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從傳統

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從傳統

發布時間:2021-03-03 23:35:38

A. 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請回答: (1)中國近代社會的轉型表現為經濟、政治、軍事

(1)

變化
經濟
創辦近代工業(近代軍事工業、民用工業);興辦實業;興建鐵路;發展通訊事業;經營新式航運業等。(2分。每點l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得滿分。)
政治
開放言論;興民權;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頒布憲法等。(1分,答出其中一點即可。)
軍事
改用洋槍;用西方訓練方式操練軍隊;建設新式海軍;訓練新式陸海軍等。(1分,答出其中一點即可。)
文化教育
興辦新式學堂(京師大學堂等);派遣留學生;宣傳西學;倡導民主與科學;提
倡白話文;倡導文學革命(新文學);廢科舉;創辦報刊等。(2分。每點l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得滿分。)
生活習俗
拍照留影;觀賞電影;禁止纏足;剪發辮;易服飾;改稱呼;改禮儀;提倡新道德等。(2分。每點l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得滿分。)
(2)主要因素:列強侵略;民族危機加深;西學傳人;社會變革;先進人士推動;思想解放;政府提倡;生產方式變革等。(3分。每點l分,答出其中三點即得滿分。)

B. 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變成半封建社會的原因

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考綱知識點
一、林則徐虎門銷煙(1839年6月3日)(八上P3):「苟利國家生死以,起因禍福避趨之?」
1、英國走私鴉片的原因:扭轉對華貿易逆差。根本目的:打開中國市場。
2、鴉片走私對中國的危害:導致白銀外流,物價上漲;軍隊戰鬥力削弱;威脅到清政府統治。
3、林則徐禁煙的目的是:維護清政府的統治。
4、從鴉片的危害給我們的啟示:遠離毒品,珍愛生命。
5、意義:林則徐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林則徐是中國近代史上民族英雄。

二、《南京條約》(八上P4):
1、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1842年)
2、主要內容:①、割香港島給英國;②、賠款2100萬元;③、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3、影響:中國領土主權不完整;增加了人民負擔;有利於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開始喪失獨立自主地位。

三、鴉片戰爭的影響:(八上P4)――標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1840年6月——1842年8月
2、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①社會性質: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社會任務:中國開始進入反侵略,反封建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③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四、左宗棠收復新疆(八上P12)
1、陝甘總督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東邊倒卻西邊」,力主收復新疆;
2、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
3、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國懷抱。
4、1884年在新疆設立行省。

五、甲午戰爭與《馬關條約》(八上P15-17)
1、時間:1894年—1895年。 黃海大戰:鄧世昌犧牲。
2、結果:①中國戰敗。北洋海軍全軍覆沒。②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八上P17)。(內容:割遼東半島、台灣和澎湖列島給日本;賠款2億兩;增開重慶等為 通商口岸(外國資本主義勢力深入中國內地);允許日本開設工廠(標志大規模資本輸出,阻礙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3、影響:使中國喪失更多的的領土和主權,中國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六、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八上P19)
1、1900年,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在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侵略中國。
2、《辛丑條約》(1901年)(八上P21)的主要內容:①清政府賠款4.5億兩白銀,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②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運動;③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④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3、危害:它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主權,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辛丑條約》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七、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90年代。(八上P25-27)
1、目的: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治。
2、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治。
3、口號: 前期(60年代)以「自強」為口號,
後期(70年代)以「求富」為口號。
4、主要內容:①、創辦軍事工業(八上P25);②、創辦民用工業(八上P26);
③、籌建海軍(八上P26);(北洋,南海,福建三支海軍)
④、興辦新式學堂(八上P27)(近代第一所新式學校:京師同文館)。
5、評價(八上P27):洋務運動發生在中國近代社會新舊交替的特殊歷史階段,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洋務派的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八、公車上書(八上P29):
1895年,由康有為、梁啟超領導。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九、戊戌變法(八上P30):是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
1、時間:1898年6月——9月(共103天)
2、人物:光緒帝、「戊戌六君子」(八上P31)
3、失敗原因:①維新派脫離廣大人民群眾,只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
②封建頑固勢力的反對和破壞。

十、中國同盟會(八上P33-34):(1905年)
1、地點:日本東京; 2、領導人:孫中山
3、性質: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4、同盟會的機關報是:《民報》
5、政治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6、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十一、辛亥革命:(八上P34-36)
1、武昌起義(八上P34):
1911年10月10日爆發,史稱這次革命為辛亥革命。
2、、中華民國的成立(八上P35):
1912年1月1號(即中華民國元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3、、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八上P36)
袁世凱取代孫中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竊取了辛亥革命勝利果實,建立起北洋軍閥的統治。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辛亥革命失敗了。
4、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5、失敗原因: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力量過於強大;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性。

