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找一個抗日戰爭時的英雄人物,600字左右的事跡,不要自己的看法
董存瑞 (1955)
抗日戰爭臨近尾聲,解放區青年爭相 參加八路軍。青年民兵董存瑞和好友郅順義因不到參軍年齡,未被允許參軍,懊喪不已。不久,在一次反「掃盪」中, 區黨委書記王平犧牲, 臨終前,他把最後一次黨費托董存瑞轉交給組織上。董存瑞和郅順義再次向趙連長提出參軍,終於如願以償。初到軍隊,董存瑞因不知愛惜子彈,受到 隊同志的批評幫助。抗戰勝利後不久 ,又爆發了內戰,經受過戰火考驗的董存瑞,已成為真正的革命戰士,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8年 5月,在解放隆化的戰役中,董存瑞被任命為爆破隊長,為了配合總攻,他們接連炸毀敵人的碉堡群。這時,總攻沖鋒號已經吹響,突然他們發現迎面的橋身卻是座經過偽裝的暗堡,從裡面掃射出來的子彈阻擋了解放軍的前進道路。為了減少戰友傷亡,在找不到炸葯支撐點的情況下,董存瑞在橋下高舉炸葯包以身殉國。
這是一部根據戰斗英雄董存瑞的事跡創作的人物傳記片。該片真實、細膩地展示了董存瑞由一個普通農村少年成長為不朽革命戰士的過程,突出表現了董存瑞機智勇敢、不怕犧牲的精神風貌和執著、機警、頑強的個性特色。影片突破了公式化、概念化的束縛,大膽描寫英雄人物的成長過程以及人物精神世界中的追求、苦惱、激動和喜悅,展現其思想的升華和性格的完成。影片還突破了以往只在對敵斗爭中描寫人物的單一形式,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在性格和內心的撞擊與沖突中揭示心靈,抒發感情,完成性格的塑造。該片豐富了革命戰爭影片的表現手段,為銀幕貢獻了一個鮮活的英雄形象,也為人們提供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新鮮經驗,堪稱革命戰爭題材影片劃階段的代表作。
為緬懷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戰斗中英勇犧牲的董存瑞烈士,隆化人民1954年修建了董存瑞烈士陵園。
⑵ 趙一曼的抗日戰爭的故事
趙一曼的原名叫李坤秦,她1905年出生在四川省的一個封建地主家庭里。她勤奮好學,從小就向封建習俗示威。她逃脫了裹小腳的惡習,她還帶頭把長辮子剪了,從此走上了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
1926年趙一曼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1年「九.一八」事件後,日本侵略者佔領了東山省。在這緊急的關頭,中國共產黨派出大批優秀幹部到東北發動人民抗日戰爭。
趙一曼就是其中的一員。在復雜的對敵斗爭中趙一曼經受了種種挑戰。為了便於工作,她毅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鄉下,一直到犧牲,她一直沒見過自己的孩子。
1935年趙一曼在白雪茫茫的山林中被捕了。敵人用用盡了殘酷的手段,也無法使趙一曼開口。1936年8月2日,敵人用子彈取了趙一曼年輕的生命。
(2)霍山縣抗日戰爭人物傳記擴展閱讀:
趙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稱李姐。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人(今四川省翠屏區白花鎮)。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於黃埔軍校六期。
趙一曼1935年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在與日寇的斗爭中於1936年8月被捕就義。趙一曼留有詩篇《濱江述懷》,其故里宜賓有「趙一曼紀念館」,相關電影有《趙一曼》《我的母親趙一曼》等。2010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1905年10月27日趙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賓縣北部白楊嘴村(現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白花鎮一曼村)一個封建地主家庭。父親李鴻緒,曾花錢捐了個「監生」的功名,後自學中醫,為鄉里看病。
母親蘭明福,操持家務,共生六女三男,一曼排行為七。1913年8歲,趙一曼入「私塾」學習,成績良好。1918年13歲,父親逝去,由大哥李席儒和大嫂周幫翰管家。
1924年大姐夫鄭佑之(中共首屆四川省委委員)介紹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6年2月28日考入宜賓女子中學(現四川省宜賓市第二中學校)。讀書時,被選為女中學生會常委兼交際股股長、宜賓婦聯常委會主席。同年,宜賓特別支部成立時,她即由團員轉為共產黨員,同時擔任宜賓婦聯和學聯黨團書記。
⑶ 人物傳記,15000字左右的範文
周恩來
1898年3月5日生,字翔宇。小名,大鸞。曾用名飛飛、伍豪、少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淮安。
1913年進天津南開中學學習。
1917年留學日本。
1919年回國。在天津參加五四運動,組織覺悟社,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
1920年至1924年先後去法國和德國勤工儉學,在旅歐的中國學生和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發起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改稱旅歐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由張申府等人介紹),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總支部書記,並參加中共旅歐總支部的領導工作,對早期的建黨、建團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
1924年8月從巴黎回國,曾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中共兩廣區委委員長、常委兼軍事部部長,主持建立黨直接領導的革命武裝葉挺獨立團。
1925年2月、10月,領導進行了第一、二次東征,為鞏固和發展廣東革命根據地和進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貢獻。
1926年曾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講授軍事課程,同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軍委書記兼中共江浙區委軍委書記。
1927年3月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獲得勝利;8月領導了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為創建人民軍隊作出了重要貢獻,在起義中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同月在中共「八七」會議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1928年出席黨的六大,在會上作了關於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的報告。後在上海堅持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中央軍委書記,曾發表《堅決肅清黨內一切非無產階級的意識》和《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
1931年12月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後,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總政委兼第一方面軍政委,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領導和指揮了第四次反「圍剿」戰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1935年1月在遵義會議上,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路線,為確立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遵義會議後,仍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並任中央三人軍事指揮小組成員。
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權代表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蔣介石進行談判,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書記,並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長期在駐國民黨政府所在地武漢、重慶進行黨的工作和統一戰線工作。
1945年8月和毛澤東去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斗爭,《雙十協定》簽訂後,率中共代表團留在重慶和南京。
1946年11月從南京返回延安。
