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抗日戰爭之後是什麼戰爭
抗日戰爭之後是解放戰爭。
抗日戰爭勝利後,為了爭取和平,避免內戰,在中國共產黨的堅持和斗爭下,國共兩黨於1946年1月10日正式簽訂了停戰協定。中國共產黨嚴格履行這個協定,但國民黨對停戰毫無誠意,在停戰令下達的同時,即密令其軍隊迅速「搶占戰略要點」,不斷調動軍隊向解放區進攻。
蔣介石在完成了內戰的准備之後,不顧中國人民的和平願望,一手撕毀了停戰協定和政協決議。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以30萬軍隊圍攻中原解放區,向解放區發動了全面進攻。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內戰爆發了,全國解放戰爭由此正式開始。
全面內戰爆發時,國民黨在軍事上和經濟上都暫時佔有優勢。它有430萬軍隊,佔領著3億以上人口的地區,控制著全國大部分城市和絕大部分鐵路交通線。他們還接收了100萬投降侵華日軍的全部裝備,並且有美帝國主義大量的軍事和經濟援助。
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只有120萬人,不及國民黨軍隊的1/3,裝備是「小米加步槍」,並且被分割在十幾塊根據地里。解放區只有1億多人,其中大部分地區土改剛剛開始,反動封建勢力還沒有被肅清,革命的後方還不夠鞏固。同時,解放區基本上沒有外援,一切靠自力更生。
1947年7月,我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接著連續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主力。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解放了南京,宣告了國民黨統治的覆滅。我軍用劣勢裝備戰勝了擁有優勢裝備的強大敵人,取得了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偉大勝利。
(1)抗日戰爭戰後結果擴展閱讀: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解放了南京,宣告了國民黨統治的覆滅。中國人民解放軍用劣勢裝備戰勝了擁有優勢裝備的強大敵人,取得了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偉大勝利。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國民黨政權敗退台灣,相隔台灣海峽呈現對峙狀態。
解放戰爭,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徹底摧毀了國民黨的反動政權,基本上完成中國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最主要的歷史任務。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戰爭,是中國戰爭史和世界戰爭史上少有的威武雄壯的活劇。
解放戰爭的勝利,在中國大陸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結束了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奴役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占人類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獲得解放,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對比,對國際局勢和世界人民革命斗爭的發展具有偉大而深遠的影響
Ⅱ 中日歷史上的戰爭及結果
一、中日之間第一場戰爭——白江口海戰。(唐日戰爭)(唐勝)
公元663年,白江口之戰,唐軍一共焚毀日本戰船400餘艘,殺敵不計其數,海水盡皆染紅。日本水軍慘敗消息傳至周留城,守城的百濟王子率軍投降,百濟自此徹底滅亡。日本陸軍趕忙從周留城及其他地區撤退回本國。
二、忽必烈征日。(元日戰爭)(元敗)
13世紀,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曾兩次派大軍渡海征日,由於戰略戰術失誤,加上兩次遭到狂風暴雨吹翻船隻,損失慘重,只好撤退。日本人則把元軍失敗原因歸結於「神風」保佑,更相信日本是一個「神國」,增強了狂妄自大心理。
三、明朝抗倭戰爭(明勝)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戚繼光與俞大猷配合,殲滅了廣東的倭寇。至此,明東南沿海抗倭之戰取得了最後勝利。
四、壬辰戰爭(明勝)
