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現在的中國即將面臨的戰爭

現在的中國即將面臨的戰爭

發布時間:2021-03-05 01:46:52

㈠ 中國最近幾年會有戰爭嗎

樓主問了個很沒有分量的問題,推測一下就知道可:肯定是不會有什麼戰爭嗒!現專在的21世紀大國屬都有核武器捍衛自己的國家殺傷力極強,燙手的饃饃都想吃,可誰敢拿呢?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我國的、國慶60周年大閱兵!很壯觀的,10.1日那天展示了我國的很多的高科技武器,殲11戰斗機、兩皙裝甲車、核武器等等高科技武器!雖說沒有美國牛逼、但是他們也不敢拿我們怎樣。何況還有俄羅斯的支持與合作。聯合國的制約!一般沒重大的事情是不會有戰爭的!現在中國的棘手問題就是台灣。呵呵……就說到這里吧!

㈡ 中國當下面臨的威脅

中國可能面臨的威脅幾率如果把軍事戰爭、政治戰爭、經濟戰爭和外交戰爭等統稱為戰爭,中國未來可能面臨的泛化的戰爭威脅不容忽視。最大的軍事威脅是:
其一,威脅中國國家安全的因素將進入「紊流期」。
人類歷史上各時期一個國家的強國地位基本上都是通過軍事手段來獲得的。一個國家是否是強國,其中的一個主要參考指數就是軍事實力是否強大。冷戰時期,蘇聯的經濟並不如美國,它與美國爭奪世界霸主地位,實際上爭奪的是軍事實力的世界第一把交椅。
從世界強國成長史看,一個強國的出現都是戰爭「催生」的。美國就是通過「一戰」和「二戰」成為世界強國的,蘇聯是通過「二戰」成為世界強國的。
在新的國際形勢下,中國要和平地崛起為強國,必將面臨許多歷史上強國崛起中所沒有遇到過的新難題。某些勢力可能不容忍或不甘心中國成為強國。即使中國不在軍事上採取行動清除和平發展中的障礙,某些敵對勢力也可能在軍事上採取行動將戰爭強加給中國。或者,通過採取對中國發動政治戰爭、經濟戰爭或外交戰爭以阻礙中國的發展。
其二,中國的周邊安全環境是世界上最復雜的。
美國的崛起具有非常好的周邊環境:北邊與加拿大有著不設防的邊界線,南邊是國力遠弱於己的墨西哥,東西是兩大洋,並且在世界各大洋中還有許多「美國的島嶼」可作為稱霸的基地。
印度崛起也具有有利的周邊安全環境:周邊的南亞鄰國互不相連,如眾星捧月一般拱衛在印度的周邊,實力無法與印度相比;南亞三面由山脈包圍形成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並且印度半島深深地插入印度洋,使印度控制印度洋有著極為有利的條件;印度洋位於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結合部,處於「割據」地區。
而中國陸上有10餘個鄰國,海上與6個國家隔海相望,這使中國成為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之一。目前,這些國家與中國都保持著「太平」狀態。但由於鄰國多,中國與鄰國出現矛盾和沖突的可能性就大,避免沖突的難度就大。
三是可能面臨著嚴峻的「打」、「壓」形勢。
