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鴉片戰爭的啟示(論文)
意義: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是打開中國市場,其性質是英國發動的一場侵略中國的戰爭。
鴉片戰爭的後果是使中國領土和主權開始遭到破壞,中國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鴉片戰爭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苦難。
鴉片戰爭的客觀後果,首先打破清朝閉關鎖國局面,使中國由閉關逐步走向開放,走向近代化;其次是加速中國社會內部變革,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舊制度的解體。經濟上,商品經濟發展,封建經濟開始瓦解,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思想上,先進的知識分子興起「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西學東漸的局面開始形成。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主觀目的是在於把中國變成它的產品銷售市場和原料供應地,中國由封閉到逐步向世界開放,逐步走向近代化,是鴉片戰爭帶來的客觀後果。但總而言之,鴉片戰爭帶給中國最大的後果是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影響:
一、中英《南京條約》
1.中英《南京條約》
2.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
二、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
1.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
2.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3.中國革命任務的變化
鴉片戰爭結束後,中國被迫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南京條約》附件、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構成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條約。根據這些條約的規定,英美法等外國資本主義國家得以「合法」地侵略中國。中國的領土、關稅、領海、司法等方面的主權遭到破壞,中國社會隨之發生了一系列變化:中國的社會性質,由獨立的封建國家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主要表現為,政治上喪失部分主權,開始成為半殖民地,而經濟上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淪為半封建的經濟,"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經濟的內涵。中國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的矛盾,變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前者成為主要矛盾;中國人民的革命任務變為反帝反封建的雙重使命。
② 鴉片戰爭給我們什麼啟示
落後就要挨打,制度的腐朽決定了國力的衰弱,在歷史的浪潮面前個人的努力是不夠的
③ 鴉片戰爭對中國目前發展有何啟發
落後就要受欺負,就要挨打。因此,科技強軍,全面強國勢在必行。中國人民也應該自強不息。我們中國一定會站在這個世界的巔峰。
④ 鴉片戰爭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啟示
鴉片戰爭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落後就要挨打。
鴉片戰爭是中國抗擊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第1次戰爭。英軍以較少的兵力、較小的代價戰勝了中國。究其原因,除了在客觀上敵人兵器佔有優勢,戰略戰術運用得當,能集中大部兵力轉沿海城市,佔領經濟命脈之地,戰斗中常以正面攻擊與側翼包抄相結合之外,在主觀上主要是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政治腐敗中國封建社會制度到了19世紀30年代,更加沒落腐朽,不僅經濟停滯,十分落後,削弱了戰爭賴以取勝的經濟基礎,而且整個統治集團內部,彌漫著享樂苟安,貪污腐化氣息。
隨著鴉片的輸入,統治集團中的大部分人越來越依賴這種毒品來消磨荒淫無度的寄生生活。他們既接受內外煙販的收買,又依賴這種毒品的走私,從中取得利益。有些走私船,公然插著兩廣總督或粵海關監督的旗號,威風十足地從伶仃洋駛進廣州。清廷的貴族大臣,則從廣東和沿海官吏那裡,獲得豐厚的賄賂。甚至皇帝也收取大量的西洋奇珍,成為這種「通商」關系裡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在禁煙與反禁煙、戰與和的問題上,他們始終搖擺不定,在整個戰爭中,始終沒有堅定的方針。從皇帝到將軍、督、撫,戰守無策,沒有切合實際的作戰方法。當戰爭受挫時,他們立刻求和;和議不成,又空喊作戰。當議和投降比打仗有利於維系搖搖欲墜的統治時,他們就屈辱投降。
脫離人民、反對人民甚至鎮壓人民起來反抗侵略者 在民族自衛戰爭中,清朝反動政府不廣泛動員、組織民眾,單靠有限的軍力在漫長的海岸線上到處分兵把口,本來是敵寡我眾的形勢,但在實際戰場上卻成了敵眾我寡的形勢。甚至當中國人民自發地起來抗擊侵略者時,他們卻怕得要死,荒唐地指責他們「潛相煽惑」、「為害甚大」,橫加反對、破壞、鎮壓,直至墮落到去勾結外國侵略者,鎮壓愛國人民的抗侵斗爭。這樣的反動、腐朽的政府,是根本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戰爭勝利的。
鴉片戰爭的簡介:
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任後,嚴行查繳鴉片2萬余箱,並於虎門海口悉數銷毀。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雖然這場戰爭只是鴉片戰爭的一部分,但有時也經常把它稱作鴉片戰爭。這場戰爭一直是斷斷續續進行,其間的一系列戰斗和軍事行動相互之間並無關聯。
戰爭前期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沉重打擊英國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國的侵略,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⑤ 通過對近代史學習,談談你對鴉片戰爭對當今有何啟示1000字
自清朝初期到鴉片戰爭前夕,中國社會仍然是一個獨立的封建國家,這強盛國勢,從乾隆末版年就呈權現出江河日下之勢。
