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當年,抗日戰爭能勝利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時勢推移,不破不立,浴火重生,大國崛起。——寫在前面的話
今天是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
致敬千千萬萬名先烈
3
全民族抗戰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法寶。中國共產黨開辟敵後戰場和國名黨指揮的正面戰場協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局面。中國共產黨依靠人呢、堅持動員人民,提出和實施持久戰的戰略方針和一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4
世界愛好和平和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國際組織以及各種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國際條件。
❷ 抗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關鍵階段
抗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關鍵階段是戰略相持階段。
戰略相持階段,是中國抗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最關鍵的階段。堅持持久抗戰方針,中國將在這個階段中獲得轉弱為強的力量,乃至最後取勝。
這場持久戰將經過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
第二個階段:敵之戰略保守、我之准備反攻的時期。
第三個階段: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
毛澤東著重指出,第二階段是整個戰爭的過渡階段,「將是中國很痛苦的時期」,「我們要准備付給較長的時間,要熬得過這段艱難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敵強我弱形勢「轉變的樞紐」。
毛澤東強調「此階段中我之作戰形式主要的是游擊戰,而以運動戰輔助之」。「此階段的戰爭是殘酷的,地方將遇到嚴重的破壞。但是游擊戰爭能夠勝利」。
(2)抗日戰爭取得勝利關鍵階段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的五大戰役:
一、中條山戰役
1941年5月7日,日寇集結了10萬餘人的部隊,進攻中條山地區中國第一戰區的20萬軍隊。由於中國軍隊戰前准備不足,又缺乏統一指揮,結果日軍以1比20的極小傷亡代價打敗了中條山地區的國民黨軍隊。此次戰役前後歷時一個多月,由於傷亡慘重,因此被蔣介石稱為」抗戰史上最大之恥辱「。
二、長沙會戰
長沙會戰也稱「長沙保衛戰「。在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間,中國軍隊與日寇在以長沙為中心的第九戰區進行了三次會戰,三次會戰都以大獲全勝而結束。長沙會戰是14年抗戰歷程中中日雙方出兵最多、規模最大、歷史最長的大會戰。此次大會戰中方傷亡9萬餘人,殲滅日寇11萬餘人。
三、衡陽會戰
1944年,國民黨軍隊和日寇在衡陽市發生一次會戰,此戰歷時47天,由於雙方兵力懸殊,衡陽會戰以中方因寡不敵眾衡陽失守而結束。此次會戰中方傷亡1.5萬人,日寇傷亡7萬餘人。
四、常德會戰
1943年11月,日寇進攻常德,國民黨軍隊集結了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的16個軍21個師約21萬人迎戰。此戰歷時1個多月,中方傷亡6萬餘人,日寇傷亡4千餘人。此戰傷亡慘烈,而此被稱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五、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是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1937年8月13日,日軍開始進攻上海。日軍先後投入30萬兵力,動用了300多架飛機、幾十艘軍艦。中國軍隊將70多萬兵力調往淞滬戰場。
由於日軍不斷增援,中國軍隊逐漸處於劣勢。11月12日,上海淪陷。中國軍隊共斃傷日軍4萬多人,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
❸ 毛澤東指出中國抗日戰爭取得關鍵性勝利的階段是
毛澤東指出中國抗日戰爭取得關鍵性勝利的階段是戰略相持階段。
中國抗日戰爭這場持久戰將經過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
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准備反攻的時期。
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
毛澤東著重指出,第二階段是整個戰爭的過渡階段,「將是中國很痛苦的時期」,「我們要准備付給較長的時間,要熬得過這段艱難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敵強我弱形勢「轉變的樞紐」。
毛澤東強調「此階段中我之作戰形式主要的是游擊戰,而以運動戰輔助之」。「此階段的戰爭是殘酷的,地方將遇到嚴重的破壞。但是游擊戰爭能夠勝利」。
(3)抗日戰爭取得勝利關鍵階段擴展閱讀:
《論持久戰》對抗日戰爭的影響:
一、《論持久戰》論述了只有依靠人民才能贏得勝利的思想。毛澤東認為,兵民是勝利之本。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顯示了強大的凝聚力量。要想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就一定要有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二、《論持久戰》指出了運動戰和游擊戰是奪取抗日戰爭勝利主要的戰略戰術。毛澤東根據中日雙方的基本情況、力量對比及戰爭發展變化,指出抗日戰爭將經歷三個階段,即戰略防禦、相持和反攻階段。同時他提出,在這三個戰略階段過程中,戰爭最主要的形式是運動戰和游擊戰。
三、《論持久戰》制定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和戰略戰術,從全局上駕馭了抗日戰爭發展趨勢,同時也提出在戰爭進行的各個階段採取不同的戰爭形式。可以說,《論持久戰》不僅僅是一部宏偉的軍事著作,更是一部帶有政治、哲學基因,能夠決定中華民族未來命運的重要戰略著作。
