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美援朝對新中國產生了哪些影響
國內:提高了中國的聲望,為新中國的建設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國際:沉重打擊了美帝國主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
2. 抗美援朝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暫時分了五方面
第一, 這場戰爭極大地提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地位
中共中央敢於作出出兵決策,中國人民志願軍依靠那樣落後的武器裝備,打敗了完全現代化裝備的美國侵略軍,極大地震動了全世界。美國在總結朝鮮戰爭時說,在這場戰爭中顯示了中國巨大的力量,「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那個軟弱無能的國家了」,中國在這場戰爭中「贏得了聲譽」,「提高了地位」。經過這場戰爭,不但美國而且整個世界,包括當時的社會主義國家都不得不對中國刮目相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一掃中國近代歷史上的屈辱,中國人民真正地揚眉吐氣了,中華民族真正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了。可以說,這場戰爭對於中國人民是自鴉片戰爭以來最了不起的正氣篇。美國在朝鮮戰場上遭到中國人民的沉痛打擊,從此不敢再輕視中國人民,相信中國人說話是算數的。
第二,這場戰爭打破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
美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上和軍事上最強大的國家,恃強稱霸,不可一世。然而侵略朝鮮,遭到了慘重的失敗。這「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國主義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擊敗的。」這對中國具有「恐美病」的人是極大的教育,對亞洲和世界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民族解放斗爭也是極大的鼓舞。
第三,這場戰爭為中國贏得了和平建設的環境,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的生產積極性
戰爭不可避免地要付出巨大的物資消耗,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的勝利,也極大地鼓舞了國內人民,中國共產黨和各級人民政府極大地調動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生產積極性,至1952年底,即按原計劃全面完成了國民經濟恢復,取得新中國經濟建設的第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勝利。全國出現了空前統一和空前安定的政治局面。1953年起順利開始執行國民經濟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使中國取得了進行長期和平建設的環境。
第四,這場戰爭促進了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建設和中國軍事學術的發展
志願軍取得了現代條件下依靠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強敵的寶貴經驗,這場戰爭的作戰經驗,對於後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訓練和保衛國防作戰及援外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於研究打贏現代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也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特別是,這場戰爭極大地促進了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建設,推動了中國軍事學術的發展,使我軍作戰觀念發生了許多重要轉變,主要是:由單一步兵作戰向現代多軍兵種聯合作戰的轉變;由單純地面作戰向現代立體作戰的轉變,由單純前方作戰向現代前後方全面作戰的轉變等等。
第五,中國人民經過這場戰爭創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主要是:不畏強敵,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精神;上下一致,同心協力,團結對敵的精神;高度的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相結合的民族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中國後來的國家建設和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中國人民偉大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爭,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反抗侵略的偉大壯舉,創造了震撼世界的光輝業績,譜寫了新中國歷史上的光輝篇章,是新中國的光榮和驕傲,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她與日月同輝,永久地載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
3. 朝鮮戰爭對當代中美關系的影響
打不打都不會來關系好。自
因為社會意識形態根本就不同。
就好比蘇聯和美國其實從來沒有打過仗。並且還合作抗擊過法西斯。
但是關系好嗎?
