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蔣介石國民黨為什麼不敢光明正大地殺李公朴聞一多等人 知乎
因為他們是學者,全國很多知識分子的榜樣,二蔣介石最看重最尊重知識分子。
B. 淮海戰役是誰指揮的知乎
淮海戰役的指揮者到底是誰,從戰役結束後就沒消停過,黨內軍內爭過,軍粉爭過,相信在後世也會一直爭論下去。
比較正統的說法是:淮海戰役是中央軍委指揮的,總前委領導指揮,華野和中野司令部負責戰役指揮。這種說法肯定沒錯,然而各方都不滿意,有和稀泥之嫌。
我個人傾向於換個角度看,就是淮海戰役最離不開誰,這個最不可或缺的人,或許就是淮海戰役的真正靈魂人物,亦即真正的指揮者。
顯然,這個人,是且只能是,粟裕。
淮海戰役的命名來自粟裕。1948年9月24日,濟南戰役剛剛結束,粟裕即致電中央,「建議發起淮海戰役」,這是三大戰役中唯一一個在戰前即被命名的戰役。雖然這時候的淮海戰役與後來的淮海戰役還不是一回事。
但真正淮海戰役的發起,也是粟裕「齊辰電」的肇因,正是這個著名的電報率先提出了在徐州地區戰略決戰,爭取殲滅國軍主力於江北。其後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專門對此回電:「應極力爭取在徐州附近殲滅敵人主力,勿使南竄。」淮海戰役的發起決心由此拍板。可以說,是粟裕主導推動了淮海戰役的真正決策發起和形成階段。
對於淮海戰役,毛澤東並非不可或缺。這個話說起來難以置信,然而歷史雄辯的表明,毛澤東和粟裕在城南庄的戰略分歧乃至爭執,固然難以說毛澤東所堅持的「華野渡江」的方案就一定錯(因為無法證實,也極難證偽),但歷史明確選擇的是粟裕對於中原戰局的解決方案,即集中兵力打更大規模的殲滅戰。豫東戰役證明了粟裕的戰略方案是可行的,濟南戰役開啟戰略決戰的序幕,隨即淮海戰役便即上演。短短8個月後,中原戰場硝煙已定,而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正是粟裕在城南庄以及在子養電中多次闡述的戰略方案的精髓的實際體現,具有一以貫之的戰略思想體系(即在更大范圍內,集中更多兵力,打更大規模的殲滅戰)。
所以,如果沒有粟裕,或者粟裕如毛澤東所安排,率領華野渡江,固然不會有豫東戰役,淮海戰役自然也無從談起,解放戰爭的進程必然大大推遲(甚至能否取勝都兩說)。因此,對於淮海戰役的解讀,只有從粟裕身上下手,才能做到完全透徹的理解和體繫上的貫通。針對這一點,毛澤東固然未必會承認自己的分兵躍進戰略就是錯,然而他也不能不承認,粟裕的戰略方案的確更為直接有效,豫東戰役之後他所謂的「過山坳」,正是對二人當初分歧乃至爭議的兩個方案的直接表態。
而淮海戰役結束之後,毛澤東曾意味深長的說:「淮海戰役,粟裕立了第一功。」這個第一,固然有最大之意,然而也未嘗沒有最初之意,而這個最初,不僅是11月8日,也不僅是9月24日,而更應該是城南庄二人重逢會面的4月30日,甚至更有可能是1948年1月22日粟裕「子養電」發出的日期。
如果連毛都不是不可或缺的人,那麼劉、陳、鄧等人自然更非不可或缺。淮海戰役的真正靈魂和指揮者由此顯而易見。
當然這只是反證法。而可或缺,並不是說不重要,這顯然不對,畢竟,戰略決戰的戰役決心,只有中央軍委能夠拍板,而華野和中野的聯合作戰,自然離不開中野的參與和配合。
C. 國民黨為什麼在前瞻計劃中讓步了 知乎
階級屬性導致。沒有代表先進生產力。
D. 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到底起了什麼作用 知乎
八路軍,或者稱共產黨領導的中國軍隊,在抗日戰爭中,與正面戰場,起到了戰版略配合的作權用;組織發動民眾踴躍投入抗日救亡斗爭,起到了政治鼓舞作用;14年間歷次戰役戰斗,尤其是平型關戰役,台兒庄戰役,百團大戰,東北抗戰,起到了直接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作用;在抗日相持階段,八路軍艱苦卓絕、積極堅持抗戰,對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E. 國共內戰可以避免嗎知乎
國共內戰,又稱國共戰爭,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兩大政黨及其武裝之間在中國專境內爆發爭奪全國政權的內屬戰。國共內戰最終以國民黨政府遷往台灣而結束。
1.國共的分裂,是革命路線的分裂,絕不是對革命的背叛。盡管國共雙方都指責對方叛變革命,因為從雙方的政治綱領上看,雙方的最終目標是存在沖突的。 孫中山的中國國民黨要在中國建設「三民主義」,而中國共產黨要實現共產主義這就是矛盾!
