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哪些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英雄
張蘭生(1909-1940.7) 張蘭生,又名包巨魁,滿族。呼蘭縣城人。在呼蘭模範小學讀書時,正值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呼蘭各界群眾紛紛上街遊行,聲討英、日帝國主義的罪行。張蘭生和同學張克明、滕永慶及縣中學學生王文魁、常武明等聯合發起成立呼蘭縣學生聯合會。發表聲明,號召呼蘭人民「猛醒」!"速起"!"為學生之後盾"。張還組織學生上街講演、到各商號去募捐、宣傳抵制日本貨。7月,組織各校學生在西崗公園舉行義演,將演出所得,全部支援上海工人、學生斗爭。高小畢業後,升入呼蘭中學,1928年中學畢業,同年考入哈爾濱電業局電車廠,當"車掌"(售票員)和司機。 1932年2月,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哈爾濱,張積極參加電車廠工人的罷工斗爭。還常常以消極怠工,少收或不收車票辦法對抗日本人,因此受到「重點」監視。中共哈爾濱市委加意培養教育,使他迅速提高思想覺悟。1932年哈爾濱電業局成立了秘密黨支部,張首批加入中國共產黨,並當選為支部委員。1933年4月2日,哈爾濱電車工人舉行大罷工,他是罷工的組織者之一。1934年2月,哈爾濱電業局黨支部遭到破壞,受中共哈爾濱市委派遣,赴珠河抗日游擊根據地工作。1935年2月,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書記,領導珠河、五常、方正、延壽等地的黨團工作。在1934年冬和1935年春日偽當局發動的"大討伐"中,他率領珠河地區的廣大軍民,粉碎了日偽的圍剿。1935年10月,組建珠河縣人民政府,壯大了游擊隊,在道北、道外、亞布力、雙東、葦河成立了區委,在延壽、方正成立了延方特支,黨員達到300餘人。1935年夏,日偽當局加緊"討伐"珠河游擊根據地,根據地和反日群眾組織遭受嚴重破壞。張蘭生於9月10日主持召開了珠河中心縣委執行委員會議,決定把游擊隊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主力,由珠河地區向松花江下游的湯原、依蘭、勃利地區轉移,開辟游擊新區。張與珠河中心縣委成員則去老區開展恢復根據地的斗爭。 珠河游擊根據地被敵人蠶食破壞後,1936年5月,珠河中心縣委決定離開珠河,向下江一帶轉移。9月,張與珠河中心縣委成員抵達湯原,與三軍主力會合。9月18日,出席了中共珠河、湯原中心縣委及抗聯三、六軍黨委聯席會議,會上成立了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張當選為常委、宣傳部長。1937年6月28日,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召開執委擴大會議,張當選為北滿臨時省委書記。1938年東北抗日斗爭進入艱苦時期。張和省委其他領導人,共同指揮抗日聯軍第三、六、九、十一軍主力部隊,向海倫地區遠征,勝利地粉碎了日偽妄圖將抗聯「圍殲」在三江的陰謀,開辟了黑嫩平原新游擊區。1939年4月12日,北滿臨時省委召開第二次執委會,將臨時省委改為北滿省委,張當選為省委常委,兼任抗聯第三軍政治部主任。為貫徹執行省委執委會議精神,與三軍軍長許亨植召開了三軍軍部會議,總結三軍黨政工作,整頓黨的組織,加強黨在軍隊中的領導作用。會後,率領三軍二師在依蘭、通河、湯原一帶開展游擊活動。 1940年7月,張在德都縣朝陽山與抗聯第三路軍總指揮李兆麟,共同商討開展訥嫩地方黨的工作問題。7月19日,日偽騎兵"討伐"隊突然包圍了第三路軍總指揮部,在突圍戰斗中,張蘭生壯烈犧牲。時年31歲。 還有很多~~參考資料: http://www.manchus.cn/BB/dispbbs.asp?boardid=19&id=3312&star=2&page=21
⑵ 在抗日戰爭中戰死殺場的人有多少位陸軍上將
【趙登禹】
1937年7月28日傍晚,趙登禹中了日軍的埋伏,身受重傷,仍然誓死不退,繼續跟日軍戰斗。臨終前,趙登禹對警衛說:「軍人戰死沙場原是本分,沒有什麼悲傷的。只是北平城裡還有我的老母,你回去告訴她老人家,忠孝不能兩全,她的兒子為國犧牲,也算對得起祖宗,請她老人家放心吧!」
在抗戰中,趙登禹是第一位殉國的師長,國民政府追授為陸軍上將。
【郝夢齡】
1937年10月16日,第9軍軍長郝夢齡和54師師長劉家騏親自上前線指揮戰斗,被敵人的機槍子彈擊中,壯烈犧牲。郝夢齡也是抗戰中第一位殉國的軍長。
戰前,郝夢齡對將士們說:「此次戰爭為民族存亡之最後關頭,勝則國存,敗則國亡。如再退卻,到黃河邊,兵即無存,哪有官長。此謂我死國活,我活國死。」
【李必蕃】
