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普陀山抗日戰爭

普陀山抗日戰爭

發布時間:2021-03-03 18:50:49

⑴ 桂林的抗戰歷史

廣西抗日戰爭歷史綜述——灕水岸邊退強敵
1944年4月~12月,侵華日軍為了打通從日本經朝鮮到我國東北、華北、華中、華南,又到越南、寮國、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的大陸交通線,發起了「1號作戰」攻勢。中方稱之為豫湘桂戰役,在廣西部分則稱為桂柳會戰(1944年9~12月)。日軍企圖打通湘桂、桂越一線,同時由於中美空軍在桂林、柳州、南寧以及平南丹竹建有空軍基地,不斷轟炸日本、台灣和華中、華南敵占區,給日軍造成很大威脅。因此日軍要摧毀這些空軍基地。日軍以岡村寧次為第六方面司令官,指揮橫山勇的第十一軍(轄六個師團)、田中久一的第二十三軍(轄兩個師團),另有二個獨立旅、第五航空軍,兵力共約18萬人,於1944年9月上旬以第十一軍主力集中於湘桂路沿線,一部集中於湖南道州;第二十三軍主力沿西江上肇慶、都城結集,以第二十三旅團集中於雷州半島,對中國第四戰區的桂林、柳州、南寧分進合擊。
靈川保衛戰
中共地下黨親赴前線指揮,血戰8晝夜,斃敵1000多人
中國軍隊第四戰區先後調集夏威的第十六集團軍、鄧龍光的第三十五集團軍、楊森和湯恩伯的第二十七集團軍,兵力共16個軍40個師,約16萬人。雙方擺開會戰架勢。
由於參加桂柳會戰的國民黨軍隊內部派系(蔣、桂、粵)斗爭激烈,各自都想保存實力,讓別人去同日軍死拼,自己坐等勝利,因此不顧大局,不協同作戰。廣西是桂系的根基。會戰前白崇禧在桂林,提出「固守桂林三個月」,蔣介石同意,並規定由他的嫡系九十三軍守全州,桂軍守桂林,粵軍守柳州。9月11日從湖南而來的日軍第十一軍進攻廣西全州黃沙河。我方第九十三軍奉命在全州要隘屯糧儲彈(全州有華南最大的軍需物資倉庫),阻擊敵人三個月,但與敵軍一接觸,未經激戰即放棄黃沙河陣地。軍長陳牧農下命燒掉全州軍需倉庫大批物資,13日全軍退卻,放棄全州。敵軍佔全州後即兵分兩路直取桂林。9月27日日軍十八師團進犯興安,九十三軍在此抵抗了3天,興安失守。14日日軍攻靈川,九十三軍榮譽八師和第十師為雪全州之恥,奮起拒敵。第十六集團軍參謀長韓缽成(中共秘密黨員)馳赴前線指揮,親自指示美機前來轟炸日軍,步兵英勇血戰8晝夜,斃敵1000多人。日軍五十八師團在湘桂線正面受阻,轉兵東向。
桂林巷戰
中國守軍與日寇激戰於七星岩、獨秀峰、伏波山等處,中國守軍5665人壯烈犧牲
在日軍到桂林城之前,白崇禧與第四戰區司令張發奎發生矛盾,白修改了張的城防計劃,把自己的親信和精銳部隊二個主力師調出桂林,說要在平樂附近阻擊進犯桂林之日軍。此舉削弱了桂林守城兵力。白崇禧布置完畢,即於9月28日坐飛機回重慶去了。守城兵力不足2.5萬人,其中1/4是新兵,但是守城官兵士氣高昂,加緊修築工事,准備與日軍決一死戰。日軍以五個師團兵力先將桂林外圍陣地擊破,11月4日佔領桂林城南外圍陣地,用大炮轟城。6日,日軍四O四師團一部攻佔了七星岩一半,我軍三九一團團部退入洞內。在城北,日軍五十八師團的坦克沖近北門,被守軍擊毀2輛。7日,日軍四O四師攻佔七星岩山頂,繼續攻擊同樂山、普陀山、七星岩山洞等處,遭到守軍頑強抵抗。9日清早,日軍重炮又對獨秀峰、風洞山、老人山一帶進行猛烈轟擊,敵機7架也飛來襲擊市區南部。守軍炮兵英勇還擊。炮戰後,日軍五十八師團進攻北門,被北門外石山上守軍擊退。下午16時,日軍一個中隊拚死沖上伏波山,雙方短兵相接,日軍傷亡慘重,只剩下10多個日兵,但守軍也傷亡殆盡,下午17時伏波山被日軍佔領。日軍強行渡過灕江,突入鹽行街,與我軍進行巷戰。德智中學以西我軍陣地盡失。9、10兩日突入鹽行街的日軍擴大戰果,向核心陣地王城進攻。10日下午,城防司令韋雲淞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晚上棄城突圍。一三一師師長闞維雍參加會議回師部後,向部下交待說:我們要與桂林共存亡,假如我死了,由副師長、參謀長指揮。闞師長說完後,即到電話機房內開槍自殺。闞師長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精神,令人欽佩。當夜,守城部隊大部分向西突圍退出桂林。11日上午8時,市內戰斗終止,桂林守衛戰結束。據當時日軍統計,守軍戰死有5665人。這些烈士為抗擊日軍入侵、保衛桂林城作出了犧牲。
「八月決定」
提出「一切為了建立抗日武裝」、「一切為了發展游擊戰爭」的口號,形成了全省規模的抗日游擊戰局面
日軍在攻佔桂林後,經永福、中渡、黃冕、雒容進攻柳州。國民黨各派系為了保存實力,不作堅決抵抗,11月10日棄守柳州。柳州陷落後,第四戰區司令張發奎帶領部隊退到宜山,廣西黨政軍許多機關也遷到宜山。日軍趁南寧沒有國民黨正規軍的機會,於11月24日佔領南寧。當時南寧市民事先疏散比較徹底,日軍佔領了一座空城。由於國民黨軍隊內部的派系斗爭以及上層的腐敗,導致了桂柳會戰的失敗。日軍佔領了廣西省會桂林及64個縣,為了搜刮物資以充軍用,進行瘋狂的掠奪,並且四處燒殺姦淫,對於敢於反抗的群眾則進行殘酷鎮壓,製造了一樁樁慘劇與血案。廣西第二次淪陷期間,與國民黨軍隊消極避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共產黨積極組織民眾進行抗日。在1944年8月,當日軍逼近廣西的時候,中共廣西省委就作出《八月決定》,提出「一切為了建立抗日武裝」、「一切為了發展游擊戰爭」的口號,動員廣大群眾武裝保衛家鄉,號召黨員組織群眾拿起武器殺敵。在此情形下,廣西各地出現了一批由中共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力量。這些抗日游擊隊、自衛隊、義勇隊同民眾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全省規模的抗日游擊戰局面,給日本佔領軍以沉重打擊,使其不得安寧。
光復廣西
日軍大勢已去,無心戀戰,國民黨第二、三方面軍開始反攻,收復失地
1945年4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即將結束之前,日本大本營密令駐廣西日軍於5月開始撤退,收縮到華中、華北。國民黨在國內外壓力下,也准備反攻作戰,3月份將全國軍隊編為4個方面軍。其中第二方面軍在桂西,司令張發奎、副司令夏威,轄三個軍,5月間發現日軍開始收縮防線,於是桂西的二方面軍張發奎部、黔南的三方面軍湯恩伯部開始反攻。此時已准備撤退的日軍無心戀戰,因此反攻未遇太多抵抗。4月下旬第二方面軍收復都安、進迫南寧,5月27日第六十四軍光復南寧,並派出部隊沿邕龍公路追擊逃往越南的日軍,7月3日收復龍州、憑祥。日軍主力部隊向柳州退卻,我軍主力同時跟進。第三方面軍湯恩伯部於5月上旬向河池、黎明關攻擊,收復河池、宜山。當時各路均向柳州攻擊,6月29日攻佔柳州,日軍向桂林潰退。我軍沿柳桂公路向桂林攻擊前進。第三方面軍分向全縣、興安進攻,佔領後向桂林近郊推進,協同友軍圍攻桂林,7月28日進占桂林。中國軍隊繼續追擊逃往桂北日軍,8月6日收復興安。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當時全縣還有日軍據守。8月17日拂曉第一三三師向全縣發起進攻,10時攻入城內。日軍向黃沙河及湖南東安逃竄。8月18日第二十軍一三四師收復桂北黃沙河。至此,廣西全境光復。

⑵ 史料記載的「普陀佛光」曾讓日寇倉皇而逃是真實的嗎

普陀山在浙江省的舟山群島上,當地的管理局裡還保存著關於這件事情的記錄,所以這件事有據可考,是真實的。事情發生在1944年的7月,當時有將近八千名日本軍在普陀山附近登陸,他們在海灘上駐紮下來,一邊毀壞當地的古跡,一邊掠奪居民。直到有天晚上他們看到天上顯現的佛光才嚇得倉皇而逃。

那麼這些把日軍嚇跑的普陀聖光是怎麼形成的呢?其實是普陀山周圍的舟山海域里有很多可以發出高強度熒光的浮游生物,它們遍布在蓮花洋上,這些生物體內含有大量的磷,在夜晚的時候會聚集成群發出明亮的熒光,在海面上閃爍,因此形成奇特的佛光。

⑶ 如何牢記抗戰歷史

一、問題的提出:

