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中國與印度支那戰爭mobi

中國與印度支那戰爭mobi

發布時間:2021-03-06 19:50:17

❶ 1980年中國參與的戰爭有哪些

對越戰爭,即對越自衛反擊戰。1979年對越大規模作戰結束後,邊境地區遭到越南入侵的回地帶被肅清。答但是越南並不甘心失敗,越軍趁我邊防主力部隊回國之時,趁機對邊界上的部分高地、山頭進行侵佔,並大修工事,和解放軍對陣下去。為了保障邊疆安全,南疆部隊對越軍侵佔的據點進行了拔點作戰。


拓展資料

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在中越邊境挑釁和入侵的越南軍隊進行的自衛還擊作戰。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中國採取自衛措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宣布撤出越南。中國邊防部隊撤出越南之後,雙方都宣布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❷ 簡要敘述冷戰與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的關系。

印度的戰爭又叫哈布斯堡—瓦盧瓦戰爭,是從15世紀末開始,一直到16世紀版,圍繞著義大利諸權城邦、哈布斯堡王朝與法國瓦盧瓦兩個王朝之間的爭霸戰。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導致義大利地區的經濟大幅度衰落,並且也讓義大利地區的文藝復興就此走向終結。電影中所表現的神聖羅馬帝國軍隊進軍羅馬,則是義大利戰爭期間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這場戰爭不僅導致古老的羅馬城遭到了自拜占庭帝國再征服之後,最為嚴重的破壞。同時,還讓羅馬教廷再無力對世俗政權進行干涉。

❸ 為什麼在法國會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中失敗

印度支那戰復爭 (Indochina Wars)
第二次世界制大戰後,法國和美國在印度支那地區先後發動的兩次侵略戰爭。同時也是印度支那人民反對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
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越南、寮國相繼宣布獨立(柬埔寨於1953年獨立)。在日本勢力退出後,法國殖民者卷土重來 。1945年9月23日 ,在美、英支持下,法國派遣遠征軍入侵越南南部,佔領西貢。12月間佔領海防、諒山等地區,隨後向越南發動全面的軍事進攻,並於10月侵佔柬埔寨,年底侵入寮國。 http://ke..com/view/772150.htm

❹ 清朝中法戰爭的法國殖民地的什麼時候丟失的

您說的是越南,寮國和柬埔寨合成的法屬印度支那,然後緬甸是英國殖民地哦,合成英屬印度
它的丟失可以追溯到二戰後,還記得周總理參加的日內瓦會議嗎,以下視具體內容和事件。。
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二戰結束後,法國收回在泰法戰爭中失去的領土,准備恢復殖民地統治,卻與越盟發生了沖突。這個由共產主義者和民族主義者組成的組織,是由受過法國教育的胡志明所領導的。美國在二戰期間曾向越盟提供援助,支持這一組織反抗日本統治。
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和中緬印戰區參謀長約瑟夫·史迪威在戰時曾私下表示過,法國在戰後決不能取回印度支那。羅斯福提出讓蔣介石接管印度支那,遭到後者拒絕,據說,他的回應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這樣做!」戰爭結束後,英軍進入印度支那地區南部,為法國收復土地。而蔣介石則派出盧漢將軍,率領200,000大軍進入印度支那地區北部接受日軍投降。中國政府支持剛剛建立的越南民主共和國,並且利用越南國民黨,增加自己在新政府當中的影響力,並且對法國施加壓力。[8]法國在蔣介石的協調之下,與越盟達成和平協定,並且放棄了自己在華的一切特權、利益和租界。1946年3月,印度支那開始逐步重回法國統治。
日內瓦協定
1954年4月27日,日內瓦會議召開會上各國制定了解決印度支那問題的方案。會議結果支持印度支那的領土完整,並且要求法國賦予越南獨立地位,禁止各國干涉地區內政,而且將北越和南越之間的地區劃為非軍事區。最後,協定規定,南北越在1956年7月舉行公投,解決同一問題。法國在會上放棄對印度支那的所有領土主張。美國和南越都沒有簽署協定,只有法國和北越簽署了這一協定,將北越交給了共產黨,將南越留給了受到美國支持的保大政權。
美國開始深入越南事務,最終使得越南戰爭爆發。在1954年獨立的柬埔寨和寮國也捲入了這一場戰爭之中。

