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抗日戰爭的三個階段 和主要戰役
三個階段:戰略防禦階段、戰略相持階段、戰略反攻階段,主要戰役有淞滬會戰、長沙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南京保衛戰等。
一、三個階段
1、戰略防禦階段
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0月,是抗日戰爭的戰略防禦階段,標志是盧溝橋事變。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本帝國主義妄圖將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的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中國掀起了全國性的反對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
在此期間,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上頑強抵抗,與日寇浴血奮戰。國民政府先後組織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四次大規模會戰。
這些大會戰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作戰實力和精銳部隊,中國軍隊以空間換時間,粉碎了日軍迅速滅亡中國的圖謀,使抗戰進入對中國有利的戰略相持階段。
2、戰略相持階段
1938年到1943年底,是抗日戰爭中時間最為漫長的戰略相持階段。戰略相持階段又可以分為前期和後期。1938年11月至1941年11月是戰略相持階段的前期。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武漢後,開始改變策略,對國民黨採取「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方針。
汪精衛集團投敵叛國,在日本的扶持下建立了偽中央政權。國民黨頑固派加劇了反共摩擦活動。中國共產黨堅持團結抗戰、反對妥協和分裂的方針,敵後戰場開始發展為抗日戰爭的重要戰場。
1941年12月至1943年底,是戰略相持階段的後期。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對日宣戰,世界反法西斯陣營正式形成。
中國戰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戰場,牽制了日軍的大量兵力,使其不能北上進攻蘇聯,亦不能西進進攻印度。國民黨堅持一黨專政,大發國難財,使其統治日趨腐朽。共產黨領導敵後抗日軍民度過了抗戰中最困難的階段。
3、戰略反攻階段
1944年初至1945年8月,是局部反攻和抗日戰爭勝利結束的時期。盟軍在太平洋戰場轉入反攻。國民黨軍在滇西緬北作戰中取得了重大勝利,贏得了美英盟國的巨大贊譽。
但在豫湘桂戰役中卻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潰敗。豫湘桂戰役的潰敗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憤慨,引發了民主運動的新高漲。
中國共產黨提出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獲得人民的熱烈響應。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本土先後投擲了兩顆原子彈,蘇聯出兵我國東北。國民黨軍和共產黨領導的武裝舉行反攻。
日本帝國主義於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中國人民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中國躋身世界四大國之列,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二、主要戰役
1、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
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
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
淞滬會戰中日軍因遭到國民黨的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這場戰役對於中國而言,標志兩國之間不宣而戰、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並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
2、長沙會戰
長沙會戰是指發生在抗日戰爭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間,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以長沙為中心的第九戰區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也稱為「長沙保衛戰」。
長沙會戰,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後,國民黨正面戰場抵抗日本帝國主義軍隊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是抗戰爆發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軍回到原戰略態勢的戰役。
