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抗日戰爭的重大事件
公元1937年
·1月,中國共產黨中央由保安遷往延安
·2月10日,中國共產黨中央致電國民黨,提出五項要求和四項保證,以實現兩黨重新合作
·7月7日,日軍炮擊中國宛平城,盧溝橋事變發生,中日全面戰爭開始,史稱七七事變
·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淞滬會戰開始
·8月22日,中國共產黨中央通過《抗日救國十大綱領》;25日,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10月2日,南方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
·9月23日,中國蔣介石被迫發表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
·9月25日,中國八路軍115師一部在平型關殲滅日軍1000多人(見平型關戰役)
·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軍屠殺中國軍民30多萬人(見南京大屠殺)
·錢塘江橋建成,為中國自行設計監造的第一座大型公路、鐵路兩用橋
公元1938年
·4月,中國台兒庄會戰,大敗日軍(見徐州會戰)
公元1940年
·3月30日,汪精衛偽政權「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見汪偽國民政府)
·8月20日,中國八路軍在華北發動百團大戰
公元1941年
·1月,中國國民黨頑固派製造皖南事變
·中國侯德榜創造出「侯氏制鹼法」
公元1942年
·2月1日,中國毛澤東在延安作整頓黨的作風報告,其後全黨開展整風運動
·5月,中國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見《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協助英軍對日作戰,救出被圍英軍7000人
·美、英、蘇、中等26國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形成
公元1943年
·12月1日,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滿洲、台灣、澎湖列島應歸還中國
公元1945年
·4月,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舉行,大會通過的黨章中規定以毛澤東思想為黨的一切工作的指南
·5月,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重慶召開,決定堅持獨裁、准備內戰的政策
·8月28日,中國毛澤東抵重慶,與蔣介石會談(見重慶談判,《雙十協定》)
·10月25日,日本台灣總督簽署投降書,台灣、澎湖列島重入中國版圖
❷ 中國抗日戰爭時發生的故事
國二十九年,廣西一個學生連在南寧莫陳村前線遭日軍攻擊後全部殉難,其中一名學生臨死前在竹林中一竹幹上刻上遺書:「終有一天將我們青天白日旗飄揚在富士山頭」,日本的士兵崇敬烈士壯志,深受其豪氣與愛國精神感動,將竹干鋸下帶回日本,設案供奉。五十五年,始由日人將竹林遺書原物呈獻先台灣蔣公,國人始知學生軍此一壯烈成仁事跡。
這樣的事跡實在是太多了 國軍死亡280萬~ 犧牲208位將軍
像常德會戰~ 四萬之寇,孤軍奮戰16個晝夜,最後幾乎全軍陣亡
最後一電 彈完 援絕 糧盡 陣亡
最後全部陣亡前師長批語 受黃埔軍校教育,只知不成功即成仁,余確信全師弟兄也是如此。
最慘的是淞滬會戰~當時與日寇最戰經驗不足,採取死守方針~結果死傷30萬國軍
其中四行倉庫戰役~400名國軍敢死隊~掩護主力側退~死守倉庫!擊斃日軍數千人
~一名童子軍冒死潛入倉庫送來了國旗~~可惜在插旗的時候,目標過大~壯烈犧牲~
而這座旗有著深遠的影響~
這一天,在蘇州河南岸的大樓頂上、堤岸邊、街道上,數不清的人群忽然看見了四行倉庫平台上升起了一面中國國旗,在四周日軍的『太陽旗』包圍中獵獵飄揚,顯得是如此地醒目,如此地光彩奪目,人們脫帽、揮手致意,高喊「中華民族萬歲!萬歲!萬萬歲!