十二、新文化運動
1、 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八上P39)
①開始標志:1915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提出民主與科學口號。
②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胡適、魯迅。
③主要內容: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等。
2、「新世紀曙光」(八上P40):指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李大釗是舉起社會主義大旗的第一人,1918年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預言:「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3、評價: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條件,推動五四運動的發生。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有對東西方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這一直影響到後來。

十三、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八上P47)
1、導火線:巴黎和會拒絕了中國的正義要求。(P45)
2、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曹汝霖等人。
3、結果:初步勝利,罷免了三個賣國賊職務,並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4、歷史意義:①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
②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
③標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
④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共成立准備條件。

十四、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八上P47-48)
1、成立時間:1921年7月23日
2、成立地點:上海(後轉移到浙江嘉興)
3、成立標志:中共「一大」的召開。
(大會通過黨綱,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大會選舉新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
4、成立意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領導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十五、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八上P50)
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即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了。

十六、北伐戰爭(1926年)(八上P51-52)
1、北伐的目標: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
2、北伐的主要對象:張作霖;吳佩俘;孫傳芳。
3、北伐的先遣隊:葉挺獨立團。(先後取得汀泗橋、賀勝橋等戰役的勝利,其所在的第四軍被譽為「鐵軍」)

十七、南昌起義(八上P55):
1、1927年8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
2、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標志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

十八、秋收起義(1927年9月9日)(八上P56):
毛澤東領導,三灣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為建設一支新型人民軍隊奠定基礎。起義隊伍後來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開創中國革命勝利道路。

十九、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八上P56)
1、建立者:毛澤東
2、中國共產黨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意義:井岡山等農村根據地的建立,為中國革命開創了一條走向勝利的道路,這就是從城市轉向農村,創建農村根據地,由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這是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勝利道路。

二十、遵義會議:(1935年在遵義召開)(八上P61)
1、內容:糾正了「左」傾冒險主義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
2、意義:①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
②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
③在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
④黨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二十一、紅軍的長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八上P60-62)
1、原因: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左」傾冒險主義錯誤的泛濫。
2、開始: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
3、經過:中央根據地------向貴州進軍-----解放遵義-----四渡赤水河(打亂敵人的追剿計劃)-----渡過金沙江(跳出了敵軍的包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雪山--------過草地———三軍大會師
4、勝利的標志:1936年10月甘肅會寧,紅軍三大主力會師。
5、勝利的歷史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二十二、「九?一八」事變(八上P69):
1、1931年9月18日,日軍炸毀沈陽柳條湖村南滿鐵路的路軌,接著進攻沈陽。半年內東北三省淪陷。
2、這是日本為了轉嫁經濟危機,大規模侵略中國的開始。

二十三、西安事變(八上P70-71):
1、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扣留蔣介石,實行「兵諫」,逼蔣抗日。
2、中國共產黨從民族解放事業的大局出發,採取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正確方針。
3、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4、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變的關鍵,它標志著十年內戰局面的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二十四、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八上P74):
1937年7月7日,日軍炮轟盧溝橋附近宛平城,二十九軍奮起還擊,標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爆發。

二十五、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八上P75)
國民黨發表《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

二十六、南京大屠殺(八上P76):
1937年12月,南京被占,日軍殺害中國軍民30萬人以上。

二十七、平型關大捷(八上P79):
抗戰以來首次大捷,由八路軍一一五師取得,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二十八、台兒庄戰役(八上P79):
在李宗仁指揮的徐州會戰中,中國軍隊取得台兒庄戰役的勝利。台兒庄戰役是國民黨正面戰場上的一次重大勝利。

二十九、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敵後戰場的戰略總後方。(八上P80)

三十、百團大戰(八上P80):
由彭德懷指揮八路軍取得,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的最大規模的戰役,它大長了抗日軍民的志氣。

三十一、中共七大(八上P81-82):
1、為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決抗戰勝利後中國的發展前途問題。
2、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七大。
3、會上毛澤東作《論聯合政府》的報告,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4、大會為爭取中國革命的最後勝利准備了條件。

三十二、抗日戰爭的勝利(八上P83):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2、加速日本法西斯投降的事件:(1)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2)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 。(3)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號召全國戰略大反攻。
3、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改變了100多年來中國人民反侵略戰爭屢遭失敗的局面,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勝利。

三十三、重慶談判(八上P89):「我們不但必須打敗蔣介石,而且能夠打敗他。」
1、目的: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
2、時間:1945年8月-10月
3、中共談判代表: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
4、結果:簽定了《雙十協定》(1945、10、10)

三十四、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的開始,揭開反攻序幕。(八上P90-91)

三十五、三大戰役(八上P93-96):
1、1948年9月-1949年1月
2、遼沈戰役:林彪、羅榮桓指揮東北人民解放軍,解放東北。(P93)
3、淮海戰役:劉伯承、鄧小平、陳毅指揮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P95)
4、平津戰役:東北解放軍和華北解放軍合力,北平和平解放,基本解放華北地區,奠定了全國勝利的基礎。(P95)
5、三大戰役的作用: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的主力軍隊,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三十六、渡江戰役(八上P96):江西湖口到江蘇江陰。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標志著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結束。

