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東戰爭的時候中國在干什麼
搞外交 文化大革命
Ⅱ 在哪次中東戰爭中中國政府接回中國人
抄利比亞戰爭中,中襲國政府曾有撤僑行為。
2011年1月,利比亞班加西市興起了反卡扎菲暴政的民眾運動。不幾天,利比亞全國各地陷入一片混亂,機場、港口、邊境關卡全都陷入無政府狀態。一些暴亂分子乘機大搞打砸搶,分布在利比亞各地的中國承包建設工地便成了他們的首選目標。中國眾多勞務人員的生命、財產危在旦夕。
中國共派出182架次民航包機、24架次軍機,租用70架次外航包機、22艘次外籍郵輪、1000餘輛次客車,動用5艘貨輪、1艘軍艦,海陸空三路出擊,涉足40餘個國家,歷時12天,成功撤離中國駐利比亞人員35860人。
Ⅲ 誰知道四次中東戰爭的經驗教訓和對中國國防的影響
中 國
戰爭對中國經濟影響不大
香港商報報道權威經濟專家普遍認為美伊戰爭對世界經濟弊大
於利從國際油價外貿外資股匯市以及相關行業等方面來分析美
伊戰爭必然對中國實體經濟帶來一定的影響
如果速戰速決戰爭對中國經濟影響較小速戰速決不確定性因
素消除美國經濟及世界經濟都將恢復這有利於中國出口的增長
如果戰爭延長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明顯加大但是如果出現美
伊戰爭久拖不決油價的高企將拖累美國和世界經濟走向衰退美元將
更加疲弱國際資本將加速流入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其他地區國際資
本流入中國有利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但世界經濟衰退無疑會對中國宏觀
經濟產生不利影響特別是對中國的出口形成抑製作用部分抵消了國
際資本流入中國的利好作用
如果戰爭擴大化將造成更大的影響而且將出現更為復雜的情況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政治與經濟所副所長李向陽國家信息中心經
濟專家范劍平博士說戰爭的直接損害是石油價格上漲但對出口股
16
市的影響有限對利用外資影響不大甚至有利好因素但美伊戰爭打
的就是經濟戰資源戰戰爭的爆發將使中國在石油安全方面存在的諸
多問題凸現出來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分析說今年中國經濟增長不會出現大的
起伏目前最不確定的外部因素是美國對伊拉克戰爭如果伊拉克戰爭
速戰速決那麼戰爭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影響都很有限如果拖
的時間長則後果很難預料甚至可能影響世界經濟復甦進程
所羅門最近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在其他地區局勢動盪的情
況下中國可以將那裡的投資和遊客吸引到中國來
所羅門美邦駐香港的經濟學家黃益平表示盡管中國經濟不可能不
受到中東戰爭的負面影響但是中國經濟可能依然會保持其過去年
的快速增長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首席經濟學家羅奇(Stephen Roach)
說盡管中國經濟嚴重依賴出口但即使伊拉克戰爭導致全球經濟衰退
預計對中國的影響也不會太大羅奇以他對中國經濟的一貫樂觀看法而
著稱他表示盡管全球經濟下滑的危險的確存在但中國經濟增長主
要靠以較低成本優勢吸引外國投資的推動而無論全球經濟出現任何衰
退中國的這種趨勢仍將持續
石油價格波動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就目前中國經濟的發展形勢來看中國對石油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近10年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9.7石油消費年均
增長5.77%而石油生產年均增長僅為1.671993年中國成為石油
產品凈進口國1996年成為原油凈進口國2002年石油進口依存度已達
