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共產黨對抗戰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國際國內形勢復雜多變,國民黨整體抗戰的積極性有下降情況下,中國共產黨則始終不渝地引導全民族堅持抗戰到底,堅持在敵後抗戰第一線。
在八年抗戰中,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對敵作戰12.5萬余次,消滅日偽軍171.4萬人,其中日軍52.7萬餘人,繳獲各種槍支69.4萬余支,各種炮1800餘門,收復國土100餘萬平方公里,解放人口約1億。
(1)抗日戰爭中的中國共產黨擴展閱讀:
1939年1月2日,毛澤東同志在八路軍《軍政雜志發刊詞》中說:「沒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戰,便無從順利地開展敵後方的游擊戰爭;沒有同處於敵後的友軍之配合,也不能得到這樣大的成績。」
抗日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進行的全民族抗戰。
國民黨軍擔負正面戰場的正規作戰,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擔負敵後戰場的游擊戰爭,形成相互配合、相互策應的兩個戰場。
全國抗戰爆發後,日軍展開戰略進攻,中國軍隊處於戰略防禦,正面戰場自然形成。中國共產黨實行戰略創新,領導人民軍隊大膽深入日軍佔領區,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
開辟了華北、華中、華南和東北四大敵後戰場,把敵人的後方變成抗日的前線。敵後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策應,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兩個戰場的戰略格局,奠定了中國贏得抗戰勝利的基礎。
2.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的作用
領導核心和中流砥柱。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領導核心和中流回砥柱。中國共產黨對答抗日戰爭的領導體現在引領方向、明確方針、制定戰略、指揮戰爭、團結力量、凝聚民心等很多方面,是堅持全面抗戰的中堅力量。
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在深刻認識戰爭本質和規律的基礎上,以科學的預見和戰略性判斷,以明確的綱領和方針,以堅定的信念和過硬的執行力,引領抗日戰爭的發展方向,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
(2)抗日戰爭中的中國共產黨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軍事力量並不足夠強大,但卻擁有不可置疑的領導權。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持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人民必勝的堅定信念,始終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
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並根據中國具體實際加以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始終保持自身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3.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地位,從正面說,急!
中國共產黨承擔了抗日戰爭中的敵後戰場,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1、時間上,中國共產黨是有組織開展十四年抗戰的唯一政黨。
從史實來看,九一八事變後,無論是當時執政的國民黨還是其他黨派,都沒能勇敢地挺身而出,只有中國共產黨擔負起了這一歷史重任,其領導的東北紅色游擊隊、東北人民革命軍、東北抗日聯軍貫穿了十四年抗戰的全過程。
2、空間上,中國共產黨承擔了最艱苦的敵後戰場戰略任務。
中國共產黨在軍事上大膽實行「敵進我進」的方針,深入敵占區打擊敵人,開辟敵後戰場,承擔了最艱苦的戰略任務。
3、效果上,中國共產黨堅決維護民族獨立和尊嚴,是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中國共產黨內,通過積極的抗日形勢和政策教育,全黨上下精神振奮、士氣高昂。在著名的《論持久戰》中,提到「抗戰」93次、「抗日」91次,提到「勝利」89次,「抗戰」「抗日」與「勝利」的比例幾乎是1比1。
(3)抗日戰爭中的中國共產黨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的敵後戰場: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深入敵後,放手發動群眾,廣泛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抗日游擊戰爭(如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破襲戰、圍困戰等),建立了大小十九塊抗日根據地。
取得了反「掃盪」、反「清鄉」、平型關大捷、雁門關伏擊戰、夜襲陽明堡機場、百團大戰等戰斗戰役的階段勝利,形成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觀。
據《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記載: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主要在日軍後方及日佔區進行游擊戰,共作戰12.5萬余次,殲滅日軍52.7萬人,殲滅偽軍118.7萬人,繳獲各種69.4萬余支(挺)、各種炮1800餘門,軍隊發展到130餘萬人,建立了約100萬平方公里、近1億人口的抗日根據地。
4.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起到的是什麼作用
