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抗日戰爭時期國統區和淪陷區分別包含哪些省份
東三省 南京 上海 山東
② 抗日戰爭時期國統區和淪陷區分別包含哪些省份
淪陷區(東北、華北、華東、武漢、廣州、海南島等),
國統區指蔣介石國民黨所控制地區,抗戰後期南京大屠殺之後國府西遷至重慶,大西南地區普遍為國統區,其餘的地都是國統區
解放區是當時的紅色政權具體集中的陝甘寧邊區根據地
約淪陷區總面積126.3萬多平方公里。這個數據是社科院前院長胡繩「在七七事變五十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中提供好的:「敵後的解放區擁有居民9200萬人,占淪陷區總人口2.078億的44%;收復國土83.7萬多平方公里,占淪陷區總面積126.3萬多平方公里的66%。」
根據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立場,可能兩岸教科書在表達上會有一些差異甚至一些較大差異的,估計考試內容還是以教科書累的為主吧
③ 抗戰時國統區主要指的是哪些地方
南京 重慶等江南地區
也可以范指長江以南大部
④ 抗日戰爭之後解放區和國統區的范圍
1.陝甘寧抗日根據地
2.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3.晉綏抗日根據地
4.晉冀豫抗日根據地
5.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6.山東抗日根據地
7.華中抗日根據地
8.華南抗日根據地
9.蘇北抗日根據地
10.蘇中抗日根據地
11.蘇浙皖抗日根據地
12.淮北抗日根據地
13.淮南抗日根據地
14.皖江抗日根據地
15.浙東抗日根據地
16.河南抗日根據地
17.鄂豫皖抗日根據地
18.湘鄂抗日根據地
19 .東江抗日根據地
20 .瓊崖抗日根據地
(4)抗日戰爭國統區擴展閱讀
日本對外擴張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便是其對外擴張侵略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這次戰爭是日本的對外擴張政策、日中兩國國力的懸殊對比以及國際社會綏靖主義政策等多種因素作用的後果。[17]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國力的迅速強大,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並逐漸發展成為軍國主義國家。
1894年甲午戰爭後,中國與日本簽署了《馬關條約》,日本利用條約中從中國奪得的賠款2.3億兩白銀中的80%來發展軍事,開始走上對外侵略的道路,並把「大陸政策」定為基本國策。[18]
1900年,因為庚子事變問題,日本作為八國聯軍的主力之一,佔領天津、北京,並利用《辛丑條約》在京、津一帶駐屯重兵。
1904年到1905年,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獲勝,攻克俄國建立的旅順口要塞,並於對馬海戰中重創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從俄國手中奪取了在中國東北的特權,更加加強了日本的野心。1910年日韓並合,更使日本有朝鮮作為侵略中國的跳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對德國宣戰,入侵膠州灣的德國勢力,進而占據山東。1915年,跟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徹底取代德國在山東的特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⑤ 抗戰時期國統區都包括哪裡啊
除了延安等幾個邊去,還有被日本佔了的淪陷區(東北、華北、華東、武漢、廣州、海南島等),其餘的地都是國統區
⑥ 抗戰結束後,國統區,日佔區各有多少縣
侵華戰爭時全省淪陷的省份:
抗戰期間,中國全省淪陷的省份總共有九個。分別是:台灣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熱河省、察哈爾省、河北省、山東省和江蘇省。
侵華戰爭時部分淪陷的省份:
抗戰期間,中國部分淪陷的省份有13個。按照淪陷面積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分別是:河南省、山西省、安徵省、浙江省、綏遠省、廣東省、湖北省、廣西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貴州省和雲南省。另外,在抗戰期間,中國先後共設有6個直轄市,其中有5個先後淪陷。直轄市也劃入了部分淪陷的范疇。
1.河南省(98.5%淪陷)
抗戰期間,有109個縣先後淪陷,只有沈丘縣和新蔡縣兩個縣倖免於難。
2.山西省(98.2%淪陷)
抗戰期間,有103個縣先後淪陷,只有永和縣和平順縣兩個縣免遭日寇佔領。
3.安徵省(81.9%淪陷)
抗戰期間,有48個縣先後淪陷,只有14個縣沒有淪陷。這14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廬江縣、涇縣、石埭縣、旌德縣、寧國縣、祁門縣、岳西縣、臨泉縣、穎上縣、黟縣、霍邱縣、休寧縣、歙縣和績溪縣。
4.浙江省(78.6%淪陷)
抗戰期間,有64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12個縣沒有淪陷。這12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於潛縣、昌化縣、仙居縣、磐安縣、開化縣、淳安縣、遂安縣、泰順縣、龍泉縣、慶元縣、雲和縣和景寧縣。