四、《論持久戰》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的抗戰實際情況相結合,讓處在水深火熱、迷霧中的人們不再彷徨,有了前進的方向。在中國共產黨人的帶領下,人民群眾振奮精神,萬眾一心,積極投身於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之中,形成了中華民族不可抗拒的凝聚力。
❹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指出,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最關鍵的階段是
(B),戰略相持階段,時間最長。
❺ 抗戰取得最後勝利階段叫什麼
戰略反攻階段。
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科學地預見了抗日戰爭將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
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准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毛澤東著重指出,第二階段是整個戰爭的過渡階段,也將是最困難的時期。
《論持久戰》指出,中日之間的較量,也並非兩個國家之間的較量,而是全球戰略的較量。它威脅了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利益,而日本吞並中國東北,同時也在大陸方向上對蘇聯構成了嚴重威脅,從表明上看,日本固然是把中國孤立起來了。
但是,從全球戰略上看,日本本身已經空前孤立,目前,中國只是與日本作戰,而在不遠的將來,日本將不得不與中美蘇同時作戰。相對於中國,日本固然在軍事、現代化程度和國力上都占據優勢,但是,這種優勢是表面的。
實質上,日本在政治動員、意志較量和全球戰略三個方面,都處於劣勢,正是從政治動員、社會組織能力和全球戰略三個方面看,日本必敗,中國的抗戰必勝。
(5)抗日戰爭取得勝利關鍵階段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38年5月,毛澤東再次把自己關在了窯洞里,他七天七夜沒有出門,除了一天兩頓稀飯和鹹菜外,就是不停地抽著劣質的紙煙,埋頭寫作,以至於連棉鞋被火盆烤著了,他也渾然不覺,警衛員賀清華後來說:「七天七夜不睡覺,就是鐵人也要熬倒了啊,主席當時真是拼了命了。」毛澤東就是在這七天七夜裡寫成了《論持久戰》。
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中明確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勝利是中國的,闡明了中國共產黨關於抗日戰爭的正確主張與戰略方針,有力地駁斥了「亡國論」和「速勝論」,極大地增強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堅持抗戰的信心。
為動員全民族堅持抗日戰爭,奪取抗日戰爭勝利,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樹立了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和指導戰爭的光輝典範。
《論持久戰》中貫穿的整體思維、過程思維、價值思維、辯證思維和主體思維,對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科學分析國內外形勢,謀劃當代中國發展進步道路,發揚新時代不懈奮斗精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仍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論持久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正面戰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❻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最關鍵階段是
中國抗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最關鍵的階段是戰略相持階段。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指出,這場持久戰將經過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
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准備反攻的時期。
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
毛澤東著重指出,第二階段是整個戰爭的過渡階段,「將是中國很痛苦的時期」,「我們要准備付給較長的時間,要熬得過這段艱難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敵強我弱形勢「轉變的樞紐」。
毛澤東強調「此階段中我之作戰形式主要的是游擊戰,而以運動戰輔助之」。「此階段的戰爭是殘酷的,地方將遇到嚴重的破壞。但是游擊戰爭能夠勝利」。
(6)抗日戰爭取得勝利關鍵階段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勝利對中國的意義:
抗日戰爭的勝利為台灣回歸祖國創造了條件。1945年10月20日,在台灣舉行了庄嚴的日本投降儀式,中國代表鄭重宣布,台灣全境及澎湖列島重新歸入中國版圖。
《馬關條約》簽訂以來,日本帝國主義對台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澎湖列島長達50年的民族統治終於宣告結束。
抗日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們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他洗刷了民族恥辱,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
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發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❼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指出,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最關鍵的階段是
B、戰略相持階段。戰略相持階段,是中國抗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最關鍵的階段。堅持持久抗戰方針,中國將在這個階段中獲得轉弱為強的力量,乃至最後取勝。
毛澤東指出:「中日戰爭的長期性將表現於在敵則進攻,相持,退卻;在我則防禦,相持,反攻,這樣三個階段之中……三個階段的主要特點,在於包含一個過渡的中間階段。
