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中國古代的戰爭的指導原則

中國古代的戰爭的指導原則

發布時間:2021-03-03 20:37:12

㈠ 中國古代哪個時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戰爭觀,提出普遍的戰爭指導原則( )

春秋戰國時期,孫子兵法

㈡ 中國古代戰備論中戰備的基本原則

古代兵家提出的關於戰備的基本原則,主要內容:

一是超前性原則。應著眼於戰爭的發展趨勢和未來戰爭的需要提前進行戰備。

二是超蓋性原則。戰備規模要適當超出覆蓋范圍,以備不時之需。

三是相稱性原則。戰備的准備應與戰爭的方法和規模以及利益成比例,禁止過分戰備或戰備不足。

四是求己性原則。即要取得戰爭勝利,不能靠別人,只能依靠自己加強戰備。

五是隱蔽性原則。戰備要隱蔽,不易被發現。

六是平戰結合原則。把戰爭行動同平時的生產活動相結合,軍隊一邊生產,一邊保衛邊界安全,既是戰斗隊、又是生產隊,「耕戰並宣」,平戰結合。

七是整體性原則。強調戰備必須從各個方面同時進行,全面地進行備戰。

(2)中國古代的戰爭的指導原則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基本內容

一、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戰爭觀

這一思想大約形成在奴隸社會的初期,到奴隸社會的末期基本成熟。以仁為本的戰爭觀,主要包括兩層含義:

⒈戰爭支柱——以仁為本。《司馬法·仁本第一》開宗明義:「古者,以仁為本,以義治為正。正不獲意則權。」仁者使人親,義者使人悅。此二者,才是戰鬥力的凝聚核,才是贏得戰爭勝利的基礎。

⒉戰爭准則——師出有名。《禮記·檀弓下》主張「師必有名」,認為師出無名,必將遭到眾人的反對,定成敗局。

二、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指導原則

⒈重戰思想。《孫子兵法》開宗明義、大聲疾呼:「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認為戰爭是關繫到國家民眾生死存亡的頭等大事,不能不認真研究和對待。

⒉慎戰思想。即慎重對待戰爭,不輕易言戰。《孫子兵法》中這樣寫道:「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

⒊備戰思想。其意就是未雨綢繆。孫子受當時形勢的影響和思想的熏陶,提出了必須重視備戰的思想,並告誡人們思想上時刻不要忘記戰備,做到「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⒋善戰思想。就是要會用兵打仗。

一是注重以「道」為首要因素的多因素制勝論。「道」就是政治,是「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也。」當然,在注重道的同時,其他四個「天、地、將、法」因素也不可忽視。

二是廟算制勝論。廟算,是古代開戰前在廟堂舉行軍事會議,商討與謀劃戰爭的一種方式。《孫子兵法》主張戰前要算,要對戰爭全局進行計劃和籌劃,定出可行的戰略方針。

三是「詭道」制勝論。《孫子兵法》里講道:「兵者,詭道也」。因此,他提出了「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的詭道之法,進而達到「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的目的。

三、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指導思想

《孫子兵法·謀攻篇》中寫道:「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這不僅僅對戰爭有指導意義,而且對政治、外交、經濟乃至工作生活都有一定幫助。

四、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全勝戰略

自古以來,戰爭的直接目的就在於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最高和最理想的目標就是以「全」爭勝——「不戰而屈人之兵」。

《謀攻篇》中指出:「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因此,「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站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五、中國古代軍事思想作戰思想

其主要表現在:「致人而不制於人」,奪取主動權。強調的就是要根據戰場的具體情況,靈活且有針對性的採取制勝方法。

六、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強調奇正

他說:「凡戰者,以正合(合力攻擊),以奇勝(奇兵制勝)」。

奇正是中國古代一對重要的軍事矛盾,歷代兵家多有闡述和運用。

奇正的含義廣泛,一般說來,常法為正,變法為奇。分而言之:在兵力使用上,守備、鉗制的為正兵,機動突擊的為奇兵;在作戰方式上,正面進攻、明攻的為正兵,迂迴、側擊、偷襲的為奇兵;在作戰方法上,按一般原則作戰的為正兵,採取特殊戰法的為奇兵。

