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遠征軍的簡介哪位知道
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入緬對日作戰部隊,亦稱「中國赴緬遠征專軍」、「中國援緬遠征屬軍」。1941年12月根據《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編成,遠征軍受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中將和羅卓英司令長官指揮。該軍由第5、第6、第66軍編成,計9個師10萬餘人。
1942年3月,遠征軍入緬發起滇緬路作戰。失利後大部分退回雲南。1943年4月,重建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後稱滇西遠征軍,一部撤至印度,稱中國駐印軍。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征軍先後發起緬北滇西作戰,殲滅日軍三萬餘人。1945年1月27日,兩軍在畹町會師。3月,完成了打通滇緬公路的任務後撤回國內。1945年4月撤銷。
中國遠征軍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範,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緬北、滇西反攻中,收復緬北大小城鎮50餘座,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里,共殲滅日軍4.9萬餘人。中國軍隊也付出了重大犧牲,傷亡官兵約6.7萬人。
2. 中國遠征軍
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國政府為支援英軍在緬甸(時為英屬地)抗擊日本法西斯、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而派遣的出國作戰部隊。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範,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抗戰爆發後,由於中國的工業基礎薄弱,急需大量物資和外援,遂於1938年初修築滇緬公路。來自滇西28個縣的20萬民眾在抗日救國信念鼓舞下,自帶口糧和工具,風餐露宿,劈石鑿岩,歷時10個月,在高山峽谷激流險灘上,沿滇西,緬北990公里的山野,用雙手和血汗修築了滇緬公路。其間因爆破,墜岩,墜江,土石重壓,惡性痢疾而死去的民眾不計其數。1938年底通車,從此,滇緬公路成為中國抗戰的輸血管。
抗戰開始後,日本圖謀以武力強迫中斷「第三國」的援華活動。1939年冬,日佔我南寧,斷我通越南海防的國際交通線。
1940年春,日本對滇越鐵路狂轟爛炸;6月迫使法國接受停止中越運貨的要求。盡管如此如此,日寇並不罷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並與泰國訂友好條約,滇越線全面中斷。滇緬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條援華通道。
緬甸是東南亞半島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西屏英屬印度,北部和東北部與中國西藏和雲南接壤。滇緬公路是中國重要的國際交通線,日軍據此還可以威脅中國西南大後方。緬甸對於盟國中的中英雙方來說都有重要戰略意義。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在短時間內席捲東南亞,隨即矛頭直指緬甸。
為了保衛緬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醞釀成立軍事同盟。中國積極准備並提出中國軍隊及早進入緬甸布防。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1年12月23日,中英雙方在重慶簽署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於英軍輕視中國軍隊的力量,過於高估自己,又不願外國軍隊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撓中國遠征軍入緬,預定入緬的中國遠征軍只好停留在中緬邊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開進攻後,英緬軍一路潰敗,這才急忙請中國軍隊入緬參戰。中國成立遠征軍第1路司令長官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後因情況變化取消),開赴緬甸戰場。但是,由於已經失去作戰先機,造成緬甸保衛戰的失利。這主要由於英國極端堅持先歐後亞的既定戰略,戰局一旦不利,便對保衛緬甸完全失去興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國遠征軍保衛緬甸的作戰變成了掩護英軍撤退的作戰。
但是,中國遠征軍卻仍然作出了讓英美盟國盟軍欽佩的戰績,並達到了一定的戰略目的。從1942年3月中國遠征軍開始與日軍作戰,至8月初中英聯軍撤離緬甸,歷時半年,轉戰1500餘公里,浴血奮戰,屢挫敵鋒,使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以來少有的沉重打擊,多次給英緬軍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收復戰等勝利。
3. 中國遠征軍背後有什麼故事
1942年到1945年,滇緬危急,面對突然來臨的戰爭、祖國的號召,三十萬士兵入緬甸作戰,他們被稱為「中國遠征軍」。據統計,近十萬人在緬甸戰死。十萬死者,是十萬母親的孩子。七十年過去了,他們中大多數人的屍骸都沒於荒野,未能回家,只有三十多具遺骸通過官方途徑回國。還有347具遺骸,2015年被挖出後懸置,至今未獲安葬。
離家時他才五個月大的孩子張三幸,如今已經77歲了。從陝西帶來了花饃饃、掛面、蘋果、柿餅,當地最好的西鳳酒、好貓煙。
七十多年前,飯都吃不飽,他想父親可能一生都沒喝過好酒,所以這次帶來給他嘗嘗。不知道他埋骨何處,只好在國殤墓園,輕輕灑上一點兒。
他年紀大了,又摔了一跤,怕自己這次不來,下次就來不了了。找不著名字,他只好帶了一枚徽章回去。
4. 中國遠征軍赴緬作戰的背景是什麼
1942年2月,中國政府根據《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調遣3個軍10個師共10萬多人,組成中國遠征軍第一路軍,由副司令長官杜聿明率領第5?第6軍進入緬甸,不久,又增調第66軍進至緬甸北部的重要城市曼德勒地區作戰?這一仗,一打就是半年多?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在短時間內佔領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香港?印度尼西亞等地,由於兵力不足,未能進兵緬甸?這樣,緬甸一度成為國際同盟與日本法西斯的必爭之地,戰略地位越來越突出?
英國時刻都在關注緬甸的態勢?1942年2月16日,英國首相丘吉爾在發給緬甸總督的電報中,坦率地說:「我認為,緬甸以及同中國的聯系在整個戰區中是最重要的一環?」丘吉爾認為,對於英國,必須「守住緬甸……用它作為保衛印度的最後一道屏障」?英國在丟失了太平洋沿岸的一些戰略據點以後,如果再失去緬甸,就會失去英國在亞洲大陸的南翼屏障,甚至動搖英國在亞洲的根基?
中國政府認為,由於滇緬公路是中國的一條重要國際通道,緬甸對抗日戰爭具有重要影響?抗戰爆發,日軍侵佔中國的華北?華東以及東南沿海的廣大地區,截斷了中國海上的國際交通?為了打破日軍對中國的全面封鎖,中國急需開辟新的國際通道?
當時,緬甸首都仰光經曼德勒到中緬邊界的重鎮臘戍,已經有一條鐵路?雲南境內,昆明至下關也有公路?為了修築臘戍至下關的公路,1937年11月至1938年8月,滇西各族人民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憑著一腔報國熱情日夜奮戰在築路工地上,在不到1年的時間里,搶修出了一條長達547.8餘公里的交通干線,這就是被譽為舉世聞名一大奇跡的滇緬公路?
美軍駐中國戰區總參謀長史迪威將軍認為,如果日軍佔領緬甸,中國就將失去滇緬公路?如果能確保緬甸的安全,中國就能保持住西南的國際交通線,「使租界物資能繼續通過仰光暢通無阻地運送到中國」,打破日軍從西南包圍並進攻中國的企圖?