❺ 什麼叫印度支那戰爭

什麼叫印度支那戰爭,

請看網路的鏈接。網頁鏈接

❻ 印度支那戰爭的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18世紀,法國外交使節成功地在交趾站住了腳。路易十六(1793年被推上斷頭台)支持外交使節及那裡的貿易活動,因此,法國從當地統治者那裡得到了大片的領土。在拿破崙三世(1808—1873)的領導下,法國開始向交趾派兵,進行軍事征服。即使在普法戰爭(1870)拿破崙三世失敗,以及第三共和國成立後,帝國主義擴張(不僅在法國)仍在進行,在19世紀末達到高潮。
到1893年,交趾、柬埔寨、寮國、安南和東京灣(北部灣的舊稱)均屬於後來所謂的法國印度支那的一部分。這一地區佔地面積285.714萬平方英里,人口230萬。這里大量種植水稻,同時還擁有橡膠、木材和煤炭。18世紀以來,法國曾宣布了所謂的「解放人民大眾」的啟蒙政策,允許印度支那農民、伐木工人以及礦工的孩子在印度支那成立的學校里上學。最聰明、最應受到嘉獎的學生有機會進入河內大學,甚至到法國巴黎大學學習,全部費用由法國政府資助。
然而,在20世紀30年代,法國發現最聰明、最優秀的印度支那學生會成為最頑固的敵人。胡志明成為反法軍事指導官、政治家,最先反抗法國的殖民壓迫,繼而反抗美國的干涉。
1930年,胡志明是一名富有前途的律師,以優秀的成績畢業於法國巴黎大學。胡志明根本沒有打算為法國的利益服務,相反,他成立了印度支那共產黨,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要將這個國家變成共產主義國家。
30年代,法國在河內扶植傀儡國王保大,並建立了天主教徒吳庭艷領導的改革委員會。吳庭艷在保守派中極不受歡迎,因此不得不到美國尋求政治避難。但1954年,他又回到了南越,成為總統。
1941年,日本入侵印度支那。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戴高樂將軍代表法國提出對印度支那的擁有權,並派出由勒克萊爾將軍率領的遠征部隊。此時,東南亞所有地區都希望擺脫19世紀歐洲殖民主義的重負。
1945年8月18日,在二戰中做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國民黨軍隊按照盟軍協議開進越南北部,接受日軍投降,1946年初,在取得法國對越南華僑、越盟地位等問題的讓步承諾後,中國國民黨軍隊撤出越南北部,法軍接防。
印度支那人(嚴格來說是越南人)的獨立運動主要集中在北部。因此,胡志明決定在河內(印度支那古老的首都)成立嚴格意義上的越共聯盟政府,宣稱要廢黜保大國王。法國對此做出了反應。首先,法國在北部第二主要城市海防港口附近與越南人民軍開戰。接下來,法國於1946年11月23日重炮轟擊了海防,造成6000人死亡。
越盟開始採取報復行動。武元甲將軍率領人民軍包圍了河內。1946年12月19日,雙方在河內發生大規模流血沖突。翌日,胡志明發表《告越南人民書》,號召全國抗戰。戰爭初期,法軍投入10萬兵力,後在美國援助下逐步增兵,至1954年春達到48萬人(含西貢軍隊33.4萬人)。越軍從8萬人逐步發展到33萬人,並擁有人數眾多的地方武裝和民兵游擊隊。戰爭分為三個階段。
防禦階段(1946.12~1947.12)
法軍憑借兵力優勢採取速戰速決方針,首先侵佔河內、海防等城市,控制紅河三角洲;同時在峴港登陸,佔領廣治、順化等中部城市,對越軍實行南北分割。越軍以部分兵力在河內等大城市牽製法軍,主力撤往農村和山區建立根據地,開展游擊戰。至1947年秋,法軍佔領越南大中城市和交通干線,對越北根據地形成包圍態勢,並於10月7日出動2萬多兵力發動秋冬攻勢,分三路進犯越北根據地,企圖消滅越軍主力、摧毀其領導機構。越軍以誘敵深入、分割圍殲戰法於12月22日粉碎法軍進攻,殲敵6000餘人,取得越北戰役的勝利,粉碎法軍的速戰速決計劃。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相持階段(1947.12~1950.12)
面對戰爭曠日持久的不利形勢,法軍改變戰略,實行「以越制越、以戰養戰」方針,對佔領區進行「綏靖」,對解放區加緊蠶食和掃盪,扶植西貢政權並擴充其軍隊。1949年6月,前國王保大在西貢建立「越南國」,組建「國民軍」。7月和11月,法國分別與寮國和柬埔寨簽訂條約,企圖使對柬、老的佔領合法化。越南建立正規軍、地方軍、民兵游擊隊三結合武裝力量體制,採取以游擊戰為主、運動戰為輔的方針,以營、連為單位深入敵後開展游擊戰,並組建機動部隊實施運動戰。1949年11月,越南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進一步擴充軍事力量;