奇正充分體現了用兵的機動靈活性,出奇制勝的高妙之處,在於攻擊敵人無備與虛弱之處。

七、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用將之道

選賢任能,不僅是古人的用人之方,也是用將之道。

⒈重將思想。《投筆膚談·軍勢第七》指出:「三軍之勢,莫重於將」。並且認為,「大將,心也。士卒,四肢百骸也」。我們現代所說的「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⒉選將思想。在古代,選將標准有五,《孫子兵法·計篇》中明確提出「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⒊用將思想。古人認為,將帥使用的原則,就是信任和放手。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網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

㈢ 中國古代軍事的攻守

第一階段:初步形成時期(夏、商、西周時期)
1,時間:大約從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8世紀,中國為奴隸社會時期
2,戰爭的主要特點是:兵器以木器,石器為主,作戰方式基本是以密集隊形進行集團肉搏正面沖殺。只是到了商代以後才逐漸以車兵為主,作戰中形成了以車兵為核心的方陣隊形,產生了一些萌芽的軍事思想。
3,軍事思想:一是把軍事視為對內統治的特殊手段。由於當時所受外部侵略少,軍隊主要承擔了治理諸侯和鎮壓奴隸反抗的任務。二是以「禮」和「刑」為治軍的基礎。三是迷信色彩重,形成了以天命為主的戰爭觀。戰例有春秋戰國宋楚兩國的泓水交戰。
代表作:《軍政》,《軍志》

第二階段:趨向成熟時期(春秋、戰國時期)
1時間:大約從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3世紀末,它是由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時期
2戰爭特點:這一時期,戰爭的變化和發展比較明顯,一是從戰爭形態來看,爭霸戰爭,兼並戰爭非常激烈,頻繁,大約有600多次,用兵數量也逐漸增多了,由幾千人發展到幾十萬人;戰爭的時間也長了,以前的戰爭,一戰就解決問題,到後來有打幾個月的甚至經年不息。二是從軍事技術來看,鐵兵器的製造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軍事築城技術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國家築了方城,長城;攻守的器械也開始增多,如雲梯的使用。
3,軍事思想:一是形成比較完整的戰爭觀,如「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已被各國所接受;二是總接出了一些戰爭的指導原則,如「不戰則已,戰則必勝」,「知己知彼,百戰不貽」等;三是軍事斗爭與政治斗爭,外交斗爭同時或交互進行。如晉,楚城濮之戰,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這一思想。
這一時期產生了一些有名的軍事專著。被封建社會一直視為兵學經典的〈武學七書〉中,就有5部產生在這個時期,其中包括在中國乃至世界上影響最大的軍事理論的奠基作〈孫子〉
代表作:〈孫子〉 〈吳子〉 〈孫臏兵法〉,〈司馬法〉 〈尉繚子〉,〈六韜〉等

第三階段:豐富發展時期(秦至五代時期)
1『時間:大約從公元前3世紀---公元10世紀中葉,我國經歷了秦,漢,晉,隋,唐諸王朝,是封建社會發展的上升階段。
2,戰爭特點:秦朝統一天下後,進入了以鐵兵器為主的時代,騎兵成為戰爭力量的主角,出現了新的軍種---舟師水軍。
3,軍事思想:一是戰略思想趨向完善,成熟,諸葛亮的〈隆中對〉成為當時的決策楷模。二是出現了許多總結軍事斗爭經驗的兵書,特點是通過戰例來說明問題。如〈李衛公問對〉

第四階段:體系完善時期(宋至清前期)
1,時間:大約從公元960年到1840年,我國經歷了宋元明清(前期),這是封建社會會的後期,也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形成體系的重要時期。
2。戰爭特點:火器逐漸普遍使用,戰爭進入了冷熱兵器時代
3,軍事思想:一是武學開始納入國家教育體系,並確立了兵書的正統地位;二是兵書數量繁多,門類齊全,共1815種,占古代兵書總數的3/4以上;三是兵書概括性強,自成體系,宋仁宗將〈武經七書〉列為武學必讀之書。使散亂的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形成體系,自成一家。

