產黨人、工人、農民、學生和知識分子,而且還有地方官吏和土紳,甚至還有遍布東北各地的綠林隊伍和民間團體的「紅槍會」、「大刀會」等,他們也都紛紛舉起抗日義旗,同義勇軍以血肉勇敢地與日本侵略軍拼殺,有力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野心。東北抗日義勇軍風起雲涌,盛極一時,發展之迅猛,參加階層之廣泛,在東北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從義勇軍興起,到1932年夏季,僅半年多的時間就發展到三十餘萬人。 東北抗日義勇軍在孤懸敵後的種種困難條件下,勇敢頑強地阻擊日軍進犯。中共滿洲省委對抗日義勇軍的興起和發展,曾在可能的條件下給予領導和幫助,東北各地黨組織不僅發動群眾支援義勇軍的斗爭,動員工農參加義勇軍,而且派了許多共產黨員和進步群眾到義勇軍中工作,對義勇軍的抗日斗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為以後抗日聯軍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由於義勇軍不是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他們中的領導人物大多是一些舊軍隊的軍官,政治上比較落後,相互間派別繁多,意見分歧,互相猜疑,甚至火摒,所率部隊成分復雜,紀律鬆弛,往往抗敵不足,擾民有餘 僅持續年余就在敵軍全面進攻、各個擊破的壓力之下,土崩瓦解,煙消雲散。事實證明,他們擔負不起領導群眾進行抗日斗爭的重任,但它在中華民族解放斗爭史上仍有其重要意義,它是一次大規模的民眾自發抵抗運動,揭開了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的序幕,它給日本侵略者的沉重打擊,延緩了日軍佔領東北及擴大侵華戰爭的進程,它所體現的各階層人民共同抗敵的愛國主義精神,對東北和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中共滿洲省委在領導與協助義勇軍斗爭的同時,就注重建立黨直接領導的抗日武裝。從1932年初開始,中共滿洲省委陸續派省委軍委書記楊林、楊靖宇等到南滿;中共大連市委書記童長榮到東滿;省委軍委書記趙尚志到巴彥、珠河;省委秘書長馮仲雲到湯原,進行創建抗日武裝的工作,先後建立起巴彥、磐
石、海龍、延吉、琿春、汪清、安圖、和龍、珠河、密山、寧河、湯原、饒河等十幾支反日游擊隊和抗日救國游擊軍、綏寧反日同盟軍等,開展游擊戰爭,打擊日本侵略者。同時,爭取偽軍嘩變,收編義勇軍殘余部隊和其他一些如「山林隊」、「紅槍會」等反日武裝。各地反日游擊隊在同日偽軍的浴血奮戰中不斷發展,壯大了自己的力量。 從1932年1月到1933年9月,黨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以嶄新的思想風貌和戰斗風格,活躍在抗日的戰場上,它以抗日救國為宗旨,密切和人民群眾結合在一起,英勇頑強、勇於獻身,使在日本侵略軍鐵蹄踐踏下的東北人民,從抗日游擊隊的斗爭中得到了鼓舞,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之所在。但是,東北人民抗日救國的迫切要求,受到了當時中共中央領導機關推行王明「左」傾政策的影響,在1932年6月召開的「北方會議」上規定包括東北在內的北方各省和南方革命根據地一樣進行土地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和紅軍,把堅持抗日斗爭正確方向的中共滿洲省委書記羅登賢同志調離領導崗位,把省委和一些地方黨組織的負責人堅持援助義勇軍和聯合其它抗日武裝力量的正確主張和實際工作,斥之為「機會主義」,嚴重地脫離了當時東北工作的實際,不僅喪失了抗日義勇軍蓬勃發展的有利形勢,而且使反日游擊隊的發展也受到不利影響。 1933年1月3日,日本侵略者侵佔山海關,向華北擴大侵略戰爭。1月7日,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發表宣言,鄭重提出:中國工農紅軍願在停止進攻蘇維埃區域,保證民眾的民主權力和武裝民眾的三個條件下,和國內任何軍隊訂立作戰協定,共同抗日。1月26日,《中央給滿洲各級黨部及全體黨員的信》(簡稱「一·二六指示信」),進一步提出了在東北地區實行全民族反日統一戰線的方針,聯合各種反日武裝力量共同抗日。「一·二六指示信」提出的建立反日武裝統一戰線的策略,切合東北實際情況,東北各地黨組織根據「一·二六指示信」的策略方針,停止了在東北實行土地革命的政策,將建立蘇維埃政權、紅軍游擊隊,改變為建立抗日人民政府和人民革命軍。這一決定,意味著東北的反日游擊隊組織將向反日武裝統一戰線方向發展,標志著抗日武裝的統一化、正規化、序列化的開始和游擊戰爭的新開端。 從1933年9月到1936年2月,反日游擊隊相繼改編成東北人民革命軍、東北抗日同盟軍和東北反日聯合軍共6個軍 東北人民革命軍各軍在組建過程中和組建之後,進行了艱苦細致的工作,爭取並團結了各種抗日武裝隊伍共同抗日。人民革命軍的英勇善戰和對抗日救國事業的忠誠,感召了各種抗日隊伍紛紛向人民革命軍靠攏。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和第2軍在成立軍部之前,各自先以軍的番號成立軍下屬的獨立師。第1軍獨立師於1933年9月18日成立,從1934年1月開始,獨立師便聯合幾支抗日義勇軍和山林隊共同作戰。2月21日,獨立師司令部召集了17支抗日義勇軍隊伍代表參加的會議,通過了《東北抗日聯合軍宣言》,成立了東北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選舉楊靖宇為總指揮,以第1軍獨立師為中心,領導對日作戰,參加聯合作戰的義勇軍部隊達5000餘人;第2軍第1獨立師於1934年3月成立。1934年7月,獨立師一部聯合十餘支義勇軍、山林隊共同組成了抗日聯合軍指揮部,推選王德泰為指揮,參加聯合作戰的義勇軍、山林隊共1000餘人;第3軍在成立之前,於1934年3月,由珠河游擊隊發起,召集了以「愛民」、「北來」、「好友」、「七省」為名的義勇軍、山林隊首腦會議,依照中共滿洲省委提出的三項條件(不投降、不賣國、收復失地,抗日到底;擁護民眾利益;允許民眾武裝抗日),決定成立東北反日聯合軍總司令部,推選趙尚志為總司令。第4軍、第5軍都是以我黨直接領導的抗日隊伍為骨幹,聯合救國軍余部和其他抗日武裝隊伍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各地聯合軍指揮部、總司令部和同盟軍的建立,標志著以人民革命軍為中心的聯合各種抗日武裝力量的反日統一戰線已初步形成。 東北人民革命軍的成立、反日統一戰線的形成、抗日游擊戰爭的發展,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在兩年多的時間里,人民革命軍各部由於執行反日統一戰線的方針,實行符合實際的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在艱苦的環境中英勇奮戰,粉碎了日偽軍的多次「討伐」,發展壯大了自己的隊伍,並擴大了游擊根據地,開辟了新的游擊區,使東北抗日游擊戰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好局面。 抗聯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民族英雄楊靖宇
1935年5月以來,發生了日本侵略華北和國民黨政府喪權辱國的《華北事變》,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同年8月1日,中共中央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宣言」指出:「我國家我民族已處在千鈞一發的生死關頭。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抗日救國,已成為每個同胞的神聖天職!」;呼籲全國「停止內戰,以便集中一切國力(人力、物力、財力、武力等)去為抗日救國的神聖事業而奮斗」;並提出了組織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的主張。同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八一宣言」的發表和紅軍長征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鬥志,推動了抗日救國運動的蓬勃發展。身處抗日游擊戰爭前線的東北人民和東北人民革命軍指戰員更受到莫大鼓舞。在中國共產黨東北各地黨組織的領導下,1935年冬,東北人民革命軍各部開始著手組建東北抗日聯軍。1936年2月20日,東北抗日聯軍發表了《東北抗日聯軍統一軍隊建制宣言》,宣布將人民革命軍、反日聯合軍、反日游擊隊一律抗日聯軍、抗日游擊隊。從1936年2月開始至1937 年12月,東北抗日聯軍組建完畢。這個時期是東北抗日部隊第2次改、擴編時期,也是抗日部隊進一步壯大時期,在這一時期,東北抗日部隊由過去的6個軍擴編到11個軍,並形成了東北抗日軍隊第一次統一的稱謂——東北抗日聯軍,它標志著東北游擊戰爭迎來了新的高潮期。 在這11個軍中,除第7軍是在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4軍第4團基礎上改編成立的外,第8、9、10、11這4個軍是在義勇軍余部和抗日山林隊的基礎上建立的。