如果中國不參戰的話(蘇聯暗中幫助,提供武器和技術人員給中國)。
朝鮮半島將是個統一的發達的民主國家。
朝鮮的金日成最先向南朝鮮(韓國)發動進攻的。
最後韓國抵不過,韓國總統李承晚請求聯合國幫助。
最後美國確切的說是聯合國聯軍進入半島,
使得朝鮮半島北緯38度以南的朝鮮人過上了富裕生活
遺憾的而是北部現在還是很。。。。。。。。。
4.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對中國和世界產生怎樣的影響
抗美援朝戰爭來的勝利,維護了亞源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抗美援朝對於中國恢復國民經濟和開展各項建設事業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為中國爭取到了相當長時期的和平建設的環境。
(4)中國對朝鮮戰爭影響擴展閱讀
抗美援朝對於年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來說,確實是一場十分嚴峻的考驗,因為中美之間不但經濟、科技實力對比懸殊,而且美國還擁有原子彈以及世界上各種最先進的武器裝備,掌握了最強大的軍工生產能力。作為世界霸主,美國還操控聯合國,對其他國家頤指氣使,不可一世。
面對這樣的敵人,沒有強大的戰略定力,沒有卓越的歷史預見性,沒有極其堅定的意志和毅力,是絕不可能作出出兵朝鮮的歷史性決策的。最終,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
5. 中國抗美援朝給中美兩國的關系帶來了什麼影響
1、保護了東北工業系統,而且提供了朝鮮作為東北地區戰略緩沖地區,不再直接受美國軍隊威脅
2、美國認識到了中國不再軟弱,放棄直接對中國發動攻擊
3、導致中美關系直線下降,美國認為中國徹底共產主義陣營
6. 抗美援朝究竟給中國帶來多大的影響
上甘嶺戰役是朝抄鮮戰爭後期僵持階襲段的一次主要戰役,英文稱為Battle of Triangle Hill。戰役由美國第9軍發動,以爭奪朝鮮中部金化郡五聖山南麓村莊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的控制權為主,屬於「聯合國軍」金化攻勢(Operation Showdown)的一部分。此役前後歷時43天,在3.7平方公里的地區,共發射炮彈超過230萬發,雙方傷亡約3萬人。此戰在中美兩國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志願軍4.3萬人「聯合國軍」6萬餘人傷亡情況:志願軍傷亡1.5萬人「聯合國軍」傷亡2.5萬人
7. 抗美援朝的影響
對於中國是鞏固政權,提高了國際地位;對於美國來講,是其戰爭政策受到重大挫折,有利於世界和平;而對於朝鮮來說則意味著長久分裂。
以下主要談對解放軍的影響
抗美援朝對解放軍的影響~ 7月27日,中朝聯合司令部發表戰績公 報。公 報稱:
自1950年6月25日至本日止,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共斃傷俘敵1093839名,其中美軍397543名,擊落擊傷和繳獲敵機12224架,擊毀擊傷和繳獲敵軍坦克3064輛,擊毀擊傷和繳獲敵軍各種炮7695門,擊沉擊傷敵軍艦艇257艘。
其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創造的戰績為:
斃傷敵671954人,俘敵46088人,勸降435人,共計718477人,其中美軍290000餘人;擊毀擊傷敵坦克2006輛、汽車3165輛、裝甲車44輛、飛機10629架、各種炮583門;繳獲敵坦克245輛、汽車5256輛、裝甲車51輛、飛機11架、各種炮4037門、各種槍73262支(挺)。
這是一個豐碩的戰果。
在長期的革 命 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戰果統計方面的嚴肅性是有口碑的,即或是對手,也常有稱道之語。孟良崮戰役攻佔孟良崮後,因清點戰果時發現了尚有萬餘人漏網,粟 裕即令部隊重新投入戰斗,方將國 民 黨 軍整編第七十四師和整編第八十三師一部全殲,就是一例。在軍委作戰局工作過的張清化、雷英夫等老同志也回憶說,當時毛 澤 東、周恩來等軍委領導對統計的准確性非常重視、非常仔細、非常認真。
淮 海 大 戰時曾 為殲滅黃 維 兵 團的騎兵究竟是一個營還是一個團就不厭其煩地往返電報與參謀人員反復核實。畢竟這關繫到對戰場形勢的基本估計,也必須認真核實。
然而在朝鮮 戰場上,雙方大多數時間都處在陣 地 戰狀態,任何一方絕對控制戰場或繳獲對方全部擋案的情況都很少,除俘虜人數外,對對方的殺傷數字只能靠估計和推測。在使用遠射程攻擊武器時尤其如此,所以雙方對戰果統計數字出現誤差都是難以避免的。
筆者認為,中朝軍隊對殲滅美軍的估計數字可能偏高,美軍當時雖然先後有120餘萬人參戰,兵力最高時亦有58萬之多,但在朝保持的地面部隊人數最高時也只有40餘萬人(韓軍最高兵力達到64萬餘人)。而對韓軍的估計數字可能偏低,韓軍不易捕捉,敗陣後即化裝四散奔逃,往往統計數低於其實際損失數。戰爭初期尤其如此。
中國人民志願軍也付出了重大的傷亡。
自1950年10月25日參戰至1953年7月27日停戰,中國人民志願軍共陣亡114000餘人,醫院救治戰斗和非戰斗負傷的傷員383000餘人次,其中救治無效致死者21600餘人,去掉傷員因第二、第三次負傷而造成統計上的重復數字和救治無效死亡以及非戰斗負傷者,故最後確定的戰斗傷亡減員總數為366000餘人。
除傷亡減員外,志願軍還有29000餘人失蹤,失蹤者中除在美方戰俘營中的21400餘人外,尚有8000餘人下落不明,估計多已在戰地或在被俘後死亡。
如此可以確定,加上失蹤,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共計戰斗損失390000餘人。
除戰斗損失外,醫院還收治過患病住院的軍民450000餘人次,其中病亡者13000餘人,加上陣亡、因傷救治無效死亡等明確死亡者和失蹤後估計已死亡者,在整個抗 美 援 朝戰爭中,中國 軍民因各種原因死亡的人數在1 5 6000餘人左右,這是一個巨大的犧牲。
加上朝鮮人民軍的傷、亡、失蹤數字,中朝軍隊共付出628000餘人的兵員損失代價。
在戰爭中,中國 軍隊共消耗各種物資560萬噸,其中彈葯一項即達25萬噸,開支戰費62億元人民幣。中國 軍隊共戰損坦克9輛、飛機231架、各種炮4371門、各種槍87559支(挺)。對於一個新生的國家來說,這是一個相當昂貴的支出。
為了最寶貴的獨 立、自 主和國 家 安 全環境,這個支出,值!
