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中國抗日戰爭打了8年
當時中國國力與日本的國力相差懸殊,中國自清末在甲午戰爭中慘敗給日本後,版國勢大衰。民國建立權之後又是軍閥混戰,發展緩慢。至抗戰軍興以前,可以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弱國。而日本自從在甲午戰爭中大勝中國,得到了清廷巨額賠款以後,國勢大增。至1937年,可以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強國。抗戰前夕,中日兩國國力根本就不是在一個數量級上。
其實中國經歷了「14年抗戰」,即由1931年9月18日起,中國人民已掀起規模浩大的抗戰活動,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軍投降,前後共14年減去35天。所謂「八年抗戰」,是指從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後,國共合作,全面抗戰起,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皇裕仁宣布投降為止,正好是八年又四十天。
② 我終於明白抗日戰爭為什麼打了八年之久了
二戰中,日本急需打類似德國的"閃電戰",德國當時撕毀>,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前期,蘇聯兵力不足版,如果日本打蘇聯後翼,跟德權國遙遙配合,那麼蘇聯就完了.但是日本被中國牽制在中國戰場.使日本不敢貿然北犯蘇聯,而打起了太平洋戰場.打持久戰是對中國有利的,因此,中國軍事指揮家識破了這一點.提出戰術"以空間換時間",前期,有國民黨的正面戰場,日本損傷很大.日本決定利用"以華滅華",積極扶持漢奸,使得日本軍多了很多人.後期,太平洋戰爭爆發,蔣介石看到美,英對日宣戰,想保存實力,於是消極抗日。抗日的重任轉移到了敵後戰場共產黨。共產黨的人都是無產階級,無產階級,想像以下軍事裝備,於是時間就因為是共產黨抗日,使得時間延長了.共產黨只是人多,軍事裝備根本比不上日本的.所以,抗戰時間就一定會很長.至於為什麼剛剛好是8年,這我就不清楚了.
③ 明白了抗日為什麼要打八年
抗日戰爭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在這八年中中華民族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中國軍民傷亡共3500多萬人,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餘億美元。
可是,我們想過為什麼抗日用了八年之久?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中國當時有多麼的孱弱。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中國就開始了百餘年的恥辱史,清廷長期的愚民統治使國人喪失了進取精神,變得麻木不仁,再加上帝國主義的封鎖和干涉,使整個國家一直處於衰弱狀態,戰爭打得就是綜合國力。那麼讓我們來探討一下,綜合國力。
綜合國力應該包括三個方面:硬實力,軟實力,外實力。
1.硬實力。硬實力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家的工業能力和軍事實力,這些物質上的力量。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積極的向西方學習,工業能力迅速增長,用了極短的時間就奠定了整個國家的工業基礎,戰爭潛力暴漲;日本經濟騰飛後,就加大了軍事上的投資和建設,尤其是建立了日本海軍,甲午中日戰爭後,日本正式邁進了世界軍事強國的行列。而中國一直在原地踏步,辛亥革命後,中國人民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中華民國,可惜歷史讓中國錯過了這一機遇,中國進入了軍閥割據的時代,各種軍閥戰爭嚴重的浪費了中國的人力物力,中國可以說沒有任何發展,嚴重的與整個世界脫節。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時,日本應經確立了對中國的全面優勢:日本建立了完善的軍事教育體系,為軍隊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軍官人才,支持著整個龐大的軍隊;長期的戰爭機制,是整個軍隊訓練有素,戰鬥力極強;其完善的工業體系,為軍隊提供了當時中國不具備的犀利武器,比如說高精準的步槍,機槍,山炮,坦克,尤其是飛機和龐大的海軍。37年時,中國只是在形式上取得了統一,完全和一個集全國之力並長期法西斯教育日本不是一個級別。中國當時軍事實力極弱,絕大多數部隊使用的是老掉牙的漢陽造,沒有重武器,海軍和空軍更是沒法比。