60年前,中華兒女通過艱苦奮斗,第一次取得了反對外敵入侵的完全勝利。然而60年過去,人們吃驚的發現,縱然勝利者對抗戰史記憶猶新,戰爭的發動者仍以謊言和陰謀,企圖掩蓋自己丑惡的罪行。戰敗者把靖國神社的鬼魂當作神靈;把血腥的南京大屠殺予以抹殺;把廣島的悲劇貼上了「受害者」的標簽。歷史仍然被篡改,然而我們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們的抗戰還將繼續。

今天,舉國上下永不忘這段歷史,紛紛以各種形式來紀念它。作為中學生,我們也加入了這個行列。通過調查的形式,了解舟山人民英勇的抗戰歷程,調查舟山人民紀念抗戰史的形式,以此來表達我們對先烈無比崇高的敬意,紀念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號召人們牢記歷史,珍惜和平,開創我們舟山美好的明天。

二、抗戰史是舟山人民浴血奮戰的歷史

從1937年——1945年,舟山人民進行長達八年的抗戰歷程,抗戰史是舟山人民浴血奮戰的歷史。在這段時間里也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歷史人物

(一)東極漁民勇救英軍戰俘

1942年10月1日,載有1800餘名英軍戰俘和僑民的日艦「里斯本丸」,在舟山東極海域被美軍魚雷擊中下沉。東極漁民冒著被日軍殺頭的危險,駕小漁船勇救384名英軍及僑民,雖然大部分人又被日軍擄去,但其中3名英國軍官被舟山群眾安全送達重慶並返回倫敦,從而使其他英軍倖存者免遭日軍迫害。

(二)東海劉胡蘭—楊靜娟

1941年3月8日,氣急敗壞的敵人將楊靜娟等13名抗日誌士押制定海東郊執行槍殺。面對敵人的槍口、刺刀和滿地的鮮血,她始終高昂著頭顱,不停的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年僅17歲的楊靜娟為抗日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三)四烈士血灑黃楊尖

1941年9月,樓童生率部給敵人以重創,進一步鞏固東區抗日民主政權。面對敵人的掃盪政策,他率領帶領董千里、翁世俊、陳慶恆三人為轉移敵人的視線,在黃楊尖與敵人展開激戰,最後壯烈犧牲。

…… ……

在舟山的抗戰歷史中,涌現了許多英勇人物,他們都為舟山的民族事業付出了一切,乃至生命,他們永垂史冊。在8月24日定海海山電影院舉辦的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大會之後,我們采訪曾參加抗戰的王家恆老人。他告訴了我們四烈士血灑黃楊尖的英雄事跡,在采訪中讓我們感動的是,在講述中,這位老人不自覺地流下眼淚。在問及,你想要對我們年輕一代說些什麼的時候,老人說道:希望你們要不忘歷史,發揚艱苦奮斗、不怕犧牲的精神。

三、舟山人民對抗戰歷史的紀念

英雄用鮮血捍衛了祖國。雖然60年過去了,但他們的英雄事跡永傳後人,他們的英名永載史冊。後人不會忘記。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我們舟山人民以各種形式來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

(一)8月15日,在普陀山普濟寺大殿舉行的祈禱世界和平法會上,僧尼們為世界各國人民消災祈福,保佑眾生平安,同時祈禱世界和平,永遠不再發生戰爭。

(二)8月15日,為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定海區宣傳部主辦了「定海城鄉文藝大串聯」,調動城鄉各單位的積極性,用文藝形式展現了抗戰時期硝煙彌漫的歲月和和平時期的幸福生活。

(三)8月19日,我們來到了海山電影院,在這里市委、市政府召開了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大會。據了解有550多位老幹部、老同志代表參加了大會。其中118名老人親身經歷了60年前那場偉大的抗日戰爭。在會上老幹部回憶了60年前那段硝煙彌漫的歲月,也對我們年輕一代提出了希望。

從調查中,我們了解到舟山從政府到基層,從佛教協會到平民百姓都以各種形式紀念這場戰爭。在調查中,位於東極的同學告訴我們一個驚喜的消息:東極漁民所救的英軍現今還活著。8月18日,為紀念抗戰60周年,這位87歲高齡的老人登上海島,與當年英勇救助他們的漁民代表熱烈擁抱,親切座談,並互贈紀念品。一同前來的還有19名香港大中學生,他們將就「里斯本丸」沉船進行深入的實地考察。

四、歷史留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1、團結就是力量,落後就要挨打。中華民族團結一致是勝利的根本。當初,日本之所以敢於以小小島國悍然對中國進行侵略,主要是看到中國在艱難的近、現代化過程中,中央政府軟弱無力,地方勢力割據而治,缺少凝聚力。但是,日本帝國主義者沒有想到,在日本百萬軍隊的鐵蹄下,中華民族面臨死亡的絕境,沒有屈服,反而覺醒,組成廣泛的抗日統一戰線,以全民族的力量與日本軍隊血戰,直到勝利。取得這場勝利之後,中國人民絕不允許任何內部或外部的力量破壞中華民族的團結,也絕不允許任何人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2、自強不息才不會被動挨打,和平發展才能夠維護和平。當時日本之所以敢於向中國開戰,還與日本經濟和軍事實力遠強於中國有直接關系。1937年,日本工業產值為60億美元,中國為16億美元;日本年產鋼580萬噸,中國年產鋼不過4萬噸。落後就要挨打,自尊必先自強,發展需要穩定。中國人民愛好和平,我們要維護和平,就必須有足夠的實力,所以我們要走和平發展之路,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而文明的國家。

3、正確對待歷史,善於向歷史學習。我們今天紀念這場勝利,是在清醒和理性的態度下,面對歷史。我們既面對所受的屈辱,也緬懷前人所做出的犧牲,更珍惜得之不易的勝利,目的是面對未來,營造未來。在日本國內也有不少有識之士,理性面對這段歷史。但是,日本一些右翼勢力卻一再顛倒黑白,否認侵略罪行。所以,走和平發展之路,必須正確認識和對待歷史。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不能忘卻,更不容篡改。日本政府應當正視歷史,吸取教訓,以實際行動取信於中國人民和亞洲各國人民。

隨著時光的流逝,歷史的一幕雖然已經過去,但是它留給後人的思索和警示確是悠久的,在和平和發展的時代大環境下,我們還要警惕軍國主義的復興。作為一位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要時刻牢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訓,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力爭將來為舟山、為祖國經濟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初中教科書《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初中教科書《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3、《浙江抗戰烽或——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學生讀本》(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4、中共舟山市委宣傳部編,《海山增輝》中國工程出版社

⑷ 八年抗戰中曰本人到過廣西嗎

桂南會戰
1939年11月,日軍為切斷桂越國際交通線,迫使國民黨政府投降,派第五師團、台灣混成旅團及海軍陸戰隊共3萬餘人於15、16兩日在欽州灣多處登陸,佔領防城、欽州後向北挺進,24日佔領南寧,據守外圍高峰隘和昆侖關兩個戰略據點,切斷了桂越交通線,對國民黨政府造成了嚴重威脅。於是蔣介石從四川、湖北、湖南、廣東等省調軍隊入桂,連同廣西兩個軍共約20餘萬人,想趁日軍立足未穩一舉把它殲滅。遂命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指揮桂南會戰,派陳誠、李濟深為監軍。12月28日,國民黨軍向日軍發起反攻,戰線環繞南寧數百里,主戰場在昆侖關。守昆侖關日軍為第五師團一部,攻關的國民黨軍以杜聿明第五軍為主力。戰斗異常激烈,彼此傷亡慘重,第五軍經10多天苦戰,至31日攻破天險昆侖關。殲滅日軍4000餘人,擊斃日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取得了抗戰以來中國軍隊攻堅戰的重大勝利。

桂柳會戰
1944年8月,日軍侵佔湖南衡陽後,為准備進占廣西桂林、柳州,以第11集團軍6個師又1個旅,於29日由衡陽沿鐵路向湘桂邊界推進;以第23集團軍2個師又1個獨立混成旅,於9月6日由廣東清遠等地沿西江向廣西梧州進攻,另1個獨立混成旅由廣東遂溪向廣西容縣進攻。10日,第6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奉命指揮第11、第23集團軍、第2飛行團(飛機約150架)和第2遣華艦隊一部,共約16萬人,在南方軍一部配合下,以打通桂越(南)公路為目標,向桂林、柳州進攻。中國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指揮9個軍、2個桂綏縱隊、空軍一部(飛機217架),共約20萬人,在黔桂湘邊區總司令部的3個軍支援下,以分區防禦抗擊日軍。14日,日軍第11集團軍攻佔全州,隨後調整部署,准備攻擊桂林。22日,日軍第23集團軍陷梧州,至10月11日相繼攻佔平南、丹竹和桂平、蒙圩。第四戰區鑒於全州地區日軍尚無行動,遂調整部署,將所部編組為桂林、荔浦、西江3個方面軍,南寧、靖西2個指揮所,以大部兵力固守桂林,集中一部兵力先擊破西江方面之敵。21日,第64軍配屬桂綏第1縱隊向進占桂平、蒙圩之日軍獨立混成第23旅實施反擊;另以第135師等部向平南、丹竹攻擊,策應反擊。戰至28日,日軍第23集團軍主力逼近武宣,國民黨軍隊遂停止反擊退守武宣。與此同時,日軍第11集團軍突破桂林、荔浦方面軍的防禦陣地,主力於11月4日進抵桂林城郊;一部向柳州進攻。7日第四戰區將3個方面軍編組為左、中、右兵團,集中兵力保衛桂、柳。9日,日軍第40、第58、第37師和第34師一部,向桂林城發起總攻。同日,日軍第23集團軍第104師、第11集團軍第3、第13師突破中央兵團的防禦陣地,位於桂林普陀山的紀念塔攻向柳州。11日,防守桂林城區的第31軍大部犧牲,小部突出重圍,桂林陷落;堅守柳州城區的第26軍傷亡過半,奉命撤離,柳州失守。隨後,日軍第3、第13師沿黔桂鐵路(都勻-柳州)向西北進攻;第23集團軍沿柳邕公路(柳州-南寧)向西南進攻,24日佔南寧。28日,日軍南方軍第21師一部從越南突入中國,向廣西綏淥(今屬扶綏)進攻。至此,從中國東北直至越南河內的大陸交通線,終於被日本侵略者打通。國民黨軍潰退入貴州。日軍以3000餘人的兵力沿黔桂公路追擊,如入無人之境。沿黔桂鐵路進攻的日軍至1944年12月2日攻至貴州獨山,逼近四川,震動重慶。在遭到第29軍軍長孫元良率領的900人的反擊後,被迫撤回廣西河池。10日,日軍第21師與第22師各一部在綏淥會合。至此,大陸交通線全部打通。中旬,雙方逐漸形成對峙,桂柳會戰結束。