一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建立一個新的力量格局非常不容易。一個國家的崛起就意味著某一方面的利益要與其他國家進行再分配,中國也不例外。某些勢力是不會輕易讓中國崛起的。
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化,政治、經濟和外交等方面的爭奪,其實質是對主導權的爭奪。一個國家獲得了某一方面的主導權,就會是這個方面利益的最大受益者。各國的爭奪已從軍事領域向其他各領域擴展。這使「戰爭」爆發的幾率大大增加。
最可能面臨「有限」的軍事沖突從目前的形勢來分析,中國可能面臨的軍事沖突應該是「有限」的戰爭。
中國與周邊國家達成了某種形式的「核平衡」。核武器出現前,國家間爆發的戰爭表現為從「小打小鬧」直至消滅一個國家的大規模戰爭等各種形式,以消滅對手為主要目的;核武器出現後,尤其是冷戰時期美國和前蘇聯達到「核平衡」後,戰爭表現為有限性。目前,中國基本上與周邊國家達成了核平衡,這使得中國與其他國家發生戰爭的有限性大大增加。
其次,周邊國家對軍事沖突的認識極可能是中國未來可能面臨的戰爭樣式。如對中國國家安全影響較大的印度在其核試驗後提出了軍事戰爭新理念,認為軍事戰爭將是一種有限的戰爭,這種戰爭將不再以消滅或打敗對手為目的,而是通過使用武力迫使對手接受談判,達成妥協為目的。俄羅斯也同樣認為其國家未來可能面臨的軍事戰爭將是有限的戰爭。
另外,全球化和信息化使戰爭具有了有限性。戰爭雙方已經不再是一方勝利,一方失敗,而可能是魚死網破,沒有勝利者。所以,戰爭將表現為極大的有限性。
海外利益誘發的沖突將增多全球化深化過程中,各國的國家利益拓展不是表現為領土擴張,而是表現為「勢力范圍」的拓展或各領域主導權的競爭,但這種拓展也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阻力。這種阻力極有可能發展到極端以「軍事碰撞」的形式表現出來。
目前看,中國在三個地區與其他國家有發生「軍事碰撞」的可能性:台灣島以東的西太平洋地區;南海地區因資源問題也存在著可能性;在印度洋地區因石油航線安全等問題發生「軍事碰撞」的可能也不能排除。
之所以存在中國因海外利益拓展與其他國家發生「軍事碰撞」的概率,是因為國家利益拓展跨出國界後,不可避免地與某些國家的國家利益發生碰撞,中國在維護這種海外利益的時候有可能與其他國家發生「軍事碰撞」。
資料:中國可能面臨的「有限」軍事沖突的特點一是規模有限。戰爭不再是大規模你死我活的戰爭,而是以精乾的、具有極強戰鬥力的小規模部隊「解決問題」的戰爭;二是空間有限。主要表現特點為戰爭發生的地域范圍有限和戰爭打擊的目標有限。「地域范圍有限」是指戰爭雙方可能將打擊的范圍嚴格限制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打擊目標有限」是指戰爭雙方達成一種「默契」,都把打擊的目標嚴格限定到一定性質的目標上;三是目的有限。戰爭雙方都將戰爭的目的限定在一定的目標上。隨著戰爭的爆發,雙方可能立即進入談判,一旦達成妥協,戰爭立即結束;四是持續時間短。未來戰爭是一種高技術戰爭。這種戰爭破壞性極強,消耗極大,戰爭對雙方的影響極大。因此,這種「有限」的戰爭持續時間將是非常短的。

