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9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邊疆局勢有哪些危機
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是鴉片戰爭以後的晚清,屬於近代,朝政危怠,國勢危機重重,西北邊疆面臨沙俄威脅,西南邊疆面臨法國威脅,東北被沙俄和日本威脅,南邊是英美勢力,可以說,中國內憂外患。
❷ 一八七九年中國發生了什麼戰爭
中越戰爭 (越:Chin tranh biên gii Vit-Trung),又稱為 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 ,是指於1979年2月日至1979年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之間的一場戰爭。中國稱之為 對越自衛還擊作戰 (廣義上是指79年到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沖突),在民間被習慣稱作 對越自衛反擊戰 ,越南稱之為 1979年北部邊境戰爭 ( Chin tranh biên gii phía Bc, 1979 )。在短暫佔領越南北部幾個重要城市之後,中國軍隊在一個月之內撤出了越南。中方和越方都宣布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使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到最低點,並使大量華裔越南人繼續逃亡。 戰爭背景: 1,在與法國開戰的法越戰爭初期,中國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有著很緊密的關系。雙方都反對在越南的統治者法國殖民政權。在越戰期間,中國和蘇聯都向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對美國。 對於本次戰爭的起因,中國的人民廣播電台稱: 「越南政權三番四次挑起邊界事端,嚴重地騷擾了中國邊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中方一再發出警告,越方卻置若罔聞,一意孤行,中國政府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發動邊界自衛反擊戰,對越南實行懲罰。」 中國對越作戰的戰略目標,是以圍魏救趙之策,迫使越軍減輕對柬埔寨梅萊山紅色高棉基地的壓力。 而越南的河內之聲廣播電台,則指責「北京擴張主 義集團」,表示: 「北寇(指位於越南北方的中國)妄圖侵佔鄰邦的領土,以遂其稱霸亞洲的狂妄野心,(越南共can黨)黨和政府號召全體軍民再次奮起反抗外族侵略。」 2,中蘇交惡 1969年3月中蘇爆發珍寶島戰爭,進入七十年代,冷戰後期中國與蘇聯持續處於敵對狀態,蘇聯在中國北方陳兵近百萬達44個師,而中美關系則開始正常化。1978年6月29日,越南加入蘇聯為首的經濟互助委員會(COMECON)。蘇聯出於牽制中國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與越南簽訂了帶有軍事援助性質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支持越南在印度支那半島的擴張。 3,越南入侵柬埔寨 柬埔寨紅色高棉進行全國大清洗。1978年5月,大清洗激發了反波爾布特的起義,被鎮壓後,流亡者在越南成立了「柬埔寨民族團結救國陣線」,領導者是紅色高棉曾任師長、省委書記的高層領導人韓桑林。1978年,蘇聯和越南簽訂友好同盟條約,12月25日,10萬經歷越戰洗禮的越南「志願軍」發動勢如破竹的進攻。1978年12月,越軍進攻柬埔寨,並於1979年1月7日攻佔金邊。 越南在蘇聯的默許下,入侵了中國的盟友之一——民主柬埔寨,並推翻了紅色高棉,成立「柬埔寨人民共和國」。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此不滿,透過向聯合國的投票,仍承認紅高棉政權為柬埔寨的合法政府。這也成為日後引發中越戰爭的一大潛在誘因。 4,其它因素 同時越南在國內大規模排華;越南方面對中越邊境的陸地、海洋提出主權要求,宣布將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納入其版圖范圍,出兵繼承了越南共和國(南越)對南沙群島部份島嶼的佔領,而此前越南(北越時期)則明確表示南海諸島為中國領土,並與中國發生了邊境沖突。