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述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一、抗日戰爭的勝利,洗雪了中華民族百年來任人宰割,受人欺凌的恥辱,也奠定版了中華民族偉大權復興的基礎。
二、抗日戰爭的勝利使亞洲和世界的格局產生了深刻變化。
三、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2. 簡答: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1、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使中華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運。
2、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
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加速人民解放,為新中國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石。凝聚中國力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空前發揚。
4、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世界各國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產生了巨大影響。奠定大國地位,促進了戰後新的國際秩序建立。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
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
3. 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抗日戰爭在中國近代史上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中國歷史上有多次大規模戰爭,中國近代有多次反對外國侵略的戰爭,像抗日戰爭這樣的規模、性質和勝利結局的戰爭,確實為前所未有。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的中國人民力量的空前壯大,是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原因。抗日戰爭的勝利是民族的勝利,人民的勝利。50年以後回顧那場偉大的戰爭,我們可以深刻地知道它是怎樣轉換祖國命運的,並增進對它與現實生活聯系的認識。
關於抗日戰爭的性質
抗日戰爭一開始就叫抗日民族解放戰爭。日本對中國的民族壓迫,從甲午戰爭、馬關條約到「九一八」佔領中國東北,這里不去細說。盧溝橋事變爆發不久,日本提出建立所謂「東亞新秩序」,在中國實現「王道樂土」,也就是滅亡中國,把中國變為它的附屬國、殖民地。抗戰八年中,大半個中國土地遭到日軍佔領踐踏。中華民族真正到了存亡續絕的關頭。抗日戰爭就是中國人民用民族戰爭來掙脫日本施加的民族壓迫,收復中國領土主權,恢復自己的民族尊嚴。這是全中國人民的神聖事業。中國屬於反抗侵略的正義的一方,日本屬於施加侵略的非正義的一方。這個性質不僅僅是用種種文字、圖像記錄下來的,也是用中國人民流成河的血記錄下來的。這個性質不僅僅記載在中日雙方的文字、圖像中,也記載在《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和至今為全世界所普遍承認的《聯合國憲章》中,記載在遵循聯合國大會批準的國際法原則的東京國際法庭材料中。「侵略」這個詞人們可以改成別的什麼,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事實卻永世也無法改變。
人們也許要問,國際和日本歷史學者怎麼看。抗日戰爭是日本侵略中國的戰爭,國際和日本第一流的被稱為「主流派」的歷史學者的大量著作都是這么寫的。日本少數人宣傳「大東亞戰爭肯定論」、「皇國史觀」,學術界不認為那是嚴肅的科學性研究。
事實上,中國抗日戰爭的性質,根本不需要那段歷史過去以後才能作出判斷。這里可以看一看就在抗日戰爭進行中正直的日本皇族成員是怎麼說的。1943年至1944年,裕仁天皇胞弟三笠宮崇仁擔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幕僚,在中國戰地廣泛考察以後,有感於需要對派遣軍總司令部的佐、尉級軍官進行教育所寫的題為《作為日本人對中國事變的內心反省》文中說:「明治維新以來,伴隨歐美文化的輸人,日本人也感染了霸權主義的侵略壓榨思想,並與歐美諸國一起,對中國實施此等行徑,如二十一條要求」。「甲午戰爭以後滋長了侮華思想」。「滿洲獨立後,日本又對華北懷有野心」。「中國事變爆發以後,日本軍隊的殘暴行為又給中國的抗日宣傳提供了事實根據。如掠奪,強奸,殺害平民,放火等等。」「大東亞戰爭開始以後,把中國看成,『日本的軍事基地』,在中樞決策機構內還有人認為,戰爭的主角是日本,日本必須戰勝,所以日本必須榨取中國以自肥」。「如果是『有取有予』,尚可另論,而現在的日本是無所不取,掠奪殆盡。這還成什麼事體!」「烈犬是不狂吠的,回顧以前高喊『聖戰』、『正義』雲雲,叫喊的聲音越高,事實越近於相反」。三笠宮至今健在。這份文書當時被沒收,後來偶然發現。他在回答《讀賣新聞》編輯部負責人采訪的提問中,接著又講了許多親眼目睹的駭人聽聞的事實。對於日本從「九一八」佔領中國東北以後的所作所為,他的斷語足:「連侵入他人所有的土地都要構成非法侵佔罪,更何況侵佔他國的領土,這能說不是侵略嗎?」