1938年5月13日,日軍16師團兵臨山東菏澤城下,第23師師長李必蕃在前線督師血戰時,被擊中腹部。李必蕃自知命將不久,便讓部下取來軍用地圖,在背面寫下遺言:「誤國之罪,死何足惜,願我同胞,努力殺敵。」然後將地圖蓋在身上,不久即犧牲殉國。
李將軍遺體運至河南開封後,連祭3天,《新華日報》贈送匾額,上書「民族之光」。
【楊靖宇
1940年2月23日,楊靖宇壯烈犧牲。日本人剖開他的胃,發現裡面只有棉絮和草根。
在現場的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深受震撼,回家後將妻子和兒女毒死,然後剖腹自殺,在遺書中寫道:「天皇陛下發動這次侵華戰爭或許是不合適的。中國擁有像楊靖宇這樣的鐵血軍人,一定不會亡國。」
【張自忠】
1940年5月16日下午,張自忠壯烈殉國,所有日軍軍官垂手肅立,脫帽致敬。張自忠的靈柩經過湖北宜昌時,十萬市民紛紛跪在江岸,為張將軍哭靈。一時,風雲變色,天地同悲。
靈柩運到重慶時,蔣介石親自扶靈,「撫棺大慟」,並為張自忠舉行國葬,頒發「榮字第一號」榮哀狀,入祀忠烈祠首位。
【寸性奇】
1941年5月13日,第12師師長寸性奇的雙腿被打斷,對部下說:「我腿已斷,不必管我,我決心殉國,以保全國格。你們突圍出去,日後再報仇不晚。」說完拔劍自殺。
一年之後,日軍打到寸性奇的家鄉,寸性奇88歲的老父親寸大進,在一棵老松樹下絕食7天7夜,以死殉國。
【左權】
1942年5月25日,左權將軍在山西遼縣(現左權縣)率部突圍時,壯烈殉國,是八路軍犧牲的最高將領。
⑶ 抗日戰爭有哪些壯烈犧牲的戰士和故事
1、葉挺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於1938年1月出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軍長,被授予國民革命軍中將軍銜。1938年,葉挺親率部粉碎了日軍對皖南的「掃盪」,得到了蔣介石的致電嘉獎。他堅持華中敵後抗戰,但在抗日大局以及周恩來的勸導下最終返回新四軍軍部。
2、小兵張嘎
抗戰時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唯一的親人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嘎子歷經艱辛,找到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
他配合偵察員羅金保執行任務,表現得勇敢、機智。但嘎子畢竟還是一個活潑、淘氣的孩子,他與小朋友胖墩摔跤輸了還不講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煙囪。在一次戰斗中,他繳獲了敵人一支手槍,竟偷偷把槍藏進了老鴉窩里,沒有上繳。
為攻打敵人崗樓,他奉命進城偵察時被捕。當部隊攻打崗樓時,他設法在裡面放火,里應外合,全殲敵人,救出了老鍾叔,也替奶奶報了仇。戰斗結束後,嘎子把藏在老鴉窩里的手槍主動拿出來上繳。隊長正式宣布把手槍發給他使用。
3、狼牙山五壯士
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軍和偽滿洲國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在戰斗中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4、楊靖宇
楊靖宇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5、趙一曼
1933年趙一曼參加領導了哈爾濱電車工人反日罷工斗爭。為掩護身份,1934年春,趙一曼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鐵北區區委書記,發動群眾,建立農民游擊隊,配合抗日部隊作戰。後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二團政治委員,率部活動於哈爾濱以東地區,給日偽以沉重的打擊。
⑷ 抗日戰爭中壯烈犧牲有哪四位將領
這四位殉國的將軍分別是楊靖宇、張自忠、左權、趙登禹。希望大家都能記住這些真正的民族英雄。
⑸ 抗日戰爭中犧牲的英雄事跡
張蘭生(1909-1940.7)
張蘭生,又名包巨魁,滿族。呼蘭縣城人。在呼蘭模範小學讀書時,正值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呼蘭各界群眾紛紛上街遊行,聲討英、日帝國主義的罪行。張蘭生和同學張克明、滕永慶及縣中學學生王文魁、常武明等聯合發起成立呼蘭縣學生聯合會。發表聲明,號召呼蘭人民「猛醒」!"速起"!"為學生之後盾"。張還組織學生上街講演、到各商號去募捐、宣傳抵制日本貨。7月,組織各校學生在西崗公園舉行義演,將演出所得,全部支援上海工人、學生斗爭。高小畢業後,升入呼蘭中學,1928年中學畢業,同年考入哈爾濱電業局電車廠,當"車掌"(售票員)和司機。