中國政府方面聲稱「上述種種舉動威脅了中國的邊境安全和影響了東南亞的局勢穩定」,「為了捍衛主權,懲治侵略者」而發動了「自衛還擊戰」進入越南。 5,理論分析 這場戰爭是因邊境糾紛而引發的局部戰爭。但有的學者認為,從其發動背景來分析,可能是一場中國共can黨為了對內凝聚國家向心力以鞏固其政權;對外展示軍事實力和政治決心而發動的戰爭,戰後鄧xiao平成功取得了國內一切權力,華guo鋒被趕下台。戰爭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因素: 由於當時中國的文化大ge命剛結束,新一屆領導集體開始上台。由於文化大ge命對國內人民造成的對共can黨統治階層的信任危機,中國領導人認為有必要發動一場「打擊侵略者」的戰爭,以重新凝聚其國民的民族向心力。 有研究認為,自林biao、文ge以來,鄧xiao平對中國jin隊的作風就表現出強烈不滿。鄧xiao平在明知文ge後中國jin隊戰鬥力減弱的情況下,還決心與越南一戰,其目的也在於剎一下軍隊的傲氣,給軍隊一些教訓。 由於當時還處在冷戰時期,蘇聯與美國在全球存在著廣泛的利益沖突,而中國由於與蘇聯交惡和以往輸出ge命的策略,導致了其在東亞地區處於相對孤立的局面。為了與蘇聯爭奪在共can世界中的領導權,並顯示中國共can黨對國家的統治能力和對軍隊的指揮能力,及拓展外部空間並援助其盟友紅色高棉政權,而美國又開始與中國改善關系之際,發動了此次戰爭。從另一個意義上說,中越戰爭,同時也是對蘇聯的一個教訓。這點在鄧xiao平1月訪美,2月就開戰的順序來看,尤為明顯。對於美國來說,西方國家樂於見到中國教訓一下越南這個蘇聯的盟友。中越戰爭之後,中美關系進入了近10年的黃金時期。 中國的戰前准備: ......... 戰爭過程 : 第一階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 第二階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 第三階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 結果... 中國的戰後檢討 戰爭期間中國jin隊並無可咨識別之軍階、軍銜制度,導致指揮體系嚴重紊亂,戰後中國jin隊全面恢復文ge前軍階、軍銜制度。 越軍善用曾經造成美軍大量傷亡之詭雷埋設,再度使中方傷亡慘重。 越南方面的抵抗強度超乎預期,而中國方面由於缺乏戰車、步兵、炮兵間的協同作戰經驗,導致戰爭期間傷亡慘重。 前線通訊能力不良,炮兵因常發生誤擊友軍事件而無法充分發揮支援效果。 59式與62式坦克不利於在山嶽叢林地帶使用,常遭到越南士兵以反裝甲武器攻擊,損失慘重。62式戰車裝甲太薄,防禦力不足。 步兵缺乏裝甲運兵車或步兵戰斗車輛輸送,全靠步行作戰,機動力過差。 醫療設備、醫護人員不足,造成兵員死亡比例過高。 工兵設備與技術都不足,尤其缺乏現代化渡河工具,影響攻擊速度。 空軍支援不夠,且缺乏夜戰能力。 前線指戰員無法適應現代化戰爭,仍然使用老式戰術,導致兵員重大傷亡。 後勤補給情況不理想,補給車輛不足,常靠人力進行運補。 部隊訓練不足,且缺乏山地、叢林戰與夜間戰斗的訓練;與長年在山林與美軍作戰周旋的越共軍接戰,倍感吃力 望採納
❸ 七八年中國有什麼戰爭
1978年,越南軍隊不斷在我國邊境挑釁,為了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中國發起了反擊越南侵略的戰爭。
❹ 大陸七八十年代戰爭片
平原游擊隊,鐵道游擊隊,地道戰,地雷戰,百團大戰
❺ 19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導致中國陷入邊疆危機的事件有哪些
1、東南沿海邊疆危機:
中法戰爭(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又作清法戰爭,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於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
法國將戰火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法國派巴德諾與曾國荃進行談判的同時,繼續製造事端,再次挑起戰爭。法國將它在中國和越南的艦隊合成遠東艦隊,任命孤拔為統帥,乘機分別開進福州和基隆,一方面脅迫中國接受法國條件,一方面准備隨時發動攻擊,佔領這些口岸。
