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中國的抗日戰爭與俄羅斯的

中國的抗日戰爭與俄羅斯的

發布時間:2021-03-06 13:02:46

㈠ 一部中國與俄羅斯一起對抗戰日本的喜劇電影叫什麼

片名:
絕境逢生(又名「老少爺們打鬼子」)
外文名稱 Narrow Escape
地區:大陸回影片
語言:國語對白答
片長:1小時42分鍾1秒
上映:1994年
類型:喜劇

演員名單
潘長江 ——鐵匠
魏宗萬——老萬
葉芳 ——蓮妹子
孫海虹——春子
湯姆——中尉
約翰——梅納德
拉爾夫——基爾
葉小鏗——洞居
李天濟——西原
石靈——李先生

㈡ 蘇聯的衛國戰爭和中國的抗日戰爭哪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一、二者都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蘇德戰場是歐洲主戰場,中日戰場是東方主戰場,中蘇都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民族犧牲!
二、世界上主要的法西斯流派和形成的法西斯國家。法西斯主義在各國傳播,結合各國不同情況,形成不同的流派,形成不同的強權國家。公認的法西斯流派有義大利的法西斯主義,形成墨索里尼為首的法西斯政權;德國的納粹主義,形成以希特勒為首的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的軍國主義,形成以日本軍部為代表的日本帝國;西班牙的弗朗哥主義,形成以弗朗哥為首的弗朗哥政權。從國家實力和後來造成的危害看,無疑德國和日本法西斯是實力最強危害最大的兩個。
三、蘇聯衛國戰爭開始於1941年,結束於1945年,期間經歷了戰略防禦,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著名的莫斯科保衛戰、列寧格勒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庫爾斯克戰役和攻克柏林戰役,蘇聯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有2700萬人傷亡。中國的抗日戰爭分為局部抗戰和全面抗戰兩部分,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局部抗戰,1937年"七七事變"後開始全面抗戰,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3日,日本正式向中國投降。中國抗戰先後經歷察哈爾抗戰、八一三抗戰,到全面抗戰開始後的正面戰場組織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包括著名的台兒庄戰役)、武漢會戰、長沙會戰(萬家嶺大捷)、豫湘桂戰役等,敵後戰場有共產黨領導的平型關大捷(忻口戰役一部分)、百團大戰、反掃盪以及建立各抗日根據地。中國的抗戰時間最長,付出的民族犧牲最大,先後有3500萬人傷亡。
四、世界三法西斯戰爭的主要參戰國貢獻對比分析:中國時間最長、民族犧牲最大,拖住日本主要兵力,東方主戰場當之無愧;蘇聯出力最大,民族犧牲巨大,抗擊德國法西斯的最主要力量,消滅德國精銳及主要有生力量,歐洲主戰場當之無愧;英國最為頑強不屈,經歷歐洲戰場最為黑暗的時刻,為民主國家爭取了時間,為自己的國家贏得了榮譽;美國為反法西斯勝利出錢最多,民主國家的堅強後盾,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我們不應忘記在中國最困難美國給予的無私的巨大的援助,當然美國也是戰後得利最多的國家。至於法國嗎,不值一提。

㈢ 俄羅斯抗戰勝利日為什麼和中國不是同一天

你好,因為抗戰勝利不是同一天的。5月9日,一年一度的俄羅斯勝利日如約而至。1945年5月9日是原蘇聯時期衛國戰爭勝利、德國投降書生效的日子。1995年4月19日,俄羅斯聯邦國家杜馬(議會下院)通過了永久紀念勝利日的法令,規定5月9日為全民性節日,稱為勝利日。
莫斯科都要舉行隆重的集會和閱兵式,領導人前往紅場的無名烈士墓前敬獻花圈。在莫斯科的無名戰士墓長明火旁設立固定哨位進行哀悼。人們還會在胸前和手臂佩戴一條黃黑條紋相間「聖喬治絲帶」,聖喬治勛章的綢帶就是黑黃相間的,黑色和金黃色象徵火葯和烈火。