⑸ 普陀山有沒有大師賜名子的

印光大師的普陀山勝緣
作者:林克智
印光大師自1893年駐錫普陀山,至1929年離山赴滬校印各書時為止,為時長達36年。大師於此期間常住法雨寺藏經樓閱藏、著述、念佛,為凈土宗的弘揚作出稀世的貢獻,被推為凈土宗第13祖。今逢大師生西60周年紀念,撰述大師之普陀山勝緣,祈諸大德指正。
大師之來山因緣與住山簡況
大師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辭師,前往北京紅螺山資福寺入堂念佛,沐徹悟大師之遺澤,凈業大進。後移居圓廣寺,適逢普陀山法雨寺方丈化聞和尚入京請藏,乏人檢閱料理,時聽眾人言有印光法師作事精慎,可請相助。及見大師,果為一道行超卓越之高僧,即請伴行護藏南歸。安單地法雨藏經樓,「寺眾見師勵志精修,咸深欽佩。」此為光緒十九年的事。
光緒三年夏,應寺眾請,開講《彌陀便蒙鈔》,並與虛雲和尚會晤於法雨寺。講經畢,於珠寶殿側閉關兩期其六載。翌年,高鶴年居士於寺弔唁化聞和尚後,晤大師於丈室。次晨,大師對高居士開示凈宗念佛法要,居士見大師寮房中衣單淡薄,「外無長物,嘆為清凈僧寶」。此為大師與高鶴年居士之初次晤面。
光緒十二年,佐諦閑法師入京請藏,事畢,大師即回法雨寺藏經樓。
清宣統三年(1911)夏,太虛法師至普陀山,寓居錫麟堂,兩師相晤後,大師頗嘉許太虛法師之計文,曾作二偈相贈:
一、太虛大無邊,何物能相掩;白雲偶爾棲,當處便黯。吹以浩盪風,畢業了無點。庶可見近者,莫由騁駿貶。
二、太虛無形段,何處能著染,紅塵驀坌起,直下亡清湛。灑以滂沱雨,徹底盡收斂。方知從本來,原自無增減。
1912年,高鶴年居士攜大師之《凈土法門普被三根論》、《凈土決疑論》、《宗教不宜混濫論》、及《佛教以孝為本論》等文至滬,刊於狄楚青居士辦的《佛學叢報》上。署名「常慚」等。
1914年,晤狄楚青居士於山,提義流通《揀魔辨異錄》,狄返滬後,將是書石印千部。
1916年春,王一亭居士至山拜謁大師時,方皈依佛門,居士書畫造詣皆深,為普陀山題石多處,並曾題「洪筏禪院」、「羼提禪院」石額。
1917年作《與徐福賢女士書》及《復丁福保居士書》多通。徐蔚如居士等《與其友》三函印行,題為《印光法師信稿》。次年,徐居士以歷年搜訪所得之大師文稿22篇印於北京,此即為《印光法師文鈔》初編。
大師於七月六日初次下山,欲往揚州刻經處刻印經書,因人地生疏,請高鶴年居士陪同。抵滬後,住天台山中方廣寺下院,由高居士介紹與狄楚青、程雪樓、王一亭等居士廣說凈土因果等事。
據陝西王典章居士回憶說:「法雨寺藏經樓,藏有新舊全藏兩部,師一一校正。所有錯誤,均以朱書另注於旁。余擬請人抄出,名曰《印光法師全藏校勘表》,此願迄今未償」。於此可見大師閱藏之認真慎重。
1919年,永嘉周孟由居士兄弟奉庶祖母登山,經再三懇求必請師收為弟子。大師見時機已成熟,遂為各賜法名,此為大師許人皈依之始。
是年秋,徐蔚如居士再以錄存大師文稿38篇,印為《大師文鈔續編》。冬,徐又應緇素之請,與商務印書館接洽,重付排印。
1920年,徐蔚如居士於《文鈔》再加增益,於上海商務印書館與揚州世藏經院分別出版鉛印本、木刻本。
由於大師〈文鈔〉之多次出版,師之化緣漸熟,皈依大師者應接不暇。凡來求佛法者,師皆勸老實念佛,廣談因果報應。弟子供養之款,大師一律撥作刻書之用。
1921年大師偕高鶴年居士,會晤真達和尚於三聖堂下院上海太平寺。此後,大師即常自法雨寺至滬隨機說法,普利群生。真師亦常至普陀三聖堂院務,二大師時相往返談道,互有策進。大師初見德森、瞭然兩法師。
1922年春,「定海知事陶在東來(普陀)山,謂山志流通,令人由認向而改惡遷善,返妄歸真,實為挽回世道人心之根本要務,急宜重修。光以陶公護法心切,救世情,即會普濟、法雨兩寺主,懇請陶公親任其事,陶公以公事無暇,乃托邑紳王雅三(享彥)君任之。」序文中大師雖「光以無暇,絕不過問」,但實際上還是在定編例及資料的取捨上給以指導的。從《復卓智立書一》中的「明年《普陀志》成,《文鈔》排印好,當回陝一次,可見大師對編志是十分關心的。
是年,江西許止凈居士朝禮普陀,禮覲大師。大師囑編《觀世音菩薩本跡感應頌》,選編入《普陀洛迦新志》,該文單行本分4卷,分別由三叉河法雲寺及中華書局以木板刻印和鉛印流通。
1923年,大師觀施者之修杭州梵天寺(省庵大師道場),並受施居士邀,於六、七月間赴杭指導修寺事宜。
1924年夏,大師仍住法雨寺。弘一大師專程至普陀山拜謁,「居七日,每日自晨至夕,皆在師房內,觀察師行為,師每日晨食,僅粥一大碗,無菜。師自雲:初至普陀時,晨食有鹹菜,因北方人吃不慣,改為僅食白粥,已三十年矣。」此次兩大師之會晤,為今後共弘凈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25年,范古農民士率夫人朝普陀,並謁大師於法雨藏經樓,范夫人皈依三寶,大師賜法名智徹。
是年春,德森法師離江西百丈山,與瞭然法師至普陀山法雨寺拜謁大師。此後,兩位法師即依止大師,自第一次拜見大師起直到大師生西,隨侍長達20年,大師之印經等事務多得德森法師相助。
1926年,南亭法師偕孝光等朝普陀,於印公關房外拜求大師開示法語。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由中華書局排印,共分4卷,線裝為4冊,後弘化社等再印,亦據此版編排,
1927年,「政局初更,寺產毫無保障,幾伏滅教之禍,而普陀首當其沖,由師捨命力爭,始得苟殘喘。及某君長內政,數提廟產興學之議,竟致興國緇素,驚惶失措。幸師與諦老在申,得集熱心護法諸居士計議,先疏通某君凈,次派代表請願……趙次隴訓長接篆,師特函呈設法,遂無形取消。繼囑焦堂居士等鼎力翰旋,始將條例修正,僧侶得以苟安。
大師弟子李圓凈編《印光大師嘉言錄》,大師為題詞並作序。
1928年,大師從滬返普陀山法雨寺,四晤張汝釗(法名聖慧,出家後名本空)居士。大師勸居士不要學虛浮氣派,應該好好地研究佛理,成一佛教居士,並贈〈文鈔〉一部,居士以所著〈綠天詞集〉還敬。第二天大師差人將書送不斷,並附上一封信,大意說:文字雖然好,只不過為一「詩詞匠「,希望能趨向正道成一大器。4年後,張居士方正式皈依三寶,大師法名慧超,1950年釋迦佛出家日於根慧老和尚座下剃度,取名本空,法號弘量,成為現代天台宗大德。
1929年大師離普陀山,至滬校印各書,大師住山因緣圓滿。
大師的住山直接促進了普陀山凈宗的發展
普陀山的凈宗,元、明兩朝乏人修持。自清道光九年(1829),僧定智住普濟寺後,始有轉機。其後又經在經昌茂(1766~1848)、立山滿圓(1825-1889)、化聞福悟(1840-1897)、開霽源輝(1838-1913)、慧源銑(1841-1898)諸大師的提倡與實際行持的影響,再加上玉鋒古昆(?-1892)自咸豐十一年(1861)來山,隱居慧濟寺30年修凈,臨終合掌猛力念佛數百聲而往生後,修凈土法門者漸多。
印光大師於光緒十九年(1893)的護藏來山,在大師精研佛學、嚴持戒律、專修凈業的影響下,更使普陀山的念佛道場如雨後春筍似的發展起來,至今仍流傳不息。
清末民初,一時普陀山修凈業者群集。光緒三十四年(1908),鶴鳴庵監院文蓮及徒廣通創「念佛會」,提倡念佛求生凈土。今殿外尚存〈凈土勝會碑〉,上鐫400餘善信芳名。清末又組「萬年念佛會」於常明庵,祈「十方檀越,信心愈隆,同入佛會,同念佛名,同生佛土,同成佛道,」印光大師為作《常作庵萬年念佛會碑記》,勒石貞珉。其時,佛頂山慧濟寺內,又設「凈土關」,以供發心念佛者專修凈土。
1921年,法雨退居了清和尚,遷修伴山庵大殿,為廣東同鄉來山朝禮大士者,說凈土法門,立「每年四月打一佛七」之芳規,以利自他。佛七從1925年起辦,並立碑示後之住持此庵者:「當專心一志,修持凈業」。又「願現未諸人各各努力,專修凈業求生安養」,其碑現尚立於該庵圓通殿前廊內。
80年代,普陀山佛教中興,法雨寺於藏經樓建「印光大師紀念堂」,由趙朴初居士與唐雲先生分別題寫堂匾。堂內印老卧室依舊,並於外間陳列有關印老的著作、書法和遺物。
西方凈苑重建於1993年,是妙善大和尚主持創辦的全山第一所專修凈土道場。制訂《念佛堂規約》12條,規定進堂者「二六時中,惟佛是念,惟凈土是求,」堅持每天坐香凈修。專修或兼修念佛法門者,於本山隨處可見。
緇素來訪加速大師凈土思想的弘傳