1932年2月,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哈爾濱,張積極參加電車廠工人的罷工斗爭。還常常以消極怠工,少收或不收車票辦法對抗日本人,因此受到「重點」監視。中共哈爾濱市委加意培養教育,使他迅速提高思想覺悟。1932年哈爾濱電業局成立了秘密黨支部,張首批加入中國共產黨,並當選為支部委員。1933年4月2日,哈爾濱電車工人舉行大罷工,他是罷工的組織者之一。1934年2月,哈爾濱電業局黨支部遭到破壞,受中共哈爾濱市委派遣,赴珠河抗日游擊根據地工作。1935年2月,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書記,領導珠河、五常、方正、延壽等地的黨團工作。在1934年冬和1935年春日偽當局發動的"大討伐"中,他率領珠河地區的廣大軍民,粉碎了日偽的圍剿。1935年10月,組建珠河縣人民政府,壯大了游擊隊,在道北、道外、亞布力、雙東、葦河成立了區委,在延壽、方正成立了延方特支,黨員達到300餘人。1935年夏,日偽當局加緊"討伐"珠河游擊根據地,根據地和反日群眾組織遭受嚴重破壞。張蘭生於9月10日主持召開了珠河中心縣委執行委員會議,決定把游擊隊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主力,由珠河地區向松花江下游的湯原、依蘭、勃利地區轉移,開辟游擊新區。張與珠河中心縣委成員則去老區開展恢復根據地的斗爭。
珠河游擊根據地被敵人蠶食破壞後,1936年5月,珠河中心縣委決定離開珠河,向下江一帶轉移。9月,張與珠河中心縣委成員抵達湯原,與三軍主力會合。9月18日,出席了中共珠河、湯原中心縣委及抗聯三、六軍黨委聯席會議,會上成立了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張當選為常委、宣傳部長。1937年6月28日,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召開執委擴大會議,張當選為北滿臨時省委書記。1938年東北抗日斗爭進入艱苦時期。張和省委其他領導人,共同指揮抗日聯軍第三、六、九、十一軍主力部隊,向海倫地區遠征,勝利地粉碎了日偽妄圖將抗聯「圍殲」在三江的陰謀,開辟了黑嫩平原新游擊區。1939年4月12日,北滿臨時省委召開第二次執委會,將臨時省委改為北滿省委,張當選為省委常委,兼任抗聯第三軍政治部主任。為貫徹執行省委執委會議精神,與三軍軍長許亨植召開了三軍軍部會議,總結三軍黨政工作,整頓黨的組織,加強黨在軍隊中的領導作用。會後,率領三軍二師在依蘭、通河、湯原一帶開展游擊活動。
1940年7月,張在德都縣朝陽山與抗聯第三路軍總指揮李兆麟,共同商討開展訥嫩地方黨的工作問題。7月19日,日偽騎兵"討伐"隊突然包圍了第三路軍總指揮部,在突圍戰斗中,張蘭生壯烈犧牲。時年31歲。
還有很多~~
⑹ 抗日戰爭中什麼人物在血戰台兒庄中壯烈犧牲
張自忠將軍在此戰役中犧牲
⑺ 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有哪些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犧牲的烈士不計其數,136位少將以上將領戰死沙場(不含追贈的將領)。但是因為國軍的軍銜比較混亂,整理了一下在抗日戰爭中戰死的軍級以上將領。如有遺漏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補充。(註:本名單以戰死的時間先後排序。)
1、佟凌閣,1937年7月28日在北平南苑戰死,時任國民國民軍第29路(西北軍)軍代理軍長(一同戰死的還有第29路軍132師師長趙登禹)。佟凌閣是第一位戰死的軍級將領。被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2、郝夢齡,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線忻口會戰中壯烈殉國,時任第9軍中將軍長。被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3、吳克仁,1937年11月9日在淞滬會戰中戰死,時任第67軍中將軍長(東北軍)。被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4、蕭山令,1937年12月13日在南京保衛戰中突圍不成,自殺殉國。時任國家憲兵副司令、南京市市長、南京警備司令。1984年被追認為抗日烈士。
5、王銘章。1938年3月17日在台兒庄戰役中固守藤縣,以身殉國,時任第41軍代理軍長兼122師師長(川軍)。被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⑻ 抗日戰爭中犧牲的英雄及故事
1、王二小