㈣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經歷了哪幾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初見蓓蕾夏商周(形成階段)
1,時間:大約從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8世紀,中國為奴隸社會時期
2,戰爭的主要特點是:兵器以木器,石器為主,作戰方式基本是以密集隊形進行集團肉搏正面沖殺。只是到了商代以後才逐漸以車兵為主,作戰中形成了以車兵為核心的方陣隊形,產生了一些萌芽的軍事思想。
3,軍事思想:一是把軍事視為對內統治的特殊手段。由於當時所受外部侵略少,軍隊主要承擔了治理諸侯和鎮壓奴隸反抗的任務。二是以「禮」和「刑」為治軍的基礎。三是迷信色彩重,形成了以天命為主的戰爭觀。戰例有春秋戰國宋楚兩國的泓水交戰。
代表作:《軍政》,《軍志》

第二階段:春秋戰國漸成熟(成熟階段)
1時間:大約從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3世紀末,它是由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時期
2戰爭特點:這一時期,戰爭的變化和發展比較明顯,一是從戰爭形態來看,爭霸戰爭,兼並戰爭非常激烈,頻繁,大約有600多次,用兵數量也逐漸增多了,由幾千人發展到幾十萬人;戰爭的時間也長了,以前的戰爭,一戰就解決問題,到後來有打幾個月的甚至經年不息。二是從軍事技術來看,鐵兵器的製造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軍事築城技術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國家築了方城,長城;攻守的器械也開始增多,如雲梯的使用。
3,軍事思想:一是形成比較完整的戰爭觀,如「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已被各國所接受;二是總接出了一些戰爭的指導原則,如「不戰則已,戰則必勝」,「知己知彼,百戰不貽」等;三是軍事斗爭與政治斗爭,外交斗爭同時或交互進行。如晉,楚城濮之戰,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這一思想。
這一時期產生了一些有名的軍事專著。被封建社會一直視為兵學經典的〈武學七書〉中,就有5部產生在這個時期,其中包括在中國乃至世界上影響最大的軍事理論的奠基作〈孫子〉
代表作:〈孫子〉 〈吳子〉 〈孫臏兵法〉,〈司馬法〉 〈尉繚子〉,〈六韜〉等

第三階段:發展時逢秦五代(發展階段)但艾版縱橫談指出:中國軍事思想在封建社會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1『時間:大約從公元前3世紀---公元10世紀中葉,我國經歷了秦,漢,晉,隋,唐諸王朝,是封建社會發展的上升階段。
2,戰爭特點:秦朝統一天下後,進入了以鐵兵器為主的時代,騎兵成為戰爭力量的主角,出現了新的軍種---舟師水軍。
3,軍事思想:一是戰略思想趨向完善,成熟,諸葛亮的〈隆中對〉成為當時的決策楷模。二是出現了許多總結軍事斗爭經驗的兵書,特點是通過戰例來說明問題。如〈李衛公問對〉

第四階段:自成體系宋嘉佑(體系階段)
1,時間:大約從公元960年到1840年,我國經歷了宋元明清(前期),這是封建社會會的後期,也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形成體系的重要時期。
2。戰爭特點:火器逐漸普遍使用,戰爭進入了冷熱兵器時代
3,軍事思想:一是武學開始納入國家教育體系,並確立了兵書的正統地位;二是兵書數量繁多,門類齊全,共1815種,占古代兵書總數的3/4以上;三是兵書概括性強,自成體系,宋仁宗將〈武經七書〉列為武學必讀之書。使散亂的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形成體系,自成一家。

㈤ 中國古代戰爭觀核心思想是什麼

  1. 以仁為本的戰爭觀 這一思想大約形成在奴隸社會的初期,到奴隸社會的末期基本成熟。

  2. 「不戰則已,戰則必勝」的指導原則

  3.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戰爭指導思想

  4. 「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戰略

  5. 因情用兵的作戰思想

  6. 孫子在用兵上強調奇正

  7. 選賢任能的用將之道

㈥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戰備的基本原則有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戰備的基本原則有:

一、重戰思想。戰爭是關繫到內國家民眾生死存亡容的頭等大事,不能不認真研究和對待。

二、慎戰思想。即慎重對待戰爭,不輕易言戰。

三、備戰思想。未雨綢繆,必須重視備戰的思想,思想上時刻不要忘記戰備。

四、善戰思想。就是要會用兵打仗。

1、注重以「道」為首要因素的多因素制勝論。「道」就是政治,是「令民與上同意也。」當然,在注重道的同時,其他四個「天、地、將、法」因素也不可忽視。

2、廟算制勝論。廟算,是古代開戰前在廟堂舉行軍事會議,商討與謀劃戰爭的一種方式。

3、「詭道」制勝論。《孫子兵法》里講道:「兵者,詭道也」。

(6)中國古代的戰爭的指導原則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戰備的全勝戰略:

