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潼關抗日戰爭

潼關抗日戰爭

發布時間:2021-03-05 22:57:58

1.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為何沒有打下陝西,難道是潼關打不下

日本沒有打下陝西是因為兵力不足。

1937年七七事變後,華北方面日本先後佔領北京、河北、內蒙和山西,連閻錫山的老窩太原都給掏了,但此時南方淞滬會戰吃緊,於是很多部隊被調到南方去作戰了,比如那個製造南京大屠山的熊本師團,華北方面則在李宗仁、閻錫山和宋哲元幾個方面的支持下勉力支持住了。

隨著南方戰場不斷擴大,這些部隊再也沒機會回到華北了,再後來日本關東軍在諾門罕狠狠的被蘇聯教訓了一頓,至此日本國策發生變化,一年後偷襲珍珠港,戰略重心轉移到太平洋,可以說日本在佔領山西後始終沒有騰出手來在華北繼續擴張,所以陝西才得以保全。

(1)潼關抗日戰爭擴展閱讀:

潼關,處於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之處,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八年抗戰期間,潼關始終處於戰爭的最前沿。飛機轟炸、炮擊、渡河與反渡河等故事,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1937年11月8日,日軍攻破了太原城的東、北兩面城牆,蜂擁而入,太原陷落。此前一天,日軍開始轟炸潼關,炮聲在潼關的上空,一直響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為止,幾乎整整8年。

1938年3月7日,剛剛占據山西風陵渡的日軍,突然從黃河北岸向潼關鳳凰山隴海鐵路橋進行炮擊,猝不及防之下,潼關車站的客貨車被擊中,民房倒塌,民眾出逃。

從1937年11月7日,第一次被轟炸到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潼關頂住了日寇一次又一次的轟炸,成了日寇無法逾越的雄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潼關保衛戰

2. 抗日戰爭時期的潼關大戰發生在那一年

整個抗戰時期,第1師都被擺在潼關,擺在抗戰的第一線,但事實上中日之間在潼關這個地方,並沒有發生大的戰斗。不過,潼關的地理形勢,確實十分險要,也十分重要。

3. 抗戰時期哪位將軍守潼關

蔣鼎文(1895-1974),字銘三,浙江諸暨人,陸軍二級上將,時任西安行營主任 ..

4. 潼關發生中日戰爭嗎

1943年
日軍集結兵力20萬西進謀攻潼關。蔣介石派李延年為潼關以東地區抗日前敵總指揮,指揮30餘萬人堅守潼關,擊退了進犯的日軍。

5. 潼關 有什麼樣的軍事意義和歷史文學意義

潼關歷史悠久,聞名遐邇。古潼關居中華十大名關第二位,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馬超刺槐、十二連城、仰韶文化遺址等名勝古跡星羅棋布;風陵曉渡、譙樓晚照、秦嶺雲屏等潼關八景,引人入勝。

潼關在東漢以前還沒設關城,到東漢末,曹操為預防關西兵亂,才於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始設潼關,並同時廢棄函谷關。據《通□ 》載:"自澠池西入關有兩路,南路由回阪,自漢以前皆由之。曹公惡路險,更開北路為大路。」建安時改山路於河濱。當路設關,始有潼關。

潼關以水得名。《水經注》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潼浪洶洶,故取潼關關名,又稱沖關。這里南有秦嶺屏障,北有黃河天塹,東有年頭原踞高臨下,中有禁溝、原望溝、滿洛川等橫斷東西的天然防線,勢成「關門扼九州,飛鳥不能逾」。漢潼關城在今城北村南。

