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聊城指揮官

抗日戰爭聊城指揮官

發布時間:2021-03-06 03:51:49

⑴ 抗戰時期十大會戰的指揮官

抗日戰爭十大戰役分別是:淞滬會戰,上高會戰,南京保衛專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桂南會屬戰,長沙會戰,緬北滇西戰役,湘西會戰。

淞滬會戰指揮官:蔣介石(中國),松井石根(日本);

上高會戰指揮官:羅卓英(中國),園部和一郎(日本);

南京保衛戰指揮官:唐生智(中國),蕭山令(中國),昭和天皇(日本),朝香宮鳩彥王(日本),松井石根(日本);

太原會戰指揮官:閻錫山(中國),衛立煌(中國),寺內壽一(日本),板垣征四郎(日本);

徐州會戰指揮官:李宗仁(中國),寺內壽一(日本);

武漢保衛戰指揮官:蔣介石(中國),陳誠(中國),岡村寧次(日本),畑俊六(日本);

桂南會戰指揮官:白崇禧(中國),杜聿明(中國),安藤利吉(日本);

長沙會戰指揮官:薛岳(中國),陳誠(中國),阿南惟幾(日本),岡村寧次(日本);

緬北滇西戰役指揮官:衛立煌(中國),黃琪翔(中國),史迪威(美國),本多政材(日本);

湘西會戰指揮官:王耀武(中國),坂西一郎(日本)。

⑵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劃分為幾個戰區各個戰區的最高指揮官分別是誰

1、第一戰區

第一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

最初第一戰區所轄范圍為河北北部及山東北部,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第一戰區分別於1938年、1939年與1944年做過三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

司令長官:程潛

第20集團軍商震

第32軍商震(兼)

騎兵第14旅張占魁

第1集團軍宋哲元

第53軍萬福麟

第77軍馮治安

第181師石友三

第17師趙壽山

騎兵第3軍鄭大章

第68軍劉汝明(直屬)

第92軍李仙洲(直屬)

第106師沉克(直屬)

第118師張硯田(直屬)

新編第8師蔣在珍(直屬)

新編第35師王勁哉(直屬)

騎兵第4師王奇峰(直屬)

2、第二戰區

第二戰區是指1938年左右,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

第八戰區所轄范圍為內蒙一帶,並在1945年9月13日訂定的受降計劃中,劃分為受降區之一,接受日軍繳械。

司令長官蔣中正(兼)副司令長官朱紹良

作戰地區為甘肅、綏遠、寧夏及青海一帶

第十七集團軍:馬鴻逵

第八O軍:孔令恂(獨立)

第八二軍:馬步芳(獨立)

以上共轄5步兵師,4步兵旅,5騎兵師,4騎兵旅,不含特種部隊。

3、第三戰區

第三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

最初第三戰區所轄范圍為江蘇及浙江,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第三戰區分別於1938年、1939年與1944年做過三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

中國戰區的首次劃分是於1937年8月﹔在日軍迅速佔領北平與天津,且中華民國政府確定與日謀和落空之後。

而同年第三戰區的劃分是以江蘇與浙江兩省,也經歷參與了淞滬會戰等激烈戰役。另外在戰斗序列方面則是:

司令長官馮玉祥,淞滬會戰爆發後由蔣中正兼任

作戰地區為江蘇、浙江

第8集團軍:張發奎

第8集團軍:張治中

第8集團軍:劉建緒

第8集團軍:陳誠

第8集團軍:薛岳

4、第四戰區

第四戰區是指1944年左右,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

第七戰區所轄范圍為廣東省,並在1945年9月13日訂定的受降計劃中,劃分為廣東地區(包含香港)接受日軍繳械的作戰區之一。

司令長官余漢謀

作戰區域:廣東

第12集團軍:余漢謀

直屬暨特種部隊

5、第五戰區

第五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

最初第五戰區所轄范圍為山東南部及江蘇北部,並爆發了慘烈的淞滬會戰。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第五戰區分別於1938年、1939年、1944年做過數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

中國戰區的首次劃分是於1937年8月﹔在日軍迅速佔領北平與天津,且中華民國政府確定與日謀和落空之後。而同年第五戰區的劃分是以山東南部及江蘇一部份。

而該戰區司令長官為蔣中正兼任,轄有第3集團軍(韓復矩為集團司令)及第5集團軍(顧祝同)。

司令長官李宗仁

作戰地區為天津至南京浦口之華東一帶(津浦鐵路沿線)

第三集團軍:於學忠

第十一集團軍:李品仙

第二十一集團軍:廖磊

第二二集團軍:鄧錫侯

第二四集團軍:顧祝同(兼)

第三軍團:龐炳勛

第二七集團軍:楊森

以上共轄27個步兵師,3個步兵旅,不含特種部隊。

⑶ 山東出過哪些抗戰名將

1、抗日戰神---薛岳

1896-1998,廣東,抗戰時為國軍陸軍二級上將

抗戰時曾任國民黨五、六屆中央監察委員,湖南省主席,第九戰區司令長官

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勛章,美國總統二戰金質自由勛章,國民政府首批抗戰勝利勛章

薛岳公認為抗日戰爭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指揮其部先後殲敵十四萬.1938年秋時任第九戰區第一兵團總司令的薛岳指揮抗戰最大的戰役--武漢會戰之萬家嶺大捷全殲日軍一個師團,是抗戰八年絕無僅有的,葉挺盛贊此戰與平型關、台兒庄三足鼎立;1941年冬時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的薛岳指揮第三次長沙會戰殲敵五萬六,被稱為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盟軍方面獲得的第一個勝利,並因此獲得青天白日勛章,被網民稱為中國抗日第一戰將,時有抗日戰神之稱,張治中將軍曾稱其為百戰名將。

2、台兒庄大捷的指揮官----李宗仁

1891-1969,廣西,抗戰時為國軍陸軍一級上將

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勛章,美國總統二戰金質自由勛章,國民政府首批抗戰勝利勛章

抗戰時曾任國民黨五、六屆中央監察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軍委委員,第五戰區司令長官,軍委漢中行營主任(負責指揮第一、第五、第十戰區)

抗戰初期,1938年3月時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李宗仁以及國軍參謀次長兼軍訓部長白崇禧指揮的徐州會戰之台兒庄戰役是國民黨自抗戰以來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一次勝利。

3、忻口戰役中立下大功的民族英雄----衛立煌

1897-1960,安徽,抗戰時為國軍陸軍二級上將

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勛章,美國總統二戰金質自由勛章,國民政府首批抗戰勝利勛章

抗戰時曾任國民黨五、六屆中央執行委員,軍委委員,第一戰區司令長官,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同盟國中國戰區中國陸軍副總司令

在蔣介石的五虎將中,衛立煌通常被認為是唯一名副其實的虎將,1937年10月時任第十四集團軍總司令指揮忻口戰役的衛立煌被朱德稱為「在忻口戰役中立下大功的民族英雄」,美國盟軍史迪威將軍曾稱之為「百戰百勝將軍」,衛立煌部陣前重傷日軍第三十五師團長前田治中將導致其不致而死是國民革命軍(含八路軍和新四軍)抗戰中陣前消滅的三名日軍中將以上將領之一(另外兩名是被八路軍楊成武部和楊勇部陣前消滅)。

第二節:張自忠、傅作義、戴安瀾、孫立人、杜聿明

張自忠、傅作義、戴安瀾、孫立人、杜聿明通常被大陸民間列入國軍十大抗日名將之列

張自忠和戴安瀾戰死疆場,都得到國軍的追晉,都被大陸CCTV抗日英雄譜和人民網紀念抗戰勝利六十周年收錄為抗日名將;

傅作義曾獲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勛章,杜聿明曾獲美國二戰銀質自由勛章,都被大陸CCTV抗日英雄譜收錄為抗日名將;

孫立人曾獲國軍抗戰青天白日勛章和美國二戰銀質自由勛章,雖沒有收錄在官方紀念網站,但是大陸官方媒體在登載新聞時冠與「抗日名將」稱號。

4、抗戰犧牲的最高將領----張自忠

1890-1940犧牲,山東,追晉國軍陸軍上將(生前為中將加上將銜)

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勛章

抗戰時曾任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

中國歷史上不乏忍辱負重的漢子,如明朝的徐階,如張自忠,盡管1933年3月時任第三十八師師長的張自忠參加喜峰口大捷曾獲得青天白日勛章,但隨後張自忠曾一度被稱為華北特號漢奸(被宋哲元安排留守華北和日本忍辱周旋時曾任察哈爾省主席兼北平市市長),1940年5月在棗宜會戰中捐軀疆場不但雪洗了漢奸的罪名,也贏得了全體國人的尊重,甚至連兇殘的日本軍人都為之折服,民間有人稱為抗日第一名將。

5、五原大捷的指揮官----傅作義

1895-1974,山西,抗戰時為國軍陸軍二級上將

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勛章

抗戰時曾任國民黨五、六屆中央執行委員,第七集團軍總司令,抗戰末結束前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