共產黨在抗日戰爭起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倡導和促成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抗日戰爭勝利的基礎和保證;中國共產黨的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方針,指明了抗戰勝利的方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是抗戰的重要戰場,對抗戰的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
抗日戰爭簡介:
抗日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從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政府發表
《告全體將士書》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結束,歷時八年,被稱為八年抗戰、或簡稱抗戰。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
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挑起戰爭沖突,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
全面爆發。
在戰爭初期,中國投入大量軍隊以遏制日軍的進攻;隨後交戰雙方即轉入相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力量逐漸發展壯大,1941年12
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美國的羅斯福政府正式對日宣戰,中國戰場成為二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簡稱)的主戰場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
國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對中國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但戰爭過程中民眾的國家觀念得到了增強,戰爭的勝利極大的提高了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5. 怎樣理解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一、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奮起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最早宣傳者、動員者和最堅決的抗擊者。
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採取什麼態度,這是衡量一個政黨是否能得到民眾擁護、是否能領導和影響民眾的一個重要標尺。而能否廣泛地組織和發動民眾,這是抗日戰爭能否取得勝利的前提和條件。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從日本帝國主義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的。這個時間比1939年9月德國侵略波蘭早8年,比1941年6月德國進攻莫斯科和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爆發太平洋戰爭早10年。盡管這時中國的抗日戰爭還是局部的,但是中國共產黨毅然決然地立即發起了抗戰號召和組織開展了艱苦的抗日游擊戰爭。
九一八事變爆發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即9月19日、20日,中共滿洲省委和中共中央就先後分別發表了《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領滿洲宣言》和《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
1932年4月,成立還不到半年時間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就發布了《對日戰爭宣言》,正式對日宣戰,這比國民黨政府正式對日宣戰早9年。
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政府和武裝當時雖然力量還很弱小,而且沒有所謂的合法地位,還不被國民黨政府所承認,但是,卻表現出了對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重大歷史責任和使命擔當。
二、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促成、維護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團結凝聚全民族抗戰力量的傑出組織者、鼓舞者和堅強的政治領導核心
抗日戰爭能否取得勝利,團結凝聚全民族抗戰力量是根本保證。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佔領了東北。爾後,1935年又製造了華北事變。在民族危機加深的形勢下,中國共產黨以國家和民族大義為重,順應人民的願望和時代的要求,適時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華北事變後,中國共產黨又適時提出建立全民族的抗日統一戰線。
1935年8月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根據共產國際七大的精神,以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義起草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窯堡會議上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基本策略。
1936年間,中國共產黨逐步實現了由「抗日反蔣」到「逼蔣抗日」的政策轉變。12月12日西安事變的發生和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十年內戰的結束,兩黨合作抗日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和發展趨勢。
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和23日蔣介石發表談話為標志,國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為中華民族最終取得抗日戰爭完全勝利創造了基本條件。
