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1991年海灣戰爭中國投的贊成票

1991年海灣戰爭中國投的贊成票

發布時間:2021-03-05 13:58:38

A. 在聯合國大會上,中國作為安全理事國之一的代表,在投票是否允許美國攻打伊拉克的問題上,投了什麼票

2003年美伊戰爭屬於來美國自己發動源的,只是有些國家陪襯,並未通過聯合國。
樓主可能考慮的是科索沃戰爭吧?美國轟炸南聯盟時是通過聯合國的, 但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簡稱「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中只有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投贊成票,中華人民共和國投棄權票。按照規定,由於中國投棄權票沒有達到5票全票通過,所以這場戰爭被聯合國駁回。但美國並不聽聯合國的意見,發動科索沃戰爭,使聯合國的地位自1945年雅爾塔會議建立以來第一次受到重大威脅!

B. 1991年海灣戰爭中哪一方進行的是正義戰爭

應該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
海灣戰爭的起因就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作為侵略者的伊拉克首先可以排除「正義」的一方了。
而戰前的聯合國安理會678號決議以12票贊成、2票反對、1票棄權通過了,其中五大常任理事國無一國投反對票,因此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可以說是出師有名又合法。

C. 1991年海灣戰爭 中國為什麼投贊成票

沒投贊成票好不好,當時中國棄權了!因為我國從來不主張武力解決!但是這次是伊對科先動武的,所以中國也不好投反對票,棄權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1990年11月29日,聯合國投票授權美國對伊拉克動武,參與投票的其他安理會成員國得到了美國的大筆經濟援助。例如,蘇聯得到美國60億美元資金援助的承諾,以獎勵它投贊成票。哥倫比亞、埃塞阿比亞和扎伊爾得到了新的援助項目,並得到世界銀行信貸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貸款的機會。中國投了棄權票,作為一種交換,白宮和中國大使舉行了高層會議,結束了中國的孤立狀態,美國還承諾催促世界銀行向中國解凍被扣押的信貸。葉門因為投了反對票而遭到美國懲罰,7000
萬美元的援助被取消。
中國由於在第一次海灣戰爭時,對安理會授權動武伊拉克的提案投了棄權票,在隨後召開的馬德里中東和平會議(1991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上被排擠出局,此後也一直未能擠進路線圖的倡議方。這次中東峰會之前,5月18日至22日,我國中東問題特使王世傑也訪問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因為他要會見阿拉法特,所以也只能見到以色列外長而見不到沙隆。他通報了中國的五點主張。路線圖之外的要求有兩條,一是"及早建立公正、權威、有效的國際監督機制";二是"中國倡議盡快召開由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及有關各方參加的中東問題國際會議"。我國終於也要在中東這潭渾水裡試試摸魚功夫了。

D. 海灣戰爭中誰投的棄權票另外14票是哪幾個國家——詳細

這里指的是第一次海復灣制戰爭中著名的安理會「678號決議」,在這次決議中共有15個國家投票!
包括5個常任理事國:
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
以及1990年的10個非常任理事國:
加拿大、哥倫比亞、象牙海岸、古巴、衣索比亞、芬蘭、馬來西亞、羅馬尼亞、葉門、扎伊爾。
投票結果是12票贊成、2票反對、1票棄權!
其中古巴和葉門投了反對票!
而中國投了棄權票!
1990年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678號決議,限期要求伊拉克遵守之前的相關決議,立即無條件撤出科威特,並恢復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決議同時請求聯合國所有成員國對執行此項決議提供適當的支援。

E. 關於海灣戰爭的一次聯合國安理會投票,裡面有一票投棄權,請問那一票是不是中國投的

不是中國 中國是反對票 好象是英吧

F. 海灣戰爭中,中國是否同意美軍攻打伊拉克戰局真正的導火索是什麼

91年中國同意了,因為那次是聯合國授權的,如果常任理事國的中國投了反回對票那麼就不可能是聯合答國授權(投棄權票就是默認)伊拉克軍隊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並宣布吞並科威特,這樣就威脅到了西方國家在中東的石油利益

