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抗日戰爭中得狙擊手
八路軍解放中國的時候(那個時候是叫解放軍),沒有繼續解放台灣的原因專就是八路軍屬連艘像樣的軍艦都沒有。
抗日戰爭的時候八路軍遭到國民黨的壓迫,日軍大後方的圍剿,資源很匱乏,根本沒有什麼現代化的狙擊步槍和一名像樣的狙擊手。當時八路軍在國際上沒有像樣的朋友,只有蘇聯一個,但是蘇聯當時正忙於自己的衛國戰爭,蘇聯的物資很多都還是美國資助的呢,所以抗日戰爭期間,蘇聯沒有幫上八路軍多少忙。
真實的歷史就是八路軍窮的連過冬的棉襖都買不起,能夠配備上現代化的狙擊步槍和狙擊手嗎?
虛構只是劇情內容虛構,但是人員裝備這點是不容虛構的。很多劇情是根據現在觀眾的口味而設定的,所以大部分電視劇都會註明此劇內容為虛構,如有雷同,請勿追究。
還是那句話,電視劇就是電視劇,認真你就輸了。
純手打啊,望採納,就為了10分。。。
⑵ 中國抗日戰爭時最牛狙擊手是誰
順溜
⑶ 抗日戰爭時期,當時的中國軍隊有沒有狙擊手啊
有,但數量極抄少。據資襲料顯示:7.7事變前,國民正府曾經從德國購入了一批狙擊器材。典型的就是毛瑟38狙步(還有部分槍管,不帶瞄準鏡。而國內的光學儀器工業基礎薄弱,無法復制生產)。但鑒於數量非常有限,當時被選入參加狙擊手訓練的人員也極為有限(只有幾十人)。
至於供軍,可以比較肯定的說,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狙擊手,頂多也就是所謂的「神槍手」罷了。
⑷ 中國在抗日戰爭中有狙擊手嗎
當然有了,只不過我國的狙擊手沒有光學瞄準鏡,只是用裸眼瞄準
⑸ 抗戰中中國軍隊有哪些有名的神槍手
抗戰抄時期,國軍正面主戰場上就有,抗戰初期,經德國訓練的狙擊手給予日軍下層軍官一定的威脅,但1938年後,就沒有了他們的音訊(應該是消耗完了),在武漢會戰時期,一名士兵曾用一支步槍擊斃了數十名進攻中的日軍(好像是58人),等等,由於抗戰殘酷,這樣的士兵也許根本就活不到抗戰勝利的那一天
⑹ 中國在抗日戰爭中有狙擊手嗎
抗戰時期國來軍確有過狙擊手源,但狙擊戰例、數據很少,一種可能是這些資料在海峽那邊的檔案館里;另一種可能就是國軍後來在內戰中土崩瓦解,相關資料可能散失;還有一種可能是國軍方面不重視狙擊這種作戰形式、不重視低層士兵的價值。
抗戰時期八路軍方面沒有專門的狙擊手,但是很注重培養「神槍手」。八路軍神槍手的步槍是反復挑選的好槍,而且經過多次校驗,往往配發比普通戰士更多的子彈,一般人帶彈3-5發,神槍手往往可以有40-50發,他們主要射殺日軍的軍官和機槍手。
⑺ 誰知道二戰時期各個國家著名的狙擊手
芬蘭狙擊之王西蒙·海耶,蘇軍狙擊手達姆,西蒙
⑻ 二戰期間有哪些著名的狙擊手
Simo Hayha 芬蘭 542 -----(西莫.海亞,號稱「白色死神」的芬蘭狙擊手之王,在蘇芬戰場上狙殺了542名蘇軍,不過最後還是被另一名蘇軍狙擊手的達姆彈擊中面部而退出戰斗。) Ivan Sidorenko 蘇聯 500
Nikolay Yakovlevich Ilyin 蘇聯 496
Kulbertinov 蘇聯 487
Mikhail Budenkov 蘇聯. 437
Fyodor Matveevich Okhlopkov 蘇聯. 429
Fyodor Djachenko 蘇聯 425
Vasilij Ivanovich Golosov 蘇聯 422
Afanasy Gordienko 蘇聯 417
Stepan Petrenko 蘇聯 412
Vasili Zaitsev 蘇聯 400 -----《兵臨城下》中主角原形瓦西里,他出名是因為他擊斃了德國狙擊訓練學校的校長。但遺憾的是瓦西里在擊斃400敵人後不幸踩中地雷,性命得保,但眼睛受傷,再也無法作狙擊手了――否則殲敵數不止400。
Semen D. Nomokonov 蘇聯 367
Abkhani Idrisov 蘇聯 349
Philipp Yakovlevich Rubaho 蘇聯 346
Matthias Hetzenauer 德國 345 ---
Victor Ivanovich Medvedev 蘇聯 331
E. Nicolaev 蘇聯 324
Leonid Yakovlevich Butkevich 蘇聯 315
Lyudmila M. Pavlichenko (F) 蘇聯 309
Alexander Pavlovich Lebedev 蘇聯 307
Ivan Pavlovich Gorelikov 蘇聯 305
Ivan Petrovich Antonov 蘇聯 302
Heinz Thorvald 德國 300
Gennadij Iosifovich Velichko 蘇聯 300
Moisej Timofeyevich Usik 蘇聯 300
Nataly V. Kovshova &
Maria Polivanova (Female team) 蘇聯 300
Ivan Filippovich Ablov 蘇聯 298
