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日戰爭川軍出川共有多少人,
350餘萬。
抗戰期間,共有350餘萬川軍出川抗戰,約佔全國出兵抗戰軍隊總數的1/5,是除國民黨中央軍外的第一大地方武裝,幾乎參加了抗戰中的所有大型戰役。
數十萬川軍以貧弱之師和簡陋的武器與裝配著先進武器的日本侵略軍進行了長達八年的戰斗,雖然犧牲慘重,但是川軍將士視死如歸,有著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故而在歷次大會戰中,戰績卓著,給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成為人所稱道的鐵血之師。
(1)抗日戰爭中的川軍擴展閱讀:
「九一八」事變以後,中日民族矛盾急劇上升,全國抗日潮流洶涌澎湃,抗日救亡的吶喊聲,震撼巴山蜀水。
日軍侵略華北的事件發生後,在日軍加緊侵略,中日矛盾空前激化及川軍與蔣介石的矛盾日趨尖銳的形勢下,川軍中抗日情緒也日趨激烈,以劉湘、鄧錫侯、劉文輝為代表的四川地方實力派接受中共「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表達了團結抗日的願望。
「七七」事變的發生,進一步激發了川軍的愛國熱忱,正在重慶參加整軍會議的川軍愛國將領極其憤怒,紛紛致電上書,請纓殺敵。
川康綏靖公署主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劉湘迅速作出投入抗日疆場,挽救民族危亡的決策,並於1937年7月10日和13日兩電當局,表達其「願率川軍供驅遣抗敵」「共赴國難」的決心。
7月25日,劉湘命令綏署直轄各軍師長於3日內馳返原防,「遵令整軍」。8月,川康整軍勝利完成,為川軍出川抗戰奠定了基礎。
1937年9月1日,首批出川抗日的川軍先頭部隊分2路出征。之後的8年抗戰中,先後出川投入抗日前線的川軍編組為6個集團軍另2個軍,1個獨立旅。
他們轉戰晉東、魯南、皖南以及河南、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區,馳騁於南北戰場,幾乎參加了所有的對日大會戰,其戰績輝煌。
全面抗戰中,川軍出川第一戰為第43軍26師和第20軍在淞滬戰場的血戰。
26師屬川軍43軍郭汝棟部,淞滬會戰爆發後,奉命開赴上海抗日前線,與楊森的20軍等協同作戰。
當時,該師的武器裝備極差,一個連僅有士兵八九十人,「只有1挺輕機槍和五六十支步槍。有的槍使用過久,來復線都沒有了,還有少數步槍機柄用麻繩系著以防失落,武器之窳劣,可以想見」。
雖然如此,官兵的抗敵激情並不稍減。在日軍的飛機大炮狂轟濫炸和猛烈射擊下,盡管工事被摧毀殆盡,傷亡慘重,仍抱誓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堅守陣地。
白天與敵苦戰,阻敵進攻,晚上又不顧疲勞搶修被破壞的掩體,准備來日迎戰,前仆後繼,毫無懼色。
軍士「劉芳負傷不下火線,第2次重傷時還在說:『為抗日犧牲,死而無憾!』他一直堅持到停止呼吸」;155團中校營長、代理團長強兆馥左腿被敵彈打穿,頸部亦中流彈後,仍繼續和官兵一道堅持戰斗。
該師官兵就是這樣英勇頑強地在戰場上鏖戰了7個晝夜,多次擊退日軍的進攻,被譽為參加淞滬會戰的70多個師中成績最好的5個師之一。
但該師所付出的代價也極為慘重,全師「4個團長,2個陣亡……14個營長,傷亡13個……全師4000多人,僅剩下600多人」。其犧牲之慘重,於此可見。
20軍在淞滬抗日前線立下戰功。該軍的任務是接防蘊藻浜、橋亭宅、頓悟寺、陳家行一線陣地。當時日軍第9師團和近衛師團以及其他特種部隊共數萬之眾,以這一線為重點進行猛烈攻擊。
20軍在此與日軍激戰7個晝夜,盡管戰斗非常艱苦,但官兵們悍不畏死,殺敵熱情高昂,多次擊退其進攻,斃傷大量日軍,繳獲不少槍枝彈葯。
以「傷亡團、營長20多名,連排長200多名,士兵7000餘人」的慘重代價,在粉碎日本侵略者迅速攻佔上海的狂妄計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蔣介石的嘉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川軍
2. 在抗日戰爭中川軍的功勞和作用有多大
抗戰時期,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
(註:此中川軍僅指內國民革命軍中的四川容籍將士,而並非真正意義的國民革命軍四川地方軍閥,抗戰中從四川招募的士兵很多補充到了中央軍等國民革命軍主力軍隊中,而非國民革命軍四川地方軍閥。)
為抗日,川軍執行了蔣介石「軍隊國家化」的指令,接受了國民政府的整編。而一心想插手四川的蔣介石以幾道軍令,把剛出川的川軍分得個七零八落。從此,川軍的足跡遍布了全國的抗日戰場,幾乎所有的對日大會戰中,都有川軍將士的身影。民族危亡之際,他們以國家利益為重,深明大義,忍辱負重,慷慨赴死,以劣勢武器,無數次與裝備精良的日軍進行殊死決戰。根據國民政府統計,川軍在抗戰時期的傷亡人數約為全國抗日軍隊傷亡總數的1/5,居全國之冠!
