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安徽地區寧國縣國軍抗日戰爭

安徽地區寧國縣國軍抗日戰爭

發布時間:2021-03-07 07:37:09

Ⅰ 抗日戰爭中日本佔領區是哪些地方

一、
全省淪陷的省份
抗戰期間,中國全省淪陷的省份總共有九個。分別是:台灣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熱河省、察哈爾省、河北省、山東省和江蘇省。
二、
部分淪陷的省份
抗戰期間,中國部分淪陷的省份有13個。按照
淪陷面積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分別是:河南省、山西省、安徵省、浙江省、綏遠省、廣東省、湖北省、廣西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貴州省和雲南省。另外,在抗戰期間,中國先後共設有6個直轄市,其中有5個先後淪陷。直轄市也劃入了部分淪陷的范疇。
1.河南省(98.5%淪陷)
抗戰期間,有109個縣先後淪陷,只有沈丘縣和新蔡縣兩個縣倖免於難。
2.山西省(98.2%淪陷)
抗戰期間,有103個縣先後淪陷,只有永和縣和平順縣兩個縣免遭日寇佔領。
3.安徵省(81.9%淪陷)
抗戰期間,有48個縣先後淪陷,只有14個縣沒有淪陷。這14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廬
江縣、涇縣、石埭縣、旌德縣、寧國縣、祁門縣、岳西縣、臨泉縣、穎上縣、黟縣、霍邱縣、休寧縣、歙縣和績溪縣。
4.浙江省(78.6%淪陷)
抗戰期間,有64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12個縣沒有淪陷。這12個沒有淪陷的
縣城分別是:於潛縣、昌化縣、仙居縣、磐安縣、開化縣、淳安縣、遂安縣、泰順縣、龍泉縣、慶元縣、雲和縣和景寧縣。
5.綏遠省(71%淪陷)
抗戰期間,有14個縣市和2個盟旗先後淪陷,只有伊克昭盟旗以及河
套地區的東勝縣、涼城縣、興和縣3個縣沒有淪陷。
6.廣東省(70.3%淪陷)
抗戰期間,有70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28個縣沒有淪陷。這28個沒有淪陷的
縣城分別是:開建縣、恩平縣、赤溪縣、佛岡縣、廣寧縣、仁化縣、連縣、陽山縣、連山縣、紫金縣、河源縣、和平縣、連平縣、饒平縣、豐順縣、梅縣、五華縣、
興寧縣、平遠縣、蕉嶺縣、茂名縣、大埔縣、信宜縣、化縣、吳川縣、徐聞縣、陽春縣和合浦縣。
7.湖北省(69.3%淪陷)
抗戰期間,有53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18個縣沒有淪陷。這18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均縣、鄖縣、房縣、竹溪縣、竹山縣、保康縣、鄖西縣、谷城縣、巴東縣、興山縣、秭歸縣、恩施縣、宜恩縣、建始縣、利川縣、來鳳縣、咸豐縣和鶴
峰縣。
8.廣西省(68.6%淪陷)
抗戰期間,有67個縣先後淪陷,只有32個縣沒有淪陷。這32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賀
縣、博白縣、鬱林縣、興業縣、都安縣、隆安縣、百色縣、田東縣、東蘭縣、凌雲縣、田陽縣、鳳山縣、賓士縣、靖西縣、鎮邊縣、田西縣、樂業縣、萬岡縣、天峨
縣、北流縣、西林縣、西隆縣、向都縣、鎮結縣、龍茗縣、那馬縣、隆山縣、敬德縣、天保縣、養利縣、萬承縣和雷平縣。
9.湖南省(68.4%淪陷)
抗戰期間,有50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26個縣沒有淪陷。這26個沒有淪陷的
縣城分別是:酃縣、臨灃縣、汝城縣、桂東縣、芷江縣、鳳凰縣、沅陵縣、滬溪縣、辰溪縣、漵浦縣、黔陽縣、麻陽縣、永順縣、保靖縣、龍山縣、桑植縣、古丈
縣、靖縣、綏寧縣、合同縣、通道縣、乾城縣、永綏縣、晃縣、大庸縣和懷化縣。
10.江西省(63.5%淪陷)
抗戰期間,有56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27個縣沒有淪陷。這27個沒有淪陷的
縣城分別是:豐城縣、鄱陽縣、寧岡縣、分宜縣、南豐縣、銅鼓縣、廣昌縣、黎川縣、雩都縣、興國縣、會昌縣、安遠縣、尋鄔縣、樂安縣、宜春縣、金溪縣、安福
縣、鉛山縣、上猶縣、崇義縣、寧都縣、瑞金縣、石城縣、樂平縣、浮梁縣、德興縣和萬年縣。
11.福建省(18.5%淪陷)
抗戰期間,有15個縣市先後淪陷。這15個縣市分別是:金門縣、廈門市、詔安
縣、東山縣、福清縣、長樂縣、連江縣、閩候縣、海澄縣、永安縣、霞浦縣、寧德縣、福安縣、漳浦縣和雲霄縣。
12.貴州省(4.8%淪陷)
抗戰期間,有4個縣先後淪陷。這4個縣分別是:三都縣、獨山縣、丹寨縣和荔波
縣。
13.雲南省(3.3%淪陷)
抗戰期間,有3個縣先後淪陷。這3個縣分別是:龍陵縣、保山縣和滕沖縣。
三、直轄市(6個直轄市淪陷5個)
抗戰期間,中國先後共設立了6個直轄市,分別是:北平市、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市、青島市和重慶市。其中有5個先後淪陷,分別是:
北平市:1937年7月29日淪陷。
天津市:1937年7月30日淪陷。
上海市:1937年11月12日淪陷。
南京市:1937年12月13日淪陷。
青島市:1938年1月10日淪陷。
四、未淪陷的省份
在半個世紀的對日戰爭中,中國只有8個省份1個直轄市(重慶)沒有落入日寇之手。這8個省份分別是:西康省、寧夏省、青海省、新疆省、四川省、陝西省、甘肅省和西藏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西康省、寧夏省、青海省、新疆省。抗日戰爭期間沒有遭到日軍的轟炸和侵佔。
四川省所屬各縣均沒有遭到日軍的入侵,只是一些城市遭到敵機的轟炸。
陝西省所轄的部分縣城以及鄉鎮多次遭到日軍的侵犯和轟炸。但是總體上說,各縣城均沒有被日軍佔領。
甘肅省所屬各縣均沒有遭到日軍的入侵,只是一些城市遭到敵機的轟炸。
直轄市(重慶)遭到日軍的狂轟濫炸。