2、台灣邊疆危機:
1871年底,有54名遭遇海難的琉球水手被台灣原著民殺死,日本趁機向清發難,欲藉此確立自己對琉球的權力(琉球自明以來即是中國藩屬,但1609年日本薩摩藩征服了琉球,對北琉球直接統治,南琉球成為其藩屬。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與中國貿易。
16世紀中葉,日本不滿於與中國的不平等地位,兩國斷交,但日本仍需同中國貿易,故借征服琉球,令南琉球仍向中國朝貢,藉此與中國貿易,然後再由琉球與日本本土貿易)。
但清廷方面認為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琉球是中國朝貢國,雙方沖突與日本無關;另外中國對原著民是一種鬆散的羈縻,中國不對原著民的行為負責。日本以現代國際法反駁,稱既然清不曾控制台灣原著民,他們不受清管轄,所以日本出兵懲罰台灣原著民不會侵犯中國的管轄權。
故此,1874年4月,日本遠征台灣。最後兩國在英國公使威妥瑪的調停下,通過談判暫時解決爭端,清賠償日50萬兩白銀,並不譴責日本行為,這意味著清承認了日本對琉球的主權(清並不清楚其意義)。
3、西藏邊疆危機:
英國按其從印度北侵的既定方針,1835年向錫金租得大吉嶺地方,作為東印度公司的「避暑地」。從此,英國在喜馬拉雅山區有了立足之地。1846年,英國吞並印度西北部的查謨-克什米爾地區以後,又悄悄侵佔了原屬於我國西藏地方的拉達克地區。
(5)七八十年代中國戰爭擴展閱讀
19世紀70-80年代中國邊疆危機:
1、法國妄圖以越南為跳板,侵略雲南、廣西等處,清政府調淮軍南下,在廣西邊境和福建(當時福建含台灣)沿海激戰,中國「不敗而敗」。
2、東南邊疆:1874年日本侵略我國寶島台灣,後向中國勒索50萬兩白銀才撤軍。1879年3月,日本兼並琉球,琉球國滅亡,其侵略鋒芒直指台灣。
3、西北邊疆:中亞浩罕國阿古柏勾結沙俄入侵新疆,清政府派左宗棠率軍收復。
4、西南邊疆:英國勢力侵入西藏、雲南。
❻ 中國七幾年是什麼戰爭和哪個國家對戰
中越戰爭 ( 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 )
第一階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
中國政府稱:中國雲南、廣西邊防部隊發動了對越南軍隊的自衛還擊戰;殲滅了以越南境內的高平、老街兩地區為據點的越南國境警備民兵。但中國解放軍傷亡慘重,僅2月17、18日兩天陣亡人數就達4,000餘人。
2月17日,中國突襲越南,戰爭開始,中國佔領孟關鎮。
2月18日,佔領清水,越軍在高平戰線以坑道頑抗,諒山、同登一帶的導彈陣地被摧毀,老街激戰,萊洲越軍退守黑河南岸。
2月19日,中國突襲並佔領河鹿縣長白山,中國空軍轟炸海防。
2月20日,攻陷老街、同登,包樂激戰,越南空軍轟炸河口以西的中國增援部隊。
2月21日,中方佔領高平。
2月22日,中方佔領包樂,越軍開始抽調駐柬埔寨與寮國的精銳正規部隊回防,防守河內的2個師試圖對高平,萊州方面中國部隊展開反擊,無功。
2月22日 新華社匯總了各國對中國自衛還擊的態度:
譴責中國,支持越南,要中國撤軍、停火的:蘇聯、古巴、捷克、保加利亞、東德、匈牙利、波蘭、蒙古、阿富汗、衣索比亞、莫三比克、阿爾巴尼亞、安哥拉和柬埔寨親越的韓桑林政權。基本上是蘇聯及其衛星國。
對中國表示遺憾,要中國撤軍的:寮國、印度。
反對中國、越南在越南和柬埔寨的軍事行動的:加拿大、瑞典;並要求中國撤軍的:紐西蘭。
要求中國從越南撤軍、越南從柬埔寨撤軍的:美國、日本、東盟五國、澳大利亞、羅馬尼亞、南斯拉夫、英國、義大利、荷蘭、挪威、芬蘭、伊拉克。
對中和越都表示遺憾、希望越南和柬埔寨都能支配自己命運的:歐洲共同體的其他的國家。
呼籲談判解決問題的:埃及、馬里、利比亞、馬達加斯加、孟加拉、塞普勒斯和北歐其他國家。
公開聲明不表態的:葡萄牙。
支持中國的:民主柬埔寨、朝鮮、緬甸。
2月23日,諒山附近高馬山爆發激烈攻防戰,中國軍隊佔領河江。另有兩個師在空軍掩護下,進攻芒街、祿平。
2月24日,越軍反擊,與中國部隊在高平、老街發生激烈巷戰。越軍曾試圖滲透進入中國境內,但遭擊潰。中方佔領柑塘。
2月25日起,戰情膠著,越軍死守邊防要地諒山。
第二階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
中國政府稱:中國軍隊攻克了越南境內的軍事要塞諒山市;殲滅了沙巴地區的越南軍隊。
