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湖南為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大貢獻

湖南為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大貢獻

發布時間:2021-03-06 18:03:10

① 抗日戰爭時期哪個省的貢獻最大

在60多年前的那場可歌可泣的民族大抗戰中,四川人民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貢獻和犧牲:

1、直內到抗戰容勝利,四川的徵兵額達到302萬5千多人;為完成抗戰軍用機場的修建,川人服工役的民工總數達300萬以上;糧食是抗戰的主要物質條件之一,而四川供給的糧食總數在8000萬石以上,四川供獻於抗戰的糧食佔全國征糧總額的三分之一,而後「征購」與「征借」亦自四川始;此外各種捐稅貢獻,其最大的一部分也是為四川人民所負擔。僅從這些簡略的統計,就可以知道四川人民為正面戰場貢獻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淚!

2、中國的抗戰軍隊中,每五、六人就有一個四川人,故當時有「無川不成軍」之說。出川抗戰的350多萬川軍,有64萬多人傷亡。其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高居全國之首,佔全國抗日軍隊總數的五分之一!四川人民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做出了重大貢獻。

3、可以說,缺少川人的抗戰史,就不是一部完整的抗戰史。川人的大抗戰,是中國抗戰史中浸透了鮮血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為此,當時的《新華日報》於1945年10月發表社論《感謝四川人民》,代表全國人民對我們川人在抗戰中做出的貢獻和犧牲表示了衷心的謝意。