Ⅱ 抗日戰爭時安微寧國是否被侵略

抗日戰爭時期,寧國縣為非淪陷區,作為國統區的防禦屏障,前方作戰部隊的後方,擔負著極其繁重的防禦和支前的任務,同時,在敵機轟炸中也遭受了極其慘重的損失

Ⅲ 安徽民國將領

安徽籍國民黨上將(網址欄內輸入人名+安徽,人名+縣市名,人名+安徽+安徽+縣市名即可查 因地名更改:巢湖也可輸入巢縣查 宿州用宿縣查 亳州用亳縣 滁州用滁縣查 壽縣用壽春、壽州查 宣城用宣州查等)

馮玉祥上將(一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 巢湖

羅本立上將(一級):參謀總長 肥東

劉和謙上將(海軍一級): 參謀總長 肥東

衛立煌上將: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 東北剿總總司令。合肥

張治中上將:「和平將軍」 西北軍政長官 軍委會政治部部長 巢湖

孫立人上將:「從林之孤」「東方隆美爾」 陸軍總司令 總統府參軍長 廬江

方振武上將:第九方面軍總司令 第四軍團總指揮 同盟軍總司令。壽縣。

劉和鼎上將:駐閩綏靖司令官 第十一集團軍副總司令。合肥。

湯堯上將 :陸軍副總司令 副參謀總長。合肥

於豪章上將: 陸軍總司令 鳳陽

許歷農上將: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 黃埔軍校第十二任校長 貴池

朱致遠上將: 黃埔軍校第十三任校長 阜陽

丁之發上將: 國防部督察部主任 聯勤總司令 合肥

張國英上將:陸軍代總司令 國防部代理部長 阜陽

郭汝霖上將(空軍): 空軍總司令 總統府參軍長 界首

郭寄嶠上將: 國防部長 合肥

鄭為元上將: 國防部長 合肥

陳鎮湘上將:陸軍總司令 國防大學校長 蕪湖

程邦治上將: 副參謀總長.三軍大學校長。 巢湖
-------------------------------------------------------------------------
賈德耀:追贈陸軍上將。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合肥

吳暘谷:追贈陸軍上將。同盟會江淮支部主盟。長江7省經略。長豐 (廣州革命政府追贈)

倪映典:追贈陸軍上將。岳王會主持人,廣州起義新軍總司令。長豐 (廣州革命政府追贈)

范鴻仙:追贈陸軍二級上將 。「三民報」創辦人。鐵血軍總司令。 合肥

吳光新:追贈陸軍二級上將。北洋政府陸軍總長。陸軍訓練總監。曾任湖南督軍。長江上游總司令。合肥

施從雲:追贈陸軍二級上將「北方革命軍政府」總司令。桐城。
-----------------------------------------------------------------
另附:
汪道淵:台國防部長(文職出身 無軍銜)大陸時期:重慶衛戍總部軍法處處長,北平警備總部辦公室主任.台灣時期:國防部常務次長。司法行政部長.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歙縣