1950年1月起越南與中國、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相繼建立外交關系,國際地位逐步提高,抗戰力量得到加強。7~8月間,中國軍事顧問團應邀赴越。9月16日,越軍在中國支援下發動邊界戰役,攻佔東溪、七溪等重要據點,至10月23日共殲敵8000人,收復高平、諒山、太原、老街、和平等市鎮,鞏固並擴大了越北根據地,打通了中越邊境交通線,掌握北部戰場主動權。同年4月和8月,柬埔寨高棉抗戰政府和寮國寮國抗戰政府先後成立,積極開展抗法武裝斗爭。
反攻階段(1950.12~1954.7)
1950年12月,法美簽訂軍事援助協定。美國開始插手印度支那戰爭,把大量武器裝備運進越南,並派遣軍事顧問團幫助組建西貢軍隊。1951~1952年,越軍為控制北部戰場主動權,大力開展運動戰,先後發動紅河中游、和平、西北等反攻戰役。在中部和南部戰場,游擊戰蓬勃發展,解放區逐步擴大。寮國、柬埔寨的抗法戰爭亦不斷取得新進展。
1951年3月,越、老、柬組成聯合陣線,在戰爭中互相支持、密切協同。1953年春,越軍協同寮國戰斗部隊發動上寮戰役,解放桑怒。同年秋,法軍在美國顧問參與下推行「納瓦爾計劃」,強化對佔領區的統治,組建機動部隊,增強軍事實力,企圖在18個月內消滅越軍主力,奪回戰場主動權。11月,法軍空降兵佔領越西北重鎮奠邊府。
1953~1954年冬春,越軍開展整軍運動,隨後在越西北和西原地區發起戰略反攻。與此同時,寮國戰斗部隊在越軍配合下解放北部豐沙里省、中部甘蒙省和南部阿速坡等地;柬埔寨抗法武裝解放東北地區。至此,縱貫印度支那三國的戰略交通線完全暢通。1953年11月9日,法國承認柬埔寨獨立,把權力移交給王國政府。1954年3月13日~5月7日,越軍對駐奠邊府法軍發起進攻,經55天激戰殲滅法軍1.6萬餘人,俘法軍司令卡斯特里准將及其指揮部全體人員。奠邊府戰役的勝利對於同年7月日內瓦會議達成《印度支那停戰協定》具有重大意義。 印度支那戰爭持續了7年零6個月,最終法國於1954年5月7日在奠邊府戰役失敗(位於越南的西北部)。奠邊府戰役於1953年11月20日開始,法國傘兵部隊到達那裡,建立根據地,以發動決定性進攻,企圖將越南人民軍擊潰。亨利·納瓦爾將軍於1953年5月被任命為總司令,為此他做出了全面計劃。修建了兩條C—47s飛機起降的跑道,建起了防禦營地,布置了雷區,設置了鐵絲網柵欄。1954年1月,1.2萬名法國士兵到達奠邊府,裝備了坦克、大炮和戰斗轟炸機。但武元甲在山坡上埋伏了5萬人,這些人全副武裝,通過壕溝和坑道相互聯系,使敵人辨不清其真實人數和行動。1954年3月13日,他們對法軍陣地發動了進攻,重炮將兩條跑道炸毀。法國向美國請求援助,轟炸山上的越盟部隊,但沒有得到幫助。美國沒採取任何行動,他們害怕會又出現一個朝鮮。4月末,越南人民軍發動了最後進攻,5月7日下午,在防禦營地的碉堡上飄起了7面紅旗。此次戰斗中,法國共損失了7000人,越盟損失2萬人。法國在印度支那戰爭中死亡總數為9.4萬人。1954年5月8日為了給印度支那帶來和平,召開了日內瓦會議。法國、美國、中國和蘇聯以及前印度支那各國的代表包括柬埔寨、寮國、北越(胡志明為領袖)、南越(保大國王),出席了會議。法國由新任首相皮埃爾·孟戴斯-弗朗斯為代表出席了會議。
會議承認了寮國和柬埔寨的獨立,保持越南現狀(沿北緯17度線分為兩部分),要求法國和北越人在30天內分別撤出北越和南越。印度、加拿大和波蘭成員組成國際監督委員會,負責監督這些條款的執行。 1970年4月,柬埔寨、寮國、越南南方共和、越南民主共和國三國四方領導人舉行印度支那高級會議。越南人民先後打擊美國發動的特種戰爭和局部戰爭,破壞美國的戰爭越南化政策以及它把戰爭擴大到越南北方的行動,終於迫使美國和西貢政權在1973年1月27日簽訂《關於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協定規定,美軍及其仆從軍應在3月29日以前全部從南越撤走。1975年春越南軍民發動春季攻勢,4月30日解放西貢(今為胡志明市),5月1日解放整個越南南方。寮國人民迫使萬象當局在1973年2月21日簽訂《關於在寮國恢復和平和實現民族和睦的協定》。美國被迫將其一切軍事人員及其他外國軍隊撤出寮國。1974年4月5日,寮國臨時民族聯合政府和民族政治聯合委員會宣告成立。1975年5~8月,寮國人民普遍開展奪權斗爭。柬埔寨人民於1975年4月17日解放金邊,19日解放柬埔寨全境。
美國進行印度支那侵略戰爭付出巨大代價。它裝備了約130多萬偽軍,直接參戰的美軍1969年達54萬人,另有7萬仆從軍。動員了本國的70%陸軍、60%戰術空軍、40%海軍。出動了上萬架飛機投下近800萬噸炸彈,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總投彈量。使用了除核武器以外的幾乎所有新式殺人武器。美國用於印度支那戰爭的直接軍費開支高達1400億美元。如果把間接開支和其他有關款項計算在內,共達3500億美元。美軍在侵越戰爭中有5.6萬多人喪生,30多萬人負傷。越戰時擔任美國國防部長的羅伯特·麥克納馬拉在他1995年4月出版的《回首往事,越南的悲劇與教訓》中承認,當時制定的政策是「極其錯誤的,是大錯、特錯的。」