聯合 國 軍的數字與中朝方的統計大相徑庭,而且前後不一。
1953年10月23日,美聯社曾發表了一個數字,稱聯合 國 軍方面的傷亡和失蹤/被俘總數為1474269人,其中美軍戰斗傷亡及失蹤人數為144360人。
1957年,在朝鮮戰爭中曾擔任過美步兵第七師師長、後來又先後擔任過美國遠東戰區司令官、美國陸軍參謀長、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萊曼.蘭尼茲爾上將曾在漢城對此說予以認同。但韓國方面後來聲稱,這個數字包括平民的傷亡。
韓國 軍隊報出的戰損數字最為混亂。
根據美聯社公開的數字,韓國方面共損失1312836人,其中陣亡4 1 5004人,傷殘425868人,失蹤459428人,被俘12536人。
而1976年韓國國防部戰史編寫委員會出版的《韓國戰爭史》則聲稱,聯合國 軍方面的傷亡及失蹤/被俘數字是1168160人。而韓國 軍隊的損失為984400餘人,其中陣亡227800餘人,負傷717100餘人,失蹤43500餘人。
這個數字與中朝方估計殺傷韓軍的數字相差不算太遠。但韓方另外的資料聲稱這其中包括非軍事人員的傷亡數字。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徐焰大校認為,細究起來,韓國方面承認的最低的軍人戰斗傷亡約為30餘萬人,失蹤10萬餘人,失蹤人數中作為戰俘遣返者僅7800餘人。
戰爭期間,韓軍曾多次陷入整體性混亂,其統計數字水分很大。美國 軍方的數字雖然也有過變動,但相對來說前後比較一致。
據美國方面近年的數據統計,在整個戰爭中,美國 軍隊共計陣亡33629人,其他原因死亡20600餘人,負傷103248人,被俘後遣返3746人,另外尚有8142人失蹤,估計也只好歸於死亡一類。共計損失169300餘人。
戰史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徐焰大校認為,相對於韓國 軍隊來說,美國 軍隊這個統計數字要更可靠一些。按美國的國家體制,在死亡人數上不太可能出現大的差錯,否則如果有人沒有列上陣亡名單,刻上朝鮮戰爭美軍陣亡將士紀念牌,那麼死者家屬肯定會折騰,一折騰,輿論界掀起的軒然大波會讓合眾國政府極為難堪。
筆者與徐焰教授持相同看法。不過對於美軍的傷者數字,筆者認為或有偏低之嫌,按常規戰爭的一般規律,傷與亡的比例大致符合一比三的統計概率,而美軍的戰場救護條件較好,傷者所佔比例似應更高,中國 軍隊戰場救護條件遠不如美軍,傷者比例似應更低。
其它國家軍隊損失情況為:
英國:陣亡710人,負傷2278人,失蹤1263人,被俘766人,共計5017人。
土爾其:陣亡717人,負傷2246人,失蹤167人,被俘217人,共計3349人。
澳大利亞:陣亡291人,負傷1240人,失蹤39人,被俘21人,共計1 5 91人。
加拿大:陣亡309人,負傷1055人,失蹤30人,被俘2人,共計1396人。
法國:陣亡288人,負傷818人,失蹤18人,被俘11人,共計1135人。
泰國:陣亡114人,負傷794人,失蹤5人,共計913人。
希臘:陣亡169人,負傷543人,失蹤2人,被俘1人,共計7 1 5人。
荷蘭:陣亡111人,負傷589人,失蹤4人,共計704人。
哥倫比亞:陣亡140人,負傷452人,失蹤65人,被俘29人,共計686人。
衣索比亞:陣亡120人,負傷536人,共計656人。
菲律賓:陣亡92人,負傷299人,失蹤57人,被俘40人,共計488人。
比利時、盧森堡:陣亡97人,負傷350人,失蹤5人,被俘1人,共計453人。
紐西蘭:陣亡34人,負傷80人,被俘1人,共計1 1 5人。
南非:陣亡20人,失蹤16人,被俘6人,共計42人。
日本:陣亡數人,被俘1人。
以上合計,其它國家軍隊兵員損失約為17200餘人。
