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十年中越戰爭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對越反擊戰的戰略得失
1961年5月,肯尼迪派遣一支特種部隊進駐南越,武裝介入越南內戰。當時中蘇在意識形態問題上惡語相向,爭吵不休。但是在全球戰略利益上,中蘇還是一致的。所以,中國出槍,蘇聯出飛機。中美蘇就在越南這塊地上幹了起來。這就像三國時候的魏蜀吳,雖然,劉備和孫權私下裡也為荊州爭來斗去,但是合力抗曹操還是一點不馬虎的。
蘇聯人高馬大,加上越南人好勇鬥狠,美國人已經很吃力了。更糟糕的是,周恩來還通過外交途徑告訴美國,打仗可以,但是不能越過北緯17度線,否則中國出軍。這是不是個空頭支票我不知道,反正美國真的像是司馬懿怕了諸葛亮,硬是不敢越過北緯17度。這樣,北越軍隊有勝無敗,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
幾年下來,美國實力消耗嚴重。美國人民有個特點,從來不關心什麼正義非正義,打勝仗就支持,打敗仗就反戰。60年代中期以後,美國反戰運動一潮接一潮。越戰開始的時候70%美國人贊成增加防務費用,也就是說支持打仗,到1969年尼克松任職時,比例降到了不足10%。(從伊拉克看,美國人現在還是這個德性)。
70年代初,美國人開始尋求戰略緩和。毛周抓住這一機會,1972年打破中美僵局,實現戰略和解,中美蘇大三角成為全球關系大框架。可見,毛周外交的原則始終是國家利益,而不是意識形態。其原則,也是始終是維持中美蘇之間的平衡,從而獲得最大的戰略利益。
70年代初,中美戰略和解。但是中國外交仍然非常獨立。79年,中越一戰,標志著中國徹底放棄外交上的獨立,站到了美國一側。我的意思不是說中越不能戰,但是打到什麼規模,目的是什麼,決策者一定要清楚。
小國,屬於大國的戰略棋子,毛周向來是以和為主,恩威並施,即使打,也是斗而不破。實際上毛周時代,在1974年我國就和南越打了一個小規模的海戰。雖然規模小,但是搶回了西沙群島,戰略意義非同小可。79年開始的中越南疆之戰,前後10年。毛周時代,哪一戰需要10年。蔣介石3年,美國3年,印度3個月。一個小小越南,10年。這一下,徹底把這個戰略棋子打沒了。
中國戰略轉向,美國因此從中蘇夾擊的態勢中擺脫出來。中國是平衡美蘇的一個關鍵砝碼,毛周一直小心翼翼的調節自己的位置,來保持自己和美蘇之間的均勢。中國徹底倒向美國,蘇聯單獨承受美國的壓力。雖然80年代蘇聯勢力一度擴張,但獨木難支,10年以後蘇聯宣告解體。而這時,中國的國際地位也無可避免的衰落了。蘇聯解體後,美國開始敲打中國。1993年銀河號事件。1999年美轟炸我大使館。2001年,美電子偵察機入侵我國南海。
大國地位的一個主要標志是有多大能力參與國際事務以及避免外國勢力介入國內事務。看毛周時代,南北朝鮮的北緯38度國境線,南北越南的北緯17度停火線,中國都是決定力量。而如今,不但新疆、西藏問題國際化,連一個小小的台灣也成了國際問題。以前,中國的外交斗爭在美國的後院拉美,而現在,美國逼近中國的戰略腹地新疆、蒙古。東北方面,韓國意識形態已經完全美國化。我國面臨的安全形勢幾乎和1931年日本入侵前一樣惡劣。
越南之戰,醉翁之意不在酒。小小越南,久拖不決,其目的是為了幾大軍區輪戰,借機大軍區司令互調,軍中勢力全部調整。這樣就為改革開放奠定了基礎。但是代價是毛周辛辛苦苦20年奠定的的中美蘇三國框架付之流水。
從長遠來看,美國獨大,對於中國的安全非常不利。這就像三國爭霸的時候,如果孫權聯曹抗劉,短期有利。但是一旦曹操消滅劉備,接下來孫權就很危險了。所以,長久之策是聯劉抗曹,而不是聯曹抗劉。
我覺得我們安全形勢的變化以及國內安全問題的國際化已經說明了這個道理。
這種情況在我國歷史上出現過多次。南宋末年,南宋,蒙古和金又是一個三國爭霸。1211年,成吉思汗親率大兵攻金。金國雖然屢戰屢敗,但實力所在,蒙古貴族長期不能達到滅亡金朝的目的。因此,蒙古和金國不約而同向南宋派遣使者,希望結盟。結果南宋君臣選擇助強攻弱,和蒙古結盟。1234年,南宋軍與蒙古軍聯合攻佔蔡州,金朝滅亡。接著,蒙古就開始對南宋的進攻。