1936年冬時任第七軍團總指揮的傅作義領導的綏遠抗戰被認為是「揭開民族歷史的新頁」「中國人民抗日的先聲」,1940年春時任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的傅作義指揮的五原大捷創國民黨戰區收復失地之先例,並因此獲青天白日勛章。

6、中國遠征軍的抗日民族英雄----戴安瀾

1904-1942,安徽,追晉國軍陸軍中將(生前為少將)

美國軍團功勛章

抗戰時曾任第五軍二00師師長

1942年3月遠征緬甸指揮的東瓜保衛戰被媒體「無論在中國抗戰史或世界大戰史均有其不朽的價值」,被美國稱為「所有緬甸保衛戰所堅持的最長的防衛行動,並為該師和他的指揮官贏得了巨大的榮譽」,被蔣介石贊為「中國軍隊的黃浦精神戰勝了日軍的武士道精神」,犧牲後被美國總統追授美國軍團功勛章。

7、東方隆美爾----孫立人

1900-1990,安徽,抗戰時為國軍陸軍中將(後在台灣晉升為二級上將)

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勛章,美國二戰銀質自由勛章

抗戰時曾任新一軍軍長

按:1945年1月時任新一軍軍長參與滇西戰役獲青天白日勛章,後曾獲美國二戰銀質自由勛章,有「東方隆美爾」之譽,被打敗的日軍尊稱為戰神,不過沒有收錄在大陸官方紀念網站,故排名靠後。

8、聲震昆侖關的抗日將軍----杜聿明

1904-1981,陝西,抗戰時為國軍陸軍中將

美國總統的抗戰銀質自由勛章

抗戰時曾任國民黨六大候補中央執行委員,1942年底擔任第五集團軍總司令

1939年時任第五軍軍長的杜聿明指揮的昆侖關戰役是中國軍隊對日軍攻堅作戰的首次重大勝利,大陸官方媒體收錄為抗日名將時稱為「聲震昆侖關的抗日將軍」,曾榮獲美國總統的抗戰銀質自由勛章,不過令奇怪的是,杜聿明的青天白日勛章竟然是因為內戰而獲得的,與抗戰無關。

第三節:佟麟閣、趙登禹、蔡廷鍇

佟麟閣和趙登禹戰死疆場,都得到國軍的追晉,蔡廷鍇曾獲抗戰青天白日勛章,三人都被大陸CCTV抗日英雄譜和人民網紀念抗戰勝利六十周年收錄為抗日名將;

9、抗戰中最早捐軀疆場的副軍長----佟麟閣

1892-1937,河北,追晉為國軍陸軍上將(生前為中將)

抗戰中曾任第二十九軍中將副軍長

10、抗日愛國將領----趙登禹

1898-1937,山東,追晉為國軍陸軍上將(生前為中將)

抗戰中曾任第二十九軍第一三三師師長

毛澤東曾稱南宛犧牲的佟麟閣和趙登禹是「給了全中國人以崇高偉大的模範」。

11、淞滬戰役的民族英雄----蔡廷鍇

1892-1968,廣東,抗戰時為國軍陸軍中將(內戰時晉升為上將)

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勛章

抗戰時期任第十六集團軍總司令,第二十六集團軍總司令

1932年時任第十九路軍軍長兼副總指揮的蔡廷鍇協同蔣光鼐指揮一二八淞滬戰役功勛卓著而獲青天白日勛章,被海內外譽為「抗日名將」、「民族英雄」。

第四節:馮玉祥、宋哲元、馬佔山、李家鈺、饒國華、王銘章、蔣光鼐、鄭洞國

(排名按照軍銜、軍職從高到低)

馮玉祥、蔣光鼐、馬佔山、鄭洞國被大陸CCTV抗日英雄譜收錄為抗日名將

宋哲元、李家鈺、饒國華、王銘章都被大陸人民網紀念抗戰勝利六十周年收錄為抗日名將

生還的都曾獲得國民政府青天白日勛章,犧牲的都得到追晉

12、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總司令----馮玉祥

1882-1948輪船失火遇難,安徽,抗戰時為國軍陸軍一級上將

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勛章,美國總統二戰銀質自由勛章,國民政府首批抗戰勝利勛章

抗戰時期曾任國民黨五、六屆中常委,國民政府委員兼內政部長,軍委副委員長,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總司令,第三、六戰區司令長官

1933年5月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被推舉為總司令,指揮所部將日軍驅逐出察哈爾省,1937年淞滬會戰初期的最高指揮官。

13、指揮喜峰口大捷的抗日名將----宋哲元

1885-1940,山東,追晉國軍陸軍一級上將

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勛章

對日作戰時期曾任國民黨五大中央監察委員,軍委委員,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一集團軍總司令,河北省主席

夫人常淑青,子宋華玉,女宋景昭,宋景憲,宋景文,宋景蘊,宋景雲,宋景孚

按:1935年時任第二十九軍軍長的宋哲元指揮的喜峰口大捷被稱為是九一八以來中國抗日戰爭史上的首次勝利,因此而獲得青天白日勛章。

14、打響武裝抗日第一槍的民族英雄----馬佔山

1885-1950,吉林(祖籍河北),國民黨曾決議以陸軍上將待遇(未授銜)

後曾獲抗戰青天白日勛章和首批抗戰勝利勛章

對日作戰時期曾任國民黨六大中央候補委員,軍委委員,第十二戰區副司令長官,東北挺進軍司令

1931年11月時任黑龍江省代理主席兼軍事總指揮的馬佔山奉張學良之令指揮的嫩江橋抗戰被稱為是打響武裝抗日第一槍,嫩江橋抗戰也被民間稱為是九一八事變以來日軍首次受到的重挫,毛澤東稱之為民族英雄,中共稱之為「打響武裝抗日第一槍的愛國將軍」。

15、抗戰中犧牲的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

1892-1944犧牲,四川,追晉陸軍上將(生前為中將)

抗戰時期曾任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

引用汶川地震時激昂的一句話「川人從未負國,國人怎可負川」,抗戰64萬傷亡川軍將士約為全國的五分之一,李家鈺是其中最高級別的軍人,也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犧牲的兩名最高將領之一(另一名是張自忠)。

16、不驅逐倭寇,誓不還鄉----饒國華

1894-1937,四川,追晉為陸軍上將(生前為中將)

抗戰時曾任第二十一軍一四五師師長

17、誓與孤城共存亡----王銘章

1893-1938,四川,追晉為陸軍上將(生前為中將)

抗戰時曾任第四十一軍一二二師師長

18、淞滬抗戰的總指揮----蔣光鼐

1887-1967,廣東,抗戰時為國軍陸軍中將

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勛章,國民政府首批抗戰勝利勛章

對日作戰中曾任國民黨六大中央監察委員,第十九路軍總指揮,第七戰區副司令長官

1932年時任第十九路軍總指揮的蔣光鼐指揮淞滬抗戰而獲得抗戰青天白日勛章,後曾獲首批抗戰勝利勛章,中共亦收錄於抗戰名將譜上稱之為「淞滬抗戰的總指揮」,也是一名國共雙方公認的抗日名將。

19、名震緬北的抗日將領----鄭洞國

1903-1990,湖南,抗戰時為國軍陸軍中將

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勛章

抗戰時曾任中國駐印軍副總指揮,新1軍軍長

第五節:郝夢齡、張發奎、孫元良

郝夢齡犧牲後被國軍追晉,被大陸CCTV抗戰紀念館收錄為抗日名將

張發奎、孫元良曾獲抗戰青天白日勛章,被大陸人民網登載新聞時冠以「抗日名將」稱號

20、抗戰殉國第一將----郝夢齡

1898-1937,河北,追晉為陸軍上將(生前為中將)

抗戰時曾任第九軍軍長

郝夢齡是抗戰殉國的第一名軍長

21、北伐名將兼抗日名將----張發奎

1896-1980,廣東,抗戰時為國軍陸軍中將加上將銜(抗戰結束時晉升二級上將)

曾獲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勛章,美國二戰金質自由勛章,國民政府首批抗戰勝利勛章

北伐戰爭時期曾任軍委委員,「鐵軍」第四軍軍長,第一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

抗戰時期曾任國民黨五、六屆中央監察委員,第四戰區司令長官

按:張發奎被民間稱為軍事家,愛國將領.作為北伐戰爭中的鐵軍軍長,被稱為北伐名將;曾獲抗戰青天白日勛章,美國二戰金質自由勛章,首批抗戰勝利勛章,成為著名的抗日名將,不過沒有收錄在大陸官方紀念網站,故排名靠後。

國共兩次合作時期同時擔任過北伐軍和抗戰高級指揮官的國軍將領有蔣介石、馮玉祥、程潛、何應欽、李宗仁、張發奎和參謀次長白崇禧七名,不過只有張發奎被中共官媒稱為北伐名將兼抗日名將。