抗日戰爭50年以後的今天,日本政界一些人極力否認中國抗日戰爭是抵抗日本侵略的戰爭,極力給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翻案。他們揚言日本侵略中國、侵略亞洲鄰國不但無罪,而是有大功。這個大功是把中國和亞洲國家從英美統治下「解放出來」了,促進了亞洲國家今天的經濟發展。那些人並非不知道聯合國憲章精神、東京審判材料,不知道日本和國際上一切嚴肅歷史學者的看法,不知道《作為日本人對中國事變的內心反省》那類文件上記述的基本事實。但是他們仍然無止無休地顛倒黑白,這表明日本至今仍潛在著一股軍國主義勢力,表明日本社會中至今仍有那麼一批蔑視、輕侮中國的人,盼望有朝一日重溫「大東亞戰爭」、「皇軍赫赫戰果」的舊夢。6月間,日本國會通過的《戰後50年國會決議》,受到東京各家大報猛烈譴責,認為「可恥,可悲,難以容忍」。這些言論鮮明地反映了廣大知識界、大多數日本人的良知,和他們要求保持民族榮音的情感,是應該受到尊敬的。但《戰後決議》大耍花招,顛倒原則,暗藏蒺藜,甚至有一天可能成為想要復活軍國主義勢力的所謂「法律根據」。中國人民有充分理由對此感到憤慨。日本政界一些人將把2l世紀的日本,把中日關系引向何處去,這就是問題的實質。
民族解放斗爭的勝利是國、共兩黨共同取得的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存在兩個矛盾。一為民族矛盾,二為階級矛盾,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地位、作用,同這兩個矛盾的性質與相互關系直接相聯。抗日戰爭是全民族戰爭,這是民族矛盾居於主導地位所造成的。在全民族戰爭中起作用的有各派政治勢力,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由十年內戰轉為結成統一戰線合作抗日,是抗日戰爭實現並堅持下來的基礎。
蔣介石國民黨及其各派系,在抗戰爆發前基本上掌握著國家政權,有蔣政權參加,才有全民抗戰。共產黨先把「反蔣抗日」改為「擁蔣抗日」,抗戰實現以後又反復強調國共合作,強調全國團結抗戰,就是說明了這個事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力量的興起、壯大,是抗日戰爭實現並取得最後勝利的基本條件之一。共產黨政治上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創導者,軍事上領導著敵後戰場,有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力量的參加,全民抗戰才有了力量重心。西安事變後,蔣政權由「攘外必先安內」轉為准備抗日。抗戰開始不久,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關於國共合作抗日宣言和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共產黨的應有地位和國共合作抗日,就是說明了這個事實。國共兩黨合作成為一個歷史關鍵。中國內部新的團結格局由此確定下來。全國各階級,各民族團結起來,一致抗日救亡。中華民族使自己的覺醒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抗日戰爭就是這樣實現的和雖然經歷驚濤駭浪終於堅持到底了的。從雙方合作奠定抗日戰爭的基礎來看,國民黨與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地位,基本是相同的。它們這時都站在爭取民族解放斗爭的關鍵位置上,力挽日本軍國主義洶涌而來的狂瀾。這是歷史事實。
抗日戰爭中,民族矛盾起主導作用,階級矛盾並沒有消失。蔣政權這時具有兩面性格。參加抗日民族解放戰爭,這一面是愛國的,帶著革命性的;堅持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這一面是反民主、反人民,帶著反革命性的。前一面符合民族利益,後一面違反民族利益。抗戰初期,前一面表現得比較明顯。戰爭進人相持階段,日本對重慶加緊誘降,共產黨在敵後戰場上很快發展,國民黨的態度逆轉。蔣介石這時談話多次拿抗日、反共並列,甚至認為反共重於抗日。他要求美國給予軍事經濟援助時也把擔心「國內中共之猖狂」作為重點。中國因此幾度出現國共分裂內戰、抗日戰爭中途夭折的嚴重危險。
4. 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和意義有哪些
我們常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在當下之中,可能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兄弟在為我們分擔責任而在更久遠的過去,有那麼一群偉大的人為我們犧牲,為我們流血,為我們奮斗,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生活。
回想當年我國被侵略者入侵,而無中國軍隊在武器裝備上嚴重落後於日軍的情況下,最終趕跑了侵略者,並且讓我們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這是多麼大的勝利,這是多麼偉大的一件事情!