2.國共的合作方式也是雙方分裂的原因之一。共產黨員以個人身分加入國民黨的方式與國民黨進行合作。這種方式在各自黨內都存在分歧。 共產黨在加入國民黨後積極發展共產黨員,引起了國民黨如西山會議派等的不安。
內戰不可避免。內戰不僅是國共兩黨階級利益對立的體現,也反映了二戰後美國實施冷戰政策,扶蔣反共
總結:不能,如果再來一次,還會這樣的!只是台上的人可能不同!
F. 抗日戰爭 平民為什麼不反抗 知乎
看來你們家鄉日本人沒有到過,或者太保命。對於日本國的侵略,中國人民是反抗了14年,不然日本不會投降了中國平民百姓。你個混球,連這也不知道,還知乎。
G. 412政變給國民黨帶來了怎樣的危害 知乎
1927年復4月12日,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制黨新右派在上海發動反對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的武裝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國民黨左派及革命群眾。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使中國大革命受到嚴重的摧殘,標志著大革命的部分失敗,是大革命從勝利走向失敗的轉折點。同時也宣告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失敗。經過四一二政變,國民黨基層組織基本癱瘓,共產黨在群眾中的影響迅速擴大,經歷了深刻的鍛煉和嚴峻的考驗,共產黨初步積累了反正兩方面的經驗,為領導中國人民把斗爭推向新的更高的階段准備了條件。
H.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為什麼沒有空襲延安
當然有空襲,只是你不知道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1938-1939年日本人的飛機把它炸成廢墟之前,延安一直保持著古老的風貌,城牆環繞,依偎在黃土山的懷抱中。建築物倒塌以後,窯洞成倍增多。……日本人的轟炸把毛從他的第一個窯洞里趕了出來。」
——[美]羅斯·特里爾:《毛澤東傳》,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版,1995年印,159頁
1938年11月20日和21日這兩次轟炸,各來飛機7架次、投彈110枚,死30人,傷122人,毀民房109間。
1938年12月12日,來襲飛機7架次,投彈40餘枚,毀民房100多間,無人員傷亡。
1938年12月14日第四次空襲,來襲飛機7架次,投彈45枚,損失甚微。
1939年8月15日來襲飛機10架次,投彈40枚,死傷6人,毀民房27間。
1939年9月8日,日軍從早到晚出動飛機43架次,先後3次空襲延安,投彈200多枚,死傷50多人,毀房100餘間,牛一頭、馬一匹、豬四頭。
1939年9月10日來襲飛機10架次,投彈、掃射,八路軍政治部的鍾蛟盤同志被炸身亡。
1939年10月15日上午共投彈122枚,死23人,毀房30間,死牲畜數頭。
1940年4月2日第十三次空襲,來襲飛機43架次,投彈52枚,毀房6間,石窯4孔,死馬一匹,無人員傷亡。
1941年8月4日來敵機共27架次,分三批空襲延安,共投彈100多枚,死傷6人,牲畜34頭,毀房5間。
1941年8月19日來襲飛機35架次,共投彈35枚,死傷10人。延長縣也遭到敵7架飛機的空襲,死傷多人。
從1938年11月20日至1941年8月19日33個月的時間里,日寇不定期地來延安空襲,此外,日本飛機還對邊區境內的富縣、甘泉、延長、延川、清澗等縣城進行了轟炸。
據1946年3月10日《解放日報》統計報道,從1938年11月20日至1941年8月19日,近33個月,日寇不定期地來延安空襲,對延安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到了重大損失,日寇飛機空襲延安共十七次,共投彈約1690枚。死亡214人,傷184人,毀公房1176間,過街樓10座,石牌樓10座,石洞5座,毀民房14452間,死牲畜197頭,毀糧34萬4千斤。基督教堂1座,房屋94間。天主教堂房屋75間。損失共計28萬多億元。
2001年8月,延安鳳凰山旅遊公司工作人員在鳳凰山項的一塊平台上平整場地時,發現了6枚日軍轟炸延安時投擲的炸彈。這6枚炸彈中,4枚完整,另兩枚只有彈頭。炸彈長44厘米,彈體直徑9厘米。一枚炸彈上還刻有「昭十七」字樣。據有關人員認定,這些炸彈是日本飛機轟炸延安時投擲的。
由於延安縣城面積狹小、指示目標不明顯、黃土高坡地形復雜多變,中共和八路軍黨政機關大多居住在窯洞中、延安軍民防空意識強、空襲前能進行有效疏散,都使得日軍的轟炸收效甚微。日軍見轟炸起不到任何效果,不得不於1941年以後停止了對延安的轟炸。
I. 歷史上國民黨真的壞嗎知乎
任何一個黨派都有好人,也有壞人的。但是國民黨由於派系林立,貪污腐敗非常嚴重,所以他們最終只能失敗。
J. 抗日戰爭為什麼不從1894年,台灣開始算 知乎
因為中間中斷了好多年啊 如果真要這樣算的話 那不是要從古時候中日第一戰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