22、抗戰飛將軍----孫元良

1904-2007,四川(原籍浙江),抗戰時為國軍陸軍中將

曾獲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勛章,國民政府首批抗戰勝利勛章

抗戰時期曾任第二十八集團軍副總司令兼二十九軍軍長

1944年時任第二十八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二十九軍軍長的孫元良將日軍趕出距重慶一百餘公里的貴州獨山,解陪都之危,獲抗戰青天白日勛章,不過沒有收錄在大陸官方紀念網站,故排名靠後。

由於標題是國共雙方公認的抗日名將,故還有很多抗日名將沒有收錄,如大陸民間和國軍都評價很高的王耀武(曾獲青天白日勛章,美國二戰金質自由勛章,首批抗戰勝利勛章,且常常位居民間排行榜前十名),最後,把曾榮獲過三個勛章的國軍將領資料整理如下:

一、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勛章、美國總統二戰金質自由勛章、國民政府首批抗戰勝利勛章三大最高抗戰勛章獲得者:

顧祝同、李宗仁、閻錫山、何應欽、張發奎、薛岳、劉峙、衛立煌、余漢謀、孫蔚如、湯恩伯、王耀武、蕭毅肅、胡宗南、

二、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勛章、美國總統二戰銀質自由勛章、國民政府首批抗戰勝利勛章三大抗戰勛章獲得者:

程潛、馮玉祥、張治中、徐永昌、黃琪翔、白崇禧、蔣鼎文、關麟征、何成浚、

三、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勛章、美國總統二戰金質自由勛章兩大最高抗戰勛章獲得者:

李品仙、孫連仲、廖耀湘、俞大維、陳誠、俞飛鵬

四、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勛章、美國總統二戰銀質自由勛章兩大抗戰勛章獲得者:

李玉堂、孫立人、商震、胡濂、王凌雲、周福成

五、美國總統二戰金質自由勛章獲得者:盧漢、楊森、何浩若

在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在紀念為中華民族自由而做出貢獻的共產黨先輩之時,僅以此文也紀念同樣為中華民族自由而做出貢獻的國軍將領。

⑷ 日軍在各戰區的最高指揮官是誰

一、華北地區約30萬人,隸屬於華北方面軍,司令部駐北平,歷任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杉山元大將、多田峻中將、岡村寧次大將、下村定大將和根本博中將;

二、華中地區約35萬人,隸屬於第六方面軍,司令部駐武漢,司令官:岡部直三郎大將;

三、華東地區約34萬人,包括駐南京的第6軍,司令官:十川次郎中將,駐上海的第13軍司令官:松井太久郎中將,各軍均附有陸軍航空兵部隊;

四、駐台灣地區兵力約17萬人,屬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將;

五、關東軍序列:司令部駐長春,司令官植天謙吉大將,轄1、2、4、12師團,獨立混成第一旅團、獨立混成第十一旅團等)

六、駐華日軍最高指揮官為「支那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大將,總司令部設南京。以上駐華和駐台、越的日軍總兵力約計119萬人。



(4)抗日戰爭聊城指揮官擴展閱讀

一、1937年8月13日中華民國則派出中央軍精銳和大批內地省份部隊合計70萬人,與日軍血戰三個月之久,粉碎其「三月亡華」之戰略,此即為淞滬會戰。指揮淞滬會戰的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先是馮玉祥,後蔣介石親自兼任。8月14日,《國民政府自衛抗戰聲明書》正式發表,這是中國從局部抗戰向全面抗戰轉變的重要標志。

二、1937年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布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隨後主力在朱德、彭德懷率領下相繼挺進華北抗日前線。1937年9月中旬,太原會戰爆發,在第二戰區司令官閻錫山領導下,八路軍第115師取得了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等戰役的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三、1938年8月至10月的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的會戰,10月25日,湖北重鎮武漢三鎮相繼陷落。中國國民政府的作戰中心遷往重慶繼續抵抗。蘇聯空軍志願隊參加了保衛武漢的空戰。在歷時4個多月的武漢會戰中,中國軍隊傷亡40萬人,中國軍民以巨大的犧牲迎來了戰爭的戰略相持階段。

四、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在緬北、滇西也開始反攻作戰。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在緬北、滇西也開始反攻作戰。1945年8月21日,奉侵華派遣軍司令岡村寧茨之命令,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交出了在華兵力部署圖,接受了令其陸、海、空三軍繳械投降命令備忘錄。

⑸ 抗日戰爭有哪些大型會戰,指揮官分別是誰

淞滬會戰: 日軍將領:松井石根大將 國軍將領: 先由馮玉祥,後期由蔣介石
上高戰役回: 十一軍答司令官園部和一郎 薛岳【殺敵最多中國將領】
南京保衛戰: 白傳義則大將 唐生智
徐州會戰: 畑俊六 寺內壽一 李忠仁
武漢會戰: 華中派譴軍司令畑俊六 蔣介石 陳誠
長沙會戰: 阿南惟幾 薛岳
昆侖關會戰: 中村正雄 白崇禧
百團大戰: 岡村寧次 彭德懷

⑹ 聊城抗戰時犧牲的國民黨縣長是誰

1、張自忠1891年出生,山東臨清縣人。1911年入天津政法學堂,後轉濟南政法專門學校就讀。1913年投筆從戎,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五戰區第三十三集團軍上將銜中將總司令,1940年5月16日在湖北宜城南瓜店陣亡,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舉行國葬,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2、李家鈺1891年出生,四川蒲江人,早年畢業於四川陸軍軍官學校,抗日戰爭中任第一戰區第三十六集團軍中將總司令,1944年5月21日,在河南陝縣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3、郝夢齡1898年出生,河北藁城縣人,先後入陸軍軍官學校,保定軍官學校學校。抗日戰爭時任衛立煌部中央兵團中將前線總指揮,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線作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4、唐淮源1882年出生,雲南江川人。雲南將武堂畢業,抗日戰爭中任第二戰區第三軍中將軍長,1941年5月12日在中條山戰役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

5、陳安寶1891年出生,浙江黃岩人,保定軍校畢業,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九戰區第三十二集團軍第二十九軍中將軍長,1939年五月,在江西反攻南昌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6、王甲本1901年出生,遇難富源人,畢業於陸軍大學軍官班,抗人戰爭中時任第九戰區第十九集團軍第七十九軍軍長,1944年九月七日,在湖南東安山口鋪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7、武士敏1892年出生,河北懷安人,早年入天津北洋政法專門學校學習,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二戰區第十四集團軍第九十八軍中將軍長,1941年九月二十九日,在山西沁水犧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將他的烈士墓重新安放在太行太岳烈士陵園。

8、馮安邦1894年出生,山東無木隸人,第四十二軍軍長,1938年十一月三日,在大別山戰役中,轉戰襄陽被日機炸傷後犧牲,國民政府按上將陣亡撫恤。

9、佟麟閣1891年出生,河北高陽人,1911年投筆從戎,曾代理察哈爾省主席兼任抗日同盟第一軍長,抗日戰爭爆發時任第二十九軍中將副軍長,1937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北平戰役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10、吳克仁1894年出生,吉林吉安人,保定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爭中任第六十七軍中將軍長,1937年十一月九日,在上海會戰中犧牲。

11、趙登寓1898年出生,山東菏澤人,抗日戰爭爆發時任第二十九軍第一三三師中將師長,1937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北平戰役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12、黃梅興1904年出生,廣東梅縣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二抗日少將旅長,1937年八月十三日在上海會戰中開始的頭一天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13、蔡炳興安徽合肥人,黃埔軍校畢業畢業,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一一0旅少將旅長,1937年八月二十六日在上海羅店戰役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14、張本禹1889年出生,安徽人,抗日戰爭中時任第十三軍四師十二旅少將副旅長,1937年八月十二日在北平南店口作戰犧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15、梁鑒堂1897年出生,河北蠢縣人。1920年東渡抗日學習,抗日戰爭中爆發時任第三十三軍第六十九師二0三旅少將旅長,1937年九月二十九日在山西作戰犧牲。

16、姜玉貞1893年出生,山東菏澤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三十四軍第六十六師一九六旅少將旅長,1937年十月十一日在山西原平作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17、楊傑1896年出生,河北容城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一旅少將旅長,1937年十月十一日晚在上海北岸與抗日作戰中犧牲

18、劉家麒1894年出生,湖北武昌人,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五十四師少將師長,1937年十月一十六日在山西作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19、鄭廷珍1893年出生,河南人,抗日戰爭中時任獨立第五旅少將旅長,1937年十月十六日在山西南懷化東作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20、龐漢木貞1901年出生,廣西靖縣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南寧分校畢業,抗日戰爭爆發時任第七軍一七-0師五一0旅少將旅長,1937年在上海戰役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21、秦霖1900年出生,廣西桂林人,廣西陸軍講武堂畢業,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七軍一七一師五一一旅少將旅長,1937年十月二十三日在上海戰役做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空軍中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22、官惠民1906出生,廣東曲江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抗日戰爭爆發時任第九十師二七0旅少將旅長,1937年十月二十八日在上海戰役中犧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23、劉眉生1905年出生,貴州遵義人,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五一0團長,在1937年十月二十八日在山西作戰做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少將。