幾方面數字匯 總,在整個朝鮮戰爭期間,聯合國 軍方面所確認的最低人員損失統 計數字是:聯合 國 軍的人員損失在58萬人以上。而這個數字中,估計由中國 軍隊造成的損失佔2/3以上,也就是38萬人以上。
也就是說,即使按聯合國 軍方面承認的最低統 計數字,中國 軍隊與聯合 國 軍的人員損失也大致相當。這在聯合 國 軍火力強度高於中國 軍隊十多倍,技術條件又遠遠超過中國 軍隊的情況下,僅就傷亡對比來看,中國 軍隊具有出色和高超的戰斗效能,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這一點,與中國 軍隊交過手的美軍將領們是承認的。
聯合 國 軍方面宣布在戰爭中 共殺傷中朝軍隊142~1 50餘萬人,其中包括中國 軍隊92~100餘萬人。這個數字是根據美軍戰 場指 揮 官的觀 察報 告累 加而得到的,水分極大,大大地高 估了自身的戰果,也直接誤 導了第八集團軍司令官和聯合國 軍總司令對戰 場形 勢的基本估計。聯合國 軍司令部一再低估中國 軍隊前線兵員數量,屢 屢發起屢 屢碰 壁的攻 勢,與此有很大關系。
中國 軍隊雖然前後有190餘萬人的建 制部隊先後入朝 輪 戰,並在戰爭中陸續補充兵員50餘萬人,但在朝最高兵力為135萬餘人,其中還有近2/5的兵力是屬於傷 亡概 率相對來說很小的東西海岸守備部隊或後方勤 務、鐵 道、工 程 部隊,不可能在承 受聯合國 軍如此巨大的殺 傷之下,還能守住一條穩 固的戰線,並把進 攻發 展到 聯合國 軍陣地的防禦縱深。
至於中國 軍隊的被 俘數字,那是經過逐個清 點,還是准確的。
在戰爭中, 美國 軍隊共消耗作戰物資7500餘萬噸,是中國 軍隊的13倍,其中彈葯一項即達330萬噸,也是中國 軍隊的13倍;開支戰費200億美元,是中國 軍隊的8倍。這個花費,僅次於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消費。的確是世界首富,大方,闊綽,奢侈。也很浪費。
當年抗美援朝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因為,這場戰爭實在是留給了後來的中國人太多享用不盡的財富。
——整整50年前,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一舉將十六個國家的聯軍擊敗在鄰國的土地上,以無可爭議的勝利宣布了自己的強大,徹底奪回了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上應有位置。如果說建國前的國內戰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之戰,那麼朝鮮戰爭便是新中國不折不扣的「立國之戰。」
歷史,再一次證明了毛 澤 東的遠見卓識,包括毛 澤 東自己也沒有想到,抗美援朝竟取得那麼多那麼大的勝利,一百多年來猶如一盤散沙的中國人面對強敵煥發了空前的團結。因為戰爭的勝利,國內民族凝聚力空前高漲,外交上國際威望空前提高,軍事上則一掃人人可欺的百年弱國形象。打出了一個世界軍事強國;連經濟上也因為人民奮發圖強,友邦大力支援而迅速恢復。
例如在永垂共和國史冊的「清長大捷」勝利之時,正值中國著名經濟學者馬寅初在東歐參加「保衛世界和平大會」,直到晚年馬寅初還激動地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志願軍收復平壤的消息傳來,幾千名世界各國與會代表邊鼓掌邊高呼「毛 澤 東萬歲!」、「新中國萬歲!」,時間竟長達十餘分鍾,實為國際會議中極其罕見的景象……
李峰先生在他的著作《決戰朝鮮》中是這樣描述當時的情形的——從鴉片戰爭開始就沒有正眼看過中國人的日本人感到的震撼可能最大,「支 那」這個蔑稱從「清長之戰」起一夜間在日本大眾的口語中消失,連沈陽戰犯管理所的日本戰犯也是在此之後才開始真心實意地接受改造……
整個西方世界也震驚了,打敗十六國 聯 軍的國家竟是不久以前的「東 亞 病 夫」!