大師自應請護藏至山後,即安單於寺研究室藏經樓勵志精修,以期早證念佛三昧。大師出家30餘年,不欲與人往來,亦不嘉人知其名。《印光大師行業記》說:「然喜鍾於宮,聲聞於外,厚德流光,終不可掩」。遂致緇素至山朝見者與日俱增,來者或問法請益,或請維護法門,或為印贈經籍,或求受皈依……從而使大師所倡導、弘揚的念佛法門,扁傳大江南北。有關大師《文鈔》的成書因緣,留待下節再敘。今選述輔佐大師弘揚凈土且影響卓著之數例於下:
1、與弘一大師之勝緣
「民國十三年,余至普陀山,居七日,每日自百至夕,皆在師房內,觀察師一切行為。」此即是1914年夏,印光、弘一兩大師的普陀山會晤。雖僅7天的相聚,但這是後來弘一大師在弘律的同時,為印光大師中興凈土念佛法門,作不不懈努力的良好開端。
其後,弘一大師即常寫信勸其舊友、俗宗兄、學生等發心修念佛法門。南社舊友袁希濂受勸後1926年於丹陽法院任內悟學佛乃了生死的當務之急,在公務之暇立佛堂,每晨念佛,並跪誦《大悲懺》。資助年卸任後皈依印光大師,放下一切,專心念佛。
弘一大師在接待開示和書信往來中,在盛贊印光大師之德行後,勸人念佛。兩大師互為護法、合作弘化之事多不勝述,舉其要者則有:印光大師提倡戒殺放生,弘一大師則與其學生豐子愷合作〈護生畫集〉配合;印光大師作〈歷朝名畫觀音聖像珂羅版印流通序〉,弘一大師則給以配合,以其秀絕的書法寫成;抗日戰爭開始後,時正在報國寺增閉關的印光大師,撰〈普勸全球同胞同念觀音聖號啟〉,勸持觀音菩薩聖號以消災,同以觀音利人利物之事為事,而弘一大師則題:「殉教堂」三字於其室,常書「念佛必須救國,教國不忘念佛」。分贈各方;印光大師提倡攝心念佛,弘一大師則撰〈勸人聽鍾念佛文〉,以聽鍾念佛法解決初學念佛者攝心難的問題,為在家念佛才創造一個易於使心收攝的條件;30年代初,李圓凈居士據印光大蚰之旨,編成〈飭終津梁〉一書,具體地說明臨終助念方法與注意事項,並望各地建立助念團組織,以利臨終助念的舉措。是書出版僅兩年,弘一大師應豐門妙釋寺之請,講演〈人生之最後〉並決定付刊流布,1933年於開元發起創辦「晉江生西助念會」。兩大師南北呼應提倡佛與助念往生,給念佛法門的普及,推向新的高度。
2、與真達、德森、瞭然諸師之效
大師與真達和尚及德森、瞭然諸法師的普陀山因緣,為後來蘇州靈岩山專修凈土道場的創建植下勝因。
真達(1870~1947),俗姓胡,名惟通,號體范,又號逸人,安徽歙縣人。父名佛元,母洪氏,世業墨作,徽州胡開文,即其族中共有之營業字型大小。年13歲即喪母,至17歲其父又向背,感身世孤零,即隨友離鄉背井至蘇州,改習南貨生意。一日充護香隨店主婦前往南海,見普陀山佛像庄嚴、寺院清凈,遂發離俗出世之想。師於護主婦歸蘇州之後,毅然辭去店中職務,隻身渡海至普陀山,投三聖堂峭岩和尚剃度,時年19歲。逾年,受具足戒於寧波鳳凰山白雲寺聞果上人座下。從此精修猛進,聲譽日隆,師公華德和尚,即以三聖堂之重任屬之。旋由圓光、慧靜二法師及高鶴年居士之介紹,得交印光大蚰於法雨寺。會晤之下,甚相契合,成莫逆之交。後曾閉關三次,皆印老為其封關,德行大進。此後,二大師常往返談道,互有策進。
宣統二年(1910),真達和尚應當地土紳之請,接管蘇州靈岩山寺。1914年至滬;又接供養庵,改建後取名太平寺,作三聖堂下院。1921年,印光大蚰與高鶴年居士至滬,真達和尚即將太平寺供養大師居住。其後大師為刊印贈送〈安士全書〉 及〈文鈔〉等常至滬,都受到真達和尚之邀請而卓錫於太平寺。
1928年,真達和尚又兼任蘇州穿心街報國寺住持。1930年,供養大師於寺庵關,後弘化社亦由上海遷到寺內。
真達和尚主管靈岩山寺之初,寺呈一片衰頹之象,和尚先委明煦大蚰代理,旋又請戒塵、慈舟大師為先後住持,又先後命其弟子明本、妙真為監院,並供給所需開支以作修建之費,嗣即舍寺為十方專修凈土道場。印光大師刻印經書經費不敷時,亦常由真達和尚資助。
綜印光大師一生,以靈岩山為道場,樹凈土宗風;以弘化社流通典籍,借弘凈土與維世運之二大事業,皆與真達和尚關系甚深,三、四十年多得其相助。1941年佛涅日,大師圓寂百日荼毗,亦由和尚舉火。兩大師之共弘凈土之情誼,當於結緣普陀山為始。
靈岩山寺兩***師棗德森與瞭然法理由與大師之緣,亦從普陀山始。「德森法師初偈印老在民國十年(1921),嗣後印老迭有書翰及書籍惠賜,並有〈續藏經〉一部寄頒,時德森、瞭然已離江西,故未得之。」1925年,德森法師離江西百丈,與瞭然法師同至普陀山法雨寺謁大師。師出函介紹至佛頂山藏經樓掛單,使安心住樓閱藏。自此後德森法師即依止大蚰,由普陀而至上海太平寺,大師至蘇州報國寺,瞭然與德森兩法師亦隨從而至,並協助大師抄寫、校對與刊印經書各事。1937年冬,大師移錫靈岩,兩法師亦同上山。
《印光法師文鈔》是現代凈土學人的必修課
大師初出家的30餘年,除閱經外,則晝夜彌陀,以冀早證念佛三昧。自民國紀元高鶴年居士取大師之文稿數篇,載於上海《佛學叢報》後,時人雖不知「常慚」為誰,而其文字般若漸得人心,始知大師之名。此後,來訪、來信求開示或求受皈依者與日具體增。而大蚰《文鈔》之流通,對指導凈宗學人的修學、對20世紀佛教的中興,或是對凈土宗的發展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文鈔》的成書因緣及其他
因受上海《佛學叢報》載大師鴻文之影響,1917年徐蔚如居士得大師與其友之三函印行,題為《印光法師信稿》。
1918年春,徐蔚如居士又以歷年搜訪所得的大師文22篇印於北京,是為《印光法師文鈔》初編。徐居士於本年再至普陀山拜謁大師獲稿頗多,並承知友錄稿見寄。
1919年秋,徐蔚如居士又以錄存各38篇,繼印《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冬,徐居士再應緇素之請,與商務印書館洽,重付排印。
1920年,徐居士繼上年《文鈔》印行後,復加增益,由周孟由、黃幼希、朱赤萌三人合初、續兩編,按類編次,於上海商務印書館分2冊出鉛印本。
1921年,大師親將商務版《文鈔》,分作4冊,由揚州藏經院木刻流通。
1922年至1926年間,迭次增廣,復於中華書局印行,題為《增廣印光法師文鈔》。至此,大師《文鈔》之初編始成,後人亦稱此編為「增廣」或「正編。」
其後,李圓凈居士詳閱《文鈔》,不勝歡喜,分門別類,摘錄要義,編作一冊,名《印光法師嘉言錄》,大師親為題詞、作序。為事繁而好簡易者,修學念佛法門的良導。
後出之《文鈔》續編、三編及釋廣覺、徐志一編的《嘉言錄續編》,多為大師離普陀山後之作,故非本篇之范圍。李凈通編輯之《印光大蚰文鈔菁華錄》,內容含正、續、三各編《文鈔》之精華,並得德森、瞭然兩法師的鑒定,圓瑛大師作序,真可謂:「師之《文鈔》,雖處處指歸,而人事倥傯,欲求一目全豹,涵泳有得者,則以李凈通居士所編《文鈔菁華錄》尚矣。是書都三百三十三則,理顯真常,語無重見;至精極粹,世鮮其鑄……吾知一卷風行,萬流蒙益。」
2、《文鈔》所表述的大師之凈土觀。
正編《文鈔》為大師在普陀山寫作,其內容,可認為是大師於普陀山所提倡,並畢生弘揚的念佛法門,大師離山之後,亦維此而行。今據《印光法師嘉言錄》和《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之分類法,分為10個方面作一介紹,俾明大師凈土思想之大概,亦可作凈土行者學佛的津梁。
(1)贊凈土超勝 大師於《印施極樂圖序》中說:「大矣哉,凈土法門之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猶當遜其奇特。即念念伸縮,即念成佛;歷劫修證者,益宜挹其高風。普被上中下根,統攝律教禪宗;如時雨之潤物,若大海之納川。編圓頓漸一切法,無不從此法界流;大小權實一切行,無不還歸此法界。不斷惑業,得預補處;即此一生,圓滿菩提。九界眾生離是門,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是以華嚴海眾,盡遵十大願王;法華一稱,悉證諸法實相。最勝方便之行,馬鳴示於《起信》;易行疾至之道,龍樹闡干《娑沙》。釋迦後身之智者,說《十疑論》而專志西方;彌陀示現之永明,著《四料簡》而終身念伸縮。匯三乘五性,總證真常;導上聖下凡,同登彼岸。故得九界咸歸,十方共贊;千經並闡,萬論均宣。誠可謂一代時教之極談,一乘無上之大教也。」