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
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護轉移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氣急敗壞之下,將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
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忍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2、狼牙山五壯士
1941年,侵華日軍對晉察冀根據地河北易縣的狼牙山地區抗日根據地進行了連續的「掃盪」,製造了田崗、東婁山等多起慘絕人寰的慘案,妄圖以兇殘的「三光」政策,「蠶食」我抗日根據地。
7連戰士早就在敵人必經的路上埋下地雷,炸得日偽軍丟下五十多具屍體慌忙地逃了回去。日軍指揮官深信邱蔚團已被圍住,命令部隊再次瘋狂地向狼牙山方向進攻。
為了拖住並吸引日偽軍,馬寶玉帶領葛振林、宋學義等5名戰士邊打邊向棋盤陀方向撤退,把日偽軍引向懸崖絕路。
當他們退到棋盤陀頂峰時子彈已經全部打光,他們就舉起石塊向日偽軍砸去。日偽軍發現他們已經沒有子彈了,蜂擁向山頂沖來,並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
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5人寧死不屈,為了不讓日偽軍活捉與武器落到日偽軍手中,砸碎槍後,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縱身跳下懸崖。
3、八女投江
抗日戰爭時期的1938年10月,以冷雲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 在指導員冷雲率領下,與日偽軍展開激戰。
她們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使部隊主力迅速擺脫敵人的攻擊,但卻被敵軍圍困河邊。在背水戰至彈盡的情況下,她們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集體沉江,壯烈殉國,表現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
4、張自忠
1940年5月,日軍為了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運輸線,集結30萬大軍發動棗宜會戰。1日,張自忠親筆昭告各部隊、各將領出戰。7日拂曉,張自忠東渡襄河,率部北進。
14日,雙方發生遭遇戰。15日,張自忠率領的1500餘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圍在南瓜店以北的溝沿里村。
激戰到16日佛曉,張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長山。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一晝夜發動9次沖鋒。張自忠所部傷亡人員急劇上升。
5月16日張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戰,午時他左臂中彈仍堅持指揮作戰。
到下午2時,張自忠手下只剩下數百官兵,他將自己的衛隊悉數調去前方增援,身邊只剩下高級參謀張敬和副官馬孝堂等8人。5月16日下午4時,張自忠所部全軍覆沒,張自忠戰死。
張自忠殉國當日(1940年5月16日),由38師師長黃維剛帶領敢死隊,端著輕機槍於16日夜間突襲南瓜店,奮勇搶回了張自忠的遺骸。日軍則下令停止飛機轟炸,以免傷到張自忠遺體。
張自忠的屍骨運回後方後,經檢視,張自忠身有八處傷口,其中炮彈傷二處,刺刀傷一處,槍彈傷五處。
隨後,將軍遺體被運往當時的戰時首都重慶安葬,路經宜昌時,十萬軍民恭送靈柩至江岸,其間日機三次飛臨宜昌上空,但祭奠的群眾卻無一人躲避,無一人逃散。
1940年5月28日晨,當靈柩運至重慶朝天門碼頭,蔣介石、馮玉祥等政府軍政要員臂綴黑紗,肅立碼頭迎靈,並登輪繞棺致哀。
蔣介石在船上「撫棺大慟」,令在場者無不動容。蔣介石親自扶靈執紼,再拾級而上,護送靈柩穿越重慶全城。
國民政府發布國葬令,頒發「榮字第一號」榮哀狀。將張自忠牌位入祀忠烈祠,並列首位。28日下午,蔣介石與軍政要員和各界群眾在儲奇門為張自忠舉行了盛大隆重的祭奠儀式。
5、左權
1941年11月日軍第36師團及獨立混成旅團各一部7000餘人向黃崖洞進攻,負責保衛黃崖洞的是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左權要求該團在保衛戰中「一定要抓住一個』穩『字,堅持不驕不躁,不惶不恐,以守為攻,以靜制動的原則」。