美國人說得最直接:「美國傳統的理想和正義觀被中國的大軍粉碎了,美國人大概從未受到過如此嚴重的創傷和挫折!」東方通麥克阿瑟沉痛地發現自己的中國知識旦夕間全部過時了:「必須從這樣一個觀點來看待這個問題,在完全新的情況下,和一個具有強大軍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強國進行一次完全新的戰爭!」
美國從此承認新中國是一個巨人……
對這場大捷評價最精當的是英國牛津大學大戰略學家羅伯特·奧內爾。戰爭結束幾十年後,他在自己所著的《清長之戰》中寫道:「中國從他們的勝利中一躍而為一個不能再被人輕視的世界大國……如果中國人沒有於一九五零年十一月在清長戰場穩執牛耳,此後的世界進程就一定不一樣。」
這是一場改變世界和歷史的戰役,中國人大勝!
當時,中國人民最興奮。出兵的消息終於不再保密了,大捷的喜報讓無數中國人流下了熱淚。天安門廣場徹夜狂歡。中國舉國上下都在狂歡。中國人沒有理由不狂喜……僅僅五十年前,兩萬多人的八國 聯軍打敗了擁有兩百萬軍隊的清政府,闖進中國首都,逼得中國的皇帝、太後「狩獵西安」;僅僅五年以前,日本軍隊還在橫行中國本土大江南北……
一百年間飽受各式各樣強盜欺凌,被別人闖進家裡狠打的中國人民簡直不敢相信,新中國成立才一年,中國的軍隊竟能主動迎戰殺出國門,十來天就在鄰邦的土地上將十六個國家的幾十萬聯合國 軍殺退了四百公里!普通人民徹底信服了毛 澤 東在天 安 門城樓上所說的「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那句宣言不是一句空話,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空前高漲。從此,曾是一盤散沙的中國民高度凝聚在一起,向著無數個新的目標發起沖擊,國內的反動勢力則偃旗息鼓……
中國的新紀元開始了。(見李峰先生的著作《決戰朝鮮》)
除此之外,這場殺出國門的戰爭也極大地提高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鬥力。
如,朝鮮第三次戰役時,李奇微因決戰失利,決定棄守漢城。
對於當時的混亂場面,李峰先生是這樣寫的:「一批批士兵緩緩擁過漢江橋,龐大得看不到邊的機械化部隊從江面上的浮橋上慢慢馳過,重型武器將浮橋壓入了冰層下的江水……李奇微的心都提到了噪子眼。『中 共 軍只要用重炮轟幾下,第八集團軍就完了!』
韓先楚就站在離李奇微不遠的地方,他知道敵軍正在潰退,他已經下令全力追擊,十幾萬的美軍就擠在那座橋上啊……只要有大炮,哪怕一門都行,然後對著漢江橋轟上一陣……唉,一門都沒有,炮兵跟不上來……他的軍隊只能像人類最原始的軍隊那樣赤著腳在雪地里奔跑……韓先楚狠狠跺了跺凍得鐵硬的泥土……」
而打到後期的「金城戰役」時又是怎樣一副情形呢?