❸ 關於抗日戰爭的小故事
1、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軍以公共租界的日本人聚集區和黃浦江上的軍艦為基地,向閘北一帶進行炮擊,我軍奮起還擊開始,至11月12日我軍西撤結束。
這次戰役,日軍以松井石根大將為總司令,先後投入陸,海,空與特種兵部隊近30萬人,動用艦船130餘艘,飛機400餘架,戰車300餘輛,狂妄地宣稱1個月內佔領上海。當時的國民政府先由馮玉祥,後由蔣中正(兼)任第3戰區司令長官指揮。
先後調集中央部隊,廣東,廣西,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部隊和稅警總團,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以及部分省市保安總隊,總計兵力約70萬余師,奮勇迎戰。
2、上高會戰
「上高戰役」聞名中外,又稱「錦江會戰」。上高會戰,中國軍隊擊斃日軍少將指揮官岩永、大佐聯隊長濱田,斃傷日軍16000餘人,擊落敵機1架,繳獲日軍軍馬2800餘匹,輜重物資無數。軍委會參謀總長何應欽將稱之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
蔣介石對擔任攻擊主力的74軍甚為滿意,特以軍委會名義授予74軍「飛虎旗」一面,此為國民革命軍中最高獎勵。
3、南京保衛戰
南京保衛戰,又稱南京戰役,是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失利後,為保衛首都南京與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作戰。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軍大本營下達「大陸第8號令」,命令華中方面軍與海軍協同,兵分三路,攻佔南京。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首都衛戍部隊司令長官,部署南京保衛戰。因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南京各城門先後被日軍攻陷,守軍節節抵抗,犧牲無數。
12日,唐生智奉蔣介石命令,下達守軍撤退令。守軍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數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4、太原會戰
太原會戰(1937年9月—11月),是抗戰爆發後,中國第2戰區部隊同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山西省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進行的大規模的戰略性防禦戰役,為中日雙方在華北進行的第一場大規模會戰。太原會戰主要包括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等。
太原會戰歷時2個月,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戰績最顯著的一次會戰。
日軍參戰總兵力約合4個半師團共14萬人,傷亡近3萬人。中國軍隊參戰總兵力6個集團軍計52個師(旅)共28萬餘人,傷亡10萬人以上。最後會戰以中國失利告終,從此國民革命軍在華北的正規戰爭宣告結束。
5、徐州會戰
徐州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日雙方在以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隴海(寶雞至連雲港)鐵路地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防禦戰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間的台兒庄大戰最為著名,因圍殲日軍一萬餘人,史稱之為台兒庄大捷。
徐州會戰對日軍給予了巨大的打擊,大大遲滯了日軍進攻的腳步,為中方部署武漢會戰贏得了時間。
❹ 抗日戰爭大事年表
1937年7月日 「蘆溝橋事變」,抗日戰爭開始
7月15日 中共提出國共合作的抗日宣言
8月13日 日本發動「八•一三」事變
8月 中共洛川會議,頒布《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9月 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抗日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
八路軍平型關大捷
10月 八路軍創立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
1938年春 台兒庄戰役勝利
5月 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
10月 中共召開六屆六中全會
廣州、武漢失守,抗戰進入相持階段
1939年底 中共打退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
1940年1月 毛澤東發表《新民主主義論》
8-11月 彭德懷指揮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
1941年1月 國民黨發動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變
-1942年 中國共產黨採取「三三制」原則,加強抗日民主政權建設,實行減租減息政策,開展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進行反「掃盪」斗爭,保衛解放區
1943年6月-7月 國民黨第三次反共高潮被制止
1944年9月 林伯渠代表共產黨提出廢除國民黨一黨專政,組織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
1945年4月 中共「七大」召開
8月8日 蘇聯對日宣戰
8月15日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9月2日 日本正式簽訂投降書
❺ 抗日戰爭時期的事情。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1]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2][3]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❻ 抗日戰爭中發生的故事
1、南京保衛戰
南京保衛戰,又稱南京戰役,是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失利後,為保衛首都南京與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作戰。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軍大本營下達「大陸第8號令」,命令華中方面軍與海軍協同,兵分三路,攻佔南京。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首都衛戍部隊司令長官,部署南京保衛戰。因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南京各城門先後被日軍攻陷,守軍節節抵抗,犧牲無數。