是聯弱抗強,還是聯強抗弱,一個正確的戰略關乎國家長治久安。孫權聯弱抗強,三國始終保持鼎立格局;而南宋聯強抗弱,助蒙攻金,結果金亡而宋危。今天的共和國,20年間重文輕武,戰略選擇和南宋多麼接近。1211-1234,蒙古和宋國的友好關系保持了20年。1979-1989,中國和美國的友好關系也只保持了10年。蘇聯解體後,中美關系急轉直下。美國一下子就從親親密密轉為步步進逼。如今中國被重重包圍,不就是南宋末年歷史的重演嗎。
(不管怎樣,戰爭中流血犧牲的勇士是永遠值得尊敬的。)
② 中越戰爭時,越南投降有沒有培中國經濟損失
因為我國主動撒軍,故不存在越南投降的問題,當然沒有賠我國經濟損失了!
③ 1979年前後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對中國發展有什麼影響
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以經濟建設為核心的發展目標
中美建交,外部環境得以改善
中國開始出現大規模對外移民潮
④ 越南人說「中越戰爭時中國在越北搞三光政策」,是真的嗎
具體的不了解,
不過距我長輩的描述,
當時的越南就和中國抗日時一樣,
到了有人的地方他們看是大部隊就裝作害怕的樣子。
⑤ 中越戰爭中國損失到底多大
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我軍共消耗彈葯2.38萬噸,其中炮彈106萬發,子彈5500萬發。作戰期間,我軍共毀傷坦克和裝甲車228輛(其中被越軍擊毀44輛),損毀汽車490輛,損毀火炮(主要是82毫米口徑以下的迫擊炮和無坐力炮)百餘門。部隊共減員3.4萬餘人,其中犧牲和失蹤8500餘人,負傷和非戰斗減員2.5萬餘人。
⑥ 對越自衛反擊戰給越南最後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官方稱為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或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在民間習慣將其稱之為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1979年2月17日凌晨5時中國軍隊30萬大軍對越南發動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教訓越南。中國軍隊通過「閃電戰」式的戰術打了越南一個措手不及,在這個中越戰爭中,中國軍隊以優勢兵力和強大的裝甲部隊擊潰了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越南,持續一個多月的對越作戰,解放軍戰士憑借不怕犧牲的精神取得了很大的戰果。
⑦ 中越戰爭給中國帶來了什麼影響
1961年5月,肯尼迪派遣一支特種部隊進駐南越,武裝介入越南內戰。當時中蘇在意識形態問題上惡語相向,爭吵不休。但是在全球戰略利益上,中蘇還是一致的。所以,中國出槍,蘇聯出飛機。中美蘇就在越南這塊地上幹了起來。這就像三國時候的魏蜀吳,雖然,劉備和孫權私下裡也為荊州爭來斗去,但是合力抗曹操還是一點不馬虎的。
蘇聯人高馬大,加上越南人好勇鬥狠,美國人已經很吃力了。更糟糕的是,周恩來還通過外交途徑告訴美國,打仗可以,但是不能越過北緯17度線,否則中國出軍。這是不是個空頭支票我不知道,反正美國真的像是司馬懿怕了諸葛亮,硬是不敢越過北緯17度。這樣,北越軍隊有勝無敗,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
幾年下來,美國實力消耗嚴重。美國人民有個特點,從來不關心什麼正義非正義,打勝仗就支持,打敗仗就反戰。60年代中期以後,美國反戰運動一潮接一潮。越戰開始的時候70%美國人贊成增加防務費用,也就是說支持打仗,到1969年尼克松任職時,比例降到了不足10%。(從伊拉克看,美國人現在還是這個德性)。
70年代初,美國人開始尋求戰略緩和。毛周抓住這一機會,1972年打破中美僵局,實現戰略和解,中美蘇大三角成為全球關系大框架。可見,毛周外交的原則始終是國家利益,而不是意識形態。其原則,也是始終是維持中美蘇之間的平衡,從而獲得最大的戰略利益。