5.綏遠省(71%淪陷)
抗戰期間,有14個縣市和2個盟旗先後淪陷,只有伊克昭盟旗以及河套地區的東勝縣、涼城縣、興和縣3個縣沒有淪陷。
6.廣東省(70.3%淪陷)
抗戰期間,有70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28個縣沒有淪陷。這28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開建縣、恩平縣、赤溪縣、佛岡縣、廣寧縣、仁化縣、連縣、陽山縣、連山縣、紫金縣、河源縣、和平縣、連平縣、饒平縣、豐順縣、梅縣、五華縣、興寧縣、平遠縣、蕉嶺縣、茂名縣、大埔縣、信宜縣、化縣、吳川縣、徐聞縣、陽春縣和合浦縣。
7.湖北省(69.3%淪陷)
抗戰期間,有53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18個縣沒有淪陷。這18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均縣、鄖縣、房縣、竹溪縣、竹山縣、保康縣、鄖西縣、谷城縣、巴東縣、興山縣、秭歸縣、恩施縣、宜恩縣、建始縣、利川縣、來鳳縣、咸豐縣和鶴峰縣。
8.廣西省(68.6%淪陷)
抗戰期間,有67個縣先後淪陷,只有32個縣沒有淪陷。這32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賀縣、博白縣、鬱林縣、興業縣、都安縣、隆安縣、百色縣、田東縣、東蘭縣、凌雲縣、田陽縣、鳳山縣、賓士縣、靖西縣、鎮邊縣、田西縣、樂業縣、萬岡縣、天峨縣、北流縣、西林縣、西隆縣、向都縣、鎮結縣、龍茗縣、那馬縣、隆山縣、敬德縣、天保縣、養利縣、萬承縣和雷平縣。
9.湖南省(68.4%淪陷)
抗戰期間,有50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26個縣沒有淪陷。這26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酃縣、臨灃縣、汝城縣、桂東縣、芷江縣、鳳凰縣、沅陵縣、滬溪縣、辰溪縣、漵浦縣、黔陽縣、麻陽縣、永順縣、保靖縣、龍山縣、桑植縣、古丈縣、靖縣、綏寧縣、合同縣、通道縣、乾城縣、永綏縣、晃縣、大庸縣和懷化縣。
10.江西省(63.5%淪陷)
抗戰期間,有56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27個縣沒有淪陷。這27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豐城縣、鄱陽縣、寧岡縣、分宜縣、南豐縣、銅鼓縣、廣昌縣、黎川縣、雩都縣、興國縣、會昌縣、安遠縣、尋鄔縣、樂安縣、宜春縣、金溪縣、安福縣、鉛山縣、上猶縣、崇義縣、寧都縣、瑞金縣、石城縣、樂平縣、浮梁縣、德興縣和萬年縣。
11.福建省(18.5%淪陷)
抗戰期間,有15個縣市先後淪陷。這15個縣市分別是:金門縣、廈門市、詔安縣、東山縣、福清縣、長樂縣、連江縣、閩候縣、海澄縣、永安縣、霞浦縣、寧德縣、福安縣、漳浦縣和雲霄縣。
12.貴州省(4.8%淪陷)
抗戰期間,有4個縣先後淪陷。這4個縣分別是:三都縣、獨山縣、丹寨縣和荔波縣。
13.雲南省(3.3%淪陷)
抗戰期間,有3個縣先後淪陷。這3個縣分別是:龍陵縣、保山縣和滕沖縣。
直轄市(6個直轄市淪陷5個)
抗戰期間,中國先後共設立了6個直轄市,分別是:北平市、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市、青島市和重慶市。其中有5個先後淪陷,分別是:
北平市:1937年7月29日淪陷。
天津市:1937年7月30日淪陷。
上海市:1937年11月12日淪陷。
南京市:1937年12月13日淪陷。
青島市:1938年1月10日淪陷。
⑦ 抗日戰爭時期,日佔區的老百姓能否去國統區
另外一個途徑是搭乘中立國的船隻。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前,可以日佔區的老百版姓可以權在上海、天津等地的外國租界乘外國輪船到中國軍隊控制下的寧波、溫州等地,再經過浙江、江西、湖南到大後方(《圍城》里方鴻漸等人就是走這條路去「三閭大學」上任的。 還可以乘船到香港,再坐外國的飛機到重慶、昆明。 或者是到越南的海防下船,乘火車或飛機去昆明。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立國的這條路斷絕。 日佔區使用偽政權發行的各種貨幣(東北、華北和華中的偽幣不同),也有日本使用日圓的。國統區通用法幣,偽幣被禁止。兩地的貨幣不能公開兌換,但來往兩地的走私商人有辦法兌換,只是兌換比率就不好說了。不過銀元在兩地都可以通用。 南京大屠殺剛發生時,當時只是中國政府譴責,其他國家一方面見不到直接的證據,另一方面當時也不想得罪日本,所以都裝聾作啞。
⑧ 抗日戰爭時期,「國統區」為什麼被叫做「大後方」
沿海,東北等已被日軍佔領地區,為前方,
內陸等為大後方,當時國民政府,廠礦企業都搬遷至內陸地區,經濟轉移
基本只有空襲的危險,
⑨ 抗日戰爭時期在國統區公開出版的中共中央機關報是什麼報
《新華日報》
1938年1月11日在漢口創刊,是中國共產黨在國統區公開出版的內第一張機關報,容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出版時間最長的一份中共中央機關報。在創刊詞中它庄嚴宣告將「為鞏固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效力」。報紙一出版就受到讀者熱烈歡迎,很快行銷到國統區各地。《新華日報》在宣傳抗日、開展群眾運動、傳播馬列主義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1947年2月在重慶被查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