㈣ 蘇聯與中國一起抗戰是什麼時候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戰場之一。因此在二戰中,中國也就成為了遠東地區的主要焦點。抗戰時期,西方大國對華的不同政策反映了他們在遠東地區的利益的對立和統一,而蘇聯對華政策的演變則是抗日戰爭時期西方對華政策的縮影。抗戰時期,蘇聯對華政策從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從1931年日本發動侵華的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七七事變前夕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4個月內,東北三省全部落入日本人之手。面對日本的侵略,英美等國家實行綏靖政策,縱容日本進攻蘇聯。因此,中蘇兩國均面臨日本的威脅。共同的敵人使得中蘇兩國關系逐漸融洽起來。在這種情況下,蘇聯政府向國民黨提議,恢復由於中東路事件而中斷的外交關系。此時,國民黨政府在指望英美等國出面制止日本侵華的願望落空後,其外交中心也開始轉向蘇聯,認為蘇聯的經濟和軍事成就是肯定的因素,能夠有效地制止日本的侵略。
1932年6月,國民黨中央決定對蘇聯恢復外交,得到蘇方的贊同。同年12月,雙方正式宣布恢復外交。1935年以後,世界局勢更為嚴峻。日本在吞並東北之後,緊接著製造了華北事變,企圖使整個華北地區脫離中央政府的統治。在歐洲,德意法西斯也進一步擴大對外的侵略,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竭盡全力的把禍水引向蘇聯。蘇聯此時逐步開始調整其外交戰略,把重點由過去支持各國無產階級政黨推翻資產階級政黨轉而為制止法西斯的侵略行為,從而建立集體安全體系。在對華政策上,蘇聯則是極力促成國共間第二次合作。1935年10月8日,蔣介石接見蘇聯駐華大使鮑格莫洛夫,聲明兩國受同一威脅,因此完全同意改善兩國關系。12月,蘇方同意簽訂互助協定,同時,斯大林贊成蔣介石關於國共合作以及反對日本侵略的建議。同年底,陳立夫赴莫斯科協商,希望簽訂對日軍事同盟。但斯大林的意見是「願意幫助中國進行全面抗日戰爭,但並不準備捲入其中」。協商未果。這便是抗日戰爭爆發前後蘇聯對華政策的一個基調。西安事變後,蘇聯與國民黨政府的關系得到進一步發展。於1937年8月簽訂了《中蘇互不侵犯條約》。
總而言之,這段時期,蘇聯的言行均出自於對自身利益的切實考慮,蘇方看重的是國民黨的軍事實力,努力與國民黨政府合作,以共同遏制日本,從而達到蘇聯安全的最終目的。但蘇方不妥之處在於,用其與共產黨的特殊關系通過共產國際來影響中共的政策,限制共產黨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領導作用,從而給共產黨革命力量的存在和發展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卻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一切與當時蘇聯對華政策的影響以及蘇聯對國民黨和共產黨不同態度是有著密切關系的。
二、第二階段:從1937年七七事變的爆發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
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的全面侵華戰爭不僅使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同時也威脅到了蘇聯的安全,在某種程度上來看,日本已成為中蘇兩國共同的禍患。因此,中國在這場全民族的抗戰中得到了來自蘇方的大力支持。
首先,在精神上蘇聯給予中方大力支持。盧溝橋事變發生後,蘇方反應迅速,譴責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並堅信中國人民一定能取得抗戰的絕對勝利,並於1937年8月與中方簽訂了《中蘇互不侵犯條約》。與此同時,蘇方在外交上嚴厲譴責日本,呼籲國際社會聯合制止日本的侵略。這一切,無疑給正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中國人民在精神上強大的支持。
