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日戰爭徐州會戰,日軍共投入多少兵力參戰
徐州會戰打響之前,日軍華北方面軍與華中派遣軍聯絡後,共同制訂了徐州作戰計劃,其基本內容是把會戰分成三個階段:
當時,侵華日軍總兵力為十八個師團,約四十餘萬人,而被投入徐州戰場的兵力就達八個師團,其中華北方面軍五個半師團,華中派遣軍兩個半師團,總兵力達二十餘萬人,占侵華日軍總兵力的一半。
2. 抗日戰爭中按照時間排序所有戰役
黑龍江戰役:1931年11月14日-18日
江橋抗戰:1931年11月4日
哈爾濱保衛戰:1931年12月15日至1932年2月6日
淞滬抗戰:1932年1月28日~3月3日
熱河戰役:1933年2月21日至3月10日
長城戰役:1933年3月5日 - 5月25日
綏遠抗戰:1936年11月-1936年12月
平津戰役:1937年7月
南口戰役:1937年7月
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江陰保衛戰:1937年8月16日—12月2日
南京保衛戰: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太原會戰:1937年9月13日~11月
徐州會戰:1938年1月~5月21日
蘭封會戰:1938年5月21日~6月
武漢會戰:1938年6月~10月
廣州戰役:1938年10月12-29日
南昌會戰:1939年3月17日 - 1939年5月9日
隨棗會戰:1939年5月1日~20日
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9月14日~10月
桂南會戰: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棗宜會戰: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百團大戰:1940年8月20日
豫南會戰: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上高會戰: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晉南(中條山)會戰:1941年5月
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10月1日
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浙贛會戰:1942年4月~7月28日
鄂西會戰:1943年5月~6月
常德會戰:1943年11月2日~12月
滇西緬北會戰:1943年12月21日
豫中會戰:1944年4月~5月25日
長衡會戰:1944年5~8月
桂柳會戰:1944年8月~12月10日
豫西鄂北會戰:1945年3月
湘西會戰:1945年4月~6月
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日本侵華戰爭。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3. 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軍隊在徐州會戰中什麼戰役的重大
台兒庄戰役
台兒庄大捷,又稱台兒庄戰役、魯南會戰或血戰台兒庄版。台兒庄戰役的起止時間有權幾種說法,一般認為從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4月15日結束。戰役由滕縣戰斗、臨沂附近戰斗、台兒庄戰斗和日軍的潰退,中國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
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日軍自報傷亡11984人 )。
它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等戰役後,中國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國民革命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戰役由民族英雄李宗仁、白崇禧、孫連仲、湯恩伯、張自忠、田鎮南、關麟征、池峰城、王銘章等抗日將領指揮。戰役期間,中國抗戰最高統帥蔣介石曾三次赴徐州視察、督導、調配兵力,其中第一次,蔣介石在台兒庄戰斗最激烈的時刻親赴台兒庄南站觀戰,並親自勉勵池峰城,前線將士因而士氣大振,大大增強了前線將士的戰鬥力
4. 抗戰時期有哪幾次大型的會戰以及發生的時間
淞滬會戰來:1937年8月13日~源11月11日
太原會戰:1937年9月13日~11月
徐州會戰:1938年1月~5月21日
蘭封會戰:1938年5月21日~6月
武漢會戰:1938年6月~10月
隨棗會戰:1939年5月1日~20日
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9月14日~10月