川軍內部的派系繁雜,防區制盛行,內戰之烈聞名全國。在抗日戰爭中四川承擔了全國30%的財政稅收和40%的抗戰兵力,重慶抗日勝利紀功碑書寫著川軍這一華彩樂章,李宗仁將軍曾評價道:「八年抗戰,川軍之功,殊不可沒。」
3. 抗日戰爭川軍死了多少
263991。
據《抗戰期間各省歷年實征壯丁人數統計表》統計,抗戰八年,四川總計共征壯丁2578810人,居全國各省之冠,為全國同期實征壯丁14050521人的1/5。
據何應欽的統計,抗戰期間,四川出川將士傷亡人數約為全國的1/5,即陣亡263991人,負傷356267人;失蹤26025人,共計64萬餘人。
川軍先後有6個集團軍另有2個軍1個獨立旅出川抗戰,約佔全國出兵抗戰軍隊總數的1/5。
(3)抗日戰爭中的川軍擴展閱讀:
川軍(包括西康省)在抗戰中為全國提供最多人力的省份,在1938年-1945年,國民革命軍中尚有戰鬥力的部隊30%均為川軍,實際戰斗人員甚至超過了中央軍。
而提供純勞力的壯丁佔了全國壯丁1/5以上,其陣亡將士亦居全國之冠。
1937年9月1日,首批出川抗日的川軍先頭部隊分2路出征。之後的8年抗戰中,先後出川投入抗日前線的川軍編組為6個集團軍另2個軍,1個獨立旅。
他們轉戰晉東、魯南、皖南以及河南、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區,馳騁於南北戰場,幾乎參加了所有的對日大會戰,其戰績輝煌。
全面抗戰中,川軍出川第一戰為第43軍26師和第20軍在淞滬戰場的血戰。
26師屬川軍43軍郭汝棟部,淞滬會戰爆發後,奉命開赴上海抗日前線,與楊森的20軍等協同作戰。當時,該師的武器裝備極差,一個連僅有士兵八九十人,「只有1挺輕機槍和五六十支步槍。
有的槍使用過久,來復線都沒有了,還有少數步槍機柄用麻繩系著以防失落,武器之窳劣,可以想見」。雖然如此,官兵的抗敵激情並不稍減。
在日軍的飛機大炮狂轟濫炸和猛烈射擊下,盡管工事被摧毀殆盡,傷亡慘重,仍抱誓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堅守陣地。白天與敵苦戰,阻敵進攻,晚上又不顧疲勞搶修被破壞的掩體,准備來日迎戰,前仆後繼,毫無懼色。
軍士「劉芳負傷不下火線,第2次重傷時還在說:『為抗日犧牲,死而無憾!』他一直堅持到停止呼吸」;155團中校營長、代理團長強兆馥左腿被敵彈打穿,頸部亦中流彈後,仍繼續和官兵一道堅持戰斗。
該師官兵就是這樣英勇頑強地在戰場上鏖戰了7個晝夜,多次擊退日軍的進攻,被譽為參加淞滬會戰的70多個師中成績最好的5個師之一。
但該師所付出的代價也極為慘重,全師「4個團長,2個陣亡……14個營長,傷亡13個……全師4000多人,僅剩下600多人」。其犧牲之慘重,於此可見。
20軍在淞滬抗日前線立下戰功。該軍的任務是接防蘊藻浜、橋亭宅、頓悟寺、陳家行一線陣地。當時日軍第9師團和近衛師團以及其他特種部隊共數萬之眾,以這一線為重點進行猛烈攻擊。
20軍在此與日軍激戰7個晝夜,盡管戰斗非常艱苦,但官兵們悍不畏死,殺敵熱情高昂,多次擊退其進攻,斃傷大量日軍,繳獲不少槍枝彈葯。
以「傷亡團、營長20多名,連排長200多名,士兵7000餘人」的慘重代價,在粉碎日本侵略者迅速攻佔上海的狂妄計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蔣介石的嘉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川軍