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陝甘寧邊區時轉戰在陝北,同年8月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代理中央軍委總參謀長。
1948年9月,參加領導和指揮了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同年11月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為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武裝奪取政權、創建社會主義新中國,建立了不朽的功績。
建國後,歷任政府總理、外交部長(兼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二、三屆主席。是中共五屆中央委員,中共六至十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六屆、七屆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八至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屆、十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一至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在擔負處理黨和國家日常事務的同時,和毛澤東一起制定了黨的社會主義建設的路線、方針、政策;幾個發展國民經濟的五年計劃都是他親自主持制訂和組織實施的。1960年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並採取一系列措施,使國民經濟順利地得到恢復和發展。還提出了中國知識分子絕大多數已經是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科學技術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關鍵性作用等觀點,對社會主義建設都有重大意義。在國際事務中,參與制定並親自執行了重大的外交決策,提出了外交工作中一系列具體的方針和政策,創造性地貫徹執行了黨的革命外交路線。1954年,倡導了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5年4月,率中國代表團出席第一次亞非會議,使會議通過了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萬隆會議十項原則。1961年,出席蘇共二十二大,對赫魯曉夫集團分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行為,進行了堅決斗爭。在「文革」中,顧全大局,任勞任怨,為繼續進行黨和國家的的正常工作,盡量減少損失,為保護大批的黨內外幹部,費盡心血,並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陰謀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斗爭。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代表黨提出: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前列的宏偉規劃。1972年患病以後,一直堅持工作。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終年77歲。
⑷ 結合歷史資料寫一篇人物傳記 現代人的· 比如說抗日英雄
<<上一頁 返回目錄頁 下一頁>>密林雪原駐英魂 ——鋼鐵戰士楊靖宇
楊靖宇(圖7-1),原名馬尚德,1905年出生於河南省確山縣。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學生時代積極投身反帝愛國運動。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4月參與領導確山農民暴動,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組織確山起義,任農民革命軍總指揮。1928年秋到開封、洛陽等地從事秘密革命工作。1929年春赴東北,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領導工人運動。在河南和東北曾五次被捕入獄,屢受酷刑,堅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任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書記、市委書記、兼滿洲省委軍委代理書記。1932年秋被派往南滿,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任政治委員,創建了以磐石紅石砬子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1933年9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治委員。1934年4月聯合17支抗日武裝成立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任總指揮。同年11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兼政治委員。1936年6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治委員。7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率部長期轉戰東南滿大地,打得敵人心驚膽戰,威震東北,配合了全國的抗日戰爭。日偽軍連遭打擊後,加緊對東北抗日聯軍的軍事###、經濟封鎖和政治誘降,同時對楊靖宇懸賞緝捕。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他以「頭顱不惜拋掉,鮮血可以噴灑,而忠貞不二的意志不會動搖」的崇高氣節,繼續堅持戰斗。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曾致電對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日武裝表示慰問,贊之為「冰天雪地里與敵周旋七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斗之模範」。
1939年在東、南滿地區秋冬季反「###」作戰中,他與魏拯民等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自己率警衛旅轉戰於
江一帶,最後隻身與敵周旋五晝夜。楊靖宇不愧是真正的鋼鐵戰士,是用特殊材料鑄成的共產黨員。渴了,抓一把雪吃;餓了,吞一口樹皮或棉絮。他以難以想像的毅力,堅持和敵人進行頑強斗爭,直至彈盡,於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
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將其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裡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為紀念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命名為「楊靖宇支隊」,
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吉林省靖宇劇團證章(圖7-2),銅質,直徑厘米,正面繪有五角星,並鐫有主題銘文,背面有證章編號。為紀念抗日英雄楊靖宇,該劇團以楊靖宇的名字
⑸ 抗日英雄人物傳記.....ji
楊靖宇
楊靖宇,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原名馬尚德,1905年生,河南省確山縣人。學生時版代積極投身反帝愛權國運動。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4月參與領導確山農民暴動,同年6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組織確山起義,任農民革命軍總指揮。1928年秋到開封、洛陽等地從事秘密革命工作。1929年春赴東北,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領導工人運動。在河南和東北曾5次被捕入獄,屢受酷刑,堅貞不屈。
1939年在東南滿地區秋冬季反「討伐」作戰中,他與魏拯民等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自己率警衛旅轉戰於蒙江一帶,最後隻身與敵周旋5晝夜。楊靖宇不愧是真正的鋼鐵戰士,是用特殊材料鑄成的共產黨員。渴了,抓一把雪吃,餓了,吞一口樹皮或棉絮。他以難以想像的毅力,堅持和敵人進行頑強斗爭,直至彈盡,於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當殘忍的日軍將其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裡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⑹ 找一篇1500字左右的人物傳記 謝謝如題 謝謝了