楊友柏少將:渦陽人。 整編第155旅旅長。

過家芳少將:蒙城人。 第132師師長。

葛開祥少將:蒙城人。第81師師長。

慕幼聲少將:蒙城人。綏遠東桃達治安司令。

李亞東少將:穎上人。黃埔軍校十期畢業。第5軍暫編二兵團獨立總隊總隊長。

楊健民少將:宿州人。中央訓練團監察官訓練班畢業。閩南師管區監察官、副司令,第九十六軍參謀長。

蔣嘉賓少將:碭山人。蘇魯豫皖邊區第18縱隊司令。

孫天放少將:懷遠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江蘇保安副司令。

辛少亭少將:安徽鳳台人。第5綏靖區綏靖第3旅旅長、第128軍軍長。

廖運周少將: 鳳台人。黃埔軍校五期畢業. 第110師師長。

廖運升少將: 鳳台人。 黃埔軍校四期畢業。第110師師長。

王逸常少將: 六安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政治部副主任。軍委會政治部部附。

李世績少將: 鳳陽人。 華北剿總榮譽軍人管理處督導。

吳繼光少將:明光(原嘉山)人。黃埔軍校二期畢業,抗日戰爭時任陸軍第五十八師一七四旅旅長。在上海戰役中犧牲。

張本禹少將:巢湖人。黃埔三期畢業。第十三軍四師十二旅副旅長。抗日戰爭中在北平南店口作戰犧牲。

張文衷少將: 巢湖人。黃埔3期畢業。13軍4師12旅旅長。1937年犧牲於北平南口。

張文心少將:巢湖人。第85軍副軍長、代理軍長 。

李棠少將:桐城人。東北講武堂畢業。第140師師長。37軍副軍長。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謀長。徐州綏靖公署參謀長。「國防部」部員。

劉昶少將: 宣城人 華北剿匪總司令部參議。

呂德元海軍少將:休寧人。江南武備學堂五期畢業。國民政府海軍部軍學司司長。

劉一平少將: 安徽人 。第267師師長 。

李東輔少將:安徽人。第327師參謀長。

方先覺中將:蕭縣人。黃埔軍校三期畢業。黃埔軍校抗日名將。新10軍軍長。「鐵血將軍」。後歷任第十綏靖區的副司令官。福州綏靖公署副主任、第22兵團副司令官、第1編練司令部副司令官、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高參。第一軍團副司令官、聯合勤務總司令部研究督察委員會主任。

王仲廉中將 :蕭縣人。 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第4兵團司令官。第十九、三十一集團軍總司令。

黃臚初中將:亳州人。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炮兵科、北平陸軍大學校第四期畢業。歷任炮兵學校教育長、副軍長代軍長、太原防空司令、山西省防空司令及最高軍事委員會參謀。

石寅生中將:壽縣人。日本法政大學畢業.暫編第六軍軍長。軍事參議院參議。

王詣典中將:壽縣人。台灣陸軍官校第57期(1968年班)、三軍大學第64期(1975年班)、戰爭學院1986年班畢業。台「陸軍」六軍團司令。

徐庭瑤中將:無為人。保定軍校三期畢業。軍訓部機械兵監。新編第11軍軍長。第38集團軍總司令。後專任機械兵監。陸軍總司令部裝甲兵司令。

戴安瀾中將(追贈):無為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抗日名將。200師師長。在緬甸殉國。「域外死忠第一人」。「抗日之英、民族之雄」。

嚴武中將:廬江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在台任國防部大學戰役系主任。

廖運澤中將:鳳台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96軍軍長。20集團軍副總司令。積極支持並和廖運升共同策劃第二個一一○師在浙江義烏起義。

王東原中將:全椒人。保定軍校八期畢業。歷任第七十三軍軍長。東南軍政副長官。湖北省政府主席。湖南省政府主席。總統府顧問。

陳金城中將:全椒人。中央軍校(黃埔軍校)第二期,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一期畢業。歷任36軍副軍長、9軍軍長、29軍軍長、4方面軍高參、96軍軍長、整編第45師師長、整編第96軍軍長兼45師師長。

黃光華中將:鳳陽人。保定軍校畢業。三十三軍一三九師師長。

余心清中將:合肥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號稱紅色牧師。抗戰初期任第三集團軍政訓處長。46年奉馮玉祥、李濟深之命攜100萬巨款到北方策動國民黨將領起義,任保定綏靖公署設計委員會中將副主任等職。1947年,因聯絡美國領事館,策動國民黨第十一戰區司令孫連仲起義,遭到國民黨逮捕。1949年獲釋。

蔡炳炎中將(追贈):合肥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第110旅少將旅長。淞滬會戰壯烈殉國。

吳新田中將:合肥人。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畢業。軍事參議院參議。

史文桂中將:合肥人。保定軍校八期畢業。任黔桂邊區防守司令部副司令。台灣炮兵司令。炮校教育長等。

張義純中將:肥東人. 保定軍校三期畢業。桂系第二十一集團軍軍長。第34集團軍副總司令。

李銑中將:合肥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陸軍總司令部附員.