長沙會戰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華軍隊,粉碎了日本消滅中國軍隊主力、「以戰迫降」的戰略目標,振奮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作戰,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地位。有力地保衛了湖南廣大地區和我國西南大後方的安全,穩定了湖南局勢,並使之成為支持全國長期抗戰的重要基地。
據統計,三次長沙會戰,中國軍隊陣亡、受傷和失蹤的將士達93944人,殲滅日軍共計11萬餘人。
3、徐州會戰
徐州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日雙方在以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隴海(寶雞至連雲港)鐵路地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防禦戰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間的台兒庄大戰最為著名。
因圍殲日軍一萬餘人,史稱之為台兒庄大捷。徐州會戰對日軍給予了巨大的打擊,大大遲滯了日軍進攻的腳步,為中方部署武漢會戰贏得了時間。
同時,徐州會戰的勝利,也擴大了中國抗戰的國際影響。以台兒庄大捷為代表的徐州會戰的消息,蘇、美、英、法、德、意等歐美主要國家都給予了充分報道和評論。
據1938年4月9日倫敦路透社電訊說:「英軍事當局,對於中國津浦線之戰局極為注意。最初中國軍獲勝之消息傳來,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現已證明日軍潰敗之訊確為事實。
英人心理,漸漸轉變,都認為最後勝利當屬於中國。」德國也報道說:「徐州方面中國抵抗力之強,殊出人意外」,「最慎重之觀察者亦不能不承認日本必遭失敗。」
這些社會輿論對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爭取外國政府的支援,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中國人民誓死抵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決心和勝利戰績,贏得世界正義輿論的高度評價,也使德、意法西斯不敢小視。
各國新聞媒介對台兒庄大捷的報道,不僅使各國人民增加了對中國抗戰的了解和認識,也為後來中國贏得外援創造了條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淞滬會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長沙會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徐州會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B. 抗日戰爭中哪場戰役給你印象最深
長沙戰役,重生的希望
C. 抗日戰爭有哪幾場重要戰役
淞滬會戰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國軍隊抗擊侵華日軍進攻上海的戰役,又稱作「八·一三淞滬回戰役答」,這場戰役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第一場重要戰役,也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戰役,前後共歷時3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6個旅30萬餘人,死傷7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75個師和9個旅60餘萬人,傷亡達15餘萬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淞滬會戰結束。在淞滬會戰中中國軍民浴血苦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並爭取了時間,從上海等地遷出大批廠礦機器及戰略物資,為堅持長期抗戰起了重大作用。
D. 抗日戰爭中幾大會戰的先後順序 以及幾大勝利
1.淞滬會戰 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馮玉祥 顧祝同 陳誠 張治中 八一三」淞滬會戰中日雙方投入了將近100萬的兵力,這次戰役迫使日軍三易主帥,戰前日本曾囂張的說,三個月可以滅亡中國,結果光在上海戰場就打了三個月,雖然日本取得了勝利,但是也因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此戰日軍傷亡5萬餘人。中國軍民浴血苦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並爭取了時間,從上海等地遷出大批廠礦機器及戰略物資,為堅持長期抗戰起了重大作用。 2.南京保衛戰 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唐生智 孫元良 宋希濂 淞滬會戰後,日軍迅速進攻國民黨首都南京。由於國民黨軍此時兵力凋零,退守絕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圍撤退。日軍進入南京後開始了長達數月的南京大屠殺。殘酷殺害中國軍民30萬餘人。 3.太原會戰 1937年9月13日~11月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閻錫山 衛立煌 孫連仲 傅作義 郝夢齡(陣亡) 王靖國 1937年9月13日,日軍佔領大同後向太原進攻,此時中國守軍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犧牲. 日軍參戰總兵力約合4個半師共14萬人,傷亡近3萬人;中國軍隊參戰總兵力6個集團軍計52個師(旅)共28萬餘人,傷亡10萬人以上。忻口會戰大量消耗日軍有生力量,牽制了日軍沿平漢鐵路(今北京-漢口)南下的作戰行動,著名的忻口戰役就是這次會戰中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 4.