(2)誠信願真切 大師於《文鈔》中,屢說須信娑婆之苦,極樂之樂,以啟信發願。如大師在《復永嘉某居士書八》中說:「彌陀為我發願立行,以期成佛。我違彌陀行願,以故長劫恆淪六道,永作眾生。了知彌陀乃我心中之佛,我乃彌陀心中之眾生。心既是一,而凡聖天殊者,由我一向迷背所致也。如是信心,可為真信。從此信心上,發決定往生之願,行決定念佛之行,庶可深入凈宗法界,一生取辦。一超直入如來地,如母子相會,永樂天常矣。」
大師又於《復徐彥如、軼如書》中說:「念佛一事,最要在了生死。既為了生死,則生死之苦,自生厭心;西方之樂,自生欣心。如此則信願二法,常念圓具。再加以志誠懇切,如子憶母而念,則佛力、法力、自心信願功德力,三法圓融。猶如杲日當空,縱有農霜層冰,不久即化。」
大師勸勉凈業行人當發決定心,臨終定欲往生西方這心,如此一定會蒙佛接引。大師在《復黃涵之書三》中說:「念佛之法,重在信願。信願真切,雖未能心中清凈,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志心念佛為能感,故致陀即能應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無動相,但無狂風巨浪,則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現矣。感應道交,如母子相憶。彼專重自力,不信佛力者,由於不知此義故也。」
(3)示修持方法 大師所示之修持方法,以念佛為正行,對於在家居士之念佛方法,大師在《與陳錫周書》中說得很全面,大師說:「既有真信切願,當修念佛正行;以信願為先導,念佛為正行;信願行三,乃念佛法門宗要。有行無信願,不能往生;有信願無行,亦不能往生;信願行三具足無缺,決定往生。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言念佛正行者,各隨自己身分而立,不可定執一法。如其身無事累,固定從朝至暮,從暮至朝,行住坐卧,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大小便利,一切時、一切處,令此一句洪名聖號,不離心口。若畲漱清凈,衣冠整齊,及地方清潔,則或聲或默皆無不可。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時,乃至穢污不潔之處,只可默念,不宜出聲。默念功德一樣,出聲但不恭敬。勿謂此等時處,念不得佛,須知此等時處,出不得聲耳。又睡若出聲,非唯不恭,且致傷氣,不可不知。雖則長時念佛,無有間斷,須於晨朝向佛禮拜畢先念《阿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畢即念《贊佛偈》,即『阿彌陀佛身金色』偈。念偈畢,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隨即但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或一千聲,或五百聲,當圍繞念。(須從東至南至西、北繞,為順從,為隨喜。順從有功德。西域最重圍繞,此方亦與禮拜均行。參見《正編復馬契西書五》)。若不便繞,或跪、或坐、或立皆可。念至將畢,歸位念觀音、勢至、清凈大海眾菩薩,各三稱,然後念《凈土文》,發願回嚮往生。念《凈土文》者,念依文義而發心也。若心不依文而發,則成徒設虛文,不得實益矣。《凈土文》畢,念《三歸依》,禮拜而退。此為朝時功課,暮亦如之。若欲多多禮拜者,或在念佛歸位之時,則拜佛若干拜。九稱菩薩即作九禮,禮畢即發願迴向。或在功課念畢禮拜,隨已之便,皆無不可。但須懇切至誠,不可寮草粗率。蒲團不可過高,高則但不恭敬。若或事務多端,略無閑暇,當於晨朝畲漱畢,有佛則禮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無阿彌陀佛』盡一口氣為一念,念至十口氣,即念《小凈土文》或但念『願生西方凈土中』四句偈,念畢禮佛三拜而退。若無佛,即向西問訊,照上念法而念。此名十念法門,乃宋慈雲懺主,為王臣政務繁劇,無暇修持者所立也。何以令盡一口氣念?以眾生心散,又無暇專念。如此念時,借氣攝心,心自不散,然須隨氣長短,不可強使多念。強則傷氣。又止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傷氣。以散心念佛,難得往生;此法能令心歸一處。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雖少,功德頗深。極閑極忙。既各有法,則半閑半忙者,自可斟酌其詞,而為修持法則也。」
大師於《與徐福賢書》中說:「日用之中,所有一絲一毫之善,及誦經禮拜種種善根,皆悉以此功備,回嚮往生。如是,則一切行門,皆為凈土助行。」
大師並勸病苦眾生,持念觀音聖號,《復鄧伯誠書一》說:「若病苦至劇,不能忍受者,當於朝暮念佛迴向外,專心致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音出身塵剎,尋聲救苦。人當危急之際,若能持誦禮拜,無不隨感而應,即垂慈佑,令脫苦惱而獲安樂也。」
大師在《對治嗔等義》一文國,說「修行之要,在於對治煩惱習氣。習氣少一分,即工夫進一分。有修行愈力,習氣愈發者,乃只知依事相修持,不知反照回光,克除已心中之妄情所致也。當於平時,預為提防,則遇境逢緣自可不發。」
修凈土之人,只須老實念佛即可。大師在《復永嘉某居士書一》中說:「一句佛號,包括一大藏教,馨無不盡。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而一無的所知,一無所能之人,修但止口會說話,亦可為真念佛人。專此兩種,則真不真,皆在自己努力,依教與否耳。」
(4)論生死事大 大師在《文鈔》中,時時警惕人命無常。在《復周群錚書》中說:「生死大事,須當預辦。若待臨行方修,恐慌被業力所奪。」又在《復高邵麟書一》中說:「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即今日生西方。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豈可今日要死,且不願死。既念戀塵境不能放下,便因貪成障。凈土之境不現,而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之境便現。境現,則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畫餅。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歲死也好。一切任彼前業,不去妄生計較。倘信願真切,報終命盡,便即神超凈域,業謝塵勞。蓮開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記矣。」
大師《文鈔》,於臨終一關,亦甚注重,大師在《復黃涵之書一》中說:「凡人有病,可以葯治者,亦不必決不用葯。不可以葯治者,雖仙丹亦無用處,況世間葯簡乎?無論能治不能治之病,皆宜服阿伽陀,此葯絕不誤人,服則或身或心,必即見效。然人生世間,無論久暫,終有一死,其死不足惜,其死而所歸之處,可不預為安頓乎?有力量者,自己預為安頓妥貼,則臨終固不須他人為輔助。然能輔助,則更為得力。無力量者,當令家屬代為念佛,則必能提起正念,不致恩愛牽纏,仍被愛情所縛,住此莫出也。」後大師作《臨終三大要》編入《文鈔》續編中,可參閱。
(5)勉居心誠敬 大師極重居心誠敬,在《復鄧伯誠書一》中,大師說:「念佛一法,乃至簡至易,至廣至大之法。必須懇切志誠之極,方能感應道交,即生親獲實益。若懶惰懈怠,毫無敬畏,雖種遠因,而褻慢之罪,有不堪設想者。余常謂,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若無恭敬而致褻慢,則罪業愈增,而福慧愈減矣。」大師又於《復高邵麟書二》中說:「禮誦持念。種種修持,皆當以誠敬為主。誠敬若極,經中所說功德,縱在凡夫地不能圓得,而其所得,亦已難思難議。若無誠敬,則與唱戲相同。其苦樂悲歡,皆屬假妝,不由中出。縱有功德,亦不過人天痴福而已。而此痴福,必倚之而造惡業,其將來之苦,何有了期!」