24、吳繼光1904年出生,安徽人,黃埔軍校第二期畢業,抗日戰爭時任陸軍第五十八師一七四旅少將旅長,1937年十一月十一日在上海戰役中犧牲。

25、夏國璋1896年出生,廣西容縣人,保定軍校畢業,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三戰區二十一集團軍第七軍一七五師少將副師長,193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浙江吳興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26、饒國華1984年出生,四川資陽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二十一軍第一四五師中將師長,1937年十一月三十日在廣德作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27、蕭山令1892年出生,湖南益陽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爭時任憲兵副司令兼任南京警備司令,1937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南京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28、朱赤1900年出生,江西修水人,黃埔軍校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八十八師二六二旅少將旅長,1937年十二月十二日他與全旅官兵在南京雨花台全部犧牲。

29、高致嵩1898年出生,廣西人,黃埔第三期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八十八師二抗日旅少將旅長,1937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南京雨花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30、姚中英1989年出生,廣西平遠人,抗日戰爭時任第八十三軍一五六少將參謀長,1937年在南京太平門犧牲。

31、李蘭池1899年出生,遼寧錦西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五十七軍一一二師少將副師長,1937年在南京保衛戰中犧牲。

32、易安華1900年出生,江西宜春人,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五軍第八十七師五九旅少將旅長,1937年在南京保衛戰中犧牲。

33、司徒非廣東省人,保定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一六0師少將參謀長,1937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南京保衛戰中犧牲

34、劉震東1893年出生,山東人,東北講武堂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五戰區第二路游記司令,1938年二月二十三日在茴縣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35、王銘章1893年出生,四川新都人,四川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四十一軍一二二中將師長,1938年三月十七日在騰縣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毛澤東等聯名贈輓聯

2007-5-14 21:13 回復
36、范廷蘭1903年出生,河南溫縣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一戰區游戲第四縱隊少將總隊長,1938年三月八日在河南修武縣犧牲

37、楊懷1897年出生,四川人,抗日戰爭時任第十集團軍第六0師一八0旅三五九團上校團長,1938年四月五在靠近安徽省的戴埠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少將

38、劉桂五1902年出生,曾任張學良騎兵第六師師長,在西安事變中因為捉蔣有功張晉升為少將,1938年四月二十二日在內蒙古武川縣犧牲,追認為陸軍中將,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39、陳鍾書1891年出生,雲南安寧人,雲南講武堂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六十軍一八三師抗日二旅少將旅長,1938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台兒庄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40、扈先梅1895年出生,河南安陽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一0二師三0六旅少將旅長,在台兒庄戰役中犧牲。

41、周元1894年出生,廣西明江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二十一集團軍總預備隊第一七一師少將副師長,1938年五月9日在徐州會戰中犧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烈士。

42、李必蕃1892年出生,湖南嘉禾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一戰區第二十三師少將副師長,1938年五月十四日在山東菏澤縣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43、楊家騮1904年出生,貴州荔波人,抗日戰爭時任第六十師一八0旅三六0團上校團長,1939年二月在江西麒麟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少將。

44、范築先1881年出生,山東館陶人,抗日戰爭時任山東省第六區保安司令兼任第六區督察員,1938年十一月五日在山東聊城作戰犧牲

45、徐積璋1906年出生,陝西襄汾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二0五旅少將旅長,1938年十一月十五日在山西溫喜縣犧牲

46、李國良1896年出生,湖南長沙人,抗日戰爭時任陸軍軍訓部中將輜重兵監,1939年三月七日在重慶因為防空洞中彈塌陷犧牲。

47、張胥行浙江杭州人,保定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一戰區中將副參謀長,1939年在陝西西安因為防空洞中彈塌陷犧牲

48、王禹九1902年出生,浙江黃岩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七十九軍少將參謀長,1939年三月二十七日在江西高安犧牲,後追認革命烈士

49、唐聚五1898年出生,吉林雙城人,抗日戰爭時任東北游記隊少將總司令1939年五月十六日在河北平台山犧牲

50、馬玉仁1875年出生,江蘇鹽城人,抗日戰爭時任蘇魯戰區第一路游記司令1940年一月三日在江蘇望鄉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51、鍾毅1901年出生,廣西人,抗日戰爭時任第十一集團軍第八十四軍第一七三師中將師長,1940年五月九日在河南巷台犧牲

52、燕鼎九1894年出生,河南新蔡人黃埔軍校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一戰區游擊挺進軍第二十二縱隊副司令,1941年一月二十八日被俘,壯烈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少將。

53、張雅韻四川成都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七十二軍新編第十五師四十四團團長1941年三月二十四日在江西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少將

54、蔣志英1902年出生,浙江人,黃埔軍校潮洲分校畢業,抗日戰爭時任浙江台州少將守備司令1941年四月十九日在浙江海門犧牲。

55、謝晉元1905年出生,廣西蕉嶺人,黃埔第四期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八十八師五二四團團副1941年四月二十四日在上海被漢奸殺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他重新修墳墓

56、王竣1902年出生,陝西蒲城人,黃埔三期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一戰區第八十軍新編二十七師少將師長,1941年五月九日在山西台寨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57、梁希賢1898年出生,陝西同官人,黃埔第期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一戰區八十軍新編二十七師少將副市長,1941年在山西作戰投河自盡

58、陳文木已1904年出生,福建莆田人,黃埔五期,抗日戰爭時任第一戰區八十軍新編二十七師少將參謀長,在1941年五月九日陝西台寨犧牲

59、寸性奇1895年出生雲南騰沖人,雲南講武堂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三軍第十二師少將師長,1941年五月十三日在山西毛家灣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60、陳忠柱1906年出生江蘇建湖人,黃埔六期畢業,抗日戰爭中時任魯蘇皖游擊第四縱隊少將司令1941年七月一日在江蘇武家澤陣亡

61、金崇印1890年出生,河北通縣人,時任第十七軍少將參謀長,1941年七月十六日被俘後被殺害

62、石作衡1905年出生,山西渾源人,抗人戰爭時任第四十三軍七十師少將師長,1941年在山西絳縣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中將

63、賴傳湘1904年出生,江西南康人,黃埔軍校畢業,抗人戰爭時任第一九0師少將副師長,1940年九月二十四號在長沙第二次會戰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64、李翰卿1895年出生,河南濮陽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五十試少將步兵指揮官,1941年九月二十七號在長沙第二次會戰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65、朱世勤1904年出生,山東單縣人,抗日戰爭時任暫編第三十師少將師長,1942年抗日抗日在山東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66、戴安瀾1904年出生,安徽無縣人,黃埔一期畢業,1942年時任中國遠征軍第五軍第二00師少將師長,1942年五月二十六日在緬甸北部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舉行國葬,後中華人民共和國追認為烈士

67、王風山1904年出生,山西五台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二戰區第四十三軍暫編第四十五師少將師長,1942年六月二十八日在山西萬泉犧牲

68、胡義賓1907年出生,江西興國人,黃埔三期畢業抗日時任中國遠征軍第五軍九十六師少將副師長,1942年七月在緬甸犧牲

69、周復1901年出生,江西臨川人,黃埔軍校畢業抗日戰爭時任蘇魯戰區中將政治部主任,1943年二月二十一日在山東西南城頂山犧牲

70、彭士量1904年出生,湖南瀏陽人,黃埔四期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七十三軍暫編第五師少將師長,1943年十一月十五日在湖南石門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71、許國璋1898年出生,四川成都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二十九集團軍第四十四軍一五0師少將師長,1943年十月二十一日在常德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72、孫明瑾1905年出生,江蘇宿遷人,時任第九戰區第十軍預備第十師少將師長,1943年十二月一日在常德趙家橋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73、盧廣偉1903年出生,遼寧風城人抗日戰爭時任騎兵第八師少將副師長,1944年五月五日在安徽蒙城犧牲

74、王劍岳1906年出生,湖南人,黃埔軍校畢業,抗日時任第五十七軍第八師少將副師長,1944年六月十日在河南犧牲

75、陳濟恆1893年出生,廣西人,抗日戰爭時任桂林城防司令部參謀長1944年十一月十日在桂林戰役中以手槍自殺,壯烈殉國,追認為陸軍中將,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76、史蔚香復1891年出生,江蘇粟陽人,抗日戰爭時任廣西少將高級參謀,1944年在廣西被俘後慷慨就義

77、齊學啟1903年出生,湖南寧鄉人,1923年清華大學畢業後於美國軍校就讀,抗日戰爭時任中國遠征軍第三十八師少將副師長,1942年四月二十三日在緬甸被俘,1945年被殺害