4. 抗日戰爭中的 川軍表現如何
犧牲最多,戰況最慘烈,平均出兵全國第一,四川人杠杠的
5. 川軍在抗日戰爭期間的表現是怎樣的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全國抗戰的呼聲甚高,四川省政府主席劉湘立即向專中央和全國屬通電請纓抗戰,甚為激憤。8月,各路川軍將領集議抗戰事宜,決心放棄前嫌,統兵14個師,組成二個集團軍。鄧錫侯率領第二十二集團軍,劉湘率領第二十三集團軍開赴抗日前線。還有兩批川軍出川抗戰,分別是:第29集團軍王攢緒總司令轄兩個軍,第30集團軍王陵基總司令轄兩個軍,第36集團軍李家鈺總司令轄兩個軍和李宗鑒旅長的獨立第35旅。抗戰八年,出川抗戰的川軍在40萬人以上(不包括以後各部隊自行補充數)。川軍三期出兵抗戰,參加了正面戰場上幾乎全部大的會戰。川軍是被常凱申玩兒殘的。
6. 川軍在抗戰中到底起了什麼作用
川軍抗日,功不可沒
在八年抗戰中,日本侵略軍對大西南的進攻最遠只到達貴州的獨山,一直未能進入四川,四川成為大後方中最大的一個省。作為四川省的省會,成都市經受了無數的考驗,為抗戰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七七事變」之後兩個月,成都的少城公園(今人民公園)內就舉行了歡送川軍出川的群眾大會。然後,在川軍最高長官、大邑籍的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劉湘的率領之下,先後有40萬川軍成序列出川抗日作戰,劉湘將軍不久也就病死在武漢的抗日前線。此後,又源源不斷地向前線非川軍各部隊輸送兵源300萬人以上。新都籍的四十六軍代軍長王銘章在台兒庄大戰中率122師官兵與日軍王牌勁旅板桓師團血戰到底,非亡即傷,王將軍本人也光榮殉國。蒲江籍的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是整個抗日戰爭中犧牲在戰場(河南陝縣秦家坡)上級別最高的指揮員。據統計,在抗日戰爭中四川將士在前線犧牲者在30萬以上,負傷者在35萬以上。
與此同時,四川人民擔負了當時國民政府財政支出的30%以上,擔負了將近40%的軍糧,四川人民把自己生產糧食中的32%送上了前線。為了運輸的需要,擴建和新修了川陝、川滇、川黔、川湘四大公路。為了空軍的需要,成都地區以最簡陋的工具和最快的速度趕修了九個飛機場,分布在新津、廣漢、邛崍、彭山、雙流、溫江、德陽、黃田壩等地。為了這些工程所出動的民工,無法統計。
在八年抗戰中,四川接待和安置了當時的國民政府機關57個,內遷企業近700家,內遷高校48所。一共接納了多少外省同胞,無法詳計,單是當年的陪都重慶一市,就在92萬左右。
原來建在東門城門洞(現在重建在萬年場)的著名雕塑「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無名英雄紀念碑」是劉開渠先生的傑作,真實地反映了出川抗戰的川軍形象:身背大刀和背包、斗笠,穿著短褲,打著綁腿,腳踏草鞋。我們應當永遠懷念他們。同時還可以記住李宗仁將軍的一句話:「八年抗戰,川軍之功,殊不可沒!」
7. 在抗日戰爭中究竟有多少川軍為國捐軀!