F. 抗日戰爭中的英雄名稱

國===軍十大名將:

張===自==忠:第一名將。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當選第一名將首先是由戰績決定的,他曾在台兒庄戰役中重創日寇坂垣師團,獲得臨沂大捷;收復棗陽桐柏,獲得鄂北大捷;還獲得過襄東大捷,被老百姓稱為活關公。同時還因為他是抗戰時期犧牲的國軍最高將領(李家鈺犧牲得晚於張)。但最主要的,是因為人們對張自忠悲劇經歷的同情,這樣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愛國者卻曾被誤認為漢奸而人人喊打,簡直是奇恥大辱。最後張自忠為這件恥辱主動選擇了犧牲,以生命的代價表達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劇英雄。

李======宗===仁:第二名將。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有點類似中共抗日名將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戰,然後銷聲匿跡。台兒庄戰役共殲敵兩萬餘人,是抗戰開始後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戰役規模的大捷,而且對手是日本的王牌師團,在國際上也被稱為是日本建立現代化軍隊以來遭受的第一場引人注目的大慘敗。台兒庄戰役後,李雖然又參加了武漢、隨棗、豫南等會戰,但沒出什麼彩。後來,乾脆被蔣===介======石高吊了起來,和馮==玉===祥、李===濟==深等一樣,位高權輕。不過,只憑台兒庄一戰,李==宗==仁也可以無愧於抗日名將的稱號。

杜====聿==明:第三名將。第5軍軍長。參加過古北口長城抗戰和八一三淞滬抗戰。以桂南會戰中取得昆侖關大捷而一舉成名。雖然有人認為這次勝利的一個很重要因素,是5軍作為中國第一個機械化部隊,火力強於日軍,但對手畢竟是號稱日本鋼軍的坂垣師團中村旅團(薛岳萬家嶺戰役面對的則是一個二流師團)。42年杜聿明作為遠征軍副司令出征緬甸,雖然戴安瀾在東瓜獲勝,孫===立=人在仁安羌也大敗日軍,但最終遠=征==軍還是失敗了。對於這段歷史,眾說紛紜,功過是非很難說清,因為有些戰略決策不經過親自實踐,很難判斷對錯。

孫=立==人:第四名將。新1軍軍長。抗戰八年,孫立人在國內除了參加過淞滬會戰外,基本上沒打過仗,他的功勛主要是在緬甸建立的。尤其是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時,他在仁安羌一戰中,以少勝多,大敗日軍,救出?000多英軍和記者,蔣==介=石、羅斯福、英王喬治都給他授勛章,由此聲名大振。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緣於此。不過,我並不認為英國人的命比中國人的命更值錢。 欣賞孫立人的是他對日本俘虜的態度,對那些曾沾滿中==國==人鮮血的禽==獸,盡管成了俘==虜也照樣格殺勿論,此舉大快人心。