到隋大業七年(公元611年),移關城於南北連城間的坑獸檻谷,即禁溝口。唐朝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又遷隋潼關城於黃、渭河南岸。宋熙寧元年十年(公元1068年月 1077年),遣侍御史陳洎擴建。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千戶劉通築城,明洪武九年,指揮金事馬 增修城牌「依山勢而曲折」築城牆,後稱明城。清朝增修擴建,北臨黃河,南跨鳳凰、麒麟二山,東斷東西大路臨黃河南延上麒麟山;西斷東西大道靠河南沿上象山。城門開六處,每處各有兩洞,中有瓮城相連。東門稱金陡,先名「迎恩」,後改「平藩兩陝」;西稱「懷遠」,後改「控制三秦」。南門有兩個,東邊的稱作上南門,先名「凌雲」,後改「麟游」,再改「覽山」;西邊的稱下南門,先名「迎薰」,後改「鳳□」。北門也有兩個,靠西邊的是大北門,先稱「吸洪」,後改「霸英」。南北水關門有兩個,南邊北門築閘樓七間,里設天橋;北邊門築閘九間。六大城門,除南門無樓外,東西城各有兩個。潼水穿城而過,經潼津橋注入黃河。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馮玉祥修築潼河大橋。城內建有金陵寺、鍾樓、望河樓、呂祖廟、閱書樓、象山祖師廟及牌坊、樓閣多不勝舉,古稱「金碧輝煌,映映川原。」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侵略軍隔河炮擊,飛機轟炸。國民黨軍隊借修築工事之機,拆毀大量建築物,西城門樓和箭樓被焚。

解放後,黨和政府又撥出專款,對縣城部分建築物又進行了修復。不過,五十年代末,中央決定修建三門峽水庫,潼關城建築物拆除。

潼關縣地處陝西省關中平原東端,居秦、晉、豫三省交界處。東接河南省靈寶縣,西連本省華陰市,南依秦嶺與本省洛南縣為鄰,北瀕黃河、渭河同本省大荔縣及山西省芮城縣隔水想望。界於東經東經110°09』30」——110°25』32」北緯34°23』30」——34°39』00」之間南北長28.4公里,東西寬約24.6公里,總面積526平方公里。潼關縣是陝西的東大門,是連接西北、華北、中原的咽喉要道,其地理位置具有戰略意義。

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通訊便捷。居西安、太原、洛陽三大城市經濟輻射圈的中心。隴海、同蒲鐵路交匯於城西,310國道、101省道、西潼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風陵渡黃河公路大橋、黃河鐵路大橋使黃河天塹變通途。程式控制電話城鄉均已開通。移動通訊與世界聯網。

礦產資源豐富,開發潛力遠大。境內金、銀、鉛、鐵、銅、花崗岩、大理石、石墨、石英石等礦產十分豐富,有中央和地方所建金礦20餘個,黃金采選、生產、加工已具有規模,年產黃金近20萬兩,是全國第三產金大縣。

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潼關已成為西部開發的橋頭堡,陝西省的東大門。隨著黨的十六大精神的深入貫徹和省委、省政府「一線兩帶」發展戰略的實施,潼關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建設「一縣兩區」的新構想,確定了新的發展思路:南部山區抓黃金礦藏的深部勘探和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保龍頭,爭取全國金城;中部抓生態環境建設營造綠色文明和畜牧養殖業發展,保民富,擴大林牧業規模;北部抓人文歷史資源和自然生態環境深度開發,促發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6. 抗戰時期潼關有沒有失守