其次,在物質方面也給中方以大量援助。全面抗戰爆發後,7月31日,蘇方正式表示同意批准向南京國民黨政府貸款和供給軍火。自1937年8月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後直至1940年12月,蘇聯政府五次給中國貸款,用來購買抗戰急需的飛機、坦克、大炮及其他武器、彈葯、燃料等。據學者統計,「在此期間,中國所得外援總計53950萬美元,實際動用35000萬美元,其中蘇聯提供25000萬美元」。中國所有的蘇聯貸款用於進口軍火武器,這對長期對日作戰發揮了極大作用。此外,蘇聯還幫助中國開辟了從蘇聯進入新疆,經甘肅、陝西到內地的西北公路,用於運輸援華物資。當然,這些物資除了少部分留在延安外,大部分都支援了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
再次,在人力方面也給予了中國極大幫助。蘇方派遣大批軍事專家和志願人員到中國幫助抗戰。根據中蘇協定,第一批蘇聯軍事顧問和技術專家於1937年11月底到中國。到1941年初,僅軍事顧問就有140多名,各種專家3000多名,這些軍事顧問和技術專家在組織部隊和戰斗訓練以及建立軍事服務和後勤工作等方面,給予中國軍隊很大的幫助。此外,蘇聯還派了大批軍事志願人員直接參與對日作戰,其中主要是飛行員。到1940年,在中國作戰的蘇聯飛行員達2000多名。「蘇聯航空志願隊在中國上空同日軍作戰十多次,至1940年共擊落敵機986架」。其中有200多名蘇聯飛行員捐軀中國抗日戰場。這時期,蘇聯對於中國抗日戰場的支援是真誠的,也是符合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的。
當然,從另一個側面,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時期的蘇聯對華援助政策是以其本民族利益為出發點,其動機是通過對華抗日的援助來削弱日本的軍事力量,使日本北攻蘇聯的計劃難以實現。正如1940年斯大林接見新任駐華武官崔可夫時所說:「我們在華全體人員的任務,就是要緊緊地束縛日本侵略者的手腳,只有當日本侵略者的手腳被捆住的時候,我們才能在德國侵略者一旦進攻我們的時候避免兩線作戰。」此外,蘇聯對華貸款是以茶葉等農副產品還本付息的,這使本來已經困難的經濟更是雪上加霜。蘇聯對中國共產黨缺乏認識和信任,相信國民黨勝過相信共產黨,對華援助的大部分也是給了國民黨。這種重國輕共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的抗戰。
三、第三階段:從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到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取得勝利
上世紀30年代後半期,世界局勢緊張加劇。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8年德國吞並奧地利並於1939年9月進攻波蘭,正式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此嚴峻形勢之下,蘇聯一方面繼續同英美法等國進行外交聯絡,另一面又同法西斯國家談判,企圖延緩乃至阻止戰爭的爆發。
1941年4月,蘇聯為避免兩線作戰,不惜犧牲中國主權,與日本簽訂《蘇日中立條約》,聲明蘇聯尊重滿洲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這實際承認日本對東北的侵佔。在對華政策上也進行相應的轉變,即一方面繼續支持中國的反法西斯斗爭,另一方面又謀求同日本妥協。在當時德國發動對蘇戰爭已是迫在眉睫的特殊情況下,為了全力應付未來的蘇德戰爭,避免兩線作戰,蘇日簽訂《蘇日中立條約》是可以理解的。但蘇方不應背著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以出賣中國領土和主權與日本做交易。況且這一條約的簽訂是與雙方此前簽訂的《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的有關條約是相違背的。這無疑反映出蘇聯對華政策上的民族利己主義傾向。這種做法阻礙了中蘇關系的正常發展。另外,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開始了偉大的衛國戰爭,已經無暇東顧,加之1942年夏天「新疆王」盛世才反蘇投蔣,蘇聯被迫退出新疆,因此,中蘇關系愈發緊張。10月24日,蘇聯駐華大使潘友新奉命通知重慶政府:「由於本國的戰爭對物資需求的日益增多,蘇聯已經無法對中國提供物資援助。」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已無北攻蘇聯的閑暇,蘇聯更是解除了後顧之憂。此種情況下,蘇聯對華援助日益減少,1940年大約2億美元,到1942年只有600萬美元的貸款,中蘇關系鬆弛下去,蔣介石在政治上日趨靠攏美國。