70年代初,中美戰略和解。但是中國外交仍然非常獨立。79年,中越一戰,標志著中國徹底放棄外交上的獨立,站到了美國一側。我的意思不是說中越不能戰,但是打到什麼規模,目的是什麼,決策者一定要清楚。
小國,屬於大國的戰略棋子,毛周向來是以和為主,恩威並施,即使打,也是斗而不破。實際上毛周時代,在1974年我國就和南越打了一個小規模的海戰。雖然規模小,但是搶回了西沙群島,戰略意義非同小可。79年開始的中越南疆之戰,前後10年。毛周時代,哪一戰需要10年。蔣介石3年,美國3年,印度3個月。一個小小越南,10年。這一下,徹底把這個戰略棋子打沒了。
中國戰略轉向,美國因此從中蘇夾擊的態勢中擺脫出來。中國是平衡美蘇的一個關鍵砝碼,毛周一直小心翼翼的調節自己的位置,來保持自己和美蘇之間的均勢。中國徹底倒向美國,蘇聯單獨承受美國的壓力。雖然80年代蘇聯勢力一度擴張,但獨木難支,10年以後蘇聯宣告解體。而這時,中國的國際地位也無可避免的衰落了。蘇聯解體後,美國開始敲打中國。1993年銀河號事件。1999年美轟炸我大使館。2001年,美電子偵察機入侵我國南海。
大國地位的一個主要標志是有多大能力參與國際事務以及避免外國勢力介入國內事務。看毛周時代,南北朝鮮的北緯38度國境線,南北越南的北緯17度停火線,中國都是決定力量。而如今,不但新疆、西藏問題國際化,連一個小小的台灣也成了國際問題。以前,中國的外交斗爭在美國的後院拉美,而現在,美國逼近中國的戰略腹地新疆、蒙古。東北方面,韓國意識形態已經完全美國化。我國面臨的安全形勢幾乎和1931年日本入侵前一樣惡劣。
越南之戰,醉翁之意不在酒。小小越南,久拖不決,其目的是為了幾大軍區輪戰,借機大軍區司令互調,軍中勢力全部調整。這樣就為改革開放奠定了基礎。但是代價是毛周辛辛苦苦20年奠定的的中美蘇三國框架付之流水。
從長遠來看,美國獨大,對於中國的安全非常不利。這就像三國爭霸的時候,如果孫權聯曹抗劉,短期有利。但是一旦曹操消滅劉備,接下來孫權就很危險了。所以,長久之策是聯劉抗曹,而不是聯曹抗劉。
我們安全形勢的變化以及國內安全問題的國際化已經說明了這個道理。
這種情況在我國歷史上出現過多次。南宋末年,南宋,蒙古和金又是一個三國爭霸。1211年,成吉思汗親率大兵攻金。金國雖然屢戰屢敗,但實力所在,蒙古貴族長期不能達到滅亡金朝的目的。因此,蒙古和金國不約而同向南宋派遣使者,希望結盟。結果南宋君臣選擇助強攻弱,和蒙古結盟。1234年,南宋軍與蒙古軍聯合攻佔蔡州,金朝滅亡。接著,蒙古就開始對南宋的進攻。
是聯弱抗強,還是聯強抗弱,一個正確的戰略關乎國家長治久安。孫權聯弱抗強,三國始終保持鼎立格局;而南宋聯強抗弱,助蒙攻金,結果金亡而宋危。今天的共和國,20年間重文輕武,戰略選擇和南宋多麼接近。1211-1234,蒙古和宋國的友好關系保持了20年。1979-1989,中國和美國的友好關系也只保持了10年。蘇聯解體後,中美關系急轉直下。美國一下子就從親親密密轉為步步進逼。如今中國被重重包圍,不就是南宋末年歷史的重演嗎。
(不管怎樣,戰爭中流血犧牲的勇士是永遠值得尊敬的。)
⑧ 對越自衛反擊戰對中國的經濟影響
只是局部戰爭,沒影響,
⑨ 中國打進越南對中國有什麼好處是侵略戰爭嗎
戰爭真正的利益不是物質能衡量的。
1、打破了蘇越遏制中國的同盟。從六十專年代中蘇交惡開屬始,蘇聯一直想方設法遏制中國;而越南戰爭結束後,越南政府對中國的依賴降低,矛盾開始暴露;而胡志明死後,以黎筍為代表的新一代越南政府選擇了依靠蘇聯,對抗中國,「遠交近攻」的戰略,企圖統一中南半島,建立統一的國家。因此,共同的利益使得蘇越迅速靠近,從南北兩個方向對中國的戰略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脅。而發動對越戰爭,就等於掰掉了鐵鉗的一邊,有力的維護了中國南方邊境的安全。
嚴格來說,此戰沒有實現預期的對越南軍事力量進行打擊的目的,不過相對的還是給越南的軍事力量造成了相當大的打擊;更重要的是,讓越南人開清了蘇聯利用其遏制中國,卻從不打算為越南的利益而付出的嘴臉(整個對越作戰期間,蘇聯一直沒有按照預先的約定向中國發動進攻支援越南)。此戰過後,蘇越同盟基本破裂。