甚至可以說這是多麼傳奇的一件事情,而對於我,中國軍隊為何能夠最終打敗不可一世的日本,取得抗戰的勝利,有哪些原因我們就來列舉一下。
第3點則是資源。雖然我國的資源很是稀少,比如說像石油像鋼鐵的產量在世界上來說都很低,但是日軍作為侵略者來說,他所需要維持的補給站更長,對於資源的消耗更大,所以說在美國切斷日本的補給線之後,他才急於向東南亞進攻。
5. 簡述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
一、抗日戰爭的勝利,洗雪了中華民族百年來任人宰割,受人欺凌的恥辱回,也奠定了中華民族偉大復答興的基礎. 二、抗日戰爭的勝利使亞洲和世界的格局產生了深刻變化. 三、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6. 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以及影響是什麼
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①抗戰勝利,是中國人民近百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斗爭的完全回勝利答。
②抗戰勝利,大大增強了全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為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③抗戰的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武裝力量是全民族利益的最堅定的維護者,是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力量。
④中國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和巨大的民族犧牲。
⑤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推動了世界民族解放運動,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7. 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中華民族有什麼重大意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
第一,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抗日戰爭的實踐使中國人民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領導核心。
第三,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抗戰的勝利創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跡,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中國人民為最終戰勝世界法西斯勢力做出了歷史性貢獻。中國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並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有力地維護了世界和平。
8.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20世紀人類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對於中華民族發展和世界文明進步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抗日戰爭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是進步的正義的戰爭,是中華民族由危亡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受害最深,犧牲最烈,斗爭持續時間最長,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徹底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使中華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運。它是中華民族在近代歷史上進行反侵略戰爭第一次取得徹底勝利,改變了屈辱挨打的狀況。終於擺脫了「恐洋症」,全中國人民找回了自信與自尊。從此感到自己作為世界上一個有能力自立的民族,能夠打敗侵略者,這對整個民族精神非常重要,也就是中華民族在世界上能夠有地位,不再受人欺壓,從而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它同時也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國奠定了重要基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重要的歷史貢獻。在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精神得到進一步升華,抗戰中形成的團結一致、英勇不屈、奮發圖強、百折不撓的精神已深深地溶入了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激勵著中華民族繼續前進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世界各國人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產生了巨大影響。在世界上真正奠定了中國的大國地位。抗戰前,中國被認為是「東亞病夫」,而正是通過抗日戰爭,中國付出的巨大犧牲和起到的巨大作用都讓世界刮目相看,戰後的一系列會議都承認中國的地位,中國也成為聯合國的發起國之一。中國在近代的許多屈辱得以洗雪,在甲午戰爭戰敗後,被迫割讓台灣,在抗日戰爭勝利後,收回了台灣;同時,這對民族精神也是一大提升。
紀念抗日戰爭的意義:我們紀念偉大勝利,不僅是回顧中國人民抗戰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歷史,更要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我們要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推動新世紀的世界和平事業。
9. 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及意義
(1)原因: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各族人民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團結一致版、浴血奮戰、艱苦奮權斗的結果。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武裝,是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力量。或答:中國共產黨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確方針和人民戰爭路線,國民黨正面戰場和解放區戰場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各國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相互援助。
(2)意義: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一百多年來反抗外國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偉大勝利,洗血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中華民族為贏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軍民傷亡3500萬人,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10. 抗日戰爭的勝利有什麼重要意義
