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近代史論文抗日戰爭

近代史論文抗日戰爭

發布時間:2021-02-05 16:40:18

A. 求一篇有關中國近代史的論文2000字左右拜託各位大神

回首中國的近代史,有憤怒,有悲痛,有感慨,有自豪。憤怒帝國主義的無恥侵略,悲痛中國人民的受苦受難,感慨仁義志士的為國捐軀,自豪中國人民的偉大與堅強。 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始,資本帝國主義列強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侵華戰爭,將中國人民推入了水深火熱之中。在歷次的侵華戰爭中外國侵略者屠殺了大量的中國人民。他們截取中國的經濟劫掠中國的財富,破壞中國的領土完整,強佔中國租界,強租中國港灣。在外國主義列強的壓迫和蹂躪下,中國幾乎已經沒有獨立的領土主權可言,「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這是當時愛國志士發出的悲憤吶喊。 有壓迫就會有反抗,隨著帝國主義的壓迫政府的腐敗無能,中國人民再也受不了這樣的生活,各地的起義不斷,其中以義和團運動聲勢最好大,對帝國主義的打擊最大,意義也重大,這次起義使帝國主義列強並沒有能實現瓜分中國的圖謀。 在社會各階級都面臨著「怎麼辦」的問題的時候,農民階級、地主階級、地主階級洋務派、資產階級維新派、資產階級革命派,他們從各自的階級立場出發,對國家的出路進行探索,先後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和方案。直到20世紀初,以孫中山為首的一批有志之士,發動了新駭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中國的社會出現了一絲光明,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在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勢力以及附從革命的舊官僚。立憲派的共同支持下,竊奪了辛亥革命的果實。中國又一次的面對了新的危機。辛亥革命僅僅趕跑了一個皇帝,卻沒能改變中國封建主義和軍閥官僚統治的統治基礎,無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務,先進的中國人需要進行新的探索為中國謀求新的出路。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開始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而此時的中國也迎來了新的曙光。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工人階級首次登上歷史的舞台,顯示了他們的偉大力量。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條件。 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展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中國共產黨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帶領著中國人民一步步地向自由與解放邁進。其中犧牲了很多的民族英雄,他們為祖國奉獻了他們寶貴的生命和青春。在這場漫長的解放道路上我們黨經歷了很多艱難與險阻,其中十萬里長征譜就了他們英雄的贊歌。 在這部近代史中有一段時期是任何一個中國人都不能忘記的,那就是八年抗日戰爭,中國人民遭受了難以形容的災難,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們同胞的殘忍屠殺,是每一個中國人需要銘記於心的。日本對中國的大規模侵略和在中國部分地區的殖民統治,犯下了空前嚴重的罪行,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極為深重的災難面對日本們的空前侵略中國人民採取了一致對外的政策,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同抵制日本的侵略,終於在1945年的八月日本投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勝利。 在這曲折的百年中,中國經歷了動盪的百年,在摸索中前進了百年,這一百年告訴了我們太多的東西,作為一個國家不能閉關鎖國,作為一個民族更不能軟弱無能,任何時候都應該團結在一起,隨時隨刻為祖國奉獻。 百年屈辱中我們自強不息,在硝煙與炮火中我們沒有被打垮,反而一新面貌站了起來。痛定思痛,我們現在不要有懈怠心理,尤其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走在時代的前沿,掌握先進的技術,為祖國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希望採納

B. 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論文)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它的規模專之廣泛,區域之遼闊,屬斗爭之英勇,場面之悲壯,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抗日戰爭的勝利有著偉大的歷史意義
1,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是近代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2,抗日戰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歷史階段,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3,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世界各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的支援,同時也以巨大的民族犧牲有力地支持了世界各國的反法西斯斗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C. 歷史 關於抗日戰爭 小論文

偉大的抗日戰爭及其勝利,在中國近代史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回.它不僅是中國革命史上答最偉大、最活躍、最生動的一個新階段,而且是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因此,抗戰勝利成為中華民族從衰亡走向振興的轉折點.這種轉變,給予中國人民和中國歷史進程以深遠影響.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奮起的歷史轉折點,在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振奮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開啟了中華民族實現復興的勝利進程,為中國走向和平發展道路創造了重要條件,從而奠定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礎.