明援朝抗日之戰是明朝萬曆時中朝人民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爭。起於1592年至1598年結束。1592年是壬辰年,朝鮮史家因此稱1592年—1598年的戰爭為壬辰衛國戰爭。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海戰,中朝軍隊大獲全勝,擊沉敵艦數百艘,全殲日本水軍。日本陸軍完全孤立,倉皇逃竄回國。援朝抗日戰爭取得了徹底勝利。
五、甲午戰爭(清政府正式向日本屈膝投降)
甲午戰爭。戰爭分為四個戰場,第一戰場發生於朝鮮境內(平壤之戰);第二為黃海海戰;第三為遼東北半島之戰;第四為山東半島之戰。
平壤之戰日軍方面憑借優勢火力和組織完善、訓練有素的軍隊打敗清軍。前後不過兩天,清軍即豎白旗乞降,撤出平壤,使敵僅以傷亡600餘人的代價即佔領平壤並進而佔領朝鮮全境。
黃海海戰歷時5個多小時,其規模之大,時間之長,為近代世界海戰史上所罕見。海戰的結果是北洋艦隊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廣甲」逃離戰場後觸礁,幾天後被自毀)5艘軍艦,死傷官兵千餘人;日本艦隊「松島」、「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艦受重傷,死傷官兵600餘人。北洋艦隊的損失大於日方。黃海海戰以後,由於北洋艦隊嗣後不敢再戰,日本基本上掌握了黃海制海權,對後來中日戰爭的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北洋艦隊在黃海海戰中是失利了。
遼東半島之戰自1894年10月24日開始,到1895年3月9日結束,歷時近5個月,中經鴨綠江防之戰、金旅之戰、遼陽東路之戰、遼陽南路與規復海城之戰、田莊台大戰,最後以清政府的屈辱求和而告結束。
山東半島之戰從1895年1月21日日軍在山東榮成灣登陸到2月17日日軍佔領威海衛,歷時近1個月,中經白馬河前哨戰、南幫炮台爭奪戰和劉公島保衛戰,最後威海衛海軍基地失陷,「北洋艦隊」最後覆滅。
清政府在日本的軍事進攻和外交壓力下,被迫於4月17日同日本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條約——《中日講和條約十一款》(即《馬關條約》)。《馬關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日甲午戰爭結束,表明清政府正式向日本屈膝投降。
六、抗日戰爭(中勝)
一般意義上的抗日戰爭,是指從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開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結束。但這里是指從1931年9月18日即「九·一八事變」開始。
1931年至1937年,中日之間的重要戰斗包括:
東北淪陷。九一八事變發生後,由於東北軍沒有進行抵抗,4個多月內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全部淪陷。日本強占東北後,當地百姓自發組織了武裝反抗侵略的斗爭。
一二八淞滬事變。1932年1日28日晚,日本海軍陸戰隊突然向閘北的國民黨第十九路軍發起了攻擊,第十九路軍在軍長蔡廷鍇、總指揮蔣光鼐率領下,奮起抵抗。直至3月3日停戰。
長城抗戰(1933年3月5日 - 5月25日)。長城抗戰是九一八事變後中國軍隊在華北進行的第一次較大規模的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役。當年3月至5月,國民革命軍在長城的義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頑強抗擊侵略軍,最終中日雙方簽訂了《塘沽停戰協定》。
綏遠抗戰。綏遠抗戰又稱為百靈廟戰役,是傅作義部與日本支持的蒙古德王所率部隊之間發生的一場局部戰爭,發生於1936年底,以晉綏軍和中央軍全勝而告終。
1937年—1945年中日之間爆發了全面的戰爭,大小戰斗無數,重要的戰役包括國軍在國內正面戰場進行的22次會戰和滇緬戰爭,以及中國共產黨軍隊發起的百團大戰:
淞滬會戰的時間是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是中日雙方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3個月的戰役中,雙方都投入幾十萬兵力。以國軍被迫撤退結束。
南京會戰的時間是1937年12月1日至12月13日,日軍第10軍在金山衛登陸後長驅直入,會同淞滬戰役中的日軍向首都南京挺進,國民政府慌亂中組織南京保衛戰,於12月13日淪陷。日軍進入南京後製造了「南京大屠殺」。
太原會戰的時間是1937年9月11日-11月8日,是中國第2戰區部隊同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山西省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進行的大規模的戰略性防禦戰役,重要戰斗包括天鎮戰役、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和太原保衛戰。此後國民黨軍在華北戰場的正規戰爭宣告基本結束。