徐州會戰 1938年1月4日~5月21日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李宗仁 孫連仲 湯恩伯 張自忠 龐炳勛 王銘章(陣亡) 徐州會戰包括滕縣血戰、臨沂之戰、台兒庄大捷和徐州突圍4部分。川軍打的滕縣血戰,為台兒庄布陣爭取了兩天時間。張自忠指揮的臨沂大戰,粉碎了日軍兩路夾擊台兒庄的計劃。台兒庄大戰重傷了日軍的2個王牌軍。李宗仁搞的空城計,讓日軍想在徐州殲滅國民黨70萬主力的計劃落空,日軍未能消滅中國軍隊主力。 國名黨的防禦作戰和主動轉移為此後的武漢保衛戰贏得了4至5個月的時間。其中台兒庄大捷消滅日軍1萬餘人,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意志。徐州大突圍是我國抗戰史上光輝的一筆。它使敵人的戰略企圖徹底破滅,為我國後來長江方面的抗戰保存了精銳力量,對後來長江方面的持久戰和最後勝利的取得,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義。可以說,從台兒庄大捷到徐州的大突圍,是蔣介石整飭軍紀、扎穩陣腳之後,砍出的漂亮的兩板斧。 5.蘭封會戰 1938年5月21日~6月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程潛 薛岳 邱清泉 桂永清 宋希濂 杜聿明 龍慕韓(槍斃) 蘭封會戰是日軍為配合徐州會戰,切斷徐州中國軍隊之西面退路和阻止第一戰區軍隊增援徐州,和中國軍隊發生的一場會戰。這會戰演發成了武漢會戰的序幕。 蘭封會戰對日軍來講是敗仗,如果土肥原在5月18日轉向商丘,估計日軍能夠提前一個星期佔領商丘。一個精銳的常設師團加上一個重炮旅團,將對從徐州戰場後撤的中國軍隊造成很大威脅。而且日軍第16師團和第3、13混成旅團可以全力截擊後撤的中國軍隊,而不是去救援土肥原。 由於在這次會戰中,國民黨將領龍慕韓作戰不力被處決,成為抗戰中第一個被處決的蔣介石中央嫡系將領。 6.武漢會戰 1938年6月~10月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陳誠 白崇禧 薛岳 張發奎 孫連仲 王耀武 張靈甫 黃維 商震 池峰城 李延年 杜聿明 關麟征 鄭洞國 武漢戰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其中在萬家嶺一帶,日軍4個團被全殲,史稱萬家嶺大捷。中國空軍與敵激戰,取得重大戰果,共擊落日機62架,炸毀日機16架,炸沉日軍艦艇23艘,有力支援了地面部隊作戰。中國海軍在長江上也進行了激烈戰斗,在沿江要塞布置水雷,設置海岸炮,並擊沉日艦多艘,有力遲滯了日艦沿江進攻。 中國軍隊英勇抗擊,消耗了日軍有生力量,遲滯了日軍行動。日軍傷亡10萬以上,日軍雖然攻佔了武漢,但其速戰速決,迫國民政府屈服以結束戰爭的戰略企圖並未達到,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雖然武漢最終失守,但「武漢會戰」卻有著重大的意義。會戰中,中國軍隊殲滅日軍十多萬人,同時大量消耗了日本財力,爭取到時間把工業遷入西南和西北地區,為相持階段作了重要的物資准備。自此以後,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軍再也沒有能力調動40多萬大軍作戰略進攻性的大會戰了。從這個角度上看,「武漢會戰」取得了戰略上的成功。在中國近代史上,這一時期是中國人最團結的時期。全中國同仇敵愾,真正做到了「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都投入到抗日的偉大洪流中。用郭沬若的話來說,那就是「整個武漢沸騰起來了,也帶動全國沸騰起來了!」 7.隨棗會戰 1939年5月1日~20日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李宗仁 湯恩伯 張自忠 李品仙 孫震 武漢會戰之後,日軍為了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國軍隊對武漢的威脅,向湖北隨棗縣棗陽地區發動進攻。國民黨軍隊擊斃敵軍1.3萬人,第五戰區也付出了較大的犧牲,日軍未能達到預定的戰略目標。 8.第一次長沙會戰 1939年9月14日~10月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薛岳 羅卓英 王耀武 關麟征 楊森 張靈甫 此役,日軍集中10萬兵力,勞師南征,未能達到殲滅第9戰區主力的作戰目的,相反,各路均遭到有力的阻擊、側擊,部分日軍陷於包圍,損失慘重。日軍承認「此次會戰與南昌、襄東(即隨棗會戰)兩次會戰,頗有決戰之勢。在部分戰場上,部分戰況之激烈超過了諾門坎。」日軍在會戰前期,攻勢行動艱苦,在會戰後期,於中方反擊下匆匆撤退,士氣大受影響。此次會戰,日軍傷亡達2萬餘人。 9.桂南會戰 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白崇禧 杜聿明 邱清泉 廖耀湘 鄭洞國 陳明仁 戴安瀾 日軍侵佔南寧和昆侖關之後,國民黨從數百公里外急調10個精銳師,對日軍發動立體化進攻,取得昆侖關大捷,迫使日軍改變對廣東的作戰計劃,造成日軍在戰略上的部分被動。 10.棗宜會戰 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李宗仁 陳誠 張自忠(陣亡)湯恩伯 黃琪翔 孫連仲 孫震 此次會戰,日軍雖佔領了宜昌,但未能擊潰第五戰區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創,傷亡1.1萬餘人。 張自忠上將殉國於南瓜店。 11.豫南會戰 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李宗仁 湯恩伯 孫連仲 李品仙 豫南會戰是武漢周圍地區防禦作戰中的一次戰役。日軍一度攻佔安徽界首和太和,但在傷亡9000餘人後,日軍最終撤退。 12.上高會戰 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羅卓英 王耀武 張靈甫 韓璇 為保證南昌及其附近佔領地的安全,日軍發動企圖消滅贛北中國軍隊主力的上高會戰。