李峰先生這樣寫到:「一九五三年七月十三日夜九時,濃雲低垂,天地間一片昏暗,天氣悶熱得讓人窒息。中國 軍隊一千零九十四門火炮在一片沉寂中突然齊聲怒吼。東起北漢江,西至下甘嶺,幾十里的敵軍陣地上濃煙滾滾,鉛色的陰雲被映成一片紫紅。短短二十八分鍾內,一千九百噸炮彈在被傾瀉到南韓首都師、三師、六師、八師陣地上。
二十八分鍾內發射一千九百噸炮彈,這是戰爭初期中國 軍隊根本不敢想像的事。這是中國 軍隊在抗美援朝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炮擊,也是中國 軍隊第一次占據了戰役地面火力優勢。此次炮擊的重點方向,中國 軍隊火炮密度達到每公里正面一百二十門左右,密度達到了二戰中打得最激烈的蘇德戰場上的一般標准。《美國第八集團軍簡史》記辭:『令人難以置信的大量炮火在頭上呼嘯,在呼嘯中,他們前赴後繼攻擊這個地區的大 韓 民 國防線。在共 軍的猛攻下,前哨陣地一個接一個被打垮了。』
中國戰史記載:『敵集結位置打成了一片火海,活像鋼廠剛出爐的鐵水,灌滿了山溝、平地,頃刻間,敵人化成了骨灰和烤肉……』
美軍基里上尉這樣描述道:『我們被打得落花流水。我身邊的無線電員和中士都陣亡了。而我連前往增援的六連也只剩下十幾個人。那裡根本沒有藏身之地,中國兵發射的迫擊炮彈每秒鍾一發,可怕極了。』」
同時,中國 軍隊正在從體制上由國內戰爭比較原始的軍隊組織系統向現代化軍隊結構過渡,並破天荒地開始組織步、炮、坦、工諸兵種協同戰。而且,僅僅兩年時間,中國空軍也白手起家,將殘酷的朝鮮戰場作為訓練基地,神話般地從一個航空兵師、幾十架作戰飛機發展到擁有二十三個航空兵師、近三千架飛機,其空戰的實力僅次於美蘇;以讓人眼花繚亂的速度從一百多支各國空軍中的倒數位次躍居世界空軍第三位。
現在,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沒有朝鮮戰爭,我們的軍力絕對提高不到這么神速。
8. 抗美援朝對新中國的影響
提升國際聲望,打擊了美帝的囂張氣焰,鞏固了社會主義陣營,回提升了民族自信答。
粉碎了美帝妄圖從太平洋西岸打入一個直插蘇聯和中國的楔子的計劃。為我國確立了一個安全緩沖區,再主要就是打了一下美國人的臉,讓他們意識到和一個剛解放的中國都打成這慫樣子,暫時就別想稱霸世界了。。。= ̄ω ̄=。。。
差不多就這些了,當然這也有一些負面影響,但不能只因為這些負面影響就去否定這場戰爭。
9. 抗美援朝對新中國產生了哪些重要影響
這場戰爭極大地提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威望,奠定了新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沉重地打擊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以後,1950年11月15日,中財委在北京召開第二次全國財政會議,經中央同意,確定戰爭期間財政經濟的工作方針是國防第一,穩定市場第二,其他第三。朝鮮停戰談判開始後,國內經濟建設准備工作得到進一步的突出和加強,1952年明確了「邊抗、邊穩、邊建」 的方針。
抗美援朝對於中國恢復國民經濟和開展各項建設事業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為中國爭取到了相當長時期的和平建設的環境。
(9)中國對朝鮮戰爭影響擴展閱讀:
如果說美中戰爭是美國和中國「軍事、政治、經濟、外交上的全面較量」的話,那麼可以說結果是不分勝負。對於剛剛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來說,雖然在這場戰爭中犧牲了很多,但通過與美國對等作戰,完全確立了革命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
另外中國人民解放軍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與美軍作戰,經受了「現代戰爭的考驗」,成長為一支能夠適應現代戰爭的正規軍。從這個意義上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場戰爭中得到很多,可以說它是一個預料之外的勝利者。
在國內,中國積累朝鮮戰爭時總體戰的經驗,從1953年到1957年開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展了農業合作化等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變革,為國家社會主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0. 談談中國抗美援朝的利與弊說詳細一點謝了!
