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鴉片戰爭後中國的社會變化

鴉片戰爭後中國的社會變化

發布時間:2021-03-06 02:15:31

⑴ 鴉片戰爭前後中國社會的變化

1、政治上,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獨立自主、統一的封建國家,而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領土主權、海關主權、司法主權等都開始遭到侵犯和破壞。

2、經濟上,由於受到洋貨的沖擊和國外市場的刺激,中國絲茶等的生產和出口貿易,開始走上了依附外國資本的道路。

3、階級關繫上,這個時期,中國產業工人雖然剛剛出現,人數不多,但卻是中國新的生產力的代表者,顯示了中國社會階級關系的新變化。

(1)鴉片戰爭後中國的社會變化擴展閱讀:

鴉片戰爭後,中國無產階級深受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和剝削,具有極強的革命性的斗爭性。其次,買辦商人的性質發生了變化,買辦的隊伍逐漸擴大。

買辦是鴉片戰爭前受清政府控制而不直接受雇於外商的中間代理人。戰前的中外貿易由行商控制,但實際經手的是洋行買辦。

他們初為臨時僱傭,替外人購買零星之物及起居飲食的必需品。隨著外人與華人交往日繁,承辦的事務漸多。戰後,他們成為外商自由僱傭並受其控制為其服務的工具。

有的受雇於外國商行,有的開設行棧,為外國商人推銷商品和收購出口土貨。買辦在幫助外國剝削和掠奪中國人民的過程中,迅速致富。

隨著外國資本主義勢力在中國的擴張,買辦的經濟勢力不斷發展,政治地位不斷提高,人數不斷增加。70年代後,有的買辦投資於近代企業。

⑵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社會發生的兩個根本性變化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社會發生的兩個根本性變化是:獨立的中國逐步變為半殖民地的中國內,封容建的中國逐步變為半封建社會。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小農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2)鴉片戰爭後中國的社會變化擴展閱讀:

戰爭影響

鴉片戰爭的失敗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外國資本主義從中國得到了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兩銀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協定關稅權、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一系列特權,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獨立主權。

《南京條約》簽訂後,美國、法國接踵而來,乘機索取特權,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開始經受更加深重的苦難,中國人民面臨著更為復雜曲折的斗爭。



⑶ 鴉片戰爭前後中國社會的變化是怎樣的

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雖說已到了封建末世,新的社會因素漸多地進行了量的積累,在一度程專度上屬呈現一種新舊交互滲透的過渡性狀況。但是總的看來,社會的舊格局、舊面貌基本保持著。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依然是社會的主要矛盾,並且這種矛盾較前更嚴重激化,封建統治面臨危機。資本主義萌芽有所增長,但封建制度沒有改變。從18世紀下半葉開始,清王朝已經走上衰敗的道路,政治黑暗,國防薄弱,財政拮據,國勢日衰,到了19世紀以後,嘉慶、道光王朝更呈江河日下之勢。戰前,中國是一個政治上獨立自主的國家,清政府可以行使自己的主權而不受外國干涉;戰後,中國的領土完整被破壞,主權從多方面被侵害,已經喪失完全獨立自主的地位。

⑷ 鴉片戰爭後,中國的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

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的出現
2、鴉片走私有增無減版
3、外國商權品傾銷局面形成
4、自然經濟結構在東南沿海地區開始解體
5、苦力貿易盛行
6、新階級胚胎的產生 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戰前,中國經濟上是一個以自然經濟為基礎的封建國家,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有力地排斥著外國的商品侵略.戰後,廢除「公行」制度,增加通商口岸,喪失關稅主權,外國的廉價商品源源不斷地湧入中國. 這種商品「重炮」,逐漸摧毀了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使中國日 益成為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市場和原料供給地.

⑸ 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發生了什麼變化

鴉片戰爭的失敗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開始經受更加深重的苦難,中國人民面臨著更為復雜曲折的斗爭。

政治

清政府開始一步步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隨著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中國逐漸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鴉片戰爭的勝敗反映了當時東西方科技以軍事為主的巨大差距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較敏銳的封建知識分子,進一步去探索和尋找中國社會擺脫困境與危機的良策。他們以傳統經學為依託,以匡時救世為己任,對內主張整飭吏治,改革弊政;對外提倡學習西技,抵抗侵略,從而逐漸在地主階級中形成一股經世致用的社會思潮。

經濟

隨著列強向中國傾銷產品和對中國絲、茶等農副產品的收購,逐漸把中國捲入世界市場;原本佔主導地位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受到強烈沖擊,中國日益成為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一部分。

中國市場大門的打開,使得商品貿易首先在沿海地區展開,工商業日益充滿活力,大批新興城市興起,打下了沿海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的基礎。

思想

鴉片戰爭後有一部分知識分子開始拋棄陳腐觀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尋求強國禦侮之道,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對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沖擊作用。

社會矛盾上,隨著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變成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中國人民的革命任務,從反封建變為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由此,中國從封建社會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伴隨著經濟上的深入,國外的先進文化也同時傳入中國:自然科學沖洗著國人的封建迷信和愚昧無知;國外的生活方式開始融入上層社會的生活;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也在中國國內悄然傳播,為後來的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開始打下思想基礎。

(5)鴉片戰爭後中國的社會變化擴展閱讀:

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閉關鎖國後的清朝逐步落後於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貿中,一直處於貿易順差地位。 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獲取暴利。