闞維雍中將(追贈):安徽合肥人。廣西陸軍講武堂工兵科畢業。歷任第十九師副師長,第三十一軍參謀長,第一三一師少將師長。於桂林陷落之時為實踐其"人在城在,城亡人亡"之誓言而舉槍自飲。

施中誠中將:安徽桐城人。字朴如。保定軍校第九期、中央軍校高教班第四期畢業。74軍副軍長,第100軍長。

沈方祥海軍中將:懷寧人。海軍官校53年班畢業。台「海軍副總司令」。

施佐京中將:懷寧人。政戰學校45年班畢業.台「國防部」總政戰副主任執行官。

徐權中將:宣城人。保定軍校畢業.湖南省保安處處長。

楊虎中將:寧國人。先後攻讀於清軍武弁學堂和兩江講武學堂。歷任江蘇軍總司令、廣州非常大總統府參軍、淞滬警備司令及中國國民黨4~6屆中央監察委員。

戴戟中將:旌德人。保定軍校三期畢業.淞滬警備司令。東南補給區司令。

葉元龍中將:歙縣人。重慶行營第二廳廳長。

劉尚志中將:歙縣人。黃埔軍校二期畢業.三十九軍軍長。

陳維沂中將(追贈):安徽人。安徽省保安處長 。

上將內有一些是在台灣授的上將軍銜 在大陸期間是中將或少將

沒找到王姓少將旅長

Ⅳ 抗日戰爭中都有哪些省份被侵略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那些城市沒被日軍佔領

一、 全省淪陷的省份
抗戰期間,中國全省淪陷的省份總共有九個。分別是:台灣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熱河省、察哈爾省、河北省、山東省和江蘇省。
二、 部分淪陷的省份
抗戰期間,中國部分淪陷的省份有13個。按照 淪陷面積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分別是:河南省、山西省、安徵省、浙江省、綏遠省、廣東省、湖北省、廣西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貴州省和雲南省。另外,在抗戰期間,中國先後共設有6個直轄市,其中有5個先後淪陷。直轄市也劃入了部分淪陷的范疇。
1.河南省(98.5%淪陷)
抗戰期間,有109個縣先後淪陷,只有沈丘縣和新蔡縣兩個縣倖免於難。
2.山西省(98.2%淪陷)
抗戰期間,有103個縣先後淪陷,只有永和縣和平順縣兩個縣免遭日寇佔領。
3.安徵省(81.9%淪陷)
抗戰期間,有48個縣先後淪陷,只有14個縣沒有淪陷。這14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廬 江縣、涇縣、石埭縣、旌德縣、寧國縣、祁門縣、岳西縣、臨泉縣、穎上縣、黟縣、霍邱縣、休寧縣、歙縣和績溪縣。
4.浙江省(78.6%淪陷)
抗戰期間,有64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12個縣沒有淪陷。這12個沒有淪陷的 縣城分別是:於潛縣、昌化縣、仙居縣、磐安縣、開化縣、淳安縣、遂安縣、泰順縣、龍泉縣、慶元縣、雲和縣和景寧縣。
5.綏遠省(71%淪陷)
抗戰期間,有14個縣市和2個盟旗先後淪陷,只有伊克昭盟旗以及河 套地區的東勝縣、涼城縣、興和縣3個縣沒有淪陷。
6.廣東省(70.3%淪陷)
抗戰期間,有70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28個縣沒有淪陷。這28個沒有淪陷的 縣城分別是:開建縣、恩平縣、赤溪縣、佛岡縣、廣寧縣、仁化縣、連縣、陽山縣、連山縣、紫金縣、河源縣、和平縣、連平縣、饒平縣、豐順縣、梅縣、五華縣、 興寧縣、平遠縣、蕉嶺縣、茂名縣、大埔縣、信宜縣、化縣、吳川縣、徐聞縣、陽春縣和合浦縣。
7.湖北省(69.3%淪陷)
抗戰期間,有53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18個縣沒有淪陷。這18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均縣、鄖縣、房縣、竹溪縣、竹山縣、保康縣、鄖西縣、谷城縣、巴東縣、興山縣、秭歸縣、恩施縣、宜恩縣、建始縣、利川縣、來鳳縣、咸豐縣和鶴 峰縣。
8.廣西省(68.6%淪陷)
抗戰期間,有67個縣先後淪陷,只有32個縣沒有淪陷。這32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賀 縣、博白縣、鬱林縣、興業縣、都安縣、隆安縣、百色縣、田東縣、東蘭縣、凌雲縣、田陽縣、鳳山縣、賓士縣、靖西縣、鎮邊縣、田西縣、樂業縣、萬岡縣、天峨 縣、北流縣、西林縣、西隆縣、向都縣、鎮結縣、龍茗縣、那馬縣、隆山縣、敬德縣、天保縣、養利縣、萬承縣和雷平縣。