漸行漸遠的歷史不能讓我們忘記過去,因為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歷史是我們對已逝去歲月的一種回憶,有輝煌的、也有慘痛的。1950年那場抗美援朝戰爭就是這樣,寄託在它身上的是一個民族不屈的靈魂。以1950年為界,在它之前、在它之後,中國的國際地位呈現出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位置。今日聽聞國際輿論中有這么一則消息,作為朝鮮最高領導人的金正日病了。金正日生病的消息一出,引起各方普遍的關注。一些人擔心美國會乘機帶頭對朝鮮發動一場局部戰爭。鳳凰衛視軍情觀察室欄目更是為此做一番軍事推演。未雨綢繆是有遠見者高於尋常人的一個方面,沒有更明顯跡象表明美國會在中短期內會選擇這種手段決不意味著美國不會在一些因素刺激或誘惑之下選擇這種出乎常理的行動。面對未來有可能的二次抗美援朝何去何從?中國你又在想些什麼?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站在金字塔頂的那些強者,總是那種善於利用客觀與主觀條件的人。亞歷山大的帝國何以從一個小小的馬其頓發展到一個橫跨歐亞非的大國,就有這種元素。現在的中國也是這樣,他需要利用自己的一切,成就那金字塔頂的無限風光。過去那個一窮二白的中國,成功的挑戰了一個霸主,成功的結果在那個年代是不可能讓我們獲得那個位置,因為美蘇逐鹿的時代,是他們的黃金期,夾在兩極之間我們太渺小。亞歷山大挑戰波斯帝國成功的一個原因在於,波斯帝國正走向沒落,大流士三世更不是居魯士。和歷史上的那些帝國類似,美利堅這個帝國,也有這么一個無到有、從有到強、從強到稱霸,再逐漸下落的一個過程。歷史上那些帝國沒有一個可以逃出這個宿命。現在的中國人上至軍隊某些高級將領,下達平民百姓都有比較濃厚的恐美、懼美、畏美之症狀。筆者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可以深刻感受到同學之間這種不正常的思想。聯系過去,歷史上的第一次抗美援朝之前也曾產生過這種思想,毛主席親自點了林彪的將,他竟以病為由選擇了退縮。美國的強大讓很多人忌憚,這也是弊端中最為重要的一點之一。總體來說這個弊端又可分為一個相對強大的美國與一個相對弱小的中國。一個以相對強大的美國為主的「聯軍」,一個相對弱小的中國為主的反侵略力量。放大這個問題,我們也不可以忘記一個不知是敵還是友的韓國,不知的是他對統一的傾向是以和平手段這個空間概念來解決,或是以一個循序漸進的時間手段來解決,也有可能因為局勢需要謀求一個快速的、武力的手段來解決問題。總之這里我們假設韓國的態度是後者,畢竟一場在朝鮮爆發的局部戰爭,沒有韓國支持美國將不會輕易的去選擇。日本向來對朝鮮心存怨恨,以至於他們的態度比某些時候的美國還要鮮明,對朝鮮最發怵的是他、想先發制人的摧毀朝鮮導彈基地也是他。不用多說,戰爭在朝鮮打響,那朝鮮必然是第一受害者,他的態度將是毫無疑問的抵抗。俄羅斯,在蘇聯時代他沒有選擇在正面涉入戰爭是因為他害怕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提前到來,他需要時間來癒合二戰的傷疤、需要時間來准備一場新的戰爭。作為一個與朝鮮有接壤的大國,在中短期內他對這場戰爭的態度將成為一個關鍵因素。我們再假設歐洲保持中立。一個積極的美國聯合一個瘋狂的日本與一個願意以武力解決統一的韓國對抗一個堅決抵抗的朝鮮,可以想像歷史上聯合國軍與朝鮮人民軍的表現,從技術戰爭層面上說,朝鮮的發展是相對靜止的,其它三邊是絕對運動的。無疑歷史上沒有在謀略上戰勝聯合國軍的朝鮮人民軍,在如今這個條件下爆發戰爭,也很有可能呈現出一種相對的潰敗之勢朝鮮需要幫助時,自然會想起中國與俄羅斯。唇寒齒亡來形容三邊關系可能為過了,重大利益關系卻肯定存在於他們之間。朝鮮事關一個中國東北老工業區緩沖區的作用,也是俄羅斯遠東濱海地區的緩沖區。如果說作為雙頭鷹的俄羅斯因為相對重心仍在歐洲,可以暫時容忍美國對朝鮮發動的侵略戰爭,那中國將又有什麼理由去容忍這場戰爭?中國面臨的第二個弊端就在於俄、中兩大唯一抗擊「聯軍」入侵勢力之間的「不同心」。前面提到過這個設想在現在這個局勢之下恐怕很難成型,除非有一些內部或外部的因素刺激美國,他才會選擇這么一場戰爭。當年在福建沿海地區我九兵團將士准備一鼓作氣解放台灣,一場突然其來的戰爭打破了這次行動。