11日凌晨戰鬥打響。21日乘勝追擊的八路軍收復了黎城,勝利地結束了黃崖洞保衛戰,此仗日偽軍損失2000餘人,雙方傷亡之比為6:1。
中央軍委認為:「這次保衛戰是最成功的一次,不僅我受到損失少,同時給了日軍數倍殺傷,應作為1941年以來反『掃盪』的模範戰斗」。
1942年5月日本軍隊出動大兵團突襲八路軍前敵指揮部,左權負責斷後,同年5月25日在山西遼縣(現左權縣)的十字嶺突圍戰斗中被炮彈擊中頭部犧牲。
1942年10月10日,公葬左權的儀式在涉縣舉行,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親筆撰寫並手書了《左權同志碑銘》。
⑼ 中國歷史上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的兩名英雄人物
1、孫銘武(1889年9月—1932年1月19日),遼寧撫順人,1916年參加討袁革命軍。1919年改編為東北軍陸軍第十六師,先後任排長、連長、營長。
1924年充任昌黎縣警察局長,直隸(今河北)臨、撫、昌、盧、遷五縣警備司令部上校參謀長兼地方保甲團團總。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孫銘武積極動員鄉民親友舉旗抗日,打擊日本侵略者。1932年1月,成立遼東血盟救國軍,迅速發展到一千多人,公推孫銘武同志為總司令,同年,孫銘武同志被漢奸於芷山殺害。
2、周建屏(1892年—1938年),原名宗堯,字興唐、興堂,曾用名子炎,撫州金溪人,生於雲南省宣威市倘塘鎮。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高級指揮員,晉察冀軍區四分區司令員,贛東北根據地和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的創始人之一。由於艱苦的戰爭環境和頻繁的轉戰、作戰,1938年6月13日,周建屏在河北省平山縣小覺鎮舊傷復發不治去世。遺體安葬在他戰斗過的平山小覺鎮。
1939年,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把平山縣小覺鎮改名為建屏鎮,1945年10月,又以小覺鎮為中心建立建屏縣(建屏縣於1958年與平山縣合並),建屏縣成為當時石家莊市第一個用烈士姓名命名的縣。
3、王根英(1907年—1939年3月8日),原名庶心,上海人,八路軍第129師供給部財經幹部學校政治指導員。1925年在「五卅」運動中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五大後,王根英與陳賡在上海負責中央特科的情報工作。在秘密戰線上,王根英全力協助陳賡的工作,為黨中央提供了許多重要情報,營救了大批被捕同志。
1939年3月8日,學校駐地遭日軍突襲。突圍時,王根英發覺一個裝有黨內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沒有帶出來,毅然沖回村中去取,路上與日軍遭遇,壯烈犧牲,年僅32歲。
4、牟光儀(1900~1939),濰縣(今坊子區)清池鎮西清池村人。中共濰縣早期黨組織領導人之一,中共膠東區黨委職工部部長。
2014年9月,牟光儀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5、葉輔平(1902—1939),民國12年(1923)創建周田農會,自任會長。民國14年(1925)11月任葉挺獨立團軍需主任。民國15年(1926)5月,參加葉挺獨立團北伐先遣隊。民國16年(1927)3月,升任第十一軍二十四師軍需主任。5月,籌集糧食3萬余斤和大批軍用物資供應中央獨立師,為平定夏斗寅叛亂,保衛武漢作出了貢獻。
8月1日,參加南昌起義,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軍需處主任。起義失敗後避居香港、澳門。民國17年(1928)春回淡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19年(1930)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七師第十九團軍需主任,第一五七師會計科長。民國26年(1937)任新四軍軍部上校軍需處處長。多次往香港發動僑胞,港澳同胞捐資捐款支援祖國抗戰。民國28年(1939)8月在運軍需物品途中因車禍犧牲。
2014年9月1日,葉輔平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⑽ 抗日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名錄
1、郝夢齡