2.軟實力。軟實力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日本對國民實行洗腦式教育,確定天皇的「神人」定位,時刻准備著為天皇獻身,雖然這種行為愚昧,可也塑造了整個民族的狂熱思想,在軍隊上形成了強大戰鬥力,不可否認即使在戰爭後期,日本主動投降的很少,尤其在中國。當時,中國絕大部分人對外國人都有一種敬畏,尤其是甲午中日戰爭打掉了中國人最後的尊嚴,面對外來軍隊時常常不戰而逃,這種骨子裡的敬畏,就是中國長期積弱的結果,比如1931年日本輕而易舉的佔領整個東北三省,山東主席韓復榘不戰而逃,幾十個日本人就可以擊潰是其幾倍的國軍等,還有一種我們唾棄的對象:龐大的偽軍和漢奸。中國人民在新中國成立時站起來了,真正站起來的時候應該是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後,中國人民爆發了強烈的民族感情,使全國恢復了缺失已久的尊嚴。
3.外實力。外實力就是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盟友或取得支持的力量。不可否認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與美國,蘇聯,海外華僑及其他國際社會的支持是分不開的:由於在二戰前期,美國執行的是「先歐後亞」的戰略,抗日中前期對中國援助不大,但在戰爭後期,隨著太平洋戰場上的勝利和基於戰後的考慮,加上了對中國的支持,支援了不少武器裝備和為國民黨訓練軍隊;蘇聯,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橫掃了號稱日本精銳的關東軍,加速了戰爭結束的進程;海外華僑,也在中國處於危難時期,給予了極大的支持,捐錢捐物,甚至獻出了生命。外實力,也使綜合國力的一部分,更是取得戰爭勝利的重要砝碼。
抗日戰爭打了八年,是由其深刻和復雜的歷史背景決定的,也是中華民族的破繭重生的過程:它給了我們苦難,也使中國巨龍真正的覺醒了。綜合國力決定了一場戰爭的勝負,更決定著一個民族的未來
④ 抗日戰爭為什麼打了八年
原因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當時的中國,國窮民弱!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中國就開始了百餘年的恥辱史,封建時代(清末)長期的愚民統治使國人喪失了進取精神,變得麻木不仁,再加上帝國主義的封鎖和干涉,使整個國家一直處於衰弱狀態,戰爭打得就是綜合國力。那麼讓我們來探討一下,綜合國力。
綜合國力應該包括:硬實力,軟實力和外實力三個方面。
1、硬實力
硬實力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家的工業能力和軍事實力,這些物質上的力量。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積極的向西方學習,工業能力迅速增長,用了極短的時間就奠定了整個國家的工業基礎,戰爭潛力暴漲;日本經濟騰飛後,就加大了軍事上的投資和建設,尤其是建立了日本海軍,甲午中日戰爭後,日本正式邁進了世界軍事強國的行列。而中國一直在原地踏步,辛亥革命後,中國人民推翻了清正府,建立中華民國。可惜歷史讓中國錯過了這一機遇,中國進入了軍閥割據的時代,各種軍閥戰爭嚴重的浪費了中國的人力物力,中國可以說沒有任何發展,與整個世界嚴重脫節。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時,日本已經確立了對中國的全面優勢:日本建立了完善的軍事教育體系,為軍隊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軍官人才,支持著整個龐大的軍隊;長期的戰爭機制,使它的軍隊訓練有素,戰鬥力很強;其完善的工業體系,為軍隊提供了當時中國不具備的犀利武器。而中國只是在1937年時,在形式上取得了統一,完全和一個集全國之力,並長期進行法希斯教育的日本不是一個級別。中國當時軍事實力極弱,絕大多數部隊使用的是老掉牙的武器,海軍和空軍更是沒法比。
2、軟實力