總之,此一時期內,蘇聯由於國家利益,全然不顧兩國簽訂的《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及其之前的各種承諾,私自損害中國利益,以達到維護蘇方自身安全的目的,破壞了中蘇兩國人民的感情。在中國人民最困難的時期,蘇方甚至減少對華的援助,加重了中國人民的困難。且蘇方還一再壓制中共的發展,要求中共無原則與國民黨合作。1941年到1942年這兩年是解放區最為困難和艱苦的階段,中共直接出兵援助蘇聯是不現實的,所以中共沒有完全按照蘇聯的指示行事,這引起蘇方的不滿,蘇方甚至認為毛澤東不是真正的國際主義者,批評中共民族主義太嚴重。蘇聯對中共的這種譴責顯然是錯誤的,是不科學的,在這一問題上蘇聯缺乏實事求是的態度,表現出了蘇聯明顯的民族利己主義傾向。
四、第四階段:從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勝利到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不僅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在歐洲戰場,蘇聯紅軍進入波蘭作戰,盟軍從法國進入德國作戰,並在歐洲、北非和太平洋戰場開始轉入反攻。但美國在太平洋戰場卻屢遭慘敗,因此,美國迫切希望蘇聯能盡早參與對日作戰,以減少美國的國力損失。此時,蘇聯開始考慮其戰後全球戰略問題。斯大林非常清楚,戰後在全球范圍內能夠與其抗衡的只有美國,而遠東又是美蘇太平洋地區爭霸的前沿陣地。因此控制遠東尤其是中國,是個戰略性的重要問題。1943年10月,在莫斯科舉行的為德黑蘭會議做准備的英美蘇三國外長會議上,斯大林提出只要歐戰一結束,蘇聯立即對日宣戰。蔣介石獲悉後公開表示:中國不希望蘇聯參戰。因為蔣介石深知,斯大林參戰絕非是無條件的。同年11月德黑蘭會議期間,英美兩國對蘇聯出兵作戰的條件作了試探。談及遠東問題時,英國首相丘吉爾提出,蘇聯理應有個不凍港作為入海口,羅斯福當即提出把大連作為自由港提供給蘇聯使用,斯大林對此表示贊賞。
蘇聯對遠東的要求在德黑蘭會議上只是個開始。1944年,歐洲戰局進一步發展,盟軍登陸諾曼底,德國的崩潰已成定局。隨著局勢的發展,遠東問題也就日顯突出,此時,斯大林的遠東戰略目標也日益清晰起來。1944年12月14日,斯大林提出只有蘇聯在遠東的利益得到滿足,他才能向蘇聯人民解釋:「為什麼他們必須去同日本作戰,他們與遠東戰爭攸關的利益是什麼。」在兩個月後的雅爾塔會議上,斯大林正式提出「蘇聯必須租借中國的旅順、大連兩港及其周圍地區,租借中東鐵路;外蒙古現狀必須予以承認;千島群島和庫頁島南部必須歸還俄國」等一系列條件。羅斯福為了減輕美軍在對日作戰的損失,決定以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做交易,換取蘇聯出兵對日作戰。
當然,從另一個側面,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時期的蘇聯對華援助政策是以其本民族利益為出發點,其動機是通過對華抗日的援助來削弱日本的軍事力量,使日本北攻蘇聯的計劃難以實現。正如1940年斯大林接見新任駐華武官崔可夫時所說:「我們在華全體人員的任務,就是要緊緊地束縛日本侵略者的手腳,只有當日本侵略者的手腳被捆住的時候,我們才能在德國侵略者一旦進攻我們的時候避免兩線作戰。」此外,蘇聯對華貸款是以茶葉等農副產品還本付息的,這使本來已經困難的經濟更是雪上加霜。蘇聯對中國共產黨缺乏認識和信任,相信國民黨勝過相信共產黨,對華援助的大部分也是給了國民黨。這種重國輕共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的抗戰。
三、第三階段:從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到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取得勝利
上世紀30年代後半期,世界局勢緊張加劇。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8年德國吞並奧地利並於1939年9月進攻波蘭,正式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此嚴峻形勢之下,蘇聯一方面繼續同英美法等國進行外交聯絡,另一面又同法西斯國家談判,企圖延緩乃至阻止戰爭的爆發。