G. 我國在聯合國投票記錄

中國在聯合國表決中的重要投票
1972年孟加拉國加入聯合國決議:中國投否決票
1971年3月,印度政府幹涉巴基斯坦內政,通過了支持東巴基斯坦建立「孟加拉國」的決議,同時在印巴邊境集結軍隊,進行軍事演習。7月,又制定「解放孟加拉」的戰爭計劃,並尋求蘇聯的支持,從蘇手中獲得了坦克、裝甲運輸車和地空導彈武器裝備。巴基斯坦也進行了相應的備戰。1971年11月21日,印度從西、東、北三面,分十路大軍,向東巴基斯坦發起突然進攻,印巴戰爭爆發。23日,巴總統葉海亞.汗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巴軍全力抗擊印軍。戰爭在東、西兩個戰場展開。12月17日印軍在東部戰場取得勝利,雙方全線停火。
1972年1月,東巴基斯坦脫離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共和國。中國否決孟加拉加入聯合國的決議草案,是出於對巴基斯坦的支持(孟加拉即原來的東巴,從巴基斯坦分裂出來),也是由於當時國際政治斗爭需要(抗衡蘇聯和印度)。
1972年對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國家的修正案:中國投否決票
1972年9月10日,中國否決了英、法等國對索馬里、幾內亞、南斯拉夫三國反對以色列侵略敘利亞、黎巴嫩提案的修正案。這是一次分段表決。在針對提案這一段,中國行使了否決權。蘇聯代表馬立克當時也一起投了反對票。結果因中、蘇兩個常任理事國投了反對票,英國等國的修正案被否決。
1991年有關海灣戰爭678號決議:中國投棄權票
1990年8月2號,海灣危機發生,伊拉克打進科威特,並很快就侵佔了科威特首都。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一系列決議:661號決議全面制裁,665號決議海上封鎖,670號決議空中封鎖,當時都無效,伊拉克不理。於是,美國推出678號決議草案。其中有兩條:第一條,伊拉克必須執行安理會的所有決議,最重要的是從科威特撤軍;第二條,為了執行這個決議,聯合國會員國可以運用一切必要的手段來促使這個決議的執行,這句話為美國組織多國部隊動武提供了依據。此次聯合國決議投票結果為:15票中12票贊成,中國棄權,2票反對,即葉門和古巴。
1997年關於向瓜地馬拉派遣聯合國軍事觀察員的決議:中國投否決票
1997年1月10日,中國否決了安理會關於向瓜地馬拉派遣聯合國軍事觀察員的決議草案。理由是瓜地馬拉與中國台灣維持外交關系以及每年在聯合國總務委員會上聯署所謂要求台灣「加入」聯合國的提案。安理會此前已就美國、墨西哥等國提出的向瓜地馬拉派遣155名聯合國軍事觀察員決議草案磋商了好幾輪,而且已印成藍色文本,意味著草案可隨時付諸表決。晚上8時許,當月安理會主席小田和恆要求不同意該決議草案的國家舉手時,中國大使秦華孫將手高高舉起。於是安理會主席宣布:由於投反對票的國家是常任理事國,此決議草案不能通過。
1999年安理會有關馬其頓決議草案:中國投否決票
1999年2月25日,中國否決了安理會關於延長聯合國維和部隊駐守在馬其頓的期限的決議草案。97年和99年這兩次否決實際上都是同中國與有關國家的雙邊關系相關。瓜地馬拉一直與台灣有外交關系。馬其頓於1993年與中國建交,1999年2月8日馬其頓政府卻正式批准了與台灣的建交公報,這種情況迫使中國在延長聯合國駐馬其頓維和部隊的問題上行使否決權。
1999年科索沃問題決議:中國投棄權票
1999年6月9日,北約代表和塞爾維亞代表在馬其頓簽署了關於南聯盟軍隊撤出科索沃的具體安排協議,南聯盟軍隊隨即開始撤離科索沃。6月11日(北京時間),北約正式宣布暫停對南聯盟的空襲。同一天,聯合國安理會以14票贊成、1票(中國)棄權通過了關於政治解決科索沃問題的決議。歷時兩個半月的科索沃戰爭至此落下帷幕。
決議要求南聯盟從科索沃撤出一切軍警力量,當地安全及停火由聯合國維和部隊負責。允許部分南聯盟武裝力量重返科索沃,保護文物、排雷及執行邊防檢查等任務。科索沃阿族武裝實行非軍事化。南聯盟必須保證阿族難民安全重返家園。由聯合國牽頭在科索沃建立臨時行政機構,通過組織選舉,實行權力過渡,以決定科索沃的未來地位等。
2001年向阿富汗派遣維和部隊決議:中國投贊成票
2001年12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一項決議,決定派遣一支由多國部隊組成的國際安全援助部隊,幫助阿富汗臨時政府維護喀布爾及其他地區的和平與安全。決議規定,英國軍隊將負責國際維和部隊的領導工作,而美國要在阿富汗形勢出現「突變」時,緊急介入。
據報道,包括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和法國在內的聯合國安理會15個成員國全部投了贊成票。在聯合國決議通過後,一支由53名英國海軍陸戰隊員組成的先頭部隊抵達喀布爾北郊的巴格拉姆機場。22日,在阿富汗臨時政府正式宣告成立之際,另外250名英軍士兵將到達喀布爾。
2003年解除對伊拉克經濟制裁決議:中國投贊成票
2003年5月22日,聯合國安理會以14:0的投票結果(敘利亞沒有投票)通過了第1483號決議,解除了聯合國對伊拉克長達13年的經濟制裁。這項由美英西三國提出的決議對伊拉克戰後經濟、政治生活和聯合國在其間的地位等問題進行了整體規劃。
該決議同時將批准設立一個新的「伊拉克發展基金」,由美英來控制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並將相關收入分配使用到伊戰後重建的各領域內。但聯合國對伊拉克的武器禁運繼續有效。
2004年聯合國1546號決議:中國投贊成票
2004年6月9日,聯合國1546號決議8日獲得安理會一致通過,結束了美英軍隊對伊拉克的佔領,同時規定美英在6月30日將國家主權交給伊拉克臨時政府。這個決議不僅對伊拉克,而且對國際社會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1546號決議結束了美英的軍事佔領,也結束了在伊拉克問題上的不正常狀態,從而為伊拉克最終走向和平建設鋪平了道路。和平、安全已經成為飽受戰亂之苦的伊拉克人民的普遍呼聲。