軟實力就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日本對國民實行洗腦式教育,確定天皇的「神人」定位,時刻准備著為天皇獻身。雖然這種行為愚昧,可也塑造了整個日本民族的狂熱思想,在軍隊上形成了強大戰鬥力,不可否認即使在戰爭後期,日本主動投降的很少,尤其在中國。而當時,中國絕大部分人對外國人都有一種敬畏,尤其是中日甲午戰爭打掉了中國人最後的尊嚴,面對外來軍隊(入侵者)時,常常是不戰而逃。這種骨子裡的敬畏,就是中國長期積弱的結果。比如:1931年日本輕而易舉的佔領整個東北三省,山東省主席韓復榘不戰而逃。
3、外實力
外實力就是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盟友或取得支持的力量。不可否認中國抗戰的勝利,與美國、蘇聯、海外華僑及其他國際友好力量的支持是分不開的:由於在二戰前期,美國執行的是「先歐後亞」的戰略,抗戰前期對中國援助不大。但在戰爭的後期,隨著太平洋戰場上的勝利和基於戰後的考慮,加上了對中國的支持,支援了不少武器裝備和為國民黨訓練軍隊;蘇聯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橫掃了號稱日本精銳的關東軍,加速了戰爭結束的進程;海外華僑,也在中國處於危難時期給予了極大的支持,捐錢捐物,甚至獻出了生命。外實力,也使綜合國力的一部分,更是取得戰爭勝利的重要砝碼。
抗日戰爭打了八年,是由其深刻和復雜的歷史背景決定的,也是中華民族的破繭重生的過程:它給了我們苦難,也使中國巨龍真正的覺醒了。綜合國力決定了一場戰爭的勝負,更決定著一個民族的未來,在建設國家的過程中應該全方位考慮,這樣才能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少些坎坷。
⑤ 為什麼抗日戰爭既是十四年抗戰又是八年抗戰
抗日戰爭的十四來年自抗戰是指東北義勇軍從1931年918事變後到1945年這十四年的抗戰,而八年抗戰是指全中華民族從1937年77事變到1945年8月這八年的抗戰。統稱為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也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5)抗日戰爭為什麼打了八年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前期國際背景:
在九一八事變後,國際局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尤其是各主要國家對日本侵略中國所採取的綏靖政策,客觀上縱容了世界法西斯勢力的發展和相互勾連。
中國政府曾將希望寄託於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然而西方政治家們此時主要精力集中於歐洲戰場,此時未向中國伸出援手。而國聯的綏靖主義態度使日本對國際社會不再心存忌憚,它向日本發出了一個錯誤的信號,日本從此在侵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⑥ 為什麼抗日戰爭打了八年日本都沒有佔領中國
中國領土面積廣大,想佔領全中國肯定是有難度的,其次日本的兵力還分散於太平洋和東南亞,在中國方面,國內軍民的奮勇抵抗,全民抗戰產生了很大的效果,加上日軍殘暴性格激發出來的民族仇恨意識使中國軍隊士氣高漲
⑦ 抗戰為什麼打了八年這么久
1、日本難以迅速滅亡中國,其兵力有限,戰線拉得太長;
2、國共雖然共同抗內日,但是矛盾容仍然存在,比如皖南事變這樣的事情,所以雙方都是一邊對日作戰,一邊防備著對方。
3、中國雖然是個大國,人力幾乎無限,軍隊數量數百萬,但是國力貧弱,工業落後,根本無力為軍隊提供大量先進裝備,所以無論是國民黨軍隊,還是共產黨軍隊,同日軍相比都戰鬥力要差很多,根本無力將日軍趕出中國;
4、最終的勝利並非是單靠中國軍隊擊敗日軍將其趕出大陸,而是世界范圍內,德國已經戰敗,美軍已經攻擊到日本本土,並且對其投放兩顆原子彈,日本被迫向同盟國投降,因而駐華日軍也不得不向中國軍隊投降。所以中國所謂八年抗戰最終戰勝日本只是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戰爭中的結果,如果美國還需要很久才能攻擊日本本土,那麼也許抗日戰爭還需要更長時間。
⑧ 中國抗日戰爭為什麼打了八年
抗日戰爭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在這八年中中華民族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中國軍民傷亡共3500多萬人,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餘億美元。