㈢ 據說中國即將面臨戰爭,這是真的嗎

是可能打,但是中國不會叫打起來的,挑戰咱們中國的國家太多了,想打中國就是沒有借口,有了借口你看打的起來不

㈣ 中國所面臨的軍事形勢

在人類的歷史上,戰爭是隨著國家的出現而發展起來的。只要國家存在,這種軍隊與軍隊對抗的戰爭將依然存在。中國也將依然面臨這種戰爭的威脅。
縱觀人類戰爭史,這種威脅國家安全的軍事對抗自從國家產生後就不斷「升級」,直至20世紀冷戰時期表現得最為嚴重:全球分成了兩大軍事集團,雙方勢力范圍十分明確,涇渭分明。對抗各方誰都不能動對方的「乳酪」。這一時期,雖然有政治、經濟和外交等方面的對抗,軍事對抗依然是威脅國家安全的主要因素。
然而,世界各國不斷融合,「你中不斷有我、我中不斷有你」,這種「態勢」使威脅國家安全各因素的地位發生變化。在威脅國家安全的因素中,不僅有軍事對抗這種「有形」的對抗,還有政治、經濟和外交等方面「無形」的對抗。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政治、經濟和外交等方面的對抗對國家安全的威脅與軍事的威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發生速度快、危害烈度大等。幾年前發生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對有關國家的國家安全造成的威脅不亞於一場戰爭。
全球化和信息化已是人類不可逆轉的現實。各國在政治、經濟和外交等方面的博弈對國家安全威脅的嚴重性將不斷上升。
這就是說,中國未來可能面臨的既有傳統意義上的軍事戰爭,也有未來可能面臨的政治戰爭、經濟戰爭和外交戰爭等。中國國家安全可能面臨泛化了的戰爭威脅。
中國可能面臨的威脅幾率如果把軍事戰爭、政治戰爭、經濟戰爭和外交戰爭等統稱為戰爭,中國未來可能面臨的泛化的戰爭威脅不容忽視。
其一,威脅中國國家安全的因素將進入「紊流期」。
人類歷史上各時期一個國家的強國地位基本上都是通過軍事手段來獲得的。一個國家是否是強國,其中的一個主要參考指數就是軍事實力是否強大。冷戰時期,蘇聯的經濟並不如美國,它與美國爭奪世界霸主地位,實際上爭奪的是軍事實力的世界第一把交椅。
從世界強國成長史看,一個強國的出現都是戰爭「催生」的。美國就是通過「一戰」和「二戰」成為世界強國的,蘇聯是通過「二戰」成為世界強國的。
在新的國際形勢下,中國要和平地崛起為強國,必將面臨許多歷史上強國崛起中所沒有遇到過的新難題。某些勢力可能不容忍或不甘心中國成為強國。即使中國不在軍事上採取行動清除和平發展中的障礙,某些敵對勢力也可能在軍事上採取行動將戰爭強加給中國。或者,通過採取對中國發動政治戰爭、經濟戰爭或外交戰爭以阻礙中國的發展。
其二,中國的周邊安全環境是世界上最復雜的。
美國的崛起具有非常好的周邊環境:北邊與加拿大有著不設防的邊界線,南邊是國力遠弱於己的墨西哥,東西是兩大洋,並且在世界各大洋中還有許多「美國的島嶼」可作為稱霸的基地。
印度崛起也具有有利的周邊安全環境:周邊的南亞鄰國互不相連,如眾星捧月一般拱衛在印度的周邊,實力無法與印度相比;南亞三面由山脈包圍形成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並且印度半島深深地插入印度洋,使印度控制印度洋有著極為有利的條件;印度洋位於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結合部,處於「割據」地區。