② 談湖南及湘軍在抗日年間的歷史和感受

民國時期的湘軍主要包括如下幾部分:譚延闓系、程潛系、趙恆惕系、唐生智系、何鍵系。譚延闓系,譚部後來經過多次擴編、改編和縮編。最終基本部隊為18師和50師。抗戰時期,該部參加淞滬會戰,傷亡慘重,後到湘西修整,並被編入陳誠之十八軍。50師隨譚道源的22軍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也是傷亡慘重。譚道源和參謀長兩人從屍體中倖存。50師和湖南保安團組成的198師被編入54軍,整訓後參加滇緬戰役。程潛系,寧漢分裂時,程潛的第六軍一部被蔣、桂軍解散,一部被分別被何鍵、魯滌平、張輝瓚等收編。趙恆惕系,趙部除了叛離的唐生智外,趙部第一師賀耀祖部也加入國民革命軍,後被改編為第40軍,縮編為第八師。抗戰後參加淞滬戰役、駐防陝西、河南反擊戰、廣西反擊戰,該部著名將領有毛炳文、陶峙岳等。第二師為劉鉶,後任獨立第五師師長,所部彭德懷團1928年在平江起義。第三師葉開鑫部反擊唐失敗後,被改編為44軍,蔣桂戰爭中被桂系解散。第四師為唐生智部。唐生智系,北伐後,唐部發展迅速,擴編到五個軍。唐後來先反蔣,失敗後所部被桂系收編,後反桂系,收回舊部。後又反蔣,被同盟閻錫山擊敗,部隊喪失殆盡。一部被收編,後成為第十六師,抗戰時曾參加淞滬會戰,傷亡慘重,但受表彰。此後參加多次對日大型會戰。何鍵系,何鍵部被編為第四路軍,抗戰後被改編為第十集團軍,下轄70軍和28軍,在抗戰中參加多次會戰。何鍵被任命為內政部長,脫離了軍界。其部下著名將領有劉建緒、陶廣、李覺等。抗戰時期的湘軍:抗戰期間,湖南軍人理所當然地成為保衛國家最重要的力量。此外,湖南在大多數的時間都是最重要的抗戰前線,湘軍再次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原湘軍部隊約20個師在抗戰開始的時候,都調到最前線,在反復拼殺中消耗殆盡。有的部隊再補充再次消耗,有的最後連番號都沒有了。參加抗戰的原湘軍部隊至少有如下番號:
譚延闓系:18師、50師、53師
趙恆惕系賀耀祖部:8師
唐生智及何鍵系:70軍(19師、192師)、28軍(16師、62師)、73軍(77師、15師)、23師、63師、預備11師
湖南保安團:(暫5師)
陳渠珍(湘西)系:128師
孔荷寵部:暫54師大約有十幾個湘軍師(此時已經不是地方部隊了)首先調集到淞滬前線:15師彭松齡部、16師王東原部是最早進入上海抗戰的部隊;18師苦守大場,19師李覺部參加大場戰役受嘉獎;23師李必蕃(徐州會戰殉國)部保衛江陰;46師戴嗣夏部參加蘇州河南岸阻擊戰;53師李韜珩部先後參加大場戰役和蘇州河南岸阻擊戰;62師陶柳部、63師陳光中部參加金山衛等地守備,後大部阻擊日軍於杭州灣;128師顧家齊部先後在寧波、嘉善、楓涇血戰,傷亡殆盡;預備11師胡達部在楓涇和閔行和敵激戰;77師羅霖部在蘊藻浜。淞滬會戰,基本上消耗光了原湘軍部隊。1938年,徐州會戰吃緊,譚道源帶領50師等部的幾千湖湘子弟馳援。在一次防守戰中,他們的部隊最後撤離,結果被機械化追兵包圍,幾乎全部犧牲,只有譚道源和參謀長兩人從屍體堆中生還。除了幾支因傷亡過大被裁編的部隊,其餘的湘軍部隊參加了許多會戰。73軍活躍在湖南戰場,暫54師一部參加了慘烈的衡陽保衛戰,18師、50師成為蔣的嫡系部隊,成長為抗戰的主力。70軍在血戰淞滬之後,還參加「武漢會戰、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閩浙戰役等等,沒有一場戰役不是血肉橫飛,犧牲慘烈的」。
抗日戰爭時期,湖南是重要的戰略要地,也是日軍打通大陸交通線,把華中、華南聯成一片並進佔西南的必爭之地。中日兩國軍隊在此進行的大規模的、空前慘烈的爭奪戰,對戰爭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因而也奠定了湖南抗戰在全國抗戰中的重要地位。一,從「九一八」事變到抗戰的全面爆發,中國軍隊的作戰區域主要在東北、華北和華東一帶,湖南是靠近戰區的後方基地;由於中日兩國兩軍力量對比懸殊,中國實行以空間換時間的持久消耗戰略,需要建設湘、黔、滇、川、陝等能支持長久抗戰並最終奪取抗戰勝利的戰略後方基地。因此,從1935年開始,國民政府就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資源豐富的湖南作為抗戰後方戰略基地之一來建設。在諸多建設中,又以發展交通與開發資源最為突出。二,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湖南由戰略後方變為正面戰場的前哨陣地。長沙、衡陽、常德是通往西南的門戶和樞紐,被日軍視為進入西南、直搗陪都重慶的必經之地;湖南又是湘鄂兩省幾十萬部隊軍糧及湖南周邊幾個省區幾千萬人民口糧的重要來源地。同時,湖南還是日軍發動的旨在打通平漢、粵漢及湘桂鐵路線和保護此一交通線的「一號作戰」的重要戰場。因此,中日雙方均制定了以爭奪湖南為中心的戰略作戰計劃。日軍在武漢、廣東地區集結了10個師團、4個獨立旅團的兵力,占侵華日軍總兵力的35%,使湖南處於南北夾擊之中。國民政府在以湖南為主要轄區的第九戰區部署了53個步兵師,占國民黨總兵力的四分之一。中日雙方在湖南先後展開了四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衡陽會戰等大規模的絞殺戰,是相持階段戰斗最多的主戰場之一。在湖南進行的6次會戰佔全國正面戰場22次會戰的1/4強,日軍先後投入兵力60餘萬人次,傷亡20多萬人。中國廣大官兵浴血奮戰,包括一批軍、師、團長在內的10餘萬官兵為國英勇捐軀,犧牲在這片熱土上。第一次長沙會戰的勝利,迫使日軍自「七七」事變以來第一次放棄攻佔地區,退守戰前原有陣地,從而粉碎了日軍迅速結束中國戰爭的夢想。長沙會戰的勝利也是在英法於歐洲戰場節節敗退、德意法西斯蹂躪歐洲大陸的形勢下取得的,西方各國認識到中國戰場的極端重要性,開始增加對中國抗戰的援助,盟國在中國設立了中國戰區。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確保了華中戰局數年之穩定,為湖南和西南各省贏得了發展生產、支撐全國抗戰的時間和空間,並在戰略上配合了共產黨敵後戰場的反「掃盪」、反「清鄉」斗爭,有利於敵後根據地軍民渡過難關,轉入反攻。常德會戰,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粉碎了日軍以常德為基地威脅陪都重 慶、迫使重慶政府求和的企圖,支持了湖南其他戰場,也配合了中國軍隊入緬作戰。三,抗戰勝利階段,湖南是中國正面戰場反攻的起點和國民政府的洽降地。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後,蔣介石確定受降地點為芷江,後由於准備不足等原因,芷江由受降地變成了洽降地。從8月18日開始,中日兩國軍隊舉行了為期3天的芷江洽降,對受降范圍、接收品、日俘與日僑的遣返、南京偽政權的處理等重大問題簽署了備忘錄。湖南人民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抗日戰爭時期的湖南抗戰是中國人民偉大抗日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湖南軍民的抗戰,不僅保衛了家鄉,而且對全國抗戰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③ 抗戰時期貢獻最大三省是哪三個省