❼ 二戰後的越南

二戰結束後,越南重新並入法國殖民地,越南人發起反抗,史稱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印度支那戰爭,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發生在亞洲印度支那半島越、老、柬三國以越南戰場為主體的兩次局部戰爭,即印支三國抗法戰爭(1946年至1954年7月)和抗美戰爭(1961年5月至1973年1月)。
1941年,日本入侵印度支那。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戴高樂將軍代表法國提出對印度支那的擁有法國指揮官吉恩權,並派出由勒克萊爾將軍率領的遠征部隊。此時,東南亞所有地區都希望擺脫19世紀歐洲殖民主義的重負。
1945年8月18日,在二戰中做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國民黨軍隊按照盟軍協議開進越南北部,接受日軍投降,1946年初,在取得法國對越南華僑、越盟地位等問題的讓步承諾後,中國國民黨軍隊撤出越南北部,法軍接防。
印度支那人(嚴格來說是越南人)的獨立運動主要集中在北部。因此,胡志明決定在河內(印度支那古老的首都)成立嚴格意義上的越共聯盟政府,宣稱要廢黜保大國王。法國對此做出了反應。首先,法國在北部第二主要城市海防港口附近與越南人民軍開戰。接下來,法國於1946年11月23日重炮轟擊了海防,造成6000人死亡。
越盟開始採取報復行動。武元甲將軍率領人民軍包圍了河內。1946年12月19日,雙方在河內發生大規模流血沖突。翌日,胡志明發表《告越南人民書》,號召全國抗戰。戰爭初期,法軍投入10萬兵力,後在美國援助下逐步增兵,至1954年春達到48萬人(含西貢軍隊33.4萬人)。越軍從8萬人逐步發展到33萬人,並擁有人數眾多的地方武裝和民兵游擊隊。

請採納,謝謝了。

❽ 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一說是12年,另一種說法是14年,請問1963到1965年是怎