1941年4月,蘇聯為避免兩線作戰,不惜犧牲中國主權,與日本簽訂《蘇日中立條約》,聲明蘇聯尊重滿洲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這實際承認日本對東北的侵佔。在對華政策上也進行相應的轉變,即一方面繼續支持中國的反法西斯斗爭,另一方面又謀求同日本妥協。在當時德國發動對蘇戰爭已是迫在眉睫的特殊情況下,為了全力應付未來的蘇德戰爭,避免兩線作戰,蘇日簽訂《蘇日中立條約》是可以理解的。但蘇方不應背著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以出賣中國領土和主權與日本做交易。況且這一條約的簽訂是與雙方此前簽訂的《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的有關條約是相違背的。這無疑反映出蘇聯對華政策上的民族利己主義傾向。這種做法阻礙了中蘇關系的正常發展。另外,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開始了偉大的衛國戰爭,已經無暇東顧,加之1942年夏天「新疆王」盛世才反蘇投蔣,蘇聯被迫退出新疆,因此,中蘇關系愈發緊張。10月24日,蘇聯駐華大使潘友新奉命通知重慶政府:「由於本國的戰爭對物資需求的日益增多,蘇聯已經無法對中國提供物資援助。」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已無北攻蘇聯的閑暇,蘇聯更是解除了後顧之憂。此種情況下,蘇聯對華援助日益減少,1940年大約2億美元,到1942年只有600萬美元的貸款,中蘇關系鬆弛下去,蔣介石在政治上日趨靠攏美國。
總之,此一時期內,蘇聯由於國家利益,全然不顧兩國簽訂的《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及其之前的各種承諾,私自損害中國利益,以達到維護蘇方自身安全的目的,破壞了中蘇兩國人民的感情。在中國人民最困難的時期,蘇方甚至減少對華的援助,加重了中國人民的困難。且蘇方還一再壓制中共的發展,要求中共無原則與國民黨合作。1941年到1942年這兩年是解放區最為困難和艱苦的階段,中共直接出兵援助蘇聯是不現實的,所以中共沒有完全按照蘇聯的指示行事,這引起蘇方的不滿,蘇方甚至認為毛澤東不是真正的國際主義者,批評中共民族主義太嚴重。蘇聯對中共的這種譴責顯然是錯誤的,是不科學的,在這一問題上蘇聯缺乏實事求是的態度,表現出了蘇聯明顯的民族利己主義傾向。
四、第四階段:從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勝利到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不僅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在歐洲戰場,蘇聯紅軍進入波蘭作戰,盟軍從法國進入德國作戰,並在歐洲、北非和太平洋戰場開始轉入反攻。但美國在太平洋戰場卻屢遭慘敗,因此,美國迫切希望蘇聯能盡早參與對日作戰,以減少美國的國力損失。此時,蘇聯開始考慮其戰後全球戰略問題。斯大林非常清楚,戰後在全球范圍內能夠與其抗衡的只有美國,而遠東又是美蘇太平洋地區爭霸的前沿陣地。因此控制遠東尤其是中國,是個戰略性的重要問題。1943年10月,在莫斯科舉行的為德黑蘭會議做准備的英美蘇三國外長會議上,斯大林提出只要歐戰一結束,蘇聯立即對日宣戰。蔣介石獲悉後公開表示:中國不希望蘇聯參戰。因為蔣介石深知,斯大林參戰絕非是無條件的。同年11月德黑蘭會議期間,英美兩國對蘇聯出兵作戰的條件作了試探。談及遠東問題時,英國首相丘吉爾提出,蘇聯理應有個不凍港作為入海口,羅斯福當即提出把大連作為自由港提供給蘇聯使用,斯大林對此表示贊賞。
蘇聯對遠東的要求在德黑蘭會議上只是個開始。1944年,歐洲戰局進一步發展,盟軍登陸諾曼底,德國的崩潰已成定局。隨著局勢的發展,遠東問題也就日顯突出,此時,斯大林的遠東戰略目標也日益清晰起來。1944年12月14日,斯大林提出只有蘇聯在遠東的利益得到滿足,他才能向蘇聯人民解釋:「為什麼他們必須去同日本作戰,他們與遠東戰爭攸關的利益是什麼。」在兩個月後的雅爾塔會議上,斯大林正式提出「蘇聯必須租借中國的旅順、大連兩港及其周圍地區,租借中東鐵路;外蒙古現狀必須予以承認;千島群島和庫頁島南部必須歸還俄國」等一系列條件。羅斯福為了減輕美軍在對日作戰的損失,決定以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做交易,換取蘇聯出兵對日作戰。