200字夠了么?不夠的話給我說

D. 求一篇中國近代史的論文,要2000-3000字左右

有人說,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說,辛亥革命失敗了。但我認為辛亥革命又成功,又沒有成功,是1/2成功,1/2 的失敗。
首先,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 辛亥革命是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更具有完全意義的民主革命,中國人民「為了建立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在比較更完全的意義上開始了這場革命。
由於資產階級和同盟會的組織和領導,提出了比較完整的革命綱領,在廣大工農和其他勞動群眾多種方式反抗斗爭所匯成的革命怒潮中,趕跑了狗皇帝,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專制統治,從而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這個共和國產生了一部《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性質的文獻。雖然這部文獻不久被北洋軍閥廢棄,但經過這次革命,民主共和國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在政治上打擊了封建勢力,民主主義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正因為這樣,辛亥革命後,袁世凱洪憲帝制,張勛的復辟帝制,都是曇花一現,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辛亥革命也為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作了思想准備。
辛亥革命也給帝國主義沉重的一擊,雖然資產階級沒有明確提出反帝政治綱領,但正如毛澤東所說:「辛亥革命是革帝國主義的命,中國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為清朝是帝國主義的走狗」。所以列寧把辛亥革命視為「亞洲的覺醒」,但帝國主義利用反動的清政府統治來打破中國人民的美夢。自清政府垮台後,帝國主義妄圖扶植新走狗,但這些「新走狗」都是短命,一個接一個被中國人民打倒在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動勢力對中國人民的壓迫。
再深透點講,辛亥革命實際上也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雖然革命失敗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民國成立後,國內實業團體紛紛成立,開設工廠、設銀行都成為風氣,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力量在短短的幾年裡有了顯著的增大,無產階級隊伍也日益壯大。
辛亥革命還打落了亞洲第一個皇冠,具有國際意義。辛亥革命沉重了打擊了帝國主義,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對於世界人民,特別是東方各國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是個巨大的鼓舞。在中國革命影響下,如一九一三年荷屬爪哇以及其他殖民地,都廣泛掀起民主革命運動。中國人民的革命將給亞洲帶來解放,使歐洲資產階級統治遭到破壞。
總之,辛亥革命的偉大功績為中國的發展趨勢,鋪開了一條金色的道路。
但辛亥革命成功得倉促,到手的乃是不徹底的勝利。

E. 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論文

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戰爭和全民族解放戰爭,無論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還是在中國歷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抗日戰爭的勝利,具有著偉大意義,從此中華民族由衰落走向振興。
(一)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在外敵入侵時屢戰屢敗的歷史,是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從1840年開始,帝國主義列強紛紛入侵中國,由於清政府腐敗軟弱,最後都以割地賠款而告終。抗日戰爭的勝利,洗雪了百年來的民族恥辱。中國人民經過浴血奮戰,終於徹底打敗了日本這個世界第二號法西斯強國。這是中華民族的勝利,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和人類進步事業的勝利。
(二)抗日戰爭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戰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抗戰以前,中國在世界上毫無地位可言。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中四大國之一。
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是由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所決定的。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個師團的日本兵,可以調到其它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這些地方打下來,他們並可以一直沖向中東。」蘇聯領導人斯大林說:「只有當日本侵略者的手腳被捆住的時候,我們才能在德國侵略者一旦進攻我國的時候避免兩面作戰。」英國首相丘吉爾說:「如果日軍進軍西印度洋,必然導致我方在中東的全部陣地崩潰。而能防止上述局勢出現的只有中國。」因此,1942年1月,26個反法西斯國家的《聯合國家共同宣言》,中國作為四大國之一在宣言上領銜簽字。1945年4月籌建聯合國,會議在美、英、蘇、中四大國首席代表輪流主持下進行。中國是聯合國創始國之一,也是安理會擁有一票否決權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這種國際地位的變化,在中國近代史上是有重要意義的。
(三)抗日戰爭的勝利,使中國掙脫了大部分束縛在自己身上的枷鎖,廢除了帝國列強強迫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在1942年以前,蘇聯宣布放棄沙俄在中國的特權;美、英兩國政府也於1942年10月通知中國,表示願意廢除領事裁判權及其他特權(九龍租借權除外)。中國還收回了被日本侵佔達半個世紀的台灣、澎湖列島等中國領土,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四)抗日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中華民族從此由衰落轉向振興。
在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最危急時刻,被人稱為「東亞病夫」的中華民族終於覺醒了。中國抗日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原來「一盤散沙」、四分五裂的中華各界各族人民和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廣泛參加的一次全民抗戰。海外赤子心繫祖國,泰國1000多名華僑司機回國參加軍事運輸,美國華僑飛行員回國參戰……抗戰的勝利鼓舞了中國人民,振奮了民族精神,增強了民族自信心。
(五)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個根本轉折,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礎,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由此走向勝利。
抗日戰爭對中國革命的發展有著扭轉乾坤的偉大意義,經過抗戰,改變了中國內部政治力量對比,大大加速了中國革命的發展過程,為新中國代替舊中國准備了精神和物質條件。鄧小平同志說:「在這場以劣勝優的戰爭中,我們成功的主要秘訣是因為有一個毛澤東的戰略戰術指導原則。」正是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開創了一條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打敗帝國主義侵略的道路,打下了建立新中國的基礎