而中國陸上有10餘個鄰國,海上與6個國家隔海相望,這使中國成為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之一。目前,這些國家與中國都保持著「太平」狀態。但由於鄰國多,中國與鄰國出現矛盾和沖突的可能性就大,避免沖突的難度就大。
三是可能面臨著嚴峻的「打」、「壓」形勢。
一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建立一個新的力量格局非常不容易。一個國家的崛起就意味著某一方面的利益要與其他國家進行再分配,中國也不例外。某些勢力是不會輕易讓中國崛起的。
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化,政治、經濟和外交等方面的爭奪,其實質是對主導權的爭奪。一個國家獲得了某一方面的主導權,就會是這個方面利益的最大受益者。各國的爭奪已從軍事領域向其他各領域擴展。這使「戰爭」爆發的幾率大大增加。
最可能面臨「有限」的軍事沖突從目前的形勢來分析,中國可能面臨的軍事沖突應該是「有限」的戰爭。
中國與周邊國家達成了某種形式的「核平衡」。核武器出現前,國家間爆發的戰爭表現為從「小打小鬧」直至消滅一個國家的大規模戰爭等各種形式,以消滅對手為主要目的;核武器出現後,尤其是冷戰時期美國和前蘇聯達到「核平衡」後,戰爭表現為有限性。目前,中國基本上與周邊國家達成了核平衡,這使得中國與其他國家發生戰爭的有限性大大增加。
其次,周邊國家對軍事沖突的認識極可能是中國未來可能面臨的戰爭樣式。如對中國國家安全影響較大的印度在其核試驗後提出了軍事戰爭新理念,認為軍事戰爭將是一種有限的戰爭,這種戰爭將不再以消滅或打敗對手為目的,而是通過使用武力迫使對手接受談判,達成妥協為目的。俄羅斯也同樣認為其國家未來可能面臨的軍事戰爭將是有限的戰爭。
另外,全球化和信息化使戰爭具有了有限性。戰爭雙方已經不再是一方勝利,一方失敗,而可能是魚死網破,沒有勝利者。所以,戰爭將表現為極大的有限性。
海外利益誘發的沖突將增多全球化深化過程中,各國的國家利益拓展不是表現為領土擴張,而是表現為「勢力范圍」的拓展或各領域主導權的競爭,但這種拓展也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阻力。這種阻力極有可能發展到極端以「軍事碰撞」的形式表現出來。
目前看,中國在三個地區與其他國家有發生「軍事碰撞」的可能性:台灣島以東的西太平洋地區;南海地區因資源問題也存在著可能性;在印度洋地區因石油航線安全等問題發生「軍事碰撞」的可能也不能排除。
之所以存在中國因海外利益拓展與其他國家發生「軍事碰撞」的概率,是因為國家利益拓展跨出國界後,不可避免地與某些國家的國家利益發生碰撞,中國在維護這種海外利益的時候有可能與其他國家發生「軍事碰撞」。
資料:中國可能面臨的「有限」軍事沖突的特點一是規模有限。戰爭不再是大規模你死我活的戰爭,而是以精乾的、具有極強戰鬥力的小規模部隊「解決問題」的戰爭;二是空間有限。主要表現特點為戰爭發生的地域范圍有限和戰爭打擊的目標有限。「地域范圍有限」是指戰爭雙方可能將打擊的范圍嚴格限制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打擊目標有限」是指戰爭雙方達成一種「默契」,都把打擊的目標嚴格限定到一定性質的目標上;三是目的有限。戰爭雙方都將戰爭的目的限定在一定的目標上。隨著戰爭的爆發,雙方可能立即進入談判,一旦達成妥協,戰爭立即結束;四是持續時間短。未來戰爭是一種高技術戰爭。這種戰爭破壞性極強,消耗極大,戰爭對雙方的影響極大。因此,這種「有限」的戰爭持續時間將是非常短的。