中國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根基自然十分牢固。但是由於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無能,導致當時的國家每況愈下。最終導致中國處於四分五裂風雨飄搖的狀態。不少列強趁虛而入侵佔我國不少的領土和資源,甚至妄圖擊垮我們的國家。但是他們錯誤估計了中國人民的實力和智慧,在抗戰期間各個地區的人民變得非常團結,無數英雄前仆後繼。在這期間最重要的要數這三個省份。

無論是出力最多的這三個省份,還是當時的各地軍閥的百姓都在抗戰期間展現出了過人的積極性,不僅日本人和其他國家的侵略者大為震驚,就連當時的不少中國軍官都十分詫異。正是因為這些先輩的浴血奮戰才換來了最終的勝利,所以我們應該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④ 抗戰八年,湖南為什麼是日軍最難攻克的地方

這個問題不僅僅我們感興趣,小日本也研究了很久。在中日建交不久,日本人就迫不及待派遣考察團到湖南考察。考察的主題居然是想研究為什麼在抗日戰爭初期,橫沖直撞大半個中國的“皇軍”,到了湖南就屢遭失敗。

日軍無法攻下湖南,不僅僅是因為湖南地勢、氣候,更重要的是湖南人民不惜一切的抗日精神。長沙會戰的勝利在世界范圍內也有著強烈的影響,美國總統羅斯福稱:“盟軍的勝利,全賴華軍長沙大捷”,英國媒體也用“在此遠東陰雲密布之際,唯有長沙上空之雲彩確切、光輝奪目”的標題進行報道。

⑤ 中國在抗日戰爭中誰的貢獻最大

戰場上是正面戰場的國軍,雖然基本沒打過勝仗,但他們抵擋了超過八成以上的日軍。幕後英雄就是我們普通百姓了,沒有他們的支持,任何戰爭都不可能勝利。

⑥ 抗戰時期對中國貢獻最大的是哪個省的人

四川省

「七·七」盧溝橋事變後,面對民族危亡,國家破碎的急迫現實,四川人民與全國人民一道積極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之中。八年中,四川是抗戰的大基地,四川是抗戰的大熔爐。四川人民在全國抗戰八年時間里,以自己的柔弱身軀托起中華民族的不屈脊樑。

正如1945年10月,中共《新華日報》發表社論《感謝四川人民》所評價的那樣:「四川人民對於正面戰場,是盡了最大最重要的責任:直到抗戰終止,四川的徵兵額達到三百零二萬五千多人。

四川為完成特種工程,服工役的人民總數在三百萬以上。糧食是抗戰中主要的物質條件之一,而四川供給的糧食,征糧購糧借糧總額在八千萬石以上;歷年來四川貢獻於抗戰的糧食佔全國征糧總額的三分之一,而後征購與征借亦自四川始。

此外各種捐稅捐獻,其最大的一部分也是由四川人民所負擔……僅從這些簡略的統計,就可以知道四川人民對於正面戰場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淚!」

(6)湖南為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大貢獻擴展閱讀

中國抗日戰爭的偉大意義

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東方主戰場,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