日軍在三路進攻其中兩路受阻的情況下,形成一路孤軍深入,被中國軍隊包圍的日軍倉皇撤退,予日軍以重創,日軍傷亡高達1.5萬人。 13.晉南會戰(中條山之戰)1941年5月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衛立煌 杜聿明 傅作義 此次戰役日軍的目的是「在華北要殲滅山西南部的中央軍」。由於中國軍隊疏於防守,臨戰又缺乏物質和精神准備,因此遭到慘敗,傷亡慘重,退出中條山。此戰日軍傷亡9900人。 14.第二次長沙會戰 1941年9月~10月1日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薛岳 楊森 賴傳湘(陣亡)歐震 王耀武 王甲本 劉振三 日軍為打擊中國第9戰區主力,摧毀中國軍民的抗戰意志,第11軍在湘北嶽陽以南地區集結了第3、第4、第6、第40師團和4個旅團,總兵力達12萬餘人.此次會戰歷時月余,中國軍隊共殲滅日軍3萬餘人,擊落飛機6架,擊沉汽艇9艘,使其日軍妄圖一舉殲滅第9戰區主力的計劃遭到失敗。 15.第三次長沙會戰 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薛岳 楊森 李玉堂 方先覺 夏首勛 陳沛 孫明瑾 余程萬 這次長沙會戰,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在中國正面戰場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進攻作戰.薛岳將軍負責的第9戰區一線兵團依託各陣地逐次抵抗,給日軍相當的損耗和遲滯。待敵深入長沙預定決戰地區,中國長沙守軍頑強堅守核心陣地,連續挫敗日軍進攻。同時,第二線反擊兵團周密協同,對日軍進行合圍。日軍屢攻長沙不下,周圍中國軍隊又不斷壓縮包圍圈。日軍彈葯將盡而補給線已被切斷,只能空投補給。日軍見勢不妙立即展開退卻。我軍合圍部隊立即轉為向敵阻擊、截擊、尾擊作戰,窮追不舍,在多處予敵重大打擊,擴大戰果,敵狼狽逃串,至1942年1月15日,日軍退過新牆河,恢復戰前態勢。由於第9戰區部署得當、協同密切,作戰得力,從而取得了此次會戰的勝利。此役共斃傷俘日軍5萬餘人.成為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以來,同盟軍唯一決定性之勝利。」 16.浙贛會戰 1942年4月~7月28日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顧祝同 上官雲相 劉建緒 黃紹竑 汪之斌 日軍大本營決定摧毀浙贛兩省中國軍隊機場,打通浙贛鐵路,最後基本實現預定目標,曾經佔領衢州機場,但遭到嚴重損失,第15師團師團長陣亡,日軍戰史記載傷亡1.7萬人。 17.鄂西會戰 1943年5月~6月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陳誠 胡璉 王瓚緒 王敬久 馮治安 王甲本 鄂西會戰歷時月余,第六戰區以10個軍的兵力抗擊了日軍約5個師團兵力的進攻. 日軍沿長江向上游進攻,第六戰區及友鄰部隊夾擊日軍,殲滅敵軍4000人。 18.常德會戰 1943年11月2日~12月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孫連仲 王耀武 余程萬 施中誠 胡璉 池峰城 張靈甫 在此次會戰中,中國空軍以及美國駐中國基地空軍也參戰並取得重大戰績。集結轟炸機和驅逐機約200架,對日軍飛機、艦船、地面部隊展開作戰,有力支援了地面作戰。 中國軍隊依託陣地節節頑強阻擊,遲滯日軍進攻,給敵重大消耗.擊斃日軍1萬餘人。 19.豫中會戰 1944年4月~5月25日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湯恩伯 蔣鼎文 胡宗南 李家鈺 何國柱 呂公良(陣亡) 豫中會戰是豫湘桂會戰的第一部分,一九四四年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就要看到勝利的曙光,侵略成性的日本軍國主義妄圖挽救因太平洋戰爭慘敗而導致即將覆滅的命運,根據「一號作戰計劃」,發動了以打通平漢鐵路南段,消滅中國軍隊湯恩伯部主力為目的的「河南會戰」,史稱「豫中會戰」。其中「許昌保衛戰」成了當時這場戰役最為慘烈的戰斗之一。 這次會戰是侵華日軍發動的最大規模的戰役,日軍勢在必得打通大陸橫貫南北的交通線. 20.長衡會戰(第四次長沙會戰) 1944年5月~8月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薛岳 方先覺 周慶祥 容有略 葛先才 長衡會戰是豫湘桂會戰的第二部分,豫中會戰的同時,日軍開始進攻湖南,打通粵漢鐵路。國民黨第10軍隊在衡陽進行了不可思議的長達48天的抵抗.最後因寡不敵眾,衡陽失守.在這里要強調的是中日雙方公布的日軍在長衡會戰中傷亡人數均是6萬人,驚人的一致,這是八年抗戰唯一的一次. 21.桂柳會戰 1944年8月~12月10日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白崇禧 張發奎 韋雲淞 闞維雍(陣亡) 孫元良 桂柳會戰是豫湘桂會戰的第三部分,日軍為摧毀大西南的美軍空軍基地和打通大陸與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交通線,發動桂柳會戰。 由於蔣和桂系之間的矛盾,這次會戰國民黨兵力嚴重不足,導致桂林柳州相繼失守,在整個會戰中日軍也付出了傷亡3萬余的代價. 22.湘西會戰 1945年4月~6月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王耀武 施中誠 胡璉 李天霞 廖耀湘 韓璇 1945年4月至6月的湘西雪峰會戰,是國民黨軍給日軍最嚴厲的打擊之一,也是中日戰爭的一次攤牌作戰。 此戰役直接給日本政府敲想了喪鍾. 附加戰役:滇緬會戰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衛立煌 杜聿明 鄭洞國 戴安瀾 孫立人 廖耀湘 滇緬會戰的意義是中國政府為打開中緬邊境交通線,讓美大量援華物資進入中國大陸而發動的戰役.