徐州會戰是1938年1月至5月,中國第五戰區部隊與日軍第五方面軍、華中派遣軍各一部,在以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路、隴海路沿線進行的大規模防禦戰役,以三四月間圍殲日軍一萬餘人的台兒庄大戰最為著名。
蘭封會戰發生於1938年5月,中國軍隊12個師在薛岳指揮下於河南對孤軍深入的日軍土肥原賢二部發起進攻作戰。
武漢會戰發生於1938年6月至10月,中國軍隊在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同日本侵略軍展開大規模會戰,其中在萬家嶺一帶,日軍4個團被全殲,史稱萬家嶺大捷。會戰歷時4個半月,是抗戰以來戰線最長、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並具有重要意義的一次會戰,最終以武漢失守宣告結束,但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抗戰從此進入相持階段。
隨棗會戰發生於1939年5月,岡村寧次率日軍第十軍部隊向湖北隨縣、棗陽進攻,李宗仁率中國第五戰區部隊抵抗,並最終收復隨縣、棗陽,共擊斃日軍1.3萬人,阻擊了敵軍的進攻。
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9月14日~10月,日軍動用10萬兵力進攻長沙,在中國第九戰區第十五集團軍的抵抗下損失慘重,並被迫撤退。
桂南會戰發生於1939年11月13日~1940年2月。1939年11月日軍在廣西登陸後,先後佔領南寧和昆侖關,國民政府從數百公里外急調10個精銳師,對日軍發動立體化進攻,在杜聿明指揮下於12月下旬取得昆侖關大捷。至次年2月3日,日軍再次佔領昆侖關,中國軍隊發起反擊,於2月14日又一次奪回昆侖關,會戰結束。
棗宜會戰發生於1940年5月1日~6月18日,日本軍隊第11軍對中國第五戰區部隊發動進攻,會戰以日軍佔領宜昌而結束。在棗宜會戰中,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犧牲。
百團大戰發生於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彭德懷指揮八路軍129師、120師和晉察冀軍區部隊,在山西發動了以破襲正太鐵路為重點的一次進攻戰役,八路軍參戰部隊共計105個團。
豫南會戰發生於1941年1月25日~2月7日,是中國第五戰區軍隊在豫南抗擊日軍的一次作戰,共斃傷日軍9000餘人。
上高會戰發生於1941年3月15日~4月9日,為保證南昌及附近佔領區的安全,日軍試圖消滅贛北中國軍隊主力,王耀武率七十四軍對陣裝備精良的5萬日軍,共斃傷日軍15000餘人,給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極為沉重的打擊。
中條山戰役,1941年5月日軍在山西境內發動全面進攻,中國軍隊慘敗。
第二次長沙會戰發生於1941年9至10月,中國軍隊第六戰區在薛岳指揮下主動發起進攻的一次戰役,共殲滅日軍3萬餘人,但中國軍隊傷亡慘重。
第三次長沙會戰發生於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日本第11軍司令阿南惟幾統率約6萬人數的日軍,為策應向香港進軍的日軍,向30萬中國軍隊發動牽制性攻擊。薛岳將軍負責的第9戰區一線兵團依託各陣地逐次抵抗,給日軍予沉重打擊,共斃傷日軍5萬餘人,取得「長沙大捷」。
浙贛會戰發生於1942年5月至9月,是日軍打擊國軍第三戰區主力而發動的一場戰爭,日軍最終打通了浙贛鐵路,但損失慘重。
鄂西會戰發生於1943年5月~6月,中國第六戰區以10個軍的兵力抗擊了日軍約5個師團兵力的進攻,其中胡璉指揮十八軍第11師進行的石牌要塞保衛戰取得了重大勝利。
常德會戰發生於1943年11月至12月,日軍糾集7個師團約10萬人進攻常德,國軍集中了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的16個軍43個師21萬人迎戰,給敵重大消耗,最終中國軍隊收復常德等陣地,取得戰役的勝利。
豫中會戰發生於1944年4月~5月25日,岡村寧次指揮日軍試圖圍殲中國第一戰區主力,國軍戰敗,致使洛陽在內的河南大部淪陷,其中許昌保衛戰最為激烈。
長衡會戰發生於1944年5月至9月初,日軍為打通粵漢鐵路,進攻湖南。日軍先後投入10個師團,約25-28萬人,而國軍先後投入16個軍,40多個師,約35-38萬人,國軍雖然頑強抵抗但最終遭到挫敗,傷亡9萬餘人。
桂柳會戰發生於1944年8月至12月,桂林和柳州先後淪陷。
湘西會戰起於1945年4月9日,止於6月7日,中國軍隊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戰役以中國軍隊取得勝利告終,中國抗日正面戰場由此從防禦作戰開始轉向反攻階段。