9.湖南省(68.4%淪陷)
抗戰期間,有50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26個縣沒有淪陷。這26個沒有淪陷的 縣城分別是:酃縣、臨灃縣、汝城縣、桂東縣、芷江縣、鳳凰縣、沅陵縣、滬溪縣、辰溪縣、漵浦縣、黔陽縣、麻陽縣、永順縣、保靖縣、龍山縣、桑植縣、古丈 縣、靖縣、綏寧縣、合同縣、通道縣、乾城縣、永綏縣、晃縣、大庸縣和懷化縣。
10.江西省(63.5%淪陷)
抗戰期間,有56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27個縣沒有淪陷。這27個沒有淪陷的 縣城分別是:豐城縣、鄱陽縣、寧岡縣、分宜縣、南豐縣、銅鼓縣、廣昌縣、黎川縣、雩都縣、興國縣、會昌縣、安遠縣、尋鄔縣、樂安縣、宜春縣、金溪縣、安福 縣、鉛山縣、上猶縣、崇義縣、寧都縣、瑞金縣、石城縣、樂平縣、浮梁縣、德興縣和萬年縣。
11.福建省(18.5%淪陷)
抗戰期間,有15個縣市先後淪陷。這15個縣市分別是:金門縣、廈門市、詔安 縣、東山縣、福清縣、長樂縣、連江縣、閩候縣、海澄縣、永安縣、霞浦縣、寧德縣、福安縣、漳浦縣和雲霄縣。
12.貴州省(4.8%淪陷)
抗戰期間,有4個縣先後淪陷。這4個縣分別是:三都縣、獨山縣、丹寨縣和荔波 縣。
13.雲南省(3.3%淪陷)
抗戰期間,有3個縣先後淪陷。這3個縣分別是:龍陵縣、保山縣和滕沖縣。
三、直轄市(6個直轄市淪陷5個)
抗戰期間,中國先後共設立了6個直轄市,分別是:北平市、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市、青島市和重慶市。其中有5個先後淪陷,分別是:
北平市:1937年7月29日淪陷。
天津市:1937年7月30日淪陷。
上海市:1937年11月12日淪陷。
南京市:1937年12月13日淪陷。
青島市:1938年1月10日淪陷。
四、未淪陷的省份
在半個世紀的對日戰爭中,中國只有8個省份1個直轄市(重慶)沒有落入日寇之手。這8個省份分別是:西康省、寧夏省、青海省、新疆省、四川省、陝西省、甘肅省和西藏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西康省、寧夏省、青海省、新疆省。抗日戰爭期間沒有遭到日軍的轟炸和侵佔。
四川省所屬各縣均沒有遭到日軍的入侵,只是一些城市遭到敵機的轟炸。
陝西省所轄的部分縣城以及鄉鎮多次遭到日軍的侵犯和轟炸。但是總體上說,各縣城均沒有被日軍佔領。
甘肅省所屬各縣均沒有遭到日軍的入侵,只是一些城市遭到敵機的轟炸。
直轄市(重慶)遭到日軍的狂轟濫炸。
總的說來
外蒙古(那時候外蒙古還是中國的國土),福建(只有廈門一帶被占),四川,貴州(只有很少的地方),甘肅,新疆,西藏,西康(國名黨統治時的一個地區),青海,寧夏。基本上就是這些,在當時還沒有被日本侵略殆盡。以省來說 新疆、陝西、青海、甘肅、寧夏、西康、西藏、四川

雲南怒江以西淪陷,貴州方面日軍攻到獨山,另外海南島和桂林也被佔領。

Ⅳ 抗日戰爭滁州被佔領了嗎

抗日戰爭時期,滁州屬於淪陷區之一。當時的安徽共62個縣,其中48個縣被日軍占專領。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廣屬德縣(1937年11月29日淪陷),最後一個淪陷的縣城是阜陽縣(1944年4月23日淪陷)。沒有被佔領的縣有:廬江縣、涇縣、石埭縣、旌德縣、寧國縣、祁門縣、岳西縣、臨泉縣、穎上縣、黟縣、霍邱縣、休寧縣、歙縣和績溪縣。

Ⅵ 安徽寧國市走出的歷史名人

吳潛,宜州寧國(今安徽寧國)人,字毅夫,號履齋。生於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卒於宋理宗內景定三年容(1262)。宋寧宗嘉定十年(1217)丁丑科狀元。吳潛中狀元後,授承事郎、簽書鎮東軍節度判官
楊虎 -生卒年月:1889-1966籍貫:安徽寧國 楊虎字嘯天,畢業於南京將弁學堂。1915年袁世凱稱帝時,任江蘇軍總司令,海軍陸戰隊司令兼代理海軍總司令。
任新民,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Ⅶ 安徽省寧國市關東感人事跡一篇日記