日本當局把緬甸看作是南方佔領區的一道西南屏障?日軍看到,佔領緬甸,不僅可以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大陸屏障,還可以西進印度,下中東與德軍會師,北上中國西南地區,切斷滇緬公路?日軍如果佔領緬甸,就能控制印度洋,就能從海上控制印度和中東,就能有力地支援太平洋海戰?日軍認為,佔領緬甸,「不但是為了切斷援蔣路線,從保衛西面的角度來說,也是特別應予重視的地區」?
在戰略利益的驅動下,對緬甸控制與反控制的斗爭日益激烈?
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的1個重要戰略目標,就是佔領緬甸?當日軍攻佔馬來半島和菲律賓等地以後,就積極准備進攻緬甸?為此,日軍決定,新成立的第15集團軍以第33?第55師團為主力,對緬甸作戰?
1941年12月,日軍第15集團軍司令官飯田祥二郎到達曼谷?日軍大本營為了盡快攻佔東南亞各國,指令第15集團軍迅速調集軍隊,調整部署?緬甸北接高原,南臨大海,除伊洛瓦底江和薩爾溫江下游有盆地和平原外,多為高原山地,大部系山嶽丘陵,峰巒縱橫,地形復雜,部隊行動不便?為了適應緬甸的地形特點和交通狀況,日軍把部隊的車輛編制改為馱馬編制,可見日軍對發動侵緬戰爭用心良苦?
1942年1月4日,日軍2個師團從泰國出發,經麥索侵入緬甸境內?日軍攻佔緬甸首都仰光後,又增調2個師團,總兵力約9.5萬人,飛機250架?
1月19日,日軍佔領緬甸南部的戰略要地土瓦,控制了丹那沙林地區的3個主要機場,這就切斷了英國軍隊從緬甸對馬來亞的支援?
1月20日,日軍第55師團主力突破泰緬邊境守軍的防線?30日,第55師團進至毛淡棉附近時,與緬甸軍隊和英國軍隊發生激戰?2月4日,日軍第33師團佔領拔安?
2月9日,第15集團軍接到命令,日軍南方軍司令部命令該軍「繼續現在作戰,盡量殲滅敵人,進到仰光地方,且務必在其以北取得地盤,以准備對曼德勒和仁安羌附近的作戰」?
緬北高地,戰斗越來越激烈了?
滇緬路作戰,是中國軍隊與英國軍隊共同進行的一場戰斗?1940年10月,滇緬公路重新開放?1941年2月,英國政府任命丹尼斯少將為駐華武官?丹尼斯支持中國抗戰,他到任後,代表英國政府向重慶方面提出了中英結成軍事同盟?共同抗擊日寇的建議,受到重慶方面的贊同?但是,日軍偷襲珍珠港前,中英雙方在緬甸的軍事合作進展緩慢?
日軍偷襲珍珠港,進攻美國?英國?荷蘭在太平洋的其他屬地,這使亞洲由中國持續4年半之久的單獨對日作戰演變成了中?美?英?荷?澳等國家聯合對日作戰?這是抗日戰爭的一個重大變化,也是中國遠征軍赴緬作戰的一大背景?
12月8日凌晨4時,一陣緊似一陣的電話鈴聲把駐重慶郊外黃山別墅的蔣介石驚醒了,蔣介石不樂意地拿起話筒,「嗯」了一聲,當獲悉發生珍珠港事件時,立即起床,心急如焚地返回重慶?蔣介石預感到,世界大戰出現了新轉機?於是,蔣介石開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動?
蔣介石剛剛回到重慶,又得知日軍派飛機轟炸香港?菲律賓?馬來西亞,即於上午8時召開國民黨中常會緊急會議,會議決定,立即對日本法西斯宣戰?下午,蔣介石分別召見美國?英國?蘇聯駐華大使,向他們聲明:「中國決定不避任何犧牲,竭盡全力與英?美?蘇及其他諸友邦共同作戰,以促成日本及其同盟軸心國家之完全崩潰?」蔣介石還向美國和英國等國家提出3項原則,一是成立太平洋同盟和聯軍總司令部,推舉總司令,由美國領導;二是要求英國?美國?蘇聯與中國一同對日宣戰;三是太平洋戰爭勝利前聯盟各國不許對日單獨講和?
這天,蔣介石還約見各國駐華使館武官,說明中國軍隊准備對香港?越南?緬甸採取行動,配合各國友軍作戰?蔣介石在世界大戰的關鍵時候,迅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這曾經使他頗為自豪?
12月9日,蔣介石發電報給美?英?蘇3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建議在反軸心各國間組織某種聯合軍事會議,協調作戰行動?
12月10日和11日兩天,蔣介石分別邀請英?美等國大使和武官,商討中?英?美?荷?澳5國聯合作戰問題?蔣介石請美國的馬格魯德准將電告美國總統羅斯福4項建議:
(一)由華盛頓建議五國聯合軍事行動之具體計劃,並以華盛頓為政治與軍事中心點?
(二)在蘇聯未宣戰前,由美國建議香港?菲律賓?新加坡?緬甸?荷印區域間之四國聯合軍事行動之具體計劃?
(三)四國初步談判集議地點應為重慶,其永久地點再行討論決定之?
(四)由美國建議五國軍事互助協定之協定?
美國總統羅斯福在日本軍隊的突然襲擊面前,一度猶豫徘徊,優柔寡斷,當他收到蔣介石的這份電報以後,立即給蔣介石復電?電文說:「立即發動步驟,准備一致行動,以抵禦共同敵人,應視為異常重要之舉?為達成此項目的起見,本人敬建議:由麾下最遲於12月17日在重慶召集聯合軍事會議,交換情報,並討論在東亞戰區最有效之陸海軍行動,以擊敗日本及其同盟國?」羅斯福積極支持蔣介石的上述4項建議,主要是為了維護美國的利益?當時,美國為了推行「先歐後亞」的全球戰略,迫切需要有一種力量在遠東阻止日本?羅斯福認為,中國若積極行動,能夠起到這種責任?
羅斯福從美國的利益出發關心緬甸的安全,他希望通過召開聯合軍事會議促使中國派兵到緬甸作戰,用中國的軍事力量保衛緬甸和滇緬公路?