桂南會戰: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棗宜會戰: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豫南會戰: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上高會戰: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晉南(中條山)會戰:1941年5月
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10月1日
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浙贛會戰:1942年4月~7月28日
鄂西會戰:1943年5月~6月;
常德會戰:1943年11月2日~12月
豫中會戰:1944年4月~5月25日
長(沙)衡(陽)會戰:1944年5月~8月
桂(林)柳(州)會戰:1944年8月~12月10日
湘西會戰:1945年4月~6月_
5. 在抗日戰爭中,徐州淪陷了嗎
1938年5月19日,徐州淪陷
66年前由日本讀賣新聞社出版發行的《事變實記》,詳細地記載了徐州淪陷的經過。特別是淪陷當天,更有翔實的記載。這些文字均出自日軍隨軍戰地記者之手,而且是他們從戰場上得來的第一手資料。盡管這些記載處處炫耀日軍戰績,但卻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中日雙方戰斗之慘和中國軍隊的抵抗之烈。
我抗日軍隊拚死抗擊
《xx事變實記》這本書中,對長達數月的徐州會戰有詳細的記載。對5月19日徐州淪陷前後的這段時間,記載得更為詳細。盡管日軍記者的敘述處處為他們自己炫耀,但從中也可看出中國軍隊殊死抵抗的記錄。僅5月19日徐州淪陷當天,這本書中就有10多處關於中日雙方軍隊激烈搏鬥的記載。其中「殊死搏鬥」、「肉搏戰」、「白刃戰」、「拚死抗擊」、「堅持抵抗」、「混戰一塊」、「短兵相接」等字眼,在文章中隨處可見。日軍記者還就雙方激戰感嘆地說:「我軍以主力在正面九里山一帶同敵軍展開白刃戰,敵我雙方短兵相接,以至於我軍戰機難於轟炸敵人。」僅從這些文字記載,就可見當年中國軍隊的抵抗之烈。
5月19日戰況實錄
下面是《xx事變實記》中關於5月19日戰況的部分資料:
「(日軍)17日攻佔了霸王山,18日拂曉炮兵向徐州襲擊,同日某部向卧牛山敵軍陣地發動總攻,並與敵軍展開殊死搏鬥。我某步兵部隊徹夜不停向敵陣地猛烈射擊。今日(19日)上午6時20分左右,經過一場激烈的肉搏戰,終於攻佔該陣地。」
「徐州城牆西側被我炮兵由西面山丘發射密集炮火攻擊,終於被撕開了一個口子。緊接著在城牆西側展開肉搏戰,終於在上午9時後被我佔領。我軍……冒著城內敵軍如雨點般傾泄過來的手榴彈和機槍子彈,繼續發動攻擊,敵軍利用市內各個建築拚死抗擊。另外,某部隊也加速從徐州北門展開攻勢。從西面高地射來的密集炮火,徹底摧毀了城內敵軍陣地,陣地上火焰沖天,景象恐怖。」
「敵人為了使自己的大部隊順利撤退,雖然陷入包圍仍堅持抵抗。上午11時左右,戰斗達到最高潮,整個徐州城內敵我雙方混戰在一塊。有的占據城牆用機槍掃射,還有飛機投下雨點般的炸彈。從卧牛山上射來的炮彈轟擊著地面,鮮血和硝煙交織在一起,慘叫聲不絕於耳。徐州城內展開的這場激戰譜寫了日中第二階段戰役這血染的最後一頁。」
「上午10時半,在我炮兵部隊炮火掩護下,向敵軍堅固陣地發起總攻。我軍以主力在正面九里山一帶同敵軍展開白刃戰,敵我雙方短兵相接以至於我軍戰機難以轟炸敵人。」
「由於我軍從西北南三面進攻徐州城,敵大軍已完全陷入混亂狀態……我陸軍飛行隊全天時間多次對敵軍實施大規模轟炸。坂本部隊空襲了徐州東南方15公里處的潘塘集、褚蘭和尖山一帶。在尖山附近,我軍一架戰機被敵機關槍擊中。」
台兒庄戰役中國軍隊擊潰日軍第5、第10兩個精銳師團的主力,殲滅日軍2萬餘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葯,嚴重地挫傷了日軍的氣焰,振奮了全民族的抗戰精神,堅定了國人抗戰勝利的信念.
6. 徐州會戰和淮海戰役相距多少年
徐州會戰和淮海來戰役自相距十年。徐州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日雙方在以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隴海(寶雞至連雲港)鐵路地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防禦戰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間的台兒庄大戰最為著名,因圍殲日軍一萬餘人,史稱之為台兒庄大捷。徐州會戰對日軍給予了巨大的打擊,大大遲滯了日軍進攻的腳步,為中方部署武漢會戰贏得了時間。
7. 抗日時期徐州會戰的資料』
徐州會戰,是1938年1月至5月,中國第五戰區部隊與日軍華北方面軍、華中派遣軍各一部,在以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隴海(寶雞至連雲港)鐵路地區進行的大規模的防禦戰役。