薛岳:第五名將。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從抗戰爆發到抗戰勝利是連年征戰,功勛累累,被稱為殲敵最多的將領,僅四次長沙會戰就殲滅日軍十餘萬。但使他名聲顯赫、排名靠前的主要還是萬家嶺大捷,此戰全殲日軍一個師團,是抗戰八年絕無僅有的。葉挺盛贊此戰與平型關、台兒庄三足鼎立。有人稱薛岳為中國抗日第一戰將,就數量而言,薛岳是受之無愧的。不過,薛岳雖軍事上成就顯著,但治理湖南卻頗遭物議,為了謀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走私廣東,結果使湖南百姓在豐收之年餓死無數,百姓編民謠罵他

衛=立===煌:第六名將。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適的。抗戰時他指揮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戰役,該戰役對日軍進行了沉重打擊,殲敵數萬,如果不是劉=峙在河北大潰退,使得娘子關門戶大開,也許會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戰役畢竟是個不敗而敗的戰役。43年衛立煌擔任第二次遠征軍司令長官時遠征緬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實的勝仗,該戰消滅了盤踞緬甸的日軍,打通了滇緬公路,成果輝煌。衛立=煌=是蔣=介=石的五虎將之一,但其他四將都是空有其名,只有衛是名副其實的虎將,但恰恰是這員虎將最不為蔣信任。

傅作=義:第七名將。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北方最著名的國=軍抗日將領。33年就參加了長城抗戰,36年又大敗進犯綏遠的日軍和蒙奸德王的偽軍部隊,取得了百靈廟大捷。七七事變後,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太原保衛戰等。40年,傅作義又殲滅日軍和王英的偽軍數千人,收復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這是全國抗戰以來國==民==黨軍隊第一次收復失地的戰役,影響很大。林彪在平型關戰斗後的總結中曾表示了對晉=綏軍的不屑,晉綏軍的戰鬥力也的確一般,但傅作義顯然是晉綏軍中的一個異數.

戴安瀾:第八名將。第5軍200師長。曾參加過古北口長城抗=戰、台兒庄大戰等。在昆侖關戰役中,率部與日寇浴血奮戰,直至身負重傷才下戰場。1942年作為遠征軍先頭部隊赴緬甸作戰,在著名的東瓜保衛戰中,率孤軍與數倍於己之敵作戰,擊斃日寇5000餘人,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後又率200師收復棠吉。因上級指揮失誤,遠征軍被迫撤退回國,途中被日軍伏擊,戴安瀾負傷不治,壯烈犧牲。戴安瀾與杜聿明的關系頗似張=靈甫與王耀武的關系,兩位長官的結局相同,兩位同為抗日名將的下屬結局卻大相徑庭,令人感慨不已。

張靈=甫:第九名將。第74軍58師長。張靈甫曾三次聞名,一次是抗戰前因殺妻而聞名,再一次是作為解放戰爭時被我軍擊斃的為數不多的國軍高級將領而聞名(蔣=介=石曾尊張靈甫為民=國第一烈士)。這都不是什麼光彩的事。張靈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抗戰八年間,他跟隨王耀武,幾乎年年對日作戰,戰功赫赫。尤其是在萬家嶺戰役中,擔任團長的張靈甫率一支小部隊偷襲德安張古山,隨後又堅守該陣地數晝夜,身負重傷,消滅日寇數以千計,對萬家嶺大捷的取得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事後,郭沫若專門派田漢編劇,歌頌德安大捷,張靈甫在劇中以真名出現,一時間聞名天下。

王耀武:第十名將。第74軍長。37年參加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38年參加武漢會戰中的萬家嶺戰役。39年參加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41年指揮74軍參加上高會戰,重創日寇,被譽為抗日鐵軍。後參加第二次、第三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45年指揮了國=軍抗戰中的最後一次會戰——湘西雪峰山會戰。從抗戰之初到抗戰結束,王耀武年年對日作戰,幾乎是無役不予,而且戰績頗佳。王耀武精明強干、頭腦清晰,被中=共高級將領稱為國=民=黨內少有的幾個明白人之一。

延安十大名將:
彭德=懷:第一名將,八路軍副總司令。百團大戰是抗戰時期中=共=軍隊發動的最大的一次對日作戰行動,消滅敵軍25000餘人,戰果巨大。盡管這次戰役有值得探討 的地方,但它打出了八路軍的軍威。這一戰績中共其他將領無法比擬,作為這一戰役的策劃者和總指揮,彭德懷以高票當選第一是理所當然的事。

林=彪:第二名將,八路軍115師師長。雖然他只打了兩仗就出國了,但平型關戰斗意義非同小 可,它是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對日軍第一次取得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了中國軍隊的士氣。這次勝利就如同許海峰在奧運會上取得的第一枚金牌一樣,成績雖不是十分出色,但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

劉伯=承:第三名將,八路軍129師師長。抗戰頭叄年,他指揮部隊打了一系列對日戰斗,大多是伏擊戰 ,比較著名的有七亘村重疊設伏、黃崖底、廣陽、長生口、神頭嶺、長樂村、香城固等戰斗,規模雖不是很大,但積少成多,總成績也頗為可觀。

楊靖=宇:第四名將,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在我心中是一座巍然的豐碑,他的偉大不能用數字即打了幾次仗、消滅了多少敵人來評價,他代表的是一種精神,一種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當年,我看《黑的土,紅的雪》,對這位智勇雙全的一代名將大為欽敬,看到英雄末路,叱詫風雲的抗聯領袖竟然被一個鼠輩出賣,慘死於賊寇之手時禁不住悲從心來、喟然涕下。