一、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重大轉折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回望屈辱和悲壯的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後的百年間,世界列強幾乎都參與了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盡管中國人民進行過一次又一次抵抗,但沒有一次戰爭不是以中國失敗而結束的。

抗日戰爭則不同,億萬中華兒女逐步凝聚起來、團結起來,形成舉國禦侮的偉大力量,最終贏得了近代以來民族解放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二、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和消滅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對徹底戰勝日本法西斯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三、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

抗日戰爭,是一場全民族共同奮起禦侮的人民戰爭。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全國各民族、各階級、各黨派、各社會團體、各界愛國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都為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共產黨作為中華民族解放的先鋒隊,先後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論,創造性地回答了決定抗日戰爭成敗的根本性、戰略性問題,開辟了廣大的敵後戰場,是堅持持久抗戰、奪取抗戰勝利的中流砥柱。

⑦ 抗戰中湖南發生的戰斗

抗日戰爭時期,湖南是重要的戰略要地,也是日軍打通大陸交通線,把華中、華南聯成一片並進佔西南的必爭之地。中日兩國軍隊在此進行的大規模的、空前慘烈的爭奪戰,對戰爭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因而也奠定了湖南抗戰在全國抗戰中的重要地位。

抗戰全面爆發前後,湖南是重要的抗戰後方戰略基地之一

從「九一八」事變到抗戰的全面爆發,中國軍隊的作戰區域主要在東北、華北和華東一帶,湖南是靠近戰區的後方基地;由於中日兩國兩軍力量對比懸殊,中國實行以空間換時間的持久消耗戰略,需要建設湘、黔、滇、川、陝等能支持長久抗戰並最終奪取抗戰勝利的戰略後方基地。因此,從1935年開始,國民政府就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資源豐富的湖南作為抗戰後方戰略基地之一來建設。在諸多建設中,又以發展交通與開發資源最為突出。

1.大力加強交通建設。在國民政府和湖南省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先是在全省修建了連接全省城鄉的公路網路,加速修通了湘桂、湘黔、川湘等公路,使湘省公路與贛、鄂、粵、川、黔相連接。在鐵路建設方面,經過三年努力,使粵漢鐵路全線貫通後,又修建了湘黔鐵路、湘桂鐵路,並使湘省鐵路與浙贛鐵路接軌,完成了三大鐵路在湖南交軌。此外,湖南省還架設了湘鄂贛長途電話線,疏通了漢口至常德、長沙至衡陽、長沙至常德的水道。湘省公路與川、黔、桂、贛的聯網以及三大鐵路在湖南的接軌,使湖南成為進出大西南後方基地和連接抗戰前線的交通樞紐和咽喉,對支持長期抗戰起到了重要作用。

2.加強資源開發管理。湖南有豐富的鉛、鋅、銻、鎢、煤、鐵等礦產資源,這些都是軍事工業和中國出口換匯急需的戰略物資。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努力下,在長沙設立銻業管理局,加強對特種礦業的管制。先後興建了湖南模範煉銻廠、湖南水口山鉛鋅礦、湘潭鋼鐵廠、湘潭電工器材廠、茶陵煤礦等廠礦,把湖南建設為抗戰的戰略物資的生產和供應基地。同時,為了充分利用豐富的人力資源,湖南先後設立了衡郴、寶永兩個師管區和沅辰、長岳兩個預備師管區,並確定了在全省徵兵的辦法,確保為持久抗戰提供穩定的兵源。

抗戰初期,長沙是著名的抗戰「文化城」之一,湖南抗戰文化運動蓬勃發展

盧溝橋事變後,特別是北平、天津、上海等城市相繼失陷後,中國文化重心迅速發生了南遷和西移的變化。作為抗戰戰略後方基地的湖南也就成了抗戰文化運動的重心,長沙成為除武漢之外的又一著名「文化城」。