2006年安理會就蘇丹制裁草案:中國投棄權票
2006年4月25日中國、俄羅斯和卡達在安理會就制裁蘇丹4名個人草案進行的投票表決中投了棄權票,這一由美國、英國、法國、日本提出的制裁案遂以12票支持和3票棄權的結果在星期二獲得通過。中國常駐聯合國代錶王光亞在表決之後發言,解釋了中國投棄權票的原因:在諸多具體細節尚未搞清楚,缺乏令人信服的證據的情況下,有些成員即要求結束制裁委員會的討論,將之提交安理會採取行動,這有悖於安理會多年形成的做法,也不符合制裁委員會工作指導原則,鑒於上述,中國代表團只能對1672號決議草案投棄權票。
1672號決議要求對在蘇丹達爾富爾犯有罪行的4人進行旅行限制並凍結其在財產。這4人包括兩名叛軍領導人、一名蘇丹空軍指揮官和一名民兵組織的領導人。
2006年關於朝鮮核問題1718號決議:中國投贊成票
2006年10月14日下午,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了關於朝鮮核試驗問題的第1718號決議。中國常駐聯合國代錶王光亞在表決後發言指出,10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無視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悍然實施核試驗。此舉不利於東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安理會第1718號決議對朝鮮核試驗表示譴責,要求朝方放棄核武器和核計劃,立即無條件重返六方會談,並決定針對朝方核、導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相關領域採取制裁措施。同時,決議強調《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應嚴格履行義務,有關各方應保持克制,不要採取任何可能加劇緊張局勢的行動,繼續通過政治和外交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爭取盡早恢復六方會談。決議排除了授權使用武力的可能,未對朝鮮實施全面制裁,並表示將視朝鮮遵守決議情況調整、暫停或取消對朝制裁措施。
2007年有關緬甸問題決議草案:中國投否決票
2007年1月12日,中國否決了美國和英國提出的有關緬甸問題的決議草案。2007年1月,在美國起草的緬甸問題決議草案里,指責緬甸國內存在人權、艾滋病、毒品等問題,稱這些問題對地區安全造成威脅,並要求緬甸政府盡快改善國內狀況,否則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和後果。1月12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錶王光亞在表決前作解釋性發言時表示,緬甸問題本質上仍是一國內政,緬甸國內局勢並未對國際與地區和平與安全構成威脅。這是緬甸所有直接鄰國、東盟成員和絕大多數亞太國家的共識。
1月12日下午,針對美國和英國提出的有關緬甸問題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時,中國常駐聯合國代錶王光亞高高地舉起右手,投下反對票。與中國一起反對該草案的,還有俄羅斯和南非。正是中俄的聯手反對,使得美英的提案未獲通過。
2008年有關制裁辛巴威決議草案:中國投否決票
2008年7月11日,俄羅斯和中國在安理會投票否決了美國起草的一份制裁辛巴威的決議草案。在當天下午的表決中,南非、利比亞和越南也投了反對票。投贊成票的有美國、英國、法國、比利時、義大利、巴拿馬、布吉納法索、克羅埃西亞和哥斯大黎加。印度尼西亞棄權。
根據草案文本,美國建議安理會對辛巴威實行武器禁運,對辛巴威總統穆加貝及其高級助手實行禁止旅行和資產凍結等措施。草案還要求辛巴威政府立即與有關各方進行實質性政治對話,接受非洲聯盟等地區組織和聯合國的調解並提供合作。
2009年制裁朝鮮的1874號決議:中國投贊成票
北京時間2009年6月13日凌晨,安理會一致通過了關於朝鮮核實驗問題的決議。決議針對朝鮮的核及彈道導彈活動,從禁止武器出口、加強貨物檢查、控制國際資金流動等五個方面加強了對朝鮮的制裁。安理會紐約時間6月12日中午就決議草案進行了表決。草案得到15票贊成,作為2009年第1874號決議獲得通過。
決議對朝鮮的武器出口進行了全面禁止,禁止朝鮮進口除小武器和輕武器以外的武器;決議加強了對朝鮮與核及彈道導彈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有關的貨物的檢查;呼籲各國和國際金融機構防止資金流入朝鮮用於核及彈道導彈活動;並將指定受制裁的貨物、實體和個人;同時加強制裁措施的監督與執行。在朝鮮於2006年10月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後,安理會通過了第1718號決議。剛剛通過的第1874號決議是對已有制裁措施的擴大和加強。
附:
從聯合國1945年成立至今,安理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都曾使用自己掌握的否決權。所謂的否決權指的是,聯合國非程序性事項的決議需要安理會15個成員國中9個理事國的贊成票,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的反對(既否決票)都會使一個議案無法通過,即使該議案獲得了足夠的票數。但棄權不被視作是否決。這樣每個常任理事國在安理會內就享有一票否決權。
從1945-2004年,五大常任理事國在安理會總共使用過257次否決權:中國5次,法國18次,英國32次,美國80次,蘇聯/俄羅斯122次。其中,中國第一次行使否決權是在1955年12月13日,台灣當局否決了安理會關於蒙古加入聯合國的決議草案。2004年後,中國先後於2007年1月、2008年7月行使聯合國決議表決否決權。