當我們把一張張泛黃的日歷撕下時,是否想過:這一張張,一頁頁的舊日歷,不是代表著小學逝去的六年美好時光嗎?但,我們並不需要惆悵,因為,如今的我已經邁進了六中的大門,登上了一個新的起點。

學的第一天,我跨進了(14)班,並找了個座位坐了下來,成為這個集體中的一員。可當我抬起了頭,卻發現一切都是陌生的,沒有熟悉的同學,也沒有要好的朋
友,那一刻,我體會到了李白那種「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那種孤獨,但心裡又按捺不住青春期的我們應該有的激動、興奮與好奇,也十分渴望結交到更多的
好朋友,找到新的友誼,度過屬於我們美好的、短暫的青蔥歲月。
當我們一跨進初中,「中考」這個詞成為了平時老師上課必講,家長之間必談的話題,它不僅對我們七到九年級的知識進行了測試,也決定了我們升入哪所高中。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找到學習的真諦,去迎接像中考這樣一個又一個的挑戰。
學習,對於我們來說都是苦樂交織的。作為一名中學生,需要做的不僅僅是上課認真聽,下課認真完成作業,還有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學會在生活中享受學習,在生活中探究和發現其中的奧秘,獲得一種不斷超越自我的快樂。
參天大樹的起點是一粒粒小小的種子,萬丈高樓的起點是一塊塊堅硬的基石,那麼七年級,就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新的起點,新的轉折點。讓我們珍惜新的起點,起進新的天地,體驗成為一名中學生的快樂吧!

Ⅷ 寧國有沒有在台灣的親人

這是一位長眠在千里之外的寧國籍烈士。 1953年,他病故於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的一個小山村。 墓碑上顯示,他叫「華銀國」,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八軍八三師二四九團通信連戰士」,籍貫是「安徽省寧國縣一區蟠龍村」。

3月25日上午,《福州日報》記者張鐵國致電記者稱,在福州市閩侯縣沙堤村的夕煙烈士陵園里,長眠著一位寧國籍烈士華銀國,張鐵國希望當地媒體能幫忙尋找這位烈士的親人。

接到電話後,記者立即通過網路、論壇、微信等多種新媒體手段,將烈士華銀國的信息廣為宣傳,並與寧國市民政局聯系,一起加入為烈士尋親的行動。3月25日傍晚,寧國市民政局即有好消息傳來,寧國竹峰中裕敬老院62歲的老院長華義超說:「烈士華銀國是我的二伯父!」

兩地媒體共同為烈士尋親,這個事情的起因還得從上世紀50年代的一段軍民魚水情說起。

坐落在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上街鎮沙堤村烈士陵園里的華銀國烈士墓

為解放軍的「一飯之恩」:福州老人建烈士陵園

華銀國所在的夕煙烈士陵園,坐落在原福建省康復二院四所原址後面的山頭上,即現在的福州市閩侯縣上街鎮沙堤村,興建烈士陵園的發起人是當地老人趙善慶。

這位74歲的老人回憶,在他十一、二歲的時候,正值解放初期解放福州,一個解放軍醫院進駐村裡,專門收治為解放福建而受傷的官兵。有一次,他跑到醫院玩,正值午飯時間,看著站在門口眼巴巴的趙善慶,醫護人員便把充飢的飯團、鍋巴省下來給他吃。趙善慶捨不得吃,就拿回家分給兄弟姐妹一起吃。「之後的一年多時間里,我每隔三四天就去一次,醫護人員、炊事員和那些傷病員,都會給我鍋巴和飯團,有時候一次可以提一小籃子回家。要是沒有他們給吃的,我們還不知道能不能活到現在!」

由於當時的醫療條件有限,很多官兵就犧牲在醫院里。84歲的村民趙福祥老人也是當時事件的親歷者,「兩三年時間里,我親手掩埋了七八十人。」簡易墓碑一座座立在了夕煙山上,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解放軍官兵,經歷了解放福州的戰火紛飛,最後長眠在這片土地。

而正是那時候的「一飯之恩」,讓趙善慶老人對這些逝去的英靈滿懷深情。後來看著這山頭上的烈士墓漸漸湮滅,墓碑也東倒西歪地躺在雜草叢中,他急在心裡。2013年初,他與另外幾名老人經過多方奔走,於2014年 6月3日建設完成夕煙烈士陵園,將僅余的10座完好的烈士墓,和其他的烈士遺骸移至陵園內重新安葬。

