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抗日戰爭的三個主戰場是哪三個
國民黨戰場和共產黨戰場(解放區戰場)、中緬印戰場中國抗日戰場的劃分及中國戰場與國際反法西斯戰場的關系問題 中國抗日戰場從敵我戰線的角度,一般劃分為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過去也有從戰場的領導者和政治軍事力量不同的角度,劃分為國民黨戰場和共產黨戰場(解放區戰場)的。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出現的滇緬戰場,在戰場劃分上屬於哪個戰場,有不同看法。有的學者認為,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抗日戰場由兩個發展為三個,新出現的"中緬印戰場是中國抗日戰爭的第三個戰場",它"具有雙重屬性":"既是中國抗日戰爭(場)的一部分,又是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場)的一部分","中緬印戰場是國民黨戰場的派生……它應從屬國民黨戰場;從指揮系統和英美軍的直接配合作戰來說,它又不屬國民黨戰場,而是一個獨立戰場。"有的學者將滇緬戰場定位為中國抗日戰爭的"西線戰場",理由是:中日戰爭爆發後,戰爭的方向大致從東向西,以中國戰時首都重慶為基準,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均在東面,中國西部是安全可靠的後方。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進攻緬甸和滇西。使中國抗戰處於東西兩面被夾擊的態勢。中國被迫從東線抽調大量兵力用於西線滇緬戰場,迎擊和抵禦入侵之日軍,以絕對保障西南後方的安全,這成了中國存亡攸關的問題。將滇緬戰場稱為西線戰場,有利於加深對中國抗日戰爭後期戰局的認識,也有助於加深中國堅持抗戰艱苦性的認識。 有的學者述及:中國抗日戰場的持久抗戰打亂了德日法西斯的全球戰略,有力地配合支持了歐洲戰場、亞太戰場和北非戰場。中國抗日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重要後方、軍事和情報基地,為盟軍提供了大量戰略物資、重要基地和軍事情報。世界反法西斯戰場則在經濟上和交通口岸方面援助、維持了中國抗戰經濟,打破了日本的封鎖禁運,改善了中國武器落後匱乏的狀況,提高了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各國派遣的陸海軍和其它人員補充了中國正面戰場專業技術人員和參謀人員的不足。
❷ 抗日戰爭的戰場在哪裡它的勝利有何意義
東北有抗聯;華北和中原有八路軍;蘇浙皖有新四軍,這些地方是抗戰的主戰專場,其他地屬方也有。
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http://..com/question/80663635.html
❸ 抗日戰爭中著名的「百團大戰」的主戰場在哪
1940年8月20日夜,晉察冀軍區、第129、第120師在八路軍總部統一指揮下,發動了以破襲正太鐵路(石家莊至太原)為重點的戰役。戰役發起第3天,參戰部隊已達10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自1939年冬以來,日軍以鐵路、公路為支柱,對抗日根據地進行頻繁掃盪,並企圖割斷太行、晉察冀等戰略區的聯系,推行所謂「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八路軍總部決定發動交通破擊戰,重點破襲正太鐵路和同蒲路北段,給日本華北方面軍以有力打擊。這次戰役經歷了兩個主動進攻階段和一個反「掃盪」階段。 第一階段(8月20日至9月10日)。八路軍在正太、同蒲、平漢、津浦等主要交通線發動總攻擊,重點破壞了正太鐵路。經過20天的戰斗,預定計劃全部完成。正太鐵路線的路軌、橋梁、隧道、水塔、車站等均被破壞;平漢、同蒲(北段)、石德、北寧鐵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切斷;華北各交通線陷於癱瘓。 第二階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任務是繼續擴大戰果,摧毀交通線兩側和深入各抗日根據地的敵偽據點。在這段時間里,我晉察冀軍區主要進行了淶靈戰役,第129師主要進行了榆遼戰役,第120師主要破襲了同蒲路。在這些戰斗中,八路軍給敵人以沉重打擊;但是,我軍計劃要拔除的敵據點未能全部拔除。 《百團大戰》 第三階段(10月6日至翌年1月24日),主要任務是反擊日偽軍的報復掃盪。在這段時間里,八路軍先後粉碎了日偽軍對太行、太岳、平西、北嶽、晉西北等抗日根據地的大規模掃盪。 百團大戰歷時5個多月。從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個半月中,八路軍共進行大小戰斗1824次,共計斃、傷、俘和投誠日偽軍達46480人。其中包括:斃、傷日軍20645人,偽軍5155人;俘虜日軍281人,偽軍18407人;日軍自動攜械投誠者47人,偽軍反正者1845人。同時,繳獲各種槍5942支(挺),各種炮53門;破壞鐵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橋梁213座,火車站37個,隧道11個;破壞煤礦5個,倉庫11所。此外,還繳獲和破壞了其他大量軍用物資。 百團大戰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推遲了日軍的南進步伐,增強了全中國軍民取得抗戰勝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望。
❹ 中國抗日主戰場有哪幾個地區
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