沒有,潼關失守的話陝西也就淪陷了。八年抗日戰爭,潼關人民屹立於抗日前線達七年之久。七年中潼關受到日軍大炮和飛機的狂轟濫炸難以計數,無數親人被炸得血肉橫飛,無數古跡、民宅化為廢墟,苦難降臨到每一個潼關人的身上。他們經受著嚴峻的考驗,依靠黃河天險,憑借關城峻險,軍民團結、萬眾一心,終把日軍阻擊在黃河北岸,保衛了潼關,保衛了陝西,保衛了大西北。讓我們共同去追憶70多年前潼關抗戰的那段歷史,會有很多的感觸和啟示。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軍一路攻戰平、津,佔領山西大同、太原等地。不斷有山西難民逃難到潼關,但人們還是和往常一樣勞作和生活著,大家認為日軍離潼關還遠著呢,戰爭離自己還遠著呢。一天,天氣晴朗,早晨人們開始了一天的勞作。9時左右,6架日本飛機首次進入潼關上空,軍民毫無防備,敵機首先在東關(現在潼關縣秦東鎮)黃河渡口投彈,彈落荒灘,無所損失。接著又轟炸西關火車站,彈落火車站通向正街「丁」字形路口偏西約三四十米處,炸死旅客、小販、車夫多人,死者血肉模糊,無法辨認。這一天是1937年11月7日,是日機空襲潼關之始。此後,人們依山掘洞、開溝或作掩體以防空襲。敵機也不斷地由運城等地起飛襲擾潼關。1938年2月28日10時左右,日機又自東北方向飛掠火車站上空投下炸彈,貨場待運的汽油被炸中,立即炸聲震天,濃煙四起。火車站12間庫房被毀,炸死鐵路工人和車夫12人,騾馬5匹。7月10日16時許,敵機9架分三組狂轟濫炸,在老潼關東大街、南街、張家巷、水坡巷等多處投彈,炸毀民房25間,居民死傷各一人。水坡巷居民沈木田家的住宅全被震塌,住在房內的國民黨109師一個排的40名士兵全被掩埋,部分士兵受傷。最後,日軍在西大街孔廟投彈一枚,幸未爆炸,當時的縣保安隊挖出後,運往西安,展覽於當時的省民眾教育館中,作為日軍侵略暴行的鐵證。同年11月間,敵機出動23架,將潼關火車站的機務段和機房全部炸毀。1939年2月21日,正是農歷正月初三,人們正度春節,敵機又來襲擾,炸毀民宅46間,死3人,受傷40多人。1940年9月中旬一天上午10時左右,敵機6架空襲,在南大街投擲的毒瓦斯炸彈在沈鳳山住宅後院土坡挖的防空洞洞口爆炸,洞內7人(包括縣國民黨情報組長易環及妻子、縣保安隊長洪元等)全被毒氣窒息而死。日本飛機的瘋狂突襲,給潼關人民帶來巨大損失。1938年2月6日,日軍地面部隊佔領黃河對岸的山西風陵渡,並於下午5時即開始向潼關猛烈炮擊,這天是日軍地面部隊炮擊潼關之始,自此,炮轟無虛日達七年之久。日軍對潼關城的炮擊,使潼關古城牆和城門樓受到嚴重破壞,城內居民住宅基本被摧毀,成了一片瓦礫和廢墟,城內居民大多數在蘇家村至南留村的溝中打土窯而居,被稱之為難民溝。縣政府亦撤離縣城,遷往禁溝口,商貿中心移至蘇家村一帶。日軍炮擊使潼關人民死傷不可計數。僅1940年9月的一天,日軍炮擊隴海鐵路,城內丹鳳巷居民李自新後院窯洞被震塌,洞內8人全部死亡。然而,潼關人民在侵略者飛機的呼嘯中,在大炮的淫威中,在兵臨城下的危機中,在親人模糊的血肉中沒有離開自己的家園,屈辱悲痛化為抗戰決心,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支援抗戰的篇章。
1938年2月6日下午,佔領山西風陵渡的日軍開始炮擊潼關,駐扎在華陰的國民黨46軍當天晚上即派出28師董釗師長率兵進駐潼關,連夜設防,構築工事。廣大青壯年積極參加地方武裝保安隊、社會軍事訓練總隊,河防大隊等地方武裝,同軍隊聯防禦敵,有時晚上還暗渡黃河襲擊風陵渡趙村一帶日軍。半年後,東北軍109師接替潼關河防,師長胡松林,司令部設在五虎張村。1939年10月,駐防軍換成國民黨167師,師長周士冕。不久,換為國民黨78師,師長許良玉,在潼關駐了半年防,又調換為國民黨陸軍第一師,師長李正先。這個部隊系國民黨嫡系部隊,美式裝備,加強河防工事,構築掩體,均為鋼筋水泥。部隊為了安撫民心,組織了戰地樂園、戰地澡堂、戰地書店、戰地酒吧等,先後接待過美軍馬歇爾元帥、魏德邁將軍。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李延年等不斷視察。國民黨陸軍第一師共3個團,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多位國民黨高層的子弟均在軍中。如二團有國民黨高級將領朱紹良的兒子朱國勛任排長,三團有蔣介石的二子蔣緯國任營長等。另外,國民黨炮二旅十團三營長期駐防潼關,堅守陣地,重擊日軍,屢立戰功。從國民黨調防潼關軍隊的情況來看,說明國民黨高層也充分認識到堅守潼關前線的重要性,潼關失守,陝西不保,西北不安,這種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1944年春,豫西淪陷,日軍向潼關方向進逼,第一戰區司令湯恩伯的軍隊向陝西潰退,當時老百姓正在牛頭塬以南構築防禦工事,住在塬下的張家村的蔣緯國趕到塬上東里村召集附近村民,舉行抗日宣誓保衛潼關大會。不久,日軍在靈寶附近受到國民黨軍伏擊退回洛陽,後蔣緯國調離潼關。
潼關人民飽嘗了戰爭的災難,也激發了極大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抗日戰爭期間,潼關一個只有4萬多人的小縣先後出壯丁3799人,青年人服兵役也很踴躍。群眾挖戰壕干勁非常大,鐵杴用禿了一把再換一把。構築河防工事,男女老少下工地運沙石、砸石子,有的人幾天吃住在工地,有的趕牲口進秦嶺馱木頭一連跑幾趟;有人把家裡的門扇、床板、圓木送到工地;太要鄉一次籌送圓木2500根到工地做河防材料。潼關東邊是閿鄉縣,靠西是華陰縣,抗日戰爭時期,為避免敵人炮火威脅,動員全縣人民修了一條10多公里長的公路叫「閿華公路」,確保戰時物資運輸暢通。八年抗日戰爭中,潼關天天有軍隊駐守河防,僅軍糧一項就供應2萬多包(每包100公斤)和大量牲口草料、做飯用柴,提供了有力的後勤保障,使抗日軍隊一次次擊退敵人的偷渡,確保了潼關防線的安全。
1945年8月9日,由於蘇聯出兵東北,打垮日本關東軍,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滅亡。與此同時,中國人民抗日力量大舉反攻,日本侵略軍全線崩潰。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9日,日本在投降書上正式簽字,中國人民八年抗日戰爭終於以勝利告終。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第二天上午,潼關縣蘇家村就貼出了用白紙墨筆書寫的「號外」圍觀民眾絡繹不絕,轉相傳告,遍及城鄉,都為勝利喜訊而歡欣鼓舞。歡呼聲、鞭炮聲不絕於耳。