媒體助力昔日戰友:「幫陵園內的烈士找親人!」

夕煙烈士陵園的建成,引起了部分烈士所在部隊的復員轉業軍人們的關注。他們在微信朋友圈發起呼籲,「去看看我們的戰友!」2015年3月22日,從各地趕來的烈士們的戰友二三百人,齊聚夕煙山上,悼念長眠在此的80多位革命先烈。

73歲的退伍戰士、沙堤村村民趙善喜在看到寧國籍烈士華銀國的墓碑時百感交集,他與華銀國烈士同屬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八軍八三師。老人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我們這些活著的人,真想一起幫幫他和其他烈士找到親人!讓這些烈士不僅能看到我們,還能看到他們的親人!」

由此,一直對夕煙烈士陵園進行跟蹤報道的《福州日報》記者張鐵國,於3月23日發出報道——《烈士親屬,你們在哪》,並於3月25日聯系《宣城日報》旗下媒體記者,希望能共同尋找寧國籍烈士華銀國的親人。

這張1952年11月30日頒發的《革命軍人證明書》,經過63年的歲月侵蝕,顏色依然鮮艷!

當晚傳來好消息:華銀國烈士的親人找到了

3月25日傍晚,就從寧國市民政局傳來好消息:華銀國烈士的親人找到了!3月26日記者即驅車趕往寧國。當采訪車剛駛入寧國市竹峰中裕敬老院院內,華義超就帶著一臉激動的表情迎了上來。這是一個個頭偏小、膚色稍黑的老漢,見到我們第一句話就說:「(找到我二伯父)這個消息太讓我們意外了!」

原來,華銀國兄弟三人,分別是華金國、華銀國、華保國,華銀國排行老二,華義超是老三華保國的兒子。對於這位烈士二伯父,華義超自然素未謀面,華銀國1953年病故,而華義超1954年才出生。

「從小,我就聽父親說,我有一位二伯,打仗時在福建犧牲了。」當年華義超聽父親說,那時國民黨抓壯丁,家裡有兩三個男孩的,都要抽一個去當兵,那時叫「二丁抽一」、「三丁抽一」。就這樣,排行老二的華銀國被國民黨抓了去。1949年,華銀國跟隨所在部隊起義,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952年,華保國收到一份《革命軍人證明書》,才知道了老二華銀國的下落。

記者看見,這張1952年11月30日頒發的《革命軍人證明書》,經過63年的歲月侵蝕,顏色依然鮮艷!只見,鮮紅的黨旗下,「革命軍人證明書」幾個字莊重嚴肅,落款處「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 司令員 陳毅 政治委員 饒漱石」赫然在目。1953年,華保國又收到部隊寄來的《烈士證》,才知道二哥已經在福建病故了。

如今,根據記者帶去的來自福州的相關信息,華義超才知道,當年華銀國是在解放福州的戰爭中受傷或者生病,然後在位於福州市閩侯縣上街鎮沙堤村的原福建省康復二院四所治療,最後於1953年病故。

寧國市民政局保存的《安徽省革命烈士英名錄》上,登記有華銀國的信息。

烈士親人的希望:如果烈士能魂歸故里就好了

對這位只在記憶中存在的二伯父,華義超只能憑父親簡單的描述去想像他的形象。父親說,華銀國個頭不高,也就1米6幾,脾氣有點急躁。讓華義超印象深刻的,是華銀國的一個遺物——一個綠色的軍用水壺。

1953年華銀國在福州犧牲後,部隊里將他的隨身物品等遺物寄回了老家,其中有個綠色的軍用水壺,先前十幾年一直被家裡人好好地保管著。華義超十幾歲時,出去打柴做農活就用這個水壺帶水喝。「那時候那個軍用水壺可氣派了,人家都用竹筒子裝水喝,只有我有這個水壺!」華義超清楚地記得,那是一個綠色的軍用水壺,中間有個白色的五角星,五角星裡面有「八一」兩個字。

可惜,這個水壺也不知啥時弄丟了。從此,華銀國留給家人的,只有一張鮮紅的「烈士證」和掛在門楣上書有「光榮烈屬」的門牌。據說,華銀國犧牲後,他的母親也就是華義超的奶奶曾經領過每個月5元的「撫恤金」,隨著老人的去世,這筆撫恤金也就停止了。現在,那張「烈士證」和「光榮烈屬」的門牌也隨著搬遷而丟失了。

對於遠在福州,致力於修建烈士陵園的趙善慶老人,華義超說:「真的很感謝這位老人家,如果不是他修建了烈士陵園,我們可能永遠也不會知道二伯葬在哪裡!」華義超告訴記者,以前每年他只能在清明節祭祖時為二伯父插上一根「清明吊子」,以後希望能去福州給二伯父掃墓,但更希望能得到相關部門的幫助,讓二伯父魂歸故里。