滇緬戰爭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支持英國盟軍,中國遠征軍於1942年初入緬作戰,歷時兩個多月終告失利,緬甸全境為日軍所控制;中國遠征軍一部退回國內,一部進入印度組成中國駐印軍訓練。第二階段,始於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會同英、美盟軍對緬北日軍展開的反攻,歷時一年多先後贏得了胡康河谷戰斗、孟拱河谷戰斗以及密支那等戰役的勝利;中國遠征軍也於1944年5月強渡怒江天險,從滇西開始反攻,發起了松山戰役和騰沖戰役,經8個月血戰,連克日軍重兵防守的騰沖、松山、龍陵、芒市等要隘城市。1945年1月,中國遠征軍和中國駐印軍在畹町勝利會師,於當年3月將日軍全部趕出緬北和滇西。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緬北、滇西反攻作戰並取得勝利,是中國正面戰場唯一取得全勝的攻勢性作戰,同時也取得了抗戰中僅有的幾次對日軍的全殲戰,因此是中國抗日戰爭史上的一大壯舉,。
歷時十四年的抗日戰爭,在美蘇等盟國的協助下,中國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後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Ⅲ 抗日戰爭的資料.(起因,經過,結果,重大戰役)
起因:世界性經濟危機,日本社會嚴重癱瘓,急需擴張底盤,尋找專原材料產地和市場,同時將國屬內對重重社會矛盾的注意力轉移到對外戰爭中去。
經過:通過對東北三省的侵佔,日本在大陸站穩了腳跟,然後於1937年對華全面開戰。至1943年,日本已基本控制東亞和東南亞,但因兵力不足,戰線過長,開始力不從心。在中國戰場上,中國共產黨率領中國軍民展開了英勇的反擊。日本後因戰略失誤,與美國交惡,在中途島戰役中損失大部分海軍,從此一蹶不振。1945年,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日本正式宣布投降。
結果:日本戰敗,盟軍,蘇聯,中國和東亞東南亞的其他國家獲得抗戰勝利。但交戰雙方均損失慘重。
重大戰役:盧溝橋戰役,上海保衛戰,平型關大捷,百團戰役,等等
Ⅳ 抗日戰爭的人物,結果,意義
東北抗日義勇軍
東北抗日聯軍
察哈爾抗日同盟軍
人物太多了 比較重要的是張學專良、楊虎城的逼蔣抗日屬
為國共和作做了基礎
結果贏了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斗爭的完全勝利。它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為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Ⅳ 八年抗日戰爭最終結果
最終中國勝利了,法西斯失敗了。
Ⅵ 抗日戰爭的結果和意義分別是什麼
結果:抄在反法西斯盟國的襲協助下,中國取得戰爭勝利
意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
第一,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第二,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
第三,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Ⅶ 抗日戰爭結束標志、結果、勝利原因意義
抗日戰爭結束的標志就是1945年日本天皇發表的投降書,和1945年9月3日正式接受日本的投降停戰術
Ⅷ 抗日戰爭結果如何
日本最終戰敗投降,將台灣、東北還給了中國。從77抗戰開始,歷經了八年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勝利,中國拖住了日本的陸軍主力,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貢獻。
Ⅸ 什麼是抗日戰爭戰爭持續了多久結果怎樣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版中國抵抗日本侵略權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從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政府發表《告全體將士書》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結束。
持續時間:抗戰歷時八年,被稱為八年抗戰、或簡稱抗戰;另一說法抗戰的時間應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結果: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