1945年,瀕臨絕境的日本帝國主義,仍然企圖進行垂死掙扎。德國投降後,日本政府聲明:歐洲戰局的急劇變化,對日本的戰爭目的不會發生絲毫影響。決定集中主要戰鬥力量,進行「本土決戰」。
7月中旬,美英蘇三國首腦在波茨坦舉行會議。7月26日,會議以中美英三國共同宣言的形式發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遭到日本拒絕。為加速日本法西斯投降,美國於8月6日在日本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8月9日正當日本召開最高級戰爭指導會議,討論停戰問題時,美國又在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原子彈的強大殺傷力對日本當局具有一定的威懾作用,是促使日本向同盟國投降的重要因素之一。8月8日,蘇聯政府對日宣戰,出動150萬大軍,兵分四路,從中國東北的東部、北部、西部和朝鮮北部,同時向日本軍隊發動大規模進攻。蘇軍迅速攻佔長春、沈陽、哈爾濱,共擊斃日軍8萬餘人,迫使日軍59萬人繳械投降,對加速日本帝國主義的滅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號召全國一切抗日力量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地配合蘇聯及其他同盟國作戰。命令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軍隊,在一切可能條件下,對於一切不願投降的侵略者實行廣泛的進攻,猛烈地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而斗爭。10日、11日,朱德總司令向全國各抗日根據地武裝部隊發布一至七號命令,命令人民軍隊分別向敵占城市及交通要道進軍,接受日軍投降,如遇敵軍抵抗,立即予以堅決消滅。
但是,蔣介石集團在美國支持下,企圖搶占抗戰勝利果實。11日,蔣介石連續發布三道命令:一是命令日偽軍「切實維持地方治安」;二是命令人民抗日武裝「就地駐防待命」,不得「擅自行動」;三是命令國民政府軍「積極推進」,「勿稍鬆懈」。第二天,美國遠東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對日本政府和中國戰區的日軍下令,只能向中國國民政府及其軍隊投降,不得向中國人民的武裝力量繳械。13日,朱德總司令致電蔣介石,明確表示:「你給我們的這個命令,不但不公道,而且違背中華民族的民族利益,僅僅有利於日本侵略者和背叛祖國的漢奸們。」我們「堅決的拒絕這個命令」。
各根據地的抗日部隊,根據延安總部的命令,展開了強大的反攻。冀熱遼部隊向平綏路東段、平漢路北段、津浦路北段反攻,解放了察哈爾,包圍了北平、天津、保定。晉綏部隊向同蒲路北段、平綏路西段進攻,解放了綏遠、山西的廣大國土。晉冀魯豫部隊向平漢路中段、隴海路中段進軍,收復了黃河沿岸的廣大國土。山東部隊向津浦路中段、膠濟路中段進軍,解放了山東108個縣中的100個縣。華東部隊向滬寧、滬杭甬、浙贛等路及津浦路南段、隴海路東段進攻。華南抗日游擊縱隊向廣九、潮汕兩路進攻,也都取得了不少勝利。各路大軍從8月11日至10月10日兩個月中,經過激烈的戰斗,共斃傷俘虜日偽軍23萬人,收復城市197座,光復國土31.52萬平方華里,解放人口1871.7萬人,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在中、蘇、美軍隊的共同打擊下,日本政府於8月10日宣告接受《波茨坦公告》,但由於主戰派的反對,延遲到14日才作出最後決定。15日,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了《停戰詔書》,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的簽字儀式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舉行。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和日本政府,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麥克阿瑟以盟軍最高司令官的身份簽字,各盟國代表也簽字,接受日本投降。這標志著日本軍國主義的徹底失敗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中國戰區的受降儀式於9月9日在南京舉行。日本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向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的特派代表、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繳出佩刀,以示侵華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並簽署了投降書。至此,中國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勝利結束。
此後,國民政府軍分別在越南河內,中國廣州、上海、北平、濟南、太原、台灣等地,接受128萬日軍投降。10月25日,中國受降官、台灣省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陳儀,在台北公會堂(現更名中山堂)主持受降儀式。台灣總督兼日軍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率部繳械投降,並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書上簽字。這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在台灣50年殖民統治的正式結束,寶島台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中國的抗日戰爭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對敵作戰125165次,殲滅日偽軍171萬多人,繳獲各種火炮1952門、各種槍支68萬多支。國民黨正面戰場,據何應欽的報告,共進行會戰20餘次,重要戰斗900多次,小戰斗和游擊戰斗36400餘次,斃傷敵軍228萬多人。日本戰敗後,在中國戰區接受128.3萬日軍投降。中國人民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民族犧牲,軍民傷亡3500多萬人,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共計6000億美元。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徹底覆滅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為贏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促進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了彪炳千古的歷史貢獻。中國的持久抗戰,抗擊和牽制了日本的大部分兵力,迫使其「北進」計劃不能付諸實施,從而使蘇聯避免了東西兩線同時作戰的危險;同時也削弱了其「南進」的實力,從而減輕了英美盟軍在太平洋和東南亞戰場上的壓力。
偉大的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近百年來反對外國侵略者的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它雪洗了鴉片戰爭以來的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它為爭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弱國戰勝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跡,對於推動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斗爭,具有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