F. 要一篇中國近代史的論文

《「回眸」中國近現代史》
中國近現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質來說,是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斗、艱苦探索的歷史;尤其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艱苦的斗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中國逐步變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
近代,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不僅從軍事、經濟對中國進行侵略,還從政治文化加以侵略控制,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民不聊生,經濟凋敝,一片國將不國的慘狀。壓迫侵略,必然導致反抗,中國人民積極開展了各中形式的反抗斗爭。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台灣高山族人民的英勇抵抗等,無不體現了在民族存亡的危機關頭,中國人民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尤其是太平天國起義,極大地打擊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使得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同時它提出了均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先進性。更重要的是在太平天國並不承認清政府簽訂的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在面對列強的侵略與壓迫時,並沒有採取像清政府一樣懦弱的外交政策,而是積極同外國侵略者展開了斗爭,並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這是極其鼓舞人心的。雖然太平天國由於內部的種種原因失敗了,但它卻對中國近代史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它是中國農民起義戰爭史的最高峰,它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權,曾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
帝國主義的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是,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以及中國反侵略戰爭的失敗從反面教育了中國人民,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奮起。鴉片戰爭以後,先進的中國人開始睜眼看世界了;他們翻譯外國書籍,學習西方先進的現代科學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中國的現代化。
甲午中日戰爭以後,中國的民族意識開始普遍覺醒,開始有了較為強烈的民族危機感。於是出現了早期的維新思想,出現了一大批以救亡圖存和振興中華為己任的仁人志士。甲午戰爭以後的戊戌維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圖存、振興中華這面愛國主義大旗下發生的。這些斗爭和探索,使中華民族燃燒起了新的希望,標志著中華民族的進一步覺醒。
五四運動是在新的社會力量成長壯大的基礎上,在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思想基礎之上發生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這次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群眾運動,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的結合。它標志著工人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登上了歷史的舞台。從此中國革命真正找到了它所必須依賴的力量基礎,五四運動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在「五四」以後,中國產生了完全嶄新的文化生力軍,即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共產主義的文化思想,即共產主義的宇宙觀和社會革命論。五四運動發生在一九一九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勞動運動的真正開始是在一九二一年,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之後,即民族問題和殖民地革命運動在世界范圍內改變了過去面貌之時,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以及其在世界歷史中的的地位都是十分明顯的。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是被歷史證明了的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典範。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佔有中要的地位,是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殘酷的戰爭中,全國各族人民緊緊團結在一起,戰勝一切艱難困苦,中華民族形成了廣泛的統一戰線,顯示了空前的大團結,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全民族抗戰。沒有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就沒有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動力。抗日戰爭大大豐富和升華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這正是抗日戰爭得以堅持和勝利的重要思想保證。同時使中國人民認識到提高綜合國力是中華民族屹立於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證。一個國家只有首先自強,才能在世界上自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同時也體現了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反對侵略戰爭,同時又不懼怕戰爭的可貴品質,中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是為了捍衛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權利,是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人類和平進步事業的重大貢獻。
通過艱苦卓絕的奮斗和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終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祖國的繁榮打下了堅定的基石。同時積極開展了各領域的改革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國民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無不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尤其是近代以來,科技文化事業飛速發展,值得一提的是航天領域的重大突破——神州系列成功升空,嫦娥一號的成功發射——圓了華夏民族幾千年來的飛天夢。看著一個個舉世矚目的成就,國人無不倍感自豪與驕傲。我們的國家強大了,我們的經濟繁榮了,我們不會在屈於強權,不會再忍受屈辱,我們以我們的祖國為榮。
當然,放眼今朝,停滯不前便是落後,因此,我們更應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努力不懈,使我國保持飛速發展。尤其作為年輕一代,作為大學生,我們更應使強國富民為己任,認清我們在新時期的責任和使命對於我們每一個大學生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我們的民族正在騰飛!