粟=裕:第五名將,新四軍1師師長。韋 崗之戰雖然只是游擊隊級的戰斗,但畢竟是江南新四軍對日寇的處=女戰;車橋戰役雖然是葉飛指揮的,但畢竟是粟裕籌劃的;一師滅敵十萬人雖然大部分是偽軍,但畢竟有不少是鬼子。

聶=榮臻:第六名將,晉察冀軍區司令兼政委。主要戰績:配合林=彪打平型關戰斗,指揮楊成武打黃土嶺戰斗,擊斃日酋阿部規秀中將,多次指揮反掃盪。聶榮臻軍事作戰戰果並不突出,他的主要功勞是建設晉察冀根據地,反掃盪。晉察冀深處日軍大後方,牽制了大量日軍主力部隊,對全局來講,功勞很大。

陳=賡:第七名將,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八路軍建立後,129師385旅大部留守陝北,129師打仗主要靠386旅,所以,劉伯承的戰績和陳賡基本上是一體的,劉策劃,陳戰場指揮。陳賡的軍事指揮水平很高,並不亞於一些元帥。

羅=榮桓:第八名將,山東軍區司令兼政委。前期主要是配合陳光作戰,負責政治工作,只有梁山戰斗和叄打白彥算兩人共同指揮。後期擔任山東軍政最高領導後,除了反掃盪,主要是消滅偽軍。建立我軍最大的敵後根據地,功勞和聶榮臻相似。

呂正操:第九名將,冀中軍區司令。呂正操抗日很堅決,不僅在八路時期,即便在張學良手下時,也是強硬的反日分子。但冀中軍區部隊戰鬥力不強,大多是反掃盪,主動對日作戰不多,戰果並不十分突出。由於冀中根據地文化人多,解放後描寫冀中抗日斗爭的文藝作品很多,影響較大,呂作為冀中軍區司令,水漲船高,自然名氣很大。

趙尚志:第十名將。趙尚志的悲劇色彩比楊靖宇還濃。楊靖宇雖然雖然慘死於日軍手下,但在革命隊伍里畢竟還是受到尊崇,德高望重。趙尚志則不僅要外抗日寇漢奸,對內還要遭到自己人的懷疑、責難和處分,兩次開除黨籍,遭蘇軍逮捕。堂堂的抗聯總司令後來只能帶一個小分隊和鬼子作戰,最後和楊靖宇一樣,遭蟊賊出賣,被鬼子殺害,令人憤懣。

G. 梁山縣的行政區劃

1949年8月,梁山縣初建時轄三區(小路口一帶)、四區(楊營一帶)、五區(後集一帶)、七區(田大店一帶)。10月,對行政區劃調整,梁山縣轄9個區:一區(戴廟)、二區(戚賈)、三區(小路口)、四區(西楊營)、五區(鳳山)、六區(商老莊)、七區(田大店)、八區(大安山)、九區(銀山)。
1952年7月,將九區(銀山)劃分,增設十區(斑鳩店)。同期,南旺縣的孔坊區劃歸梁山縣,列稱十一區(孔坊)。
1953年8月,南旺縣撤銷,其一、二、六、七區劃歸梁山縣,依序組建為梁山縣第十二區(拳鋪)、第十三區(黃庄)、第十四區(孫庄)、第十五區(開河)。區下設鄉,時全縣轄15個區、166個鄉、1086個自然村。
1955年9月,各區取消數碼序列稱謂,改以區駐地命名。其中,四區駐地由楊營村遷往黑虎廟村,故改稱黑虎廟區;十三區駐地由黃庄村遷往徐集村,改稱徐集區。
1956年3月,將斑鳩店區並入銀山區,孔坊區並入拳鋪區,大路口區並入戴廟區和商老莊區。同年,鄆城縣的辛興屯和倪樓鄉的12個村莊劃歸梁山縣。是年,原166個小鄉合並為74個大鄉。梁山縣轄12個區74個鄉。
1958年2月,撤區並鄉,全縣設城關鎮和斑鳩店、銀山、臘山、金山、大路口、小路口、壽張集、黑虎廟、楊營、館里、辛興屯、前集、拳鋪、徐集、信樓、孫庄、開河、韓垓、戴廟、商老莊、宋庄、安山、館驛、管庄、王府集25個鄉。
1958年8月,撤銷鄉鎮。9月,全縣建起7處人民公社:東風(駐銀山)、火箭(駐大路口)、八一(駐黑虎廟)、水泊(駐蘆里)、七一(駐後集)、紅旗(駐黃庄)、衛星(駐中孫庄)。11月2日,全縣7處人民公社組成一個聯合體,稱作梁山縣人民公社,原公社改為管理區,原管理區改為營,原生產隊改為連。
1959年1月20日,梁山縣人民公社改為縣聯合人民公社,恢復原人民公社及管理區。同年11月,公社名稱改為以駐地命名,並將7處人民公社調整為銀山、大路口、黑虎廟、蘆里、城關、拳鋪、徐集、開河、孫庄、小路口10處人民公社。
1960年3月,汶上縣的東平、沙河站人民公社和須城、寅寺人民公社的一部分及平陰縣的黃花園、東阿人民公社各一部分劃歸梁山縣。同時,將梁山縣開河人民公社和孫庄人民公社的部分村莊劃給汶上縣。
1961年3月,區劃再調整,將寅寺、沙河站、東平3處人民公社劃回汶上縣;將黃花園、須城人民公社劃歸平陰縣;將開河人民公社及原孫庄人民公社的小屯村劃歸梁山縣。是年12月,將銀山人民公社劃分為斑鳩店和銀山人民公社。
1963年5月,將大路口人民公社劃分為大路口和壽張集人民公社。
1965年2月,增設戴廟、商老莊、大安山、小安山、館驛5處人民公社。至此,梁山縣轄城關、斑鳩店、銀山、戴廟、商老莊、大安山、館驛、小安山、壽張集、大路口、小路口、黑虎廟、蘆里、拳鋪、開河、徐集、孫庄17處人民公社。
1971年10月,開河、孫庄人民公社分別更名為韓垓、韓崗人民公社。
1978年12月,增設王府集人民公社。
1979年1月,建信樓、趙堌堆人民公社。
1982年3月,蘆里人民公社更名為馬營人民公社。同年12月,城關人民公社改稱梁山鎮。1983年,全縣共有19處人民公社和1個鎮。
1984年2月,撤社改鄉。全縣改建6個區,5個鎮,27個鄉。即:梁山鎮;城郊區,轄壽張集鄉、館里鄉、馬營鄉、前集鄉、後孫庄鄉;銀山區,轄銀山鎮、斑鳩店鄉、豆山鄉、崑山鄉、司電鄉、戴廟鄉;小路口區,轄小路口鎮、大路口鄉、鄆陳鄉、趙堌堆鄉、黑虎廟鄉、楊營鄉;徐集區,轄徐集鎮、拳鋪鄉、方廟鄉、信樓鄉;韓崗區,轄韓崗鎮、韓垓鄉、開河鄉、袁口鄉、王府集鄉;小安山區,轄小安山鄉、館驛鄉、李官屯鄉、大安山鄉、商老莊鄉。
1986年1月,將梁山縣東平湖區的銀山區及所轄的斑鳩店鄉、豆山鄉、崑山鄉、司里鄉、戴廟鄉(32個村莊)、銀山鎮和小安山區所轄的大安山鄉、商老莊鄉(23個村莊)劃歸東平縣。
1987年2月,撤銷區級建制。至1993年,全縣共轄24處鄉鎮709個行政村。
2000年,全縣由24個鄉鎮縮減為14個鄉鎮:梁山鎮、徐集鎮、小路口鎮、韓崗鎮、拳鋪鎮、楊營鎮、韓垓鎮、館驛鎮、小安山鎮、壽張集鎮、黑虎廟鎮、馬營鎮、趙堌堆鄉、大路口鄉。
2008年,將徐集鎮整建制並入拳鋪鎮,建設新型鄉鎮,調整充實梁山風景區管委會,將風景區周邊18個村莊劃歸風景委。
2013年梁山縣共轄13個鄉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風景名勝區,672個行政村,73萬人。

