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佔領我國大部分地區,甚至西南地區,但為什麼東南部大部分地區沒有被佔領
一這些地方地勢上不利於進攻者,二是當時日本侵華的戰略轉換為招降為主,三是日軍的主要戰略方向轉向了太平洋和東南亞
②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保衛了中國西南大動脈的是哪一次戰爭
1942年3月,入緬發起滇緬路作戰。失利後大部分退回雲南。1943年4月,重建遠征軍司令內長官部,後稱滇容西遠征軍,一部撤至印度,稱中國駐印軍。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征軍先後發起緬北滇西作戰,殲滅日軍三萬餘人。1945年1月27日,兩軍在畹町會師。3月,完成了打通滇緬公路的任務後撤回國內。1945年4月撤銷。
③ 抗日戰爭時期什麼成為中國西南邊陲和東南亞美英法等國的重要通商口岸
抗日戰爭時期,東興抄成襲為中國西南邊陲與東南亞、美、英、法等國的重要通商口岸和國際援華抗戰物資的重要通道,被譽為戰時「小香港」。
東興,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縣級市,位於中國西南邊陲、廣西南部,東南瀕臨北部灣,西南與越南接壤。
④ 抗日戰爭時期,全國各地遭到巨大損失,為什麼位於西南邊陲的雲南省卻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二戰時期,日本軍國主義入侵包括中國在內的東南亞地區,美國政府的援助路線只剩下了滇緬公路和隨後的駝峰航線。他們的終點就在雲南省。所以做為抗日的大後方雲南在個方面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⑤ 抗戰時的西南聯大到底有多強
大師雲集
吳大猷(1907-2000),廣東高要人,中國物理學之父。
周培源(1902—1993)著名流體力學家,中國近代力學奠基人和理論物理奠基人之一。
吳有訓(1897—1977),字正之,江西高安人。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
陳寅恪(1890—1969),江西義寧人。清華四大導師之一。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縣人,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
陳岱孫(1900.10.20-1997.7.27),原名陳總,福建閩侯縣人。著名經濟學家。
聞一多(1899-1946),原名家驊,湖北蘄水人,著名作家。
錢穆(1895─1990),字賓四。江蘇無錫人。歷史學家,國學大師。
錢鍾書(1910─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江蘇無錫人。著名作家。
費孝通(1910~2005年)江蘇吳江人。 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
陳省身(1911-2004)浙江秀水人。幾何學家。
華羅庚(1910-1985)江蘇金壇人,數學家。
朱光潛(1897~1986年),安徽桐城人。中國現代美學奠基人之一。
金岳霖(1895~1984)字龍蓀。浙江諸暨人,現代哲學家。
梁思成(1901-1972) 梁啟超長子。建築學家。
林徽因(1904~1955),福建閩候人,建築學家,民國最著名的美女。
吳晗(1909~1969年) , 原名春晗,字辰伯, 浙江省義烏人。歷史學家。
著名教師
吳大猷周培源王竹溪梁思成金岳霖陳省身王力朱自清馮友蘭吳有訓陳寅恪沈從文陳岱孫聞一多錢穆錢鍾書費孝通華羅庚朱光潛趙九章李楷文林徽因吳晗潘光旦
著名校友
楊振寧李政道朱光亞謝瑋鄧稼先黃昆彭佩雲汪曾祺王希季陳芳允郭永懷屠守鍔吳訥蓀陳忠經戴傳曾王浩
⑥ 簡答題:論述抗日戰爭時期西南大後方的歷史地位。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策動了規模巨大的工業內遷,北平、上海、天津、南京等地的版高等院校也紛權紛西遷西南和西北,建立抗戰教育基地。西南大後方的地位迅速上升。工業內遷極大地支持了抗戰。對大後方的實業建設及經濟發展,對中國西南西北地區的現代化進程,有著重大的意義。高校內遷,保存了高等教育的基本力量和科技精華,促進並推動了西南大後方的經濟建設和大後方教育事業的發展。西南大後方在抗日戰爭時期.為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提供了大量必備的武器彈葯;為國家保存了一批近代工業的精華,為中國持久抗戰奠定了經濟基礎;保存了高等教育的基本力量和科技精華,為抗戰培養了大批人才。
⑦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為什麼要把首都遷往西南地區
主要是也沒別的地兒好去啊,除了西南就是西北,其他地方根本守不住的。西北內太窮了,而且人容口也少,不能支撐長久的抗戰。只能去西南,而且當時的西南各路軍閥也比較愛國,抗戰開始之後都能同仇敵愾,不在內斗,軍政大權都向中央政府作了一定讓步。而且經歷過追擊紅軍,中央軍的勢力也早在1934年的時候就伸入了大西南地區。
⑧ 抗戰時期 知識分子 為什麼 西南行
當時的中國就剩下西南一角沒有被日軍侵佔了,國民政府的陪都就設在重慶,是重心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