78、高志航1908年出生,遼寧通化人,中央航空學校高級班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空軍驅逐司令兼任第四大隊隊張,1937年十月二十一日在河南周家口機場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空軍少將

79、張數楨第七十哦師四一六團團長,1937年八月二十二日在河北犧牲,政府追認為陸軍少將

80、尉遲鳳崗第十一旅少將副旅長,1937年在保定犧牲

81、雷忠國民革命軍皖北軍事聯絡委員兼任游擊副總指揮1938年九十哦十八日在安徽犧牲

82、吳國璋第七十五師副師長,1937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在浙江湖州犧牲

83、龐泰峰第二十二旅少將副旅長,1937年十月十二日在河北犧牲

84、趙錫章第二一五旅旅長,1938年二月二十一日在晉西犧牲追認陸軍中將

85、方叔洪第一一四師中將師長,1938年在山東馮家場犧牲

86、薩師俊中山艦長,1938年十月二十四日在金口犧牲,追認海軍上校

87、毛岱鈞第九預備師三十五團團長,1938年九月二日在江西朱家山犧牲,追認陸軍少將

88、胡文臣第三十三師游擊第三團團長,1938年冬在江蘇宿遷犧牲,追認陸軍少將

89、趙渭冰陸軍第一二三師參謀長,1938年三月十七日在山東騰縣犧牲,追認陸軍少將

90、鄒慕陶一二師參謀長1938年三月十七日在山東騰縣犧牲。

91、黃啟東,第二十三師少將參謀長,1938年五月十四日在山東菏澤犧牲

92、林英燦一五二師少將副師長,1939年一月十三日在廣東清遠縣犧牲

93、鄭做民第二軍中將副軍長,1940年二月三日在廣西昆侖關犧牲

94、張敬第三十三集團軍少將參謀,1940年五月十六認真湖北南瓜店犧牲

95、劉世焱暫編第八師團長,1941年九月在河南東流犧牲,追認陸軍少將

96、朱實夫新編三師少將副師長,1941年十一日十三日在甘肅犧牲

97、呂旋蒙三十一軍少將參謀長,1944年十一月十三日在桂林犧牲

98、胡厚基一七0師副師長,1944年十一月在桂林犧牲

99、陳紹堂一0四師步兵指揮官,1944年五月二十一在河南秦家嶺犧牲

100、周鼎銘三十六集團軍副官處長,1944年五月二十一在河南秦家嶺犧牲

⑺ 抗戰時期,山東出了什麼英雄人物

左寶貴(1837-1894),山東費縣地方村(今屬平邑)人,回族,著名愛國將領,民族英雄。

左氏一族,世居齊河,清乾隆年間遷入費縣地方鎮,靠租種土地和做小買賣維持生計。左寶貴兄弟3人,父母早亡,他帶領兩個弟弟流浪江南,靠擺地攤補鞋度日。

1856年,左寶貴攜帶兩個弟弟應募從軍,編入江南軍營,開始了戎馬生涯。他隨清兵轉戰大江南北,在戰斗中屢立戰功,受到重用,累升千總,都司、游擊、參將、總兵、記名提督,成為清廷高級軍官,鄉人稱他「左軍門」。

左寶貴為人「貴不忘本,富而好施」。他當總兵後曾回家省親,在村外下馬徒步行走。當村中老人按制喊他「左大人」時,他連忙制止,說:「在家是鄉鄰,老人面前我是小輩,還是叫我小名左盒吧!」

左寶貴當官後在費縣城東北買地建宅一處,即「左家王莊」。又在城裡建城宅一處(死後更建為宮保第)。左寶貴是回族人,他屢次捐資修復地方村清真寺,前後計有700兩銀子。東北、江南等地清真寺也得到他熱情捐助,受到父老鄉親贊揚。

左寶貴出身貧困,使他深切體會到老百姓苦處。他駐軍一處,即能為百姓興利一方。光緒元年以後駐兵沈陽,在當地設棲流所,建育嬰堂,辦牛痘局、字紙局,捐助受災民眾。他還關心民間教育事業,曾在營口海神廟、沈陽練公所南北寺等地設立義學,勸誡孩子入學認字。他在練軍講武之暇,常「輕裘緩帶,親臨學校對學生進行考課,溫文爾雅有儒士之風」,至今當地傳為佳話。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政府調集左寶貴等五路大軍增援朝鮮,反擊日本侵略軍。統帥葉志超貪生怕死,不聽左寶貴等人勸告,致使清兵坐失良機,平壤城陷入日軍重重包圍。9月12日,葉志超召集眾將, 提出棄城逃跑的主張,左寶貴拍案而起,憤怒地說:「誰怕死自己走,我誓與平壤城共存亡!」並當眾把企圖逃跑的士兵斬首示眾。葉志超不得不放棄逃跑打算,內心卻對左寶貴懷恨不已,派他防守平壤城東北及北面的牡丹台、玄武門一線。這里位置重要,是敵人重點進攻地。14日,日軍以猛烈的炮火轟擊城北門,左寶貴鎮靜自若,站在城門樓上指揮火炮還擊。自晨至午,打退日軍數十次進攻,敵屍體狼藉,不能越雷池一步。下午,日軍兵力大增,猛攻制高點牡丹台。守軍彈葯不足,向統帥葉志超求援,竟遭到拒絕。危急之際,左寶貴親自去找葉志超,要求給以援助,葉志超連連冷笑,詭稱無兵支援,竟然見死不救。左寶貴見葉志超不顧大局,慷慨激昂地說:「大敵當前,應同仇敵愾,寶貴食君祿,盡君事,誓與日軍決一死戰!」憤恨回到陣地,同敵浴血奮戰。由於彈葯不足,人員傷亡,牡丹台終於失守,玄武門暴露在敵人火力之下。左寶貴見情勢危急,下定了與平壤城共存亡的決心。他兩眼閃著怒火,穿上清廷賞賜的黃馬褂,頭戴雙眼花翎,站立玄武門城頭,激勵官兵奮勇殺敵。日軍軍官在望遠鏡中察知他是高級指揮官,令炮兵瞄準射擊,連串的炮彈在他身邊爆炸,部將見主帥處境危險,勸他下樓暫避,被他斥責。眾親兵強挽他下城,他又奮力掙脫,復立城頭。這時垛口炮手犧牲,左寶貴趕上前,親燃大炮,連向敵人射榴彈30發。親兵見主帥臨危不懼,均奮力抗敵,捨生忘死。忽然一塊彈片穿入左寶貴右肋,立時鮮血染紅戰袍。他依然屹立城頭督戰,繼又胸中一彈,喉中一彈,終於傷重倒地,壯烈殉國。身居內城挾妓作樂的葉志超聞聽左寶貴戰死,平壤北門陷落,急忙下令撤出城外,連夜逃跑回國。

左寶貴是甲午戰爭中清軍高級將領血戰沙場,壯烈殉國的第一人。左寶貴犧牲後,9月23日,清廷明降諭旨,准照提督陣亡例從優議恤,任內一切處分悉予開復,贈太子少保銜,予謚忠壯。
宋哲元(1885-1940),山東樂陵縣人,從軍之後原屬馮玉祥的西北軍。由於他治軍嚴謹,作戰勇敢,被譽為西北軍的「五虎將之一」。

1933年初,侵略成性的日寇又出兵侵佔我山海關,隨即在空軍配合下長驅直入我長城一線,宋哲元得令後立刻率領軍隊,奮勇投入到抗擊日寇的長城戰役。從3月9日到4月13日,二十九軍將士在喜峰口殲敵3000有餘,於是一場時稱「喜峰口血戰大捷」的戰績轟動了全國。

然而日本軍閥們並沒有就此罷休,其侵略行為反而變本加厲。1935年夏秋之交,宋哲元派副軍長秦德純去廬山向蔣介石報告華北局勢,並請示機宜,蔣介石卻說:「務須忍辱負重,委曲求全,以便中央迅速完成國防」。大概是鑒於宋哲元率軍在喜峰口殺敵的的聲威,便硬派他擔任該委員會委員長。使宋哲元及二十九軍陷入了極為難堪的境地。

1937年7月6日,日寇便迫不及待地向蘆溝橋和宛平城發動了進攻。這時二十九軍司令打破蔣介石「不準抵抗」的禁令,打響了全國反擊日寇的可貴的一槍!蘆溝橋抗戰槍聲打響之後,宋哲元將軍便命令師長以上的將領親臨前線指揮、督戰,戰斗之激烈,士氣之高漲,實屬空前。