1937年12月,侵略華東的日軍侵佔南京後,第13師北渡長江,進至安徽池河東岸的藕塘、明光一線;侵略華北的日軍第2集團軍從山東青城、濟陽間南渡黃河,佔領濟南後,進至濟寧、蒙陰、青島一線。日本大本營為打通津浦鐵路(天津-浦口),使南北戰場聯成一片,先後調集8個師另3個旅、2個支隊(相當於旅)約24萬人,分別由華中派遣軍(1938年2月18日由華中方面軍改編)司令官畑俊六和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指揮,實行南北對進,首先攻佔華東戰略要地徐州,然後沿隴海鐵路(蘭州─連雲港)西取鄭州,再沿平漢鐵路(北京-漢口)南奪武漢。中國軍隊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先後調集64個師另3個旅約60萬人,以主力集中於徐州以北地區,抗擊北線日軍南犯,一部兵力部署於津浦鐵路南段,阻止南線日軍北進,以確保徐州。
徐州以南地區作戰
1938年1月26日,日軍第13師向安徽鳳陽、蚌埠進攻。守軍第11集團軍第31軍在池河西岸地區逐次抵抗後,向定遠、鳳陽以西撤退。至2月3日,日軍先後攻佔臨淮關、蚌埠。9~10日,日軍第13師主力分別在蚌埠、臨淮關強渡淮河,向北岸發起進攻。第51軍與日軍展開激戰,傷亡甚重,12日向澥河、澮河方向撤退。第五戰區以第59軍軍長張自忠率部馳援,進至固鎮地區,協同第51軍在淮河北岸地區頑強抗擊日軍。同時,在淮河南岸,以第21集團軍第48軍固守爐橋地區,第7軍協同第31軍迂迴攻擊定遠日軍側後,迫日軍第13師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第59、第51軍乘勢反攻,至3月初恢復淮河以北全部陣地。第21集團軍和第31軍旋由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雙方隔河對峙。
徐州以北地區作戰
2月下旬,日軍第2集團軍開始分路南犯。東路第5師從山東濰縣(今濰坊)南下,連陷沂水、莒縣、日照,直撲臨沂。第3軍團第40軍等部節節抵抗。第59軍奉命馳援,3月12日到達臨沂北郊的沂河西岸,協同第40軍實施反擊,激戰5晝夜,重創日軍,迫其向莒縣撤退。西路日軍第10師長瀨支隊(相當於旅)從濟寧地區西渡運河,向嘉祥進攻,遭第3集團軍頑強抵抗,進攻受挫;瀨谷支隊(相當於旅)沿津浦鐵路南進,3月14日由鄒縣(今鄒城)以南的兩下店進攻滕縣(今滕州)。守軍第22集團軍第41軍英勇抗擊,傷亡甚重,苦戰至17日,該軍守城的第122師師長王銘章殉國,滕縣失守。
台兒庄地區作戰
3月20日,日軍第10師瀨谷支隊南進連陷臨城(今薛城)、棗庄、韓庄後,不顧第5師和第10師長瀨支隊在其兩側進攻受阻,孤軍深入,向台兒庄突進,企圖一舉攻佔徐州。李宗仁以第2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率部固守台兒庄,第20軍團軍團長湯恩伯率部讓開津浦鐵路正面,轉入蘭陵及其西北雲谷山區,誘敵深入,待機破敵。3月23日,日軍由棗庄南下,在台兒庄北側的康莊、泥溝地區與守軍警戒部隊接戰。24日起,日軍反復向台兒庄猛攻,多次攻入庄內。守軍第2集團軍頑強抗擊,與日軍展開激烈的爭奪戰。第五戰區以第20軍團主力向台兒庄機動,拊敵側背,與第2集團軍形成內外夾擊之勢,並令第3集團軍進至臨城、棗庄以北,斷敵後路。日軍為解台兒庄正面之危,速以第5師坂本支隊(相當於團)從臨沂馳援,進至蘭陵北面的秋湖地區,即被第20軍團第52軍卷擊包圍。4月3日,第五戰區發起全線反攻,激戰四天,殲滅日軍瀨谷支隊大部、坂本支隊一部共萬餘人。其餘日軍殘部於7日向嶧城、棗庄撤退。
徐州附近地區作戰
中國最高軍事當局令第五戰區集中兵力於徐州附近,准備再次聚殲日軍。日軍改以部分兵力在正面牽制對方,主力向西迂迴,企圖從側後包圍徐州,殲滅第五戰區主力。4月18日,日軍第10、第5師分別從山東嶧城(今屬棗庄)和臨沂西北的義堂地區南進,對守軍第2集團軍和第20、第3軍團及第27軍團第59軍實施牽制性進攻。守軍頑強抗擊,至月底,將日軍阻止在韓庄、邳縣(今邳州)和郯城一線。5月5日,日軍開始從南北兩個方面向徐州西側迂迴包圍。在南面,第9、第13師從蚌埠地區分別沿北淝河、渦河西岸北進,至13日,陷蒙城、永城(屬河南)後,向江蘇蕭縣、碭山(今均屬安徽)進攻;第3師由蚌埠進入大營集地區,向宿縣(今宿州)進攻。在北面,第16師由山東濟寧渡運河,至14日,連陷鄆城、單縣、金鄉、魚台後,向江蘇豐縣、碭山推進;第14師從河南濮陽南渡黃河,陷山東菏澤、曹縣後,直插河南蘭封(今蘭考);同時,第10師將韓庄、台兒庄地區的作戰交由第114師接替後,在夏鎮附近渡過微山湖,向沛縣(屬江蘇)進攻。由於日軍已形成對徐州的四面合圍態勢,5月15日,中國最高軍事會議決定放棄徐州。16日,第五戰區命令各部隊分別向豫、皖邊界山區突圍。19日徐州陷落。日軍沿隴海鐵路西進,6月6日佔領開封。為阻止日軍前進,蔣介石9日下令在鄭州東北花園口附近炸開黃河大堤,河水經中牟、尉氏沿賈魯河南泛。日軍被迫向黃泛區以東地區撤退。會戰結束。
此役,中國軍隊廣大官兵英勇奮戰,首先在南線將日軍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與北線日軍會合的企圖;繼而在北線將東路日軍擊敗於臨沂地區,又將西路日軍之右翼阻止在嘉祥地區,粉碎日軍在台兒庄會師的計劃。在台兒庄地區作戰中,第五戰區採取積極防禦戰法,以一部擔任內線防禦,另一部置於外線作戰,攻防結合,靈活機動,獲得大捷。隨後,最高軍事當局不顧敵強我弱的總體形勢,調集大軍在徐州附近,企圖與日軍決戰,因而使會戰在後期陷於被動。盡管如此,這次會戰消耗了日軍有生力量,遲滯了日軍進攻速度,為部署武漢保衛戰贏得了時間。
8. 抗日時期所有的會戰有哪些例如:徐州會戰,請按照時間順序說,謝謝!!!!