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曾坦率地說,在英美總戰略中,對德國作戰是第1位的;橫跨太平洋對日本的大規模「陸海空」行動是第2位的;「中印緬戰區處於可憐的第3位?但是,就其戰略和政治意義而言,世界的這一地區是極其重要的……它能持續不斷地提供以異常廉價的代價取得驚人的軍事和政治勝利的可能性」?史汀生還說,「從戰略上講,美國在這一地區的政策的目的是使中國繼續作戰?」
英國首相丘吉爾為了維護英國的利益,很看重緬甸的重要戰略地位?1942年1月20日,丘吉爾在發給伊斯梅將軍轉參謀長委員會的電報中說,「作為一個戰略目標,我認為使滇緬公路暢通無阻要比保持新加坡更為重要?」
1月21日,丘吉爾又給這位將軍發電報,他說:「緬甸如果喪失,那就慘了?這樣會使我們同中國人隔絕,在同日本人交戰的軍隊當中,中國軍隊算是最成功的……新加坡一旦淪陷,科里幾多爾必將相繼淪陷,這將使印度大大震驚;只有強大的部隊的來到和緬甸方面戰事的成功,才能把印度支持下來?」
由於羅斯福和丘吉爾的支持,12月23日,聯合軍事會議在重慶召開?蔣介石主持會議?會議剛開始,中英雙方就發生了爭吵?英國代表韋維爾上將公開聲稱,遠東盟軍的當務之急是防止日軍進攻印度和緬甸?英國在東南亞對日作戰,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殖民地?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英國曾公開把緬甸境內的一批美國援華物資據為己有?
蔣介石對英國的這種言行十分惱火?蔣介石一氣之下,要何應欽發表聲明,中國要停止中?英?緬合作,把所有在緬甸的租借物資全部退還給美國?
美國代表馬格魯德見事態嚴重,急忙出面調停?經過三方代表長時間的爭論,終於達成《遠東聯合軍事行動初步計劃》?這個計劃的主要內容是:
——首要的是防止日軍進攻緬甸,這對於中國繼續抗戰和從中國向外擴展的任何聯合作戰,都至關重要?
——通過繼續以物資供應中國的辦法,為中國軍隊對日最後進攻進行准備和訓練?
——中國軍隊繼續牽制在中國戰線上的日本軍隊?
——一旦人力物力允許,即轉為用可調集的全部中?英?美軍隊進攻日本?
——設在重慶的聯合軍事委員會將召開會議,提供建議和情報,使盟國最高作戰委員會能夠制定東亞戰略?
——盡早在美國設立永久性組織?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在重慶簽字?
1942年元旦,中國?美國?英國?蘇聯等26國代表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這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戰線正式形成?這天,蔣介石就任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美國的史迪威中將被任命為中國戰區參謀長?
至此,中?英?美等國共同對日本軍隊作戰的聯盟基本形成?但是,由於各國的利益關系不同,這個聯盟從成立之初就充滿著矛盾和斗爭?這是導致中國遠征軍入緬援英作戰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1942年2月,日軍加強攻勢,仰光告急?2月16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根據《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命令在滇緬邊境待命的第1路軍副司令長官杜聿明率領第5?第6軍進入緬甸,緊急向緬南?緬東地區開進?
中國遠征軍這次入緬作戰的指導思想是:「以支援英軍確保緬甸國際補給線之目的,即深入緬甸境內,力求於曼德勒以南地區擊破日軍,狀況不利時,主力以密支那?八莫為基地,一部以景棟為基地,策劃持久,以確保國境」?
3月初,中國遠征軍接替英軍仰光至曼德勒鐵路以東至泰?老越接壤地區的防務?不久,第66軍進入曼德勒地區,中國戰區參謀長J.史迪威中將到達緬甸,第1路司令長官羅卓英於4月進入緬甸?正當中國遠征軍日夜兼程,向緬甸戰場挺進時,英軍卻於3月8日輕易放棄了緬甸首都仰光?當時,中國軍隊的1名參謀在英軍指揮部擔任聯絡工作,但英軍對於撤出仰光這樣重大的軍事行動,竟然不通知中方?對此,蔣介石很惱火?
3月9日,蔣介石召見史迪威,嚴厲指出,英軍沒有與中國軍隊真正合作?蔣介石已經看到,英軍沒有在緬甸認真作戰的打算,不能與中國軍隊協調作戰?為此,蔣介石不同意再讓英方指揮中國遠征軍,建議由史迪威將軍統一指揮中英兩國的軍隊?
史迪威畢業於美國著名的西點軍校,是1名職業軍人,比蔣介石大4歲?1920年至1923年,史迪威曾經到北京學習漢語,還在美國天津駐屯軍任職,對中國的情況比較了解?羅斯福總統任命史迪威為中國戰區美軍司令官兼中國戰區參謀長,是希望他能夠率軍保衛滇緬公路,能夠撮合中國的各派政治力量?羅斯福深知中國的情況復雜?史迪威則要求擁有對美國?英國?中國在緬甸作戰的軍隊的指揮全權?對此,馬歇爾表示,盡他的努力支持史迪威?
史迪威來到中國以後,蔣介石答應把入緬軍隊的軍事指揮權交給他,但是,蔣介石同時提出,美國要給中國10億美元的貸款?史迪威積極活動,終於促使美國國會在2月9日同意給中國政府10億美元的貸款?這使蔣介石在經濟上得到不小的補充,也使蔣介石與史迪威之間的合作一度比較順利?但是,這種建立在經濟援助基礎上的合作,是很脆弱的?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牽涉英國?美國?中國?緬甸等多種關系,由於各自所處的戰略地位不同,指揮復雜,協同困難?但是,中國官兵在異國土地上抗擊日本侵略軍,表現出了頑強的戰斗精神和不屈的民族鬥志,受到國內外的好評?
3月8日,中國遠征軍第200師在師長戴安瀾指揮下進抵東吁,接收英緬軍隊的防務,掩護英緬軍隊撤退?戴安瀾1904年出生於安徽無為,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學習,後來參加了第1次東征和北伐戰爭,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副師長等職,率部參加台兒庄戰役和武漢會戰等戰役戰斗,作戰經驗豐富?戴安瀾出征前,蔣介石曾召見他?當蔣介石問戴安瀾:孤軍深入是否可以堅守?戴安瀾堅定地說:「此次遠征,系唐明以來揚威國外之盛舉,雖戰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東吁?」
3月10日,日軍第5師團從仰光北面的勃固出發,沿鐵路北上,向東吁推進?沿途的英緬軍隊見日軍進攻,紛紛北撤?
3月18日,第5騎兵團在彪關以南約20公里的一座大橋附近接應英軍時,遭到日軍第55師團先遣隊的攻擊,中國官兵與日軍激戰,掩護英軍安全撤離?當日軍2個營孤立冒進,汽車隊行至彪關河大橋北端時,預先設伏的騎兵團官兵突然把大橋炸毀?日軍遭到中國軍隊的猛烈打擊,大部分被殲滅?
彪關河一戰,中國遠征軍初露鋒芒,沉重地打擊了侵緬日軍?首戰的捷報,揭開了東吁保衛戰的序幕?
中國遠征軍副司令長官兼第5軍軍長杜聿明從繳獲的日軍文件中得知,日軍第15集團軍兵分3路,以曼德勒為主要目標,繼續北上?當面之敵,最多不超過2個師團?杜聿明為了擊破當面的日軍,並協助英軍收復仰光,決定集中主力組織東吁會戰?杜聿明1904年出生於陝西米脂,1924年4月考入黃埔軍校第1期學習,後來參加了平定商團叛亂?第1次東征等戰斗?1937年8月參加淞滬抗戰,積累了對日作戰經驗?當杜聿明的決定得到史迪威將軍的支持後,親赴東吁,指導第200師固守東吁?