E. 一個抗日戰爭中的著名戰役了解它的始末
中條山會戰,晉南戰役是中國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1938年起計13次防衛成功擊退日方;第14次於1941年5月間,中華民國軍隊在山西省范圍內的一場大規模對日作戰。
東線,日軍「左翼以溫縣為發起點,先頭步兵5000以上,騎兵千餘,炮20餘門,飛機數十架,戰、汽、裝甲等車共百餘輛,沿黃河北岸突進。」「中央以沁、博為發起點,一股先頭千餘,循沁濟大道西犯」,「另一股先頭2000餘人,附炮十餘門,於竄陷西向義庄後,繼向捏掌、紫陵、東逮寨、留村一帶猛撲。」「同時,沁河北岸3000餘人,以飛機十餘架,炮二十餘門,強渡沁河。」守軍第9軍裴昌會所部在強敵進攻下施行節節防禦,節節後撤。次日(8日)午,即放棄濟、孟兩地,向西撤退。在全線潰退的形勢下,第一戰區長官部命令第9軍「以主力於封門口北既設陣地,拒止沁、濟之敵西犯,以一小部對敵側擊」。第9軍部署新編第24師主力、第54師張團守封門口一線,第47師和第54師駐王屋的獨立第4旅等在孤山一線游擊。封門口系日軍西進必經之要隘,日軍勢在必奪。久攻不下,再行增兵。自9日上午激戰至10日晨,終為敵破。這時,中路日軍已於8日晚攻陷垣曲縣城後,分兵進攻邵源。長官部命令第9軍主力「由官陽南渡,以策應河防」。11日,日飛機百餘架轟炸封鎖官陽東西渡口,第54師在遭受重大傷亡後渡至河南,其餘各師團退至封門口至邵源以北山地。12日,該路日軍一部佔領黃河沿岸各渡口;主力則沿封門口西進至邵源,與從垣曲東進之敵會合,完成了對國民革命軍第14集團軍的內線包圍。
西線是日軍的主攻方向。「守軍為孔令恂的第80軍第165師(師長王治岐)和新編第27師(師長王竣),唐淮源的第3軍第7師(師長李世龍)和12師(師長寸性奇),以及直屬第5集團司令部指揮的公秉藩第34師。」7日下午,日軍「分多數縱隊,成廣正面法,集中機炮火力,並以飛機誘導步兵,向我西村、辛犁園、王家窯頭、梁家窯頭王竣新編第27師右翼80團(唐、孔兩軍接合部)陣地猛攻。另以獨3旅團附37師團一部,向劉家溝、古王、計王王治岐師全面佯攻,牽制激戰」。8日凌晨,日軍突破張店以東新編第27師防線,孔、唐兩軍聯系被切斷。新編第27師潰退至曹家川、太寨一帶。與此同時,奉命到望原集中的第80軍第165師在遭到日軍襲擊後也退至曹家川、太寨一線。乘隙而進的敵挺進縱隊於當晚占據茅津渡以下的槐扒、尖坪、南溝等渡口;最遠的一支進到平陸、垣曲、夏縣三縣交界處。9日正午時分,第80軍所部遭敵便衣襲擊和飛機轟炸掃射,進一步潰敗。「在一場混戰中,新編第27師師長王竣、參謀長陳文杞及165師姚汝崇營長等多名軍官犧牲在太寨村西的雷公廟嶺附近。剩餘部隊傍晚退到黃河渡口南溝。」第80軍軍長孔令恂、第165師師長王治岐拋棄部隊,獨自渡過黃河,失去指揮的國軍爭相競渡,傷亡慘重。新編第27師副師長梁希賢見事不可為,投河殉國。
夏縣日軍先頭部隊7000人分三股南向進犯唐淮源第3軍陣地。8日拂曉,日軍攻佔中條山北山交通要道泗交村。然後,一路向西北奔襲第7師師部駐地王家河(泗交鎮西北),一路向東南奔襲第3軍軍部唐回(泗交鎮東南)。王家河遭日軍重兵包圍,師長李世龍率部突圍;唐回村則在軍長率預備隊馳援王家河的情況下被日軍地面部隊與空降兵協同佔領。第3軍軍長唐淮源率殘餘人員向東撤退至溫峪(今屬夏縣泗交鎮東北,沿清水河南下可至五福澗的黃河渡口)一帶,被日軍擋住南去之路,遂與敵激戰,遭受重大傷亡後,再向東北、西北方向退去。12日唐軍長及其所部在尖山陷入日軍的四麵包圍之中。在三次突圍失敗的情況下,「唐軍長以保衛中條山職志未遂,當前大敵未殄,於尖山頂廟內自戕殉國」。同日,第3軍第12師在突圍至胡家峪(垣曲縣毛家灣鎮最西北角)後遭日軍截擊,師長寸性奇胸部中彈,身負重傷,仍率部苦戰。13日,寸部亦陷日軍重圍,寸師長二次負傷,右腿被敵炮炸斷,自知無力回天,亦拔槍自盡。繼忻口戰役第9軍軍長郝夢齡與第54師師長劉家祺之後,再寫一軍之中軍、師長同時殉國的悲壯史詩。
「聞喜敵36師團先頭部隊3000餘人,向公秉藩第34師防守的野峪(今屬於十八坪村)、十八坪(今為聞喜縣裴社鄉的行政村)、湯王山(十八坪村正東的山峰)等陣地猛攻,並迅速攻陷湯王山。公秉藩組織部隊反攻,收復湯王山周圍陣地,但因其右翼友鄰部隊防線被突破,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又令公率部馳援馬村(按:馬村系第5集團軍司令部所在地,今屬垣曲縣華峰鄉),第34師便放棄湯王山陣地,退至胡家峪(垣曲縣毛家灣鎮最西北角)。」