⑹ 簡述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發生的兩個根本性變化

第一,社會性質的變化,鴉片戰爭後中國的封建自然經濟開始瓦解,並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社會矛盾的變化,由地主階級與人民大眾的矛盾變為人民大眾和帝國主義和地主階級的矛盾,而前者成為主要矛盾。

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使中國的社會經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傳統的經濟結構小農經濟開始解體。中國的絲、茶等的生產和出口日益商品化,開始走上了依附外國資本主義的道路。這樣,中國逐漸依附於世界資本主義體系,淪為列強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西方列強通過戰爭強迫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並攫取了經濟特權,如開辟通商口岸,協定關稅權,內河航運權,內地傳教和經商、游歷,片面最惠國待遇權等,逐步擴大對中國的侵略,大量洋貨湧入中國,並從中國掠奪原料。

中國遭受外國沖擊的五口通商地區,中國傳統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受到沖擊,並開始解體。

(6)鴉片戰爭後中國的社會變化擴展閱讀

評價

鴉片戰爭是中國抗擊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第1次戰爭。英軍以較少的兵力、較小的代價戰勝了中國。究其原因,除了在客觀上敵人兵器佔有優勢,戰略戰術運用得當,能集中大部兵力轉沿海城市,佔領經濟命脈之地,戰斗中常以正面攻擊與側翼包抄相結合之外。

在主觀上主要是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政治腐敗中國封建社會制度到了19世紀30年代,更加沒落腐朽,不僅經濟停滯,十分落後,削弱了戰爭賴以取勝的經濟基礎,而且整個統治集團內部,彌漫著享樂苟安,貪污腐化氣息。

⑺ 鴉片戰爭後,中國發生了哪些變化

中國的社會性質由原來的封建社會開始轉化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一,鴉片戰爭前的中國,政治上是獨立自主的國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權。戰後,國家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貿易等主權遭到破壞,中國開始成為領土和主權不完整的半獨立國家。第二,鴉片戰爭前的中國,經濟上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國家。戰後,西文資本主義國家打開中國的大門後,憑借先進的生產力和奪取的侵略特權,瘋狂的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原有的中國封建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含義的理解

正確理解是:(1)形式上獨立自主,實際上為帝國主義間接統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義包括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深刻內涵。(2)半殖民地是指政治上國家主權遭到破壞,是一個已經喪失國家主權又沒有完全喪失主權的國家,或者說是部分喪失國家獨立自主主權;在經濟上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淪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在文化中表現為「西學東漸」。(3)半封建是指社會經濟中自然經濟逐漸解體,近代資本主義因素產生並日益發展,既保存了封建主義經濟制度又發展了資本主義經濟制度。(4)對「半」的正確理解是「不完全的或者是部分的封建社會和殖民地社會。」

⑻ 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發生了哪些變化

1、中國開始由封建社會轉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

3、資本主義國家商品品大量輸入,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解體,小農經濟逐漸破產。

4、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變為民族矛盾、封建地主和農民階級矛盾。

5、中國市場大門的打開,使得商品貿易首先在沿海地區展開,工商業日益充滿活力,大批新興城市興起,打下了沿海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的基礎。

(8)鴉片戰爭後中國的社會變化擴展閱讀

鴉片戰爭的失敗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外國資本主義從中國得到了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兩銀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協定關稅權、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一系列特權,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獨立主權。

《南京條約》簽訂後,美國、法國接踵而來,乘機索取特權,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開始經受更加深重的苦難,中國人民面臨著更為復雜曲折的斗爭。

清政府開始一步步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隨著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中國逐漸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⑼ 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經濟發生了哪些變化

隨著列強向中國傾銷產品和對中國絲、茶等農副產品的收購,逐漸把中國捲入世界市場;原本佔主導地位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受到強烈沖擊,中國日益成為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一部分。

這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但是外國資本主義進一步激化了階級矛盾,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

清廷對於《南京條約》的不平等性反應並不激烈,反而對中英兩國文件採用平等體制感到不安。 但是經濟上,對外貿易迅速增長,同時也對外國開放了中國市場。

(9)鴉片戰爭後中國的社會變化擴展閱讀:

形式上獨立自主,實際上為帝國主義間接統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義包括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深刻內涵。半殖民地是指政治上國家主權遭到破壞,是一個已經喪失國家主權又沒有完全喪失主權的國家,或者說是部分喪失國家獨立自主主權。

在經濟上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淪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在文化中表現為「西學東漸」。半封建是指社會經濟中自然經濟逐漸解體,近代資本主義因素產生並日益發展,既保存了封建主義經濟制度又發展了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⑽ 鴉片戰爭前後中國社會發生了什麼變化

兩次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政治結構、經濟結構、思想文化等方面發生全方位的劇變。

(1)政治上,鴉片戰爭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戰後,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貿易等大量主權喪失,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革命任務、革命性質都發生了變化,中國歷史從此進入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社會矛盾方面,由於巨額的賠款,勞動人民負擔加重,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聚合而導致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並由此把舊式的農民戰爭發展到最高峰,同時賦予新的時代內容。

(2)經濟上,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西方列強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向中國輸出商品和掠奪原料,進行早期資本輸出,沿海和長江流域直接受到列強經濟入侵,中國被動地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開始納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3)在思想觀念方面,封建傳統觀念受到沖擊,對「夷夏」關系有了新的認識。鴉片戰爭首先使一些愛國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從「天朝上國」的夢幻中驚醒,開始關注世界,學習西方,萌發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顯示了「向西方學習」思想觀念的變化和「西學東漸」的趨勢,開啟了學習西方的腳步。

閱讀全文

與鴉片戰爭後中國的社會變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