G. 關於愛國主義的論文主要是和抗日戰爭有關的

往者雖已逝,來者猶可追

——拋開黨爭看待國民黨與抗日戰爭

從識字到現在,我也不知道已經看了多少關於抗戰的影片和書籍,但我知道每一次都讓我感到熱血沸騰,每一次都使我對民族和國家的認識更進一層,每一次都有讓我崇拜的英雄產生。但我不知道那是幸運還是不幸,因為那些英雄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共產黨人。在八年抗戰中,國民黨里被當作英雄的只有張自忠,謝晉元等寥寥數人,殊不知陳誠,衛立煌,李品仙,羅卓英,薛岳,張靈甫等人的浴血奮戰。另一方面,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我們能從書本中了解到的更多的是中共以及其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抗戰中如何英勇,如何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如何帶領全國人民贏得了抗戰的勝利,而國民黨是如何的軟弱妥協,如何積極剿共,消極抗日,如何丟失了大量的國土等等。然而,歷史真的是這樣的嗎?

六十多年過去了,曾經針鋒相對的兩黨已經從仇視走向了合作,願共同挑起復興中華民族的重任,雙方更是對馬英九執政以後兩岸關系的發展拭目以待,攜手共創美好未來已成共同的心願。另一方面,隨著國際自由化的發展,兩黨關系的改善,許多史實資料也已解禁,為廣大追求歷史真相的人提供了充足的證據,還歷史以本來面目已成一種必然。然而,遺憾的是,大多數在抗戰中出生入死的老兵和將領已經去世,在他們有生之年我們由於種種原因未能肯定他們的功績,未能給他們公正的待遇,未能給他們應有的聲譽,但我想,如果他們看到我們已經還歷史以真相,已經為他們曾經的流血和犧牲而感動,他們在九泉之下也應該感到欣慰了。

拋開黨爭,依據史料,我們再去看待抗日戰爭,你就會發現它到底是怎麼回事。然而,還是有很多人士在大量的史實資料下,仍然不顧一切的區否定國民黨在抗戰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不知道他們是出於什麼原因,或者說是出於什麼利益,但我個人認為要想正確分析國民黨在抗戰中的地位與作用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而不是單純的從理論上空口去談。