抗美戰爭即越南戰爭,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
背景
美國為了取代法國在印度支那的宗主國地位,撕毀協議。1955年起分別在南越、寮國扶植親美傀儡政權。1958年策動寮國極右派勢力顛覆梭發那·富馬聯合政府。1959年挑起寮國內戰。1961年對南越發動「特種戰爭」,希望在18個月內「平定南越」。1964年,破壞1962年《關於寮國問題的日內瓦協議》,策動寮國極右派勢力於4月19日再次顛覆民族聯合政府,並從5月17日起轟炸解放區,從而在寮國開辟第二戰線。同年8月5日製造北部灣事件,以此為理由,轟炸越南北方。1965年2月7日,開始對越南北方進行大規模的連續轟炸,並於3月在峴港登陸,直接出兵南越,把侵略戰爭升級為局部戰爭。從1969年起,美國在南越轉為推行戰爭越南化政策。1970年3月18日,在美國策動下,柬埔寨朗諾-施里瑪達集團推翻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領導的柬埔寨王國政府。同年4月30日,美國派遣美軍和西貢偽軍大舉入侵柬埔寨。
過程
1970年4月,柬埔寨、寮國、越南南方共和、越南民主共和國三國四方領導人舉行印度支那高級會
議。越南人民先後打擊美國發動的特種戰爭和局部戰爭,破壞美國的戰爭越南化政策以及它把戰爭擴大到越南北方的行動,終於迫使美國和西貢政權在1973年1月27日簽訂《關於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協定規定,美軍及其仆從軍應在3月29日以前全部從南越撤走。1975年春越南軍民發動春季攻勢,4月30日解放西貢(今為胡志明市),5月1日解放整個越南南方。寮國人民迫使萬象當局在1973年2月21日簽訂《關於在寮國恢復和平和實現民族和睦的協定》。美國被迫將其一切軍事人員及其他外國軍隊撤出寮國。1974年4月5日,寮國臨時民族聯合政府和民族政治聯合委員會宣告成立。1975年5~8月,寮國人民普遍開展奪權斗爭。柬埔寨人民於1975年4月17日解放金邊,19日解放柬埔寨全境。
美國進行印度支那侵略戰爭付出巨大代價。它裝備了約130多萬偽軍,直接參戰的美軍1969年達54萬人,另有7萬仆從軍。動員了本國的70%陸軍、60%戰術空軍、40%海軍。出動了上萬架飛機投下近800萬噸炸彈,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總投彈量。使用了除核武器以外的幾乎所有新式殺人武器。美國用於印度支那戰爭的直接軍費開支高達1400億美元。如果把間接開支和其他有關款項計算在內,共達3500億美元。美軍在侵越戰爭中有5.6萬多人喪生,30多萬人負傷。越戰時擔任美國國防部長的羅伯特·麥克納馬拉在他1995年4月出版的《回首往事,越南的悲劇與教訓》中承認,當時制定的政策是「極其錯誤的,是大錯、特錯的。」

❾ 印度支那三國指的是哪三個國家﹖

印度支那三國,即印度支那聯邦,由越南、寮國、柬埔寨組成。

印度支內那聯邦即法屬印度支那是法蘭容西殖民地在東南亞的一部分,實行聯邦制,其組成包括今越南、寮國和柬埔寨三國,兼領從中國清朝手上獲得的廣州灣(今中國廣東省湛江市)租界,首府位於河內。

法國殖民者在在十九世紀西方殖民主義國家搶占殖民地浪潮中不甘落後,派遣傳教士、探險隊、商人等充當急先鋒,到越南、柬埔寨、寮國三國活動,並進而派兵侵佔這些國家。

(9)中國與印度支那戰爭mobi擴展閱讀

印度支那戰爭:印度支那三國獲勝,法國、美國先後戰敗

地理上印度支那是指中南半島,因為新航路開辟之後,歐洲普遍認為亞洲只有兩個國家,即中國和印度。所以對於中國和印度的結合部中南半島即稱為印度支那。包括寮國、越南、柬埔寨三個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是法國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和美國在印度支那地區先後發動的兩次侵略戰爭。同時也是印度支那人民反對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度支那聯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度支那戰爭

❿ 19世紀50年代印度支那有什麼戰爭

法越戰爭:是法國為對越南進行殖民奴役,於年至1883年對越南連續發動的3次侵略戰爭,最終征服了越南,獲取了對越南的「保護權」。這是法殖民者為在印度支那建立強大據點,阻止英國進一步向遠東擴張的去路,企圖獨占遠東(主要是中國)的利益,而對印度支那發動的首次戰爭,從而揭開了越南人民80年抗法斗爭的歷史。