在寧國市民政局保存的《安徽省革命烈士英名錄》上,記者翻開第10頁看見上面登記有「華艮國 1953年在福建康義醫院亡故」的信息,除了中間的「艮」字有誤外,其餘的信息都與華銀國的信息相符。寧國市雙擁辦主任葉雲浩告訴記者,寧國現在登記在冊的烈士有274人,其中大部分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時犧牲的戰士,其中像華銀國這樣曾經不知遺骸在哪裡的情況有很多。我們相信,無論烈士魂歸何處,烈士的英靈都能安息,我們對英烈的緬懷與追憶,都不會停止。

Ⅸ 安徽寧國當兵出去當大官了的有幾個

楊 虎
楊 虎 (1889—1966),字嘯天,寧國縣楊山鄉人。原 姓 胡, 因 周 歲 喪 母 , 生 父 無 力 撫 養 , 將 其 賣 與 村 鄰 楊 允 龍為 嗣 , 取名 德 順。 少時 曾 入 私 塾 讀書 , 1 2 歲 到寧 國 西 街 魏 天 源 葯 店 當 學 徒 , 17 歲棄 店 從 戎 , 先 後攻 讀 於 清 軍 武 弁 學堂 和 兩 江 講 武 學 堂。 歷 任 江 蘇軍 總 司 令 、 廣 州非 常 大 總 統府 參 軍 、 上海 警 備 司 令 和中 國 國 民 黨 4 ~ 6屆 中 央 監 察 委 員 ,授 陸 軍 中 將。
任新民,導彈總體和液體發動機技術專家,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50年代起從事導彈與航天型號研製工作,在液體發動機和型號總體技術上貢獻卓著。曾作為運載火箭的技術負責人領導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曾擔任試驗衛星通信、實用衛星通信、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發射外國衛星等六項大型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主持研製和發射工作。任新民是兩彈一星元勛之一、「中國航天四老」之一。 吳 淵
吳淵(1190~1257),字道父,號退庵,柔勝第三子。嘉定七年(1214)進士。初任浙江建德縣主簿,浙東提舉茶鹽司干辦公事,後提任工、兵、戶部侍郎和鎮江知府、太平(今安徽省當塗縣)知州等職,時因「兩淮」災情嚴重,流入太平州災民40多萬,吳淵採取各種安撫措施,使災民安居樂業,社會穩定,提任江西安撫使兼轉運副使,兵部尚書兼平江知府。任內仍以荒政著稱,三次拯救災民127萬多人。以功進端明殿學士,授江東安撫使和建康知府兼行宮留守。端平元年(1234),蒙古軍對南宋反戈相擊,吳淵在司空山、燕家山、金剛台建立三大守衛營和22個小型營寨,配武裝互相接應,「有警參戰,無警務農」。制訂興利除弊25條措施。授資政殿大學士,相繼封為「金陵侯」、「庄敏公」。寶佑三年(1255)拜觀文殿學士兼總領湖廣、江西、京西財賦和京湖屯田大使,調兵2萬支援四川,大戰白河、沮河、玉泉一帶,擊敗元將汪惟立部。寶 佑五年提任參知政事。逝世後謚「少師」。著有《易解》、《退庵文集》、《庄敏奏議》等。清人所輯《詞綜》收其部分作品。 虎臣
饒虎臣,字宗召,寧國沙埠人,嘉定七年(1214)進士。歷官將作主簿,差知徽州,升著作郎兼代理右司郎官。旋又調任兵部郎官兼代理左司郎官,特授左司郎中。後調司農少卿兼左司和國史編修、實錄檢討。繼調司農卿直龍圖閣、福建轉運判官,浙東提點刑獄。寶佑六年(1258)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暫通攝吏部尚書。拜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開慶元年(1259),同知樞密院事兼代理參知政事。
饒虎臣從政清廉,體念民瘼。任建康知府時,大雨彌旬,洪水泛濫,他大力推行荒政,調遣官吏深入賑災,救活災民數萬人。他勤心庶務,厲行節約,蠲免苛捐雜稅,使府庫積金50餘萬兩。在任福建轉運判官時,鑒於農民負擔沉重,同情農民疾苦,賦《勸農詩》8首教育農民,其一雲:「便幸田中盡是禾,納官還債也無多,若能儉用家常足,免得登門更問他。」
饒虎臣雖為封建王朝的一位正直之士,卻不為權臣所容,景定元年(1260),殿中侍御吏給予彈劾罷官,以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德佑元年(1275)禮部侍郎王應麟、右史徐守仁奏請朝廷予以追復原官,以資政殿學士爵位辭官歸居。虎臣畢生清廉,身無余資,逝世後竟變賣生前朝中賜品作簡要喪葬之需。
(現梅林有個地方饒家店)

閱讀全文

與安徽地區寧國縣國軍抗日戰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