這時候,日軍加快了北上的速度?3月18日,40多架日軍飛機分3批連續轟炸東吁?一時間,東吁全城起火,大火整整燒了一天,這個美麗的城鎮被燒成一片瓦礫?
3月20日,日軍第55師團一部在空軍的配合下,以坦克?裝甲車開路,向東吁外圍陣地發起攻擊?中國遠征軍第5軍第200師的官兵頑強抗擊,雙方激戰一晝夜,日軍傷亡300多人,仍無法突破鄂克春陣地?
3月22日,日軍改變進攻方式,以一部兵力迂迴前進,又被中國軍隊擊退?日軍無奈,只得增加兵力,在2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發起連續攻擊?第200師官兵機智靈活,從日軍的翼側反擊?面對瘋狂進攻的日軍坦克,戰士們用集束手榴彈將其炸毀,用燃燒瓶將其燒毀,日軍的進攻連連受挫?日軍官兵感嘆:自從代庫北進以來,「還是第1次與強敵遭遇,由於輕敵,致使進攻受挫?」
3月24日,1100多名日軍向東吁以北的克永岡機場迂迴,突然攻佔了這個機場?杜聿明得知這一情況,急命第5軍1個補充團從彬文那出發,向機場緊急增援?但是,不等中國遠征軍趕到,機場已經失守?這樣,第200師與後方的聯系被日軍切斷,第200師迅速派出2個團,向佔領機場的日軍進行反擊,沒有成功?
戴安瀾師長看到,守衛東吁的第200師官兵已經陷入日軍的三麵包圍之中,惡戰難免?晚上,戴安瀾師長立下遺囑:如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以參謀長代之?參謀長戰死,以某團團長代之?戴師長短短幾句話,激勵了鬥志,鼓舞了士氣,全師上下紛紛效仿,指戰員們堅決表示,要誓死保衛東吁?
3月26日,日軍第55師團向東吁市區發起猛烈的攻擊,東吁西北角的陣地被日軍突破?第200師官兵在戴安瀾師長的指揮下,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雙方的傷亡都不小?
蔣介石得知緬甸的戰況,致電中國遠征軍,提出在東吁?彬文那之間與日軍進行一次會戰?杜聿明看完電報,一面命令第200師固守東吁,一面急派第5軍第22師向東吁增援?
3月28日,第22師進至東吁以北的南陽車站時,遭到日軍的阻擊?日軍得知中國遠征軍的增援部隊已經到達,竟釋放糜爛性毒氣,使中國軍隊遭到嚴重傷亡?遠征軍增援部隊與日軍連續激戰兩天兩夜,未能突破日軍的阻擊?守衛東吁的第200師糧彈缺乏,戰斗非常艱苦?這時候,日軍的增援部隊第56師團搜索團於29日夜間加入戰斗,該師團主力也接近東吁?而中國遠征軍第5軍的預備隊第96師還在輸送途中?
在這種態勢下,杜聿明看到,第5軍無法集中主力與日軍會戰,無法解東吁之圍?為了保存軍力,杜聿明果斷決定放棄東吁,命令第200師於29日晚突出東吁,退往彬文那?
史迪威將軍堅持要以劣勢兵力繼續向日軍進攻,當他得知杜聿明下達了突圍的命令,表示堅決反對,並派參謀竇爾登進行監督?杜聿明表示:保全軍力,這是任何一個指揮官的常識和義務?杜聿明拒絕了這個美國人的命令,組織部隊主動撤退?
3月30日清晨,第200師安全渡過錫唐河,連傷病員也全部順利轉移?日軍佔領東吁後,分兵兩路,發展攻勢?事後,戴安瀾師長深有感慨地說:下令沖鋒,原本是步兵打仗的口頭禪;緊要關頭,敢於下令撤退,才是指揮官的真功夫啊!
東吁戰斗,第200師深入緬甸南部,同數倍於己?且有強大的空軍支援的日軍激戰12天,殲滅日軍5000多人,主動安全地轉移,有力地支援了英緬軍?戰後日軍在編寫戰史時承認:「當面之敵是重慶第200師,其戰斗意志始終旺盛,尤其是擔任撤退收容任務的部隊,直至最後仍固守陣地拚命抵抗,雖說是敵人也確實十分英勇?」
4月1日,曾經指揮英軍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將軍驅車來到中國遠征軍第5軍司令部駐地漂貝,特意會見杜聿明?這位英國上將稱贊在東吁作戰的中國軍隊英勇善戰,對中國軍隊在東吁掩護英緬軍第1師安全撤退表示感謝?
4月14日,英緬軍第1師和英裝甲兵第7旅在仁安羌被日軍第33師團一部包圍,情況緊急?下午2時,亞歷山大將軍當面告知中國遠征軍代表侯滕,要求中國遠征軍迅速給予援助?中國遠征軍長官部得知這一緊急情況和英軍的請求後,孫立人師長趕到英軍第1軍團長史林姆將軍的指揮所,研究援救英軍的作戰方案?
這天下午5時,遠征軍長官部命令唯一的裝甲兵團?第66軍新編第38師第113團緊急前往支援?第38師受命後,副師長齊學啟和第113團團長率領部隊,星夜趕往皎勃東地區?亞歷山大將軍看到戰場形勢嚴峻,1個團難以解圍,再次要求中國遠征軍增派部隊?中國遠征軍長官部命令第38師再派1個團前往增援英緬軍?孫立人師長也親赴戰場指揮?
4月16日,日軍進至仁安羌以東5公里,派出1個營直趨凱敏,師團主力向仁安羌東北挺進?17日,日軍切斷了馬圭至仁安羌的公路,第33師團主力逼近仁安羌?這時候,英緬軍第1師全部?坦克營1部在仁安羌東北地區被日軍包圍,面對優勢日軍的圍攻,英緬軍官兵驚恐萬狀,把突圍的希望寄予中國軍隊的救援,不斷向中國遠征軍呼救?上午11時,中國遠征軍第113團進至賓河北岸,迅速進行向日軍攻擊的戰斗准備?
4月18日拂曉,中國軍隊在英緬軍12輛坦克和3門火炮的支援下,向該地日軍發起攻擊?激戰數小時,日軍被擊潰?第113團右翼營士氣高昂,渡河追擊,但受到賓河南岸的日軍阻擊?英緬軍第1師師長斯高特看見中國軍隊到來,如獲救星,直言不諱地說:「本師飲水及食糧斷絕已兩日,困難萬分,官兵無法維持,勢將瓦解?」孫立人師長趕到前線後,得知英緬軍的艱難處境後,連夜調整部署,集中兵力支援英緬軍突圍?