三、中國共產黨制定實施了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戰略總方針,是中國抗日戰爭正確戰略的提出者、指導者和引領者
從全民族抗戰一開始,中國共產黨就號召全國人民實行總動員,主張開放民主,改善民生,廣泛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實行全體人民參加戰爭、支援戰爭的全面抗戰路線。
1937年7月23日,毛澤東發表《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強調在堅決抗戰的方針下,必須實行全國軍隊和人民的總動員以及革新政治等一整套辦法。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洛川召開會議,討論制定了動員全國軍民開展民族解放戰爭,實行全面持久抗戰的方針,並制定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中國共產黨還提出了游擊戰的戰略理論及一系列與之相配合的戰略戰術。中國抗日戰爭中的游擊戰略戰術是由中國的國情和中日雙方各自的特點所決定的,它也是持久戰戰略總方針下正確戰略戰術的展開和具體實施。
1937年8月1日,張聞天、毛澤東致電周恩來等,指出紅軍作戰的原則,是「在整個戰略方針下執行獨立自主的分散作戰的游擊戰爭」。毛澤東在洛川會議上提出,紅軍的戰略方針是「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包括有利條件下消滅敵人兵團和在平原發展游擊戰爭」。游擊戰爭的作戰原則是「分散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消滅敵人,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
1938年5月毛澤東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和《論持久戰》中,強調游擊戰爭在抗日戰爭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和作用。
由於敵強我弱以及由此產生的戰爭的長期性和殘酷性,決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戰爭主要不是在內線、在戰役戰鬥上配合正規戰,而是在外線即在敵之深遠後方獨立作戰,擔負配合友軍作戰、開辟敵後戰場、創建抗日根據地的戰略任務。
它是長期貫穿於抗日戰爭的戰爭形式,是敵強我弱形勢下人民戰爭的最佳方式,是不斷削弱敵人、壯大自己,積小勝為大勝,從游擊軍和游擊戰逐步向正規軍和正規戰發展,最終徹底戰勝日本侵略者的獨特有效戰法。
四、中國共產黨領導開辟了廣大敵後戰場和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據地,黨領導的人民武裝逐步成為整個抗戰的有生力量、中堅力量和主力
1937年七七事變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後,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領導的武裝力量,採取先山區、後平原,波浪式向前推進的方式,先後開辟了華北、華中和華南敵後戰場,創建了19塊敵後抗日根據地。
在開辟敵後戰場、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逐步發展成為中國抗戰的骨乾和主力。在戰略防禦階段,隨著日軍進攻的深入和正面戰場國民黨軍隊的敗退,八路軍、新四軍果斷深入敵後,開展游擊戰爭,配合正面戰場友軍作戰,創建抗日根據地,成為遏止日軍持續進攻的生力軍。
五、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弘揚和鑄就了偉大的抗戰精神,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中日戰爭期間,日本侵略者野蠻兇狠,慘無人道,其鐵蹄踐踏之下,中國大地到處是人間地獄,城市遭到轟炸,村莊遭到焚毀,無辜平民遭到殺戮,婦女遭到姦淫,大好河山遭到蹂躪。面對侵略者的殘暴與橫逆,中國共產黨人敢於斗爭、不怕犧牲,以高昂的抗日熱情和旺盛的革命鬥志感染和激勵著中國人民。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不怕困難,不畏強暴,英勇殺敵。因此,在消滅了大量敵人的同時,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犧牲。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在抗戰中指戰員傷亡60餘萬人,敵後抗日根據地人民群眾傷亡600餘萬人。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論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6. 在抗日戰爭中有哪些是中國共產黨的著名的戰役
1、平型關戰役
1937年9月中旬,沿平綏路西進的侵華日軍佔領大同後,分兵兩路向雁門關、平型關一線進攻,企圖進逼太原。為了配合友軍作戰,阻擋日軍的攻勢,八路軍第115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下,奉命開抵平型關地區集結待機。
9月23日,第115師派出獨立團和騎兵營插到靈丘—淶源—廣靈之間地區活動,以鉗制和打擊增援平型關之日軍。24日夜,又以3個團的兵力冒雨設伏於平型關東北公路兩側山地,等待來犯之敵。25日7時許,日軍第5師團(板垣師團)第21旅後續部隊全部進入設伏地域,八路軍預伏部隊居高臨下,迅速向敵發起猛烈攻擊,頓時打亂了日軍的指揮系統,敵軍的車輛自相碰撞,人仰馬翻,亂成一團。
這時,我軍戰士勇猛地沖向公路,對敵實行分割圍殲,雙方展開了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戰。經過一天的激戰,八路軍取得了平型關戰役的勝利。八路軍在平型關戰役中共擊斃日軍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馬車200餘輛,繳獲步槍1000餘支,機槍20餘挺,火炮1門,以及大批軍用物資,取得了全國抗戰開始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利。
2、黃土嶺之戰
1939年11月7日,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在河北淶源黃土嶺伏擊日軍,擊斃號稱「名將之花」的日軍中將阿部規秀。此役殲敵900餘人,繳獲大量軍用物資。
3、昆侖關大捷