2、與美國開展合作,促進了中美關系緩和。此戰美國給了中國很大的支持,美國將本國間諜衛星拍攝到的越南軍事部署照片提供給中國,為中國的軍事部署提供了便利。
3、打擊了越南的地方霸權主義野心。
⑩ 對越反擊戰爭中,兩國各花費了多少財力物力,兩方各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次戰爭對我國的利弊有哪些跪求
中越戰爭,又稱對越自衛反擊戰,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越南兩國在越南北部邊境爆發的戰爭。廣義的中越戰爭,是指從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軍事沖突。包括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1981年中國收復扣林山、法卡山之戰,1984年收復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之戰,對越拔點作戰,兩山輪戰,對越堅守防禦作戰等。
1,戰爭原因
在越戰期間,中國和蘇聯都向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對美國。中國派遣防空部隊和工程部隊進入越南,作戰三年,擊落擊傷三千餘架美機,犧牲千餘人,還源源不斷地向越南提供大量物資。在越南抗美抗法救國的三十年間,中國約提供給越南摺合二百億美元的援助,大力支持了越南的解放斗爭。 同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蘇聯老大哥一直是中越兩國所仰仗的對象。而在越南抗法抗美期間,中國則也是越南仰仗的對象。隨著中蘇交惡,越南在對華對蘇關繫上逐漸開始棘手。而對於奉行實用主義的越南,在國家尚未統一之時,和中國、蘇聯的關系面子上都要維持。1975年越南統一,越南開始決定與蘇聯發展更為親密的外交關系——因為蘇聯比中國強大。
在中美蘇大三角中,中蘇自六十年代交惡,從此成為死敵。中國也從此成為孤家寡人,環顧四周,並無一個朋友。蘇聯原本想利用越南達到對中國在戰略上實行全麵包圍,形勢對中國極其險惡。老一代中國領導人當然看到這一點,尤其是同越南關系逐漸惡化,越南投靠蘇聯傾向逐漸明顯的情況下,如何突破戰略上的不利形勢以達到對抗蘇聯的目的,就日益成為中國的迫切需要了。 另一方面,美國在越戰中日益不利,失敗已成定局,心雖不快,也屬無奈。通過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美國了解到了新中國的力量和在地區事務的分量,美國國內開始有人主張同中國全面發展關系,以謀求在亞洲地區實現和平,同時對蘇聯在亞洲勢力擴展進行遏制。而這一點,竟然同中國的利益驚人的一致,因為中國就是需要尋求這樣的戰略「盟友」。共同利益使中美一拍即和,接下來基辛格秘密訪華,中美開始關系正常化及建交談判,不一而足。
中美接近對越、蘇無疑構成重大威脅。蘇聯加速拉攏越南,促使越南迅速投向蘇聯,並在南北統一後,立即開始了反華的舉動。1978年9月29日,越南加入蘇聯為首的經濟互助委員會(COMECON)。蘇聯出於牽制中國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與越南簽訂了帶有軍事援助性質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支持越南在印度支那半島的擴張。
越南則走上了擴張的道路,打敗美國,並有蘇聯支持,裝備有蘇式美式裝備的越南開始自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越南共產黨的前身就是印度支那共產黨,在1951年印支共產黨二大上,越南、寮國和柬埔寨三國分別建立共產黨。但是這時,越南提出建立「印度支那聯邦」,一統三國。1978年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向柬埔寨發動了入侵,並迅速佔領了整個柬埔寨。雖然越共和紅色高棉曾經有過合作,但是當紅色高棉的領袖波爾布特掌權而建立民柬後雙方關系開始惡化。越南謀求建立以越南為主導的印支聯邦。柬埔寨拒絕了這些要求,而且在1978年,作為反制柬支持一支越南遊擊隊入侵西越。