這就是說,第一、我之抗戰必須用盡一切努力去停止敵之進攻,假如敵之進攻不能在一定時間與一定地區停止下來,就無所謂性質不同的三個階段。
第二、相持階段出現了時,必須用盡一切努力去准備我之反攻所必需的一切條件,設若不然,就不能過渡到反攻階段里去,而只是永遠的相持,也無所謂三階段……」
(7)抗日戰爭取得勝利關鍵階段擴展閱讀:
1938年,毛澤東集中全黨智慧,發表《論持久戰》的著名著作,系統地闡述了中共關於持久戰的戰略思想。
書中指出,要進行主動的、靈活的、有計劃的防禦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要實現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這是一套系統的以弱勝強的作戰方針,充滿了軍事辯證法的智慧。
持久戰的基礎在於廣大民眾。「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書中指出,爭取抗戰勝利的唯一正確道路,是充分動員和依靠群眾,實行人民戰爭。
毛澤東還根據中日雙方的不同特點進行科學考察,預測出中國抗日戰爭必然經歷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
事實證明,這是富有洞察力的真知灼見。他對持久戰特別是戰略相持階段的種種特點的論述,對指導抗日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❽ 毛澤東東在論持久戰中指出中國抗日戰爭能取得勝利的關鍵的階段
毛委員就是毛
❾ 抗日戰爭中,戰略相持階段是最後勝利的關鍵,戰略反攻階段是什麼戰略防禦階段是什麼
戰略反攻階段是指:1943年7月至1945年9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發生根本轉折和日軍逐漸失去戰略主動權的形勢下進行的,局部反攻和全面反攻兩個階段。此時,國共兩黨經過合作及壯大,都有了戰略反攻的能力,此時的戰略以主動發起對日進攻為主。
戰略防禦階段是指: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事發到1938年10月武漢會戰結束的階段,期間日軍攻勢猛烈,國民黨在抗日戰場上雖有作為,但還是無法阻擋日軍侵華步伐,主要以戰略防禦為主。
抗日戰爭是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觀,期間中國人民遭受了日本鐵蹄的蹂躪,山河破碎,人民生活慘遭破壞,但經過艱苦卓絕的抗戰,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在中國近代史乃至對世界法西斯戰爭都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9)抗日戰爭取得勝利關鍵階段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的反法西斯作用
第一,中國首先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日本率先發動侵略中國東北的九一八事變,點燃了世界法西斯對外侵略的第一把戰火。中國人民高舉反法西斯侵略的旗幟,奮起抵抗,打響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第二,中國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1937年,日本發動七七事變,開始了以滅亡中國為目標的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展開全國抗戰,在世界東方首先開辟了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中日戰爭的全面爆發,也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
第三,中國始終抗擊和牽制著日軍陸軍主力,制約著日本的「北進」和「南進」,保障了同盟國「先歐後亞」大戰略的實施。中國還是亞太地區盟軍對日作戰的重要戰略基地,為同盟國提供了大量戰略物資和軍事情報,在人力、物力、財力上支援了同盟國的反法西斯斗爭。
第四,中國積極倡導和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並為創建聯合國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中國不但在世界東方率先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且為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中國參與聯合國的創建,並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5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為徹底打敗法西斯發揮了重要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❿ 抗日戰爭的三個階段 和主要戰役
三個階段:戰略防禦階段、戰略相持階段、戰略反攻階段,主要戰役有淞滬會戰、長沙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南京保衛戰等。
一、三個階段
1、戰略防禦階段
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0月,是抗日戰爭的戰略防禦階段,標志是盧溝橋事變。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本帝國主義妄圖將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的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中國掀起了全國性的反對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
在此期間,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上頑強抵抗,與日寇浴血奮戰。國民政府先後組織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四次大規模會戰。
這些大會戰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作戰實力和精銳部隊,中國軍隊以空間換時間,粉碎了日軍迅速滅亡中國的圖謀,使抗戰進入對中國有利的戰略相持階段。
2、戰略相持階段