印度支那戰爭:18世紀,法國外交使節成功地在交趾站住了腳。路易十六(1793年被推上斷頭台)支持外交使節及那裡的貿易活動,因此,法國從當地統治者那裡得到了大片的領土。在拿破崙三世(1808—1873)的領導下,法國開始向交趾派兵,進行軍事征服。即使在普法戰爭(1870)拿破崙三世失敗,以及第三共和國成立後,帝國主義擴張(不僅在法
國)仍在進行,在19世紀末達到高潮。

然而,在20世紀30年代,法國發現最聰明、最優秀的印度支那學生會成為最頑固的敵人。胡志明成為反法軍事指導官、政治家,最先反抗法國的殖民壓迫,繼而反抗美國的干涉。

1930年,胡志明是一名富有前途的律師,以優秀的成績畢業於法國巴黎大學。胡志明根本沒有打算為法國的利益服務,相反,他成立了印度支那共產黨,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要將這個國家變成共產主義國家。

30年代,法國在河內扶植傀儡國王保大,並建立了天主教徒吳庭艷領導的改革委員會。吳庭艷在保守派中極不受歡迎,因此不得不到美國尋求政治避難。但1954年,他又回到了南越,成為總統。

1941年,日本入侵印度支那。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戴高樂將軍代表法國提出對印度支那的擁有權,並派出由勒克萊爾將軍率領的遠征部隊。此時,東南亞所有地區都希望擺脫19世紀歐洲殖民主義的重負。

印度支那人(嚴格來說是越南人)的獨立運動主要集中在北部。因此,胡志明決定在河內(印度支那古老的首都)成立嚴格意義上的越共聯盟政府,宣稱要廢黜保大國王。法國對此做出了反應。首先,法國在北部第二主要城市海防港口附近與越南人民軍開戰。接下來,法國於1946年11月23 日重炮轟擊了海防,造成6000人死亡。

越盟開始採取報復行動。武元甲將軍率領人民軍包圍了河內。1946年12月19日,武元甲下令發動進攻。法國守備隊被徹底擊敗,與此同時,共產主義運動也取得了其他的勝利:毛澤東大敗蔣介石,迫使蔣介石撤至台灣;斯大林宣布要全力支持胡志明。

此時戴高樂將軍擔任法國政府首腦的任期即將結束,他決定對此進行最後調解。他在巴黎會見了胡志明,並簽訂協議,法國政府正式承認越盟政府。但這是一個十分脆弱的協約。繼戴高樂將軍之後的比多政府,要組織一支軍事遠征軍,「重新建立」印度支那的「秩序」。部隊整裝待發,第一批是外國軍團,第二批是年輕的應召入伍的戰士。在印度支那招募了56萬人。

印度支那戰爭持續了7年零6個月,最終法國於1954年5月7日在奠邊府戰役失敗(位於越南的西北部)。奠邊府戰役於1953年11月20日開始,法國傘兵部隊到達那裡,建立根據地,以發動決定性進攻,企圖將越南人民軍擊潰。亨利·納瓦爾將軍於1953年5月被任命為總司令,為此他做出了全面計劃。修建了兩條C—47s飛機起降的跑道,建起了防禦營地,布置了雷區,設置了鐵絲網柵欄。1954年1月,1.2萬名法國士兵到達奠邊府,裝備了坦克、大炮和戰斗轟炸機。但武元甲在山坡上埋伏了5萬人,這些人全副武裝,通過壕溝和坑道相互聯系,使敵人辨不清其真實人數和行動。1954年3月13日,他們對法軍陣地發動了進攻,重炮將兩條跑道炸毀。法國向美國請求援助,轟炸山上的越盟部隊,但沒有得到幫助。美國沒採取任何行動,他們害怕會又出現一個朝鮮。4月末,越南人民軍發動了最後進攻,5月7日下午,在防禦營地的碉堡上飄起了7面紅旗。此次戰斗中,法國共損失了7000人,越盟損失2萬人。法國在印度支那戰爭中死亡總數為9.4萬人。1954年5月8日為了給印度支那帶來和平,召開了日內瓦會議。法國、美國、中國和蘇聯以及前印度支那各國的代表包括柬埔寨、寮國、北越(胡志明為領袖)、南越(保大國王),出席了會議。法國由新任首相皮埃爾·孟戴斯-弗朗斯為代表出席了會議。

會議承認了寮國和柬埔寨的獨立,保持越南現狀(沿北緯17度線分為兩部分),要求法國和北越人在30天內分別撤出北越和南越。印度、加拿大和波蘭成員組成國際監督委員會,負責監督這些條款的執行。

閱讀全文

與中國與印度支那戰爭mobi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