1.文化名人薈萃。全面抗戰爆發後,一批著名的外省籍文化人,如郭沫若、茅盾、沈鈞儒、鄒韜奮、聞一多、朱自清、曹禺等紛紛隨文化教育機關內遷或因其他原因來到長沙。他們通過演講、寫文章等對長沙的抗日救亡文化運動起了促進作用。同時,湘籍文化名人呂振羽、翦伯贊、田漢、張天翼、廖沫沙等人也先後從外地回到了長沙;一批原來在大學里初露頭角的湘籍大學生黎澍、李銳等也回到了長沙。他們因人熟地熟,或辦報刊,或在抗日團體和學校任職,對長沙的抗日救亡文化運動所起作用更大。這些文化人士與原來在長沙的文教界人士李仲融、楊榮國等人相匯合,形成了以共產黨員、進步人士為骨幹,廣泛團結愛國人士的文化隊伍。據不完全統計,抗戰初期,先後來長沙的學生和文化界人士達1500多人,有一定影響的文化人士約700多人。此外,長沙的抗戰文化運動還得到了國際友人的關切和支持,史沫特萊、鹿地亘、世界學聯代表團等先後訪問長沙。大批文化人薈萃長沙,有力地促進了湖南抗日文化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2.抗日文化團體陣營強大。在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和推動下,湖南文化界抗敵後援會、中蘇文化協會湖南分會、中 國青年記者學會長沙分會等文化團體紛紛建立,它們成為團結各界人士和廣大群眾的統一戰線組織。特別是湖南文化界抗敵後援會,是由中共黨員、進步人士、愛國人士發起的聯系文化界最廣泛、最具影響的群眾團體。它開展了捐錢捐物、慰問傷員、救濟難民等項工作;舉辦了讀書、講演、歌詠、演戲等項活動;創辦了會刊《抗戰文化》;開辦了各類戰時培訓班,先後培訓了800多名學員,分別回到本縣發動和組織群眾,進行抗日救亡運動。這種既立足省會又輻射全省的文化團體,在當時大後方的省市中是少見的。另外,一些原有的文化和宗教團體如長沙市基督教青年會等在推動群眾文化活動、慰問傷員、舉辦講演會和音樂會等方面也作了很多實事。

3.宣傳抗日主題鮮明。在進步文人和文化團體的推動下,文化界向群眾進行以抗日救亡為核心的大宣傳、大發動,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抗日救亡高潮。由共產黨人、進步愛國人士創辦的《前進》、《民族呼聲》、《火線下》、《大眾報》、《抗戰日報》、《抗戰文化》、《中蘇》半月刊等,大力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原有的《大公報》、《國民日報》等也高舉抗日救亡的大旗。以抗日救亡為主題的戲劇、歌詠活動也盛況空前。70多個戲劇團體紛紛上演新編的救亡劇和整理改編的傳統劇,以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鼓舞人們的鬥志。各種以抗日為主題的遊行歌詠、街頭歌詠、電台播唱、團體合唱等聲勢浩大,深入人心。抗日的街頭詩、街頭宣傳畫、漫畫、街頭壁畫、街頭展覽等,更是遍及城鄉。

除長沙外,湖南衡陽、湘潭、邵陽、岳陽、湘西等地都程度不同地開展了抗戰文化運動,並與長沙的抗敵文化運動相互呼應、相互促進,共同為宣傳、動員、組織湖南人民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為中國文化重心向大西南的轉移發揮了重要作用。

抗戰相持階段,湖南是抗戰的前哨陣地,是戰斗最多、最慘烈的主戰場之一

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湖南由戰略後方變為正面戰場的前哨陣地。長沙、衡陽、常德是通往西南的門戶和樞紐,被日軍視為進入西南、直搗陪都重慶的必經之地;湖南又是湘鄂兩省幾十萬部隊軍糧及湖南周邊幾個省區幾千萬人民口糧的重要來源地。同時,湖南還是日軍發動的旨在打通平漢、粵漢及湘桂鐵路線和保護此一交通線的「一號作戰」的重要戰場。因此,中日雙方均制定了以爭奪湖南為中心的戰略作戰計劃。日軍在武漢、廣東地區集結了10個師團、4個獨立旅團的兵力,占侵華日軍總兵力的35%,使湖南處於南北夾擊之中。國民政府在以湖南為主要轄區的第九戰區部署了53個步兵師,占國民黨總兵力的四分之一。中日雙方在湖南先後展開了四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衡陽會戰等大規模的絞殺戰,是相持階段戰斗最多的主戰場之一。