正當日寇步步向我腹地進攻之時,1938年3月,宋哲元卻被調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失去了直接指揮軍隊的權力,對時局深為憂慮,終日鬱郁不樂,於是年9月突患肝病,病情日漸惡化,於1940年3月回到其夫人常淑青的故鄉四川綿陽療養。將軍在彌留之際,勉勵他的老部屬「努力奮斗,收復失地」!4月5日,宋將軍終因醫治無效溘然長逝,終年54歲。噩耗傳出,舉國悲慟。正如朱、彭兩老帥在輓聯中所說:熱愛祖國「後起大有人在可無憂於九泉」。
趙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東菏澤人。陸軍上將第一三二師師長。幼從師習武,精通拳術、兵器。1914年入馮玉祥部當兵,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副團長、旅長等職。在湖南常德駐防時,曾單身打死一隻下山傷人的猛虎,被人稱為「打虎將軍」。1936年1月,被授予陸軍中將。1938年7月28日於北京南苑壯烈殉國。1938年7月31日,國民政府追贈他為陸軍上將。
自忠(1891—1940)字藎忱,山東臨清市唐元村人。陸軍上將國民革命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1911年考入天津法政學校,次年轉入濟南法政專科學校。1914年,他投筆從戎,入馮玉祥西北軍。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並先後兼任察哈爾省主席、天津市市長。日本人說,他是中國第一位男子漢,他們冠以張自忠「現代關公」和「活關公」的稱號。中國老百姓也美稱他為「活關公」。
1937年11月,張自忠任第五十九軍軍長。第五十九軍原馮玉祥西北軍舊部。他對部眾痛哭誓言:「今日回軍,除共同殺敵報國外,是和大家一同尋找死的地方。」
1938年,張自忠率五十九軍參加了「台兒庄大戰」。1938年3月號稱日寇「鐵軍」的板垣師團一路突進,兵臨魯南軍事要地臨沂城下,以優勢兵力圍攻守軍龐炳勛的第四十軍的5個團。龐部與敵血戰數日,漸感不支。張自忠親自率部出征,一晝夜強行軍180公里以解臨沂之圍。張自忠以攻為守,主動出擊。14日凌晨,張自忠指揮全軍暗渡沂水,向日寇「鐵軍」的精銳第5師團右側背發起攻擊。他抱定拚死的決心,曾致電鹿鍾麟:「戰而死,雖死猶生;不戰而生,雖生亦死。」日本第五師團被迫放棄正面攻城,轉對五十九作戰。雙方展開混戰,五十九軍與日軍短兵相接,往來幾個回合,幾度與形成白刃戰。戰至16日戰區認為五十九軍傷亡過重,建議撤退。但張自忠堅持再打一天一夜。他說:「我軍傷亡很大,敵人傷亡也大。敵我雙方都在苦撐,戰爭的勝利,決定於誰能堅持最後五分鍾。既然同敵人幹上了,我們就要用精神和血肉拚命干一場,不打敗敵人誓不罷休!」16日夜10時,五十九軍向敵發起空前猛烈的攻擊,雷霆萬鈞,大地震顫。拼殺至17日凌晨4時,五十九軍勝利攻克日軍全部主陣地。同日龐炳勛抓住有利戰機,率部猛襲日軍側背,有力地配合了五十九軍的正面攻擊。18日張、龐兩軍從東南西三面夾擊日軍,經過三晝夜戰血戰。日寇「鐵軍」精銳第5師團終被擊潰,殘敵大部竄逃。在山東臨沂戰役中,張、龐兩軍共殲敵4000餘人,張部消滅了3000多人,其中包括第十一聯隊長野裕一郎大佐、年田中佐和一名大隊長。蔣親自致電,嘉勉。有資料說:「日軍以載重汽車運回莒縣屍體約一百餘車。敵在湯頭、葛溝屢次焚化屍體,來不及運回者、就地掩埋者達七八百具。」
從3月14日至19日,五十九軍傷亡4482人,其中軍官傷亡199人,全軍可戰之兵僅有1.3萬人。成建制戰死者有獨立26旅678團第2營,113旅226團第6、第10連,114旅227團第12連。張自忠心情沉重的說:「多年患難的弟兄們為國家犧牲了,這心裡的難過,真比油煎還狠!但我相信,我領導他們走的是一條光明大道,雖死猶榮!軍人報國,此其時也!說不定哪天我張自忠也會犧牲在抗日戰場上,這是一個軍人在國家危難時應盡的責任。」
王耀武,字佐民,1904年生於山東泰安,陸軍中將,是抗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也是山東籍國軍里最著名的,有「三李不如一王」之說,三李,乃李仙洲,李延年,李玉堂也,皆為黃埔一期,國軍高級將領。
王耀武在抗戰中參加了正面戰場很多次大規模會戰,功勛卓著,由師長步步擢升,40歲就成為陸軍四個方面軍之一的指揮官,多次受到政府,軍隊和媒體的嘉獎和贊揚。王為人謙虛謹慎,與士兵同甘共苦,制軍嚴謹,所指揮過的各級部隊都訓練有素,均堪稱國軍精銳。著名的74軍(戰後改編為整編74師)就是在王手中成長為國軍最精銳的部隊,王在戰爭的大部分時間里指揮該軍,將頑強的意志和忠勇精神灌輸給該軍。王耀武所部無論在防禦還是進攻作戰中都能表現出不屈的鬥志和卓越的戰術能力,獲得了「抗日鐵軍」的光榮稱號。到戰爭結束時,王耀武已經完全成長為中國最優秀的將領,擔任了長衡地區的受降長官,此為軍人之無尚榮譽。
王耀武出身貧寒,幼時與母親相依為命,讀過10年私塾,19歲開始做工,先後在天津,上海當工人和店員。在年輕時意識到當時中國必須建立一支強大軍隊才有希望,乃決心考入黃埔,私下苦讀數學物理等近代自然科學,1924年底順利考入黃埔3期。1926年畢業任排長,因東征戰功,不久升任上尉連長。
王所部紀律嚴明,深得上司何應欽,劉峙等賞識,晉升很快。1928年北伐軍經濟南時遭到倭國挑釁,發生濟南慘案,王耀武時任營長,堅請留在城內與李延年團死守,被上級拒絕,含淚而去。
1932年參加第四次圍剿江西紅軍的作戰,任32旅一團團長,實際上輔佐旅長指揮。該旅奉命堅守江西軍事重鎮宜黃鎮,遭到紅軍圍攻24天,蔣介石曾命令該旅撤退,但是王說服旅長堅守,戰後其向蔣介石指出,若撤退必遭紅軍伏擊,切此戰略要地一旦失守,可能全線動搖,再奪取必傷亡慘重,為此開始受到蔣介石賞識,升補充第一旅少將旅長。1933年,王耀武所部擊潰了方誌敏的紅十軍主力,包括尋淮周在內的紅軍多名高級將領陣亡。1936年王升任51師師長。
1937年凇滬會戰爆發,已經在內戰中顯示了指揮才華的王耀武自然被委以重任。奉命防禦吳淞口附近的陣地,阻止倭國從海上登陸。51師不但守住陣地,還巧妙運用夜戰,多次組織夜襲,擊斃兩名日軍聯隊長,王耀武因功擢升中將,當時的媒體多次報道了王耀武所部的事跡,並刊登其照片。
戰後74軍成立,其51師成為該軍主力。
1938年先後在蘭封戰役和萬家嶺大捷中重創日軍,升副軍長。
1939年,蔣在重慶召見了王耀武,給予表揚,並任命其為74軍軍長。是年9月在第一次長沙會戰中,日軍佔領贛北重鎮高安城後,司令部立即投入了74軍,王耀武指揮了反包圍戰,三天就收復該城,獲得上級機關的贊譽。
1941年上高會戰,國軍以三道陣地迎擊日軍,74軍配置在第三線正面,擔任反擊任務,在會戰中首先承受了巨大壓力,不顧重大犧牲守住陣地,為會戰勝利做出關鍵作用,最後發起反功,斃傷敵少將指揮管以下15000人。因此74軍獲得了軍隊最高榮譽「飛虎旗」和「抗日鐵軍」稱號,王耀武本人也獲得了「青天白日」勛章。
此後他還參加了兩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表現出色,1943年的鄂西會戰中,王耀武率部對日軍進行了巧妙的側背攻擊,大勝,升任29集團軍副司令兼74軍軍長。
1943年11月的常德會戰,日軍以7個師團猛功常德,74軍57師堅持16天,彈盡糧絕,被迫撤退,王親率51師發起反擊,激戰6天收復該城,為會戰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因此戰後升任第24集團軍司令。
1945年陸軍進行了改組,總司令部下轄4個方面軍,王耀武年僅40歲就超越很多資深將領擔任了第四方面軍總司令。5月他以方面軍司令身份指揮30萬大軍進行了湘西會戰,當時日軍以6個師團進犯芷江(中美空軍在中國最大的基地,大批轟炸機,運輸機和戰斗機),王在雪峰山地區重創日軍,殲滅28000人,取得大捷。
1945年9月倭國投降後,王擔任長沙衡陽地區受降長官,接受了倭國第20軍司令的指揮刀
李玉堂(1899~1951)字瑤階,廣饒縣大王鎮大王橋村人。

1924年,李玉堂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分配到國民革命軍陸軍一師二團任見習官,因作戰英勇,後連續升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