2,三個階段的戰爭過程
戰爭分別由中國的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兩個作戰方向,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雲南省作戰由臨時調任的熟悉越軍戰法的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廣西壯族自治區作戰由當時的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總共動用了9個軍29個步兵師、2個炮兵師、兩個高炮師,以及鐵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種部隊近56萬兵力的解放軍部隊,在約500公里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突襲,越軍以6個步兵師(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師),16個地方團及4個炮兵團,總兵力約100,000人應戰。越軍剛經過越戰洗禮,全民皆兵,使中國軍隊損失慘重。越軍用以退為攻的戰術、當中國部隊撤退時越軍進行小規模反擊戰、這使中國部隊傷亡人數增加。
第一階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
1979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向全國公開下達了准備開始自衛還擊作戰的通知。這既不同於宣戰又不同於突然襲擊的做法在世界上絕無僅有,這也是向全世界表明,中國的對越戰爭是自衛還擊作戰。 17日,中國《人民日報》(越南的黨政官方報紙也叫《人民日報》)發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文章,正式宣告將與越南方面在有限的時間、空間、規模「進行自衛反擊、保衛邊疆的戰斗」。17日,東線的解放軍在炮擊過後迅速進入越南境內,分三路進入越南。其中南、北兩路對越南北部重鎮高平鉗擊。部隊進入越南後,遭到了越軍的瘋狂阻擊。十多年沒有打仗的解放軍面對剛剛經歷過戰爭洗禮的越軍,進攻速度並不神速。北路41軍繞過越軍346師的正面防禦,向班庄、扣屯進攻。負責向南穿插的42軍以126師為主力,組成穿插部隊,向越南高平省石安縣縣城東溪穿插。以59式、62式坦克搭載步兵組成的快速穿插部隊迅速進攻,順利攻克了東溪這個西北直通高平,東南可到諒山的戰略要地。在穿插過程中,坦克搭載步兵的數量過多,高達每車20人,為了防止掉下車,用背包帶固定在坦克上的解放軍步兵面對越軍的射擊無法躲避,犧牲過多。 中國政府稱:殲滅了以越南境內的高平、老街兩地區為據點的越南國境警備民兵。但中國人民解放軍傷亡慘重,僅2月17、18日兩天傷亡人數就達4,000餘人。2月17日,中國突襲越南,戰爭開始,中國佔領孟關鎮。 2月18日,佔領清水,越軍在高平戰線以坑道頑抗,諒山、同登一帶的導彈陣地被摧毀,老街激戰,萊洲越軍退守黑河南岸。 2月19日,中國突襲並佔領河鹿縣長白山,中國空軍轟炸海防。2月20日,攻陷老街、同登,包樂激戰,2月21日,中方佔領高平。2月22日,中方佔領包樂,越軍開始抽調駐柬埔寨與寮國的精銳正規部隊回防,防守河內的2個師試圖對高平,萊州方面中國部隊展開反擊,無功而返。 2月23日,諒山附近高馬山爆發激烈攻防戰,中國軍隊佔領河江。另有兩個師在空軍掩護下,進攻芒街、祿平。2月24日,越軍反擊,與中國部隊在高平、老街發生激烈巷戰。越軍曾試圖滲透進入中國境內,但遭擊潰。中方佔領柑塘。2月25日起,戰情膠著,越軍死守邊防要地諒山。
第二階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