⑹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對舟山的侵害

日本侵略者在舟山犯下了滔天罪行

自1931年日本侵略軍製造"九一八"事件後,東北三省相繼淪陷。隨之日寇的魔爪就伸向了這塊素有華東門戶之稱的舟山群島。同年10月18日下午,2艘日本軍艦侵入東極等地海面橫沖直撞,進行殘酷的掠奪。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後,日寇更是野心勃勃,常常派出兵艦到舟山群島乃至閩浙沿海各港口窺探,並在舟山群島海面舉行軍事操演。1937年蘆溝橋事變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瘋狂地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八一三"事件後,日本軍艦就在舟山海域橫行,並強行在嵊泗、岱山、普陀山諸島登陸,構築工事,姦淫燒殺,無惡不作,徹底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惡嘴臉。

1939年6月23日清晨,1400餘名日軍在7艘日艦、多架飛機的掩護下強行在舟山島登陸。當時駐在舟山的國民黨定海縣抗日自衛團隊及水警隊和警察隊等不下千人,但是在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指導下,不戰而退,當天定海縣城淪陷。國民黨定海縣縣長蘇本善、縣黨部書記長葉達三等愴惶而逃,經岑港渡海逃鎮海縣境。不到幾個月時間,300多個島嶼印上了日寇的鐵蹄。山河變色,生靈塗炭。

日寇侵入舟山後,採取了極為殘酷的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財物被劫一空,村莊被燒夷,婦女被強奸,同胞被活埋,愛國之士被槍殺。日偽對我抗日游擊隊更是殘酷,派出了大量的漢奸特務,採用所謂燒山戰、魚網戰術、強化清鄉等手段搜捕共產黨員、抗日游擊隊員和革命群眾,妄圖撲滅共產黨在舟山群島撒下的抗日火種。在日寇統治的日子裡,廣大百姓惶惶終日,度日如年。日寇稍不如意,不管男女老少,動則罰跪毒打、狼狗撕咬、槍刀刺身、活埋槍殺。舟山人民災難深重,群眾苦不堪言。

日寇對舟山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現在經過實地調查訪問,根據老人回憶和查證有關資料,核實、整理成若乾片斷.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題材。讓子孫後代勿忘國恥,為激勵我們振興中華、建設四化而努力。

狂轟濫炸滿目瘡痍

日本侵略者在舟山所到之處暴行的具體方式和殘暴手段,歸納起來主要有:首則以飛機大炮轟炸,繼則焚燒、殺戮、姦淫。"七七"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為了佔領舟山群島這塊軍事要地,他們先是依仗海空優勢,多次出動軍艦、飛機對舟山實行狂轟濫炸。被轟炸地方除定海城區外,還有朱家尖、六橫、岱山等地。炮彈、炸彈所落之處,一片斷垣殘壁,燃燒彈投擲的地方,更是大火熊熊,民房盡付一炬,罹難者的屍體橫陳。僅據《申報》報道及老人們回憶等資料統計:日寇飛機擾襲舟山各島嶼達100多架次,出動軍艦數百艘次,投擲炸彈、擊發炮彈數百枚,炸毀房屋200餘間,炸死、炸傷無辜群眾數十名。

首次發現日機蹤跡的是1937年8月18日上午,日本軍艦(航空母艦)130多艘侵入嵊泗洋面,60多架飛機入侵泗礁基湖沙灘。

日軍首次向我舟山軍民開炮是1938年11月29日下午4時,在普陀山千步沙海面突然竄來日本軍艦一艘,開炮猛轟千步沙、雙峰山等地,普陀山的主要景觀之一達摩祖師石的上部被擊毀。

1939年2月5日中午,三艘日艦突然竄入定海港內,用小艇登岸未逞後,日寇就瘋狂地用軍艦炮擊定海東岳宮一帶,炮轟一直持續到翌日早晨,計發炮彈30發。廟祝翁阿四當即被炸死,血肉模糊,慘不忍睹。道頭象春菜館一帶被炸為廢墟。16日下午,又有日軍第四號軍艦一艘,在定海港內騷擾民船,至次日上午向岸上開炮20餘發,高顯廟東部、東岳宮太歲殿和老街頭同興南貨店及楊家塘、胡家橋等處房屋被炸毀30餘間,彈片擊傷居民王小滿和朱杜法之妻及南貨店伙計多人。下午2時許,日艦縱火將停泊港內的瑞鴻號與行駛上海的六艘運輸船焚毀後,又竄到岱山東沙海面,向岸上發炮轟擊20餘發,鐵板沙羊府宮及附近民房被毀30餘間,居民吳阿五等人被彈片擊傷。

舟山淪陷後,部分尚未被侵佔的邊緣鄉村仍遭到日本法西斯強盜的狂轟濫炸。1940年,日寇飛機在金塘轟炸,柳行鄉普濟寺一和尚當即被炸死。1942年2月25日上午9時,日軍出動飛機轟炸朱家尖東沙、樟州籌地。據當時目擊者賀雲仙、何林生等回憶:"那天日寇飛機從寧波方向飛來,先在朱家尖島東部上空盤旋窺察,旋即盯住東沙村目標低空俯沖二次,到第三次俯沖下來便投下炸彈六枚。一枚落在太平庵,一枚落在坑弄里,一枚落在小和尚家裡,一枚落在徐福新家裡,其餘二枚均落在村莊附近。炸彈所落之地,均變成一片廢墟,有的連灶底石也被炸翻。後來日機又竄到樟州投下燃燒彈,燒毀山林數百畝"。事後知道,這次日機有目標地轟炸東沙村,而且是集中在戤嶺旁和太平庵一帶的樹林里,小小的一塊地方就投擲了6枚炸彈,其目的是要炸死抗日游擊隊。而東沙村駐有抗日游擊隊的情報是日軍諜報隊的陳××和邵××兩個漢奸提供的。這次日寇飛機在朱家尖空襲,共炸毀房屋20餘間,炸死耕牛等牲畜七頭,造成數百畝山林被燒毀,還用機槍掃死棉增村一名小孩。

此後,日寇軍艦、飛機仍不斷騷擾舟山本島、岱山、六橫等地,炸死、炸傷的無辜百姓慘不忍睹,有的雙腿被炸斷,有的眼睛被炸瞎.有的被炸得腦漿奔流。炸毀、炸塌的房屋百餘間,數百人無家可歸。

⑺ 桂林最大的抗戰事件是什麼

黨在桂林領導的抗日文化運動

桂林抗日文化運動從1938年冬起,到1944年9月桂林疏散止,前後持續了近6年。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領導下,它蓬勃興起,經過長期曲折的斗爭,取得了重大勝利,收到了豐碩成果。對推動抗日救亡運動和新民主主義文化運動的發展,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起了重大的作用,在國內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桂林形勢日趨惡化。1月20日,桂林八辦被迫撤銷。接著,《救亡日報》、國際新聞社、生活書店、新知書店、讀書出版社等新聞出版單位和一批進步文藝刊物,先後被勒令停業停刊。廣西地方建設幹部學校,為國民黨「中央干訓團」所代替。許多文化人士在我黨的具體安排和幫助下轉移到新四軍和香港等地。1942年,廣西當局在桂林製造了「七·九」反共事變。接著,1943年,又分別在玉林和南寧製造了「一·一三」和「一·一五」事件,逮捕了大批共產黨員,使我廣西地下黨受到嚴重壞破。1941年至 1943年,桂林抗日文化運動面臨十分艱難困苦的局面,但仍在堅持和發展。
http://www.guilindj.gov.cn:8090/9961/0002/.htm

⑻ 春節去普陀山燒香

有的,慧濟寺的行程跟團去的話肯定有的,我都看到有的啊,發你內看看呶
http://item.mipang.com/12402

行程中沒有容的話 你也可以自己去的呀,一般在普陀山導游不會每個寺廟都帶我們去的,很多都是自己去的,只要和導游說好集合時間地點就可以的

⑼ 誰能講講寧波以前有哪些抗日英雄和抗日事跡知道的請幫忙例舉下,謝謝。

最早的戰斗

石浦之戰

1939年8月6日,日本海軍陸戰隊士兵在石浦鎮強行登陸,全鎮百姓扶老攜幼,紛紛離城。面臨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的悲慘局面,兩浙鹽務稅警部隊在支隊長吳國柱帶領下,決心與日軍決一死戰,保國衛民。

此時,日軍大模大樣地陸續上岸。已經上岸的100多個鬼子,既不列陣,也不布防,一路嬉笑打鬧,如入無人之境,驕橫至極。他們只知守營部隊已倉皇逃逸,從此無人能敵,卻怎麼也沒想到有幾百支憤怒的槍口已經對准了他們的腦袋。未等敵人全部登陸,我軍指揮官下達了開火的命令。無數顆仇恨的子彈飛向敵群,剎那間,敵人亂作一團,像熱鍋上的螞蟻,嘰哩呱啦,到處亂竄。待他們驚魂稍定並倉皇應戰的時候,已經死傷過百。