4月19日,天剛蒙蒙亮,第113團向日軍陣地發起了猛烈攻擊,激烈的戰斗進行到下午2時,中國軍隊終於攻克了501高地,擊破了日軍的包圍圈,解救出包括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在內的被圍英軍7000多人,美國教士?新聞記者500多人,汽車100多輛,戰馬1000多匹,全部收復了油田區?戰斗結束後,中國軍隊掩護英緬第1師向賓河北岸陸續撤退?
英緬軍官兵「3天的苦熬,已使他們狼狽不堪」,當他們被中國軍隊解救時,「個個豎起大拇指,高呼中國萬歲,眼眶中竟都含有感激的淚水?」
中國遠征軍第38師一部在援救仁安羌的英軍時,以不足千人的兵力,連續作戰,英勇頑強,以少勝多,擊潰日軍,成功地解救出近10倍於己的英緬軍官兵,不僅受到同盟的贊譽,英倫三島也為中國遠征軍的英勇戰績所轟動?英國政府後來向第38師師長孫立人?第113團團長等多人頒發了勛章?美國官方撰寫中緬戰場戰史的一名作者評述這場戰斗時說:「在第1次緬甸戰役中,第38師及其卓越的指揮官一出兵,就建立了他們的榮譽?在仁安的巧妙的戰役中,英勇干練的孫立人率領他的訓練良好?士氣旺盛的部隊,完整無損地穿過了克欽邦,這真是罕有的成就?」
4月下旬,日軍調整部署,加強攻勢?4月29日,臘戍失守?5月1日,曼德勒陷落?5月~8月,中國遠征軍陸續撤退,部隊官兵歷盡千辛萬苦,先後回國?
副司令長官杜聿明將軍率領第5軍直屬隊及新編第22師在森林中徒步?當時正是雨季,行軍途中,連日暴雨,山洪暴發,官兵飢病交加,部隊糧盡葯絕,死亡累累,屍骨暴野?僅第22師,就因飢餓和疾病而死亡了2000多人?杜聿明自己也染上了重病,幾乎殞命?杜聿明回國後,一再檢討說:「此次作戰失敗事,是學生指揮無能,未能完成任務,為國爭光?」杜聿明還請求處分?誰知蔣介石不但沒有處分他,反而把杜聿明提升為第5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總司令?
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率領全師官兵撤退途中,於5月中旬與軍部補訓處?第66軍新編第28師部分官兵會合,5月中旬穿越西保?摩谷公路的封鎖線時,遭到日軍的伏擊,戴安瀾師長在指揮部隊作戰時身負重傷,5月26日晚,進至緬甸北部的茅邦村,不治去世?該部6月回到雲南時,全師僅剩2600多人?
第961師和第5軍炮兵?工兵各1部撤退途中,進入山高路險的野人山,部隊所至,毒蛇?蚊蚋遍地,糧葯斷絕,官兵行軍艱難,死亡慘重?途中遭到日軍伏擊時,副師長胡義賓在督戰時不幸陣亡?這支部隊經過千辛萬苦,終於翻過高黎貢山,於8月中旬抵達滇西劍川?
第38師在孫立人師長率領下,抵達印度的英帕爾?
中國遠征軍在極為復雜的國際背景下,經過一個多月的作戰,在保衛東吁?解救英軍等戰斗中,表現得英勇頑強,受到廣泛的贊譽?但是,由於喪失了最佳出國作戰的時機,加之指揮頭緒多等諸多原因,遠征軍出征中處於被動態勢,未能達成戰役企圖?總兵力達10萬人的遠征軍,8月先後撤到印度和滇西的部隊,只有4萬人?
5. 1944年中國遠征軍的小兵,有一張照片是一個13歲的小兵名叫李占宏是一個美國攝影師給他照的、我想
遠征軍一般在東南亞作戰,傷亡率很大,多半不在世了。一般這只是當做戰爭資料保存。此人若是戰後倖存,現在也差不多老死了
6. 中國遠征軍是一支什麼樣的部隊
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國政府為支援英軍在緬甸(時為英屬地)抗擊日本法西斯、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而派遣的出國作戰部隊。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範,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抗戰爆發後,由於中國的工業基礎薄弱,急需大量物資和外援,遂於1938年初修築滇緬公路。來自滇西28個縣的20萬民眾在抗日救國信念鼓舞下,自帶口糧和工具,風餐露宿,劈石鑿岩,歷時10個月,在高山峽谷激流險灘上,沿滇西,緬北990公里的山野,用雙手和血汗修築了滇緬公路。其間因爆破,墜岩,墜江,土石重壓,惡性痢疾而死去的民眾不計其數。1938年底通車,從此,滇緬公路成為中國抗戰的輸血管。
抗戰開始後,日本圖謀以武力強迫中斷「第三國」的援華活動。1939年冬,日佔我南寧,斷我通越南海防的國際交通線。
1940年春,日本對滇越鐵路狂轟爛炸;6月迫使法國接受停止中越運貨的要求。盡管如此如此,日寇並不罷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並與泰國訂友好條約,滇越線全面中斷。滇緬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條援華通道。
緬甸是東南亞半島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西屏英屬印度,北部和東北部與中國西藏和雲南接壤。滇緬公路是中國重要的國際交通線,日軍據此還可以威脅中國西南大後方。緬甸對於盟國中的中英雙方來說都有重要戰略意義。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在短時間內席捲東南亞,隨即矛頭直指緬甸。
為了保衛緬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醞釀成立軍事同盟。中國積極准備並提出中國軍隊及早進入緬甸布防。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1年12月23日,中英雙方在重慶簽署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於英軍輕視中國軍隊的力量,過於高估自己,又不願外國軍隊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撓中國遠征軍入緬,預定入緬的中國遠征軍只好停留在中緬邊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開進攻後,英緬軍一路潰敗,這才急忙請中國軍隊入緬參戰。中國成立遠征軍第1路司令長官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後因情況變化取消),開赴緬甸戰場。但是,由於已經失去作戰先機,造成緬甸保衛戰的失利。這主要由於英國極端堅持先歐後亞的既定戰略,戰局一旦不利,便對保衛緬甸完全失去興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國遠征軍保衛緬甸的作戰變成了掩護英軍撤退的作戰。