中國政府稱:中國軍隊攻克了越南境內的軍事要塞諒山市;殲滅了沙巴地區的越南軍隊。 3月4日,諒山陷落。 3月5日,中國宣布已達到目的,開始自越撤軍。越南宣布全國總動員令,誓言抵抗到底,越軍自柬埔寨與寮國抽調回國的正規部隊正式抵達,已就戰爭態勢准備就緒。蘇聯開始增兵中蘇邊界,中蘇大戰一觸即發。 另有資料顯示:3月4日諒山攻防戰中,中國軍隊大量使用了重型加農炮和榴彈炮,戰後,根據諒山的實際面積和我軍發射的炮彈數量進行比對,諒山的炮彈落點數量為3枚/平米,可以說,諒山的戰術,完全是中國實踐蘇軍大炮兵主義理論的樣板(此信息來源於《中越戰爭備忘錄》)。還有越戰老兵回憶:當時國內深恨越南反水,於是軍方從國內運去了一火車皮的炸葯,將高平、諒山的所有工廠近乎爆破完畢。此二處的工廠大量為中國援建,中方此舉即為復仇。
第三階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
中國政府稱:該階段中國軍隊以交替掩護,邊清剿邊撤退的方式,於1979年3月16日全部軍隊撤回中國境內。 3月13日,中國繼續撤軍,並在撤退路線上鋪設地雷,以火箭與長程炮火掩護撤軍。越軍無大規模追擊行動。 3月15日22點20分,最後一輛軍車回到中國領土。 3月16日,中國宣布完成撤軍行動,戰爭結束。
3,戰後影響
戰爭的影響是持久的,尤其是對越南方面來說。中國軍隊在撤退回中國的過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物資,並使越南的村莊、公路、鐵路遭到嚴重破壞。 邊界沖突持續了整個八十年代,包括1984年老山戰役,兩山輪戰等。1999年,經過多年談判,中國和越南簽署了邊界條約,但具體分界線仍然被保密。 這次的條約中包含了較小的邊界調整,一些土地被歸還給中國。越南官方媒體報道新邊界事實上於2001年8月左右實施。
中越戰後越南並未收斂中越在邊境上的摩擦依舊頻繁,開啟了往後長達十年的老山邊界戰爭,中越兩國海軍於八十年代初在西沙群島爆發數次海上軍事沖突、88年爆發南沙海上戰爭。越南徹底的向蘇聯靠攏,甚至將戰略要地金蘭灣借給蘇聯作海、空軍基地之用。
此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62年中印戰爭之後最後一次較大規模的對外戰爭,通過此戰,中國軍方領導層發現中國軍隊的實力已經與當年拉開距離。
4,我軍戰果及敵我傷亡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國邊防部隊在廣西方向,突入越南縱深20-40千米,攻佔了高平和涼山2座省會城市,以及河廣和茶靈等11座縣城,基本殲滅越軍2個師、3個團和9個營,大部殲滅2個團和6個獨立營,部分殲滅14個團和1個裝甲旅,共計40671人。雲南方向,突入越南縱深40千米,攻佔了老街和柑瑭2個市,以及孟康、沙巴、壩灑、封土和保勝5座縣城,前出郭參、鋪樓、外波河、黃連山口、封土地區,共殲滅16481人(其中斃敵13524人,俘敵849人,傷敵2108人)。兩個方向共殲敵57152人。1980-1989年的輪戰中,中國軍隊共殲滅越南人民軍7000人以上。
中國軍隊共消耗彈葯2.38萬噸,其中炮彈106萬發,子彈5500萬發。作戰期間,中國軍隊戰傷坦克戰車268輛(被越軍擊毀48輛)。中國人民解放軍犧牲約8100人(包括失蹤955人(雲南方向11人失蹤,廣西方向944人失蹤),負傷約2.3萬人,被俘238人,總計約31000人 根據昆明軍區後勤部編寫的《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工作總結》,
根據越南國防部軍事歷史院編的《越南人民軍50年 (1944-1994)》(軍事譯文出版社有中譯本),1979年2月17日,中國出動60多萬軍隊,數百輛坦克裝甲車,數千門大炮,在廣寧至萊州的整個北部邊界全線對越南發動了大規模進攻。經過30個晝夜(2月17日至3月18日)的戰斗,越南消滅和重創了中國3個團18個營,擊毀和擊傷550輛軍車(坦克裝甲車280輛),擊毀115門大炮和重型迫擊炮,繳獲了大量武器。越南方面稱中國傷6萬餘人,還有2萬被擊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