抗日戰爭爆發後,李玉堂被任命為國民黨陸軍第八軍軍長,駐守江西。1939年,率部在武寧附近的棺材山阻擊日軍,死守陣地,全軍立戰功,國民黨抗戰總部授予李玉堂部「泰山軍」稱號。不久,該部改為第十軍, 李仍任軍長,奉命駐守長沙。

1939年10月~1942年1月,日軍集結兵力,三次進犯長沙,李玉堂率部給予沉重打擊,取得抗戰史上聞名中外的三次長沙大捷。此後,李玉堂先後任第二十七集團軍副總司令、總司令、第十綏靖區司令官、海南防衛副總司令、第一路軍司令官兼三十二軍軍長等職。

駐海南期間,中共通過關系策反李玉堂,李接受共產黨的條件舉行起義。因交通中斷,李玉堂未及時接到中共關於起義的指示,解放軍已佔領海南島,李玉堂即隨國民黨軍隊撤往台灣。後因叛徒出賣,1951年2月5日,李玉堂被國民黨當局殺害於台北碧潭。1983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認李玉堂為革命烈士。
汪雅臣是東北抗日聯軍高級指揮員。1911年生,山東蓬萊縣人。家境貧寒,幼年喪父,隨母親闖關東。「九一八」事變後,他樹旗抗日,組織「雙龍隊」,在五常縣南山密林里與日軍守備隊和森林警察周旋,堅持開展游擊戰。1933年春,雙龍隊被改編為山林隊的第4支隊,任支隊長,率部連續攻打了金馬川、向陽山等敵人重要據點20餘處。到1933年底,第4支隊發展壯大到200多人。開辟了五常抗日游擊區。1934年,被推舉為各抗日隊伍聯合成立的反「滿」抗日救國義勇軍首領,在五常南山群峰之首的九十五頂子山建立根據地,頻頻出擊,有力推動了五常一帶抗日斗爭的發展。 在斗爭實踐中,他逐漸地感到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人民堅持抗日斗爭,打敗日本侵略者。1935年春,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初春,所部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8軍,任軍長。同年9月,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10軍,仍任軍長。此後,他率部轉戰五常、舒蘭、榆樹等地,沉重打擊日軍的囂張氣焰。他還積極配合兄弟部隊作戰,曾受到抗聯第2路軍總指揮周保中的贊揚。1939年以後,由於日偽軍實行「並屯」政策和不斷「討伐」,第10軍的密營被日軍破壞,部隊失去了根據地,抗戰遇到了難以想像的困難。在艱苦鬥爭的歲月里,他以身作則,和戰士同甘共苦。部隊斷糧,他和戰士一樣以野菜、樹皮充飢,堅持抗日戰爭。1941年1月29日,在蛤蜊河子突圍戰斗中身負重傷,壯烈殉國,年僅30歲。 1955年4月5日,哈爾濱市人民政府暨各界群眾以沉痛的心情公祭汪雅臣,對他的光輝業績和崇高品質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贊揚。他的遺骨被安葬在哈爾濱烈士陵園。
馬立訓是八路軍著名的爆破英雄。抗日戰爭中,他共參加40餘次戰斗,完成爆破突擊任務20餘次。他苦練殺敵本領,不斷革新爆破技術,採用偷爆、飛爆、空爆、連環爆等爆破
方式,炸死日偽軍500餘人,被譽為「爆破大王」。

馬立訓,1920年生,山東淄川人,家境貧寒,12歲就到煤窯當小苦工,不久被招募入國民黨軍當兵。1940年4月被解放,參加了八路軍。在革命隊伍里,迅速成長為一名共產主義戰士,194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戰士、班長、排長。他作戰勇敢,機智頑強,屢立戰功。1941年春,他協助戰友炸毀萊蕪吳家窪據點,炸死漢奸30餘人。1942年7月,在攻打岳家村日偽軍據點戰斗中,他和戰友總結爆破經驗,利用軍毯紮成炸葯包,用手榴彈引爆,炸掉據點,全殲守軍。同年8月,在山東泗水縣孫徐戰斗中,連續炸毀日偽軍4座碉堡,炸死日偽軍60餘人。1943年11月,在攻打魯南柱子村戰斗中,執行偷襲爆破任務,當接近日偽軍炮樓時被敵發現,他隱蔽在壕溝內,用軍帽示形,吸引敵機槍火力,迂迴近敵,炸塌守軍圩牆和炮樓,為部隊開辟了進攻通路。1944年5月,在攻打山東平邑縣龐庄日軍據點戰斗中,他炸開第一道障礙後,利用有利地形,又主動炸開據點門樓,部隊得以迅速通過突破口向縱深發展。在魯南天井汪圍殲日偽軍的戰斗中,部隊被一座10米高的四層碉堡的密集火力壓制,他奮勇沖上去,炸毀碉堡,為部隊進攻掃除了障礙。當年7月,他出席山東軍區英雄模範大會,被評為八路軍山東軍區「特等戰斗英雄」。1945年3月,在沙溝崖戰斗中,由於國民黨頑固派軍隊構築的炮樓在斜坡上,難以實施爆破,他用木棍綁扎三角架,逼近炮樓,將炸葯包送至炮樓半腰,冒著守軍機槍的掃射,緊緊撐住木架,直至即將爆炸的瞬間才轉身隱蔽,一舉炸毀炮樓。

同年8月3日,在山東滕縣閻村戰斗中,他帶領突擊班執行爆破任務時犧牲。9月,八路軍魯南軍區命名他所在排為「馬立訓排」,滕縣閻村為「立訓村」,並在部隊開展了「馬立訓式的爆破運動」。
洪振海,又名洪衍行,1910年生,山東滕縣人。自幼隨父親在棗庄路礦謀生,因生活所迫經常與火車打交道,練就了飛登火車的本領,人稱「飛毛腿」。抗日戰爭時期,洪振海在黨的領導下,發動棗庄路礦工人組建了一支活躍在山東魯南的棗庄、臨城和微山湖一帶,威名遠揚的人民抗日武裝——魯南鐵道大隊即鐵道游擊隊,他是第一任大隊長。
1938年3月18日,棗庄被日軍佔領。洪振海和王志勝、劉景松一齊奔向嶧縣人民抗日武裝駐地墓山,正式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蘇魯人民抗日義勇總隊。同年11月,按照上級「迅速建立抗日武裝」的指示,他發動路礦工人建立了一支數十人的秘密抗日武裝——棗庄鐵道隊。這支精悍的隊伍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烽火歲月里不斷發展壯大,到1940年上半年,棗庄鐵道隊已發展為上百人的抗日游擊隊,經上級批准,改名為八路軍魯南鐵道大隊,洪振海任大隊長,同時上級派來政委加強領導。
在洪振海等領導下,魯南鐵道大隊活躍在千里鐵道線上,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他們扒鐵軌、炸橋梁,撞火車、截物資,殺鬼子、懲漢奸,護群眾、保家鄉。魯南鐵道大隊越戰越勇、越戰越強,成為一支威名遠揚、威震敵膽的抗日英雄部隊。他們的英雄事跡多次在抗日根據地的《大眾日報》和《魯南時報》上刊登。著名長篇小說《鐵道游擊隊》,就是以魯南鐵道大隊的英雄事跡為素材創作的,小說中的劉洪大隊長,就是以洪振海和他的繼任者劉金山為原型塑造的。
1941年12月的一個風雪之夜,數百名日偽軍對魯南鐵道大隊進行偷襲、「掃盪」,洪振海率部與敵人激戰,不幸中彈,壯烈犧牲。此時,中共魯南鐵道大隊黨支部已通過了洪振海的入黨申請。洪振海犧牲後,魯南軍區政治部追認洪振海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馬耀南,1902年7月出生在山東省長山縣(現淄博市周村區)北旺庄,他7歲上私塾讀書,後來進入新式學堂周村高等小學學習。192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考入濟南省立第一中學,1924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學。這時,他信仰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參加了國民黨。193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獲得學士學位。
1930年,馬耀南以天津學界代表的身份參加了國民黨在南京召開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因不滿國民黨的腐敗,忿然退席,返回天津,參加了倒蔣(介石)運動。同年,國民黨以親共反蔣的罪名開除了他的黨籍,並下令通輯。他決定摒棄國民黨,走「教育救國」的道路。1933年,長山縣的鄉紳們,聯名邀請他回本縣當了長山中學的校長。
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後,中共黨員林一山到長山中學與馬耀南探討了組織武裝抗日的問題,馬耀南同意林一山的意見,先建立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組織。此後,由馬耀南以教學改革的名義對學校的課程作了調整,革新了教學內容,培養了100餘名軍事骨幹,成立了「長山縣抗敵後援會」,為武裝起義作準備。
1937年12月24日,馬耀南領導和參加了黑鐵山武裝起義,打響了魯中地區抗擊日寇的「第一槍」,黑鐵山起義部隊稱為「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為了爭奪對第五軍的領導權,國民黨山東省主席沈鴻烈派人給馬耀南送來委任狀,委任他為「魯北行署抗日縱隊司令」。馬耀南把「委任狀」摔在一邊,憤憤地說:「國民黨要我,我可不要它了。」表現出了堅定的立場和高尚的氣節。
僅幾個月的時間,第五軍很快發展到5000餘人。1938年6月,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根據中央指示,將第五軍改編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支隊,馬耀南任司令員。同年10月,馬耀南加入中國共產黨,實現了盼望已久的願望。在一年多時間里,他指揮部隊與日軍作戰多次,圍攻周村鎮,破襲膠濟路,堅守鄒平城,激戰李家套、多賢村,逐步積累了作戰經驗,提高了指揮才能。在1939年6月的劉家井一戰中,馬耀南、楊國夫指揮部隊,抗擊6000餘名日偽軍的四面圍攻,激戰竟日,黃昏時分散突出重圍。這次戰斗,斃傷日偽軍800餘人,第三支隊也傷亡200餘人。
1939年7月22日,第三支隊行至桓台縣牛王莊宿營,次日遭日軍突然襲擊。激戰半日,馬耀南率一部突圍轉移,在大寨村又受到敵人伏擊,馬耀南不幸中彈犧牲,時年37歲。馬耀南犧牲後,他的兩個弟弟馬曉雲、馬天民也相繼在戰爭中陣亡,解放後人民將三兄弟的遺體安放在周村烈士陵園中,當地人尊稱他們為「一馬三司令」。