北線是中條山地區國民革命軍曾萬鍾第5、劉茂恩第14兩個集團軍的接合部,日軍的戰略意圖在於迅速攻佔橫(橫嶺關)垣(垣曲)大道,直取垣曲縣城,對守軍兩個集團軍實施分割包圍,各個殲滅。戰役一開始日軍即以重兵向橫垣大道兩側猛攻。駐守橫嶺關東北側的趙世玲第43軍、西南側的高桂滋第17軍同時遭受日軍重兵打擊。激戰至次日(8日)拂曉,第43軍十八坪陣地被突破,堵擊無效。軍長趙世玲下令放棄陣地,撤向望仙庄(今屬垣曲縣歷山鎮)一線;第17軍雖依靠工事和有利地形進行了較為有效的抵抗,終因左右兩翼皆被敵突破,不得不退出防線。日軍則在一舉突破守軍防線後,兵分兩路:「一路沿桑池(今屬絳縣陳村鎮最南的縣界)、賈家山(今屬垣曲縣皋落鄉民興村北)、杜村(今屬垣曲縣華峰鄉)南下;一路沿亳清河南下,經皋落、長直、王茅,直取垣曲縣城。」
進攻發起後的次日:「8日黃昏,日軍在傘兵部隊配合下,佔領黃河岸邊的垣曲縣城,截斷了與黃河南岸的聯系。日軍實現了中間突破計劃,中條山區國民革命軍被分割成兩半。9、10兩日,日軍分兵兩路,一路向東,一路向西,東路於12日晨攻克邵源,與濟源西進日軍會合;西路於11日進至五福澗(今屬垣曲縣最西南角的黃河渡口),與9日攻佔五福澗的日軍會合。至此,日軍的內層包圍圈完全形成,中條山守軍黃河沿線的補給線和退路全被截斷。」
東北線駐防的守軍主要有國民革命軍第14集團軍司令部、武士敏第98軍,以及第15軍、第93軍等部。7日晚,日軍向武士敏第98軍發起進攻,武軍長率領所部拚死抵抗,在董封東西線上與敵激戰,多次擊退日軍進攻。王村一戰,將敵2000擊潰,斃敵濱田大佐以下700餘人。10日,第一戰區司令部鑒於「濟源、垣曲間各主要渡口漸次被敵封鎖,該集團整個補給線中斷」的事實,命第14集團軍「陽城以西部隊主力,迅向沁翼公路以北分路轉移,以旋迴鑽隙戰法,打擊敵人側背。卯刻,該集團軍全面與敵發生激戰。申刻,交口之敵陸續增至三四千,竄陷清風圪塔、煤坪。同時第10師與第98軍接合部之二里腰,亦被約二千餘之敵突破。而陷邵源之敵,亦向西北緊迫,此時該集團軍三面有受敵顧慮。」各部在突圍游擊中向北撤退。
在守軍全線潰退的同時,日軍以優勢的兵力和猛烈的炮火占據了先機,迅速完成了第一階段的作戰任務——突破了中條山地區的全部防禦陣地,先後佔領了垣曲、濟源、孟縣、平陸等縣城及相關的關隘據點,封鎖了黃河北岸各渡口,完成了對國民革命軍的內外側雙重包圍,隨即轉入第二階段的作戰——對數路國民革命軍守軍各陣地,反復掃盪。以西線為例,日軍「各兵團自11日並排向北返轉,然後又自5月15日再次轉向黃河線,如此再三反復進行篦梳掃盪,一直進行到6月10日。在這樣反復掃盪期間,各兵團所到之處消滅了敵人(按:日方的說法,指國民革命軍)三千至五千名」。守軍主力在遭受慘重傷亡後先後突圍:第3、第15等軍殘部在第5集團軍司令曾萬鍾率領下西渡黃河,轉到洛陽、新安一帶整頓;第93軍主力在擺脫尾追的日軍後由禹門口渡過黃河進入陝西韓城境內;第98軍一部在武士敏的率領下進入太岳山區;第43軍向浮山、翼城間轉進;第9軍主力在道清路西段和濟源山地游擊數天後,分別由小渡口和官陽渡口南渡;……國民革命軍中條山守軍大部退出中條山地區,中條山戰役落下了帷幕。
F. 簡述抗日戰爭中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任意一場著名戰役
一、平型關戰役
1937年9月中旬,沿平綏路西進的侵華日軍佔領大同後,兵分兩路向雁門關、平型關一線進攻,企圖進逼太原。為了配合友軍作戰,阻擋日軍的攻勢,八路軍115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的指揮下,奉命開抵平型關地區集結待機。
9月23日,115師派出獨立團和騎兵營插到靈丘——淶源——廣靈地區之間活動,以鉗制和打擊增援平型關之日軍。24日夜,115師又以3個團的兵力冒雨設伏於平型關東北公路兩側山地,等待來犯之敵。
25日7時許,日軍第五師團(板垣師團)第21旅後續部隊全部進入設伏地域,八路軍預伏部隊居高臨下,迅速向敵發起猛烈攻擊,頓時打亂了日軍的指揮系統,敵軍的車輛自相碰撞,人仰馬翻,亂成一團。這時,我軍戰士勇猛地沖向公路,對敵實行分割圍殲,雙方展開了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戰。經過一天的激戰,八路軍取得了平型關戰役的勝利。
八路軍在平型關戰役中共擊斃日軍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馬車200餘輛,繳獲步槍1000餘支,機槍20餘挺,火炮1門,以及大批軍用物資,取得了全國抗戰開始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利。