抗戰:8年抗戰中,四川作為大後方,沒有遭受日軍正面進攻,但為挽救國家專危亡,屬300萬川軍出川作戰。抗戰期間,四川出川將士傷亡人數約為全國的五分之一,即陣亡263991人,負傷356267人,失蹤26025人,共計64萬人。川軍以最差的武器裝備與武器裝備非常精良的日寇肉搏血戰,不怕犧牲,堅持抗戰,直至取得最後勝利。
將領有王銘章 李家鈺等。
8. 抗日戰爭中的川軍,究竟是個什麼樣子的部隊
抗日戰爭中的川軍是一隻鐵血王軍。川軍是抗日戰爭中犧牲最多也是最慘烈的部隊,即便是川地十室九空,他們仍然立下了赫赫戰功。
9. 川軍在抗戰期間做出哪些犧牲和貢獻
發生在1937年至1945年之間的抗日戰爭,是100年來中華民族反抗外國侵略者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戰爭。
在這場歷時八年拯救民族危亡的保衛戰中,300餘萬川渝將士義無反顧地走上抗日戰爭的第一線,奮勇抗戰,浴血沙場,其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
據不完全統計,8年抗戰中,川軍「所擔任之前線,約佔全國十分之二」,死於戰場者多達263991人,負傷356267人,失蹤26025人,總計達646283人。
這當中,既有四川省政府主席、川康綏靖公署主任劉湘;也有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中將的第21軍145師師長饒國華、第41軍代理軍長王銘章、第36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第44軍150師師長許國璋。
還有校尉級軍官王潤波、李成烈等30餘人,而更多的則是那些生前默默無聞,死後甚至連地址、姓名都不清楚的下級士兵。
正是由於出川將士「大家都滿腹殺敵報國的熱血」,個個胸懷「不把日寇驅出國境,誓不生還」的決心,所以才能夠使川軍「臨戰之勇,奮斗之烈,較國內任何部分軍隊亦無愧色」。
(9)抗日戰爭中的川軍擴展閱讀:
抗戰爆發後,四川軍人更是群情激憤,紛紛請纓殺敵。就在盧溝橋事變發生的第二天,川軍第41軍軍長孫震在重慶表態,願率所部出川,參加對日作戰。
7月16日,國民黨中央軍校成都分校陳執功等23名學員聯名請纓參戰。「學員等身為軍人,痛亡國之無日,欲請纓而無路,今以最大之決心,寧願為收復失地之抗戰而慘死,不願為帶兵陞官之軍人而幸生」。
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著名的「最後關頭」的講話,明確表示,只要還有一線希望仍會爭取和平,只應戰而不求戰。「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7月23日,中國政府獲得情報,除關東軍外,日本陸續開往華北的增援部隊已經達到10多萬人,侵入華北的日軍人數全面超過華北守軍。
7月29日,北平淪陷。一天之後,天津淪陷,9天後日軍在北平舉行了入城儀式。
8月14日,國民政府發表《抗戰自衛書》,宣布:「中國絕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實行天賦之自衛權以應之。」
一天後,日本宣布全國總動員,成立作戰大本營。中日之間的全面戰爭從此踏上不分勝負不罷休的不歸路。
1937年8月,國民政府正式命令川軍出川,參加抗戰。從1937年9月開始,川軍分三路奉命開赴抗日前線。
第一路由第22集團軍總司令鄧錫侯率領(轄第41軍,軍長孫震;45軍,軍長陳書農;47軍,軍長李家鈺)從成都啟程,徒步經川陝公路至寶雞,然後沿隴海路東進,經潼關、渡黃河,進入山西境內對日作戰。
第二路由第23集團軍總司令劉湘率領(轄第21軍,軍長唐式遵;23軍,軍長潘文華;44軍,軍長王纘緒),這一路從重慶朝天門碼頭啟程,乘船沿長江東下,經武漢轉道許昌、鄭州,參加南京保衛戰。
第三路由川軍將領楊森率領第20軍,從貴州出發,直接開赴上海,參加淞滬會戰。
這三路參戰的川軍共14個整編師,20餘萬人。
此外,1938年春,川軍將領范紹增在顧祝同的支持下,於重慶組建了第88軍,開赴第三戰區作為總預備隊。再有獨立第35旅,原系川軍第20軍楊森部的一個加強旅,後直屬國民政府軍政部,也奉命開赴前線。
60年前的四川,交通極端落後,「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川軍開赴前線,困難重重。當時雖有長江通道和川陝公路,但車輛船隻極少,川軍出川多靠步行,長途跋涉數千里。
川軍裝備十分簡陋,每個士兵僅有粗布單衣2件,綁腿1雙,單被1條,單席1張,草鞋2雙,斗笠1頂。所用步槍80%系川造,質量差。