但是,中國遠征軍卻仍然作出了讓英美盟國盟軍欽佩的戰績,並達到了一定的戰略目的。從1942年3月中國遠征軍開始與日軍作戰,至8月初中英聯軍撤離緬甸,歷時半年,轉戰1500餘公里,浴血奮戰,屢挫敵鋒,使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以來少有的沉重打擊,多次給英緬軍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收復戰等勝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戰中,中國遠征軍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憑借一團之力與數倍於己之敵連續英勇作戰,以少勝多,解救出被圍困數日瀕臨絕境的英緬軍第1師,轟動英倫三島。其中遠征軍新38師113團團長劉放吾以一團兵力浴血奮戰、立功異域。新編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屢建奇功,掩護了英軍的平安撤退,後在翻越野人山對敵作戰中不幸受傷殉國。戰役結束後,英美政府高度頌揚,授予孫立人將軍、戴安瀾將軍(追贈)功勛章。
緬甸失守給以後作戰帶來極為消極的影響,使日本可以直接威脅印度,也使中國徹底失去了滇緬公路這唯一的陸上交通線,以後不得不開辟從印度飛越駝峰(在喜馬拉雅山)的空中航線。但是,也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掩護英軍撤退,保存了力量,以保衛印度,並消耗日軍部分力量,阻滯了日軍進攻中國西南大後方,從而贏得時間,配合國內部隊阻敵於雲南境內怒江天險,最後形成長期對峙,粉碎了日軍從緬北進攻中國西南大後方的企圖。這次遠征作戰,也是中國自甲午戰爭以來首次出國作戰,他們弘揚了中國人民的國際主義和民族犧牲精神,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第一次緬戰日軍傷亡約4500人,英軍傷亡1.3萬餘人,中國遠征軍傷亡5萬餘人(絕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緬甸作戰失利後,中國遠征軍一部分退入英屬印度。在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的指導下,在蘭姆伽訓練營受訓並進行整編,並於1943年8月改編為中國駐印軍,利用美援物資配備全副美式裝備,戰鬥力大為提高。
同時,中國鑒於緬甸的重要性,積極醞釀反攻緬甸,在滇西重新組編並整訓第2批遠征軍,於1943年2月設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嚴陣以待,隨時准備與英美軍隊協同反攻緬甸。
1943年10月,為配合中國戰場及太平洋地區的戰爭形勢,中國駐印軍制定了一個反攻緬北的作戰計劃,代號為「安納吉姆」,以保障開辟中印公路(中國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設輸油管。計劃從印緬邊境小鎮利多出發,跨過印緬邊境,首先佔領新平洋等塔奈河以東地區,建立進攻出發陣地和後勤供應基地;而後翻越野人山,以強大的火力和包抄迂迴戰術,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奪占緬北要地密支那,最終連通雲南境內的滇緬公路。
1944年3月,我駐印軍新編第22師新編和第38師佔領孟關,消滅日本最精銳的第18師團的主力,繳獲其軍旗、關防、大量文件及各種武器。繼而這兩個師又乘勝進軍,一鼓作氣,攻佔緬北重鎮孟拱,再次告捷。
此前,由國內於1944年春先後空運至印度接受美式裝備和訓練的新30師、第14師、第50師先後轉運至緬甸密支那,隨即對其發動進攻。新38師在孟拱戰役結束後,也進軍密支那。經過一個多月的激烈戰斗,8月初密支那終於被攻克。自從我駐印軍先後開出蘭姆伽後,連續作戰,屢創強敵,戰鬥力較之以前大為提高,這是日軍做夢也想不到的。他們弄不清楚這支兩年前曾敗在自己手下的中國軍隊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便成了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威猛之師。
中國軍隊在密支那休整約兩個月後,向日寇發動了最後的攻擊,用繳獲的日軍文件上的一句話來說:「支那軍歸國心切,銳不可當」。密支那休整後,新1軍、新6軍分左右兩路向八莫發動進攻。一路上過關斬將,所向披靡。隨後,新1軍先後攻克八莫、南坎,並在畹町附近的芒友與雲南西進的遠征軍會師,中印公路完全打通。中國駐印軍旋即南下,於1945年3月8日攻克臘戌,30日與英軍會師於喬梅,緬北反攻作戰結束。此時日軍因在菲律賓失敗,收縮戰線,全部撤出緬甸。至此,緬甸戰事全部結束。
此役歷時一年半,殲滅日軍4.8萬餘人,中國駐印軍傷亡1.8萬餘人,中國遠征軍傷亡4萬餘人。
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的反攻勝利,重新打通了國際交通線,使得國際援華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入中國;把日軍趕出了中國西南大門,揭開了正面戰場對日反攻的序幕;鉗制和重創了緬北、滇西日軍,為盟軍收復全緬甸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中國遠征軍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抗日戰爭史上極為悲壯的一筆。
[編輯本段]遠征軍編製表
(一)中國遠征軍第一路指揮系統表 (1942年3月至8月)
第一路司令長官 衛立煌(未到任) 羅卓英(繼任)
第5軍(軍長) 杜聿明
第200師(師長) 戴安瀾 新編第22師(師長) 廖耀湘 新編第96師(師長) 余韶
游擊支隊 黃翔 工兵團 李樹正 裝甲兵團 胡獻群 炮兵團 朱茂臻
汽車兵團 洪世壽 騎兵團 林承熙
第6軍(軍長) 甘麗初
第49師(師長) 彭壁生 第93師(師長) 呂國銓 暫編第55師(師長) 陳勉吾
第66軍(軍長) 張軫
新編38師(師長) 孫立人 新編第28師(師長) 劉伯龍 新編第29師(師長) 馬維驥
另司令長官部直轄36師(師長) 李志鵬
(二)中國遠征軍指揮系統表(1943年至1945年3月)
司令長官 陳誠 衛立煌(1943年冬繼任) 副司令長官 黃琪翔
第十一集團軍 總司令 宋希濂 副總司令 黃傑
第2軍(軍長) 王凌雲
第9師(師長) 張金廷 新編第33師(師長) 楊寶
輜重團 段壽清
第6軍(軍長) 黃傑(史宏烈繼任)
預備第2師(師長) 顧葆裕 新編第39師(師長) 洪行
輜重團 鄭殿起 通訊營 馮行之 戰車防禦營 梁中介
第71軍(軍長) 鍾彬
新編第28師(師長) 劉又軍 第87師(師長) 張邵勛