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的伏擊戰。在當時日軍長驅直入、國民黨軍隊節節後退的形勢下,八路軍首戰告捷,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瘋狂氣焰,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而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民心、士氣,使全國人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所在。
二、百團大戰
1940年秋,日本帝國主義在加緊對國民政府政治誘降的同時以主要力量繼續進攻我抗日根據地,特別是在華北,企圖通過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摧毀各抗日根據地。
從1940年8月20日開始,八路軍共105個團20餘萬人在地方武裝和人民群眾的配合下,向日軍佔領的交通線和據點發動了大規模進攻戰役,整個戰役持續三個半月,分三個階段。由於有上百個團參加,在發表戰報時稱為「百團大戰」。這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發動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略性進攻戰役。
對於這場大戰,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寫道:「……整個華北地區,從晉北山區到東海岸,從南面的黃河到北面的長城,都成了戰場……敵人所有的煤礦、電廠、鐵路、橋梁、公路、車輛和電訊都遭到破壞。」
曾親歷過百團大戰的健在者的回憶,將我們帶入了那驚心動魄的戰役。
83歲的查振海,在戰場上負過24次傷,百團大戰時任偵察排排長。談起百團大戰中的偵察工作,他說:「我們打仗的那個地方,現在叫安陽,是好多部隊沿鐵路線一起打的。我們偵察員經常穿上老百姓的衣服,帶上勞動的工具,化裝成平民,還要學當地人的口音,才能及時摸到敵人的情況。敵人也偵察我們的情況。一些漢奸經常到我們部隊駐地賣鹹菜、賣臭豆腐,都是幫日軍幹事的。」
「在一次偵察任務中,我的小腿中彈。衛生隊的人說,把腿鋸了吧,裡面化膿了,往外流黑水,整個左小腿爛空了,一個拳頭都能伸進去。我不願意鋸腿,領導也不同意我鋸腿,主張開刀取彈片,但當時衛生隊沒有麻葯,只好先拖著。後來部隊南下大別山,在一場戰斗中,我傷口的上邊又受傷了,那時候有葯了,才把彈片取出來了。」
查振海說:「打仗的時候,偵察員都在前面給部隊帶路。百團大戰的一次戰斗中,我給一個連隊帶路。這個連擔任主攻,連長外號叫『小鋼炮』,是四川人,名字記不得了。一天夜裡10點多,我們出發了。別的部隊從其他方向走。雖然看不見路,但地形我都偵察熟了,也沒有用火把照明。不能從路口走,路口都是敵人。」
「我們要攻打的那個村子有幾百號日本鬼子兵,加上偽軍有1000多人。偽軍特不能打仗,都是跟著日本兵當炮灰的。」
「我跟著連隊一起從村北進去了。進去以後,連隊傷人就不少了。這個連是主攻,有100多人,特別能打仗。當時,我們進村子的時候不能直接進,也不是翻牆,而是遇到低的地方就跳進去,遇到高的地方就掏洞進去,日本兵頂不住了,邊打邊往後退。我們的兄弟部隊分別從東邊、西邊進去。前面先進去了一個班以後,後面的部隊就跟著都進去了。」
「日本兵退到了一個窪地里,就在走不動的傷員和死掉的人身上倒上汽油燒了,因為他們弄不走。當時我聽見,還沒斷氣的日本兵被燒得哇哇亂叫。」
「有一部分日本兵逃跑到另一個村,當地老百姓就報告部隊,把他們捉住了。我們的敵工組織把這些日本人教育了以後,打仗的時候讓他們在前面喊話。其他跑出來的日本兵,有被零零星星打死的,有被捉住的,一共幾百人基本上被消滅得差不多了。」
已經91歲高齡的楊德遷,百團大戰時在呂梁軍區第八分區四團一營擔任教導員。他說:「百團大戰的第一階段是從8月20日到9月20日,主要是破襲敵人的交通運輸和通訊設施。我們在公路上堆大石頭、埋地雷、挖溝、打埋伏,用鉗子鉸斷電線。剛開始沒有經驗,只是把電線鉸斷,但第二天發現敵人又搶修好了。後來吸取教訓,不僅把電線鉸斷,還把木頭的電線桿砍斷。」
楊德遷說:「第二階段是從9月20日到10月上旬。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戰斗是我們在破襲太汾公路時,打毀了敵人的一輛汽車。」