在湖南進行的6次會戰佔全國正面戰場22次會戰的1/4強,日軍先後投入兵力60餘萬人次,傷亡20多萬人。中國廣大官兵浴血奮戰,包括一批軍、師、團長在內的10餘萬官兵為國英勇捐軀,犧牲在這片熱土上。第一次長沙會戰的勝利,迫使日軍自「七七」事變以來第一次放棄攻佔地區,退守戰前原有陣地,從而粉碎了日軍迅速結束中國戰爭的夢想。長沙會戰的勝利也是在英法於歐洲戰場節節敗退、德意法西斯蹂躪歐洲大陸的形勢下取得的,西方各國認識到中國戰場的極端重要性,開始增加對中國抗戰的援助,盟國在中國設立了中國戰區。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確保了華中戰局數年之穩定,為湖南和西南各省贏得了發展生產、支撐全國抗戰的時間和空間,並在戰略上配合了共產黨敵後戰場的反「掃盪」、反「清鄉」斗爭,有利於敵後根據地軍民渡過難關,轉入反攻。常德會戰,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粉碎了日軍以常德為基地威脅陪都重 慶、迫使重慶政府求和的企圖,支持了湖南其他戰場,也配合了中國軍隊入緬作戰。

抗戰勝利階段,湖南是中國正面戰場反攻的起點和國民政府的洽降地

隨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節節勝利,日本為挽救其滅亡的命運,制定了所謂「本土決戰」計劃。為配合這一計劃,日軍從1945年4月初,調集了8萬部隊,發動了對湖南最後一次、也是對中國戰場的最後一次進攻作戰———以奪取中美空軍重要基地芷江機場為目的的湘西戰役。中國軍隊以雪峰山為依託,節節抵抗,誘敵深入,給日軍以殲滅性打擊,取得了湘西會戰的勝利,粉碎了日軍侵佔芷江的企圖。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後,蔣介石確定受降地點為芷江,後由於准備不足等原因,芷江由受降地變成了洽降地。從8月18日開始,中日兩國軍隊舉行了為期3天的芷江洽降,對受降范圍、接收品、日俘與日僑的遣返、南京偽政權的處理等重大問題簽署了備忘錄。

湖南人民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九一八」事變特別是「七七」事變後的艱苦卓絕的反對日本侵略的戰爭中,湖南人民高舉抗日救亡的大旗,始終站在斗爭的最前列,以鮮血和生命保家衛國,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首先,湖南人民積極配合正面戰場作戰,是正面戰場取勝的重要原因。湖南人民先後有百餘萬人參加了偵察隊、救護隊、交通隊、宣傳隊和慰問隊,疏散人口、糧食、牲畜,搶運軍用物資,救護傷員,偵察敵情,擔任向導,構築工事等,有力地保障了正面戰場的作戰。其次,湖南人民在敵後廣泛開展游擊戰爭,拖住和消耗了日軍大量兵力、物力和財力。湖南人民組織了數百支游擊隊和近6萬人的自衛隊,在湘中、湘北、湘南廣泛開展游擊戰爭,與八路軍南下支隊的抗日活動相配合,有力牽制了日軍的大量兵力。再次,湖南人民承擔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犧牲,為全國抗戰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戰爭期間,全省共傷亡262萬多人,其中死亡92萬餘人,重傷170餘萬人,毀房94萬多棟,毀糧4000多萬擔,損失耕牛64萬多頭。此外,湖南還每年供給壯丁26萬多人(居全國第2)、軍糧700 1000萬擔、軍布300萬匹、軍棉70000擔。8年中實征實募壯丁210多萬人(轉引自蕭棟梁、余應彬《湖南抗日戰爭史》)。此外,湖南人民還提供了大量的鎢、鉛、鋅、銻等戰略物資。湖南人民以巨大的努力和犧牲與全國人民一道換來了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

由此可見,抗日戰爭時期的湖南抗戰是中國人民偉大抗日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湖南軍民的抗戰,不僅保衛了家鄉,而且對全國抗戰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⑧ 抗戰時期中國哪個省份貢獻或者犧牲最大