12日,唐生智奉蔣介石命令,下達守軍撤退令。守軍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數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2、小八路
1943年,八路軍小戰士孫大興腿部受傷,組織決定派小衛生員武j建華護理孫大興,到敵占區我地下黨員家中養傷。於是孫武兩人便以木匠靳錫武的小學徒和劉大爺的外孫身份在劉集隱蔽起來。
日偽軍強拉民夫,在田鎮長家囤積糧食。大興和小武乘夜色鑽進田鎮長院內,放火燒了敵人的糧囤。他們的冒險行動打亂了組織的安排,受到了嚴厲的批評。
日寇蓄謀更大的掃盪計劃。一天,劉集的偽軍中隊突然走開,隨即開來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軍。老靳帶著大興和小武,摸清了敵人的真正意圖。緊要關頭,大興毅然決定自己留下吸引敵人,讓小武帶情報向部隊奔去。獨立三團得到小武送來的情報,立即行動部署戰斗。敵人遭到了殲滅性打擊。
3、楊靖宇積極抗日
他團結各路抗日武裝,創建了以罄石縣紅石砬子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隨後,楊靖宇聯合這些反日義勇軍、山林隊。
發動了圍攻大興川、攻克伊通縣營城子鎮、進攻八道河子、破壞吉海鐵路、攻打東集場子等戰斗,使反日部隊逐漸團結在游擊隊周圍,進而要求在組織上實行聯合。
在這種形勢下,1933年7月,抗日軍聯合參謀部成立。楊靖宇任政治委員。1934年2月21日,在臨江縣三岔子城牆砬子附近山林中。
楊靖宇和其他16支抗日部隊的首領共同商量,成立抗日聯軍總指揮部。楊靖宇被推為總指揮。除東北人民革命軍一軍獨立師所屬部隊外。
其他各抗日部隊共編成8個支隊,並且劃分了活動區域,統一調動。楊靖宇指揮這些隊伍和日偽軍進行多次戰斗,取得了1934年反「討伐」的勝利。
4、趙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中國共產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斗爭。1934年擔任中國共產黨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兼鐵道北區委書記,組織抗日自衛隊,與日軍展開游擊戰爭。
1935年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委,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
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後,兇殘的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等更加嚴酷的刑訊。據敵偽檔案記載,日本憲兵為了逼迫她供出抗聯的機密和黨的地下組織,對她進行了殘酷的拷問。刑訊前後採用的酷刑多達幾十種,其中就包括電刑。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沒有吐露任何實情。
1936年8月2日日本憲兵把她押回她曾戰斗過的珠河縣處死示眾。臨刑前,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壯烈犧牲時,年僅31歲。
5、太原會戰
太原會戰(1937年9月—11月),是抗戰爆發後,中國第2戰區部隊同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山西省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進行的大規模的戰略性防禦戰役,為中日雙方在華北進行的第一場大規模會戰。太原會戰主要包括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等。
太原會戰歷時2個月,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戰績最顯著的一次會戰。
日軍參戰總兵力約合4個半師團共14萬人,傷亡近3萬人。中國軍隊參戰總兵力6個集團軍計52個師(旅)共28萬餘人,傷亡10萬人以上。最後會戰以中國失利告終,從此國民革命軍在華北的正規戰爭宣告結束。
❼ 中國抗日戰爭的大事記錄,時間,具體內容要詳細一點啊,謝謝!
1、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
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
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2、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3、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
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淞滬會戰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
淞滬會戰中日軍因遭到國民黨的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這場戰役對於中國而言,標志兩國之間不宣而戰、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並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
4、台兒庄大捷(1938年3月16日——1938年34月15日)
戰役由滕縣戰斗、臨沂附近戰斗、台兒庄戰斗和日軍的潰退,中國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
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
此次大捷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等戰役後,中國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國民革命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5、百團大戰(1940年8月20日——1941年1月24日)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華北敵後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盪」的戰役,由於參戰兵力達105個團 ,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據八路軍總部1940年12月10日的統計,百團大戰僅前三個半月期間,進行大小戰斗共1824次,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