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內3個月的戰役中容,雙方都投入幾十萬兵力。中國軍隊在付出33萬多人的巨大損失後,最終被迫匆忙撤退,並直接導致了南京會戰的失利。此戰日軍傷亡5萬餘人。
南京保衛戰: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
淞滬會戰後,日軍迅速進攻國民政府首都南京。國民黨軍此時兵力凋零,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圍撤退。
太原會戰:1937年9月13日~11月 。
1937年9月13日,日軍佔領大同後向太原進攻,中國軍隊被迫從太原突圍。此戰中國守軍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犧牲,消滅敵軍2萬餘人。
❺ 想當年抗日戰爭的時候,當時中國的主戰場應當放在那裡
主戰場當然要放在曰本本土
❻ 抗日戰爭的主戰場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
國民黨軍隊的主戰場是正面的戰場,因為國軍並不善於在敵後作戰,並且回國軍將領都是科班答出身,他們不喜歡也不會敵後作戰。
而共產黨的主戰場是敵後戰場,在忻口會戰之前,毛主席說過一句話,大意大概是:「山西戰場的陣地戰失利,我們可不負責,但如果游擊戰失利,則我們要負全責。」由此可見,共產黨把敵後視作主戰場。而八路軍日後的作戰方針也都是針對敵後開展的,很多經典戰役也都是發生在敵後戰場,很少有面對面和日軍進行幾個集團軍的大規模作戰的。這也是當時八路軍的實力相對較弱決定的。
❼ 中國抗日戰爭的主戰場是哪裡
山西,國民黨復第二戰區與日軍制對攻
浙江,顧祝同的第三戰區與日軍對峙與金衢一線
湖南,薛岳第九戰區與日軍對峙與長沙一線
廣東,余漢謀的第七戰區
安徽,李品仙的第十戰區對峙大別山一帶
湖北,孫連仲第六戰區對峙與石牌一帶
河南,蔣鼎文第一戰區與日寇對峙與河南
這些是相持階段開始後的主要互相對攻區域,日寇剛進攻中國時候,是四大會戰區域。
❽ 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
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
中國的抗日戰爭主要有兩大戰場,即國民黨政府指揮的正面戰場和中國共產黨開辟的敵後戰場。
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互相呼應,沉重打擊了日軍。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起來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國家。1931年9月18日,日本法西斯發動「九一八」事變,中國開始抵抗,打響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七七」事變,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團結全國人民開始全面抗戰,開辟了世界上第一個反法西斯戰場。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中國採取持久戰戰略,並迅速形成了兩個抗日戰場,即國民黨政府指揮的正面戰場和中國共產黨開辟的敵後戰場,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互相呼應,沉重打擊了日軍。
(8)抗日戰爭主戰場在哪兒擴展閱讀: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企圖逐步減少在華兵力,准備南進,但中國的抵抗使日本無法實施兵力漸減計劃。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在中國戰場實施「長期戰」戰略,企圖將中國變成日本南進「基地」和「兵站」,以便從中國戰場抽調軍隊支援太平洋戰場。
1942年6月,日本制訂「四川作戰」計劃,准備出動11個多師團的兵力進攻重慶、四川,迫使中國屈服。為此,還准備從太平洋戰場抽調6萬軍隊到中國戰場。但由於中國堅持持久抗戰,使日本難以湊齊兵力而作罷。
1941—1942年,侵華的日軍對敵後戰場發動規模空前的「掃盪」作戰,實施殘酷的燒光、搶光、殺光的「三光」政策。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緊緊依靠群眾,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神出鬼沒地打擊日軍,粉碎了日軍的「掃盪」作戰,保衛了抗日根據地,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
1944年4月,日本動用12個師團、41萬人的龐大兵力,在中國發動了豫湘桂戰役,即「一號作戰」,企圖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通過中國大陸將日本和東南亞、西南太平洋戰線連接起來,以挽救太平洋戰場的危局。豫湘桂戰役歷時8個月,是中日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
日軍雖取得了戰役的勝利,但在全局方面仍未能走出中國持久戰,反而影響了在太平洋戰場的對美作戰,宣告了日本「長期戰」戰略的破產。進入1945年後,日軍在華全面收縮戰線,處於中國敵後戰場和正面戰場的包圍之中,直至戰敗投降。
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中國堅持持久抗戰,有力支援了美英蘇等盟國的作戰,推動了反法西斯國家走向聯合,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步伐,為戰後國際秩序的重建作出了卓越貢獻。
❾ 抗戰的主要戰場是哪裡呢
地理上,抗戰的主要戰場是在湖南、湖北、江西一線。
國軍主力依託這一帶的山區、密布水網反復拉鋸阻擊日軍,並利用湖南巨量的糧食產量支撐抗日戰爭。
.