每個戰士配備子彈三五十發,手榴彈二枚、大刀一把,一個團僅有幾挺機槍。盡管武器裝備較差,但川軍在各次會戰中,勇敢作戰,不怕犧牲,特別是廣大士兵,更是滿懷民族義憤,沖鋒陷陣,前仆後繼,報效祖國。
川軍第20軍和第26師參加淞滬會戰時,在一片平原地帶,沒有任何可以防守的天然屏障。川軍遠道而來,倉促參戰,幾乎連像樣的工事都無法修築,全憑血肉之軀抵擋敵進攻。
日軍出動了飛機、坦克、大炮和軍艦,攻擊的炮火來自地面、空中和海上,守衛陣地的川軍官兵常常整連整營地被敵人的炮火毀滅。
「我們的部隊每天一個師又一個師地投入戰場,有的不到三個小時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五個小時死了三分之二,這個戰場就像大熔爐一般,填進去就熔化了!」這是曾任第三戰區司令官馮玉祥的一段原話。
第41軍、第45軍將士,身穿單衣,赤足草履,一直從成都步行2000多里,奔赴山西戰場。11月的山西,已是北國冰封,寒風刺骨,將士們全身冰涼,手持一桿老式川造步槍,腰系僅有的一顆手榴彈,與武器裝備精良的日軍作戰,戰況十分慘烈。
1938年3月,在台兒庄戰役中,第41軍代軍長王銘章,奉命率部死守滕縣,阻擊敵軍。日寇採取空軍、炮兵、坦克部隊和步兵聯合作戰的戰術,輪番進攻,川軍拚命死守,王銘章等3000多將士全部壯烈犧牲,以身殉國。
由於川軍死守滕縣三個晝夜,終於挫敗了日寇增援台兒庄的企圖,使友軍能順利完成對台兒庄的包圍。
在台兒庄戰役中,川軍與友軍一道浴血奮戰,共殲滅日軍1萬餘人,擊毀坦克30餘輛,繳獲步槍1萬余支,機槍數百挺。台兒庄戰役是繼平型關戰役之後又一次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百萬川軍挽艱危征萬里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川軍在抗日戰爭中的犧牲與貢獻
10. 抗戰時期著名的川軍將領有哪幾位
抗戰勝利紀功碑川軍出川時,各界普遍認為這是當時中國「最糟的軍隊」,裝備不足,缺乏彈葯、給養和醫療設備,冬天在山西打仗時,士兵腳上穿的還是草鞋。然而,就是這樣一支部隊,卻在抗戰中進行了無數次最艱苦、最慘烈的犧牲,為中華民族的民族獨立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在內戰中惡名在外的20軍楊森部,是抗戰中第一支出川抗戰的川軍,從淞滬會戰開始,無役不從,是三次長沙會戰的骨幹兵團,曾在第三次長沙會戰珠影山戰斗中全殲日軍第九混成旅加藤大隊。川軍二十六師,參加淞滬會戰,是戰績最好的五個師之一,全師四千餘官兵,到撤離戰場時僅存六百多人,傷亡85%以上。南京保衛戰,川軍二十一軍防守南線,其中一四五師守廣德,在優勢敵人的圍攻下,陣地失守,師長饒國華毅然率剩餘僅一營部隊沖入敵陣,以圖恢復陣地,終因寡不敵從,身陷重圍,彈盡援絕,將軍不願做俘虜,舉槍自戕殉國。一四四師師長郭勛祺也在戰斗中負重傷。二十二集團37年底編入李宗仁雜牌軍戰區,參加台兒庄戰役,一二二師師長王銘章,奉命駐守滕縣,日軍主力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師團猛攻滕縣不下,以重炮飛機猛轟,炸毀城牆,王師長親自指揮巷戰,不幸遭機槍掃射壯烈犧牲。王師長殉國後,所部官兵逐屋抵抗,戰至最後一人,城內傷兵不願做俘虜,以手榴彈與沖進來的敵人同歸於盡。騰縣一役,一二二師五千餘人幾乎全部傷亡。在騰縣以北的界河、龍山帶布防之一叄一師陳離部,也傷亡四五千人。打仗有輸贏,可不能丟人.川軍的122師在王銘章的領導下,在滕縣全軍犧牲。從嚴格的軍事意義上說,應該是慘敗,因為3000人的犧牲換來的是日軍僅僅66人的傷亡。可在各種輿論的眼裡,川軍贏得了尊重。正是川軍的巨大犧牲才換得台兒庄戰役的勝利,李宗仁曾揮淚而言:「川軍以寡敵眾,不惜重大犧牲,阻敵南下,完成戰斗任務,寫成川軍史上最光輝的一。」李家鈺部第四十七軍,長期在晉東南作戰,後編為叄十六集團軍,駐守河南,在豫中會戰中,由國民黨上層指揮不力,豫西各部在混亂中轉移,叄十六集團軍因是雜牌,奉命擔任掩護,在轉移途中,司令部直屬隊不幸與日軍穿插分隊遭遇,總司令李家鈺當場中彈身亡,成為抗戰中殉國的川軍最高級別將領。抗戰中的川軍嚴格來說並不能算是中國軍隊的正規部隊,而是一支地方軍閥武裝。無論是部隊的裝備和軍事素質、部隊待遇,都無法與國民黨中央軍相提並論。但抗日戰爭中,這支部隊用自己大無畏的犧牲換來了「川軍能戰」、「無川不成軍」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