7. 哪位知道襄陽、潼關、大理、金華、紹興、大同、天水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正面戰場上有沒有發生過重要的戰役呢

襄陽發生過隨棗會戰,張自忠率部在此重創日軍,潼關、大理和天水沒有,紹興和金內華容是當年浙贛會戰的戰場,抗戰初期閻錫山部署過大同會戰,但狡猾的板垣征四郎沒有上鉤,此外當年日軍佔領大同後就從那裡掠奪山西的煤作為戰爭資源,8年間,一共有六萬多礦工被折磨致死,好幾個萬人坑在幾十年後被發現,坑中白骨累累

8. 抗戰時期鎮守潼關是國民黨第幾軍

抗戰時期鎮守潼關是國民黨第16軍。
該軍前身是滇軍第2軍。1923年2月,孫中山內任命楊希閔為滇軍容總司令,范石生時任右翼總指揮,下轄5個旅,進軍廣東境內,參加討伐陳炯明的東征和北伐沈鴻英的作戰。同年6月,孫中山在粵滇軍改編為直轄滇軍第1、第2、第3軍。第2軍,范石生任軍長。1925年2月,第2軍該稱為定滇軍由廣東西進,參加對唐繼堯部隊的作戰。1926年11月,定滇軍改編為第16軍,范石生任軍長,下轄部隊不詳。1927年7月,該軍沿珠江東下駐三水待命北伐,不久開赴韶關。同年8月,該軍進入湖南境內,准備參加討伐唐生智部的作戰。10月,該軍與新編第13軍並分兩路,發起討伐唐作戰並迫使唐生智下野。此次討唐之戰後,該軍由湘返粵後撤消。