一:抗戰前的准備。綜觀中國近代史,我們不難發現,自從甲午戰爭以後,無論政府還是國民都已經把日本當成了敵人,反日與抗日一致是這個時代的主基調。尤其是「九一八」事變以後,東北淪陷,偽滿洲國成立,溥儀復辟,更是激起了國內一致要求抗日的呼聲,抗日情緒空前高漲,局部抗戰從此拉開序幕。然而由於國內動亂不斷,國民黨忙於「剿共」和平息軍閥混戰,再加上以汪精衛為首的親日派在國民政府中勢力雄厚,並沒有把抗日放在首要地位,所以採取了基本上以妥協為主的政策,激起了國人的不滿。然而這並不代表國民黨在這一時期是一味妥協,無所作為的,正是在這段時期里,許多優秀的中國軍人浴血奮戰,始終將日軍遲滯在了華北以外。1932年初,日為了轉移國內外對其欲在東北成立滿洲國的注意力,又在上海挑起了戰爭,在國民黨「一面抵抗,一面談判」政策下,蔡廷楷和蔣光鼐指揮的第十九路軍與張治中率領的第五軍兩個師攜手在上海進行了堅決抵抗,殲滅日軍一萬多人。此後,同年4月7日,國民黨在洛陽召開國難會議,邀請社會賢達共謀良策。長城抗戰開始後,國民黨動員了大量部隊(雖然大多是雜牌軍)北上抗日。就連反共急先鋒,國民黨中央軍十七軍軍長徐庭瑤也自動請纓率部北上參戰(這應該能說明反共的不一定都是人民的敵人吧)。之後,國民政府又重新將全國劃分為四個防區,並逐步統一了全軍編制和領導機構。1935年,紅軍轉戰陝北,局限於狹小一域,勢力大減,蔣介石認為不足以再對其統治構成威脅之後,便馬上著手了對日作戰的准備。1935年11月12日,國民黨五大上,第一次表明了對日本侵略比較強硬的態度,標志著國民黨已從一貫妥協退讓的立場開始向抗日方面轉變。會後,國民政府馬上制定出了《國防計劃》方案和《三十年防守國策》作為指導文件,進行了大量戰爭准備。比如動用4個師的兵力,花費了兩年半的時間在上海和南京修建的兩道防線,並進行了多次保衛演習。而在抗戰前成立的資源調查委員會在抗戰中發揮的作用更是有目共睹的,我不知道沒有資源調查委員會在抗戰前座的大量准備,中國軍隊在抗戰中能堅持多長時間。

而且,「七七」事變前,國民政府對總數約200萬人的軍隊進行了整頓,被整編的部隊有50個師,其軍事訓練和武器裝備都大大加強,軍事素質和作戰能力均有較顯著提高。裝備建設方面,建造了許多兵工廠,軍火工業得到較大發展,戰前已能製造德國的1929式步槍,仿捷克式輕機槍,德國式重機槍,仿法國式迫擊炮以及各種彈葯。並將全國劃分為戰區,加強了兵力派備與防守。

綜觀抗戰前國民政府的表現和准備,由於忙於「剿共」和軍閥混戰,確實大多數地方不如人意,但其有些做法還是可以理解和情有可原的。有些地方忍讓,不過早激化全面戰爭確實很有道理,雖然國民黨抗戰前擁有近200萬兵力,但並不具備與日作戰的條件。全國名義上統一,但實際上是派系林立,軍閥擁兵自重,不聽政府號令。士兵裝備極差,武器奇缺,再加上軍紀不好,戰鬥力很弱。我認為民國著名軍事家蔣百里當時所言的,「中國目前不應該全面激化戰爭,而應該盡量避免戰爭,加強軍備,增強國力,積極防禦。」是很有道理的。

二:抗戰全面爆發時中國軍隊的實力。雖然全面抗戰前國民政府經過了一年多的准備,但由於種種條件所限,軍隊實力並沒有得到太大的提升。「七七事變」前,中國擁有步兵182個師又46個獨立旅,騎兵9個師又6個獨立旅,加上特種部隊共170餘萬人,但炮兵很少,幾乎沒有輜重兵,工兵等特殊部隊,全國僅有一個軍的裝甲部隊(第五軍)。海軍雖然分為4個艦隊,大小共有近100艘艦艇,但不是裝備落後,火力不足,就是其他國家的淘汰品,噸位小,戰鬥力極差,其中噸位最大的只有3000噸,而小的只有300噸,而且全軍總排水量加起來才59034噸,還不如日本的一艘大型鐵甲戰艦(最大者排水量近7萬噸)。空軍就更微不足道了,擁有600餘架飛機,分為9個大隊,31個中隊,但可以飛上天的只有300多架,而且基本上是義大利的淘汰品,還缺少維修人員,火力更是差勁,更糟糕的是,中國空軍聘用的是義大利教官,戰術早已跟不上時代。而另一方面,日本卻擁有大量的現代化的陸軍師團,據薛岳將軍估算日本一個師團的戰鬥力超過了中國軍隊六個師的戰鬥力,海軍更是世界一流,堪與美國匹敵,飛機年產量最多可達到一萬架,而中國卻不能生產一架飛機。孰優孰劣,一看便知。以差距這樣大軍隊去迎戰蓄謀已久的日本,能在抗戰初期取得那樣的戰果卻是已經不錯了。

