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反法西斯戰爭75

抗日戰爭反法西斯戰爭75

發布時間:2021-02-05 17:31:33

㈠ 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看法

一、中國抗日戰爭對遏制世界法西斯勢力作出了重大貢獻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世界范圍內產生的法西斯主義,盡管在20世紀20年代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下受到遏制,但是隨著以希特勒為代表的擴張狂人的軍事力量的加強,以及日本要征服中國然後征服亞洲並最終爭霸世界的目標的確立,戰爭的陰影籠罩了世界。以1931年日本公然發動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和1933年希特勒當選德國總理,納粹黨掌握德國政權為標志,法西斯勢力終於瘋狂實施了上個世紀30年代的慘絕人寰的侵略行動。

面對日本在中國東北的侵略暴行,英、法等國無意為一個遙遠的被侵略國家伸張正義,美國也僅僅是堅持沒有實際行動支持的「不承認主義」。由於得到了英、法、美等國的漠視、縱容,日本的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勢力日益囂張。1935年義大利開始侵略衣索比亞;1936年德國和義大利以對叛軍公開援助的方式干涉西班牙內戰;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法西斯的侵略戰火迅速蔓延到歐、亞、非三大洲。日本侵華初期,日本統治階層認為只要一個月日軍便可「凱旋班師」。但是,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努力和直接推動下,中國出現了抗日救亡的高潮並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戰場特別是解放區戰場的抗日斗爭仍然十分激烈。日本為了把它在中國的佔領區變成「兵站基地」,以75%的侵華兵力對抗日根據地進行「總決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展開持續不斷英勇頑強的游擊戰爭,1943年,八路軍和敵人作戰24800餘次,斃傷敵偽軍136000餘人,極大地摧毀了日軍的作戰力量,從根本上動搖了日軍無往不勝的狂妄野心。同時中國戰場的戰斗有力地支持了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反攻。到1945年日本戰敗時,向中國戰區投降的日軍共128.3萬人,這個數目大約相當於全部海外日軍274.6萬人的46.7%。因此,1945年1月6日羅斯福在致國會的國情咨文中再次表示,我們「忘不了中國人民在七年多的長時間里怎樣頂住了日本人的野蠻進攻和在亞洲大陸廣大地區牽制住大量的敵軍」。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中堅力量,削弱了法西斯勢力的作戰能力,打擊了法西斯勢力的狂妄,有效地遏制了世界法西斯勢力。

二、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宣告了法西斯勢力的徹底失敗

中國戰場的戰斗有力地支持了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反攻,贏得了美、英等盟國的認可。為法西斯勢力的逐步徹底滅絕奠定了客觀的現實基礎和心理預期。為了使中國堅持對日本的有效作戰,美、英等國特別是美國在廢除對華不平等條約問題上的態度逐漸積極起來,而此時的國民政府也及時抓住這一歷史機遇,決心解決這個問題。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分別在華盛頓和重慶簽訂《中美關於取消美國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之條約與換文》和《中英關於取消英國在華治外法權及其有關特權條約與換文》,宣布取消美、英兩國在中國的治外法權及有關特權;取消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終止該條約及其附件給予兩國的一切權利;兩國放棄在北平使館界、上海和廈門公共租界所享有的權利,並協助中國政府收回這些地區的行政管理權和官方資產;取消兩國在通商口岸的特別法庭權,在上海和廈門公共租界的特區法院制度,在中國領土內各口岸僱用外籍引水人的權利,兩國船舶在中國領水內沿海貿易與內河航行的權利,兩國軍艦駛入中國領水的權利等項特權;英國交還天津和廣州的租界,放棄英籍海關總稅務司權;等等。在美、英的影響下,其他在華享有特權的國家也相繼宣布放棄在華特權,與中國簽訂新約。盡管中美、中英新約並不完美,例如英國就拒絕交還香港和九龍,但應當承認,這些新約的簽訂,標志著在法理上結束了西方列強在中國享有的百年特權,雪洗了中國人民的百年恥辱,使中國從此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地位,獲得了國家的獨立,成為國際社會中的平等一員。在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偉大戰爭中,中國人民以血肉之軀,浩然正氣,贏得了世界的尊重,促進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迫使法西斯勢力無立錐之地,宣告了法西斯勢力的徹底失敗。