3月1日,諒山激戰,越軍自河內增援精銳之首都防衛軍第308師向諒山展開逆襲,並使用化學武器。42軍被迫後撤,中國緊急將後方炮兵師拉至前線進行壓制既拼刺刀(解放軍炮兵所謂拼刺刀是指接近前線,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拼刺刀),兩方皆損失慘重。
3月4日,越軍308師遭中國兩個師由側翼突襲擊退,諒山陷落。
3月5日,中國宣布已達到目的,開始自越撤軍。越南宣布全國總動員令,誓言抵抗到底,越軍自柬埔寨與寮國抽調回國的正規部隊正式抵達,已就戰爭態勢准備就緒。蘇聯開始增兵中蘇邊界,中蘇大戰一觸即發。東歐共產國家掀起一片聲討中國侵略的怒吼。
第三階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
中國政府稱:該階段中國軍隊以交替掩護,邊清剿邊撤退的方式,於1979年3月16日全部軍隊撤回中國境內。此期間中國軍隊運送大批民生工礦物資回國(其中包括大量中國無償支援越南的物資),此後越南工礦業基本癱瘓。
3月7日起,中國正式撤軍,並開始運送此前援助越南的民生工礦物資,利用補給車輛載回中國境內。多處越南工礦業設備癱瘓。
3月13日,中國繼續撤軍,並在撤退路線上鋪設地雷,以火箭與長程炮火掩護撤軍。越軍無大規模追擊行動。
3月15日22點20分,最後一輛軍車回到中國領土。
3月16日,中國宣布完成撤軍行動,戰爭結束。
❼ 1980年中國參與的戰爭有哪些
對越戰爭,即對越自衛反擊戰。1979年對越大規模作戰結束後,邊境地區遭到越南入侵的回地帶被肅清。答但是越南並不甘心失敗,越軍趁我邊防主力部隊回國之時,趁機對邊界上的部分高地、山頭進行侵佔,並大修工事,和解放軍對陣下去。為了保障邊疆安全,南疆部隊對越軍侵佔的據點進行了拔點作戰。
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在中越邊境挑釁和入侵的越南軍隊進行的自衛還擊作戰。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中國採取自衛措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宣布撤出越南。中國邊防部隊撤出越南之後,雙方都宣布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❽ 七八十年代解放戰爭片
紅日。
❾ 七八十年代中國參與了什麼戰爭
中國參與了對越自衛反擊戰(1979-1990年)。
通過十年邊境戰爭,中國打擊了越回南自越戰勝利後日益膨脹的野心答,維護了中國西南邊疆的穩定,同時促進了東南亞的和平局面,並為柬埔寨問題的最終解決打開了道路。
❿ 1919年至1949的中國戰爭
1919年5月爆發了"五·四"學生愛國運動,6月初發展成為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全國規模的群眾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在這個運動中,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7月23日,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何叔衡、王燼美、鄧恩銘、李達等代表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途因有法國特務監視,轉入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遊船上繼續舉行),中國共產黨誕生了。
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5年,日本發動華北事變,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全國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北伐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四個階段,終於在1949年推翻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會召開,標志著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