H. 1991年海灣戰爭地面交戰多少小時

不到100小時。來

美國領導的源聯盟軍隊於1990年8月~1991年2月,為恢復科威特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並恢復其合法政權與伊拉克進行了海灣戰爭。

在戰爭中,美軍首次將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實戰,展示了壓倒性的制空、制電磁優勢。通過海灣戰爭,美國進一步加強了與波斯灣地區國家的軍事、政治合作,強化了美軍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

1991年的海灣戰爭,在世界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場戰爭,既奠定了美國與北約集團在冷戰之後的霸主地位,又宣告了高科技戰爭時代的來臨。

(8)1991年海灣戰爭中國投的贊成票擴展閱讀

海灣戰爭前期,伊拉克料定自身不是多國聯軍的對手,於是便採取了防守態勢。伊軍在伊科邊境、伊沙邊境構建了長達數十公里的防線,並部署了40多個師作為守備力量。企圖以逸待勞,迎擊遠道而來的多國聯軍部隊。然而,伊拉克的防線漏洞百出,在多國聯軍的高科技武器精確打擊下,最終被一一殲滅。

海灣戰爭後期,伊拉克軍隊眼見勝利無望,便只得從科威特地區撤軍。然而,各支伊軍撤退工作組織不力,爭相逃走,使得撤退變成了無秩序的潰退,潰退的伊軍在大路上擁堵在了一起,反而又成為了多國聯軍的目標。

I. 美國1991年海灣戰爭的一炮,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海灣戰爭是對世界產生深刻影響的一次戰爭。美國領導的聯盟軍隊,在高科技條件下的全新作戰方式,讓聯盟軍以非常小的代價重創伊拉克軍隊,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海灣戰爭的高新軍事技術,對世界軍事建設、戰略戰術帶來了深刻影響。海灣戰爭所展現的關鍵技術,就是軍事信息化——美軍利用GPS衛星導航系統,可以發射導彈精準打擊目標。科技化和信息化的軍事戰爭,讓聯盟軍擁有絕對的主導權,海灣戰爭的傷亡差距接近100倍。

1991年的海灣戰爭,讓中國意識到擁有獨立導航系統的重要性!


擁有自主獨立的全球導航系統,是中國多年來的夢想。

經過了26年,全球導航系統的“中國夢”終於實現,而在不遠的將來,更多“中國夢”將會實現!

閱讀全文

與1991年海灣戰爭中國投的贊成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