H.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地區的主要抗日軍隊有哪些

九一八事變發生前來,在東自北已經有了多支抗日隊伍,如「東北工農抗日游擊大隊」(對外稱東北抗日救國軍第一補充團)、「抗日救國游擊總隊」、「抗日救國游擊軍」、「東北人民革命軍」、「東北抗日同盟軍第四軍」、「東北抗日聯軍第四軍」等。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這些抗日隊伍聯合在一起,形成東北抗日聯軍。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的部分愛國官兵和各階層群眾,不顧蔣介石的不抵抗命令,相繼組成各種名目的抗日義勇軍,抗擊侵略者。其間,中國共產黨迅速派出羅登賢、楊靖宇、趙尚志、周保中、李兆麟、魏拯民、馮仲雲等重要幹部到東北,組建東北抗日聯軍,與自發組織起來的東北義勇軍一道,在白山黑水間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從而拉開了中國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東北抗日聯軍,是在日本軍國主義侵入東北之後,在黨的直接領導下,通過不同方式,經過不同發展階段,先後建立起來的11個抗日武裝部隊的總稱。它是在中共滿洲省委和各級黨組織領導下成立的。

I.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國內情況

二戰前,日本人的日子其實挺好過的。雖然日本沒有英美等歐美列強發達富裕,但在亞洲首屈一指,是亞洲唯一的工業國。當時的日本已經擺脫了貧窮落後的面貌,日本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都非常具有現代化的氣息,國內民眾也基本都能吃飽飯。

可以說在當時來講,日本人的生活是非常安逸和富裕的,甚至讓人羨慕。但戰爭爆發後,這種情況徹底改變了。

1936年,由日本軍部支持的廣田弘毅正式上台組閣,標志著法西斯政權在日本正式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次年,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日本進入戰爭狀態。由於日軍遭到了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日本陷入了中國戰爭的泥潭。

日本是個小國,資源匱乏,底子也很薄,沒多久外匯儲備就用光了,財政也開始入不敷出。由於日本無法在國外借到錢,所以只能從國內百姓身上想辦法。為了支援前線,日本人開始節衣縮食,民眾紛紛把積蓄拿出來購買政府發行的公債。但沒多久,日本國民就已經沒有什麼積蓄,全都過的緊巴巴。

沒錢不可怕,節衣縮食還能對付一下。問題是,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是個無底洞。由於戰爭規模越來越大,所以日本政府財政和資源的缺口也越來越大。為了維持戰爭,日本把國內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到軍事上,並加大了對國內民眾的掠奪,連日本國民的口糧都被徵用了。

城裡人再也吃不上雪白的大米,即使條件好一些的也只能吃一些摻雜粗糧的糙米。而鄉下的農民們就更慘了,農民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基本上全部都要上交國家,自己只能吃粗糧和野菜。一到冬天來臨,很多沒吃沒喝的日本農民根本撐不過寒冷的冬季。所以,每年日本農村很多地方都會出現餓死人的情況。

日本人不僅忍飢挨餓沒飯吃,他們的日用生活品也非常匱乏。由於執行配給制,日本國民手裡又沒有錢,所以他們只能分到數量很少、質量極差的生活品。大部分日本人分到的衣服是一種用木漿和樹皮混合著粉碎的廢舊棉布製作的粗製服裝。