㈤ 現在中國可能發生戰爭嗎

盡管現在中國所面臨的局勢復雜而嚴峻,但處置得當,局部戰爭的爆發出於可以控制的狀態,全面戰爭則沒有徵兆。

㈥ 中國為即將到了的戰爭做了哪些准備

10月7日,美軍大舉越過三八線,向平壤推進。與此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所部東北版邊防軍改編為中國權人民志願軍,為進入朝鮮境內作戰做臨戰准備。彭德懷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四十二軍率先從輯安渡鴨綠江入朝作戰。10月26日,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美國侵略委員會成立。各行政區、省、市先後成立分會或將原有的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反對美國侵略委員會合並改組為抗美援朝分會。

㈦ 現在的中國面臨國外戰爭幾率大嗎

現在世界的情況就像中國古時的春秋戰國時期,現在唯一限制戰爭的就是核武器,美國為什麼要消核?因為他想擴張,但如果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大家都要玩完。如果核武器不在是威脅,那麼10年之內戰爭必然爆發。

㈧ 中國近來的戰爭有哪些

1、解放戰爭:1946年6月—1950年10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 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援助下,國民黨企圖獨吞抗日戰爭勝利的果實,消滅我黨我軍中國大陸與海南島等島嶼 爭奪歐洲的霸權的戰爭 戰爭初期國民黨軍430萬人,我軍120萬人,兵力對比3.5∶1。戰略決戰開始時,敵軍360萬人,我軍280萬人,敵我兵力對比 1.3∶1。

最大規模的淮海、遼沈、平津、渡江戰役,敵我參照兵力分別為:55∶100萬,70∶60萬,60∶100萬,45∶120萬。 國民黨企圖在3—6個月內消滅我軍。我黨領導全國軍民,奮起自衛,打倒國民黨政府,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戰爭在四年作戰中,共消滅國民黨軍隊807萬人,我軍發展到500萬人。解放了除台灣省以外的領土。

2、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日—1953年7月27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保家衛國,抗美援朝而進行的戰 爭。 美帝國主義組織聯合國軍入侵朝鮮,越過三八線,企圖消滅北朝鮮,中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朝鮮南部和北部 爭奪歐洲的霸權的戰爭 以美帝國主義為首的聯合軍,共16個國家的軍隊,約110多萬人,還有五個國家派出了醫療隊。

戰爭最高峰時,敵對雙方總兵力300餘萬人。敵我兵力對比為1∶1.4抗美援朝戰爭經歷了放和相持階段。中朝人民軍隊共殲敵109萬人(其中美軍39萬餘人),將敵人打回三八線,迫使美帝國主義簽定了停戰協定,贏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

3、抗美援越:越南戰爭與朝鮮戰爭有些類似,一家兩兄弟仗著自己的幫派互相掐。一個為了「三八線」,一個為了「十七度線」,卻有兩個最大的不同點,首先是結果,朝鮮兩兄弟打了等於沒打,越南卻是大吃小,統一了。還有一個,就是中美參戰的方式發生了改變,或許是在朝鮮戰場上硬碰硬,覺得不合算,於是這次改策略了——當後台老闆。美國人出錢出槍,讓南越出人打北越,中國是錢也出、槍也出、人都出,但是不派參戰的部隊了。

4、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至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和印度的藏南邊境的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中國的第二次衛國戰爭,對手是人口僅次於中國,擁有數千年文明的印度,當麥克阿瑟聽說印度挑釁中國時,他說了一句話:「想和中國陸軍打仗,他簡直瘋了。」 後來中國一度攻入印度,幾乎兵臨新德里,後來主動撤軍,創造了世界上第一例戰勝國主動撤軍的先例。這件事導致了印度傑出領袖尼赫魯的黯然下台。

5、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戰爭,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越南兩國在越南北部邊境爆發的戰爭。廣義的中越戰爭,是指從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軍事沖突。包括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1981年中國收復扣林山、法卡山之戰,1984年收復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之戰,對越拔點作戰,兩山輪戰,對越堅守防禦作戰等。

㈨ 中國以後還會發生戰爭嗎

不會。

戰爭一直伴隨人類歷史直到今天,這是一個矛盾,但人類到現在還沒有能力專解決這個矛盾,屬所以戰爭雖然在短期內不會發生,但是如果在發展過程中與別的國家有了很大利益沖突,那就只有用武力解決,戰爭也就爆發。

不過中國愛好和平,並且對其他國家的戰爭總是保持中立態度,不會主動與人開戰,而且中國實力與勢力日益強大,也很少有國家敢和中國抗衡。所以,發生戰爭的可能性不大,除非別人主動挑釁。

(9)現在的中國即將面臨的戰爭擴展閱讀:

中國目前的基本策略是韜光養晦,這是為了爭取在一個相對和平的環境下完成中國的重新崛起,所以目前中國不會輕易的進入戰爭。

因為假如中國四處樹敵,中國就不可能集中力量發展經濟,這樣中國就無法完成現代化建設。其實本質上就是中國目前的實力還不足以支撐起大規模的戰爭。中國移動

閱讀全文

與現在的中國即將面臨的戰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