封建制度已嚴重地阻礙著新的生產力的發展。明代中葉產生的資本主義萌芽發展非常緩慢。到鴉片戰爭前,以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占據中國社會經濟的主導地位。土地兼並日趨嚴重,成為全國的普遍現象。吏治敗壞,封建專制發展到了極點。清政府用「四書」、「五經」將人們的思想禁錮起來,對不滿情緒或評議時政者,實行殘酷鎮壓。國防空虛,軍備廢弛。對外關繫上,清王朝長期實行閉關政策,嚴重地阻礙著中國對外貿易和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
隨著清朝統治的日趨腐敗和對人民剝削壓迫的加重,國內階級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眾的反抗斗爭此伏彼起。清王朝的統治面臨深刻的危機,中國封建社會已經走到了它的盡頭。
⑥ 鴉片戰爭對我們的啟示1000字論文
鴉片戰爭的炮聲,把當時較先進的知識分子從「天朝上國」的夢幻中驚醒,他們憂國憂內民,尋找容救國救民之路,產生了從抵抗侵略出發而向西方學習的思想,從而發出「外抗強敵,內求改革」的呼聲,中國思想界出現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這股新思潮的核心內容是要求學習西方、「師夷長技以制夷」,認識世界和走向世界;尋求強國御海之道,擺脫落後挨打的局面,實現民族振興。但本質上還帶有維護封建統治的色彩。
雖然這個時期中國人剛剛從閉關鎖國的狀態下驚醒,對西方資本主義的認識是膚淺和感性的,而且對本國封建主義的認識同樣是不深刻的。但他們卻開啟了中國人民向西方學習、尋求救國救民之路的大門,他們無愧是中國近代首先向西方學習、尋求真理的傑出代表,他們的思想和主張反映了中國社會轉折時期思想界所起的深刻變化,體現了中華民族不甘落後、銳意進取的奮勇精神。新思想的萌發反映了時代的要求,啟迪和召喚著後來的洋務運動和戊戌維新。它是近代中國人民認識世界,走向世界的起點。
⑦ 鴉片戰爭的影響以及對我們後世有哪些啟示
兩次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政治結構、經濟結構、思想文化等方面發生全方位的劇變。版
(1)政治上,鴉片戰權爭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戰後,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貿易等大量主權喪失,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革命任務、革命性質都發生了變化,中國歷史從此進入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在社會矛盾方面,由於巨額的賠款,勞動人民負擔加重,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聚合而導致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並由此把舊式的農民戰爭發展到最高峰,同時賦予新的時代內容。
(2)經濟上,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西方列強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向中國輸出商品和掠奪原料,進行早期資本輸出,沿海和長江流域直接受到列強經濟入侵,中國被動地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開始納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3)在思想觀念方面,封建傳統觀念受到沖擊,對「夷夏」關系有了新的認識。鴉片戰爭首先使一些愛國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從「天朝上國」的夢幻中驚醒,開始關注世界,學習西方,萌發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顯示了「向西方學習」思想觀念的變化和「西學東漸」的趨勢,開啟了學習西方的腳步。
⑧ 鴉片戰爭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閉關導致落後,落後就要挨打,挨打必須思變,思變才能崛起。中華民族具有敢於抗擊侵略的英雄氣概或斗爭精神。只有全民族團結起來,才能取得反侵略斗爭的徹底勝利。要學習先輩的愛國精神等。
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閉關鎖國」後的滿清逐步落後於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貿中,一直處於貿易順差地位。 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獲取暴利。
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任後,嚴行查繳鴉片2萬余箱,並於虎門海口悉數銷毀。打擊了英國走私販的囂張氣焰,同時影響到了英國的利益。
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
雖然這場戰爭只是鴉片戰爭的一部分,但有時也經常把它稱作鴉片戰爭。這場戰爭一直是斷斷續續進行,其間的一系列戰斗和軍事行動相互之間並無關聯。
⑨ 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探索啟示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 一些進步的愛國分子 開始「睜眼看世界」 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核心實質:啟迪國人覺悟,重新認識西方世界,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掙脫鎖國牢籠。第二次鴉片戰爭後 意識到器物上的不足 引發了洋務運動 開辦軍事工業、民用工業、派遣留學生出國學習等措施,其中新內容在於「練兵制器」以「自強求富」為口號 目的在於改變在軍事上落後於西方的狀態。但這兩者都本著「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所以並不能改變中國落後貧窮的狀態,但在一定程度上,對當時有進步意義。尤其是洋務運動,引進了一些近代的科學生產技術,培養了一批技術工人,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並抑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而維新變法想通過光緒帝從上到下改革,向西方學習民主的制度但是實施了一百多天就失敗了.中國近代探索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沒有根本動搖封建帝制,所以,都是一些「治標不治本」,所以最後都以失敗告終.直到辛亥革命以後中國才成功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啟事:從這些運動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人那種不屈的精神,為了救國家於危難之中,很多知識分子不辭勞苦為中國探索出這樣一條社會主義道路,同時又告訴我們,分析問題不僅要看到問題的表面,還要看到問題的實質,這樣才能更好的找出一條解決問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