1938年到1943年底,是抗日戰爭中時間最為漫長的戰略相持階段。戰略相持階段又可以分為前期和後期。1938年11月至1941年11月是戰略相持階段的前期。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武漢後,開始改變策略,對國民黨採取「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方針。
汪精衛集團投敵叛國,在日本的扶持下建立了偽中央政權。國民黨頑固派加劇了反共摩擦活動。中國共產黨堅持團結抗戰、反對妥協和分裂的方針,敵後戰場開始發展為抗日戰爭的重要戰場。
1941年12月至1943年底,是戰略相持階段的後期。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對日宣戰,世界反法西斯陣營正式形成。
中國戰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戰場,牽制了日軍的大量兵力,使其不能北上進攻蘇聯,亦不能西進進攻印度。國民黨堅持一黨專政,大發國難財,使其統治日趨腐朽。共產黨領導敵後抗日軍民度過了抗戰中最困難的階段。
3、戰略反攻階段
1944年初至1945年8月,是局部反攻和抗日戰爭勝利結束的時期。盟軍在太平洋戰場轉入反攻。國民黨軍在滇西緬北作戰中取得了重大勝利,贏得了美英盟國的巨大贊譽。
但在豫湘桂戰役中卻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潰敗。豫湘桂戰役的潰敗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憤慨,引發了民主運動的新高漲。
中國共產黨提出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獲得人民的熱烈響應。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本土先後投擲了兩顆原子彈,蘇聯出兵我國東北。國民黨軍和共產黨領導的武裝舉行反攻。
日本帝國主義於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中國人民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中國躋身世界四大國之列,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二、主要戰役
1、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
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
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
淞滬會戰中日軍因遭到國民黨的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這場戰役對於中國而言,標志兩國之間不宣而戰、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並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
2、長沙會戰
長沙會戰是指發生在抗日戰爭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間,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以長沙為中心的第九戰區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也稱為「長沙保衛戰」。
長沙會戰,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後,國民黨正面戰場抵抗日本帝國主義軍隊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是抗戰爆發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軍回到原戰略態勢的戰役。
長沙會戰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華軍隊,粉碎了日本消滅中國軍隊主力、「以戰迫降」的戰略目標,振奮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作戰,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地位。有力地保衛了湖南廣大地區和我國西南大後方的安全,穩定了湖南局勢,並使之成為支持全國長期抗戰的重要基地。
據統計,三次長沙會戰,中國軍隊陣亡、受傷和失蹤的將士達93944人,殲滅日軍共計11萬餘人。
3、徐州會戰
徐州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日雙方在以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隴海(寶雞至連雲港)鐵路地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防禦戰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間的台兒庄大戰最為著名。
因圍殲日軍一萬餘人,史稱之為台兒庄大捷。徐州會戰對日軍給予了巨大的打擊,大大遲滯了日軍進攻的腳步,為中方部署武漢會戰贏得了時間。
同時,徐州會戰的勝利,也擴大了中國抗戰的國際影響。以台兒庄大捷為代表的徐州會戰的消息,蘇、美、英、法、德、意等歐美主要國家都給予了充分報道和評論。
據1938年4月9日倫敦路透社電訊說:「英軍事當局,對於中國津浦線之戰局極為注意。最初中國軍獲勝之消息傳來,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現已證明日軍潰敗之訊確為事實。
英人心理,漸漸轉變,都認為最後勝利當屬於中國。」德國也報道說:「徐州方面中國抵抗力之強,殊出人意外」,「最慎重之觀察者亦不能不承認日本必遭失敗。」
這些社會輿論對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爭取外國政府的支援,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中國人民誓死抵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決心和勝利戰績,贏得世界正義輿論的高度評價,也使德、意法西斯不敢小視。
各國新聞媒介對台兒庄大捷的報道,不僅使各國人民增加了對中國抗戰的了解和認識,也為後來中國贏得外援創造了條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淞滬會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長沙會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徐州會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