這種服裝非常易碎,穿著也不舒服,但能夠分到一套衣服已經非常不容易,因為有的人連衣服都沒有。至於糖、油、肥皂等生活日用品,對於日本人來說完全屬於奢侈品。二戰後期,為了滿足戰艦的燃油需求,日本政府把老百姓炒菜做飯的豆油都給徵用了,老百姓做菜只能用水煮。

公園里的鐵柵欄、路邊的井蓋甚至家裡的收音機和門板也都被徵用了。實際上,日本政府征不徵用已經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因為大部分民眾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了。由於盟軍的轟炸,大量房屋被炸毀,很多人只能住又臟又臭的下水道,和老鼠住在一起。當時日本人的生活可想而知。

更讓他們難以忍受的是,他們沒有任何自由和權力,除了為國家賣命什麼都不能做。即使不被拉到前線充當炮灰,也要在後方像機器人一樣進行超長時間和超長強度的乏味工作,忍受著折磨,為所謂的大日本帝國「聖戰」服務。

所以「滿洲」成為了日本人心目中的樂土,他們都夢寐以求的希望能到滿洲去,因為滿洲國被日本軍部宣傳的簡直就是世外桃源。實際上,真的如此嗎?答案自然不是,當時的滿洲並不比日本本土民眾生活的好多少。不過滿洲擁有他們渴望的和平。

畢竟如果沒有戰爭,也許他們會生活的更好,也不會落到顛沛流離、忍飢挨餓的地步。但不管怎麼說,他們都參與了日本的對外侵略,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他們都充當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幫凶,即使忍飢挨餓、遭到轟炸,也不值得人們同情。

(9)梁山縣抗日戰爭抗聯七區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日本國內環境:

日本經濟危機

1929年10月,由美國開始的經濟危機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日本在危機中遭受沉重打擊,國民經濟虧損,黃金不斷外流,工業萎縮,農業告急。為了擺脫世界經濟危機造成的深重困擾,轉移國內的注意力,日本帝國走上侵略道路,日本軍國主義者加緊實施其既定的侵華政策。

國際環境

九一八事變後,國際局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特別是各主國聯調查團調查南滿鐵路被炸情況要國家對日本侵略中國所採取的綏靖政策,客觀上縱容了世界法西斯勢力的發展和相互勾連。

中國政府曾將希望寄託於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然而西方政治家們此時主要精力集中於歐洲戰場,未向中國伸出援手。國聯的綏靖主義態度使日本對國際社會不再心存忌憚,它向日本發出了一個錯誤的信號,嘗到了甜頭的日本從此在侵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J. 抗日中國人一定要記住的人物作文800

