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抗戰時期的「東江縱隊屬國民黨還是共產黨」
東江縱隊,全稱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回產黨領導答的一支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主要活動在廣東東江下游的惠陽、東莞、寶安一帶,以及香港和廣州的周邊地區,抗日戰爭後期還把游擊區擴展到粵北山區和韓江流域。東江縱隊最初起源於1938年成立的多支游擊隊,包括由曾生等人創立的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由王作堯等人創立的東寶惠邊人民抗日游擊大隊等。這些隊伍在1939年4月至5月間接受國民革命軍的番號,被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戰區東
江游擊指揮所下轄的兩個大隊。1940年9月這兩個大隊整編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1942年1月整編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1943年12月2日部隊
番號改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並發表宣言正式公開東江縱隊是由中共領導的軍隊。抗日戰爭結束之後,1946年6月30日,根據國共兩黨重慶談判達成的協議,東江縱隊北撤到山東,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兩廣縱隊,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的序列。
和八路軍新四軍一樣,吃國民政府的軍餉,但是是共產黨領導的部隊。
B. 深圳經濟特區的區位優勢
經濟開發區所位於的深圳市的前身是原寶安縣。寶安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秦代時屬番禺,晉朝始設寶安,以後其名稱和隸屬關系幾經變動,直到民國時期重稱寶安縣,解放後一直沿用。寶安歷史上有粵省前哨之稱,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在這裡布防。孫中山領導的三洲田庚子起義就在深圳沙頭角鎮三洲田村發起。抗日戰爭時期,威震南疆的東江縱隊在這里發祥和活動。寶安縣於1949年10月15日解放。1979年3月,改為深圳市。1980年8月,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1981年7月,深圳市升格為副省級。1988年10月,國務院批准深圳市計劃單列。
深圳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地理位置優越,是內地惟一與香港接壤的城市,是香港與內地的重要通道。全市總面積1948.69平方公里,其中經濟特區391.71平方公里。深圳東臨大鵬灣,西連珠江口,南與香港接壤,北與東莞、惠州市為鄰。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多為低丘陵地,間以平緩的台地,西部沿海一帶是濱海平原。主要河流深圳河全長35公里。年平均降雨量1933毫米。礦產資源已發現的有23種,81個礦點,部分已探明具有一定的工業儲量。深圳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2.4℃,一年四季,綠草如茵,鮮花盛開。
深圳市轄6個縣級建制區,即特區內的羅湖、福田、南山、鹽田區和特區外的寶安、龍崗區,市政府駐福田區。特區內已於1992年完成了農村向城市、農民向居民的兩個轉變。深圳是一個移民城市。2003年末,總人口557.4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50萬人,暫住人口407.4萬人。深圳市市花為簕杜鵑。
深圳物產豐富,盛產龍崗三黃雞、南頭荔枝、南山桃、石岩沙梨、金龜桔、龍華方柿等農副產品。棲息、繁衍的國家級野生保護動物有虎紋蛙、蟒蛇、獼猴、大靈貓、金錢豹、穿山甲等。深圳海岸線長230公里,海域產品豐富,沙井蚝是深圳特產。
深圳市已形成一個具有地方特色、自然特色、文化特色的旅遊景點體系,主要景點(景區)有深圳西部海上田園旅遊區、野生動物園、華僑城旅遊度假區、觀瀾湖高爾夫球會、明思克航母世界等50多處。其中華僑城旅遊度假區和觀瀾湖高爾夫球會是中國首批最高等級的AAAA級旅遊景。
C. 關於東江縱隊
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廣東省東江地區創回建和領導的一支人民答抗日軍隊,是開辟華南敵後戰場,堅持華南抗戰的主力部隊之一。
東江縱隊是在曾生、林平、王作堯、楊康華等主要領導帶領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起來的抗日武裝力量,其開辟的華南敵後戰場成為「敵後三大戰場」之一。[1] 1945年,朱德同志在「七大」軍事報告《論解放區戰場》中將東江縱隊與瓊崖縱隊和八路軍、新四軍並稱為「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
D. 深圳的區位優勢