可是,我們想過為什麼抗日用了八年之久?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中國當時有多麼的孱弱。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中國就開始了百餘年的恥辱史,清廷長期的愚民統治使國人喪失了進取精神,變得麻木不仁,再加上帝國主義的封鎖和干涉,使整個國家一直處於衰弱狀態,戰爭打得就是綜合國力。那麼讓我們來探討一下,綜合國力。
綜合國力應該包括三個方面:硬實力,軟實力,外實力。
1.硬實力。硬實力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家的工業能力和軍事實力,這些物質上的力量。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積極的向西方學習,工業能力迅速增長,用了極短的時間就奠定了整個國家的工業基礎,戰爭潛力暴漲;日本經濟騰飛後,就加大了軍事上的投資和建設,尤其是建立了日本海軍,甲午中日戰爭後,日本正式邁進了世界軍事強國的行列。而中國一直在原地踏步,辛亥革命後,中國人民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中華民國,可惜歷史讓中國錯過了這一機遇,中國進入了軍閥割據的時代,各種軍閥戰爭嚴重的浪費了中國的人力物力,中國可以說沒有任何發展,嚴重的與整個世界脫節。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時,日本應經確立了對中國的全面優勢:日本建立了完善的軍事教育體系,為軍隊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軍官人才,支持著整個龐大的軍隊;長期的戰爭機制,是整個軍隊訓練有素,戰鬥力極強;其完善的工業體系,為軍隊提供了當時中國不具備的犀利武器,比如說高精準的步槍,機槍,山炮,坦克,尤其是飛機和龐大的海軍。37年時,中國只是在形式上取得了統一,完全和一個集全國之力並長期法西斯教育日本不是一個級別。中國當時軍事實力極弱,絕大多數部隊使用的是老掉牙的漢陽造,沒有重武器,海軍和空軍更是沒法比。
2.軟實力。軟實力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日本對國民實行洗腦式教育,確定天皇的「神人」定位,時刻准備著為天皇獻身,雖然這種行為愚昧,可也塑造了整個民族的狂熱思想,在軍隊上形成了強大戰鬥力,不可否認即使在戰爭後期,日本主動投降的很少,尤其在中國。當時,中國絕大部分人對外國人都有一種敬畏,尤其是甲午中日戰爭打掉了中國人最後的尊嚴,面對外來軍隊時常常不戰而逃,這種骨子裡的敬畏,就是中國長期積弱的結果,比如1931年日本輕而易舉的佔領整個東北三省,山東主席韓復榘不戰而逃,幾十個日本人就可以擊潰是其幾倍的國軍等,還有一種我們唾棄的對象:龐大的偽軍和漢奸。中國人民在新中國成立時站起來了,真正站起來的時候應該是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後,中國人民爆發了強烈的民族感情,使全國恢復了缺失已久的尊嚴。
3.外實力。外實力就是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盟友或取得支持的力量。不可否認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與美國,蘇聯,海外華僑及其他國際社會的支持是分不開的:由於在二戰前期,美國執行的是「先歐後亞」的戰略,抗日中前期對中國援助不大,但在戰爭後期,隨著太平洋戰場上的勝利和基於戰後的考慮,加上了對中國的支持,支援了不少武器裝備和為國民黨訓練軍隊;蘇聯,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橫掃了號稱日本精銳的關東軍,加速了戰爭結束的進程;海外華僑,也在中國處於危難時期,給予了極大的支持,捐錢捐物,甚至獻出了生命。外實力,也使綜合國力的一部分,更是取得戰爭勝利的重要砝碼。
抗日戰爭打了八年,是由其深刻和復雜的歷史背景決定的,也是中華民族的破繭重生的過程:它給了我們苦難,也使中國巨龍真正的覺醒了。綜合國力決定了一場戰爭的勝負,更決定著一個民族的未來,在建設過程中應該全方位考慮,這樣才能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少些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