輜重團 吳濤 另集團軍直轄第36師(師長) 李志鵬 第200師(師長) 胡家驥
第5軍炮兵營 指揮官不詳
第二十集團軍 總司令 霍揆彰 副總司令 方天
第53軍(軍長) 周福成 (趙鎮藩繼任)
第116師(師長) 趙鎮藩(劉潤川繼任) 第130師(師長) 張玉挺(王理寰繼任)
輜重團 劉寶華
第54軍(軍長) 方天
第14師(師長) 龍天武 第50師(師長) 潘裕昆 第198師(師長) 葉佩高
工兵第2團 林松 通訊部隊 指揮官不詳
第6軍 何紹周(軍長)
榮譽1師(師長) 汪波 第82師(師長) 王伯勛 第103師(師長) 熊綬春
另集團軍直轄高炮第49團3營 第6軍山炮營 輜重團 雷震波 第93師(師長) 呂國銓
炮兵部隊指揮官 邵百昌 工兵部隊指揮官 傅克軍 通訊營 滇康緬特別游擊區總指揮 鄭坡
(三)中國遠征軍駐印指揮系統 (1942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
總指揮 史迪威 副總指揮 鄭洞國
新編第1軍(軍長) 鄭洞國(兼任,孫立人、潘裕昆先後繼任)
新編第30師(師長) 胡素(唐守治繼任)
新編第38師(師長) 孫立人(李鴻繼任)
新編第30師(師長) 潘裕昆
新編第6軍(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後組建,軍長) 廖耀湘
新編第22師(師長) 廖耀湘(李濤繼任)
第14師(師長) 龍天武
第50師(師長) 潘裕昆
直屬部隊戰車指揮官 白朗上校
中美混合突擊支隊指揮官 黑格准將
第一支隊隊長(新編第38師第88團) 肯利生上校
第二支隊隊長 韓特上校
美軍第5307混成旅(代號加拉哈特部隊)指揮官 梅利爾准將
(四)飛虎隊(1943年3月正式改編為美國第十四航空隊)指揮官 陳納德少將
7. 中國遠征軍撤退路線圖
中國遠征軍撤退路線圖:
1942年3月,遠征軍入緬發起滇緬路作戰。失利後大部分退回雲南。1943年4月,重建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後稱滇西遠征軍,一部撤至印度,稱中國駐印軍。
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征軍先後發起緬北滇西作戰,殲滅日軍三萬餘人。1945年1月27日,兩軍在畹町會師。3月,完成了打通滇緬公路的任務後撤回國內。1945年4月撤銷。
中國遠征軍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範,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緬北、滇西反攻中,收復緬北大小城鎮50餘座,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里,共殲滅日軍4.9萬餘人。中國軍隊也付出了重大犧牲,傷亡官兵約6.7萬人。
(7)中國遠征軍戰爭圖片擴展閱讀:
緬北大撤退戰役背景: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軍在中國已經打通了全部交通線。日軍對東南亞的推進,可以從中國東北至中國華北,沿鐵路直接輸往中越邊境。日本佔領了中國沿海城市的所有港口,中國依賴海外武器,只能依靠滇緬公路運送。
為了保護滇緬公路,1941年底,國民政府財政部緝私總隊改編為陸軍新三十八師,從貴州都勻、再轉興義,次年的三月初,部隊由貴州行軍到雲南,再坐車到臘戍,集中於緬甸首都曼德勒,不到一個星期,戰事就發生了。仁安羌戰況激烈之際,孫立人趕到親自指揮,將英軍解救出來。
在同一時期,廖耀湘率第五軍的新22師赴緬作戰,在斯瓦戰役中重創日軍第55師團。在斯瓦河逐次抵抗戰中表現高超的戰術水平。而戴安瀾將軍麾下的第五軍200師在同古(東瓜)率先消滅日軍第十五師團一部,旗開得勝,吐氣揚眉。
其後日軍已突破緬、印邊界防線,臘戍失守,緬甸到中國的路也被切斷。遠征軍的主力一下子成了失群的孤雁,陷入了絕境,被迫撤退到印度邊境的英法爾城。
8. 誰知道中國遠征軍的真實歷史
中國遠抄征軍(特指抗日戰爭時期中襲國入緬對日作戰部隊)
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入緬對日作戰部隊,亦稱「中國赴緬遠征軍」、「中國援緬遠征軍」。1941年12月根據《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編成,遠征軍受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中將和羅卓英司令長官指揮。該軍由國軍第5、第6、第66軍編成,計9個師10萬餘人。
1942年3月,遠征軍入緬發起滇緬路作戰,失利後大部分退回雲南。1943年4月,重建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後稱滇西遠征軍,一部撤至印度,稱中國駐印軍。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征軍先後發起緬北滇西作戰,殲滅日軍三萬餘人。1945年1月27日,兩軍在畹町會師。3月,完成了打通滇緬公路的任務後撤回國內。1945年4月撤銷。
中國遠征軍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範,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緬北、滇西反攻中,收復緬北大小城鎮50餘座,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里,共殲滅日軍4.9萬餘人。中國軍隊也付出了重大犧牲,傷亡官兵約6.7萬人。
9. 中國遠征軍好看嗎
雪豹好看個既吧!個人覺得亮劍最好看,緊接著就是中國遠征軍(緊次於亮劍回),我的兄弟叫順溜也不錯答,雪豹一般般,什麼導演嘛?把這么好的題材演成這樣,漏洞太多,也就是太假,20歲以下的人才喜歡看雪豹,再說一點,中國的戰爭片呀,導演你能不能把片中的小日本鬼子演的聰明點,總是把中國軍人演的那麼聰明,小日本要真象片中演的那麼SB,他們還能侵略到中國?舉個例子:有的戰爭片(八路軍戰國民黨軍隊),把八路演的非常聰明,國民黨軍隊演的跟SB一樣,有的戰爭片(國民黨軍隊戰小日本),把國民黨演的聰明,把日本兵演的跟SB一樣,能不能把正方和反方都導演的聰明些?問題補充:
我再強烈修改一下:我覺得15歲以下的人才喜歡看雪豹。呵呵~~~(有些人還不知道是諷刺,悲哀啊)
10. 中國遠征軍有哪些著名戰役
同古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收復戰、反攻緬北等巨大勝利。
同古保衛戰