深圳市的前身是原寶安縣。寶安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秦代時屬番禺,晉朝始設寶安,以後其名稱和隸屬關系幾經變動,直到民國時期重稱寶安縣,解放後一直沿用。寶安歷史上有"粵省前哨"之稱,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在這裡布防。孫中山領導的"三洲田庚子起義"就在深圳沙頭角鎮三洲田村發起。抗日戰爭時期,威震南疆的東江縱隊在這里發祥和活動。寶安縣於1949年10月15日解放。1979年3月,改為深圳市。1980年8月,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1981年7月,深圳市升格為副省級。1988年10月,國務院批准深圳市計劃單列。
深圳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地理位置優越,是內地惟一與香港接壤的城市,是香港與內地的重要通道。全市總面積1948.69平方公里,其中經濟特區391.71平方公里。深圳東臨大鵬灣,西連珠江口,南與香港接壤,北與東莞、惠州市為鄰。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多為低丘陵地,間以平緩的台地,西部沿海一帶是濱海平原。主要河流深圳河全長35公里。年平均降雨量1933毫米。礦產資源已發現的有23種,81個礦點,部分已探明具有一定的工業儲量。深圳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2.4℃,一年四季,綠草如茵,鮮花盛開。
深圳市轄6個縣級建制區,即特區內的羅湖、福田、南山、鹽田區和特區外的寶安、龍崗區,市政府駐福田區。特區內已於1992年完成了農村向城市、農民向居民的"兩個轉變"。深圳是一個移民城市。2003年末,總人口557.4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50萬人,暫住人口407.4萬人。深圳市市花為簕杜鵑。
深圳物產豐富,盛產龍崗"三黃雞"、南頭荔枝、南山桃、石岩沙梨、金龜桔、龍華方柿等農副產品。棲息、繁衍的國家級野生保護動物有虎紋蛙、蟒蛇、獼猴、大靈貓、金錢豹、穿山甲等。深圳海岸線長230公里,海域產品豐富,沙井蚝是深圳特產。
深圳市已形成一個具有地方特色、自然特色、文化特色的旅遊景點體系,主要景點(景區)有深圳西部海上田園旅遊區、野生動物園、華僑城旅遊度假區、觀瀾湖高爾夫球會、明思克航母世界等50多處。其中華僑城旅遊度假區和觀瀾湖高爾夫球會是中國首批最高等級的AAAA級旅遊景區。
E. 東江縱隊在歷史上有些什麼作為
七年中,東江縱隊在遠離中共中央,難以取得華北、華中抗日根據地戰場直接支援的困難條件下,與瓊崖縱隊、珠江縱隊、韓江縱隊和粵中人民抗日解放軍、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等人民武裝共同堅持了華南的抗日戰爭,經歷大小戰斗1400餘次,殲滅日偽軍9000餘人。部隊發展到1.1萬餘人,建立了大片抗日根據地,成為華南抗日戰場的一支主要力量。
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廣東省東江地區創建和領導的一支人民抗日軍隊,是開辟華南敵後戰場,堅持華南抗戰的主力部隊之一。
東江縱隊是在曾生、林平、王作堯、楊康華等主要領導帶領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起來的抗日武裝力量,其開辟的華南敵後戰場成為「敵後三大戰場」之一。
F. 東江支隊的歷史事情
我是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的,解放以前應該叫鄞縣。我的一個舅舅18歲時參加革命內,根容據當時通信就是參加了東江縱隊。後來渺無音訊。文化大革命時上海有人到我家調查。亦證明此事。
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肯定是犧牲了。70多年過去了,他的戰友估計現在在世的也很少了,不知有歷史檔案嗎
G. 東江縱隊的歷史評價
七年中,東江縱隊在遠離中共中央,難以取得華北、華中抗日根據地戰場直接支援的困難條件下,與瓊崖縱隊、珠江縱隊、韓江縱隊和粵中人民抗日解放軍、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等人民武裝共同堅持了華南的抗日戰爭,經歷大小戰斗1400餘次,殲滅日偽軍9000餘人。部隊發展到1.1萬餘人,建立了大片抗日根據地,成為華南抗日戰場的一支主要力量。 一是東縱遠離黨中央,遠離八路軍、新四軍主力,在華南敵後艱苦復雜的環境中,堅持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逐步發展成為一支抗日勁旅。
二是東縱組成人員中,知識分子多,港澳同胞多,歸國華僑多,女戰士多,政治素質、文化素質較高並有廣泛深厚的群眾基礎。
三是東縱把抗日游擊戰爭從農村推進到敵占區的香港及沿海城市,成功地創造了大城市和沿海抗日游擊戰爭的典型範例。
四是東縱搶救了一大批中華民族精英,保護了我國文化瑰寶。
五是東縱搶救了一批國際友人和盟軍人員,贏得盟軍信任,促進了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發展。