三:國民黨制定的抗戰策略。在戰爭策略上共產黨一直說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保存實力,其實也不盡然。

其實國民黨對日採取的戰略還是非常英明並且很切合實際的。1937年8月國民政府提出的「持久消耗戰略」和後來素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提出的「以空間換取時間,積小勝為大勝」戰略,和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異曲同工,同樣是正確的戰略方針,而且前者還提出的較早。在「持久消耗戰略」、「以空間換時間」的方針下,加之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出現喪師失地,或者主動撤守一些地方,自然不能簡單地描述為「大潰退」。俄羅斯就曾一再採取過這樣的戰略。在北方戰爭和1812年的衛國戰爭中,俄國統帥都被迫決定向國家的腹地撤退,不得不放棄大片國土,以贏得時間,積蓄力量。無論是彼得一世還是庫圖佐夫,他們在帝俄和蘇維埃時代都被視為俄羅斯民族的英雄,而不是臨陣脫逃的懦夫。我們應該積極地看待國民政府1937年後的政策選擇,不應再把國民政府的一些政策和策略簡單化地視為軟弱,甚至是投降主義。

四:國民黨的正面戰場。據官方資料統計:八年抗戰,一共進行了22次會戰,1117次如南口之役的大戰斗,38931次盧溝橋之戰的小戰斗,以及數不清的敵後游擊戰。而全部的會戰,絕大多數的大戰斗以及許多小戰斗都發生在正面戰場。正是有了國民黨在正面戰場的浴血奮戰,才有了相持階段的到來,才有了抗戰的勝利。

就淞滬會戰而言,為了這次戰斗,國民黨政府動員了全國1/3以上的兵力,包括78個師、7個獨立旅、3個暫編旅、炮兵7個團、憲兵1個團,空軍第2至第9大隊和1個暫編大隊。甚至連財政部稅警總團、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上海市保安總團、上海市警察總隊江蘇省保安團4個團也拉上前線。

松滬會戰開始後,一天中平均就有國民革命軍1個師的士兵全部陣亡,第一天多名國民革命軍旅長就犧牲在前線。整個松滬抗戰,國民革命軍消耗85個師,陣亡333500餘人。而其他的21次會戰其激烈程度也毫不遜色。

進入相持階段後國民黨更是自動發起了多次反擊戰,如冬季攻勢,反攻南昌,反攻宜昌等等,並取得了多次會戰的勝利,如三次長沙戰役殲敵十幾萬人,而1944年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聯合發起緬北攻勢,更是讓世界刮目相看。難道這些都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消極抗戰嗎?

五:國民黨的敵後戰場。提到敵後游擊戰爭,我想恐怕沒有幾個人會知道國民黨的敵後游擊戰場,然而它確實存在,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戰績,牽制了許多日軍兵力。國民黨軍隊在抗戰期間,共建立了豫皖鄂邊區游擊區等八個大型游擊區,派備了約佔全國總兵力1/4的兵力,這些軍隊聚可以打大規模會戰,散則在敵戰區進行游擊戰,構成了對日軍的嚴重威脅,而且其中有5個堅持到了抗戰勝利。尤其是第五戰區李宗仁部下轄的豫鄂皖邊區游擊區和第一戰區衛立煌部下轄的第二游擊區更是戰果輝煌。但是,由於處於敵占區,監管不力,軍紀渙散,高級將領投敵(龐炳勛,孫殿英,李長江等),再加上多維雜牌軍,戰鬥力差等原因,跟中共游擊隊摩擦很大,有經常騷擾人民,印象很差。