旱河上,巨大的橋型暗堡中向外噴吐著罪惡的火舌;橋型暗堡下,一個全副武裝的年輕戰士巍然挺立,單手托舉著炸葯包,導火索燃燒著,冒著青煙哧哧作響,戰士高聲呼喊著:「為了新中國,沖啊!」這喊聲,震撼山河;這喊聲,穿透硝煙,成了千萬人的呼喊;這喊聲,至今還回盪在我們的耳邊。
董存瑞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劉胡蘭
1946年秋天,國軍隊大舉進攻陝甘寧邊區,住文水一帶的八路軍調往晉西作戰,閻錫山趁機掃盪晉中平川,形勢惡化。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中共文水縣委根據上級指示,決定留少數幹部組織「武工隊」,堅持敵後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劉胡蘭也接到上山的通知。但經過鍛煉逐漸成熟起來的劉胡蘭,想到自己年齡小易於隱蔽,敵後工作更需要她,請求留下來堅持斗爭,上級批准了她的請求。在艱苦的環境里,她深入敵區;收集情報,發動群眾,開展斗爭。經常出入「青紗帳」,隱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協助「武工隊」鎮壓了雲周西村罪大惡極的反動村長石佩懷。
黃繼光
攻打上甘嶺的戰斗是1952年10月14日開始的。主力部隊是我們45師的134團和135團。黃繼光當時是135團二營六連的通信員。
上甘嶺戰役打響後, 他被抽到營部當通信員。六連的戰斗任務是依次收復六號、五號、四號和零號陣地。拿下了前面的三個陣地後,六連的90多人只剩下十來個人了。19日凌晨,連長萬福來把剩餘的戰士編成三個爆破小組,對零號陣地的幾個地堡實施爆破。結果,三個爆破組輪番上陣,全部傷亡殆盡。
正在這時,黃繼光、吳三羊和肖登良沖了上去。他們三個人交替掩護爆破,很快炸掉了三個小地堡,只剩下最後一個大地堡了。這時,吳三羊犧牲了,肖登良也重傷後奄奄一息。指導員在敵照明彈的光亮上看見只剩黃繼光一個人帶著傷在運動時,連忙爬過來用機槍掩護黃繼光。黃繼光拖著受傷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後奮力投出一顆手雷。不料這個大地堡很堅固,手雷爆炸後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敵人的機槍依然瘋狂噴吐著火舌。這時,黃繼光的身體向機槍射孔果斷移動,用身體堵住了那條熾烈的火舌……
王二小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八女投江
「八女投江」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軍,與日軍血戰到底而決不屈服,最後集體投江殉國的英勇事跡。
1938年夏天,日本關東軍糾集偽蒙、偽滿軍在松花江下游展開了「三江大討伐」,東北抗聯第4、5軍為擺脫困境決定向西轉移,遭到日軍多次圍追堵截,犧牲了很多抗聯戰士。10月,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第1師的一支百餘人的隊伍被烏斯渾河擋住了去路,隊伍中有第5軍婦女團的八名女戰士,她們是:冷雲(原名鄭志民)、胡秀蘭、楊貴珍、郭桂琴、黃貴清、李鳳善、王惠民、安順福。抗聯隊伍經過幾日的奔襲,戰士們又餓又累,師長決定在岸邊休息一夜明天早晨過河。10月的北方天氣已經非常寒冷,部隊在河畔露營後,燃起了幾堆篝火取暖。日偽特務葛海祿發現了江邊有篝火閃動,向日本守備隊報告有抗聯戰士在江邊休息。後半夜,日軍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軍與偽軍將抗聯戰士包圍。拂曉時,抗聯戰士們發現了日軍,急忙向外沖。冷雲比較冷靜,命令七名女戰士卧倒,敵人沒有發現她們,向大部隊逼近。此時情況十分危急,在此生死關頭冷雲果斷地組織女戰士殿後,從背後襲擊敵人,吸引日軍火力,掩護大部隊突圍。敵人一下子慌了神,以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們還擊,大部隊乘機突出了日軍的包圍圈。沖出去的同志最後聽到她們齊聲喊――「快往外沖啊!保住手中槍,抗戰到底!」日軍在得知她們只有八名女兵時,變的更加猖狂邊打邊叫:「乖乖投降吧!皇軍不會虧待婦女!」當大部隊發現還有八名女戰士沒有沖出日軍的包圍後,多次組織抗聯戰士回來營救,因日軍火力強大未能成功。被包圍的八名女戰士投出了最後一顆手榴彈,趁敵人卧倒的機會,毀掉槍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烏斯渾河中……寫下「八女投江」的壯麗篇章。 8名女戰士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獻出了她們年輕的生命,她們中最大的25歲,最小隻有13歲。
趙一曼
趙一曼的原名叫李坤秦,她1905年出生在四川省的一個封建地主家庭里。她勤奮好學,從小就向封建習俗示威。她逃脫了裹小腳的惡習,她還帶頭把長辮子剪了,從此走上了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1926年趙一曼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1年「九.一八」事件後,日本侵略者佔領了東山省。在這緊急的關頭,中國共產黨派出大批優秀幹部到東北發動人民抗日戰爭。趙一曼就是其中的一員。在復雜的對敵斗爭中趙一曼經受了種種挑戰。為了便於工作,她毅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鄉下,一直到犧牲,她一直沒見過自己的孩子。
1935年趙一曼在白雪茫茫的山林中被捕了。敵人用用盡了殘酷的手段,也無法使趙一曼開口。1936年8月2日,敵人用子彈取了趙一曼年輕的生命。
抗日英雄楊靖宇事跡讀後感
抗日英雄楊靖宇事跡讀後感
本學期里我們學習了很多篇關於抗日戰爭及抗日英雄的故事,讀著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面對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中國人民進行了英勇抵抗,涌現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最讓我敬佩的是愛國革命家----楊靖宇。
楊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一戶貧困農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五次被捕,受過嚴刑拷打,堅貞不屈;出獄後,繼續從事革命工作。在楊靖宇努力下,1934年2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總第一軍成立,楊靖宇任軍長兼政治委員。在楊靖宇的領導下第一軍很快發展到上萬人,給日軍很大的打擊。1937年楊靖宇的隊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它猶如一股鐵流,一次次給日軍打擊。楊靖宇的威名震動全東北。日軍調集重兵,發動更加瘋狂的圍剿和征討,懸賞萬元捉拿楊靖宇。19402年,由於日寇的「圍剿」與屠殺,東北的嚴寒、極度飢餓和疲勞,使抗聯部隊陷入極端的困難之中。這一天,楊靖宇的部隊已經五天沒有一點食物了,他和剩下的十幾名戰士忍受著飢寒、疲勞,與敵人奮戰,後來其他戰士都犧牲了,楊靖宇仍然邊戰邊走。最後,楊靖宇被100多名敵人包圍時,左右開弓,打死打傷20多名敵人。他被敵人槍彈打中了右手,他就用左手還擊敵人,腹部又中了一彈,鮮血直流,他把最後一顆子彈流給了自己,犧牲時年僅35歲!
將軍死後,經日軍解剖,發現他胃裡竟全是野草和棉絮,沒有一粒糧食。我難以想像楊靖宇將軍是如何將它們咽下,是如何支撐著自己高大的身軀,又是如何與敵人進行殊死搏鬥,我心中的敬意猶然而升。