㈤ 為什麼中國的叫抗日戰爭而蘇聯的叫衛國戰爭

中國的叫抗日戰爭而蘇聯的叫衛國戰爭的原因是:

「衛國」,主要是衛,保衛,保衛國家的軍人,所以在蘇聯跟法西斯打的幾乎都是正規軍人,很少有游擊隊和民間組織;「抗日」,國家已經幾乎淪陷,單靠軍隊力量已經無法保衛國家,無法趕走侵略者,這就需要全國人民、各個黨派、工農各業、各個階層一同抵抗,所以叫「抗日」。

1、抗日戰爭是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日本侵華戰爭。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結束,共14年抗戰。

2、衛國戰爭又稱蘇德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為抵抗納粹德國及其仆從國侵略進行的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龐大、戰況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戰場。



(5)中國的抗日戰爭與俄羅斯的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始終存在著兩個戰場,即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和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兩個戰場在中國抗日戰爭中逐漸形成,在戰略上相互配合。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始終是中國抗戰的重要戰場,在全民族抗戰中具有重要地位。

全國性抗戰開始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立即投入抗日斗爭。八路軍剛開赴前線時,主要是直接在戰役上配合國民黨軍隊作戰。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後,八路軍在敵後實施戰略展開,發動獨立自主的敵後游擊戰爭。

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此時在中國正面和敵後戰場上,國共抗日軍隊一共抵抗著日軍57個師團,超東南亞加上太平洋戰場的日軍總數。中國戰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

㈥ 求一部中國和蘇聯一起抗戰的電影

《紫日》很感人的片子
http://tieba..com/f?kw=%D7%CF%C8%D5
它的貼吧
它的資料

演:
馮小寧

演:
富大龍
安娜·捷尼拉洛
前田知惠
上海永樂電影電視集團公司
北京紫禁城影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1945年抗日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蘇聯紅軍偶然從日軍屠殺中救下一個中國漢子--楊玉福。在把他和傷員一起往後方轉移的途中,軍車誤入日軍軍營發生了一場激戰,楊和蘇聯女軍醫娜佳僥幸逃進了林區。途中他們遇見了在混戰中與大隊失散的日本少女秋葉子。他們讓秋葉子帶路,可是秋葉子卻帶著他們走進了雷區……
更多http://army.news.tom.com/Archive/2001/4/24-56707.html

㈦ 抗日戰爭時期,蘇聯與中國的關系好嗎

抗日戰爭初抄關系不錯,國與國永遠是為了利益,因為靠中國緩沖日本對蘇聯的壓力,避免同德日兩線作戰,而且援助武器與援華飛行員。隨著美國的參戰,援助逐漸被美代替,後期看到中國政府靠向美國就冷淡了,而且在中國培植親蘇的勢力,違反協定把手裡的關東軍武器裝備與地盤偷偷的交給反對黨做本錢,使抗戰勝利後的中國再次陷入了內戰,中國的發展進一步倒退,與當時的中國合法政府就撕破臉皮了。