⑻ 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五大戰區各司令長官

抗戰爆發後,為了更加有效的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國民政府將全國軍隊進行整編,並劃分了作戰區域.其作戰序列及各部隊指揮官如下:

陸海空軍最高統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

總參謀長:何應欽

陸軍

(一)第一戰區

司令長官:程潛

作戰地區:平漢路方面

兵力:第21集團軍 司令官商震,下轄 第32軍 軍長商震(兼),騎兵第14旅 旅長張占魁。

第1集團軍 司令官宋哲元,下轄 第53軍 軍長萬福麟,第77軍 軍長馮治安,第181師 師長石友三,第17師 師長趙壽山,騎兵第3軍軍長鄭大章。

第68軍 軍長劉汝明(直屬),第92軍 軍長李仙洲(直屬),第106師 師長沈克(直屬),第118師 師長張硯田(直屬),新編第8師 師長蔣在珍(直屬),新編第35師 師長王勁哉(直屬),騎兵第4師 師長王奇峰(直屬)。

第一戰區共轄25個步兵師,2個步兵旅,2個騎兵師。

(二)第二戰區

司令長官:閻錫山

作戰地區:山西方面

兵力:

南路前敵總司令衛立煌,下轄 第3軍 軍長曾萬鍾,第9軍 軍長郭寄嶠,第14軍 軍長李默庵,第93軍 軍長劉堪,第15軍 軍長劉茂恩,第17軍 軍長高桂滋,第19軍 軍長王靖國,第47軍 軍長李家鈺,第61軍 軍長陳長捷,第14軍團 軍團長馮欽哉。

北路前敵總司令傅作義,下轄 第35軍 軍長傅作義(兼),新編第2師 師長金憲章,騎兵第1軍 軍長趙承綬,騎兵第2軍 軍長何柱國,

第18集團軍 總指揮朱德。

第66師 師長杜春沂(直屬),第71師 師長郭宗汾(直屬),第33軍 軍長孫楚(直屬),第34軍 軍長楊澄源(直屬)。

第二戰區共轄27個步兵師,3個步兵旅,3個騎兵師。

(三)第三戰區

司令長官:顧祝同

作戰地區:蘇浙方面

兵力:第10集團軍 司令官劉建緒,下轄 第28軍 軍長陶廣,第70軍 軍長李覺,第79師 師長陳安寶,暫編第13旅 旅長楊永清。

第19集團軍 司令官羅卓英,下轄 第4軍 軍長吳奇偉,第18軍 軍長羅卓英(兼),第79軍 軍長夏楚中,第25軍 軍長萬耀煌,第73軍 軍長王東原。

第23集團軍 司令官唐式遵,下轄 第21軍 軍長唐式遵(兼)。

第28集團軍 司令官潘文華,第23軍 軍長潘文華(兼)。

新編第4軍 軍長葉挺(直屬),獨立第6旅 旅長周志群(直屬)。

寧波守備司令王皓南,轄第194師 師長陳德法,溫台守備司令徐旨乾,轄暫編第12旅 旅長李國鈞,游擊總司令黃紹雄。

第三戰區共轄24個步兵師,6個步兵旅。

(四)第四戰區

司令長官:何應欽(兼)

作戰地區:兩廣方面

兵力:第12集團軍 司令官余漢謀,下轄 第62軍 軍長張達,第63軍 軍長張瑞貴,第64軍 軍長李漢魂,第65軍 軍長李振球,獨立第9旅 旅長李振良,獨立第20旅 旅長陳勉吾。

第8軍團 軍團長夏威,

虎門要塞 司令陳策。

第四戰區共轄9個步兵師,2個步兵旅。

(五)第五戰區

司令長官:李宗仁

作戰地區:津浦線方面

兵力:第3集團軍 司令官於學忠,下轄 第51軍 軍長於學忠(兼),第12軍 軍長孫桐萱,第55軍 軍長曹福休,第56軍 軍長谷良民。

第11集團軍 司令官李品仙,下轄 第31軍 軍長韋雲淞。

第21集團軍 司令官廖磊,下轄 第7軍 軍長周祖晃,第48軍 軍長廖磊(兼)。

第22集團軍 司令官鄧錫侯,下轄 第41軍 軍長孫震,第45軍 軍長鄧錫侯(兼)。

第24集團軍 司令官顧祝同(兼),下轄 第57軍 軍長繆溦流

第3軍團 軍團長龐炳勛。

第27集團軍 司令官楊森。

第59軍 軍長張自忠。

海軍陸戰隊。

第五戰區共轄27個步兵師,3個步兵旅。

(六)第八戰區

司令長官:蔣中正(兼),副司令長官:朱紹良

作戰地區:甘寧青方面

兵力:第17集團軍 司令官馬鴻逵,下轄 第81軍 軍長馬鴻賓,第168師 師長馬鴻逵(兼),騎兵第1旅 旅長馬光宗,騎兵第10旅 旅長馬全忠,寧夏警備第1旅 旅長馬寶琳,寧夏警備第2旅 旅長馬得貴。

第80軍 軍長孔令恂

第82軍 軍長馬步芳。

騎兵第5軍 軍長馬步青。

第191師 師長楊德亮。

挺進軍司令馬佔山。

第八戰區共轄5個步兵師,4個步兵旅,5個騎兵師,4個騎兵旅。

(七)武漢衛戍司令部

總司令:陳誠

兵力:第2軍 軍長李延平,第49軍 軍長劉多荃,第54軍 軍長霍揆章,第60軍 軍長盧漢,第75軍 軍長周磊,第13師 師長吳良琛,第57師師長施中誠,第77師 師長彭位仁,江防總司令劉興,海軍陸戰隊。

武漢衛戍司令部共轄14個步兵師,1個步兵旅。

(八)西安行營

主任:蔣鼎文

兵力:第11軍團 軍團長毛炳文,下轄 第37軍 軍長毛炳文(兼),第43師 師長周祥初。

第17軍團 軍團長胡宗南,下轄 第1軍 胡宗南(兼),第8軍 軍長黃傑。

第21軍團 軍團長鄧寶珊。

第38軍 軍長孫蔚如。

第46軍 軍長樊崧甫。

第86師 師長高雙成。

第165師 師長魯大昌。

暫編騎兵第1師(直屬),騎兵第6軍 軍長閻炳岳(直屬)。

西安行營共轄12個步兵師,4個步兵旅,3個騎兵師。

(九)閩綏靖公署

主任:陳儀

兵力:第75師 師長宋天才,第80師 師長陳琪,福建保安第1旅 旅長陳佩玉,福建保安第2旅 旅長李樹棠,福建保安第3旅 旅長趙琳,海軍陸戰隊第2旅

閩綏靖公署共轄2個步兵師,4個步兵旅。

(十)軍委會直轄兵團

兵力:第20軍團 軍團長湯恩伯,下轄 第13軍 軍長湯恩伯(兼),第52軍 軍長關麟征,第85軍 軍長王仲廉。

第2集團軍 司令官孫連仲,下轄 第30軍 軍長田鎮南,第42軍 軍長馮安邦。

第8集團軍 司令官張發奎,下轄 第36師 師長蔣伏生,第50師 師長成光耀,第92師 師長黃國棟,第93師 師長甘麗初,第167師 師長薛蔚英。

第26集團軍 司令官徐源泉,下轄 第10軍 軍長徐源泉(兼),第87軍 軍長劉膺古。

軍委會共轄17個步兵師。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聊城指揮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