30左右
所羅門美邦駐香港的經濟學家黃益平指出中國的凈石油進口量在
亞洲排名最低受石油價格波動的影響不會很大
17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可以避免石油危機石油輸出國組織表示如
果對伊拉克開戰導致石油供應中斷該組織將暫時取消石油的產量限制
亞洲開發銀行的顧問朴永浩預計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率為7%並認
為如果石油價格漲到40美元一桶的時候GDP會減低個百分點
亞洲發展銀行ADB的一位顧問預測如果美伊戰爭無法速戰速
決油價繼續攀升的話中國的石油價成本將可能影響到中國今年的
經濟增長目標他估計如果油價上升到每桶美元中國的預期
經濟增長可能下降個百分點 不過他相信與其它國家相比中
國所受的影響相對比較小因為中國非常大內需也能幫助中國經濟
它不像比較依賴海外需求的香港或新加坡
高盛的經濟學家胡祖六在接受美聯社采訪的時候說由於中國石
油儲備有限無法為中國經濟提供緩沖中國經濟有可能會遭受到沖擊
去年中國的汽車增長了60%這暗示中國今後對石油的需求巨大
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中國去年進口了6950萬噸的原油較2001
年增加了15%其中40%來自中東國家盡管中國的原油需求大約有1/3
依靠進口但中國的能源消耗絕大部分還是依賴於本國廉價而儲量豐富
的煤炭資源
加入後中國經濟參與了國際經濟的大循環同時對外部風
險的反應也更為敏感因此正積極增加石油儲備並尋找新的石油來源
以防止伊拉克戰爭爆發後造成的石油供應中斷局面中國增加了從俄羅
斯和東南亞國家等局勢相對穩定的石油生產國的進口量以平衡其對中
東石油的過度依賴而中石化月日以同等金額向英國天然氣集團
收購了其在北裏海項目中的另外一半股權中海油月11日以
6.15億美元購得裏海地區卡沙干油田8.33的權益預計這一油田可供
開採的儲量最多達130億桶油當量是過去30年世界上最大的油氣勘探
發現之一2002年月中海油通過收購國際石油生產商瑞普索公司
RepsolYPF的家子公司成為印度尼西亞最大的海外石油生產商
18
由此可見油價的波動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會很大
原油上漲沖擊相關行業
油價上漲將對石油相關行業的生產成本和盈利水平產生不利影響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企業商品價格顯示1月份國內原油價格環比上升7.6
同比上升42.7成品油價格環比上升1.8同比上升25%
專家認為隨著石油價格上漲必然引起與石油相關產品的價格上
漲造成工業成本提高直接給石油化工交通運輸冶金漁業輕
工製造業等相關產業帶來程度不同的影響在當前供過於求的國際國
內市場上這些產業因油價上升抬高的生產成本不能全部或大部分向下
游企業或最終消費者轉嫁出去各行各業的盈利水平就會因此下降甚至
導致嚴重虧損企業可能收縮生產規模全社會的經濟活力會因此下降
對中國出口的影響
戰爭對中國出口的影響不大
亞洲開發銀行的顧問朴永浩不認為海灣持續的緊張局勢會對中國
的出口造成多麼大的傷害因為中國出口商品結構是非常的多元化他
認為與其他的國家相比出於內需日益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國應該受
到的沖擊較少她不像香港和新加坡那樣非常依賴外需在全球經濟減
緩的情況下中國低成本商品的出口仍保持強勁的增長而國內的消費
需求也在保持增長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首席經濟學家羅奇(Stephen Roach)
說中國是世界上對外依賴最嚴重的經濟體之一2002年中國實際國
內生產總值增長8%而這其中有74%歸功於出口的增長他說如果全
球經濟下滑導致外部市場對中國產品的需求下降中國經濟走軟也將不
足為奇但就2003年初的出口和工業產值趨勢來看這種情況並未發生
中國官方數據顯示2003年前兩個月中國出口額較上年同期增長
19
33%而工業增加值增長18%羅奇還指出2003年前兩個月中國的外商