突如其來的朝鮮戰爭導致的是美國是將第七艦隊開進到台灣海峽,嚴重阻礙了我解放台灣的軍事行動。現在如果因我准備對台展開軍事行動,美國藉此機遇暫時鬆口伊朗,從而威脅我們在朝鮮半島與台灣之間做出一個取與舍的關系話,我們又將如何處置這個問題。雖然美國自911事件之後已經將戰略重心轉移至「西線」,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東線」的壓力。如果這場戰爭一旦爆發,美國勢必會在「東線」繼續增兵,導致吃緊的態勢。這也不利於我們在未來在「東線」發展自己的海權利益。美國全球戰略有可能的重新調整,帶給我們的是更多壓力。這四點就是我們可能遇到比較重大的弊端。敵強我弱,我方內部因此產生了「恐美症」;我方「聯盟」內部因為對利益評價的不一致性導致「聯盟」的不團結;我方內政恰遇統一戰爭,朝鮮與台灣如何抉擇;「東線」吃緊,為我們「走出去」帶來了更多困難。兵法上講究慎戰,慎戰絕非戰戰兢兢、猶豫不決。慎戰講究的是重視敵人,1950年那場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戰爭也是這樣,開戰伊時,在我方對美軍沒有太多了解情況下,第一次戰役只選擇了先殲滅幾個南朝鮮李偽師為目標。隨著戰爭的深入,才逐漸與美國真正打起來。而敵人在那個時代恰恰相反,捷捷勝利之下,南朝鮮的炮兵竟比步兵還走的快。現在的敵人也存在著這種思想,第一次抗美援朝戰爭已經離開了我們五十餘年,它所產生國際震懾已經逐漸消退。那些曾經被我們撞的頭破血流的國家業已好了傷疤忘了痛。韓國在我們蘇岩島上建立自己的「科研站」,日本的挑釁從九十年代中期就沒有結束過,美國炸了我們的使館、撞了我們的飛機銷帳卻不減。講究技術戰爭的敵人很有可能仍舊保有一種輕視我們的思想。古來驕兵就必敗。(這里討論的軍事沖突問題,不具體討論軍事問題)基於國際利益分配不均這個前提,挑戰霸主,尤其是威信逐漸降低的霸主,將得到國際上相對一部分國家和組織的支持與同情。這種支持與同情將大大削弱美國為主「聯軍」戰爭主動性。一場將美國再一次趕回三八線的戰爭將重新樹立起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我們在朝鮮戰場上的努力也將減輕「西線」的壓力,在未來關系重大國家利益問題上獲得伊斯蘭世界的普遍支持以及在國際上打開更多外交局面。維護我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的安全,使我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政策可以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下進行。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政權的存在是一個意識形態的問題,這個世界上科學社會主義的任何勝利都將給我們帶來的是更多的利益,以它為核心思想的政權垮台了,不符合我們的利益,就像蘇東巨變給我們帶來的困境一樣。結果必然是一些國家在意識形態上對我發動更咄咄逼人的攻勢。這五點,慎戰與輕敵是一個具體戰爭的問題,也很有可能是敵我之間對這場的一種基本態度;敵失道寡助,我得到多助是一個國際政治問題,美國近些年在國際上的軍事行動已經將他的政治信譽降到一個低點,我主動、敵被動,我方先勝任一籌;緩解「西線」壓力,一方面為我西部大開發營造更安全的局面,另一方面暫時犧牲一部分自己的利益,為國際上反帝斗爭團結更多勢力,使「逐鹿中亞」這種被動的大決戰爭取到更多時間與空間;胡、溫上任以來將經濟發展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到了西部與東北地區,二次抗美援朝貴在為了西部與東北地區爭取更多安全發展空間;是一場意識形態戰爭的勝利,符合我們利益。
以上是我對中短期間再次爆發抗美援朝戰爭的一種討論,只是將自己認為的主要弊與利羅列了出來,並沒有對這個問題的解決多做討論。在這里,我還需要澄清一點,對這場戰爭的爆發只是一種善意的假設,對一些國家、集團和政治實體的態度也帶有或多或少的假設成分。中國的成功在利用一切主觀與客觀的成分挑戰強者,世界上的強者,沒有一個不經歷這一關的,朝鮮的問題也涉及一個挑戰強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