郝夢齡(1898—1937)字錫九,河北藁城庄合村人,抗日名將,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軍軍長,陸軍上將(陣亡後追授)。酷愛讀書、持身以正、治軍嚴明。
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線忻口會戰中壯烈殉國,是抗戰中犧牲的第一位軍長,1938年的小學國語課本中就有「中國第一個軍長」的題目描寫他。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2、武士敏
武士敏(1892年-1941年),字勉之,河北省懷安縣柴溝堡鎮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8軍軍長。是抗日戰爭期間陣亡的中國軍方高級將領之一。
1941年9月29日,時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8軍軍長的武士敏在山西東峪同日軍激戰時,壯烈殉國,終年49歲。
將軍犧牲後,延安《新華日報》發表了專題社論和悼念文章。左權將軍含淚手書輓聯一副:盡忠於民族國家努力求團結進步磊落奇才一世如君有幾;堅持在敵後抗戰英勇至殺身成仁感懷將略數年知己情深。
劉伯承、鄧小平領導的晉冀魯豫邊區黨政軍機關追認武士敏將軍為革命烈士,並決定把將軍的犧牲地---沁水縣改為士敏縣。
2014年9月,武士敏將軍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3、佟麟閣
佟麟閣(1892年—1937年),漢族,原名佟凌閣(因犧牲後報紙誤寫為「麟閣」,此後就沿用了下來),字捷三,河北省保定市高陽縣人。
中華民國軍事將領,先後隸屬北京政府、國民軍、國民政府(國民革命軍),是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是中國在抗日戰爭中殉國的高級將領之一。
1937年7月,南京國民政府發布命令,追授佟麟閣為陸軍二級上將。抗戰勝利後,將南溝沿大街改名為佟麟閣路,以示紀念。
佟麟閣早年參加護國討袁戰爭。曾任馮玉祥部陸軍第11師第21混成旅旅長。1926年9月五原誓師後,隨部參加北伐。
1928年起,任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第35軍軍長、暫編第11師師長、第29軍副軍長。1933年率部參加長城抗戰,取得喜峰口大捷。
同年5月,參加察哈爾抗日同盟軍,任第一軍軍長兼代理察哈爾省主席,跟隨馮玉祥馳騁察省,打擊日軍,收復失地,為察省光復作出了貢獻。
2014年9月,佟麟閣將軍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4、梁鑒堂
梁鑒堂(1897—1937),字鏡齋,河北蠡縣人。1920年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3期炮科學習。畢業後,到第15混成旅孫岳部任職。歷任參謀、團長、旅長等職。
1931年12月,梁鑒堂所部被編入第33軍69師,任第203旅旅長。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梁鑒堂奉命參加太原會戰,率部在繁峙的茹越口正面陣地布防,配合友軍迎擊日軍。
1937年9月27日,日軍鈴木旅團一部2000餘人,攜重炮30餘門,猛攻茹越口陣地,以威脅平型關防線中國軍隊的側背。
梁鑒堂所部陣地工事一半被炮火轟毀,梁鑒堂親赴最前沿陣地督戰,振奮官兵士氣,與日軍展開激戰,所部傷亡過半。29日下午,因糧彈盡絕,茹越口陣地被日軍突破,梁鑒堂在與日軍激戰時壯烈犧牲。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5、楊傑
楊傑(1895-1937年10月1日),字子英,國民黨陸軍少將,河北容城縣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歷任國民革命軍營長、團長、第一師第一旅副旅長。
1937年8月淞滬會戰中,國軍一軍一師一旅副旅長楊傑少將,奉命率部扼守西塘,戰況異常慘烈呈絞肉機狀態,陣地數度易手,1937年10月11日晚,日軍沖鋒破我軍陣地,上級詢問戰況,將軍答:「尚能支持,不須後援」。言畢,親率預備隊前去逆襲,不幸身中數彈,壯烈殉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郝夢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武士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佟麟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梁鑒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