1939年12月18日,中國第五軍在軍長杜聿明指揮下,向被日軍佔領的位於廣西南寧東北50公里處的昆侖關發起攻擊,到12月31日,昆侖關戰役勝利結束。此役沉重打擊了日軍中素稱精銳的第五師團。昆侖關大捷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罕見的一場成功的正面攻擊戰。中國軍隊也付出了極大的犧牲,有11000人負傷,5500人為國捐軀。
4、仁安羌大捷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為了保障當時中國惟一有效的國際交通線滇緬公路,並援助新結成的盟友英國,1942年3月,中 國10萬遠征軍入緬作戰。1942年4月17日,遠征軍派新編66軍38師113團前往解救被日軍圍困在仁安羌的英軍。經過激烈戰斗,我軍終於佔領了仁安羌油田地區,使7000餘名被圍被俘英軍及500餘名美國傳教士、新聞記者得救脫險。仁安羌大捷是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第一次主動進攻日軍取得的重大勝利,英軍脫險被稱為是「亞洲的敦刻爾克奇跡」。
5、常德會戰
1943年秋,日軍集中8萬餘人的兵力和130餘架飛機,對常德地區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中國軍隊集中28個師約19.4萬人、飛機100餘架,進行防禦。1943年11月2日,會戰打響。常德會戰歷時65天,這在抗戰相持階段是少見的。戰斗激烈、傷亡慘重。日軍傷亡4萬餘人,戰死3名聯隊長;中國軍隊死傷5萬餘人,3名師長陣亡。中國軍隊不僅頂住了日軍的進攻,而且將日軍趕出了常德,保住了這一戰略要地,使中國入緬遠征軍無後顧之憂,打通了中印、中緬公路。常德會戰被稱為中國的斯大林格勒戰役。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7. 在抗日戰爭中有哪些是中國共產黨的著名的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深入敵後,放手發動群眾,回廣泛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抗答日游擊戰爭(如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破襲戰、圍困戰等),建立了大小十九塊抗日根據地,取得了反「掃盪」、反「清鄉」、平型關大捷、雁門關伏擊戰、夜襲陽明堡機場、百團大戰等戰斗戰役的階段勝利,形成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觀。
據《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記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八路軍、新四軍、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主要在日軍後方及日佔區進行游擊戰,共作戰12.5萬余次,殲滅日軍52.7萬人,殲滅偽軍118.7萬人,繳獲各種69.4萬余支(挺)、各種炮1800餘門,軍隊發展到130餘萬人,建立了約100萬平方公里、近1億人口的抗日根據地。
8.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偉大作用
中國共產黨在八年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中國共產黨回在建立統一答民族戰線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並且堅定了在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獨立領導權,成為當時堅決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一面旗幟。
二,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開展了敵後游擊戰爭,在敵後重創了日軍,並有力的配合了國民黨在正面戰場組織的會戰,大大的牽制了日軍,使得日軍速戰速決的計劃破產。
三,中國共產黨制定了全民抗戰的基本方針和路線,提出了「戰略防禦,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的持久戰路線,帶領中國人民有計劃有步驟的抗擊日本侵略者。
9. 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作用
某個答案的荒繆實在令人發笑,這種回答的存在本身就暴露著我國歷史教育只培養部分史實不建立史觀的缺點,其言之鑿鑿認為中國共產黨在戰爭中僅靠騷擾和牽制,甚至最終的勝利也只是建立在國民黨衰弱的可笑觀點,這是完全沒有任何唯物主義史觀的胡扯,中國共產黨的勝利有其偶然性當更多的是它的必然性,先從細節反駁你,你所理解的共產黨實力不行完全是建立在正面戰場的視角上,但你要注意到相比於國民黨共產黨實際上是沒有一個極其穩定的後方來進行人力資源補給以及軍事補給,他的所有戰爭資源的來源都來自日本佔領區,換言之共產黨軍隊每擴大一分那日本侵略軍的實力就減弱一分,並且這個減少並不簡簡單單是戰爭資源的減少,日軍在無法保證能徹底殲滅殲滅游擊隊的的情況下必須派遣一定數量的軍隊來壓制游擊隊擴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千名游擊隊員在總體戰中所起到的作用甚至比一千名正規軍要強,對於中國這種弱國來說正規軍受限於國力實力相對於日本相當有限,但游擊隊存在的本身相對於日本這樣一個實力並不是特別強大的侵略者就是一種威脅,一旦日軍脆弱的以戰養戰平衡被打破,僅靠其本國資源根本無法完成對中國的統治,換言之中國共產黨的存在本身就是對日軍戰略上的直接打擊,以上是駁斥其共產黨實力不行不足為中流砥柱,下面我開始說說他所說的所謂日本侵略軍窮兵默武,百團大戰的第一階段爆發時間是1940年8月,此時離世界燈塔美利堅對日宣戰還有一年零三個月,即使是離日軍開始試圖進行北上戰略轉移也還有將近四個月的時間,南下戰略更是遙遙無期,另薛岳一戰封神的長沙保衛戰僅僅開始了第一階段,此時日軍的戰略視線仍停留在中國的侵略上,兵員實力尚未開始削減,此時就開始說日軍開始窮兵默武是不是有點太搞笑了?最後再說說他所謂的日本侵旅者並不是共產黨打跑,這確實是事實沒錯,日本侵略者實在全民族統一抗戰的打擊下才徹底失敗,但這並不影響我向國民黨提一個問題,他們是如何抗戰勝利前一個月又丟失了十八座縣城?福建雲宵、浙江金華、江西萬安、福建詔安在此本人不一一列舉,各位可自行查找淪陷時間已證事實,看看是誰見到窮兵默武的敵人都望風披靡。
10. 說說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起到了什麼的作用
襲擾日軍後方 壯大抗日力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