「那天天一黑,我們一營的三個連就悄悄地出發了。怕敵人發現,不僅不能用火把,連聲音也不敢出,周圍大約四五公里就有敵人的一個據點,而且那時候也沒有點火的條件。我當時是帶領一營三連的戰士在鉸敵人的電線。突然,敵人來了3輛汽車,遠遠的車燈照過來,戰士們說,敵人來了。這個時候我們就把戰士和民工往兩邊分散,留下部分人伏擊,結果打毀了一輛汽車,10多個敵人死了三四個,其餘的逃跑了,另外兩輛汽車也跑了。」
「那時候,戰士都沒有見過汽車,誰也不會開,弄不回去。等敵人跑後,大家就用刺刀刺輪胎,用槍托砸車廂。後來大家總結了經驗,繳獲汽車後如果運不回來,先把擋風玻璃破壞,再把輪胎卸下來,如果有工具,就從汽車上卸一些有用的零件,這就是從戰爭中學習戰爭。」
百團大戰共斃傷日軍2萬餘人、偽軍5000餘人,拔除據點2900多個,破壞鐵路470餘公里、公路1500餘公里,繳獲各種炮50餘門、各種槍5800餘支(挺),而八路軍也付出了傷亡1.7萬人的代價。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G. 介紹抗日戰爭中的一場經典戰役,詳細過程和人物
第二次長沙保衛戰:
在
第一次長沙保衛戰兩年之後,日軍於1941年9月,再次進犯長回沙。日軍使答用兵力約4個多師團,飛機100餘架、江河艦艇100餘艘,總兵力約10萬人。在
長沙方向作戰的第9戰區(薛岳接任司令)第19、第30集團軍等部共14個軍36個師、飛機30餘架,總兵力約37萬餘人。戰區計劃在鄂南、贛北力求各個
擊破日軍進攻,在湘北擬將日軍誘至汨羅江南岸後,實施反擊與日軍決戰。9月17日,日軍渡新牆河南犯,第9戰區各部阻擊後南撤,日軍迅速南進。戰區原計劃
在汨羅江南岸反擊,但未能實施。9月27日,日軍便衣隊一部進入長沙市內,日軍另一部進至株洲,孤軍深入約150公里,戰線延長、兵力不足,後方空虛。第
9戰區調集約10個軍兵力於平江、瀏陽一線,進逼進犯長沙日軍左翼,對日軍造成威脅。10月上旬,日軍向北撤退,第9戰區實施追擊。中旬,雙方恢復原態
勢,在新牆河對峙。
主要指揮官:薛岳,阿南惟機,李玉堂,楊森等主要將領
H. 中國抗戰經歷過哪幾場重大戰役
淞滬會戰是1937年來8月13日起中國軍自隊抗擊侵華日軍進攻上海的戰役,又稱作「八·一三淞滬戰役」,這場戰役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第一場重要戰役,也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戰役,前後共歷時3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6個旅30萬餘人,死傷7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75個師和9個旅60餘萬人,傷亡達15餘萬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淞滬會戰結束。在淞滬會戰中中國軍民浴血苦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並爭取了時間,從上海等地遷出大批廠礦機器及戰略物資,為堅持長期抗戰起了重大作用。
I. 知道中國抗日戰爭最精彩的是哪場戰役嗎
淞滬會戰(最慘烈也來是最精彩的)
時間源: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
地點:上海
中國軍隊傷亡:25萬人(有些史料記載20萬人)
簡介:1937年8月13日,日軍向上海大舉進攻,炮擊閘北一帶,中國軍民奮起反擊,這就是「八·一三」事變。8月14日,日守軍開始總攻,空軍也到上海協同作戰,15日,日軍以松井石根大將為司令官,率領兩個師團的兵力開往上海,進一步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張治中將軍對日本侵略軍發起全線進攻,出動空軍轟炸虹口日軍司令部,雙方展開激烈戰斗。分為三個階段:中國軍隊反擊、雙方相持、日軍反攻。中國軍隊投入75個師和9個旅60餘萬人,傷亡達25餘萬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淞滬會戰結束。
淞滬會戰十分慘烈,常常是一個整編師開赴上去,三四天不到就被打殘,每天從戰場上抬下來的屍體至少在3000具以上。日軍甚至一度對中國軍隊使用毒氣。但是淞滬會戰反應了中國人團結一致、英勇不屈的精神。中央軍、川軍、湘軍、桂軍摒棄前嫌協同作戰。戰役中最著名的是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給予日軍重大殺傷。淞滬會戰,中國軍隊用鮮血打破了日本為妄圖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