自古以來,戰爭的直接目的就在於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最高和最理想的目標就是以「全」爭勝——「不戰而屈人之兵」。

《謀攻篇》中指出:「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因此,「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站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

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㈦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初步形成時期--公元前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夏商西周時期)

軍事思想的主要特點:

1、以天命觀為核心的戰爭觀。

2、以「禮」和「刑」為治軍基礎。

第二階段:迅速發展時期--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末(春秋戰國時期)

軍事思想的主要特點:

1、形成較完整的戰爭觀。

2、提出了若干普遍的戰爭指導原則。

3、軍事斗爭與政治斗爭、外交斗爭的結合。

第三階段:豐富發展時期--公元前3世紀末至13世紀(秦至五代時期)

軍事思想的主要特點:

1、由創造學派向綜合各家之長轉化,對軍事思想進行了整理。

2、對先秦所提出來的一些軍事思想有所發展。

3、戰略思想趨向於完善和成熟。

第四階段:體系完善時期--14世紀至19世紀40年代(明至清朝後期)

軍事思想的主要特點:

1、武學開始納入國家教育體系,並確立了兵書的正統地位。

2、兵書數量繁多,門類齊全,軍事思想研究向體系化發展。

3、火器對軍事思想的影響,在組織指揮方式上、軍事訓練方式上也有了相應的變化。

(7)中國古代的戰爭的指導原則擴展閱讀:

春秋爭霸和戰國爭雄,為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提供了廣闊的實踐場。

理論來源於實踐,同時用於指導實踐。春秋時期的諸侯想的是稱霸天下,戰國時代的王者想的是一統天下。無論是稱霸天下,還是一統天下,都要讓對手屈服。要讓對手屈服,只是期望「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不可能的。

那麼,接下來的就是相互征伐,就是要有能征善戰的將軍和謀士領兵出征,從而給各種軍事思想提供了廣闊的實踐平台!從孫臏計殺龐涓、勾踐滅吳,到白啟長平之戰坑殺降卒四十萬、秦國統一六合,任何一種軍事思想都有機會在殘烈的戰場上一試身手,證明自己的正確。

當然,也有如趙奢者,兵敗而亡!但無論如何,戰爭實踐確實推動了戰爭理論、戰爭思想的極大發展。

㈧ 不屬於古代的戰爭指導原則的是哪個

應該選B項。文武相濟不屬於古代的戰爭指導原則。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回出自春秋吳國孫武所答著的《孫子兵法·謀攻篇》,意思是:對敵人的情況和自己的情況都有透徹的了解,作戰就不會失敗。

「示站先算,以智使力」意思是:戰前先進行謀算,用智謀出力。

(8)中國古代的戰爭的指導原則擴展閱讀

《孫子兵法》中的戰爭指導原則:

1、以逸待勞。控制敵方力量發展的命脈來扼殺他,而不採取進攻的形勢,這就是「損剛益柔」原理的演用。

2、聲東擊西。敵人亂撞瞎碰,摸不清情況,這是《易經》「萃」封上所說的「坤下兌上」的混亂征狀。必須利用敵方失去控制力的時機加以消滅。

3、隔岸觀火。敵人內部分裂,秩序混亂,我便等待他發生內訌,那時敵人窮凶極惡,翻目仇殺,勢必自行滅亡。我要根據敵人變動作好准備;作好准備之後,還要根據敵人的變動而行動。

4、打草驚蛇。有懷疑的就要偵察實情,完全掌握了實情再行動。反復偵察,是發現暗藏敵人的因素。

㈨ 中國古代戰爭常識

古代戰爭講究仁義、道德,一定要「順應天命」,「討伐逆賊」等借口。出專軍時是屬以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如果到了兵戎相見時,那麼就要「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而且一定要保護好糧草、輜重部隊。因為即使軍隊再強大,缺少糧食也無法勝利。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的戰爭的指導原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