楊靖宇將軍的故事告訴我們,當時生活條件這么艱苦,而楊靖宇還有這么堅定的信念,我們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是千千萬萬個楊靖宇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呀!我們可一定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呀!我們要保持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在學習上我們要克服困難,我們要像將軍那樣堅持不懈,頑強拼搏,長大後為振興中華而奮斗。
英雄人物
_<<讀狼牙山五壯士>>有感
夜靜悄悄的,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
今天,老師帶我們學習了《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它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後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英勇跳崖的故事。
每當回想起五位戰士的壯舉,我便感到十分慚愧。作為一名少先隊員,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遇到困難就退縮,遇到問題就逃避。怕困難、怕堅苦、怕挫折。。。。。。跟他們相比,我們戰勝的一頂點的困難,算得了什麼?
五位戰士的壯舉所表現出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氣節深深感動了中國人民,他們被人們譽為「狼牙山五壯士」。為紀念表彰五位抗日英雄,政府在棋盤陀峰頂修建了「狼牙三烈士碑」,1959年5月更名為「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當年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為紀念塔題詞:「視死如歸本革命軍人應有精神,寧死不屈乃燕趙英雄光榮傳統。」
英雄人物,名揚天下。
小兵也是英雄
1937年中國暴發了一場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抗日戰爭,日本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但我們中國人不怕,張嘎就是一個典型的人物。張嘎很聰明也很勇敢,他恨日本人心如刀割,最佩服的是那一次被日本人抓進司令部,聰明的小腦袋就想辦法逃出,在這么多的日本人面前爬上樹逃走,還留了一句「司令部我想進就進,想出就出。」帶走微笑譏怒小日本走了。還有一次在日本人包圍,帶著最重要的任務。日本人包圍了村子尋葯。八路軍把葯品放上馬車運走,張嘎把葯品放下馬車,獨自空車跑,小日本被張嘎騙得很可憐。這部小說:「中國在落後武力下趕出日本侵略者。」八路軍在日本軍的追擊下組織游擊隊,說明當時全中國都積極抗日,團集起來保衛祖國。
我對張嘎是又擔心有依賴,他做事完全不像小孩,做其事來都很嚴肅,在我的心目中他算是一個小英雄。他把八路軍當做自己父母,把幾個小八路軍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作者把張嘎在最危險最關鍵的時候出現,寫出了對張嘎的重要性。還有他帶領幾個小八路抗日。表現出張嘎的作戰經驗。在戰場中犧牲的部隊對於張嘎來說很悲傷,內心充滿報仇,有時候沖動得去找小日本報仇,但八路軍們不給去,此時他的表情和動作顯示出恨日本人無法形容。我們心目中的小英雄能理解祖國面臨的危機和民族內心裡的痛,能感受老百姓的心情,可以說是人小鬼大。在戰爭和壓迫中能克服種種困難,在生活方面不斤斤計較,既然是一個小孩就有這種愛國精神,那麼作為大人後該比他做得好一小點也不會有多大困難吧!但是有些人做小日本的英雄,那種人真是可怕而最討厭。中國人的兒子去做日本人的走狗,我為他那種人悲傷,更為他們羞恥。如今中國有了好較,趁著這個機會再努力一點。或相信生活會更加好。
我把這篇小說拿到這個時代來說就有很多很多的例子回答所有的讀者。比如從我說起;我在學習方面總是漏洞百出總是有一科目在拉分,所以總分上不去,別人能全面進攻,而我為什麼總是淘汰者,每次考試語文不及格這有點像故事中的漢奸總是跟在別人的屁股,真是悲哀啊!又如,現在滿街都是貼著「珍愛生命,遠離毒品」但是有些人染上了毒品,自己的心也隨著想歪了。身體不是自己控制,是魔鬼控制就像故事裡的軟弱無能的人。就像我們曾經背過考過的名言句「有的人死了比泰山還要重,有的人死了比鴻毛還要輕」他們這類人就是比鴻毛還要輕,飄在寒風中充當自然界的數量。真為他們丟臉啊!現在中國又出現了一種重大問題「領土不能夠完整,祖國不能夠統一」有些反華勢力想把台灣從中國界內分裂,但我相信它最終能夠回到祖國的懷抱當中,因為中國的先驅者播下了勝利的果實「堅持一個原則,只有一個中國」就像故事裡的張嘎勝利是屬於他的。
指導教師:張勇
書,我的精神家園
問世間,書為何物?只叫人廢寢忘食,手不釋卷。
書,是台燈一盞,在迷惘的黑夜,讓我眼前一亮,我跟隨這光亮去探索世界的奧妙;書,是香茗一杯,輕啜一口,茶香繞齒;書,是一把鑰匙,帶領我打開蘊藏了無窮力量的智慧寶庫。_書,是我溫暖的家園。
從小,我便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我的小書櫥上,堆滿了《十萬個為什麼》,《說岳全傳》《三國演義》《水滸傳》,《成語故事》……是它們,砌成了我的精神家園!
我喜歡沉浸在靜謐的夜裡,沉浸在書的馨香中,安靜的去思索,去與橫卧在書中的每一個靈魂自由自在地交流……
翻開《三國演義》,我猶如進入一個處處勾心鬥角,刀光劍影的戰場;翻開《西遊記》我猶如進入了一個騰雲駕霧,變化多端的神奇境界;翻開《水滸傳》,眼前出現了一個個疾惡如仇,除暴安良,集正義於一身的梁山好漢;翻開《紅樓夢》,我哀嘆林黛玉悲情葬花,陪她閑逛於榮國府花圃,與劉姥姥共進大觀圓……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故事,讓我遲遲不肯放下手中的書,盡管我的雙眼早已疼痛不已……
書呵,我美麗的精神家園!
走進我的家園,翻開厚厚的歷史書,古今中外的一幕幕清晰地呈現在我眼前。看我國聞名中外的四大發明,一種自豪之情油然而生;看抗日戰爭,既為日本鬼子的惡行感到深痛惡絕,同時也為那捨身報國,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英勇的抗日將士們而感到敬佩……
書,我的精神家園,它不但是一本記載著歷史的書,也是一本教人道理的書哇!不由想起一句話:「書,是人類的精神糧食。」而我認為,書本不但是人類的精神糧食,還是使我的精神家園一片蔥綠,使我心田變得肥沃的養分。書,讓我充實,給我快樂。
翻開一篇篇的散文,立馬給了我一種清新,脫俗之感。讀朱自清的《背影》,文中雖沒有華麗的詞藻,但在字里行間卻無不流露著父親對兒子那深深的愛;質朴的詞彙和細膩的感情,在輕翻書頁的過程中,縷縷書香化作空氣,在我的精神之家中飄盪,使我沉迷於此間,流連忘返……
翻開書本,在這家園里暢游,此時的我幾乎「與世隔絕」,時間觀念亦停留在書中,即使泰山崩於前我也未必知所謂何事,這時,我正與書中人物同喜共悲,笑可恥之徒,同情苦難之人,贊英雄好漢……與作者共鳴,何等的自在,愜意,我樂此不疲!
書,就如一根細絲,不經意間,與我相連,連住了我的心靈……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在我的精神家園里,讓思緒飛揚,讓激情盪漾,讓青春永駐!

閱讀全文

與梁山縣抗日戰爭抗聯七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