9. 求抗戰時潼關附近的戰役

抗戰期間,來在潼關附近發生的源大的戰役,典型當屬中條山之戰。

中條山,位於山西省西南部,黃河、涑水河間。居太行山及華山之間,山勢狹長,故名中條。主峰雪花山,海拔1994米,位於山西省垣曲縣東南。東北端與王屋山相接的歷山,海拔2322米,為涑水河發源地。

因它屏蔽著洛陽、潼關和中原大地,拱衛著西安和大西北,瞰視著晉南和豫北,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中條山戰役(日方稱之為「中原會戰」)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正面戰場國民黨軍隊在山西范圍內的一場大規模對日作戰。

1941年5月7日,中條山外圍日軍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東、北、西三個方向開始全面進攻。

中條山戰役前後歷時一個多月,中國軍隊由於事前准備不足、又缺乏統一指揮,除少數突圍外,大部潰散,日軍據中方公布斃傷9900人,按日方數字僅戰死673人,負傷2292人。包括第三軍軍長唐淮源上將、第十二師少將師長寸性奇等滇軍名將在內的多名國軍將領壯烈殉國。

中條山會戰示意圖:

10. 日本侵華戰爭有沒有越過潼關

沒有。

潼關,處於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之處,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八年抗戰期間,潼關始終處於戰爭的最前沿。飛機轟炸、炮擊、渡河與反渡河等故事,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1937年11月8日,日軍攻破了太原城的東、北兩面城牆,蜂擁而入,太原陷落。此前一天,日軍開始轟炸潼關,炮聲在潼關的上空,一直響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為止,幾乎整整8年。

1938年3月7日,剛剛占據山西風陵渡的日軍,突然從黃河北岸向潼關鳳凰山隴海鐵路橋進行炮擊,猝不及防之下,潼關車站的客貨車被擊中,民房倒塌,民眾出逃。

駐守華陰的陸軍四十六軍,在軍長樊崧甫的率領下馳援潼關,潼關縣城北的黃河沿線,一道道防禦工事開始構築。

但是,此時潼關駐軍缺乏炮兵部隊,只能被動防禦。危急之中,十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再三請求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派炮兵部隊防守潼關。潼關保衛戰打響!

從1937年11月7日,第一次被轟炸到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潼關頂住了日寇一次又一次的轟炸,成了日寇無法逾越的雄關!

(10)潼關抗日戰爭擴展閱讀:

潼關,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抗戰期間,以潼關為代表的黃河河防戰役,雖聲名不及太原、淞滬、長沙、徐州等大型會戰,但在戰略層面的意義,卻絲毫不輸於上述戰役。

戰長沙,血火連天,盡寫英雄悲歌;而戰潼關,同樣不乏英雄的氣息。一如潼關一塊橫匾所書:關門扼九州,飛鳥不能逾。

抗戰期間,日軍究竟向潼關打了多少炮彈?在潼關政協組織撰寫的一篇文章中曾這樣描述,「潼關曾有敲鍾報警者,1938年鍾被炸壞後,敵人每打一發炮彈或扔一顆炸彈,打鍾人就朝盆子里扔一顆豆子,抗戰勝利後,一數豆子,竟然有一萬四千八百多粒。

1940年農歷六月初三,日軍隔河打炮,有人躲在橋洞下,每聽一聲炮響,便向瓷碗里扔一顆黃豆,天明竟數了三百一十六個」。

鮮為人知的是,中國軍隊的空軍在潼關亦是戰功赫赫。1944年5月31日上午,日本海軍十二航空隊出動36架戰斗機、18架轟炸機,又一次轟炸潼關。

潼關以東抗日前敵總指揮李延年,命令駐守潼關的空軍縮編三十三中隊出擊迎敵。

飛行員李聖龍在擊落一架敵機後,機槍子彈打光,於是,以必死之決心,用飛機螺旋槳去撞擊敵機,成功切斷敵機一條機翼使其墜落地面,而李聖龍安然返回。此次戰役中,中國空軍共擊落日機14架。

今日潼關,扼守陝西東大門,一派興盛氣象,但歷史從不會忘記這片土地,在那個歲月崢嶸的年代裡曾經付出的巨大犧牲。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鮮為人知的潼關保衛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潼關保衛戰

閱讀全文

與潼關抗日戰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