直接投資增長強勁總額達到75億美元
他說中國經濟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整個工業社會本身造就的中
國經濟增長是全球工業有意識地採取以外商直接投資為首的外包型戰略
的結果這種戰略提高了企業的效率並為消費者提供了質優價廉的商
品他說由於全球工業外包趨勢的巨大推動力中國的出口業績對全
球需求狀況的變化並不是很敏感
中經網首席經濟師梁優彩認為由於中國出口的產品多數為低端的
消費品受外部因素的影響不大戰爭不會使中國主要出口市場的消費
能力明顯下降911事件並未對中國出口造成明顯影響也證明了這個
觀點
專家表示戰爭對中國在伊拉克等中東地區的勞務出口影響較大
另外商品出口運輸會受影響運價上漲班次減少成本可能會增加
戰後重建將增加中國出口
短期來看對於中國而言伊拉克的戰後重建將是一次增加出口
的機會即使美國速戰速決伊拉克的重建費用也在億美元詳
見下表戰後的采購主要是對大量基建和基礎產品的需求而中國作為
亞洲和世界的製造工廠憑借著天然的成本優勢有希望取得大量的長
期定單這無疑有益於促進國內經濟增長當然戰爭越早結束這種
短期效應就越早體現由於中國在伊拉克問題上採取堅持原則同時不失
務實及靈活姓的外交政策所以有相當多的分析人士認為從總體來看
戰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利有弊但比較之下中性偏好利大於弊
對吸引外資的影響
從戰爭打響到結束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國際局勢的動盪將日益凸
現中國的穩定和繁榮對中國投資的吸引力將進一步加強不過從受
戰爭影響較大的國際短期資本流向來看其主要以資本賬戶流入為途徑
20
由於中國金融市場並沒有對外開放所以國際短期資本無法大量流入中
國從長期資本的流入動向來看外資通過經常賬戶的持續流入對中國
經濟長遠發展極為有利
胡祖六認為一方面由美伊戰爭導致的全球經濟疲軟會降低中國的
出口但是也使中國成為全球資本的投資避風港實際上中國封閉的
資本市場以及高達3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相當於其短期外債的倍以
上將保護中國免受海外金融危機的影響有一些人將中國視為美伊戰
爭期間的避風港
對股市影響甚微
總體分析戰爭有利於國際資本持續流入中國但國際短期資本無
法大量流入中國不會對滬深股市場產生影響股市場內部的自身
運行規律還是起到主導的作用
申銀萬國的陸文磊認為由於中國股市目前還是相對封閉的市場
所以美國股市對中國投資人的影響更多是間接的由於香港和台灣股市
基本上是跟隨美股漲跌聯系非常緊密開戰後美國股市的變動將明顯
影響香港股市中的國企股紅籌股同時以港幣美元結算並且對外開
放的股市場也會受到境外股市變動的影響進而產生對滬深股市場
的間接作用只是這種作用相對於香港市場要弱得多
Ⅳ 中東戰爭為什麼中國沒什麼立場
中東戰爭是指以色列建國以後與埃及,敘利亞等周圍阿拉伯國家所進行的五次大規模戰爭.歷史上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都在巴勒斯坦居住過,由於戰亂猶太人離開家鄉流浪世界各地,直到20世紀初與巴勒斯坦已有幾個世紀沒有聯系了,二戰後由美國主導的聯合國通過,為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建立猶太國,而蘇聯的支持以色列建國,當時蘇聯在社會主義陣營舉足輕重,中共自然不好大力反對.再者積與二戰時期世界反猶浪潮,尤其是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難免讓人產生同情,以色列建國以後雖然做出的影響不太好,仍可看做是自衛,加之以色列是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個西方國家,並一直保持相當好的關系.而我們需要以色列的各種先進科技,另外美國可算是以色列的命運主載 ,而以色列居然敢違背美國的意願,把美國賣給它的最先進的戰斗機的生產技術賣給中國,而這可是美國明令禁止的,雖然以色列的這一計劃最終沒能成功,中國也沒如願得到美國戰機,轉而購買已經顯得落後的蘇聯戰機.