Yakov Mikhajlovich Smetnev 蘇聯 279
Zhambyl Evscheyevich Tulaev 蘇聯 262
Sepp Allerberger 德國 257
Fyodor Kuzmich Chegodaev 蘇聯 250
Ivan Ivanovich Bocharov 蘇聯. 248
Mikhail Ignatievich Belousov 蘇聯 245
David Teboevich Doev 蘇聯 226
Vasilij Shalvovich Kvachantiradze 蘇聯 215
Mikhail Stepanovich Sokhin 蘇聯 202
Noj Petrovich Adamia 蘇聯 200
Feodosy Smeljachkov 蘇聯 125
I. Merkulov 蘇聯 125
H. Andruhaev 蘇聯 125
Sgt. Passar 蘇聯 103
V. N. Pchelintsev 蘇聯 102
Aliya Moldagulova (F) 蘇聯 91
Lidiya Gudovanceva (F) 蘇聯 76
Helmut Wirn**erger 德國 64
P. Grjaznov 蘇聯 57
⑼ 抗日排名第一的狙擊手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日雙方陸軍裝備相比當時的世界強國差一個檔次,雙方主要是步兵、炮兵的較量。在這種條件下,中國抗日戰場上的狙擊手們相比其他戰場上的同行顯得默默無聞,很有點出乎意料。通過收集到的一些資料分析,狙擊作戰在抗日戰場上並非沒有閃現光芒。 ,其實這就是二戰時德國大量使用的98K型狙擊步槍的前身,只不過當時是以獵槍的名義生產的。從國民政府1935年財政部開支列表中看到他的存在,有一項「購毛瑟24獵槍120支,配望遠鏡式瞄準鏡,每支配彈2000發,另配備用槍膛30支,望遠鏡式瞄準鏡30支」。 1936年中央教導隊挑選300名優秀射手,在德國教官的指導下開始進行狙擊訓練。 1936年下半年,一個德國支援的、生產軍事光學裝備的工廠在南京建成,可生產諸如迫擊炮、狙擊步槍等裝備的瞄準鏡。 凇滬會戰期間,美國華人向中央政府捐贈雷明頓30式獵槍1200支,也都同樣有光學瞄準鏡。據稱,日軍於月底急電大本營「支那軍大量配置神槍手對我軍造成大量傷亡」,要求支援。據說在日本神槍手上陣之後,由於國軍缺乏相關訓練,因此對抗中沒站到上風。 江陰文史資料記載,一位國軍士兵在大洋橋邊利用地勢狙擊來敵,連續擊斃10餘名日軍,後遭到日軍炮火覆蓋。 我看到一段回憶文字,稱:在南京保衛戰期間,日軍槍法奇准,國軍士兵在城牆垛口稍一露頭就被擊中。南京警察的6名神槍手(估計是當時的特警)上城牆與日軍射手對打,在擊斃一批日軍後悉數犧牲。 據網友考證:其後在武漢會戰前,武漢城防司令部曾通令嘉獎過一名國軍士兵,此人用一支步槍攔截一隊日軍進攻長達三天,打死日軍士兵高達57人,並射傷其中42人。按此戰果考慮此名國軍士兵應該是國軍中少數受過專業狙訓練的專業狙擊手。 據說,國軍曾開展過狙擊比賽,「每擊斃一名日軍士兵賞50元法幣,擊斃一名日軍軍官賞200元法幣,擊斃一名日軍佐官賞500元法幣」。估計這是抗戰初期的懸賞,後來肯定要高的多。一名到台灣的抗戰老兵回憶,「武漢會戰時一山東老兵一人打死112名日本兵,得獎金14800法幣。」此說似有水分。 抗戰時期國軍的狙擊戰例、數據很少,一種可能是這些資料在海峽那邊的檔案館里;另一種可能就是國軍後來在內戰中土崩瓦解,相關資料可能散失;還有一種可能是國軍方面不重視狙擊這種作戰形式、不重視低層士兵的價值。 抗戰時期共軍方面沒有專門的狙擊手,但是很注重培養「神槍手」。 劉伯承曾指示:「要教地方部隊愛護武器,要培養特等射手,造就一槍一敵的神槍手。麻雀戰,除政治堅定、地形熟習外,就靠射擊准確。遼縣劉二堂神槍手的故事,要到處宣傳鼓勵仿效。」這個「劉二堂」在彭德懷的文章里也提到過:劉二堂的槍百發百中;敵人「掃盪」時,每次都被劉二堂打死人馬和指揮官;因此,敵人恨之入骨,等等。 類似的神槍手還有李殿冰、高運成、陳丙昌、楊長順、金維三、孫存余,等等。比較有名的有吳德勝、宋嶺春,據說這兩個人都用步槍擊落過日本飛機,似不太可信。資料稱,吳德勝是老紅軍,在平型關戰斗中擊斃日軍37人,其中有5人是軍官。 八路軍神槍手的步槍是反復挑選的好槍,而且經過多次校驗,往往配發比普通戰士更多的子彈,一般人帶彈3-5發,神槍手往往可以有40-50發,他們主要射殺日軍的軍官和機槍手。如,1945年7月,在攻打高密縣墩上日軍據點時,一一五師六八六團二營六連的張興來在近10個小時內,用30發子彈,擊斃日軍指揮官和機槍手20名。 經過考證,八 路軍比較有名的射殺是日軍的吉川資少將、常岡寬治中將(重傷),據說常岡寬治中將是被新中國開國將軍彭清雲少將一槍擊中的
⑽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著名狙擊手有哪些
有張桃抄芳、鄒習祥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