三十七、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八上P114):
1、要改變現狀,必須學習西方的長處。
2、《海國圖志》:
(1)作者:魏源,生活在鴉片戰爭時期。
(2)寫書目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外國的長處用來抵制外國侵略。
(3)內容:系統介紹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
3、《天演論》:
(1)作者:嚴復,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
(2)主張:要救國,只有效法西方,推行威信變法。
(3)進步觀點:宣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
(4)意義:在當時的中國,啟發了知識界去探索西方先進的社會,也打擊了封建頑固勢力。

整個歷史都在這,你自己找

C. 為什麼說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呢

鴉片戰爭抄以前 中國一直襲處於封建社會 鴉片戰爭以後 有許多地方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包括眾所周知的香港,就連通商口岸都是英國人說了算!鴉片戰爭以後,許多國家都盯上了中國這個羔羊!特別是甲午戰爭以後,各個帝國主義都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所以,從鴉片戰爭結束開始,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D.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社會結構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逐步轉型,作為社會轉型重要組成部分的社會生活和習俗,

(1)近代中國人物質生活的變化主要反映在衣食住行等方面。①「衣」:辛內亥革命以後,孫中山提倡容中山裝,受到新派人士的歡迎。②「食」:西式的糖、煙、酒和飲料傳入後,也逐漸為普通百姓所接受。③「住」:沿海大城市裡,由於西方僑民增多,西式住宅不斷增加,一些買辦、資本家紛紛仿造。④「行」:隨著近代化的輪船、火車、汽車、電車的引進,中國的交通方式開始發生質的變革。
社會習俗的變化主要反映在婚喪嫁娶和社交禮儀上。①「婚喪嫁娶」:戊戌變法後,在大城市裡,新一代知識分子,特別是走向社會的女青年,改變了傳統婚姻習俗,倡導婚姻自由。②「社交禮儀」:那時的社交禮儀,逐漸採取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等級界限鮮明的跪拜禮。
(2)①歐風美雨的潛移默化。②維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動。

E. 鴉片戰爭後中國的社會性質逐步演變,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政治上,領土和主權完整遭到破壞,開始受列強控制,不再是完全獨立的國家。
經濟上: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瓦解,逐漸納入資本主義經濟市場體系。
文化上:外國對中國開始進行文化滲透,

F. 怎樣理解"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鴉片戰爭後,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變化。政治上,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淪為半殖專民地半封建國家屬。經濟上,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中國市場捲入資本主義市場。社會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變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中國由此進入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肩負起雙重革命責任,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史的開端。(3)革命任務的變化:中國人民由反本國封建統治變為肩負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務。中國從此進入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思想文化領域的變化:鴉片戰爭後,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開始萌發,開始了西學東漸的趨勢。
(5)階級關系的變化:
①外資入侵計劃了國內早已尖銳的階級矛盾,導致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②產生了新的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買辦。

G. 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論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對嗎

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中英簽訂《南京條約》,這是是中國近代史上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內個不平等條約,容標志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結束後,中日簽訂《馬關條約》,這是外國侵略者加給中國的一個最刻毒的不平等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結束後,清政府與八國列強簽訂《辛丑條約》,標志著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H. 鴉片戰爭後,中國從什麼逐漸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社會性質從封建社會,變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由獨立自主的封內建社會轉變為半殖容民地半封建社會;
1949年,中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到新民主主義社會;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入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I. 為什麼說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成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

鴉片戰爭之前,國家所有的權力掌握在清政府手裡,即掌握在屬於中華民族之內的統治者手中。但是同時清王朝作為一個君主專制王朝,與其他君主專制王朝一樣實行封建統治。所以,鴉片戰爭之前,我國是一個完全的封建制國家。

鴉片戰爭結束時《南京條約》簽訂,清政府在此賣國條約許諾將香港的統治權完全讓與英國(即部分國土的所屬權發生了更本性的變更),把海關收稅權一部分也讓與英國(即收稅需雙方協商),就連外交權也應英國的要求做了修改,實際上是外交權的削弱(中英官吏平等往來,按照道理說英國到中國來必須完全聽命於中國),這幾項權力是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說《南京條約》簽訂之後,中國已經開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為國家主權分給了帝國主義!

此後,清政府又與外國侵略者簽訂了一系列的賣國條約,將財政權、國土所屬權、國土管轄權、領土使用權、外交權、國防權等一系列權力割讓給外國侵略者。由於越簽越多,自然就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狀況越來越深刻。所以說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需要提醒樓主的是,《南京條約》簽訂之後到《辛丑條約》簽訂之前,中國只是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即處於封建社會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過程之中,而並不是成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標志是《辛丑條約》的簽訂!因為《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必須替侵略者鎮壓反抗侵略的運動,這就等於說清政府成為侵略者的前台。

與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從傳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
© Arrange www.junshiz.cn 2020-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