三、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

在法西斯的嚴重威脅和咄咄逼人的進攻面前,一些不堅定的反法西斯力量開始動搖。巴黎和倫敦都有徹夜跪在教堂的民眾,祈求上帝讓法西斯分子回心轉意。當時的英國首相張伯倫,甚至專門乘飛機去德國和希特勒簽訂《慕尼黑協定》,期望以此遠離法西斯的戰爭。但是,這一切溫和的舉動都沒有遏止瘋狂的法西斯勢力,反而助長了法西斯分子的囂張氣焰。此時,在亞洲戰場,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努力和直接推動領導下,中國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出現了抗日救亡的高潮。盧溝橋血戰、淞滬抗戰、平型關戰役、台兒庄戰役以及武漢和廣州戰役中,中國軍隊頑強作戰,日軍遭到重創。在平型關大捷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包圍擊潰日軍精銳部隊板垣師團的一個旅團4千人,消滅其3千餘人,這是日軍在中國戰場上首次遭到的殲滅性打擊,大大的潰敗了囂張的日本軍國主義的同時,更增強了世界反西斯革命力量的戰斗信心。隨後英、法相繼對德國宣戰,世界反法西斯運動風起雲涌。國民黨戰場方面陸續進行了第一次長沙戰役、桂南戰役、棗宜戰役、豫南戰役、中條山戰役、第二次長沙戰役等,抵抗了日軍的瘋狂進攻;八路軍方面則發動了著名的百團大戰,削弱了日軍的作戰力量。中國人民以自己的英勇抗戰和民族的巨大犧牲,緩解了歐洲戰場的壓力,更進一步增強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信心,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精神基礎。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既是偉大的中華民族的勝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勝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既向世界昭示了法西斯反動勢力的脆弱,也向世界昭示了中國人民抗擊罪惡、捍衛正義的偉大不屈服的民族精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世界法西斯勢力的永遠遏制具有歷史的和現實的深遠意義。

㈡ 抗日戰爭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接見的各國總統一共有哪些

22位國家元首、外國領導人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波黑主席團輪值主專席喬維屬奇,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捷克總統澤曼,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卡比拉,埃及總統塞西,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阿塔姆巴耶夫,寮國國家主席朱馬里,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緬甸總統登盛,巴基斯坦總統海珊,韓國總統朴槿惠,俄羅斯總統普京,塞爾維亞總統尼科利奇,南非總統祖馬,蘇丹總統巴希爾,塔吉克總統拉赫蒙,東帝汶總統魯瓦克,烏茲別克總統卡里莫夫,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越南國家主席張晉創。
10位政府官員、領導人代表
衣索比亞總理海爾馬里亞姆,萬那杜總理基爾曼,阿根廷總統代表、副總統兼參議長布杜,古巴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兼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迪亞斯-卡內爾,阿爾及利亞總統代表、民族院議長本·薩拉赫,波蘭眾議長基達瓦-布翁斯卡,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黨中央書記崔龍海,泰國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巴威。
6位國家前政要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菲律賓前總統、馬尼拉市長埃斯特拉達,聖馬利諾前執政官泰倫齊,東帝汶前總統奧爾塔,英國前首相布萊爾。

㈢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歷史背景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英語: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英語:Second 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從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政府發表《告全體將士書》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歷時八年,被稱為八年抗戰,簡稱抗戰;另外一種說法 :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挑起戰爭沖突,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
1931年11月4日,中國軍隊在時任黑龍江省代主席馬佔山指揮下,在黑龍江省泰來縣江橋鎮的哈爾戈江橋阻擊日本侵略軍的戰爭。江橋抗戰被評為有組織、有領導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第一槍,也被評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
在戰爭初期,中國投入大量軍隊以遏制日軍的進攻;隨後交戰雙方即轉入相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力量逐漸發展壯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美國的羅斯福政府正式對日宣戰,中國戰場成為二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簡稱)的主戰場之一。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密蘇里號上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同盟國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對中國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但戰爭過程中民眾的國家觀念得到了增強,戰爭的勝利極大的提高了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牽扯到了五大洲的居民。戰爭分為西、東兩大戰場,即歐洲北非戰場和亞洲太平洋戰場,是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發生的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
1939年9月1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等軸心國及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衛星國為一方,以中國、美國、英國、蘇聯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同盟國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戰爭中軍民共傷亡7000餘萬人,損失達約5萬多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中國、美國、蘇聯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而告終。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日、意等法西斯國家實行侵略擴張、爭世界霸權所挑起的,經過多次局部戰爭逐漸演變而導致全球戰爭。