可以說,在抗日戰爭中,付出最大的就是湖南------而自詡為中國斯巴達的湖南人也勇於犧牲,即為華夏文明的抗日戰爭貢獻了僅次於四川的人力(湖南供應的人力不如四川,是因為四川不在戰區,所以沒有淪陷部分影響,而且湖南因為處於戰區,所以提供的人力難以統計),還為中國貢獻了最多的糧食。
民國時有湖南人妄語稱:若道中華國果亡,先讓湖南人死光。
抗日戰爭中,湖南人通過自己的犧牲、奉獻,證明這不是妄語,而是一個真理。
PS:本人絕對不是湖南人,我的血緣關系中和湖南沒有一丁點關系,而我個人甚至和幾個湖南人有仇。但是湖南人在華夏文明烽火涅槃抗日戰爭中貢獻,有目共睹。
.
敵後戰場主要由我黨指揮,主要戰場在河北省靠近山西的區域,和安徽省靠近江西的區域。依託於山西的閻錫山控制區域和江西、安徽的國軍控制區域,開辟敵後根據地。主要工作是培養幹部、訓練軍隊、建立到村動員體制,為抗戰結束後的戰爭做准備。
我黨指揮的戰爭分兩個時間段,一個時間段是在1938年以前,那時我軍的主要目的為通過運動戰配合國軍主力,抵抗日軍;
但是在運動戰中,發現日軍戰鬥力遠遠超過我黨戰前預測,我軍損失極為慘重,戰果寥寥。於是我黨指揮軍隊改變了運動戰方針,轉而使用游擊戰(游擊戰的核心是避免與日軍的戰斗)。
這就是我黨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二個階段,游擊戰階段。
游擊戰階段中,我軍盡力避免與日軍戰斗部隊的戰斗,主要攻擊戰鬥力薄弱的偽軍,並盡力建立根據地,培養幹部、訓練軍官,為日後做打算。
該方針提出後,我軍部分(據說是大部分)指戰員不理解這個英明決策,認為抗日戰爭是國戰,軍人理應不顧犧牲為國效命,躲在後面與偽軍糾纏沒意義。
為了統一思想,英明神武的太祖寫了《論持久戰》,該文借鑒了蔣百里的《國防論》,首次在我黨正式文件中承認中國國力不如日本,所以應該打持久戰,為游擊戰正名,統一了軍內思想。
❿ 二戰有哪幾個主戰場
二戰主戰場
中國戰場
1931年,日本侵佔中國東北。1937年7月,日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奮起抗日,揭開了世界大規模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中國的抗日戰爭經過艱苦的戰略防禦和相持階段於1944年轉入反攻。1945年8月,中國抗日軍民舉行全國反攻,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圍殲日本主力關東軍。中國戰場是亞洲太平洋戰場中的主戰場,共消滅日軍150萬,受降128萬。
歐洲西線戰場
1939年9月1日,德國出動62個師、160萬人進攻波蘭,二戰全面爆發。此後德軍接連向歐洲西、北和東南大規模進攻。從1940年4月到次年6月,德國攻陷丹麥、挪威;佔領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迫使英法聯軍40個師33萬人從敦刻爾克跨海退守英倫三島,之後德意南北合擊,迫使法國敗降。德還對英國進行大規模空襲戰役,佔領南斯拉夫和希臘。1943年7月,英美盟軍在義大利西西里島登陸,9月義大利投降。1944年6月,盟軍成功進行了法國諾曼底登陸戰役,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並在西歐各國抗德武裝配合下,於1944年秋冬兩季完全解放德佔西歐國家。
歐洲東線戰場
德軍進攻西歐期間,蘇聯通過擴大自己的版圖,建立起一條所謂的「東方防線」。1941年6月22日,德國投入190個師共550餘萬人,分3路向蘇聯發動突然襲擊,半個月推進了300至600公里。蘇經過列寧格勒保衛戰和莫斯科防禦等戰役,粉碎了德軍的閃電進攻。自1942年7月始,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地區與德軍激戰200天,殲敵150萬。1944年蘇又組織了10次戰略性戰役,把德軍趕出蘇聯。爾後蘇軍繼續西進,與東歐各國反法西斯武裝配合,解放了東歐。
太平洋戰場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軍基地珍珠港。此後的半年中,日美在珊瑚島、中途島和瓜達爾卡納爾群島進行激烈的海空戰役,日接連失敗。1944年美軍轉入進攻,大規模空襲日本本土,對日佔島嶼實施海陸空聯合作戰,1945年8月又向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日在太平洋戰場損失125萬兵力。
東南亞戰場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進軍東南亞,半年內佔領了東南亞廣大地區。1944年,中美英聯軍在印緬戰場上接連打擊日軍,並在當地抗日武裝積極配合下發起緬甸戰役,消滅日軍7萬餘人。
北非戰場
1940年7月,義大利進犯駐扎在東非的英軍。1941年1月英軍收復東非失地。同年2月,德非洲軍團進入北非,德意重新發動進攻。1942年,英軍經過阿萊曼戰役,粉碎了德意的進攻。11月,盟軍分3路從摩洛哥和阿爾及爾登陸,1943年4月又在突尼西亞戰役中獲勝。5月,北非的25萬德意軍隊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