淞滬會戰:1937年8月抄13日~11月襲11日
南京保衛戰: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太原會戰:1937年9月13日~11月
徐州會戰:1938年1月~5月21日
蘭封會戰:1938年5月21日~6月
武漢會戰:1938年6月~10月
隨棗會戰:1939年5月1日~20日
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9月14日~10月
桂南會戰: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棗宜會戰: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豫南會戰: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上高會戰: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晉南(中條山)會戰:1941年5月
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10月1日
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浙贛會戰:1942年4月~7月28日
鄂西會戰:1943年5月~6月
常德會戰:1943年11月2日~12月
豫中會戰:1944年4月~5月25日
長衡會戰:1944年5~8月
桂柳會戰:1944年8月~12月10日
湘西會戰:1945年4月~6月
9. 正面抗戰四大會戰分別的時間和地位
1、淞滬抗戰 (第一次,1932年1月-1932年3月),這場戰役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第一場重要戰役,也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戰役,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
2、太原會戰 (1937年10月-1937年11月),太原會戰歷時2個月,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戰績最顯著的一次會戰,遲滯了了日寇南下進攻的步伐,為敵後抗戰做好准備。
3、徐州會戰 (1938年2月-1938年5月),這次會戰鉗制和消耗了日軍有生力量,除予日軍以巨大打擊外,還遲滯了日軍進攻速度,為部署武漢會戰贏得了時間,更有台兒庄大捷振奮人心。
4、武漢會戰 (1938年8月-1938年10月),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日軍雖然攻佔了武漢,但其速戰速決、逼迫國民政府後企圖破產,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9)抗日戰爭中徐州會戰的時間擴展閱讀:
「八一三」淞滬會戰是抗戰爆發以來,中日雙方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3個月的戰役中,雙方都投入幾十萬兵力。由於國民革命軍戰略不當,武器裝備落後,在付出33萬多人的巨大損失後,最終被迫匆忙撤退,並直接導致了南京會戰的失利。此戰日軍傷亡5萬餘人。
1937年9月13日,日軍佔領大同後向太原進攻,國民革命軍由於指揮混亂,布置不當,被迫從太原突圍。此戰中國守軍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犧牲,消滅敵軍2萬餘人。但從此國民革命軍在華北戰場的正規戰爭宣告基本結束。
徐州會戰,日軍打通了津浦線,擴大了佔領區,但未能消滅國民革命軍主力。國民革命軍的防禦作戰和主動轉移為此後的武漢保衛戰贏得了4~5個月的時間。其中台兒庄大捷消滅日軍1萬多人,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意志。
1938年十月歷時4個半月的武漢會戰雖然最終以武漢失守為結束,但國民革命軍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斃傷敵軍4萬人、近10萬日軍因戰斗、氣候、疾病等原因暫時喪失作戰能力的巨大戰果,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抗日戰爭從此進入相持階段。
10. 抗日戰爭時期徐州會戰一共打了多久
五個月左右(1938年1月至5月)。
徐州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日雙方在以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版天津至浦口)、權隴海(寶雞至連雲港)鐵路地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防禦戰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間的台兒庄大戰最為著名,因圍殲日軍一萬餘人,史稱之為台兒庄大捷。徐州會戰對日軍給予了巨大的打擊,大大遲滯了日軍進攻的腳步,為中方部署武漢會戰贏得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