但這已足已顯示以色列不是忠心,也算是赤膽,所以以色列只要不是在中東地區過分的為所欲為,中國是不會對他過於反對.是的中共沒有偏向以色列,也沒有偏向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明顯屬於弱勢的一方,人口眾多而聯合國劃分給它們的土地卻又少又貧瘠,又大又好的土地被聯合國劃給了人數佔少數的猶太人,阿拉伯人自然不會同意了,一直堅持不建國,只稱為地區,做為70年代出生的我,從小就愛看中央台的新聞聯播,幾乎每天都會看到在雙方沖突中巴勒斯坦人又被炸死多少人,而代表巴勒斯坦的巴解主席阿拉法特,每天都會出現在電視新聞畫面上,他也是我們中央的常客,從他五十多歲一直看到他死去,當時也難免為這個陌生又熟悉的老人黯然神傷,說來也是的,猶太人既然離開巴勒斯坦幾百年,幾乎與這塊土地沒有什麼瓜葛了,卻突然憑空冒出來分割我們的土地,既然是德國對他們迫害最深,為什麼不讓德國割讓一塊土地給他們.二戰後歐洲各國在世界的殖民地相繼獨立,而只有巴勒斯坦還被稱作地區,對猶太人的以色列中國不能指責什麼,對阿拉伯的巴勒斯坦中國更不應該指責什麼.在這里他們本來就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這是個模稜兩可的問題,斯大林曾經對中國的同志說過,''勝利者是不應該受到指責的''對於中東的亂局和生命,我們無法莫視和功利,可面對都宣稱自已掌握著道義高點的沖突雙方,我們只能說一句''死神面前,沒有正義!''以上看法純屬鄙人愚見,難免錯誤和偏差,不想誤導,只求閱者按自已的方式領會.
Ⅳ 中東戰爭為什麼回使中國經濟繁榮
中國經濟繁榮其實和中東戰爭影響不大,中國經濟的繁榮是和全球的經濟一體的。
Ⅵ 中東戰爭之後,對中國造成了什麼影響
中東戰爭之後,對中國造成了影響是
中國的軍工產業迎來新的機遇,有更多出口武器簽訂大單的機會,中國的基建企業和工程機械企業有希望有在戰後重建當中大顯身手。
Ⅶ 中東戰爭對於其他國家包括中國起到怎樣作用
中東戰爭,一、破壞自己國內的穩定;二、波及到其他國家的安全;同時也告訴我國,維護國家的穩定和安全,比什麼都重要。
希望採納
Ⅷ 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國有參戰嗎
1、有中國人參與了,但沒有中國軍隊和政府,記錄中整個戰爭只出現過一次中國。下面是「第四次中東戰爭」簡介和關於中國人的記錄:
2、 第四次中東戰爭(又稱贖罪日戰爭、齋月戰爭、十月戰爭)發生於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於埃及與敘利亞分別攻擊六年前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 戰爭的頭一至兩日埃敘聯盟佔了上風,但此後戰況逆轉。至第二周,敘軍退出戈蘭高地。在西奈,以軍在兩軍之間攻擊,越過蘇伊士運河 (原來的停火線)。直到聯合國停火令生效為止,已經殲滅了一隊埃及軍隊。
戰爭對多個國家有深遠的影響,相比六日戰爭埃敘約 (約旦)聯盟的慘敗,阿拉伯世界為戰爭早期的進展,心理上感到安慰。這種心態為未來的和平進程以及埃及的門戶開放 (infitah)政策鋪路。《大衛營和約》令以埃關系正常化,也是首個阿拉伯國家承認以色列。同時埃及幾乎完全脫離蘇聯的勢力范圍。
3、在代號勇敢壯士行動(Operation Stouthearted Men)的攻擊中,以色列大幅改變一直以來依賴坦克和飛機支援的戰術,運用步兵發起攻勢,迅速穿透了埃及軍的地對空飛彈基地和反坦克飛彈陣地,一個由夏隆所領導的師攻擊埃及在大苦湖(Great Bitter Lake)北邊Ismailiya附近的陣地,進攻埃及軍戰線最脆弱的部分,也是北邊的埃及第二軍團和南邊的第三軍團交界處。在一座中國人經營的農場附近地區(一項在運河東方的灌溉計畫)經歷了整場戰役中最殘酷的戰斗後,以色列終於鑿穿了埃及軍的戰線來到蘇伊士運河,將埃及軍一分為二。緊接著一小批以軍部隊橫渡運河來到對岸,迅速建立橋頭堡。在24小時內,大量步兵藉著輕型充氣船渡河,盡管沒有裝甲部隊的支援,他們大量配備了美製的M72 LAW反坦克火箭以對付埃及裝甲部隊。這批突擊部隊迅速清除了運河西岸一個又一個的埃及軍防空和反坦克飛彈陣地,這些陣地清除後,以色列軍隊便重新獲得了具壓倒性優勢的空軍和裝甲部隊的支援。