1942年1月日軍攻佔仰光,1942年3月19日,在200師師長戴安瀾領導下,發動了同古戰役,蔣介石的計劃是以200師不惜代價死守同古爭取時間,掩護遠征軍主力向同古一帶集結。而主力第5軍遲遲末集結,造成200師犧牲很大,但由於中方不願進攻,只想保存實力,而英軍卻又將右翼空開,造成日軍包圍200師,孤軍無援情況下。200師主動撤出同古。
斯瓦逐次抵抗戰斗
三月三十日晨二百師突圍後,當晚令新二十二師以一營在葉帶西佔領前進陣地,掩護主力在斯瓦河南北岸構築逐次抵抗陣地,三十一日下達正式命令。這一戰斗的目的是掩護主力集中,准備平滿納會戰(以後平滿納既會而不戰,是因東西兩路告急,棠吉、瓦城動搖,因而放棄會戰)。其所以稱為逐次抵抗戰斗(或稱狙擊戰斗),是根據當前地形(斯瓦至平滿納為
隘路)、敵我戰術特點、緬甸交通運輸腐化、主力集中無法預計以及同古被圍的教訓等等,確定我軍掩護部隊不固守一陣地,利用隘路預設縱深陣地逐次抵抗優勢敵人的攻擊;在誘敵深入我陣地內尚未立足時,埋藏的地雷炸彈一起爆發,兩側埋伏狙擊兵配合我正面部隊一舉反擊消滅敵人。我軍這種陣地又要虛虛實實,使敵人捉摸不清;尤其經過一兩次打擊後敵軍就裹足不敢急進。因之新二十二師牽制敵人半月之久(連南陽車站攻擊約二十一日之久),其間激烈戰斗亦達十二日之多,使敵人傷亡慘重,寸步難行。我軍已達到以少勝眾、以劣制優的目的。
1942年4月19日仁安羌大捷,是中國入緬遠征軍新38師第113團,在緬甸仁安羌救英軍大勝日本常勝軍第33師團之世界著名戰役。
1942年1月,日軍連破菲律賓、印尼、馬來、星洲,席捲整個中南半島,長驅直入緬甸,聲言要與軸心國希特勒納粹德軍會師於中東。2月16日仰光告急,中國應盟友英國之請,派遣遠征軍三個軍源源開入緬甸,協同英軍共同保衛這一塊印度的屏藩,和當時中國唯一對外交通線的滇緬公路。中國遠征軍先頭部隊,精銳的第5軍200師於3月8日開抵緬甸重鎮同古城。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之初,由第6軍擔任景棟至孟畔之間的守備。當第五軍在東吁附近與日軍進行激戰時,為掩護東吁左翼側的安全,遂將中國遠征軍第六軍暫編第五十五師第一團推進至東吁以東的莫契、壘固地區。東吁失陷後,日軍由東吁向東突進,於4月6日侵佔莫契,並繼續向壘固方向推進。中國遠征軍退守克馬俾。接著,日軍又向克馬俾陣地攻擊,守軍頑強抗擊,直至防禦陣地全部被毀。為了加強壘固的防禦,第六軍命令暫編第五十五師第三團主力、軍直屬工兵營馳援壘固。15日,日軍逼近中國遠征軍防守的土沖河陣地,中日軍隊激戰數日,中國遠征軍給日軍以一定的打擊和消耗,但終因寡不敵眾,被迫後撤。日軍以坦克、汽車組成的快速部隊,向壘固方向突進,守軍未能以有效手段阻止日軍前進,致使壘固方面陣地也被突破。4月下旬,第六軍軍長甘麗初見頹勢難以挽回,命令部隊破壞壘固至和榜一線的公路,北撤到和榜,壘固失陷。此後,日軍繼續北犯,兵分兩路,一路由和榜以西指向東枝,一路和榜以東指向雷列姆。 為應付危局,中國遠征軍長官部命令第六軍軍長甘麗初率兵一部在雷列姆附近構築防禦工事,並由這個軍的參謀長林森木指揮退守和榜附近的部隊,在和榜進行阻擊;同時,命令第五軍軍長杜聿明率領第二○○師及軍直屬隊,立即向東枝前進,攻擊向東枝進犯的日軍。4月23日,第五軍先頭騎兵團向已攻佔東枝的日軍發起攻擊。
緬北滇西戰役
1942年10月14日,駐印軍新編第三十八師擊破日軍第十八師團一部,攻取新平洋,進入緬北。12月攻佔於邦。1944年初,新編第三十八、第二十二師分別攻克大自家及太洛,3月上旬又攻佔孟關和瓦魯班。日軍退守傑布山隘,憑險頑抗。新編第二十二師在新編第三十八師與美軍第五三。七支隊(兩個營)策應下,經14天戰斗,攻佔長達10公里的傑布山隘(參見孟關傑布山隘間戰役)。日軍殘部向孟拱河谷撤退。隨後第五三。七支隊與新抵達太克里地區的新編第三十師、第五十師各一部混合編為中美突擊支隊,繼續向密支那挺進;新編第三十八師向高利前進。
退守孟拱河谷的日軍得到增援,據守高利、英開塘及卡盟等地。4月末,新編第二十二師在新編第三十八師一部配合下向日軍攻擊,經月余苦戰,於6月19日將上述各地全部攻克。接著,新編第三十八師向孟拱急進,新編第二十二師由西側向孟拱迂迴(參見孟拱河谷戰役)。此時,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由滇西栗柴壩至雙虹橋間渡過怒江,經月余激戰,攻克馬面關、北齋公房、江苴街等日軍戰況示意圖據點,迫近騰沖外圍。第十一集團軍為支援第二十集團作戰亦以一部渡過怒江。5月22日,遠征軍根據中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關於迅速攻佔騰沖、龍陵與駐印軍會師緬北,打通中印公路的電令,以第二十集團軍為右集團攻擊騰沖,以第十一集團軍為左集團攻擊龍陵、芒市。6月初,第十一集團軍對日軍發動全面進攻。第七十一軍主力渡過怒江,向龍陵進攻,激戰至21日,雙方形成對峙(參見強渡怒江戰役)。
第二軍主力渡過怒江,以一部圍攻平戛,以另一部配合第七十一軍進攻龍陵。遠征軍總預備隊第八軍於6月初逐次渡江,加入第七十一軍對龍陵之攻擊。與此同時,新編第三十八師在孟拱東北攻殲日軍一部,解除遭日軍攻擊之英印軍第三十六師一部之危,並進迫孟拱城;新編第二十二師連克孟拱外圍各據點,對孟拱城形成包圍。經兩晝夜戰斗,於25日攻克孟拱。日軍殘部向密支那方向撤退。緬北重鎮密支那駐守日軍兩個聯隊。駐印軍與先期到達該地近郊的中美混合突擊支隊對日軍展開攻擊,經過兩個多月的激烈戰斗,於8月5日攻克密支那.日軍大部被殲,少數向八莫撤退。
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對騰沖發起攻擊,日軍據險頑抗,經苦戰,於9月14日攻克騰沖,日軍全部被殲。7月13日,第十一集團軍再次對龍陵發動進攻,在第二十集團軍的支援下,於11月6日攻克龍陵,日軍大部被殲,少數向芒市撤退。爾後,第十一集團軍向芒市、遮放、畹町、芒友進攻。駐印軍攻克密支那後,將所屬部隊分編為新編第一軍(轄新編第三十八、第三十師)和新編第六軍(轄新編第二十二、第十四、第五十師),經過整訓補充後,於10月15日開始南進。11月14日,新編第三十八師抵達八莫附近,在新編第二十二師和空軍的配合下,經過20餘天的戰斗,擊潰日軍第二師團一個加強聯隊,攻佔八莫。新編第三十師於1945年1月15日攻克南坎,日軍大部被殲,殘部向臘戍撤退。
第五十師在芒卡附近接替新二十二師任務後,向南進攻,在萬好擊破日軍一部繼續向茂羅前進。英印軍第三十六師一部向喬梅方向前進。攻克南坎後,新編第三十八師、新編第三十師分別向芒友、老龍方向進攻。新編第三十八師連克滇緬路(從昆明起經南坎到臘戍)沿線殘余日軍據點,27日攻克芒友,與遠征軍會師,完全打通了中印公路(從雷多起經南坎到昆明的統稱)。新編第三十師在新編第三十八師一部支援下,經過50餘天的戰斗,於3月8日攻克臘戍,續向康沙追擊,27日與第五十師一部會合。第五十師另一部與英印軍在喬梅會師。殘余日軍向景東方向潰退。至此,戰役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