周恩來 1898年3月5日生,字翔宇。小名,大鸞。曾用名飛飛、伍豪、少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淮安。 1913年進天津南開中學學習。 1917年留學日本。 1919年回國。在天津參加五四運動,組織覺悟社,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 1920年至1924年先後去法國和德國勤工儉學,在旅歐的中國學生和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發起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改稱旅歐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由張申府等人介紹),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總支部書記,並參加中共旅歐總支部的領導工作,對早期的建黨、建團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 1924年8月從巴黎回國,曾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中共兩廣區委委員長、常委兼軍事部部長,主持建立黨直接領導的革命武裝葉挺獨立團。 1925年2月、10月,領導進行了第一、二次東征,為鞏固和發展廣東革命根據地和進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貢獻。 1926年曾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講授軍事課程,同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軍委書記兼中共江浙區委軍委書記。 1927年3月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獲得勝利;8月領導了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為創建人民軍隊作出了重要貢獻,在起義中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同月在中共「八七」會議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1928年出席黨的六大,在會上作了關於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的報告。後在上海堅持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中央軍委書記,曾發表《堅決肅清黨內一切非無產階級的意識》和《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 1931年12月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後,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總政委兼第一方面軍政委,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領導和指揮了第四次反「圍剿」戰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1935年1月在遵義會議上,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路線,為確立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遵義會議後,仍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並任中央三人軍事指揮小組成員。 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權代表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蔣介石進行談判,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書記,並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長期在駐國民黨政府所在地武漢、重慶進行黨的工作和統一戰線工作。 1945年8月和毛澤東去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斗爭,《雙十協定》簽訂後,率中共代表團留在重慶和南京。 1946年11月從南京返回延安。 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陝甘寧邊區時轉戰在陝北,同年8月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代理中央軍委總參謀長。 1948年9月,參加領導和指揮了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同年11月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為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武裝奪取政權、創建社會主義新中國,建立了不朽的功績。 建國後,歷任政府總理、外交部長(兼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二、三屆主席。是中共五屆中央委員,中共六至十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六屆、七屆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八至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屆、十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一至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在擔負處理黨和國家日常事務的同時,和毛澤東一起制定了黨的社會主義建設的路線、方針、政策;幾個發展國民經濟的五年計劃都是他親自主持制訂和組織實施的。1960年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並採取一系列措施,使國民經濟順利地得到恢復和發展。還提出了中國知識分子絕大多數已經是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科學技術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關鍵性作用等觀點,對社會主義建設都有重大意義。在國際事務中,參與制定並親自執行了重大的外交決策,提出了外交工作中一系列具體的方針和政策,創造性地貫徹執行了黨的革命外交路線。1954年,倡導了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5年4月,率中國代表團出席第一次亞非會議,使會議通過了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萬隆會議十項原則。1961年,出席蘇共二十二大,對赫魯曉夫集團分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行為,進行了堅決斗爭。在「文革」中,顧全大局,任勞任怨,為繼續進行黨和國家的的正常工作,盡量減少損失,為保護大批的黨內外幹部,費盡心血,並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陰謀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斗爭。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代表黨提出: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前列的宏偉規劃。1972年患病以後,一直堅持工作。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終年77歲。
⑺ 完整、全面介紹抗日戰爭歷史的書籍有哪些
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
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
東北抗日聯軍抗戰紀實
八路軍抗戰紀實
新四軍抗戰紀
⑻ 軍事人物傳記有些什麼
《粟裕戰爭回憶錄》是粟裕同志的遺著,記錄了粟裕同志投筆從戎、在革命戰爭專中成長的歷程。由其夫人楚屬青整理完成。
粟裕同志是共和國大將,在革命戰爭年代,屢建戰功,指揮過許多著名戰役,抗日戰爭時期的黃橋決戰、車橋戰役等,解放戰爭時期就更多了,蘇中七戰七捷,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沙土集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以及上海戰役等等。其中的淮海戰役是以少勝多,斯大林也贊賞的。被毛主席譽為在他的戰友中最會打仗的人。連林彪也稱之為打的神仙仗。
粟裕同志是學習和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典範,《粟裕戰爭回憶錄》很值得對軍事感興趣的網友一讀。
《名將粟裕珍聞錄》是張雄文所著,從另一側面記錄了粟裕這位無冕元帥的輝煌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