一會兒,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飛機在我方陣地上空呼嘯盤旋,進行猛烈掃射和轟炸,參戰官兵們立即分散隱蔽。日軍見我方槍聲稀落下去,一面搶運屍體和傷兵,一面緊急運送艦上的士兵上岸,企圖實施大迂迴戰術,圍殲我軍。面對急轉直下的形勢,戰士以分隊為單位,分散獨立作戰,各自監視小艇,一旦敵人靠岸,就給以迎頭痛擊。就這樣,我軍沿著石浦港與日軍打起了運動戰,戰斗從上午8點打到晚上8點,持續了一天。日軍不知我方虛實,不敢戀戰,便縮回兵艦,狼狽地退回到大海去了。

這次戰斗,規模雖然不大,但卻是我軍在寧波第一次與日軍發生的戰斗,也是浙江抗戰史上較早的一次勝利,有著重要的意義。(根據吳國柱回憶錄編撰)

規模最大的戰斗

鎮海保衛戰

1939年9月,日本侵華派遣軍向其部屬命令中強調:「隨時對中國沿海要地進行以封鎖為目的的作戰」,而當時我國沿海港口,多數已經被日軍侵佔,海上對外交通只有寧波鎮海、溫州、廈門等少數幾個港口。日軍為封鎖我沿海,切斷外援物資運輸線,企圖登陸寧波鎮海。

1940年7月,日本海軍艦艇頻繁地出沒在寧波沿海海面,並不時炮擊沿海村莊,搶奪漁船,殺害漁民。

16日清晨,天還未亮,日本軍艦大炮輪番向鎮海要塞炮台炮擊,接著十餘架敵機飛向各炮台投彈轟炸。中午時分,敵艦向我軍龍山至鎮海一帶的防守陣地炮擊,當時在這一帶進行防務的是一九四師一一二五團各營。

17日凌晨,敵海軍陸戰隊500餘人在軍艦炮火的掩護下,於拂曉時分在江南青峙老鼠山登陸,並搶佔了金雞山、戚家山的制高點,一九四師一一二七團官兵由寶幢、育王等地出發,當即開赴前沿反擊,搶奪制高點。

從19日到21日,江南小港一帶以搶奪戚家山制高點為中心,戰斗相當激烈,開始敵軍以軍艦上的大炮作掩護,搶佔山頭。入夜,我軍反攻,三天奪回三個山頭,但部隊傷亡慘重,幸友軍十六師從上虞趕來及時增援,先頭部隊四十八團到達戚家山陣地後就立即投入戰斗,奮勇反擊。雖然遭到敵艦炮火猛烈炮擊和敵機轟炸,但抗日官兵冒著敵人炮火,前仆後繼,沖進日軍陣地,用刺刀肉搏,將敵人擊退。

21日晚8時左右,泊在鎮海口外的日軍艦再次向戚家山、青峙、鎮海城進行瘋狂炮擊,以掩護日軍撤退。四十八團開始乘勝追擊。晚上10時,四十八團一營收復了金雞山,二營收復了泥灣。22日凌晨2時過後,一九四師一一二七團向躲在宏遠炮台的殘余鬼子發起猛烈進攻,將全部鬼子消滅。一一二五團則進入了鎮海縣城,3時30分,鎮海、小港全部收復。

鎮海保衛戰是抗戰時期我軍在浙東沿海地區所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被譽為「浙東的台兒庄戰役」。在戰斗中,我軍共擊斃日軍近400人,擊傷約600人。但我四十八團和一九四師也有600餘名官兵犧牲,580多人受傷。 中國軍隊在浙東伏擊日軍。

三北敵後抗日第一戰

相公殿戰斗

1941年6月18日清晨,駐庵東鎮(在慈溪市)的日軍到相公殿騷擾搶掠。根據情報,這股日軍共37人,除日軍小隊長和漢奸翻譯各帶一支短槍外,其他每人一支步槍,還帶有一個擲彈筒。日軍返回庵東必將經過相公殿以西的晏清村,「五支四大」130餘人在「宗德三大」的配合下決定在途中伏擊。

太陽西斜,部隊來到晏清村,埋伏在村外,副大隊長林友璋爬上屋脊,朝相公殿一帶瞭望。不多時,日軍在遠處露頭了。他們耀武揚威地走在六塘塘堤上。當日軍進入部隊的伏擊圈後,林友璋果斷地將大手一揮,全體戰士手中的槍響了。受到突然襲擊的日軍暈頭轉向,一下亂了陣腳,待他們清醒過來,地上已躺了幾具同伴的屍體。我軍的火力越來越猛,日軍趕緊滾下大堤,企圖依堤頑抗。中共浦東工委委員、軍事部長、第三戰區淞滬游擊第五支隊教官蔡群帆抓緊時機指揮一個機槍班,迂迴到大堤東側,向日軍猛烈開火。日軍見東西兩側皆有我軍,不敢再戰,狼狽不堪地向庵東方向逃竄。這次戰斗,共打死、打傷日軍各8名,繳獲了一批武器彈葯,而我軍則無一人傷亡。25日拂曉,群眾報告,駐庵東日軍將再次反撲,我軍當機立斷,再次布置伏擊戰。

相公殿西邊有條南北走向的直堤,抗日部隊就駐在直堤北端東側的塘灣里。「五支四大」在直塘以西設伏,「宗德三大」則在塘東駐地附近埋伏。

早晨,日軍果然沿著大堤向部隊設置的伏擊圈走來。當日軍走進伏擊圈時,副大隊長林友璋手中的機槍首先開火,跟著槍聲大作,日軍措手不及,紛紛滾下直塘東側,又陷入了「宗德三大」的伏擊圈。遭到前後夾擊的日軍,驚恐萬狀,丟下數具屍體沿著塘堤向西南方向逃跑,我抗日武裝再次獲得勝利。

相公殿兩次大捷,打掉了日軍的威風,有力地鼓舞了整個浙東地區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勇氣,這次戰斗被稱為「三北敵後抗日第一戰」而載入了浙東抗日的光輝史冊。(牧野)

持續時間最長的戰斗

浙東討田之戰

1945年春,日軍對浙東根據地進行瘋狂「掃盪」,企圖固守浙東沿海,就在此時,盤踞在四明山區的國民黨挺四縱隊司令田岫山於5月26日公開率部投降日軍,這已是他第三次投敵了。

田岫山原為國民黨三十八師的一個團長,在我黨的努力下,他曾一度與浙東游擊縱隊合作,但態度消極,政治立場隨時可能發生變化。

田岫山第三次投敵後,被日軍收編為偽中央稅務局警團第三特遣部隊。田岫山駐扎在上虞,經常對四明山根據地進行騷擾。

為鞏固四明山根據地,浙東區黨委決定發起討田之戰,並決定以一部分兵力攻打上虞,以主力部隊攻其老巢許嶴。5月29日,浙東縱隊集中五支隊、三支隊大部和余上(餘姚、上虞)特務營兵力,在2000餘名民兵、自衛隊的配合下,分南北兩路襲擊駐守泗門鎮(現餘姚境內)的田岫山部隊。在擊退了松廈、周巷、庵東、餘姚四路共400餘名增援敵軍後,拔除了敵泗門據點,共打死打傷敵軍100餘人,俘敵140餘人,但田岫山率少數隨從脫逃。從5月31日起,游擊縱隊繼續對田岫山部隊發起進攻,先後取得了上虞上沙嶺、丁宅街等戰斗的勝利,掃除了田岫山部隊的所有外圍據點。6月7日,游擊縱隊進至許嶴前沿陣地,經過14個晝夜的艱苦戰斗,於20日晚攻佔許嶴,共殲敵1000餘人,繳獲大量武器彈葯。6月30日,我軍乘勝解放上虞縣城,7月6日,田岫山殘部在嵊縣開元附近被全殲,「討田之戰」勝利結束。

「討田之戰」從開始到結束近40天,為寧波抗戰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斗。(牧野)

被擊斃的軍銜最高的日軍指揮官

少將大津和郎斃命鎮海

1941年8月10日,侵華日軍鎮海要塞司令官大津和郎少將(死後晉升為中將),在鎮海地區「掃盪」作戰中,被我抗日武裝擊斃。這是抗日戰爭時期在寧波被打死的軍銜最高的日軍指揮官。

1940年7月,日軍決定攻佔鎮海要塞,大津和郎被任命為要塞司令官,從廣西前線來到鎮海海面,在日軍海軍陸戰隊協助下,向鎮海地區發動攻擊。

7月14日,大津和郎率一部分日軍及軍艦20餘艘、汽艇100餘艘,在飛機的配合下,從普陀以北海面出發,連日向要塞及海岸線據點進行炮火攻擊。16日,日軍加強炮火,並出動數十架次飛機連續轟炸,又集中兵力向甬江南岸強行登陸。要塞守備團奮勇還擊,戰至10時許,守軍傷亡甚多,陣地被突破,甬江南岸的中國守軍前沿陣地落入其手。另一部日軍在北岸登陸,鎮海城淪陷。此時,中國軍隊第十六師先頭部隊從上虞趕來增援,協助第一一二六團向日軍反攻,為高地的得失雙方交戰七個回合。18日拂曉,中國軍隊集中兵力全線反攻,奪回高地,並乘勝追擊。第十六師部隊配合第一九四師將日軍再次趕下海,鎮海要塞又被增援的中國軍隊於22日凌晨2時30分收復。