六:國民黨在抗戰中的犧牲。八年抗戰中,國民黨軍隊僅傷亡就有300多萬,國軍中少將以上的將軍,共犧牲115人。其中上將8人,中將42人,少將65人,損失慘重。而且許多部隊都是寧可戰死到最後一人,都不退縮。國軍新編第十軍一萬七千餘人死守衡陽47天,頂住了日軍三個師團的瘋狂進攻,並擊斃擊傷日軍5萬餘人,最後子彈打光,糧食吃完,才被迫投降。尤其讓人感動的是在抗戰中許多以前只顧自己利益的,經常爭斗的軍閥都拋棄成見,團結一致,以大局為重。四川軍閥劉湘率40餘萬部下出川參戰,幾乎全部犧牲,劉湘本人最終被日本人暗殺。

無論是從那一方面來評價,國民黨在抗戰中的地位都是最重要的,其發揮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一方都難以比擬的。如果沒有國民黨的堅持抗戰,那抗戰是個未知數,二戰更是個未知數。

曾幾何時,戴笠、張靈甫、湯恩伯等在抗戰中聲名赫赫的人物,在人們心中成了十惡不赦的反派角色。

曾幾何時,李宗仁、杜聿明、孫立人、薛岳、衛立煌、傅作義等抗日名將竟成了戰犯。一切讓人覺得沉重又可笑。

難道僅因為他們參加了兩黨爭權的內戰嗎?

美國有過內戰,卻沒有戰犯。南北戰爭結束後,聯邦政府不曾處罰南方一兵一卒,在這場戰爭中,共有62萬人喪生。這意味著大約每60個美國人里,就有一個死於戰火。照常理來說,總得有人為這場殘酷的戰爭負責。事實上,仇恨也沒有隨著戰爭一起結束。在有些人眼裡,叛亂者應該受到嚴懲。然而,政治問題和法律問題畢竟不是一回事。美國內戰沒有產生戰犯,也沒有一兵一卒在未來的歲月里因為"歷史問題"而遭到清算和迫害,勝利者更沒有用筆墨掀起一場醜化運動以便將反叛者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南部邦聯總統傑斐遜-戴維斯1889年去世,活了81歲。副總統斯蒂芬斯則戰後不久就被喬治亞選為聯邦參議員,死後墓碑上居然還刻著"一心為公",他生前沒有被人改造,死後也沒有誰去鞭屍揚灰。即使是1865年4月14日林肯被同情南方的布思刺殺,美國也沒有因此瘋狂,來一次徹底干凈肅清南部殘余的斬草除根運動。

1870年,南方聯軍總司令李將軍則長眠在了華盛頓學院的小教堂之下。在那裡,他的塑像依然身穿南部邦聯軍裝。

往者雖已逝,來者猶可追。

中國的抗戰史應該重新為國民黨和國民政府書寫,否則我們對不起那些為國捐軀的英魂,國民黨軍隊的貢獻不應該因為黨爭的原因一筆抹殺。每一個黨派中都能發現正直的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是勢不兩立,也不意味著其中一方必定是魔鬼。「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歷史負擔,早該卸下了。勝利的光榮屬於所有為之付出過血汗的人們,它不應該為意識形態和黨爭所玷污。

六十多年過去了,那些國軍的抗日老戰士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而且經歷了痛苦的折磨。我們難道還不應該給他們贏得的尊重嗎?哪怕是遲到的尊重。這份記憶屬於他們,也屬於這個國家,屬於子孫後代。我們在對偉大的抗日戰爭的紀念中,應實事求是地尊重和承認政見不同或者對立,甚至曾經兵戎相見的愛國人士在抗戰中的功勛,在歷史問題上表現出政治和解與寬容的精神和胸襟,而任何把這些當成權宜之計或者點綴的思想和行為,都是褻瀆衛國戰爭的光榮精神,也是不符合真實的歷史。

六十年一個甲子。老人在故去,新人在成長,黨爭的硝煙已經淡去,在一個追求真理,追求諒解,追求合作的社會里,了解真的歷史已成為一種必然。如何評價國民黨在抗戰中的地位與作用,如何對待那些淪為「戰犯」或「人民的敵人」的抗日名將與英雄,這是對人們良心和胸襟的考驗。

往者雖已逝,來者猶可追。

閱讀全文

與近代史論文抗日戰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