六是東縱對三年解放戰爭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是東江縱隊是日軍全面入侵華南後,中國共產黨在華南舉起的敵後抗戰的旗幟。東江縱隊的前身東莞抗日模範壯丁隊是華南淪陷後中國共產黨在華南組建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裝,東莞榴花阻擊戰、百花洞大捷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華南人民武裝對日軍的較早的有組織的典型戰例,中國共產黨提出的華南敵後抗戰方針,最早在東江縱隊得到落實。
二是東江縱隊敵後戰場是中國共產黨開辟的華南敵後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宣布投降時,中共中央確定東莞為華南抗日縱隊的受降地區,朱德命令侵粵日軍派出代表到東莞地區投降。
1945年,朱德總司令在中共「七大」軍事報告《論解放區戰場》中將東江縱隊、瓊崖縱隊與八路軍、新四軍並稱為「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胡錦濤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對東江縱隊的評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八路軍、新四軍、華南遊擊隊(華南遊擊隊即包含東江縱隊)、東北抗日聯軍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裝力量奮勇作戰。廣大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海外華人,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以各種方式參加和支援祖國人民抗戰,不少同胞為國捐軀。
H. 東江縱隊的英雄事跡
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廣東省東江地區創建和領導的一支人民抗日軍隊,是開辟華南敵後戰場,堅持華南抗戰的主力部隊之一。
1939年初,經與東江國民黨當局談判達成協議,這兩支武裝分別改番號為國民革命軍第4戰區第3縱隊新編大隊和第4縱隊直轄第2大隊。
9月,日軍再次在大亞灣登陸,兩支游擊隊主動襲擊日軍,先後收復大鵬半島的沙魚涌及寶安縣城南頭,並在橫崗伏擊戰中,斃傷日軍30餘名,迅速擴大了影響。廣大群眾、港澳同胞和海外華僑踴躍支援和參加抗日游擊隊。至年底,兩支游擊隊共發展到700餘人。
1941年12月,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同時佔領香港。游擊隊即派出武工隊進入香港、九龍地區,開展城市游擊戰,建立新的游擊基地。游擊隊還先後建立了海上中隊和護航大隊,開展海上游擊戰,襲擾日軍海上運輸線,保護漁民和商船往來。
香港淪陷時,有一大批中國文化界知名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以及國際友人滯留港島,處境十分危險。抗日游擊隊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克服重重困難。
先後從香港營救出何香凝、柳亞子、茅盾、鄒韜奮等700多人,一些國民黨官員和眷屬、遇險的美國航空隊飛行員以及港英官兵和荷蘭、比利時、印度等國的人士近百人,在國內外影響很大,對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8)抗日戰爭時深圳東江縱隊的重要性擴展閱讀:
七年中,東江縱隊在遠離中共中央,難以取得華北、華中抗日根據地戰場直接支援的困難條件下,與瓊崖縱隊、珠江縱隊、韓江縱隊和粵中人民抗日解放軍、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等人民武裝共同堅持了華南的抗日戰爭,經歷大小戰斗1400餘次,殲滅日偽軍9000餘人。
部隊發展到1.1萬餘人,建立了大片抗日根據地,成為華南抗日戰場的一支主要力量。
東江縱隊敵後戰場是中國共產黨開辟的華南敵後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宣布投降時,中共中央確定東莞為華南抗日縱隊的受降地區,朱德命令侵粵日軍派出代表到東莞地區投降。
I. 抗日戰爭中,廣東在抗日方面有什麼作用地位
廣東是敵後抗日根據地!廣東一共有6大抗日游擊縱隊!屬於新四軍!東江縱內隊一領導人在重慶談判時容,作為廣東地區代表之一陳述新四軍在廣東的抗日。
有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珠江縱隊,東江縱隊,韓江縱隊,等6大縱隊!
我爺爺是韓江縱隊的!廣東的抗日歷史和解放戰爭歷史不是一句話可以說清楚的。
內戰和其他地區一樣!中共退回江北,所以韓江縱隊有48名骨幹北撤,還有南撤到香港和東南亞的。其他縱隊也是,大的縱隊撤的骨幹就多,當時韓江縱隊有2000多人左右,在武器和資金上,一定程度依靠東江縱隊支持!
在47年,48年,就有些南撤的回來,開始配合全國反攻,在本地隱蔽的同志也開始公開活動。比如1949年1月就解放了普寧市的南陽山區!這是陸續解放的!
還有很多````
共產黨和國民黨對廣東地區的爭奪也是很激烈的!在大革命時期就開始了!廣東地區也是一片紅色的土地!要知道,八一南昌起義後,起義軍向廣東撤退,主要經過廣東潮汕地區!還在普寧流沙教堂開了著名的」流沙會議「````
還有很多````
現在很多人都不了解廣東的這段歷史了!