Ⅸ 中東戰爭對中國股市影響
中東是世界主要石油產區,一旦爆發戰爭,必然會導致石油價格上漲,全球政局不穩,經濟貿易和投資受到巨大影響,進而導致中國股市出現下跌,波動性變大。
Ⅹ 中東戰爭對中國油價上漲的影響
從2004年開始,國際石油價格就一路上漲,兩年裡價格翻了一番,且漲勢未停。眼看著油價小步勤挪、鈍刀割肉,西方大國嘴上著急,實則內心鎮靜。因為石油小刀割下去,它們疼得有限。
危機是最好的老師,歐美日諸國已經被教訓了三次,如今早已有備而來。現在輪到我們來反思我們的能源政策、發展模式了。
與前三次石油危機相比,本次油價波動原因不同,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還不明朗。歷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機皆源於戰爭,油價突然飆升,對經濟殺傷力強大。第一次石油危機(1973—1974年)的起因是中東戰爭,油價上漲4倍,觸發了二戰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第二次石油危機(1979—1980年)的起因是兩伊戰爭,價格猛漲3倍,讓美國GDP下降了3%,並引發拉美債務危機;第三次石油危機(1990年)是因為海灣戰爭,油價上漲3倍,拖累全球GDP增長率在1991年降到2%以下。
而本次國際石油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是供求失衡,一些地區沖突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中國的石油進口量未來幾年將會繼續增長,換句話說,中國正遭遇著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陣痛:能源短缺加石油依賴。增加戰略儲備是我們可以從西方國家借鑒的應對之策,例如,美國政府從1977年正式開始儲備戰略石油,預計以後將逐步增加到10億桶。而日本政府擁有的戰略石油儲備量可供全國使用92天,民間儲備可使用79天,加上流通領域的庫存,日本的石油儲備量足夠全國使用半年以上。
近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發表了一篇題為「高油價有助亞洲推進經濟自由化」的文章,作者認為目前的高油價將迫使中國、印度、泰國和印尼等發展中國家調整自己的能源政策,包括取消補貼和價格管制,把石油定價權交給市場。文章認為,政府對石油價格實行補貼和管制,消費者面對的不是真實價格,導致石油依賴。這種觀點有其道理,中國的石油政策是從生產到價格的全程壟斷,久為各方詬病,結果是價格漲跌都有人叫喚。
高油價還可以激發產業、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創新。自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以來,美歐日等發達國家便開始調整產業政策,把能耗高、污染重的產業向海外轉移,重點發展低能耗的產業、開發低耗能的產品。以美國為例,在2000年,信息技術產業佔美國GDP的比重已上升至30%。當年的石油危機甚至造就了現在日本小排量汽車的風靡世界,直接導致了豐田的如日中天,通用、福特的日薄西山。而中國作為傳統製造業的輸入國,多年來過於注重外資數量,且缺乏高油價逼出來的創新,因此使能源消耗量暴增,能源利用率低下,污染嚴重。
對於替代能源的開發,客觀地說我們動手太晚了。也許是大家都沒意識到中國的經濟能發展這么快,沒想到中國對石油的需求增長這么快,多年來,能源多元化政策更多地流於口號。亡羊補牢,畢竟好於什麼都不做。從最近一兩年來中國去海外找油的行動中,從最近提出的一系列核電、水電開發計劃里,我們還是看到了希望。希望石油不會成為卡住中國經濟發展脖子的黑手,希望未來國際市場上石油價格大幅波動的時候,中國不再成為操弄市場的石油大鱷們的提款機,我們也能像歐美國家一樣,有備無患,輕松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