9個月後,1941年4月,大津和郎指揮日軍再次向駐守鎮海的中國軍隊發起攻擊。17日凌晨3時許戰鬥打響,日軍艦、汽艇共40艘,從普陀山以北海面出發,先向南繞行一個大彎,然後轉向鎮海以東海面開始猛攻。我軍奮起抗擊,但終因敵我力量懸殊而失利,19日鎮海再度淪陷。按照大津和郎的命令,日軍攻佔鎮海後,瘋狂屠殺無辜居民,鎮壓抗日武裝。

當年8月10日,大津和郎在鎮海的一次戰斗中被我抗日武裝擊斃。(薛春德)

中國空軍首次遠征日本

「紙片轟炸」震動日本

1938年5月19日,中國空軍的兩架B一10型轟炸機首次遠征日本,在長崎、福岡、佐賀、熊本等日本城市,投下了《中華民國全國民眾告日本國民書》、《中華民國總工會告日本工人書》等共100多萬份傳單,震動了日本全國。這次遠征,被稱為「紙片轟炸」,也是中國空軍首次遠征日本。「紙片轟炸」後的第6天,日本近衛內閣集體辭職。

「紙片轟炸」是中國抗戰史上一件值得大書特書、大快人心之大事。據史料記載,此次遠征日本的中國飛機是從寧波櫟社機場起飛的。

這次遠征被定為雙機編隊,1403號為長機,由徐煥升駕駛,1404號為僚機,由佟彥博駕駛,隨機機組人員共6人,分別擔任領航員、投彈員、報務員。

5月19日下午,兩架轟炸機載著100多萬份傳單,從漢口機場秘密飛行到由寧波防空司令部派出的憲兵警戒的櫟社機場。5月20日凌晨l時48分,櫟社機場跑道兩側突然亮起了黃色跑道燈,接著耳機里傳來了「起飛」的命令,兩架神鷹呼嘯著騰空而起,很快消失在寧波夜空,向800公里外的日本本土飛去。

兩架神鷹依次飛到了日本的重要城市長崎、福岡、佐賀、熊本等地上空,共飛行了近2個小時,撒下了百萬份傳單。

寧波最先淪陷的地區

鎮海

1940年7月17日,日本海軍陸戰隊一部侵佔鎮海城關、小港、江南,這是日軍第一次侵佔寧波陸地,鎮海也成為我市最先淪陷的地區。

當時,日軍在老鼠山登陸。他們一爬上海灘,就縱火燒房,槍殺百姓,姦淫婦女。在日軍侵佔鎮海的5天內,有174人被殺害,8400餘間民房被焚毀。

日軍登陸後,國民黨守軍一九四師在十六師一個團的增援下開始抗擊,於22日晨擊退日軍,收復失地。

1941年4月,日本侵略軍發動「寧紹戰役」。4月19日,日軍在鎮海登陸,鎮海再次淪陷。次日,日軍攻佔寧波(鄞縣城區);4月22日,慈溪淪陷,4月23日,奉化、餘姚淪陷。

日軍侵佔寧波後,燒殺淫掠,無惡不作。鎮海縣城陷落後二三天內,被屠殺的民眾有40餘人。5月30日,日軍400餘人進犯鄞西大皎村,焚毀房屋1600多間,燒死3人,槍殺11人,強奸婦女40多人,搶劫財物無數。日軍侵佔象山茅洋後,設立「華中礦業公司」,4年內共掠奪五獅山砩礦資源10萬噸,被屠殺或遭迫害致死的礦工達2700餘人。

⑽ 全民族抗戰中作出突出貢獻的佛教界人士

第一位是虛雲老和尚。

虛雲禪師生於泉州,俗姓蕭,名古岩,六十歲後改字幻游,號虛雲。

公元1936年,全國處於抗戰救亡緊急關頭,虛雲法師提議全寺大眾每日禮懺二小時,為前線官兵祈福消災。同時,要求全體大眾減省晚食,節積余糧,獻助國家以濟難民。又主持修復韻關大監寺,安置難民。

公元1941年,廣州曲江縣嚴重缺糧,飢民甚眾。虛雲法師將信眾供養的果資20多萬元,悉數捐贈粵省政府以為賑濟災民。

第二位是太虛大師。 太虛大師,俗姓張,名沛林,16歲出家,法號唯心、太虛,晚年稱雪山老僧、縉雲老人。

在抗日戰爭其間,太虛大師更是傾盡全力保教衛國。太虛大師一直具有高度的愛國熱情,抗戰期間,身為當時佛教領袖的他帶領中國佛教界積極投入抗日救國大業。

公元1928年5月,侵華日軍製造「濟南慘案」時,太虛大師挺身而出怒斥侵略者,並致電日本佛教聯合會,要求他們向日本當局施加壓力,早日撤兵。

公元1932年,侵華日軍發動「一二八事變」,太虛大師向日本政府發表了通電《因遼滬事件為中日策安危》,指出「戰則必致兩敗,和則相得助益」。

公元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太虛大師隨即發表通電《告全日本佛教徒眾》,要求日本佛教徒以佛教「和平止殺」的精神,制止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

自1933年開始,太虛大師開始積極籌辦僧侶救護隊、傷兵慰勞隊、民眾避難林等機構,並募捐救濟流亡難胞,成為佛教界重要的抗戰組織力量。在八年抗戰期間,太虛大師更是奔走於各地,向僧俗大眾發表抗日救亡演講,這些振聾發聵的演講,鼓舞了無數在戰火中的人們,奮起抗戰。

第三位是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被尊為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遍參南北叢林,更在普陀山法雨寺藏經樓閉關閱藏數十載,深入念佛三昧,通宗通教而專修凈土念佛法門,被教界尊為佛教凈土法門第十三代蓮宗世祖。

公元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北三省淪陷,戰火紛飛,老百姓流離失所,目睹這一切的印光大師,十分痛心。

公元1937年的一天,日本侵略者來到了印光大師所在的靈岩山寺,以《大正藏》「賄賂」印光大師,結果大師當即拒絕。

當時日本正對華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蘇州已經淪陷,法師如此不客氣地對待日寇軍官,極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後果不堪設想。但法師態度嚴正,立場鮮明,毫無畏懼,保持了民族氣節,激發了僧眾的民族尊嚴和愛國赤誠。當時在旁目睹此情此景的青年僧人感動不已,深受愛國主義的教育。

第四位是弘一大師。 弘一大師,俗名李叔同。出家後尊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

其實,對於弘一大師,我們很熟悉,因為那首《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估計人人會吟唱。

弘一法師出家後,與世俗親友也很少來往。可以說已經完全謝絕紅塵,但對於祖國之興亡卻始終耿耿於懷。

公元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三省淪陷,國家危亡,迫在眉睫。而就在當年舉辦的廈門市第一屆運動會上。弘一法師當場以岳飛「直搞黃龍」的典故作詞,目的是動員民眾,抵抗外侮,收復失土。

公元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軍逼近廈門,友人勸弘一法師內避,弘一法師則不避禍。

日本侵略者侵佔我國國土、殘害我國同胞的時候,弘一法師提出了「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的主張,號召全國佛教徒,奮起抗戰,趕走日本侵略者。

弘一大師的愛國愛教詩句,在社會上廣為流傳,許多佛教信徒都在其影響之下,走上了愛國愛教的道路。

遺憾的是,弘一法師未能看到抗戰勝利,公元1942年農歷9月圓寂。

第五位是圓瑛大師。 圓瑛大師,不僅佛學高深,還是一位愛國主義的楷模,是位愛國愛教的高僧。他主張「國家存亡,匹夫有責;佛教興衰,教徒有責。」

公元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寫下了「出世猶垂憂國淚,居山恆作感時詩」心願,通告全國佛教徒,啟建護國道場。同時致書日本佛教界,遣責日本軍國主義的罪行。

七七事變爆發後,在危急關頭,圓瑛大師召開中國佛教會的理監事緊急會議,號召中國佛教徒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並且擔任中國佛教會災區救護團團長。隨後召集蘇、滬佛教青年,組織僧侶救護隊,積極進行救護抗日傷員工作。圓瑛法師把圓明講堂開辟為難民收容所,又成立了佛教醫院、掩埋隊,從事救護收容工作。

同時,圓瑛法師兩次到新加坡、吉隆坡、檳榔嶼、馬六甲等地,組織華僑募捐委員會,借講經說法機會宣傳救國道理,提倡「一元錢救國運動」,廣大僑胞踴躍捐款,他募得巨款,支援抗日救亡運動。

第六位是九世班禪。 班禪額爾德尼·曲吉尼瑪,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第九世班禪額爾德尼,本名倉珠嘉措。

抗戰前夕與初期,九世班禪多次在內蒙、青海、四川等地召集各大寺廟的喇嘛修建壇城,虔誦靖國消災大經,公祈和平,超薦抗日陣亡將士。

抗戰期間,以藏傳佛教僧人為代表的藏族同胞成立「抗日救國會」,以佛法宣化民眾團結對外,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努力。其中,九世班禪更是多次冒險到各地宣化,號召僧俗群眾奮起抗戰,1932年後,在前往錫林郭勒盟時,還曾險被日本侵略者挾持。

公元1937年10月28日,他捐贈醫葯費3萬元,並帶頭認購救國公債2萬元。

閱讀全文

與普陀山抗日戰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