㈣ 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戰爭

反法西斯戰爭是二戰同盟國對這場戰爭的稱呼。後來成為世界通用的稱呼。
這場戰爭分為東方戰場和歐洲戰場,抗日戰爭和太平洋戰爭就是東方戰場。

㈤ 關於抗日戰爭、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道題。

抗戰勝利的原因:1.抗戰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2.它洗雪了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3.中國抗日戰爭對徹底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具有決定性的作用。4.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這是本人的考試復習資料,請採納。

㈥ 抗日戰爭 反法西斯戰爭70周年有關政治 歷史的相關信息

2015年是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70年前中國人民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回抗答日戰爭,無數英勇軍民身先士卒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抗戰的偉大勝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從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政府發表《告全體將士書》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結束,歷時八年,被稱為八年抗戰。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要戰場。
為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2015年3月國務院專門發布活動通知,活動的主題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並對紀念活動作出總體安排。

㈦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是九月多少日

2015年9月3日

㈧ 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具體有哪些

1937年七七事變到1945年9月日本正式投降期間,民國共消滅100萬日軍,中共共消滅日、偽共30餘萬。民國死傷490萬軍隊,中共死傷20餘萬軍隊。日軍、偽軍共死傷150餘萬人。中國直接損失達5000億人民幣。百姓死亡近3000萬。日本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百姓近10萬。

中國對二戰勝利貢獻甚大,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想想看,如果把中國的100萬日本人放出來,後果會怎樣???

可想而知呀。

在中國戰場我們拖住了日本總兵力的80%也就是說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只有20%.還不算上在日本本土駐防的日本部隊.我們在1995年統計是3500萬傷亡,其中死亡1800萬.日本傷亡230萬.這就是損失 .具體貢獻都是不小的,國民黨在正面戰場上和日本鬼子進行過幾次打的戰役傷亡不小.為最後勝利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好讓我們的部隊和日本的部隊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共產黨的部隊再敵後為敵人也製造了相當的麻煩.使日本了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決定性的作用
如果中國全面投降
日本就會進攻蘇聯
那蘇聯就會戰敗
而且還會有上千萬的中國人去進攻美國
德國也會武裝上千萬各佔領國的人民
日本在中國將會得到夢寐一求的穩固基地
和戰爭資源
美國將被擠出歐亞非
這些地區將被德意日瓜分
美國最後也會戰敗
美國人是怕死的

決定性的作用
拖住日軍陸軍主力,否則日軍將輕而易舉佔領印度,和德意軍隊會師中東,完成對蘇聯包圍,惡化二戰形勢。
決定性的作用
如果中國全面投降
日本就會進攻蘇聯
那蘇聯就會戰敗
而且還會有上千萬的中國人去進攻美國
德國也會武裝上千萬各佔領國的人民
日本在中國將會得到夢寐一求的穩固基地
和戰爭資源
美國將被擠出歐亞非
這些地區將被德意日瓜分
美國最後也會戰敗

㈨ 抗日戰爭75周年分析

是考試還是作業題目吧,作業最好自己獨立完成。。
簡單分析下,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版了,我們還要紀念,為權的就是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不要用仇恨去對待歷史,但也不能忘記歷史,忘記意味著背叛。 但是最終的目的就是——和平、穩定、繁榮昌盛。。。 同時我們強軍、紀念抗戰就是為了防止歷史悲劇重演,維護國家安全,保護反法西斯戰爭成果,維護世界和平………………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反法西斯戰爭75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