J. 深圳抗戰時期的歷史
在中國的抗戰歷史中,有一支特殊的部隊立下了輝煌戰績。這支孤懸華南敵後的抗日武裝——在長達8年的抗戰中,得不到來自黨中央的直接支援,困難時期甚至連一部電台都沒有,僅靠收音機來收聽延安新華廣播電台的消息。這就是英雄的東江縱隊。
就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中,東江縱隊獨立發展壯大為擁有11000多人的抗日武裝力量,其開辟的華南敵後戰場成為「敵後三大戰場」之一。1945年,朱德同志在「七大」軍事報告《論解放區戰場》中將東江縱隊、瓊崖縱隊與八路軍、新四軍並稱為「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
命令侵粵日軍就地投降
東縱是留在廣東堅持敵後斗爭的少數中國武裝。東江縱隊的前身華南抗日游擊總隊主要活動於惠州一帶,當地也是研究東江縱隊的重鎮。2003年底,羅浮山下新建起一座「東江縱隊紀念館」。
東江縱隊紀念館展廳里有一個犧牲烈士的名單長幅,上面鐫刻著5508個烈士的姓名。館長熊茂昌介紹,經常有老戰士拿著戰友名單來核對,如果有缺漏或者寫錯的都要求紀念館改過來。甚至有人專程從香港趕來,看到當年戰友的名字,一次又一次地擦拭眼淚,泣不成聲,令在場所有人為之動容。
「東江縱隊可以說是白手起家,是在曾生、林平、王作堯、楊康華等主要領導帶領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起來的。」惠州市委黨史辦何主任言語中透著豪情。
何主任告訴我們,八年抗戰,幾經整編,終於發展成為11000多人的抗日武裝力量。據戰後統計,東江縱隊先後作戰1400多次,斃傷日、偽軍6000多人,牽制了日軍兩個半旅團的兵力。
在紀念館內,記者意外地見到了當年朱德總司令給岡村寧次的命令的影印件:「在廣東的日軍由你指定廣東的代表至華南抗日縱隊東莞地區,接受曾生將軍的命令。」熊茂昌告訴我們,當年,東江縱隊就是以「中國解放區抗日軍華南抗日縱隊司令」的名義,給日本南支派遣軍最高指揮官田中久一發出命令,令其就地投降。這是對東江縱隊孤懸敵後、八年抗戰的成就的最大肯定。
抗戰勝利後,東江縱隊主力北撤山東解放區,後擴大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兩廣縱隊,編入三野作戰序列。
「書生扛槍」、「小鬼善戰」
一個個英勇的戰斗故事至今在東江畔口口相傳
育英樓原本只是一幢普通的客家民居,青磚灰瓦白牆,坐落在惠州市淡水鎮,毗鄰葉挺將軍的故居。當年,東江縱隊的前身——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就曾把指揮部設在這幢兩層小樓里。
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當年修葺育英樓時,工人就曾在瓦檐下發現當年游擊隊員埋藏的步槍子彈。
翻閱樓里的資料,我們發現,東江縱隊早期領導人如曾生、王作堯等都是大學生,許多人參加過聲援「一二·九」運動的學生遊行。隊伍中留學生也比比皆是,高、初中生更是一抓一大把,無怪乎東江縱隊老戰士一直以「書生扛槍」為自豪。
「小鬼善戰」也是東江縱隊的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一筆。如今依然有很多戰斗故事在民間口口相傳:以一當百光榮殉國的東江縱隊五少年英雄、威震港九的短槍隊隊長劉黑仔,後來成為海軍戰斗英雄的「老虎仔」林文虎、都是在民間廣為傳頌的傳奇人物。
「省港大營救」轟動全國
茅盾稱其為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
廣東是僑鄉,歷史上就有下南洋的風俗,抗戰爆發後,許多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紛紛通過募捐、義演、義賣、獻金等方式支援敵後抗日武裝。
據不完全統計,共有1500多名華僑子弟和港澳青年先後回來投身抗戰,如大名鼎鼎的文森隊、吉隆坡隊等都是以華僑原住地命名。其中的許多人後來在東江縱隊里擔任了重要指揮員,如泰國華僑鍾若潮後來擔任大隊政委,犧牲時新婚才三天。
「可以這么說,南洋和港澳是廣東抗戰的糧倉和彈葯庫。」東江縱隊聯誼會負責人感慨地說,與海外千絲萬縷的聯系,使華南敵後抗日武裝可以在香港淪陷後隨即成立港九大隊,滲透在香港、九龍一帶。
八十多歲的楊慶、陳瑞夫婦當年是港九大隊的戰友,二老每每回憶起那段歲月就少有地興奮。這支精乾的隊伍炸毀日軍啟德機場、活捉日本南支派遣軍高級特務頭子東條正之,一時間把港九地區變成了日軍眼中的「治安之癌」。
這支隊伍真正為世人所知的,是他們在幾乎不可能的情況下,從日本人眼皮底下的香港營救出八百多名愛國民主人士,其中包括何香凝、柳亞子、胡蝶等各界精英,以及國民黨第七戰區司令長官余漢謀的夫人。
「省港大營救」轟動全國,被茅盾稱為「抗戰以來(簡直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
除此之外,港九大隊將上百名國際人士安全護送到大後方,還救護美軍飛行員8人,開辟了著名的「飛行員安全通道」。其中美空軍克爾上尉遭數千敵人三個星期的搜捕,被東江縱隊成功救出,這一傳奇故事甚至被列入美軍十四航空隊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