要說貢獻最大,個人覺得是四川吧。在抗日戰爭中四川承擔了全國30%的財回政稅收和40%的抗戰答兵力,可以說是最大了。
但要說犧牲最大,我覺得是河南。為了阻擋日軍,蔣下令炸開花園口,造成黃河泛濫。雖然阻擋了日軍幾十天,但是造成的損失之巨大……當時有近九十萬人萬人死亡,一千二百萬人淪為難民。之後形成的黃泛區更是造成了持續幾年的大飢荒,數千萬人淪為難民,死於飢荒者數百萬。電影《一九四二》演的就是這個。

⑨ 為抗日戰爭所做出貢獻的人

· 戰功顯赫的開國上將——楊得志
· 捨身救國的泰國華僑領袖——蟻光炎
· 美洲洪門愛國老人——司徒美堂
· 與中國人民並肩作戰的克萊爾·李·陳納德將軍
· 屢建功勛敵膽寒——張雲逸
· 抗日名將「鐵軍將才」——朱程
· 一生獻給中國衛生事業——馬海德
· 戰斗在大後方的抗日將軍——肖勁光
· 為中國抗戰而犧牲的蘇聯勇士——庫里申科
· 戎馬一生為祖國的軍隊高級將領——楊勇
· 血灑贛榆留英名——符竹庭
· 戎馬一生為祖國的軍隊高級將領——楊勇
· 馬耀南:從愛國學生到八路軍優秀指揮員
· 血染抗日戰場的虎將——葉成煥
· 用犧牲精神喚起民眾的抗日將領——李兆麟
· 聲震昆侖關的抗日將軍 杜聿明
· 民族英雄 黨的戰士--馬本齋
· 為抗日青春何所惜的張宗蘭
· 傳奇式的抗日英雄——包森
· 抗日英雄 民族英雄——趙登禹
· 為抗日而死的共產黨員--吉鴻昌
· 英勇抗戰的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
· 為理想奮斗終生的抗日將領——續范亭
· 刀劈日本憲兵的抗日民族英雄——節振國
· 淞滬抗戰總指揮——蔣光鼐
· 打響武裝抗日第一槍的愛國將軍——馬佔山
· 捍衛邊疆的抗日愛國將領——傅作義
· 永垂史冊的愛國將領——張學良 楊虎城
· 朝鮮族抗日英雄——李紅光
· 獻身中國人民解放與建設事業的紐西蘭友人——路易·艾黎
· 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
· 浩氣彌天的馬定夫
· 名震緬北的抗日將領——鄭洞國
· 指揮長沙會戰的抗日將領——薛岳
· 著名抗日將領——范子俠
· 新四軍抗日名將——羅忠毅
·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組建者——馮玉祥
· 以死報國的抗日名將戴安瀾
· 抗日英雄——呂正操
援華醫療隊醫生:白求恩,柯棣華;
飛虎隊,還有駝峰航線的美國飛行員

⑩ 對中國抗日戰爭勝利作出重大貢獻的將領有哪些

一、指揮官:蔣介石。
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 - 1937年11月12日)日軍投入9個師團和個旅團3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75個師和9個旅75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不幸的是日方獲勝,上海淪陷。

二、指揮官:閻錫山
平型關戰役發生於1937年9月中旬,是對日抗戰期間太原會戰中的一場戰役,歷時一個月,屬中等規模戰役。次戰役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而高漲了中華人民的反侵略志氣,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

三、主要指揮官:李宗仁、孫連仲、湯恩伯、張自忠、田鎮南、關麟征、池峰城、王銘章
台兒庄大捷,一般認為從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4月15日結束。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

四、指揮官:彭德懷。
百團大戰:(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參戰兵力:八路軍40萬,日軍不詳。傷亡:斃、傷日軍20645人,偽軍5155人,八路軍傷亡17,000多人。 結果:打的日軍沒頭沒腦,皖南事變暴發。

五、主要指揮官,薛岳
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民國28年)9月至10月),參戰兵力中國,24萬,日軍15萬。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17日至10月6日)參戰兵力中方10個軍,日軍12萬人。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下旬~1942年1月中旬)參戰兵力:中方30萬,日軍,傷亡情況:中國28116人,日軍56994. 以上的會戰均是中方勝利。
以上答案非原創,來自我詩故我在 團隊 夏目娘闊33,我個人覺得不錯。

閱讀全文

與湖南為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大貢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