㈧ 在二戰中國抗日戰爭總共傷亡了多少人,俄羅斯傷亡人數

第二次世界大戰死傷人數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死傷人數最多的戰爭,共有5500萬-6000萬人死亡,1.3億人受傷,合計死傷1.9億人。以下是主要國家死傷
人數:
蘇聯二戰共有2680萬人死亡,其中正規軍隊死亡人數有890萬人(一說1400萬人),民兵人數大大超過這個數據,其餘是平民。二戰蘇聯士兵死亡人數一直是個爭論很大的問題,因為在衛國戰爭時期,許多平民男子和婦女被臨時編入了紅軍,所以很難說清他們是正規士兵還是平民或民兵,所以有了士兵死亡890萬和1400萬兩種說法,不過西方認同前種說法的多。其中死於蘇德戰場的士兵有880萬左右;死於蘇日戰場的有1萬人不到;死於蘇芬戰場的有近9萬人。
中國二戰死亡人數一直說不太清,因為統計不清楚,學者估計有1200萬人-1800萬人。通常資料上說,8年抗戰中國軍隊傷亡人數,包括軍人和平民總共是3500萬。
不過90年代以後,數據漸漸明了:約1800萬。其中士兵死亡人數約148萬,其中國軍135萬,共軍(包括游擊隊)約10萬-12萬多,其餘為平民
美國有38萬軍人死於二戰,其中在西歐和北非有25萬餘人死亡,在太平洋約有12萬人以上死亡
英軍有40萬人死於二戰,其中士兵約有近38萬;在太平洋死亡約3萬;其餘在歐洲和北非。
德國二戰死亡約800萬人,其中士兵約550萬,其餘平民。其中死於西線和北非約有50萬,其餘死於東線蘇德戰場。
日本二戰死亡人數近300萬,其中士兵死亡約190萬(日本歷史教科書上寫185萬),其中在中國戰場死亡人數約44萬(我們現在教科書上寫的135萬是胡扯);在東南亞被英軍、中國入緬遠征軍(消滅日軍1萬還多)、游擊隊殺死約18萬;在蘇日戰場死亡10萬餘人;在太平洋與美軍戰斗中死亡約120萬;志願人員、童子軍死於戰爭近40萬;平民被美軍原 子彈、炸 彈炸死人數約在55萬人以上(日本方面統計)

㈨ 急~~中國的抗日戰爭對蘇聯有什麼幫助

中國拖住了日本軍隊,使得日本人無法在德國攻打蘇聯時,進攻蘇聯,左右夾擊滅了蘇聯.正是因為這樣,斯大林把在遠東與日本軍隊對峙的20多個師調往東線,扭轉戰局.

㈩ 8年抗戰俄羅斯有沒有幫中國

有幫助過中國,八年抗戰的時候蘇聯還存在,俄羅斯當時還是蘇聯的組成部分。

八年抗戰蘇聯給予了中國相當大的軍事援助。首先是以貸款和易貨的方式提供了大量軍事裝備,光陸軍武器就裝備了十八個國軍師,也就是後來所說的蘇械師,國軍五大主力中的74軍和第5軍都曾換裝過蘇械。

其次,蘇聯派出了大量的軍事顧問和技術專家來華,參與援華的軍事顧問中,包括蘇聯衛國戰爭中著名的朱可夫、巴季茨基、崔可夫、雷恰戈夫、日列加夫等蘇聯元帥和將軍。

蘇聯曾直接派出軍事人員來華參戰。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曾派出超過2000名的志願空軍作戰人員,攜蘇聯戰斗機來華助戰,共有200多名蘇聯軍人犧牲,包括重轟炸機大隊長庫里申科和戰斗機大隊長拉赫曼諾夫;而到戰爭末期,蘇聯150萬大軍直接進攻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

蘇聯曾秘密接受中國軍人跨越邊境到達蘇聯境內修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由抗聯戰士組成的蘇聯遠東方面軍獨立第八十八步兵旅。著名抗日愛國將領馬佔山也曾率部退入蘇聯境內。

(10)中國的抗日戰爭與俄羅斯的擴展閱讀:

蘇聯援助中國抗戰是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進行的。進入20世紀30年代以後,國際法西斯勢力不斷惡性膨脹,德、日、意三個法西斯戰爭策源地逐漸形成,這對蘇聯從東、西兩線同時構成威脅。此時的日本不僅要稱霸東亞,而且還覬覦蘇聯的西伯利亞。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蘇聯來說,積極援助中國抗日,以牽制日本,准備全力對付更加危險的德國可能發動的侵蘇戰爭,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閱讀全文

與中國的抗日戰爭與俄羅斯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